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工业生产 > 万州区完成规上工业产值多少亿元

万州区完成规上工业产值多少亿元

发布时间:2022-06-22 15:12:28

❶ 想了解万州的总体情况

万州地处长江中上游结合部,位于三峡库区腹心,因“万川毕汇、万商云集”而得名,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建国后,曾先后设置万县地区和地级万县市。重庆直辖后,建立万州区,辖52个乡镇街道(其中13个乡、28个镇、11个街道办事处),幅员面积3457平方公里,2005年末总人口170.70万人,城市人口约56.5万人。

万州的基本区情可以概括为“三个第一”和“一个唯一”。“三个第一”是:一是总人口170.70万人,在40个区县里第一;二是移民总量在三峡库区第一,动态移民25万,占三峡库区的五分之一,占重庆库区的四分之一;三是城市规模除重庆主城以外第一,2004年底建成区面积38.89平方公里,城市人口56.5万人。“一个唯一”是40个区县中唯一由市委常委兼任区委书记。这“三个第一,一个唯一”,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万州的重要性和特殊性,也是万州在重庆地位的一种体现。

2005年,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坚持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围绕“建设重庆第二大城市和三峡库区经济中心”的目标,扎实工作,国民经济保持了快速发展势头,社会事业有了新的进步,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展顺利。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据初步核算,全年实现万州生产总值133.4亿元,同比增长13.2%。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区人均生产总值8867元,比上年增加1221元,增长16.0%。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6.4亿元,同比增长5.0%;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56.8亿元,同比增长15.6%,其中实现工业增加值33.0亿元,增长18.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60.2亿元,增长13.0%。

立足优势资源和优势产业,始终坚持“两手抓”,狠抓增量培育和存量扩张,大力发展盐气化工、绿色食品、现代制药、机电轻纺、新型建材五大产业,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全区工业经济再创新高。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33.0亿元。今年我区固定资产投资仍保持较快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创历史新高,达94.91亿元,比上年增长18.4%。城市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36.2亿元,同比增长16.6%;农村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12.6亿元,同比增长11.4%。2005年全区完成地方财政收入67961万元,比上年增长10.4%。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540元,比上年增长10.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582元,比上年增长12.9%。

❷ 万州的经济怎样

有发展“引擎”之称的工业经济,依然保持高速增长。1~10月,全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213亿元,同比增长51.8%,高出全市39.4个百分点;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90.5亿元,同比增长70%,比全市快53.3个百分点。

令人欣喜的是:规模工业的产值和增加值增速,继续双双稳居全市第1位。其中增加值增速,已连续7个月雄居全市第1位。万州经济发展之快,由此可见一斑。

消费需求也在持续趋旺。至10月末,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1亿元,同比增长23.8%,增速居全市19个区第4位;其中,城市和农村分别增长24.1%、22.7%。活跃的消费,不仅衡量出经济的发展,同时发挥了巨大的消费促进作用。

发展后劲持续夯实

由于积极抢抓中央扩内需、保增长之良机,万州投资持续快速增长。1~10月,全区限额以上新开工项目达551个,同比增长1.2倍。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7.2亿元,同比增长39.6%,高出全市4.5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农林水和文教卫生投资分别增长22.3%、66%和1.6倍。

企业融资更是大大改善。至10月末,全区人民币贷款余额达156.1亿元,比年初净增54.7亿元,增长41.5%,增速比去年同期快11.8个百分点。其中,企业渴求的中长期贷款达115.6亿元,比年初净增56.7亿元,增长65.2%,增速比去年同期快37.6个百分点。

质量效益稳步提升

经济的快速增长,不单是量的飞跃,同时也是质的提升。1~10月,全区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5.19亿元,同比增长20.1%,高出全市6.6个百分点。其中,有企业效益“晴雨表”之称的税收收入,达7.31亿元,同比增长28.3%,高出全市13.6个百分点。

发展同时惠及民生。至10月末,全区累计新增就业人员2.5万人,同比增长46.7%;新转移农村劳动力2.01万人,累计转移劳动力48.45万人。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达12657元,同比增长11.3%。人民币存款余额达364.6亿元,比年初净增65.1亿元,增长21.8%。

❸ 万州相当于几线城市

万州相当于三线城市。

万州地处重庆市东北部、三峡库区腹心,因“万川毕汇”而得名,因“万商云集”而闻名,因“万客来游”而扬名。幅员3457平方公里,辖52个镇乡街道,城区面积100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72.57万人,累计搬迁安置三峡移民26.3万人,是重庆市移民任务最重、管理单元最多的区县。

万州区拥有海关和保税物流中心(A型),万州综合保税区,普通高等院校7所、科研机构6所,各类中高级人才近4万人。连续三次获“全国双拥模范城”殊荣,获得全国综治工作最高奖“长安杯”。

工业经济:

2020年,万州区147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332.3亿元,利税总额34.66亿元,利润总额23.25亿元,产品销售率98.7%。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汽车14.84万辆,原盐122.05万吨,纯碱74.27万吨,棉纱6891吨,水泥167.92万吨,灯具及照明装置8688.95万套,金属切割机床1036台。

全年,注册地总专包建筑企业总产值222.89亿元。有资质建筑企业215家,其中,一级19家、二级69家。房地产开发投资62.53亿元。房屋施工面积855.9万平方米,竣工181.28万平方米,销售125.38万平方米。

❹ 我想知道重庆万洲与湖北麻城相比哪个经济好

万州..2009年,万州GDP增长25.7%以上,经济总量385亿元,增速居全市第一。现在重庆希望这个速度更快。

麻城 ..过去的一年,我市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等不利因素影响,坚持危中寻机,大力开发西城新区,全市经济实现逆势上扬。2009年我市GDP达到96亿元,增长15%,工业总产值达到67亿元,增长2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居黄冈首位
大家看看就知道了哈.
2010年,重庆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支持万州加快建成重庆第二大城市。

而这一次,将原来2020年的时间表,提前到了2015年。据万州的政府官员透露,具体的指标为,到2015年,万州的城区常住人口将达100万到150万,GDP总量达到1500亿。

“这是一个特大中心城市的概念。”万州区一位官员称,即将出台的支持政策,是2007年政策的延继,而支持力度将加大,也更具操作性。核心提示:重庆市政府将支持万州在2015年前建设成为重庆第二大城市,这个速度较原计划提前了5年。有专家认为,万州比重庆距离三峡库区更近,万州的发展有利于带动库区腹地的发展和生态保护。

据了解,计划中的3100亿投资、包括基础设施,重大项目、产业布局、移民扶持等一揽子投资。

经济保持较快增长。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5%、达到96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7.2%、达到70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增长25.1%、达到8.8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8.7%、达到4.05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好于预期,高于全省和黄冈市平均水平。提前两年完成市七届人大一次会议提出的财政收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和增加值翻番的目标。工业经济快速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净增41家、达到167家,总数居黄冈第一。预计工业总产值增长23%、达到67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6%、达到24亿元。大别山电厂实现产值15亿元,发挥了大项目、大企业的支撑作用。马勒三环公司完成产值3.2亿元,实现了金融危机下快速增长。兴业钢铁炉料公司成为“2009年湖北省100强企业”。福田公司“福田”商标成为“湖北省着名商标”。花岗石材产业迅猛扩张,年产值突破10亿元。麻城经济开发区和乡镇工业集中区新增基础设施投入4.96亿元,落户项目96个,园区对工业经济的支撑作用显着增强。现代农业稳步发展。预计农业总产值增长6.5%、达到54.3亿元,其中“三乡三业”实现总产值22亿元、增长12.4%。“麻城福白菊”成功申报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❺ 请问重庆万州怎么样

有发展“引擎”之称的工业经济,依然保持高速增长。1~10月,全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213亿元,同比增长51.8%,高出全市39.4个百分点;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90.5亿元,同比增长70%,比全市快53.3个百分点。

令人欣喜的是:规模工业的产值和增加值增速,继续双双稳居全市第1位。其中增加值增速,已连续7个月雄居全市第1位。万州经济发展之快,由此可见一斑。

消费需求也在持续趋旺。至10月末,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1亿元,同比增长23.8%,增速居全市19个区第4位;其中,城市和农村分别增长24.1%、22.7%。活跃的消费,不仅衡量出经济的发展,同时发挥了巨大的消费促进作用。

发展后劲持续夯实

由于积极抢抓中央扩内需、保增长之良机,万州投资持续快速增长。1~10月,全区限额以上新开工项目达551个,同比增长1.2倍。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7.2亿元,同比增长39.6%,高出全市4.5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农林水和文教卫生投资分别增长22.3%、66%和1.6倍。

企业融资更是大大改善。至10月末,全区人民币贷款余额达156.1亿元,比年初净增54.7亿元,增长41.5%,增速比去年同期快11.8个百分点。其中,企业渴求的中长期贷款达115.6亿元,比年初净增56.7亿元,增长65.2%,增速比去年同期快37.6个百分点。

质量效益稳步提升

经济的快速增长,不单是量的飞跃,同时也是质的提升。1~10月,全区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5.19亿元,同比增长20.1%,高出全市6.6个百分点。其中,有企业效益“晴雨表”之称的税收收入,达7.31亿元,同比增长28.3%,高出全市13.6个百分点。

发展同时惠及民生。至10月末,全区累计新增就业人员2.5万人,同比增长46.7%;新转移农村劳动力2.01万人,累计转移劳动力48.45万人。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达12657元,同比增长11.3%。人民币存款余额达364.6亿元,比年初净增65.1亿元,增长21.8%。

参考资料:http://cq.qq.com/a/20091201/000510.htm

❻ 万州概况

万州地处长江中上游结合部,位于三峡库区腹心,因“万川毕汇、万商云集”而得名,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建国后,曾先后设置万县地区和地级万县市。重庆直辖后,建立万州区,辖52个乡镇街道(其中13个乡、28个镇、11个街道办事处),幅员面积3457平方公里,总人口约170.70万人,城市人口约59.5万人。

万州的基本区情可以概括为“三个第一”。“三个第一”是:一是总人口170.70万人,在40个区县里第一;二是移民总量在三峡库区第一,动态移民25万,占三峡库区的五分之一,占重庆库区的四分之一;三是城市规模除重庆主城以外第一,城市建成区面积41平方公里,城市人口59.5万人。这“三个第一”,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万州的重要性和特殊性,也是万州在重庆地位的一种体现。

2006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52.29亿元,年均增长13.4%。实现地方财政收入7.51亿元,同口径比较年均增长15.2%。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2.07亿元,年均增长16.4%。实现工业增加值42.21亿元,年均增长19.2%,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02年的23.2%提高到27.7%。“鱼泉榨菜”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诗仙太白”、“谭木匠”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工业园区累计完成开发投资7亿多元,引进项目28个,到位资金25亿元。建成柑橘、榨菜、中药材等产业化基地56.5万亩。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67亿元,年均增长14.8%;商品区外销售比重达到52.3%,比2002年提高10.3个百分点。旅游、交通运输、房地产、金融、保险、证券、中介等服务业进一步发展。

万州机场建成并开通至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昆明等航线,达万铁路、渝万高速公路、万开高速公路建成通车,鞍子坝客运港区、红溪沟深水码头基本建成,宜万铁路、万云高速公路、万石高等级公路和江南集装箱码头一期工程加快建设,水陆空立体交通框架基本形成。以总规为核心的城市规划体系基本建立。江南新区核心区域路网及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高笋塘商业广场、长江二桥、石宝大桥、三峡之星体育馆、闽天会展中心、水气过江隧道、双河口汽车客运站等重点工程相继建成,南北滨江大道实现初通,城市格局进一步拉开。完成太白路、白岩路、新城路等城市干道综合改造,实施太白岩公园、沙河外出通道等300余项公共环境整治工程和110条巷道整治工程,城市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基本建立,成功创建重庆市卫生城区。城镇化率由2002年的41.8%提高到47.6%,城市建成区面积由36.3平方公里扩展到41平方公里,城市人口由49.4万增加到59.5万。

二期、三期移民任务全面完成,一次性通过国家终验,四期移民工作顺利启动。沱口和明镜滩污水处理厂、长岭垃圾处理场、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场建成投入使用。加强三峡水库万州段管理,基本实现了“江面清、库岸洁”的目标。

大力实施“科教兴区”和“人才强区”战略,教育“两基”水平巩固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交学杂费,“普九”欠债得到解决。高中阶段入学率达到88.6%,高考上线人数连续七年位居全市各区县第一。职业教育在校学生由2002年的3万人增加到9万人,三峡职业学院和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建成招生。三峡中心医院被评为全国“百佳医院”和“百姓放心医院”,三峡中心医院百安分院、儿童医院、传染病医院建成投入使用。农村三级卫生防保网络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75.89%。社区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公共卫生得到加强。话剧《移民金大花》荣获第九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入选剧目奖、重庆市第三届文学艺术奖,进入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30强。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到95%。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到4.55‰,政策性生育率达到92.95%。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9540元和2739元,比2002年增长52.1%和52%。四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人员5.73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下降到13.2%;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2万人,累计转移41.5万人,劳务收入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率达到50.2%。基本建立起以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和城镇低保、农村特困户救助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用于社会保障的财政性资金累计达到16.2亿元。城镇人均房屋建筑面积由2002年的23.4平方米提高到26.9平方米。乡镇公路通畅率和村级公路通达率分别由2002年的48.6%、80.8%提高到76.9%和87%。7.2万农村人口饮水困难问题得到解决。投入扶贫资金2.8亿元,农村绝对贫困人口由2002年的8.5万人减少到3.32万人。

❼ 长岭镇[直辖市重庆市万州区]简介,关于TA的资料

长岭镇[重庆市万州区] -交通区位优势明显,交通极为便利,“318”国道、万云”南路和宜万铁路横贯全境。自然条件优越,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地处丘陵,海拔在240-1100米之间。有煤、泥炭、耐火粘土、白云石、石灰石、页岩等多种矿产资源。辖区内有水库5座,林地31530亩,耕地25770亩,其中水田14070亩。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薯类,其中经济作物以油菜、蚕桑、生姜为主,蔬菜以青菜、瓜果、豆类、葱子为主,果品以柑桔、西瓜为主,兼有梨、桃、枇杷、葡萄、杏、李、樱桃等,2007年注册了“老土牌”西瓜商标。工业以机械、食品、建筑、建材、化工、宝石加工等为支柱产业,现有工业企业40家,其中外资企业1家,2007年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7亿元。2007年实现财政收入250万元,同比增长15.3%,农民人均纯收入3396元。

❽ 万州人口2021总人口数是多少

2021年,万州区常住人口156.44万人。万州区城镇人口73.69万人;乡村人口98.88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1508人,人口出生率6.67‰;死亡人口17365人,人口死亡率10.06‰;人口自然增长率-3.39‰。除汉族外,有土家族、回族、苗族等26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中,人数最多为土家族,35345人;其次是回族,903人;以及苗族,139人。

万州区的经济

2020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70.68亿元,比上年增长2.4%。按产业分,第一产业增加值95.97亿元,比上年增长5.1%;第二产业增加值268.00亿元,比上年下降0.3%;第三产业增加值606.71亿元,比上年增长3.3%。三次产业结构比为9.9:27.6:62.5。民营经济增加值540.47亿元,比上年增长1.6%,占全区经济总量的55.7%。

阅读全文

与万州区完成规上工业产值多少亿元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奔驰gl470拖拽模式怎么解除 浏览:480
绵阳哪里有铝型材工业平台 浏览:533
汽车减配在哪里看 浏览:976
奔驰的esq在哪里 浏览:773
工业园区准入节能规划公司有哪些 浏览:516
烟台昌隆汽车配件有限公司在哪里 浏览:129
奥迪q5后面怎么吹暖风 浏览:774
工业互联网跨界农业怎么样 浏览:801
奥迪哪个系列有天窗 浏览:42
宝马车从沈阳运苏州要多久 浏览:708
汽车喷漆砂眼是什么原因 浏览:624
汽车加气站归什么部门监督 浏览:197
成熟工业园如何实现工业40 浏览:95
宝马车门里面拉手怎么盖上 浏览:770
如何制作简易汽车限速器 浏览:804
汽车空调泵管道如何清洗 浏览:742
汽车大灯黑膜哪里有卖的 浏览:569
12年福建奔驰制冷剂加多少 浏览:570
奥迪a5首付30万月供需要多少 浏览:635
电动汽车如何扩装续航锂电池 浏览: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