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工业生产 > 工业遗产改造一般分哪些区

工业遗产改造一般分哪些区

发布时间:2022-07-09 14:21:56

Ⅰ 简述工业旅游及工业遗产旅游的概念

工业旅游目前普遍认为是包括工业遗产旅游的,另一个开展形式是工厂参观旅游,这里包括生产流水线参观,企业博物馆和展览馆等。
工业旅游就是把工业和旅游结合起来,起到宣传企业的效果,当然还会带来很多其它收益。
工业遗产旅游主要是在工业遗址上开展旅游,把破旧的厂房进行改造,保留原来的工业生产线及跟生产相关的设施设备等,工人们参观游玩
蓝裕文化提供,工业旅游设计

Ⅱ “工业遗产”的确切含义

含义:
《下塔吉尔宪章》中阐述的工业遗产定义反映了国际社会关于工业遗产的基本概念:“凡为工业活动所造建筑与结构、此类建筑与结构中所含工艺和工具及这类建筑与结构所处城镇与景观,以及其所有其他物质和非物质表现,均具备至关重要的意义”;“工业遗产包括具有历史、技术、社会、建筑或科学价值的工业文化遗迹,包括建筑和机械,厂房,生产作坊和工厂,矿场以及加工提炼遗址,仓库货栈,生产、转移和使用的场所,交通运输及其基础设施,以及用于居住、宗教崇拜或教育等和工业相关的社会活动场所”。

价值所在:
文化价值
今天,国际社会正在不断地鼓励多样化地理解文化遗产的概念和评价文化遗产价值的重要性。人们开始认识到,应将工业遗产视作普遍意义上的文化遗产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保护工业遗产就是保持人类文化的传承,培植社会文化的根基,维护文化的多样性和创造性,促进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工业遗产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它们见证了工业活动对历史和今天所产生的深刻影响。工业遗产是人类所创造并需要长久保存和广泛交流的文明成果,是人类文化遗产中与其他内容相比毫不逊色的组成部分。忽视或者丢弃这一宝贵遗产,就抹去了城市一部分最重要的记忆,使城市出现一段历史空白。而更好地保护工业遗产,发掘其丰厚的文化底蕴,将使绚丽多彩的历史画卷更加充实。同时,这些深刻变革的物质证据对人们认识工业活动的产生和发展,研究某类工业活动的起步和过程具有普遍的价值。
社会价值
工业遗产具有重要社会价值。它们见证了人类巨大变革时期社会的日常生活。工业活动在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创造了取之不竭的精神财富。工业遗产记录了普通劳动群众难以忘怀的人生,成为社会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基础,构成不可忽视的社会影响。工业遗产中蕴含着务实创新、兼容并蓄,励精图治、锐意进取,精益求精、注重诚信等工业生产中铸就的特有品质,为社会添注一种永不衰竭的精神气质。因此,工业遗产不仅承载着真实和相对完整的工业化时代的历史信息,帮助人们追述以工业为标志的近现代社会历史,帮助未来世代更好地理解这一时期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而且,保护工业遗产是对民族历史完整性和人类社会创造力的尊重,是对传统产业工人历史贡献的纪念和其崇高精神的传承。同时,工业遗产对于长期工作于此的众多技术人员和产业工人及其家庭来说更具有特殊的情感价值,对它们加以妥善保护将给予工业社区的居民们以心理上的稳定感。工业遗产具有重要科技价值。它们见证了科学技术对于工业发展所作出的突出贡献。工业遗产在生产基地的选址规划、建筑物和构造物的施工建设、机械设备的调试安装、生产工具的改进、工艺流程的设计和产品制造的更新等方面具有科技价值。保护好不同发展阶段具有突出价值的工业遗产,才能给后人留下相对完整的工业领域科学技术的发展轨迹,提高对科技发展史的研究水平。而保护某种特定的制作工艺或具有开创意义的范例,则更具有特别的意义。
经济价值
工业遗产具有重要经济价值。它们见证了工业发展对经济社会的带动作用。工业的形成与发展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对工业遗产的保护可以避免资源浪费,防止城市改造中因大拆大建而把具有多重价值的工业遗产变为建筑垃圾,有助于减少环境的负担和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同时,保护工业遗产能够在城市衰退地区的经济振兴中发挥重要作用,保持地区活力的延续性,给社区居民提供长期稳定的就业机会。通过对城市中的工业遗产重新进行梳理、归类,在合理利用中为城市积淀丰富的历史底蕴,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保留工业遗产的物质形态,弘扬工业遗产的文化精神,既能为后世留下曾经承托经济发展、社会成就和工程科技的历史形象记录,也能为城市经济未来发展带来许多思考和启迪,更能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源泉。工业遗产具有重要审美价值。它们见证了工业景观所形成的无法替代的城市特色。认定和保存有多重价值和个性特点的工业遗产,对于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维护城市历史风貌、改变“千城一面”的城市面孔、保持生机勃勃的地方特色,具有特殊意义。工业遗产虽然不能像一般艺术作品一样进行观赏,但是,城市的差别性关键在于文化的差别性,工业遗产的特殊形象成为众多城市识别的鲜明标志,作为城市文化的一部分,无时不在提醒人们城市曾经的辉煌和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城市居民留下更多的向往。一些国家和地区充分认识到工业遗产的这一重要价值,将其作为一种文化资源,走出了与满足社会文化需求相结合进行工业遗产保护的路子。

Ⅲ 工业遗产的国外遗产

英国的铁桥谷工业旧址
形成一个占地面积达10平方公里,由7个工业纪念地和博物馆、285个保护性工业建筑整合为一体的工业景观,目前平均每年约有30万参观者光顾。英国的布莱纳文工业景观及其关联景区则延伸30平方公里,包括铁矿石场、石灰岩采石场、煤矿铁炉、砖厂、隧道、蓄水池、露天人工水渠、分散的厂房以及教堂、学校、工人公寓和周围的城镇,还包括草地和树林等一系列内容,具有“生态博物馆”的氛围,集中地反映了该工业景观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鲁尔工业区
20世纪60年代初,德国鲁尔工业区本地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连续下降,导致工厂企业纷纷破产、倒闭或外迁。如何对待和处理大量废弃的工矿、旧设备和工业空置建筑成为重要的问题。鲁尔区选择的方式是:将这些工业文化遗产与旅游开发、区域振兴等相结合进行战略性开发与整治。 着名的亨利钢铁厂被改造成一个露天博物馆;废弃铁路和旧火车车皮变成了当地社区儿童的艺术表演场地;蒂森钢铁公司“擦去了脸上的煤灰”,成为以煤铁工业景观为背景的大型景观公园,废弃的旧贮气罐被改造成潜水训练池,堆放铁砂矿的混凝土料场被改造成青年活动场地,墙体被改造成攀岩者乐园;一些仓库和厂房被改成迪厅和音乐厅,甚至高雅的交响乐也以巨型钢铁冶炼炉为背景别开生面地演出。此外,在一处有色金属矿加工区奥博豪森,巨大的厂房改建为大型摩尔购物中心,同时开辟了工业博物馆;焦炭厂则变成了吸引众多艺术、创意和设计公司的办公和展览场地。就连原本作为整个工业区废水污水排放管道的埃姆舍尔河,也恢复成为景观优美的生态流域。鲁尔区由此成了享誉世界的工业遗址旅游城。

Ⅳ 国外有哪些工业遗产、历史街区的保护改造方面优秀的案例

在国外的一些老电影里,穿梭于街头的"铛铛车"是很多人对有轨电车的第一印象,那些街头上跑着的"小火车",伴着"咣当咣当"的声音,显得古老而亲切。1879年德国人西门子发明了全球最早的有轨电车,1881年德国柏林市附近的西特菲尔建设的有轨电车线路开通运营,标志着有轨电车作为客运交通工具投入使用。从诞生到今天,有轨电车已走过了130多年的历史,在此期间有轨电车经历了一番废弃又兴起的波澜。

Ⅳ 欧洲国家的工业遗产保护

鲁尔区的工业园区改造确实很有创意!cool!而且社会效应很不错!

我这有一些视频和照片资料,怎么给你呢?

Ⅵ 广州已经划出52条全面拆迁改造村,都有哪些村

广州市52条全面改造“城中村”名单:


1,越秀:杨箕、登峰、西坑、瑶台


2,海珠:官洲、琶洲、沥滘、红卫、东风、三滘


3,荔湾:花地、茶滘、东漖、西塱、坑口、坦尾、河沙、五眼桥、西郊、东塱、南漖、沙洛、海 南、海中、海北、增滘、龙溪、葵蓬


4,天河:猎德、冼村、石东、林和、石牌、棠下、棠东、小新塘


5,白云:三元里、萧岗、江夏、陈田、棠下


6,黄埔:文冲、横沙、下沙、长洲、深井、茅岗、南岗,


7,萝岗:黄陂、玉树、暹岗、华沙

(6)工业遗产改造一般分哪些区扩展阅读

据市规划局介绍,2003年开始组织编制的《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正在纳入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进行最后的修改完善。目前广州市已形成由《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历史街区(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和紫线控制、近现代优秀历史建筑保护等多层次点、线、面相结合的名城保护规划体系。本次向社会公示的保护规划内容具体包括:

一、广州市旧城更新改造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本规划所指旧城(区)是建成时间超过30年的历史旧城,范围包括环市路-恒福路-永福路以南、广州大道以西、昌岗路-新港路以北、白鹅潭珠江水道(鹤洞大桥)-同德涌以东的地区,面积约54平方公里。包含越秀、荔湾、海珠三区的合围地段。该纲要提出广州市旧城更新改造的规划目标、原则和策略,将指导全市旧城更新改造具体规划编制工作。

二、广州市旧城更新改造规划——保护控制分区图:该分区图总面积约54平方公里,主要针对旧城区建成时间超过30年的历史城区,划分为4个保护控制分区:

1,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总面积约1.08平方公里。

2,历史文化街区和近现代优秀建筑、工业遗产保护范围:总面积约3.23平方公里。

3,风貌协调区范围:总面积约20.39平方公里。

4,一般旧城区范围:总面积约33.61平方公里。市规划局依照相关法律和法定规划对上述地区的更新改造分别提出了规划保护和控制指标要求。

三、广州市内文保单位、历史文化名城及保护区保护规划、骑楼保护规划、近现代优秀建筑、工业遗产名录。对该类信息,市规划局还将进一步征求市文广局和相关单位的意见,完善名录的目录和相关信息。市规划局欢迎社会各界提供新的、遗漏的历史文化资源线索

参考资料来源:广州日报-广州旧城改造规划公布 拆迁涉60万人资金超千亿

Ⅶ 工业遗产的改造应坚持哪些原则

工业遗产的改造所要坚持的原则嗯,首先呢,就是要坚持,物归原主的原则

Ⅷ 关于“工业遗产景观改造设计”选题论文方向

例子:

埃姆舍公园国际建筑展(IBA Emscher Park)

20世纪末鲁尔区向科技产业、服务业的转型令世人瞩目。这个转型与致力于改造鲁尔北部废弃工业区的“埃姆舍公园”规划项目密不可分。从1989年开始,鲁尔区北部莱茵河支流的埃姆舍河流域上,自东部城市贝格卡门(Bergkamen)向西至杜伊斯堡(Duisburg)总面积达800平方公里的工业区被连成一片,总共涉及17个中小城市以及2个地方行政区的250万人口。承担整体规划任务的是一个大型的规划组织——国际建筑展(IBA-international building exhibition),此工程被称为“埃姆舍公园国际建筑展”(IBA Emscher Park)。埃姆舍公园国际建筑展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利用经济转型方式促进经济增长为中心,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和维护生态环境平衡为目标,在1989-1999年的10年间针对六大工作主题共进行了120个改造及建设项目,投资总额高达40亿马克,其中2/3为公共投资(除当地政府投资外还包括了来自欧盟的公共性资金),1/3为私人投资。
六大工作主题分别为:埃姆舍公园。对20世纪20年代就已¾形成的七个地方性绿化区进行恢复,保护乡土植被,重建生态廊道,统一整体规划,形成了300平方公里完整的绿色景观系统。
对埃姆舍河水系350公里干支流开放式污水收集网进行生态改造,分散式污水净化、科学生态的雨洪管理恢复了埃姆舍河流域优美醉人的河流景观。
在旧工业区上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开创服务业基地及高技术科研中心,发展“绿色经济”,重视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形成了符合现代生存理念的“花园式工厂”。
充分发掘和利用工业文化,保留并适当改造工业遗存建筑,赋予它们新功能,为工业文化注入新的活力。
通过对工业化时期的住房改造以及在老工业区内现代化新型住宅区的兴建,达到在密集城市区域享受田园式生活的目的。
注重各部门及社会团体之间的沟通,发挥全社会的创造精神和共同协作精神,许多居民参与到项目的运作中,为旧厂区改造献计献策,共同改善生活环境,并增加了青少年职业教育岗位,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失业问题。

(连接里有其他例子,偶点开杀毒软件没提示有病毒,嘻嘻)

Ⅸ 如何开展工业遗产旅游

1、三个词语的关系

“工业遗迹”、“工业文化”和“工业旅游”

工业遗迹是载体;工业文化是灵魂;工业旅游是手段

2、工业旅游在整个“旅游产品”中的地位

工业旅游是传统旅游产品的有利补充。工业旅游是伴随着人们对于旅游资源的拓展而产生的一种旅游新概念和产品新形式。这种旅游方式主要包括对工业遗迹的参观、对工业场所的参观、对工业产品生产过程的参观、对工业文化和文明的体验和感悟等。通过开展工业旅游,能够促进传统工业城市的产业转型升级,对工业遗产有效保护、对工业文化进一步发扬、对工业企业品牌进一步提升,工业被重新赋予旅游价值,实现绿色发展。

3、工业旅游开展的“最大问题”或者说难点

1),社会意识不强。从社会层面看,对工业遗迹的保护意识、工业旅游的开展意识都不强,导致在整个旅游行业中,工业旅游的价值凸显“微乎其微”。

2),企业不懂旅游。工业企业的决策层往往不重视旅游,因为与企业主流产品创造的价值相比,工业旅游直接创收甚微,也“不懂旅游”,对旅游市场的规律性把握、工业元素如何变身旅游产品、工业生产与旅游开发如何合理协作等,思路都不够清晰。

3),产品缺乏创新。不少设置工业旅游项目的企业,就是打开大门,开设一条参观线路,游客走马观花后走人。这样既不能挖掘工业文化内涵,也无法撬动游客消费和借助工业旅游开展为我们“打广告”。

4),渠道商兴趣不浓。旅游产品要推向市场,在前期阶段,很大程度依赖旅行社推动。然而,工业旅游点很少与旅行社合作。原因有多方面,比如工业旅游产品太分散,旅游产品建设尚未完善等。而最关键的是,工业旅游对于很多企业来说,只是“副业”或“兼职”,不管是门票收入还是购物消费,让利给旅行社的空间都不大,旅行社缺乏推介工业游产品的动力。

Ⅹ 工业遗产的文化价值有多大

开封作为老工业基地城市已经名不虚传!在开封东区采访过程中,说起开封辉煌的工业史,老人说起当年“俺厂”这话题都很兴奋,他们会掰着手指说起开封产品的诸多河南省第一:河南第一台电视机、第一台电冰箱、第一根火腿肠、第一辆自行车和第一台缝纫机等,这些都是开封生产的。

开封工业得益于国家在“一五”、“二五”时期的投资,机械厂、化肥厂、仪表厂、火电厂、制药厂等大型企业是“一五”时期投资的,空分厂、阀门厂、拖电厂、无线电厂、玻璃厂、毛纺厂等企业是“二五”时期投资的,国家的持续支持奠定了开封雄厚的工业基础,使开封由一个消费城市一跃成为河南省的重要工业基地。

不可否认,开封工业为共和国建设作出了很大贡献。然而,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面对民营经济的竞争,并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开封工业放慢了发展步伐,有些企业甚至销声匿迹了。这种状况让人扼腕叹息。

“您知道开封拖拉机电机电器厂吗?”5月15日,记者来到汴京路东段蔚蓝加州小区,市民李女士带着儿子在小区散步,面对提问,李女士一脸迷惑。当记者告诉她这个小区就建在原开封拖拉机电机电器厂厂址时,她恍然大悟。原开封拖拉机电机电器厂曾经是原机械工业部大型企业,是我国规模最大的拖拉机、内燃机电机电器制造专业化企业。河南省汽车拖拉机电器质量检测监督中心也曾设在该厂,主要产品多次荣获部、省优产品,并被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质量管理协会授予“首批汽车零部件推荐商品”称号。

原开封柴油机厂拥有国内先进的柴油机生产技术。1970年至1985年,该厂生产的开封牌X195型12马力柴油机超过10万台、K1100型15马力柴油机超过1万多台,远销山东、河北、内蒙古、青海等地。如今,企业的痕迹再也看不到了,多栋商品房拔地而起。

新曹路的宏达·东方花园小区、劳动路的东方风情小区曾经分别是原开封无线电一厂、原开封光学仪器厂厂区。新曹路开封轴承有限公司门外公司的牌子还挂着,同样在大门外悬挂的“绿色达标单位”牌子似乎在诉说着该厂曾经的兴旺,
如今铁门紧闭,一块写有“拆迁重地 闲人免进”的牌子挂在门外。在原开封博达电机厂建筑工地,工人正在忙碌地建设高层、小高层……

这仅仅是我市东区重工业区的几个“镜头”,在我市其他区域也有曾经的工业企业消失得无影无踪,如原玻璃总厂、原火柴厂等。人们为住上新房而高兴,老人看着他们年轻时经营的企业即将消失而扼腕叹息。

老厂区变成住宅小区,老工业的痕迹渐渐被抹去。虽然感情上难以接受,但是现实不得不做这样的选择。

房地产开发商为何看中这些老企业?国家保护耕地,红线不可逾越,在土地供应日趋紧张的今天,旧的工业厂址往往面积庞大、地块整齐,除了解决职工安置外,又不涉及太多房屋征收事宜,能够保证开发收益,是做房地产开发非常理想的用地。采访中,一位房地产企业老总谈了他的看法。

保护和开发是一个矛盾体。目前,在我市市民对住宅的需求仍然是刚性的。老厂区空置多年,也产生不了多少经济效益,有的企业职工吃饭和安置都出现难题。城市发展又急需解决住房问题,把大面积厂房拆了建住宅,除了赚钱,更能满足居民的居住需求。

利用

“工业旅游”是一个旅游新品

年头不长,不是历史文物,都难以立法保护,但是又具有文物的属性,消失了就再也找不回来了。我们要不要保护工业遗产、工业遗迹?从大历史的角度看,时间是不可逆转的,今天发生的事情注定在明天会成为历史。与年代久远的历史文物相比,工业遗迹保护有价值吗?

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必经之路,是城市发展的大趋势,无论城市落后与先进,将来一定会经历工业化阶段。工业遗迹是工业化进程中留下的痕迹,对其进行保护同样可以给后人留下一个完整的历史轨迹。

开封是老工业基地城市,我市近年工业崛起的步伐加快,新兴工业蓬勃发展。但是,一些老工业企业退出市场后,随着企业实体的消失,其历史就仅能存在于志书上了。消失了就再也找不回来了,将来子孙后代即使进行修旧的开发,其价值也难以和保留下来的同日而语,也不会如原来的好。存在于书本上是一回事,存在于现实中岂不更有意义?“老工业基地”的痕迹不能完全抹去!

去年5月17日上午,《开封日报》“圆梦大中原”中原经济区18城市发展行采访组来到古都洛阳,参观洛阳市涧西工业遗产街区,那里的苏联工业风格建筑及苏式建筑和中国一拖等国家“一五”重大工业建设项目给记者留下深刻印象。

洛阳市涧西工业遗产街区以中国一拖主厂区、广场和广场前中轴线为核心,有大量前苏联在洛阳援建重点工程时建造的厂房和生活区,包括大量的苏式厂房、设备、总装线和苏式居民区,至今仍真实的、完整的保留了下来。

洛阳也是老工业基地城市,随着城市的发展,一些老企业也在消失。
围绕工业记忆,洛阳市成功开发出了目前已经拥有10多个工业旅游景点的“东方红工业旅游”景区,还建设了全方位展示农耕文化及工业化的东方红农耕博物馆。

《洛阳日报》同仁自豪地说,涧西工业遗产街区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工业遗产的特点,是中国工业化历史上极其重要的物质遗存和城市记忆,是新中国城市工业化的历史见证,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艺术和社会情感价值。“东方红工业旅游”景区也成为国家首批工业旅游示范点,涧西工业遗产街区也与2011年成功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东方红工业游”也成为洛阳工业旅游的龙头品牌,被媒体誉为洛阳旅游的新名片。

留下工业记忆,洛阳不但开发了工业遗产的经济价值,也升华了其文化价值,同时也为工业遗产的保护提供了资金来源。

3月13日,《开封日报》“副中心城市建设经验新闻调查全国行”采访组来到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我们参观了青岛啤酒博物馆。

青岛啤酒博物馆是中国首批“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是“青岛啤酒工业游”的主要线路。该馆设立在青岛啤酒百年前的老厂房之内,以青岛啤酒的百年历程及工艺流程为主线,浓缩了中国啤酒工业及青岛啤酒的发展史,集文化历史、生产工艺流程、啤酒娱乐、购物、餐饮为一体,具备了旅游的知识性、娱乐性、参与性等特点。该博物馆共分百年历史和文化、啤酒生产流水线、多功能娱乐区3个参观游览区域。在该博物馆内,游客不但可以了解啤酒生产的全过程,还可以品尝啤酒原料大麦、喝到热的纯生啤酒,还能在“醉酒屋”体验“醉酒”的真实感觉。

体验工业遗产的时代记忆,感受现代工业的独特魅力。精明的青岛人把“工业游”办得富有魅力、别具一格。如今,“青岛啤酒工业游”年客流量超过60万人次,在旅游旺季,平均每月接待游客超过10万人次,每年创利润超过1000万元。

的确,我们必须用审慎的态度对待先辈人给我们这座城市留下的一草一木。宁波人对城市的历史文化也异常重视,他们把旧城改造中的破砖烂瓦当成了宝贝,并且用在了宁波博物馆的建设中。3月19日,《开封日报》“副中心城市建设经验新闻调查全国行”采访组来到宁波,宁波博物馆特殊的建设理念吸引了我们。这座建筑与2008年的新建筑,除了设计新潮之外,外表却像一个老古董。宁波博物馆外墙由“瓦爿墙”和“竹条模板混凝土”混合构建而成。“瓦爿墙”使用了上百万块宁波城市拆迁中回收的历代旧砖瓦,墙壁上就是古老街巷就是近代建筑,使宁波博物馆外观就凝聚了城市历史,本身就成为历史展品。

陪同的宁波市文化部门同志说,文化是城市的根和脉,一块砖一片瓦都是宁波先人馈赠给我们的幸运礼物,是地域文化经过历史风雨洗礼后留下来的不熄薪火,是我们每个人的情感追忆、价值寻求和审美寄托。宁波博物馆的古朴风格,让后人从一块砖一片瓦中找回记忆,寻找生于斯、长于斯的令人梦牵魂绕的回家之路。

镜头

“窑洞房” 记载创业年代的艰辛

我们的老工业遗产并没有完全消失,还有不少东西仍然存在着。开化社区的“窑洞房”就很独特。

自宋门沿新宋路东走,走到益农中街南口北拐,就可以看到一排低矮的窑洞式建筑。这些都市里的 “窑洞”被那一带的居民称为“窑洞房”。
5月14日上午,记者探访“窑洞房”。

顺着狭窄的街道往里走,映入眼帘的是一大片“窑洞房”,这里一间一间“窑洞房”靠半米厚的砖墙相连,从上到下都是红砖,房檐一律是拱形,门窗破旧,甚至有的房由于很久没有人住了,已经没有门窗了。爬上房顶,一眼望去,“窑洞房”如同滚动的波浪,蔚为壮观。如果没有夹杂其间的低矮起脊房,这里应该算是我市建筑史上的一个奇迹了。

“算什么奇迹?阴暗潮湿,简直没法住人了。”72岁的孙克兰见记者对这些老房子感兴趣,和记者搭话,聊了起来,并把记者领进她家的“窑洞房”内,房顶最高处有2.5米左右,宽2米多,长3米左右,仅有的一扇窗户和门在一个方向,所以房间内空气不能对流。房顶和墙壁是沙灰粉刷的,用手摸一下就会掉土。墙壁是砖砌的,拱形房顶也是用砖砌的,整间房竟然没有用钢筋。由于没有房梁、檩条什么的,所以除了门窗外,整间房也没有用什么木料。

“要说‘窑洞房’,可有些年头了。”今年80多岁的梁秀兰说,房子是上世纪50年代化肥厂初建时建的,那时国家投资建设开封化肥厂,由于物质紧缺,钢筋木料都用在厂房车间建设上了。建设者总得有地方住,大家利用开封黏土多的优势,只用砖和砂土、白灰建设了这些“窑洞房”。

在曲曲折折的“窑洞房”区转一圈,记者发现多数房子空置着。在交谈中,大家表达出对这些古董房子的浓厚感情。那时候,经历了几十年的战争年代,共和国成立不久,国家百废待兴,开展了大跃进大建设。工人思想单纯,谁也不会计较吃什么住哪里,大家不分昼夜地干,只想把企业尽快建设好。虽然生活苦点,大家喊着号子干活,唱着歌儿生活,回想起来内心充满甜蜜。

后来,随着企业的发展,开化有了生活区,工人居住条件得到改善,但是“窑洞房”仍有一些老住户。近些年,“窑洞房”被列为危房,房子开始渗水,下雨屋内也会进水,居民不得不在门口堆上土堆防水。年轻人嫌这里条件差,或买房或租房,“逃离”了“窑洞房”,
“窑洞房”区也显得更加破落。

在开化社区,工作人员说起“窑洞房”来,都唏嘘不已,为什么?居住条件太差了。“窑洞房”区户籍人口有140多户,房子属于单位公房。开化社区党支部书记高云拿出一沓居民要求改善居住条件的信,说居民在呼吁拆迁。

在互联网上网友对此也有议论,他们说,“窑洞房”已经陪伴几代开化人走过了50多个春夏秋冬,见证了共和国建国初期工业发展的艰难历程,见证了老一代建设者为国家工业发展作出的贡献和牺牲。“窑洞房”承载了许多珍贵的时代信息,蕴藏了一代人的爱国主义情怀,是老一代建设者留给后代的珍贵的历史遗产。开化的建设时期,正是国家加大对开封发展支持的时期,以开化为代表的众多企业形成了开封东区重工业区,“窑洞房”是我市工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值得珍惜。

窑洞是黄土高原的独特产物,记录着人类穴居的历史。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大多已经不住窑洞了,一些窑洞就被开发成了旅游景点,被称为中国黄土建筑之奇迹、人类居住史的“活化石”。“窑洞房”产生于建国初期的特殊时期,在我国一些老工业基地城市也曾经出现过,但是由于当地旧城改造力度大,“窑洞房”多随之消失了。开封这片集中相连的都市区“窑洞房”已经很少见了,有网友建议保留下来。

然而,居民的生活条件需要改善,这些记录着开封工业史甚至共和国工业史的房子又该如何处置?需要各个方面统筹考虑才好。

记者手记

工业遗产消失 会留下遗憾

我市要建设经济文化强市,大力开展文物古迹的保护和开发工作,对近代工业遗迹、遗产的保护也亟待上升到一定层面。

文化遗产能够增强一个民族的认同感,同样也能凝聚和振奋一座城市的民心和精神。作为老工业基地城市,开封积累了大量老工业遗存。这些老企业建筑、设备纪录着当年社会主义建设波澜壮阔的场面,反映着那个时代的精神风貌,是这座城市新的历史内涵,应该是一笔宝贵财富。如果未经选择地予以拆除,就会在删除掉城市物化的历史记忆,终将会留下遗憾。

外地经验说明,认识老工业的文化价值,建设工业博物馆,合理予以开发,形成新的旅游项目,不但可以保证城市工业文化的延续,还可以丰富我市旅游产业项目。就工业产品来说,每一个“河南第一”背后都是一个故事,目前还有一些老企业产品存在于民间,如若现在搜集还来得及。我市还存在着为数不多的企业水塔、领袖塑像、铁路支线等,这些都富有文化内涵,并值得未来人品味。

然而,目前国内工业遗产的保护处于无法可依的状态。老厂区都留下来是不可能的,哪些企业、建筑应该保护,没有判定标准。另外一个关键点是保护主体问题,企业经营尚可,可以由企业进行保护,但是对那些已经破产的企业,谁来出资保护?

工业文明是开封文化的一部分,是我市老工业基地所独有的,是别的新兴城市所缺少的。挖掘工业遗产的文化内涵,保留老工业基地记忆,需要大家统一认识,敢于尝试。这项工作,政府可以做,企业可以做,也可以市场化运作。但是,要根据客观实际统筹考虑来做。

http://www.kf.cn/kfrb/html/2014-05/20/content_166506.htm

阅读全文

与工业遗产改造一般分哪些区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奔驰的esq在哪里 浏览:768
工业园区准入节能规划公司有哪些 浏览:510
烟台昌隆汽车配件有限公司在哪里 浏览:123
奥迪q5后面怎么吹暖风 浏览:770
工业互联网跨界农业怎么样 浏览:798
奥迪哪个系列有天窗 浏览:39
宝马车从沈阳运苏州要多久 浏览:706
汽车喷漆砂眼是什么原因 浏览:620
汽车加气站归什么部门监督 浏览:194
成熟工业园如何实现工业40 浏览:92
宝马车门里面拉手怎么盖上 浏览:767
如何制作简易汽车限速器 浏览:802
汽车空调泵管道如何清洗 浏览:739
汽车大灯黑膜哪里有卖的 浏览:566
12年福建奔驰制冷剂加多少 浏览:567
奥迪a5首付30万月供需要多少 浏览:631
电动汽车如何扩装续航锂电池 浏览:740
奥迪s4怎么刷马力机 浏览:63
奥迪a7银色什么颜色好看 浏览:321
奔驰a200l改装a45需要多少钱 浏览:7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