1. 西方的工业化进程包括哪几个阶段
西方完成工业化用了200年时间,大致经历了四个时期: 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末,这一段是工业化的初期阶段;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期,是成熟工业化时期; 20世纪中到20世纪末,是以高技术产业为主的后工业化时期; 从20世纪末到现在,为信息化时期。 完成工业化有几个标志: 一是第三产业产值和就业率超过第二产业; 二是能源和资源消耗增长速度趋于下降,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与能源和资源消耗的增长脱钩; 三是白领工人数字超过蓝领工人,大多数人要去处理信息,而不是生产产品; 四是企业的优势不在固定资产的多寡,而是看其区域性的物流公司是否运作起来,好的企业不是产品堆积如山、汽车摆满广场,而是零库存。
2. 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工业化建设主要分哪几个阶段进行,有哪些特点
第一阶段,1953—1957年:以优先发展重工业为核心的“一五计划”这一阶段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开端,其背景为1952底,我国国民经济形势基本好转,以及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可供借鉴;其方针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具体实施为制定“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同时逐步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五计划”的特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并且合理调整工业布局。这一阶段我国工业的转变从国情出发,合理规定国民经济的速度和比例,正确选择主攻方向,集中力量保证重点,并且注意改善人民生活。
第二阶段,1958—1978年:社会主义工业化受挫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提出把我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但是八大的方针没有得到贯彻执行。1958年,颁布社会主义总路线,开展大跃进,使工业建设受挫。大跃进在经济上,打乱了国民经济秩序,造成了工农业比例严重失调,使经济结构更加畸形。政治上,左倾思想更严重。高指标、瞎指挥、虚报风、浮夸风、“共产风”盛行生态上,生态被严重破坏,影响了后来的粮食生产。其后,文革对工业建设又造成严重破坏。文革时期,工业企业管理制度被破坏,经济效益下降。不少企业管理混乱,劳动纪律松弛,一些地区和企业分成各自的派系,互相争斗,导致生产长时间上不去。不少重点工程建设受影响。不少工厂在政治运动中,设备损坏。
第三阶段,1978至今:社会主义工业化新时期中国工业持续稳定发展,工业所有制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个体与私营工业、乡镇企业、外资企业的崛起,国有工业比重下降,开创了多元化工业经济格局。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传统制造业在一定程度上活力降低,老工业基地产业转型过程中涉及到大量工业用地重新利用。现阶段大力发展乡镇企业,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有利于农村现代化建设;开展国有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逐渐形成了一批有实力和活力的大企业集团;使国有资产增加,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对外开放,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成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
3. 我国目前还处于工业化的什么阶段
二战前的工业属于机械化、电气化的概念,二战后算是电子化、自动化,到上世纪八、九年代又开始步入信息化。到现在融入了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就是所谓的工业4.0。而我国几乎是把这几个阶段揉在一起发展的,所以目前我国还没有实现完全的工业化,我国的工业化总体上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但已出现向后期阶段过渡的明显特征,据专家预测,2022年左右基本实现工业化。
拓展资料
一.工业化
工业化(instrialization)通常被定义为工业(特别是其中的制造业)或第二产业产值(或收入)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以及工业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数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
工业发展是工业化的显着特征之一,但工业化并不能狭隘地仅仅理解为工业发展。因为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是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工业发展绝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总是与农业城市化和服务业发展相辅相成。
二.工业化阶段
通俗地说,一般分为:
1.工业化初期阶段(轻工业、消费品工业主导)——如我国改革开放后的初期;
2.工业化中后期阶段(重工业、生产资料制造业大发展并最终超过轻工业)——对此存在争议,一种观点认为重化工业不可避免,我国正处在这一阶段;另有一种观点认为重化工业发展与节约型社会、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相矛盾,我国应绕开这一阶段,直接进入三产为主阶段;
3.后工业化阶段(服务业、三产为主导)。
三.工业化特点
现在中国还提出新型工业化的概念。新型工业化有三个突出的特点:
1.以信息化带动的、能够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工业化。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动力,注重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以质优价廉的商品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
2.能够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工业化。要强调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强调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从而大大增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经济后劲。
3.能够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的工业化。
4. 钱纳里的工业化六个阶段理论,除了经济不发达阶段,还包括哪些阶段
工业化初期阶段,工业化中期阶段,工业化后期阶段,后工业化社会,现代化社会
5. 工业化发展的三个阶段是什么
工业化发展的三个阶段是以轻工业为中心的发展阶段、以重化工业为中心的发展阶段、是工业高加工度化的发展阶段。工业产业结构是专业术语,是指产业的构成及各产业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第一阶段是以轻工业为中心的发展阶段,第二阶段是以重化工业为中心的发展阶段,第三阶段是工业高加工度化的发展阶段。
工业化的发展
从发达国家的历程来看,一般工业化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轻工业为中心的发展阶段。像英国等欧洲发达国家的工业化过程是从纺织、粮食加工等轻工业起步的。第二阶段是以重化工业为中心的发展阶段。
在这个阶段,化工、冶金、金属制品、电力等重化工业都有了很大发展,但发展最快的是化工、冶金等原材料工业。第三阶段是工业高加工度化的发展阶段。
在重化工业发展阶段的后期,工业发展对原材料的依赖程度明显下降,机电工业的增长速度明显加快,这时对原材料的加工链条越来越长,零部件等中间产品在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迅速增加,工业生产出现迂回化特点。
加工度的提高,使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大大提高,而消耗的原材料并不成比例增长,所以工业发展对技术装备的依赖大大提高,深加工业、加工组装业成为工业内部最重要的产业。
对于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地区,产业结构由以轻工业为主体转向重化工工业迅速增长,工业劳动力开始占主体,第三产业迅速发展。
这一时期,地区产业布局的主要内容是重化工工业的布局以及与此相适应的城市体系布局和地区产业结构的塑造。以上三个阶段,反映了传统工业化进程中工业结构变化的一般情况,并不意味着每个国家、每个地区都完全按照这种顺序去发展。
6. 中国经济的工业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经济工业化的主要阶段:①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机器设备和生产技术,在中国兴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中国开始出现近代工业。②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产生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③甲午战争后,中国出现了一个兴办工业的浪潮,中国民族工业有了初步发展。④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一次发展的机会,出现了发展的黄金时期。⑤一战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受到打击。⑥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中国的民族工业受到沉重打击,日益萎缩。
(2)经济工业化的特征:①工业化不仅受到内部封建保守势力的顽强抵制,还不断遭到外部资本主义列强的倾轧排斥和武力摧残,发展缓慢,历经曲折。②工业化一开始是由地主阶级中的洋务派领导的,官僚买办阶级也发挥了一定作用,资产阶级始终没有真正掌握过近代化的领导权。③工业化缺少必要的资本原始积累,技术、人才和思想的准备不足。④发展畸形。产业结构不协调,重工业发展缓慢;地区分布不平衡,主要分布于沿海和江南沿河地区。
7. 目前,中国目前处于工业化的哪个阶段
目前的中国正处于工业4.0阶段,可以说是领跑者的形象。我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与世界领先的技术这么接近,工业4.0是一次新的浪潮。
前两次工业革命让中国知道了落后就要挨打,对于第四次革命,中国肯定要具有一定的底气和自信心,我们要在约束技术进步的制度上要领先。所以,中国完全能够成为工业4.0的领跑者。
8. 工业化可分为哪三个阶段
产业结构调整工业变化编辑工业化可分为三个阶段:1、以轻工业为中心的发展阶段
9. 经济转型工业化发展的六大阶段
1.
工业化的起初阶段。即工业化首先是从以轻工业为主导开始的。
2.
重工业化阶段。工业由以轻工业为重心的发展向以重工业为重心的发展推进,产业以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即所谓“重工业化”
或“重化工业化”。
3.
高加工度化阶段。即重工业化过程中由以原材料为重心的结构转向以加工、组装工业为重心的结构。这个阶段,实际上开始了产业结构的技术密集型产业比重提高的阶段。
4.
技术高度密集化阶段。在这个阶段,各工业部门越来越多地采用高级技术,导致以知识技术密集型为特征的尖端工业的兴起。
5.
高新技术化阶段。大力发展航空航天工业、大规模集成电路、新型电子计算机、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术的新兴部门,以及生物工程、激光技术、光导通信等新技术群,资本密集部门的领先地位逐渐为高新技术部门所取代,使美国的工业结构日益走向高级化。
6.
最后可能是不断创新阶段。提高工业产品竞争力,不断加大技术创新投入,通过实施名牌推进战略、技术转移战略,工业产品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一批知名品牌脱颖而出,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比重逐步提高,推动了企业技术进步和核心竞争力的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