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洋务运动代表人物主张建立那些工业
洋务运动中创办的工业主要有:军工业 :北洋水师, 江南制造总局, 汉阳铁厂 , 福州船政局 , 天津机器局,安庆内机械所。
民用工业 :轮船招商局,兰州织呢局,开平煤矿。
洋务运动代表人物主张:
提倡“洋务”、办军工厂,生产新式武器、迠立新式军队,达到“自强”目的。为了解决军用工业的原料、资金、运输问题,进而大力兴办民用工、矿业和运输业,达到求富,抵制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扩张的目的。
洋务运动,又称晚清自救运动、自强运动。该运动是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所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维护封建统治的“自强”、“求富”运动。(前期口号为“自强”,后期口号为“求富”)
洋务运动进行30多年虽然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根本的指导思想是“自强”、“求富”。其分类思想就是“ 师夷制夷” 、“中体西用” 八个字。前四个字“师夷制夷” 表明洋务运动与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的关系,即学习西方的长技用以抵制西方的侵略道路。
❷ 洋务运动中创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有哪些
洋务运动,又称自救运动、自强运动。该运动是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所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维护封建统治的“自强”、“求富”运动。
一、军事工业:在洋务运动初期,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通过引进大机器生产技术,在各省成立了新的军事工业,以加强军事力量。
1.安庆内军械所:1861年在安庆大观亭由曾国藩设立,为中国最早的现代军工企业。
2.江南机器制造总局:1865年9月20日在上海由曾国藩规划,后由李鸿章经始督办,并由丁日昌总办,为晚清中国最重要的军工厂,也是近代最早的新式工厂之一。主要制造枪炮和修造轮船。
3.福州船政局:1866年8月19日由左宗棠在福州马尾设立,开办了我国第一个正规的飞机制造厂----海军飞机工程处,从事水上飞机制造。
4.北洋机器局:1867年在天津由三口通商大臣崇厚设立,是中国早期的现代化兵工厂。以制造火药、枪炮、子弹、水雷,布置水雷用的轮船和挖河船为主。
5.兰州制造局:1869年于西安由左宗棠建立,生产弹药。
6.汉阳兵工厂:1890年在汉阳由张之洞设立,除了步枪制造设备以外还引进了炼钢与火炮制造设备,成为当时中国少有可以生产各式陆军用轻重兵器之兵工厂。
二、民用工业:由于前期的军事工业耗费了大量银饷却没有明显成效,并且军事工业所需的原料也出现短缺,洋务派决定以“求富”为口号,再发展一批民用工业以筹集资金,这批民用工业的产品很多是以市场为导向,具有近代资本主义工业的特点。
1.轮船招商局:1873年01月14日于上海由李鸿章等设立。从事江浙漕粮运输及各种客货运输业务。
2.开平煤矿:1878年在开平由李鸿章设立。主要是为了解决中国南方地区工业化的快速发展而带来的煤炭紧缺问题。
3.湖北织布局:1888年在广州由两广总督张之洞筹设,能织原色布,斜纹布,花布等,畅销湖北、湖南、四川等省,还远销海外。
影响:
第一,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
第二,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
第三,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❸ 洋务运动中中国创办了哪些近代军事工业
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1865年9月20日,曾国藩、李鸿章在上海设立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又称江南制造总局、江南制造局、上海机器局、上海制造局。
这是是清朝洋务运动中成立的近代军事工业生产机构,为晚清中国最重要的军工厂,是清政府洋务派开设的规模最大的近代军事企业。
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早期厂房也是近代最早的新式工厂之一。为江南造船厂的前身,同时也是近代中国最大的军火工厂。
(3)洋务运动创办了哪些近代工业扩展阅读
南机器制造局在同治年间是全东亚最大的兵工厂,对于清朝的军事力量以及重工业生产都有提升作用。
例如从1865年开始,在李鸿章、曾国藩的主持下,江南机器制造局开始了对德式武器的仿制,1867年仿制出德国毛瑟11mm前膛步枪,这是中国自己生产的第一种步枪,该枪使用黑火药和铅弹头,威力惊人,在1867年时,每天平均可以生产十五枝毛瑟枪和各式弹药,李鸿章认为当时该局生产的枪械弹药,对于后来捻乱的平定有所助益。
1871年始造林明敦边针枪(Remington Rolling Block, rimmed-fire)。林明敦的滚轮式(Rolling Block)一号步枪,是当时世界上最流行的单发军用步枪,由美国雷明顿(Remington)公司于1865年年推出,中国曾在1871年年至1874年之间采购了14,400枝。
1891年年江南制造局刘骐祥呈文制成快利枪,职向外洋购到奥国曼里夏(曼利彻)新式连珠枪一杆,详加考察,确系坚巧灵捷无比。惟其所用连珠子盒,只能从上插入,兵士临阵每人至多不过携带百余盒。
旋饬华洋匠目,按件绘图,逐细考究,仍于仿造中加以便通之道,并经造成样枪数杆。其节套(接收器),机簧(博尔特),保险,枪刺之类,即以曼里夏式样,全用钢料制成,取其造法坚致,开关便捷,利于行间也。
其枪筒仍用新利枪之式,盖新利枪筒来复线有七条,口小而子长,弹子逼出较为劲利。枪之退力亦小。子盒一项,以英国南夏枪五子手弓弹盒(按:指弹夹,汽提塔)依样更易。取其前后皆可装子。阵仗之际,兵士所带铜盒告匮,仍可随手握子,从后装入,亦能连珠施放,源源不绝。
快利与原枪的差别,除了上述的枪管,上弹方式之外,并将原枪的架枪钩改为通枪条。原枪有两个固定环,快利只有一个。
由于口径不同,表尺照门当然也不一样。快利采用的弹药是英国的303口径,甫于1888年启用,是一种使用黑火药,有底缘的圆头弹。后来改用无烟火药,减少弹头重量以增加初速,一直用到二十世纪50年代才换为308的北约。
❹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洋务运动兴办了哪些近代军事工业主要的。
安庆内军械所。1861年,曾国藩在安庆创设的制造近代武器的军事工业,也是洋务派创办的仿制西式武器的第一个军事工业。主要制造子弹、火药、炸炮等。“内”,表示这个军械所属于安庆军内的设置。1864年,清军攻陷南京后,该厂由安庆迁到南京,改名为金陵机械制造局。
江南制造总局,又称江南制造局,1865年由李鸿章在上海创办。1867年,由虹口迁至高昌庙,经过不断扩充成为清政府最大的军事工业。该厂技术和机械设备主要依靠外国,除制造枪炮弹药外,也制造机器和修造轮船。1905年造船部分独立,称“江南船坞”,兵工厂部分人称制造局。后分别改称“江南造船所”和“上海兵工厂”。它是洋务派开办的最大的近代工业,它用自炼钢材仿制的毛瑟枪,赶上19世纪后期德国新毛瑟枪的水平,它研制的无烟火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福州船政局。是清政府经营的设备最齐全的新式造船厂。1866年由左宗棠在福州马尾创办。聘用外国人担任技师。主要由铁场、船场和学堂三部分组成,1884年马尾海战中遭到严重破坏。后虽经恢复但大不如前,辛亥革命后,改称海军造船所。
轮船招商局,简称“招商局”。中国最早设立的轮船航运企业。1872年(清同治十一年)李鸿章招商筹办。1873年1月成立。总局设上海,分局设烟台、汉口、天津、福州、广州、香港以及横滨、神户、吕宋、新加坡等地。1885年(光绪十一年)改为官督商办。1909年(宣统元年)归邮传部管辖。1912年改为商办,更名商办招商局轮船公司,后又改称商办招商轮船有限公司。1932年国民党政府收归国营,更名国营招商局,归属交通部。抗日战争期间,总局先迁香港,后移重庆。战后迁回上海。1947年共有船460艘,33万余吨。1948年成立招商局轮船股份有限公司。1951年改称中国人民轮船总公司,香港仍沿旧称。1985年成立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
轮船招商局,也属19世纪60年代,以“自强”为口号的洋务派举办的军事工业。70年代开始,洋务派“自强”兼及“求富”,在继续筹办军事工业的同时,着 手筹办交通运输、采矿、冶炼、纺织等民用工业。李鸿章为了挽回沿江沿海的航运业,抵制外轮的侵夺,委派沙船 富商、浙江海运委员、候补知府朱其昂、朱其绍兄弟在上海洋泾滨永安街设局招集商股,定名为“轮船招商公司” 。
此外还有汉阳铁厂,1889年春,两广总督张之洞筹划在广州建立炼铁厂,同年他调任湖广总督,筹办的炼铁厂也随迁汉阳。1890年在大别山下动工兴建,1893年汉阳铁厂基本完工,共有六个大厂,四个小厂,炼铁炉两座。1894年投产,开始均为官办,从筹办起至1895年,共用经费五百八十余万两。中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因无力筹措经费,于1896年改为“官督商办”。辛亥革命前夕,汉阳铁厂工人约三千人,每年出钢七万吨。抗日战争时期,汉阳铁厂部分设备被国民党政府迁往重庆成立大渡口钢铁厂。解放后收归人民所有。
❺ 洋务运动中创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有哪些
洋务运动时期举办的军事工业主要有:江南制造总局(李鸿章)、上海轮船招商局(李鸿章)、福州船政局(左宗棠)、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
洋务运动时期举办的民用工业主要有:天津机器制造局 (崇厚)、湖北织布局(张之洞)、天津开平煤矿 (李鸿章)、湖北汉阳铁厂(张之洞)。
❻ 洋务运动中洋务派都创办了哪些近代工业
19世纪60-90年代,清政府办洋务的官员主张引进西学、办工厂、设学堂、派人留学、培养技术和军事人才,思想_念从封闭转向开放,从轻视“512艺”转向讲求“工艺”,从耻言利转向谋求利等,这种思想观念的近代化具有不可忽视的历史作用,应给予实事求是的评价。 一、“夷夏之防”和传统技艺观的突破 传统技艺观把儒学视为“本”,把艺事看做“末”,鄙视技艺,指为“奇技淫巧”,这是通向近代化大门的两道严重思想障碍。其突破的重要特征是从不可以师夷,到必须师夷。这种转变,由时局的变化使然。 该观念的突破,是近代西方科学技术引进的前提,有开通风气、启动中国近代化进程的重要作用和深远影响。 二、对西学的推崇和引进 洋务派把用西学、造机器看成是自强的重要办法,对西学不仅推崇,还极力引进。对西学的引进,洋务官员通过三种渠道:1,聘洋教习教西学。2,选派留学生赴英、美、法、德等国学西学。3,翻译传播西学。 三、引进机器制造技术思想 机器制造是近代西方生产力的重要标志。近代中国机器制造技术的引进是由洋务官员开端的。洋务官员对机器制造技术有如下几点主要认识:1,认识到“机器制作”是西洋“长技”,要学过来。2,认识到西洋机器妙在借水火之力以省人物之劳费,工作效率比手工高。3,认为“制造本原”是“抉其秘”、“学其学”。4,认为对制造技术要精益求精。 以上认识,体现洋务官员对机器制造技术的重视和引进这种技术的热切心情。虽不免肤浅,但在中国近代化历程中仍具有启蒙意义和开导作用。 四、其他几种观念的近代化 除上述外,洋务官员在人才观念、经济观念和军事观念等方面均有近代化的表现。在军事观念上,首先是武器装备观念更新;其次,采用西法操练军队;又次,通过新式学堂培养新一代将才;再次,海防观念的近代化:建设近代海军、修筑新式炮台。 五、作用、地位和局限 洋务官员思想近代化的重要特征是突破传统的“夷夏之防”和技艺观,接纳西学,引进机器制造技术,改变原有陈旧观念。这种“创始之举”、“古来未有之事”,在“故习之难除”的当时,对开启风气、启蒙思想、传播近代科学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此其一;近代机器制造技术的引进是由洋务官员开端的,为中国近代化奠定了某些基础,使资本主义应运而生,迈开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此其二;专门人才被重视,使他们的专长得以发挥,对社会做出了贡献,此其三;由于西学的引进及其与人才培养的结合,改变了知识分子的知识结构,造就了一批专门人才,为近代科学技术的传播和发展,为国防、经济的近代化做出了一定贡献,此其四。 总之,洋务官员的思想近代化是适应时局变化需要、基本符合时代要求的。当然,洋务官员的思想近代化也有局限。如,思想中缺乏政治近代化;技艺观及人才观、经济观都有局限;没有实行兵制改革。尽管如此,洋务官员的思想近代化仍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不可忽视的思想变化。由于他们的官员地位,他们的思想不仅仅停留在舆论上,更重要的是奏请朝廷准许、付之实行。中国近代化的起步和推进,有洋务官员的一份功劳。 来源:中学文科·教研版
❼ 洋务运动创办了哪些重要的民用工业
1、轮船招商局:1873年01月14日于上海由李鸿章等设立。从事江浙漕粮运输及各种客货运输业务。
2、开平煤矿:1878年在开平由李鸿章设立。主要是为了解决中国南方地区工业化的快速发展而带来的煤炭紧缺问题。
3、上海机器织布局:1878年由李鸿章主持筹建上海机器织布局,是中国第一家机器棉纺织工厂,在经历了亏损与大火灾之后,上海机器织布局于1893年重建,并扩大了规模,改名“华盛”。上海机器织布局在中国棉纺织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4、兰州织呢局:1878年左宗棠奏请清政府批准,在兰州建立织呢局,局址定在通远门外前路后营旧址,即今畅家巷南侧,1880年竣工投产。这是近代中国第一家近代毛织厂。
5、湖北织布局:1888年在广州由两广总督张之洞筹设,能织原色布,斜纹布,花布等,畅销湖北、湖南、四川等省,还远销海外。
6、汉阳铁厂:1890年由湖广总督张之洞主持在湖北龟山下动工兴建,1893年9月建成投产。全厂包括生铁厂、贝色麻钢厂、西门士钢厂、钢轨厂、铁货厂、熟铁厂等6个大厂和机器厂、铸铁厂、打铁厂、造鱼片钩钉厂等4个小厂。
❽ 洋务运动在“自强”口号下创办的近代工业有哪些
其中60-70年代是前期前期:“自强”重点发展军事工业 1861年曾国藩安庆内军械所洋务派兴办的第一个军事工业1865年李鸿章曾国藩江南制造总局是当时规模最大的军事工业1866年左宗棠福州船政局清政府设备最齐全的船舶制造厂1861年,清政府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这是清政府新设立的外交机构。
1862年,在北京设立专门培养翻译翻译人员的“同文馆”,这是清代最早的“洋务学堂”(1902年并入京师大学堂)。
1863年,在上海设立“广方言馆”;第二年又在广州设立一个“广方言馆”。“广方言馆”的主要目的,就是在于培养通晓外语的人才。
1865年,在上海建立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内设翻译馆;同年,又在南京建立金陵机器制造局。
1866年,在福州建立马尾船政局。
1870年,在天津建立军火机器总局(后改名为北洋机器制造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