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汽车安全保护装置有哪些类型请具体说明,谢谢。
1、ABS制动防抱死系统:
ABS制动防抱死系统在轿车上已经是标准配置了,它可以保证汽车在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防止产生侧滑和跑偏。它是汽车制动辅助系统的基础,其它的功能都是在它基础上拓展出来的。
2、TPMS胎压监测系统:
胎压监视系统的作用是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对轮胎气压进行实时自动监测,并对轮胎漏气和低气压进行报警,以确保行车安全。
该系统与汽车安全气囊、防抱死制动系统(ABS)一起被美国运输部和国家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列为作为汽车三大安全系统之一,是安全行车必须的。
3、HUD抬头显示系统:
很多人把抬头显示系统看成一个特别高大上的配置,其实它就相当于一个投影仪,可以把行车中的重要的信息映射在前风窗玻璃上,使驾驶员不必低头,就能掌握汽车动态。但一些老司机并不习惯这样的显示,甚至有人会因此而晕车。个人认为它相当鸡肋,可有可无。
4、倒车雷达与倒车影像:
不论你是多么老司机,车尾的盲区都是客观存在的,你不可能完全看清车尾的路况。而倒车雷达与倒车影像都能够把车尾部的路况传递到车内通知驾驶员,以便于驾驶员更准确的判断路况,提高安全性,避免事故的发生。这是非常实用的配置,加钱加装也是值得的。
5、日间行车灯:
日间行车灯的最大功效,是提高车辆的被辨识性,能够及早被其它车辆发现。数据表明,行车中开启头灯或日间行车灯,可降低12.4%的车辆意外,同时也可降低26.4%的车祸死亡机率。而欧盟更是硬性规定自2011年起,境内所有新车必须安装日间行车灯。
B. 什么是汽车主动安全性,哪些装置属于主动安全装置
汽车主动安全性;指汽车防止事故发生的能力,
主动安全装置包括照明灯和信号灯,防炫目后视镜,ABS,ASR,EBD,ESP横向和纵向测距雷达,
C. 汽车主动安全系统有哪些
一:防抱死系统(ABS)
防抱死系统是汽车主动安全的最基本系统。它可以防止急刹车导致前轮抱死而无法有效转弯引起的甩尾,很好地提高汽车安全汽车的稳定性。当然,防抱死制动系统通常对制动距离没有影响,也不会缩短制动距离。
二:车身稳定系统(ESP)
目前在主动安全配置中很常见,即将成为标准配置。当然,不同的主工厂对车身稳定系统有不同的名称,例如大众汽车叫ESP,本田叫VSA,丰田叫VSC。该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保持车身的稳定性。例如,在快速转弯时,如果向右转弯,当转弯不足时,电子稳定程序将开始制动右后轮,以帮助车身调整到所需的转向角度。如果向右转弯过度,它会制动左前轮以调整,从而使车身处于目标方向或位置。
三:牵引控制系统(ASR)
该系统的主要功能是防止车辆尤其是大功率车辆在启动和加速过程中车轮打滑。换句话说,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车轮打滑,避免甩尾或失去正确的车身行驶方向。
四:制动力分配系统(EBD)
该系统实际上具有一些与防抱死制动系统相同的功能。不同之处在于,在防抱死制动系统功能触发之前,制动分配系统已经启动,以防止车轮打滑或锁定。踩下制动踏板后,电子制动装置立即启动,而防抱死制动系统在检测到一定的制动力后启动。此外,当防抱死制动系统因特殊原因失效时,制动力分配系统还可以防止车轮抱死。
五:电子控制制动辅助系统(EBA)
这个系统和防抱死制动系统和制动力分配系统有什么区别?首先,它们都是针对制动系统的。第二,防抱死制动系统和制动力分配系统是为了防止车轮在大制动力下抱死。当紧急情况下检测到制动力不足时,EBA将提供制动帮助,以帮助汽车在紧急情况下制动。EBA配备了远程雷达、传感器、执行器等。它可以缩短制动距离。
六:车道偏离预警(LDW)
该系统主要是指如果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由于注意力分散等原因而穿越原车道,但没有转向操作(如打开转向信号),系统会发出轻微的警告声或通过方向盘振动和座椅振动提醒驾驶员纠正方向。
七:变道辅助系统(LCA)
称为车道变换辅助系统。因为在汽车的C柱上有一个盲区,当我们换车道时可能会有潜在的危险。此时,BSD盲点检测系统中的24GHz雷达将给出检测信号。如果没有危险,警告信号将不会被激活。如果后面有一辆车,相应的后视镜中会闪烁一个警示灯,提醒司机在换车道或彼此靠近行驶时有危险。
D. BMW的各有哪些主动安全系统与被动安全系统
1.汽车的主动安全,指一切能够使汽车主动采取措施,避免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可以理解做不可描述的事情前为了安全,带TT的举动,主动采取措施,避免事故发生。
被动安全,指的是指在交通事故发生后能尽量减小人身损伤的安全装置,包括对乘客和行人的保护。
2.目前汽车主动安全技术主要包括这些功能:ASS主动制动、ABS防抱死制动、EBD电子制动力分配、ESP车身稳定、TCS牵引力控制、LDWS车道偏离预警、全景环视、BSW盲点警示、并道辅助、TPMS胎压侦测系统等等。
3.常见的被动安全配置有:防撞钢梁、各种碰撞吸能溃缩结构、安全气囊、安全带、头颈保护装置等。
4.其实无论是主动安全系统还是被动安全系统,都是从车辆的角度去解决行车安全问题的,但是行车安全的主体还是由驾驶员和乘客自己,所以养成良好的安全驾乘习惯,才是最安全的。
E. 什么是汽车主动安全系统
汽车主动安全系统是为预防汽车发生事故,避免人员受到伤害而采取的安全设计,称为主动安全设计,如ABS,EBD,TCS,LDWS等都是主动安全设计。
汽车主动安全系统特点:提高汽车的行驶稳定性,尽力防止车祸发生。其它像高位刹车灯,前后雾灯,后窗除雾等也是主动安全设计。安全技术逐渐在完善,有更多的安全技术将被开发并得到应用。
(5)汽车主动安全装置有哪些扩展阅读:
任何制动系统都具有以下4个基本组成部分:
1、供能装置:包括供给、调节制动所需能量以及改善传能介质的各种部件。其中产生制动能量的部分称为制动能源。
2、控制装置:包括产生制动动作和控制制动效果的各种部件。制动踏板机构就是最简单的一种控制装置。
3、传动装置:包括把制动能量传输到制动器的各个部件,比如制动主缸(总泵)、制动轮缸(分泵)。
4、制动器:产生阻碍车辆运动或运动趋势的力(制动力)的部件,也包括辅助制动系统中的缓速装置。现在较为完善的制动系统还包括制动力调节装置以及报警装置、压力保护装置等附加装置。
F. 汽车主动安全配置有那些
● 主动行驶安全系统。
1.
ABS+EBD。
ABS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个行驶安全系统了,所有市场上卖的汽车都必须强制带有的安全配置。 制动力分配系统(EBD)是ABS系统的补充,它根据路面条件和车身自重等条件计算出四轮由于附着力不同导致的滑移率,并自动调节刹车力,以得到平衡、理想的刹车力分布,保证汽车的平稳。 ABS则在急刹时防止车轮抱死而产生滑移,特别在湿滑路面高速行驶,急刹会因为路面附着力减少,使轮胎失去附着力,导致车辆失控。 由于车轮与地面之间刚要产生滑移但又不抱死的制动效果最好,于是ABS就是利用车速传感器、ECU、电磁阀等部件对制动力进行自动控制,利用传感器接收抱死信号,通过ECU处理后通过指令降低车轮制动缸油压,降低制动力,然后在适当的时候恢复油压,并不断循环,以此将制动效果发挥到最佳,使滑移率保证在可控范围,让汽车具有最大附着力,从而提高汽车制动时的方向控制性和稳定性。
2.
驱动防滑系统(TCS/ASR)
与ABS相似,TCS也是控制车辆滑移率的,但TCS是保证车辆起步和加速的时候方向稳定性和操控性的系统。 在汽车起步的时候,由于轮胎附着力的限制以及地面湿滑等路面原因,较大的扭矩输出会引起驱动轮打滑,使得车辆不能很好的起步。 TCS对驱动轮进行控制,它既能控制制动,同时也能控制发动机输出。 当汽车突然加速导致驱动轮打滑时,TCS会马上工作,通过制动系统给打滑的驱动轮一个制动力,并同时降低发动机功率输出,制止车轮打滑。
3.
紧急制动辅助系统(EBA)
G. 主动安全系统有哪些
主动安全大概包括电子稳定系统、警示系统、ABS、EBD等发生事故之前提醒或协助驾驶员安全驾驶车辆的配置。被动安全讲的是例如安全带、车身钢架结构、安全气囊等发生事故后有效减轻人身伤害的安全配置
预防发生事故的汽车安全产品及技术
自动刹车系统:AEB (Autonomous Emergency Braking)
制动防抱死系统:ABS (Anti-block Braking System)
电子稳定系统:ESC (Electronic Stability Control)
牵引力控制系统:TCS (Traction Control System)
真空助力刹车系统:VEB (Vacuum Emergency Braking)
驾驶员眼球追踪系统:EOR (Eyes On Road)
H. 什么是汽车的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的
主动安全是指尽量自如的操纵控制汽车的安全系统措施。无论是直线上的制动与加速还是左右打方向都应该尽量平稳,不至于偏离既定的行进路线,而且不影响司机的视野与舒适性。
被动安全装置是指在交通事故发生后能尽量减小人身损伤的安全装置,包括对乘客和行人的保护。被动安全装置不能防止或避免事故的发生,但是,它们可以在事故发生时,最大程度地减轻人身伤害程度。
被动安全装置,则是在车祸意外发生,车辆已经失控的状况之下,对于乘坐人员进行被动的保护作用,希望透过固定装置,让车室内的乘员,固定在安全的位置,并利用结构上的导引与溃缩,尽量吸收撞击的力量,确保车室内乘员的安全。
(8)汽车主动安全装置有哪些扩展阅读:
以日本的丰田等汽车公司以安全碰撞实验为依据,强调的是安全设计的重要,也就是被不少汽车爱好者称为的“软防护派”。在这一思路的指导下,发生碰撞事故时车内乘员的保护主要通过车体结构的溃缩实现,通过预先设定的褶皱永久变形,能够吸收外力冲击的大部分。
考虑到汽车的轻量化设计潮流,“软防护派”确实显得很经济,但基于标准化的碰撞实验结果其实并不能够涵盖一切突发的车辆事故,所以在极端的事故中这些车辆的安全性还是有待进一步研究。
I. 汽车安全有哪些系统
一:防抱死系统(ABS)
防抱死系统是汽车主动安全的最基本系统。它可以防止急刹车导致前轮抱死而无法有效转弯引起的甩尾,很好地提高汽车安全汽车的稳定性。当然,防抱死制动系统通常对制动距离没有影响,也不会缩短制动距离。
二:车身稳定系统(ESP)
目前在主动安全配置中很常见,即将成为标准配置。当然,不同的主工厂对车身稳定系统有不同的名称,例如大众汽车叫ESP,本田叫VSA,丰田叫VSC。该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保持车身的稳定性。例如,在快速转弯时,如果向右转弯,当转弯不足时,电子稳定程序将开始制动右后轮,以帮助车身调整到所需的转向角度。如果向右转弯过度,它会制动左前轮以调整,从而使车身处于目标方向或位置。
三:牵引控制系统(ASR)
该系统的主要功能是防止车辆尤其是大功率车辆在启动和加速过程中车轮打滑。换句话说,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车轮打滑,避免甩尾或失去正确的车身行驶方向。
四:制动力分配系统(EBD)
该系统实际上具有一些与防抱死制动系统相同的功能。不同之处在于,在防抱死制动系统功能触发之前,制动分配系统已经启动,以防止车轮打滑或锁定。踩下制动踏板后,电子制动装置立即启动,而防抱死制动系统在检测到一定的制动力后启动。此外,当防抱死制动系统因特殊原因失效时,制动力分配系统还可以防止车轮抱死。
五:电子控制制动辅助系统(EBA)
这个系统和防抱死制动系统和制动力分配系统有什么区别?首先,它们都是针对制动系统的。第二,防抱死制动系统和制动力分配系统是为了防止车轮在大制动力下抱死。当紧急情况下检测到制动力不足时,EBA将提供制动帮助,以帮助汽车在紧急情况下制动。EBA配备了远程雷达、传感器、执行器等。它可以缩短制动距离。
六:车道偏离预警(LDW)
该系统主要是指如果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由于注意力分散等原因而穿越原车道,但没有转向操作(如打开转向信号),系统会发出轻微的警告声或通过方向盘振动和座椅振动提醒驾驶员纠正方向。
七:变道辅助系统(LCA)
称为车道变换辅助系统。因为在汽车的C柱上有一个盲区,当我们换车道时可能会有潜在的危险。此时,BSD盲点检测系统中的24GHz雷达将给出检测信号。如果没有危险,警告信号将不会被激活。如果后面有一辆车,相应的后视镜中会闪烁一个警示灯,提醒司机在换车道或彼此靠近行驶时有危险。
J. 汽车的安全装置主要有哪些
1、 ABS制动防抱死系统:推荐指数★★★★★
ABS制动防抱死系统在轿车上已经是标准配置了,它可以保证汽车在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防止产生侧滑和跑偏。它是汽车制动辅助系统的基础,其它的功能都是在它基础上拓展出来的。
2、ESP车身电子稳定控制系统:推荐指数★★★★★
ESP车身电子稳定控制系统可以帮助汽车在紧急变线时自动维持车身的稳定性,防止汽车失控。它是非常重要的主动安全装置,在美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已经强制安装了,而中国目前还没有相关的标准和立法,甚至还有些车型用它来区分高配与低配,实在太不厚道了。
3、EBD电子制动力分配:推荐指数★★★★★
EBD能够根据汽车制动时产生轴荷转移的不同,而自动调节前、后轴的制动力分配比例,提高制动效能,并配合ABS提高制动稳定性。
4、 ASR、TCS、TRC牵引力控制系统:推荐指数★★★★
这项功能主要是用来防止汽车行驶在雪地等湿滑路面上时,由于牵引力过大而导致的驱动轮打滑,保证汽车能平稳地起步、加速并且沿正确方向行驶。它一般与ABS、ESP功能是集成在一起的。
5、EBA制动力辅助系统:推荐指数★★★★
制动力辅助系统能够在汽车紧急制动时迅速启动全部制动力,促使刹车系统更快的达到最大的制动效能,可显着缩短紧急制动时的制动距离。这一点对于一些女性驾驶员是非常实用的。
6、BOS刹车优先系统:推荐指数★★★★★
刹车优先系统可以使汽车在油门全开的情况下,仍然能够通过踩下制动踏板将车停下。用一句最简单粗暴接地气的话来解释就是:它就是汽车上的大爷,当它起作用的时候,所有的系统都要给它让路,最优先执行它的指令。这个功能一般情况是用不到的,但是如果发生驾驶员误操作或机械故障,它会在关键时刻就我们一命的。
7、AUTO HOLD自动驻车功能:推荐指数★★★
自动驻车功能可以让汽车在短暂停车时自动刹车,即使驾驶员不踩刹车也不会溜车。一般在等红绿灯时启动。个人认为实用意义不大,可有可无。
8、HAC上坡辅助系统:推荐指数★★★★★
上坡辅助系统可让汽车在坡路起步时,右脚离开制动踏板车辆仍能继续保持制动几秒,让驾驶者轻松的将脚由刹车踏板转向油门踏板,而不会溜车。这对于一些开手动挡的新手来说绝对是必需品,即使是一些老司机也是很有必要的。
9、HDC陡坡缓降控制:推荐指数★★★
陡坡缓降控制主要应用在一些越野车上,它可以自动控制车辆在下陡坡时以一个很低的速度匀速行驶,并且能够逐个对超过安全转速的车轮施加制动力,从而保证车辆平稳下坡。这个功能如果你不去越野,它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即使是越野,很多人也是更相信自己的技术,而不愿意把自己的命运交给汽车电脑,因此,它可以算作一个鸡肋配置。
10、TPMS 胎压监测系统:推荐指数★★★★★
胎压监视系统的作用是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对轮胎气压进行实时自动监测,并对轮胎漏气和低气压进行报警,以确保行车安全。该系统与汽车安全气囊、防抱死制动系统(ABS)一起被美国运输部和国家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列为作为汽车三大安全系统之一,是安全行车必须的。
11、H U D抬头显示系统:推荐指数★★★
很多人把抬头显示系统看成一个特别高大上的配置,其实它就相当于一个投影仪,可以把行车中的重要的信息映射在前风窗玻璃上,使驾驶员不必低头,就能掌握汽车动态。但一些老司机并不习惯这样的显示,甚至有人会因此而晕车。个人认为它相当鸡肋,可有可无。
12、倒车雷达与倒车影像:推荐指数★★★★★
不论你是多么牛X的老司机,车尾的盲区都是客观存在的,你不可能完全看清车尾的路况。而倒车雷达与倒车影像都能够把车尾部的路况传递到车内通知驾驶员,以便于驾驶员更准确的判断路况,提高安全性,避免事故的发生。这是非常实用的配置,加钱加装也是值得的。
13、日间行车灯:推荐指数★★★★
日间行车灯的最大功效,是提高车辆的被辨识性,能够及早被其它车辆发现。数据表明,行车中开启头灯或日间行车灯,可降低12.4%的车辆意外,同时也可降低26.4%的车祸死亡机率。而欧盟更是硬性规定自2011年起,境内所有新车必须安装日间行车灯。
14、高位刹车灯:推荐指数★★★★★
一些底盘较低的轿车和微型汽车在刹车时由于后刹车灯位置较低,导致在其后面跟随行驶的车辆特别是底盘较高的卡车、客车和公共汽车的司机有时很难看清楚,因此发生追尾事故的隐患就比较大。而高位刹车灯一般安装位在后备箱盖上、车尾顶部或者后风挡内,以便后面行驶的车辆易于发现前方车辆刹车,起到防止追尾事故发生的目的。大量研究调查结果证明,高位刹车灯能够有效地防止和减少汽车追尾事故的发生。因此,高位刹车灯在许多发达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在美国,按照法规要求从1986年开始所有新销售的轿车都必须装备高位刹车灯。
15、高亮度大灯:推荐指数★★★★
随着车速的提高,原有的汽车卤素大灯已经不能满足照明亮度和照明距离的要求,因此,氙气大灯、LED大灯、激光大灯等应运而生,它们共同的特点就是亮度高、照射距离远。但是亮度高也是一把双刃剑,一些后期改装的氙气大灯防炫目做的不好,导致会车时对向车辆无法看清道路,反而增加了行车危险。
16、AFS 随动转向大灯:推荐指数★★★★
AFS又叫自适应转向大灯系统,它能够根据汽车方向盘角度、车辆偏转率和行驶速度,不断对大灯进行动态调节,适应当前的转向角,保持灯光方向与汽车的当前行驶方向一致,以确保对前方道路提供最佳照明并对驾驶员提供最佳可见度,它能够根据行车速度、转向角度等自动调节大灯的偏转,以便能够提前照亮"未到达"的区域,提供全方位的安全照明,从而显着增强了黑暗中驾驶的安全性。在路面无(弱)灯或多弯道的路况中,扩大驾驶员的视野,而且可提前提醒对方来车。
17、随速转向:推荐指数★★★★
汽车随速转向功能可以使汽车在高速行驶时方向盘变得沉重,而低速变得很轻巧,可以轻松的停车入位。它既能够提高汽车高速行驶的操纵稳定性,又能保证提供最优的动力放大倍率和稳定的转向手感。
18、LDWS车道偏离预警系统:推荐指数★★★
车道偏离预警LDW系统运用图像识别技术,辅助提醒驾驶者当车辆无意识偏移时(即当驾驶员由于精神不佳、粗心、疲劳驾驶、路况变化、进出隧道时视力未恢复的情况下,没有打转向灯而进行变道行驶)发出警示。
19、FCWS前碰撞预警系统:推荐指数★★★
前碰撞预警系统通过雷达或摄像头等车载传感器感知车辆前方行驶环境,当本车与前方目标存在碰撞危险时,通过视觉、听觉或触觉等警告驾驶员采取适当的避撞措施。它被称为汽车上“永不疲倦的第三只眼”。
20、汽车安全带:推荐指数★★★★★
汽车安全带是重要的被动安全件,可以在汽车发生碰撞事故时,起着约束位移和缓冲作用,将乘员“束缚”在座椅上,减少乘员发生二次碰撞的危险。统计数据表明,佩戴安全带使碰撞事故中乘员伤亡率减少15%~30% 。它是汽车上最简单,效果最好的安全性配置。
21、预紧式安全带:推荐指数★★★
预紧式安全带也称预缩式安全带。这种安全带的特点是当汽车发生碰撞事故的一瞬间,乘员尚未向前移动时它会首先拉紧织带,立即将乘员紧紧地绑在座椅上,然后锁止织带防止乘员身体前倾,有效保护乘员的安全。预紧式安全带中起主要作用的卷收器与普通安全带不同,除了普通卷收器的收放织带功能外,还具有当车速发生急剧变化时,能够在0.1秒左右加强对乘员的约束力,能最大程度的减少乘客被安全带勒伤的几率,同时也为安全气囊弹出赢取了一定的时间。
22、安全气囊:推荐指数★★★★★
汽车安全气囊是轿车上重要的被动安全装置,它与座椅安全带配合使用,可以为乘员提供有效的防撞保护,可有效降低汽车乘员及驾驶员的伤亡率,是拯救乘员生命的重要装置。很多车型的高低配安全气囊的数量都不同,对于我们来说安全气囊就是多多益善。
23、安全的车身结构:推荐指数★★★★★
很多人重视安全气囊的数量,重视是否有ESP,但却忽略了汽车被动安全的基础:安全的车身结构。一般来说,现在的车身结构都是前后吸能、中间坚硬的框架式的,其中材料的使用是决定车身强度的根本。高强度钢使用的比例越高,车身越安全。
23、汽车安全头枕:推荐指数★★★
很多人都以为汽车头枕是舒适性配置,其实汽车头枕的全称是汽车座椅安全头枕,英文叫“head restraint”,直译为“头部限制”或者“头部约束”,主要是为提高汽车乘坐舒适性和安全性而设置的一种辅助装置。它可以在汽车发生追尾事故时,有效保护车内驾乘人员的头部与颈部,使其尽可能受到最小伤害。现在的豪华轿车都使用了主动式安全头枕,当碰撞发生时,能够主动的调节头枕的角度和高度,更好的保护乘员的头颈部,避免受到伤害。
24、吸能式转向管柱:推荐指数★★★★
转向轴是连接转向盘和转向器的传动件,转向柱管固定在车身上,转向轴从转向柱管中穿过,支承在柱管内的轴承和衬套上。当汽车发生正面碰撞时,转向柱管系统能够从车身结构中以机械的方式脱离,转向轴产生错位,吸收冲击能量,防止方向盘冲击驾驶员。
25、COF可溃缩式制动踏板:推荐指数★★★
可溃缩式制动踏板可以在汽车发生碰撞时,在受力超过临界值时,制动踏板自动脱落或折断,以避免对驾驶员造成伤害。
26、汽车安全玻璃:推荐指数★★★★★
汽车安全玻璃的要求是: 爆裂后不伤害乘客和行人;保护乘员不被抛出车外。 因此一般采用聚氨脂胶合玻璃 和钢化玻璃。这种玻璃在破碎时不会有尖锐的尖角和锋利的边缘,从而减少了对人员的伤害。
27、发动机下沉技术:推荐指数★★★★
发动机下沉技术可以使汽车在发生正面撞击时发动机不至于侵入到驾驶室,从而可为驾乘人员保留更大的生存空间,同时还可吸收和分散一部分撞击能量,同时也能减小撞击对驾乘人员的伤害。
28、碰撞燃油自动切断装置:推荐指数★★★★★
自动燃油切断开关位于发动机舱内。万一发生碰撞或突然冲击,自动燃油切断装置切断燃油供应,防止燃油流出引发火灾。这是非常重要的安全装置,可以有效的防止汽车碰撞后自燃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