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安全生产义务有哪些
法律分析:1、有严格遵守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的义务。
2、有服从管理的义务。
3、有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的义务。
4、有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的义务。
5、有发现事故隐患或其他不安全因素报告的义务。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第五十四条 从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服从管理,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第五十五条 从业人员应当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掌握本职工作所需的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安全生产技能,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
第五十六条 从业人员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向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本单位负责人报告;接到报告的人员应当及时予以处理。
第五十七条 工会有权对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进行监督,提出意见。
工会对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侵犯从业人员合法权益的行为,有权要求纠正;发现生产经营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或者发现事故隐患时,有权提出解决的建议,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及时研究答复;发现危及从业人员生命安全的情况时,有权向生产经营单位建议组织从业人员撤离危险场所,生产经营单位必须立即作出处理。
工会有权依法参加事故调查,向有关部门提出处理意见,并要求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第五十八条 生产经营单位使用被派遣劳动者的,被派遣劳动者享有本法规定的从业人员的权利,并应当履行本法规定的从业人员的义务。
㈡ 《京都议定书》规定工业化国家应履行的义务有哪些
在2008年至2012年,将其人为温室气体排放水平在1990年基础上平均减少5.2 .帮助发展中国家策划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建设 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新的和额外的资金和技术帮助
㈢ 工业企业包括哪些行业
工业企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和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
工业企业是指直接从事工业性生产经营活动(或劳务)的营利性经济组织。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直接从事工业产品(或工业性劳务)的生产经营活动;
2、拥有从事工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必要的物质资源和场所;
3、在经济上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
4、在法律上取得法人资格。
特征
工业企业应具有的主要特征和基本属性是:
1、工业企业是一种经济组织。这一特征表现了它的经济性和组织性。
2、工业企业是从事工业商品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组织。这一特征表现了它的产品的商品性和工业性。
3、工业企业是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经济组织。这一特征表明了它在经济上的自主性和盈利性。
4、工业企业是能够享受经济权利、承担经济义务的法人。这一特征表明了它在法律上的独立性和法人性。
㈣ 哪些属于工业企业
[编辑本段]1.1 工业企业概念
所谓企业,是指从事生产、流通、服务等经济活动,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依法成立的基本经济组织。
工业企业是最早出现的企业,它是指为满足社会需要并获得盈利从事工业性生产经营活动或工业性劳务活动、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并且有法人资格的经济组织。
[编辑本段]1.2 工业企业的特征
〔1〕工业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
工业企业作为经济组织,必须追求经济效益并获取盈利,盈利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取得成果的体现,也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它有别于政权组织的公安、检察、法院,有别于机关,还有别于事业单位的学校、医院等。
〔2〕 工业企业是从事工业生产经营活动或提供工业性劳务的经济组织
工业企业在生产经营方向、经营方式等方面有别于农业、商业、建筑业、运输业、金融业、邮电业等企业。
〔3〕 工业企业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
工业企业作为经济组织,必须拥有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还必须拥有充分的独立经营自主权,包括资产的处置权和产品的生产销售权等。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只是国家政部门的附属物,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必须是商品的生产者和经营者,是市场交换的主体。
〔4〕工业企业是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
工业企业作为依法成立的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必须完备三个法律程序:○1必须正式在国家工商管理部门注册备案 ○2 必须有特定的名称、固定的经营场所、一定的资金、一定的组织机构和企业章程 ○3 能独立对外行使法定权利和承担法律义务。这就是工业企业作为法人单位,其合法权益受到法律保护,并能直接承担经营活动中的法律责任。
对工业品,可以根据它们参与生产过程的程度和价值大小划分为材料和部件、资本项目以及供应品和服务三大类。
㈤ 既是权利又是义务的有哪些
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包括劳动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权利与义务相关内容如下:
1、我国虽以进入了社会主义新时代,但还处在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劳动是公民的权利,同样的也是每个公民为了祖国发展的义务。国家保障适龄人员的受教育权,同时,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公民必须接受教育;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第四十六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第四十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第六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
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第八条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农村中的生产、供销、信用、消费等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是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参加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经营自留地、自留山、家庭副业和饲养自留畜。
城镇中的手工业、工业、建筑业、运输业、商业、服务业等行业的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
国家保护城乡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鼓励、指导和帮助集体经济的发展。
㈥ 义乌以什么工业为主,工资有多少
义乌主要是玩具生活用品等小商品的制作贩卖为主,工资大概四千左右。
㈦ 我国宪法规定的义务有哪些
我国宪法规定的义务包括:
1、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务民族团结的义务;
2、公民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
3、公民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不得有危害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行为;
4、公民有保卫祖国和抵抗侵略,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的义务;
5、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
6、公民有劳动的义务和受教育的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我国社会逐步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完成,人剥削人的制度已经消灭,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确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即无产阶级专政,得到巩固和发展。中国人民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战胜了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侵略、破坏和武装挑衅,维护了国家的独立和安全,增强了国防。经济建设取得了重大的成就,独立的、比较完整的社会主义工业体系已经基本形成,农业生产显着提高。教育、科学、文化等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广大人民的生活有了较大的改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四十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要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
国家和社会保障残废军人的生活,抚恤烈士家属,优待军人家属。
国家和社会帮助安排盲、聋、哑和其他有残疾的公民的劳动、生活和教育。
㈧ 经营者有哪些义务
经营者的义务有10种:1、履行法定义务和约定义务;2、接受监督的义务;3、保证商品和服务安全的义务;4、提供真实信息的义务;5、表明真实名称和标记的义务;6、出具购货凭证和服务单据的义务;7、保证质量的义务;8、履行“三包”或其他责任的义务;9、不得以格式合同、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方式单方作出对消费者不利规定的义务;10、不得侵犯消费者人格权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