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贺州食品厂有多少家主要生产什么产品
1.广西富川凉果食品厂(富阳镇建设路8号) 2.广西贺州鼎盛机构食品有限公司(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八步区鹅塘镇) 3.广西贺州市和兴糖酒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信都镇县前街328号(信都糖厂内)) 4.广西壮族自治区钟山县国营副食品加工厂(县城东路22号) 5.广西贺州大成食品有限公司(沙田镇) 6.富川瑶族自治县葛坡岐山蜜饯食品厂(葛坡镇岐山村委) 7.富川瑶族自治县蜜饯食品厂(富阳镇新永路153号) 8.广西昭平县副食品有限公司(昭平镇新华街8号) 9.广西壮族自治区钟山县供销社宏发食品厂(城河东路20号) 10.贺州嘉宝食品有限公司(望高镇旺高工业区) 11.昭平镇清华饮料食品厂(昭平镇重庆街50号) 12.富川泽众食品加工厂(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富阳镇沿江路89号) 13.广西贺州市联兴食品厂(八步镇城西路29号) 14.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县食品厂(八步镇城西路19号) 15.昭平县佳益食品厂(昭平镇西宁南路14号) 16.广西贺州富翔食品有限公司(贺州市城东工业区) 17.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县江厦食品厂(八步镇杂货批发市场排洪河面58号) 18.昭平镇大富强食品厂(昭平镇福城街西宁南路204号) 19.钟山县百乐园食品厂(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钟山县钟山镇北环西路322号) 20.梧州市龙泉食品厂八步分厂(八步镇河南路31号) 21.贺州市江夏饮料食品厂(黄田镇建设路13号) 22.广西钟山县凉果食品厂(城西路) 23.广西贺州市芬芳果蔬食品有限公司(八达路) 24.贺州市东方食品加工厂(八步镇河南路80号) 25.广西富川富港食品有限公司(福利杨梅井) 26.梧州地区对外经济贸易粮油食品公司富川综合食品厂(葛坡乡葛坡街) 27.富川龙山食品厂(莲山乡莲山街) 28.广西贺县长义食品有限公司(信都镇) 29.贺县强力饮料食品有限公司(八步镇芳林路) 30.富川瑶族自治县葛坡歧山蜜饯食品厂(葛坡乡歧山村) 31.贺州市黄洞林峰天然食品厂(黄洞林场) 32.广西富川麦峰食品厂(麦岭镇麦岭街) 33.贺州市二轻副食品厂(八步镇西约街竹篙巷53号) 34.广西贺州西麦生物食品有限公司(贺州市迎宾大道) 35.梧州市港梧食品厂昭平分厂(昭平镇西宁南路) 36.昭平县高山蜂蜜食品厂(昭平镇凉亭坡顶) 37.广西贺县桂泉保健饮料食品厂(八步镇牛仔湾) 38.广西贺州世家食品有限公司(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八步区西湾镇电厂街63号) 39.广西贺州市亨禾果子食品有限公司(鹅塘镇丹村大道) 40.广西贺州泰成食品厂(八步镇竹山路18号) 41.八步辉辉食品厂(八步镇工农巷37号) 42.富川福利食品厂(福利乡杨梅井) 43.广西贺州市天然食品有限公司(八步镇鞍山路75号) 44.广西贺州银洲保健饮料食品有限公司(贺州八步镇新宁街) 45.广西昭平中兴食品有限公司(巩桥乡) 具体联系方式 去网络一下吧
‘贰’ 钟山县的地理
根据1980年地普查:全县土地面积1861.77公里,折合2792655亩。其中广西壮族自治区钟山农场、中央属企业平桂矿务局、国营花山林场等单位占地72.68平方公里,折合109020亩;县属范围1789.09平方公里,折合2683635亩。
1980年,全县进行农业区划调查,土地利用情况是:耕地382238亩(其中水田265216亩、旱地117022亩),占总面积的13.69%;园地9813亩,占总面积的0.35%;林地1178613亩,占总面积的42.21%;牧地198386亩,占总面积的7.11%;荒地589364亩(其中宜农荒地73847亩,宜林荒地102630亩,宜牧荒地412887亩),占总面积的21.10%;水域60432亩(其中河流33000亩,水库27432亩),占总面积的2.16%;城乡居民用地74012亩(其中城镇2668亩,村庄71344亩),占总面积的2.65%;工矿用地4750亩,占总面积的0.17%;交通用地12685亩,占总面积的0.45%;难利用土地(裸岩)282362亩,占总面积10.11%。
钟山土地资源的特点是:山地多平原少。根据土地普查资料统计,全县山地面积1871718亩,占总面积的67.02;平原面积769058亩,占总面积的27.5%。可开发的耕地资源少,仅有宜农荒地73847亩,占总面积的2.64%。 境内野生动物尚末作过系统详细的普查,现将常见的分类简述如下:
兽类
主要分布在县境东北、西北、南部的崇山峻岭之间。解放前虎、豹出没频繁、伤害人畜。解放后。60年代于城厢、羊头等地曾发生虎患,有三个小孩被叼,其中有两人虎口余生。70至80年代虎患少见。随着森林的砍伐,人们对野生动物的滥捕,因而使上述很多动物大量减少,有的甚至已经绝种,由于鼠的天敌被消灭,故家鼠特别繁盛,鼠患日益严重。
鱼类
按1983年调查,县境内鱼类有6目19科共40多种。主要品种有:鳗鲡(白鳝)、草鱼、青鱼(乌草)、鳡鱼、大鳞鱲、赤眼鳟、南方马口鱼、大眼红鲅、翅嘴红鲅、鳊、银镖鱼(兰刀)、光倒刺巴、倒刺巴、红彩光唇巴、桂华鲮、南方白甲鱼、麦穗鱼(禾稿公)、蜕钩、鲤鱼、鲫鱼、鲢鱼(扁鱼)、鳙鱼(大头鱼)、白河刺鲟鳑鲏、花鳅、泥鳅、平鳅、胡子鲇(塘拐鱼)、灰鲇、黄颡鱼、黄鳝、斑鳜、大眼鳜(桂花鱼)、叉尾斗鱼(菩萨鱼)、斑鳢(生鱼)、刺鳅等。
钟山鱼类以养殖为主,主要品种是草鱼、鲢鱼、鳙鱼、鲤鱼。1987年产量达75.64万公斤。江河自然鱼类以鲤鱼、鲫鱼、泥鳅为多,1987年捕捞量6.63万公斤。名贵淡水食用鱼类有鳜、又名桂花鱼或桂鱼俗称桂花鱼。硬骨鱼纲、鲈形目、鲈科。体侧扁、长约20公分左右、重0.5~1公斤不等。体褐色或榄褐色,具有不规则的暗棕色斑点、口裂宽、下颔突出、齿锐利、性凶猛,捕食水中鱼虾为生。体被圆鳞、鳞片细小,其肉细致、味道鲜美。分布在县境富江河道。
介贝类
水鱼(鳖)、山瑞、乌龟、鹰嘴龟、螃蟹、虾、蚌、田螺、石螺、福寿螺。
爬行类
因蛇经济价值不断提高,捕捉人多,金包蛇、银包蛇、眼镜蛇逐年减少。
蛙类
田蛙、山蛙、青蛙、蟾蜍、三角蛙、上树蛙等。
昆虫类
蚕、蝉、萤、蜂、蜘蛛、蜻蜓、蝴蝶、蟋蟀、螳螂、蚁、蚱蜢、蜈蚣、天牛、冬虫、蜗牛等。
钟山县农业历来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粮食作物又以水稻为主。经济作物有花生、甘蔗、木薯、烤烟等。
解放前,全县60%以上的耕地为占总户数不到10%的地主富农所占有,而占总户数80%以上的贫农、中农仅约占耕地的1/3。加上国民党县政府不重视农业生产,农村经济长期处于单一的自然经济状态,栽培技术墨守陈规,农业生产条件改善缓慢,水旱灾频盈,民国时期粮食常年亩产仅有110公斤左右。1949年,全县水稻种植37.04万亩,总产量4386.53万公斤,亩产118公斤;粮食总产量4838.44万公斤。
解放后,党和人民政府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实行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为改善生产条件,党和政府组织人民群众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兴修水利,推广各种农业技术,使生产力不断得到发展,生产水平逐步提高。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在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的同时,发展多种经营,使农业生产得到较快发展。1983年,全县水稻总产量达到13900.46万公斤,亩产293.5公斤,粮食总产量达14485.76万公斤,比1978年分别增长32%、42.82%和29.46%。
1987年,全县农业总产值达9302万元(按1980年不变价计),比1978年增长28.26%,9年间平均年递增2.8%,占社会总产值的31.39,%。在农林牧副渔五业中,种植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58.5%,林业占5.36%,畜牧业占18.09%,副业占16.96%,渔业占1.09%。是年,粮食总产量为13607.38万公斤,其中水稻产量13086.45万公斤,占粮食总产量的96.17%,亩产294.6公斤。水稻总产、亩产分别比1952年增长1.47倍和1.31倍。1950年至1987年的38年中,粮食总产量平均每年递增3.04%,人均有粮由1949年的250公斤增至352公斤。
民国22年(1933年),县人周白玉在钟山镇开办织布工场,有木质织布机10余架,从业人员20人,为县内工业生产之始。民国31年,县政府办起报社1家,从业人员3人;造纸厂1家,资本15万元,从业人员3人。民国32年,全县有造纸、铁器制造、酿酒、榨油、编席等手工工业共68家145人。
1949年12月,钟山县人民政府接管民国县政府报社,改名钟山文具印刷社。1952年2月,钟山镇办起合群车缝社1户,为联户办企业。11月,县人民政府在县城东门办起火力发电厂,有员工3人。当年,全县工业总产值103.40万元(按52年不变价计算),其中,国营工业3.40万元,占工业总产值的3.29%;手工业100万元,占96.71%。
1953年冬,县政府在县城兴建国营大米加工厂。1955年,钟山镇个体手工业者联合兴办铁、木器修配社。1956年9新建投产的国营工业企业有钟山酒厂、食品厂2家。全县工业总产值275.47万元(按52年不变价计算),其中,国营工业144.19万元,占52.34%;手工业131.28万元,占47.66%。1958年“大跃进”,在“左”的错误思想指导下,全县(含富川)抽调10万余人组成“钢铁兵团”,土法上马,大炼钢铁。相继在富阳、古城、城厢、望高、罗旧、同古、红花、公安、英家、珊瑚、牛庙等地建立起“钢铁基地”11个,小高炉541座,各种烧炭窑2.95万个。投资15.29万元,新建富钟炼铁厂、八步岭钨矿、富钟农械厂、沙坪造纸厂4个厂矿。各公社也兴建了一批农机具厂。当年,全县工业总产值396.43万元(不含富川,按1957年不变价计算),比1956年增长43.9%。但是,由于这些厂矿是在资源未明、资金不足、又无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的条件下盲目上马的,产品质量低劣。后来,除沙坪造纸厂、县农械厂以外,其余在1959年和1962年先后被迫下马。1962年冬,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在关闭1958年以来盲目上马的一些企业的同时,投资新建县玻璃厂。经过调整,1965年全县国营工业企业12个,从业人员1026人,集体工业企业上升到27个107人。工业总产值为333.88万元(按1957年不变价计算),比1958年减少了15.78%。
1966年起,强调以粮为纲,把农村工副业当作资本主义批判,社队企业发展缓慢。新建的国营工业企业有钟山麻纺厂、农药厂、灯泡厂。到1970年,全县国营工业企业14个,从业人员862人,集体工业企业36个,从业人员137人。全县工业总产值548.38万元(按1957不变价计算),其中,国营工业265.31万元,占48.38%;集体工业283.07万元,占51.62%。
1971年以后,大兴“五小”(小水泥、小农药、小化肥、小农机、小钢铁)工业,新建投产的县办国营工业有县糖厂、氮肥厂、卷烟厂、汽车修理厂。1976年,加强发展副业生产和恢复社队企业,社队工业企业逐渐增多。1978年,全县有国营工业企业24个,从业人员2620人;集体工业企业80个,从业人员798人。工业总产值2731.30万元(按1970年不变价计算),其中国营工业为1873.29万元,占68.59%;集体工业858.01万元,占31.41%。
1979年10月,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关闭县食品公司酒厂、交通局修理厂、县糖厂3个国营工业企业及一批“五小”工业企业,新建投产的国营工业企业有大理石建材厂、水电施工队。经过调整,1983年,全县国营工业企业23个,从业人员2728人,集体工业企业70个980人,全县工业总产值4374.63万元(按1980年不变价计算)。
1984年,陆续创建投产的国营工业企业有钟山古龙电站、县饲料公司。1986年,中外合资企业钟山伟成制衣厂开业。社队工业企业由过去的社办(乡办)、队办(村办)发展到联户办、户办。1987年,全县国营工业企业25个,从业人员3327人;县属集体工业企业7个,286人;独立核算的乡(镇)工业企业41个,1026人;中外合营工业1个,76人。全县工业总产值15191万元(按1980年不变价计算),比1983年增长2.47倍。在工业总产值中,国营工业12793万元,占84.22%;二轻集体工业779万元,占5.13%;城镇私营、个体工业227万元,占1.49%;乡镇办工业809万元,占5.33%;村办工业12万元,占0.08%农村联户办工业207万元,占1.36%;农村个体户办工业241万元,占1.59%;中外合资工业121万元,占0.80%。1987年全县26个工业行业主要工业产品有35个,较大宗的有钨精矿、锡精矿、原煤、机制糖、机制纸、日用陶瓷、饮料酒、卷烟、水泥、大理石板材(详见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表)。按总产值所占比重顺序排列,烟草加工业占57.3%,居首位;其他依次是有色金属采选业占21.44%,建筑材料采选业占3.48%,食品工业占2.99%,电力生产供应业占2.51%,造纸业占1.67%,煤炭采选业占1.51%,化学工业占1.40%,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占1.27%。其余如木材、自来水生产、饮料、饲料、纺织、缝纫、家俱制造、印刷、美术品制造、橡胶制造、塑料制造、黑色金属冶炼、金属制品、机械工业等产值,占1%以下。经济效益亦有提高,县属20个独立核算工业企业,有18个盈利,魏利总额为546万元;亏损企业有食品厂、陶瓷厂,共亏损34万元。
‘叁’ 钟山乡的经济发展
2003年度,实现工农业总产值7.4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6.5亿元,农业总产值0.9亿元。农民人均收入790万元。全乡共有各类工业企业192家,工业经济主要以石材块经济、五金配件、竹木制品加工和针织等行业为主。农业经济进一步做强资源特色优势。
工业方面,全乡共有各类工业企业192家,工业经济主要以石材块状经济、五金配件、竹木制品加工和针织等行业为主。“钟山风雨起苍黄,一石激起千层浪。能工巧匠齐雕凿,石材之乡扬名望”。钟山乡是浙江省布局确定的石材产业发展基地,2004年被命名为省级“石材之乡”。
钟山乡依托丰富的石材资源优势,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并建设了钟山乡石材工业功能区,努力打造石材产业发展链条,把石材产业培育成为区域性特色产业与优势产业,转产业优势为经济优势。目前全乡共有大小石材企业103家, 矿山企业10家,从业人员达2000多人,年加工石材十万立方,销售额达6.5亿元,上缴国家税收1500 多万元,2009年9月开通“浙江石材之乡”电子商务平台,为钟山的石材企业通过互联网寻求商机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到目前为止已完成网上销售额几十万元的佳绩。
钟山乡是桐庐蜜梨主产区,也是杭州市最大的蜜梨生产基地,2004年共有蜜梨种植面积10020亩,每年的产量在11000吨以上,产值达2580万元。
2002年被省林业厅命名为“蜜梨之乡”,它还是省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钟山乡的梨园多位于海拔数百米的高山上,独特的自然条件加上梨农的细心培育,使得这里的蜜梨果大皮薄、肉质细嫩、清脆爽口、汁多清香,多次在全省的蜜梨评比中荣获金奖。从2001年开始,两年一度的蜜梨节吸引了大批都市游客。
钟山乡的梨园多位于海拔数百米的高山上,独特的自然条件加上梨农的细心培育,使得这里的蜜梨果大皮薄、肉质细嫩、清脆爽口、汁多清香,多次在全省的蜜梨评比中荣获金奖。
另外,2009年度钟山乡申报了认证魏丰山茶油、歌舞山核桃两个无公害一体化建设项目,通过了杭州市蜜梨状元乡镇认定。在浙江大学、县科技局的指导下,利用蜜梨枝条种植黑木耳试验项目取得成功,为蜜梨产业发展、梨农增收创出了一条新路子。大力发展农村商贸服务业、观光农业和农家乐休闲度假产业等新兴产业,成功举办了桐庐县首届山花节闭幕式暨第五届钟山蜜梨节,通过发展生态农业带动休闲观光、餐饮、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实现服务业增加值4500万元,完成年度目标的109%。
2004年5月,钟山乡与歌舞乡合并成立了新钟山乡。
‘肆’ 广西地区一共有多少家制药企业
1、 广西医科大学岭南制药厂
2、 广西桂林仙草堂制药有限公司(GMP)
3、 广西桂林市维威制药有限公司(GMP)
4、 广西浦北制药集团有限公司(GMP)
5、 容县华森制药有限公司(原容县桂侨制药厂)
6、 广西北海市水产供销总公司鱼肝油制药厂
7、 广西防城标伦药业有限公司
8、 广西龙胜华美滑石开发有限公司
9、 广西龙广滑石开发有限公司
10、 广西万山红药业有限公司(原防城港市制药厂)(GMP)
11、 广西贵港峡山制药厂(GMP)
12、 桂林维尔安制药有限公司(原广西钟山制药厂)(GMP)
13、 广西欢宝药业有限公司(GMP)
14、 广西南宁市汉通制药厂
15、 广西桂林红会制药厂(GMP)
16、 广西梧州百姓药业有限公司
17、 广西干方药业有限公司(原桂北制药厂)(GMP)
18、 广西南天制药有限责任公司
19、 广西北海生生制药厂(GMP)
20、 广西元首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原容县桂桥制药厂)(GMP)
21、 广西仲华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原梧州市远东制药厂)
22、 瑞福祥药业(广西)有限公司(GMP)
23、 广西宏田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原靖西制药厂)
24、 广西北海市国发海洋生物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制药厂(GMP)
25、 广西桂林三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GMP)
26、 广西桂林市桂广滑石开发有限公司
27、 广西桂林市金王药业有限责任公司(GMP)
28、 广西锦莹药业有限公司(GMP)
29、 广西玉林方特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桂平威帅制药厂)(GMP)
30、 桂林澳林制药有限责任公司(GMP)
祝你好运!!!!
‘伍’ 桂林有哪些制药厂
1.桂林集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农药分公司(育才路55号)
2.桂林市中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空军炮院老区)
3.桂林同德堂药业有限公司(中山中路128号)
4.河南新星药业有限公司广西办事处桂林联络处(翊武路4号(市档案馆))
5.陕西西都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桂林分公司(三多路33号)
6.桂林大华药业有限公司金谷分公司(灵北路灵北一街四十三号)
7.桂林集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康琦大药房(骖鸾路2号)
8.桂林市金辉药业有限责任公司(东江路二江口)
9.三金集团桂林同济堂制药有限责任公司(西城区人民大道112号)
10.桂林红会制药厂(灵川镇城北)
11.桂林集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盛安堂大药房(西城路9号)
12.桂林聚顺药业有限公司(环城北二路109号)
13.桂林市禹王制药厂(安新集团工业园(桂阳公路九美桥))
14.南宁市维威制药有限公司平乐第一分公司(平乐镇正北街207号)
15.广西武侨制药厂桂林销售部(漓江路18号)
16.桂林捷泰药业有限公司(金星路1号)
17.桂林市金王药业有限责任公司(临江路二江口)
18.桂林市漓江制药厂(芦笛路75号)
19.广西百草堂药业有限公司(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荔浦县荔城古城工业区)
20.桂林天和药业有限公司(伏和巷1号)
21.资源县制药厂(延东浦田)
22.广西斯达药业有限责任公司(高新区骖鸾路)
23.桂林鹅山制药厂(恭城镇鹅山亭)
24.桂林集琦华康制药有限公司(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秀峰区中隐路41号)
25.桂林集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兽药分公司(育才路34号)
26.桂林制药厂劳动服务公司(上海路24号)
27.广西桂林永福制药厂(永福镇向阳路40号)
28.桂林兴达制药厂(八里街经济开发区)
29.桂林集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桂青药房(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象山区中山南路44-50号一层5号)
30.桂林集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苗圃药房(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象山区苗圃路1号1栋1-6号)
31.桂林集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朝阳药房(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七星区桂林市大学生公寓城门面南1-13号)
32.桂林集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芦笛药房(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叠彩区芦笛路5号1-2间)
33.桂林集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驿前药房(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叠彩区华都大酒店东侧面1栋1号)
34.桂林三琦药业有限公司(育才路55号)
35.桂林市古方药业有限公司(西城经济开发区)
36.桂林市仁信制药厂(高尚背里杂)
37.桂林爱丽华制药厂(万福路6号)
38.桂林大华药业有限公司(灵北路灵北一街43号)
39.桂林市临桂制药厂(城人民大道6号)
40.桂林维尔安制药有限公司(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七星区空明西路高新区创业工业区)
41.临桂县神农堂中草药材有限责任公司(临桂镇榕山路口(信用联社新楼))
42.广西九州通药业有限公司桂林分公司(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临桂县世纪大道在水一方休闲街1-1号)
43.桂林第二制药厂职工技术协会(东郊七里店亭)
44.桂林富银制药厂(西城开发区)
45.桂林集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开发中心(育才路55号)
46.桂林市维威制药有限公司(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平乐县平乐镇正北街207号)
47.桂林制药厂药用包装材料分厂(上海路24号)
48.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制药厂三分厂(瓦窑平山)
49.桂林市第四制药厂工会服务部(伏和巷1号)
50.桂林制药厂工会小卖部(上海路24号)
‘陆’ 贺州钟山县双文碳酸钙新材料有限公司怎么样
贺州钟山县双文碳酸钙新材料有限公司是2014-12-23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注册地址位于广西贺州市钟山工业区。
贺州钟山县双文碳酸钙新材料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451122327327582N,企业法人唐文,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贺州钟山县双文碳酸钙新材料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碳酸钙产品、碳酸钙下游产品的生产及销售;石头纸、无纺布销售;环保设备生产与销售。(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贺州钟山县双文碳酸钙新材料有限公司对外投资2家公司,具有0处分支机构。
通过爱企查查看贺州钟山县双文碳酸钙新材料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柒’ 富川的自然资源
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由1995年的89153万元增加到2000年的114686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1980年翻2.8番。
全县GDP由1983年的0.81亿元,增长到1993年的5.13亿元,年均增长20.33%(10年增长数);2003年达到13.18亿元,年均增长9.9%(10年增长数);2011年达到40.11亿元,年均增长14.93%(8年增长数),比1983年增长49倍;财政收入由1983年的716万元,增长到1993年的6245万元,年均增长24.18%(10年增长数),2003年达到6138万元,年均增长-0.17%(10年增长数),2011年达到3.37亿元,年均增长23.73%(8年增长数),比1983年增长47倍;全社会会固定资产投资由1983年的924万元,增长到1993年的9140万元,年均增长25.75%(10年增长数),2003年达到29762万元,年均增长12.53%(10年增长数),2011年达到72.19万元,年均增长 48.97%(8年增长数),比1983年增长781倍;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83年的188元,增长到1993年的284元,年均增长4.21%(10年增长数),2003年达到1584万元,年均增长18.75%(10年增长数),2011年达到4483元,年均增长13.89%(8年增长数);全县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在2006年实现历史性突破,工业主导地位日益显着。 富川瑶族自治县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主要生产稻谷、玉米、小麦、大豆、红薯等粮食作物,辅以油料、棉花、麻类等。据民国22年(1933年)统计,全县耕地面积为290788亩(含今钟山县鲤鱼洲),粮食总产为3710.6万公斤(民国期间最高年产量)。
解放后,1958年,县域耕地292584亩,粮食总产量为3820.2万公斤。随后,由于进行大模范的农田水利建设,耕地面积逐步减少,至1962年,全县耕地面积为259487亩,粮食总产为3425.8万公斤。但由于水利设施增加,对旱涝的抵御能力增强,并采取调整作物布局、改进耕作制度、推广良种、施用化肥、农药等一系列有效措施,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1970年,全县耕地面积为256171亩,比1962年减少1.28%,粮食总产增至5020.1万公斤,比1962年增长31.76%。1980年后,调整农村经济政策,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生产发展迅速。1985年,全县耕地面积为265570亩,粮食总产量上升到9289.3万公斤,比1970年增长85%。1989年,粮食总产量为8994.2万公斤,其中稻谷8412.6万公斤,玉米358.5万公斤,小麦19.9万公斤,大豆(含青豆、黄豆、黑豆)127万公斤,红薯折谷47.8万公斤,其他杂粮28.4万公斤;油料作物总产237.03万公斤,其中花生210.13万公斤,油菜籽25.76万公斤,芝麻1.14万公斤;麻类总产量为7.22万公斤。
2012年全县农业增加值达到11.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843元,比2011年增长12%。成功流转土地40万亩,建成了以片区模式推进的“二园三廊一中心”现代农业示范平台,着力打造了脐橙、蔬菜、烤烟、生猪、高产油茶林等五大特色优势农业。全县共种植优质水果40万亩,其中种植脐橙25万亩;年复种无公害蔬菜20万亩以上;年种植春烤烟3万亩以上;引进了广东温氏、广东杨氏等一批大型农业龙头企业,形成了446家农业企业集群发展的规模,规划建设了富川特色农产品加工物流中心,实现了200吨/时水果加工能力。富川县被评为“中国特色农业百强示范县”、“中国脐橙之乡”、 广西最大脐橙生产基地和春烤烟生产基地 、广西唯一的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富川脐橙”获得“中国名牌农产品”称号,被国家工商总局授予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多次在国内外农业博览会荣获金奖,并被指定为中国—东盟博览会专用果。 清末、明初,县内只有铁、木、缝纫、竹器、织布、印刷等行业的个体手工业。民国35年,古城街由商人集资兴办第一家工业企业一一古城火力发电站,用旧汽车头作动力发电,供给几家小商店和几户地主照明;随后,广东籍商人在古城街集资兴办益民加工厂,利用富江河水作为动力,为当地居民舂米;还有一家手工业作坊,用人力操作一台铁木摇头车床,制造鸟枪和修理农具,皆为私营企业。
解放初期,由于与钟山合县,工业企业都在钟山片。1952年至1956年,富川片仅有一些手工业,加工制造犁头、鼎锅、扒锅和锄头、镰刀等简单小农具和生活用具。1956年工业总产值仅为144万元(1980年不变价,下同)。1961年富川与钟山县分县后,县属国营工业和二轻工业逐步得到发展,1970年工业总产值619万元。1978年,工业总产值增到1711万元,比1956年增长10.9倍。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不少工业企业的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都有所提高。1985年,全县工业总产值为3357万元,比1956年增长22.3倍,比1978年增长96%。1985年后,在加强企业管理的基础上,对原有企业进行技改扩建,到1988年投入资金达3102万元,仅烟厂技改扩建就投入1833万元,使烟厂的生产能力由1985年的2.8万大箱增加到15万大箱。1989年卷烟工业产值8715万元,创税5421万元,成为富川工业的重要支柱。以卷烟为龙头的配套企业应运而生,先后办起商标印刷厂、纸箱包装厂、卷烟材料厂,年新增产值近千万元。1987年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亿元大关,达10144万元,第一次超过农业总产值。1989年,全县工业总产值增至13942万元,比1985年增长3.15倍。其中:中央企业(烟厂)产值8715万元,占62.51%;自治区属立新农场118万元,占0.84%;县国有工矿企业总产值2897万元,占20.78%;集体企业产值1124万元,占8.06%;合营与个体工业产值1088万元,占7.8%。全县国营工矿企业28个,其中独立核算企业16个;集体企业190个,其中县属企业12个,乡办企业45个,村办企业133个;村以下办工业1194个,其中合作工业240个,个体工业954个。全县工业企业按行业分,有18种,其中主要行业有8种,按占工业总产值比重次序排列是:烟草加工71.98%,食品5.22%,化工3.34%,机械1.88%,饮料1.76%,建材、采矿1.74%,纺织1.29%,印刷1.26%,其中它占11.55%。
2008年,成功引进了央企巨头华润集团到富川投资办厂,其中总投资75亿元、2×100万千瓦火电机组的华润(贺州)火电厂将于6月建成发电,总投资9亿元、年产200万吨水泥的华润(富川)水泥厂已于2010年5月建成投产,总投资5亿元、年产20万吨啤酒的华润雪花啤酒厂将于10月建成投产。同时,以华润(贺州)火电厂、华润(富川)水泥厂、华润雪花啤酒厂三大企业为核心创建了广西贺州华润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成为贺州市的一号工业园区和自治区林念修副主席担任组长的全区重点工业园区。利用富川丰富的风力资源,引进中国大唐、中国华能、广西水利集团、中国风电等四大集团投资60亿元的长春、龙头、金子岭、朝东等4个风力发电场。2011年,全县规模以上企业达到27家。2012年,以华润产业为龙头的富川循环工业开局良好。华润火电厂1号机组试发电运行,华润富川水泥厂满负荷生产;华润雪花啤酒厂已完成主机地下部分基础施工。预计投资150亿元的华润火电厂建成生产后将形成60亿元的年产值,投资13亿的华润水泥厂建成生产后将形成12元亿的年产值,华润啤酒厂建成后将形成30亿元的年产值,相关企业将形成10亿元的年产值, “十二五”期内, 华润富川循环经济产业园将会形成年产值过100亿元的工业园区;清洁能源开发进展顺利,龙头、长春、金子岭、朝东等4个风电场进展顺利。 民国期间,县政府建设科配备专人管理农林行政、从事林业育苗工作,供应造林种苗。解放后,县委县政府制订一系列发展林业的方针政策,于1964年成立县林业局。1967年改为林业站。1970年冬,林业站的营林事业与森工企业分家,营林与农、牧合并为农林牧服务站,森工企业改称木材采购站;1974年春,林业与农牧业分开,成立林业局至今。1989年,林业局设有林业技术推广站、林政资源管理站、林化站、护林防火办公室、林检科、林业公安股、富阳林业公安派出所、朝东林业公安派出所等。从1982年起,还在全县14个乡镇巾的12个乡镇建立林业工作站。1989年,全县林业系统有干部职工268人,其中技术干部41人。1960年全县进行第一次森林资源普查,至1988年共进行4次森林资源调查。1960年至1982年,有林面积年均增长率仅为1.66%;而森林蓄积量却逐年降低,平均递减率为0.61%。1982年后,有林面积也逐年下降。原因主要是:一、长期以来山界林权不够明确,造成国家与集体、集体与集体、集体与个人之间的山林纠纷不断发生,二、森林火灾严重。据统计,1964至1989年全县发生森林火灾156次,受害面积12.35万亩,毁林4.92万亩。三、林业投资少。1972年至1979年,林业投资仅49万元,平均每年为7万多元;1980至1985年,林业投资为50多万元,平均每年10多万元,1986至1989年,林业投资为100多万元,平均每年25万多元。1980年后,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稳定山界林权,划定社员自留山,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1989年,林业产值为479.96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68%。[18]
2012年内投入资金8800万元,实施绿满八桂、石漠化综合治理、退耕还林、珠江防护林等工程及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项目,提高森林覆盖率;加强西岭山保护区管理,发展林下经济,加大油料作物开发,突出发展油茶、药材等名优特色经济林品种。 富川的畜牧业以饲养牛、猪为主,鸡、鸭、羊、兔、鹅次之。1952年全县畜牧业产值为163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8%。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畜牧业发展较快,1989年畜牧业总产值增至1521.49万元,比1952年增长8.33倍,占农业总产值的18.02%;猪存栏数115272头,出栏数为56290头;牛存栏数、出栏数分别为42170头、10472头。民国期间,畜牧业由县政府建设科管理,下设家畜防治所。解放后,县人民政府先后成立县建设科、农林水利科、农牧局等机构,负责管理全县的畜牧业生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适应畜牧业的发展,1979年11月成立县畜牧局。1984年改为畜牧水产局。1989年畜牧水产局下设畜牧兽医站、种畜场、渔种场、水产管理站、水产技术推广站以及各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站、兽医联合诊所等,有干部职工96人,其中技术人员42人。专业民间兽医24人,亦医亦农的村兽医员173人。
2012年出台对黄龙病的防控,扶持温氏肉猪养殖项目建设,突出抓好种猪场建设,加强疫病防治和猪场排放物的环境整治和环保规范,发展壮大一批规模养猪专业村和养殖户。生猪年出栏80万头,其中瘦肉型猪出栏45万头。
‘捌’ 钟山区经济开发公司是国有企业
不是国有企业的
希望能帮到你,如果你的问题解决了,麻烦点一下采纳,谢
‘玖’ 六盘水的十二个工业园区的准确名称
红桥工业园区
老鹰山-滥坝循环经济新型工业园区
大河-汪家寨循环经济新型工业园区
郎岱绿色食品工业园区
黑塘循环经济新型工业园区
木岗循环经济新型工业园区
盘南循环经济新型工业园区
盘县红果循环经济新型工业园区
盘东北循环经济新型工业园区
发耳-杨梅循环经济新型工业园区
董地循环经济新型工业园区
中箐循环经济新型工业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