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汽车服务 > 汽车三个变革的方向有哪些

汽车三个变革的方向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3-04-12 22:14:45

❶ 简述汽车发展史上的三次重大变革

第一次革命:木头到铁板,马车到汽车让我们从汽车诞生开始谈起。卡尔本茨发明的汽车,可谓是一辆能够跑动的三轮“马车”。至于它的车身材料,则是大量的木材。但是由于发动机过于笨重,为了能更好的承载发动机的重量并且提高车辆的可靠性。

“维克托得亚”牌汽车将车身、车架等大部件都改用了钢板和铝板等材料制作,至于车辆的其他大部分用料还是造价低廉的铁皮配合轻巧的软顶设计。即使这样,当时的车辆也是非常高级的。

第二次革命:tin锡片让造车更EASY随着生产方式的改变。

车身材质也在发生变化。但是由于当时模具的问题,加上钢板等材料成本又太高,整体重量也不适合当时车辆的马力。种种原因下,他们选择了使用tin锡片来做压模,再进行焊接与组装。这样不仅降低了材料与生产成本。还能保证汽车的产量。

第三次革命:强韧铁皮金属车身新宠人们对车辆品质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推动着车辆技术的进步,让人们成功的找到了tin锡片的替代品。铁皮材质成为车企的新宠,车辆的整车车身用料基本都为铁皮材质。

包括前杠和后杠也都选用了铁板作为设计材料。再到后来,德国人提出将车身划分为刚性区域和吸能变形区域,对于刚性区域,采用高强度的加工金属,而吸能变形区域就会用较为轻质吸能的材质,譬如塑料制品等。既降低了成本,又能很好的保证车辆安全。

❷ 汽车工业的三次变革分别是

一、第一次变革——流水线大批量生产

1892年,美国查尔斯.杜里埃和弗兰科.杜里埃兄弟制造出美国第一辆以汽油机为动力的器车。

1903年,福特汽车公司成立;1908年,通用汽车公司成立,推动了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

提到福特汽车公司,自然想到T形车。由于这种汽车的外形像T字,责成职位T形车。T形车可说是将家庭轿车神化变为现实的第一种车型。

在T型车出现以前,汽车是为少数人生产的奢侈品。为制造理想的大众化汽车,1908年福特公司推出T型车。T型车的出现,是汽车从有钱人的专利品以变而成为大众化的商品,在长达20年的T型车生产期间,T型车被称为“运载整个世界的工具”。

1913年,福特公司在汽车城底特律市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条汽车装配流水线,使T型车成为大批量生产的开端,汽车装配时间从12.5h缩短到1.5h。从1908年到1927年,T型车共生产了1500多万辆,这一车型累计产量记录直到1972年才被德国甲壳虫型汽车打破。售价从开始的一辆850美元,最后降到360美元。1915年,福特一个公司的汽车年产量就占美国汽车公司总产量的70%,而当时生产汽车历史较长的德、英、法等欧洲各国的汽车总产量也不过是美国产量的5%。

由于亨利.福特仅注重生产成本,不重视产品改进,十多年生产的T型车显得单调、简陋。到1927年,带有豪华饰件的通用公司的雪佛兰型汽车赢得了用户普遍欢迎,终于击败了垄断汽车市场20年的福特T型车,使他最终退出了汽车舞台。

二、第二次变革——汽车产品多样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欧洲人就已经开始对美国汽车的一统天下不满。但是,由于当时欧洲的汽车公司尚不能一大批量生产、降低售价与美国汽车公司竞争。于是,以新颖的汽车产品,例如发动机前置前驱动、发动机后置后驱动、承载式车身、微载式车身、微型节油车等,尽量适应不同的道路条件、国民爱好等要求,与美国汽车公司抗衡。因此,形成了有汽车产品单一到多样化的变革。针对美国车型单一、体积庞大、油耗高等弱点,欧洲开发了多姿多彩的新型车。例如:严谨规范的奔驰、宝马;轻盈典雅的法拉力、雪铁龙;雍容华贵的劳斯莱斯、美洲虎、神奇的甲壳虫、风靡全球的“米尼”等车形纷纷亮相。多样化的产品成为最大优势,规模效益也得以实现。

到1966年,欧洲汽车产量突破1000万辆,比1955年产量增长5倍,年均增长率为10.6%,超过北美汽车产量,成为世界第二个汽车工业发展中心。到1973年,欧洲汽车产量有提高到1500万辆。世界汽车工业有由美国转回欧洲。

三、第三次变革——精益的生产方式

世界汽车工业的第三次变革发生在日本。日本汽车工业起步较晚,日本第一大汽车公司及丰田汽车公司和第二大汽车公司即日产汽车公司均创建于1933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日本政府颁布了《汽车制造业企业法》,表明对发展汽车工业给与支持。二战中,日本政府关闭了美国在日本所建立的汽车制造厂。二战后,日本不允许外国到日本建厂造车。尽管如此,在20世纪50年代,日本的汽车工业仍然发展缓慢。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后,经济型轿车的生产在日本逐年增加。1960年,日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500美元,1966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突破了1000美元,为汽车普及创造了条件。同时,日本各汽车公司及时推出物美价廉的器车,其售价与20世纪50年代中期相比下降了30%~50%,于是日本出现了普及汽车的高潮。日本称1966年为普及私人汽车的元年。

同时,以丰田汽车公司公司为代表的几家汽车公司,将“全面质量管理”和“及时生产系统两种新型的管理机制应用于汽车生产。前者要求工人承担更多的责任,把产品质量放在首要位置。后者要求做好技术服务,推行精益生产方式。两者紧密结合,相辅相成,推动了日本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

1973年,日本汽车出口量达到200万辆;1977年,日本汽车出口量达到400万辆;1980年,日本汽车出口量猛增到600万辆。

由于日本实现了汽车国内销售量和出口量双高速增长,迎来了日本汽车工业的发展,创造了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的奇迹。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车道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和日产汽车公司“古有千里马,今有日产车”的广告实现了美好的愿望。1960年,日本汽车产量仅为16万辆,远远低于当时美国和西欧各主要汽车生产国的水平。但到1967年,汽车产量达到1100万辆,超过美国汽车产量,跃居世界第一位,日本成为继美国、欧洲置后的世界上第三个汽车工业发展中心,即世界汽车工业有发生了从欧洲到日本的第三次转移。

❸ 汽车史上经历了哪三次改革

1914年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安装的汽车装配流水线带来了汽车工业史上的第一次变革。
2.第二次变革发生在本世纪50年代。当时欧洲内部关税壁垒逐渐拆除,使欧洲市场空前繁荣,有力地推动了汽车制造工业的发展。
3.本世纪60年代末,日本汽车工业出现奇迹,生产出物美价廉的汽车,使得世界汽车工业发生第三次变革

❹ 59、简述汽车发展史上的三次重大变革

第一次技术革命始于18世纪60年代,它的主要标志是蒸汽机的发明。它带动的主要工业产业有:棉纺织工业、钢铁工业。 第二次技术革命开始于19世纪70年代,它的主要技术标志是电气化。主要的工业部门有:电力、化学、石油开采和加工、汽车与飞机制造等工业。 第三次技术革命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它的主要技术标志是原子能、微电子技术、电子计算机、遗传工程等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由此兴起的新兴产业有:电子工业、核工业、航天工业、激光工业、高分子合成工业等。

❺ 想知道汽车以后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无人驾驶化、单座微型化、万物互联化,也将是汽车以后的三个发展方向。
第一:汽车新能源化:
汽车新能源化,主要包括四大类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纯电动汽车(BEV)、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其它新能源汽车等。
目前,全世界各国都已经开始实施全面禁售燃油车的计划,例如荷兰、挪威将在2025年正式禁售燃油车;德国、印度将在2030年正式禁售燃油车;中国将在2035年全面禁售燃油车;英国、法国将在2040年正式禁售燃油车等等,下图为北汽新能源ARCFOX ECF Concept概念车。

第二:汽车无人驾驶化:
汽车无人驾驶化,可以让出行更安全。最新消息,由网络Apollo(阿波罗)与一汽红旗联合打造的中国首批L4乘用车也已完成长沙路试。截止目前,网络的L4级自动驾驶汽车路途测试里程目前已突破200万公里;谷歌的无人驾驶汽车在自动模式下路途测试里程也已经完成了130万多英里。尽管“汽车无人驾驶”目前还处在初级阶段,但相信不久的将来技术全面突破后,定将大放异彩!下图为意柯那Icona Nucleus无人驾驶概念车。

第三:汽车单座微型化:
随着城市“交通拥堵、停车难”等问题日益凸现,毫无疑问中大型汽车(五座、七座)已占用了太多的城市道路资源和停车场资源,只有未来汽车发展更趋向于“单座微型化”,才能解决由汽车造成的一系列“城市病”的问题。2019年第89届日内瓦国际车展上展现的“雷诺Twizy”,作为最小的全能城市通勤车,或许就是未来汽车发展趋向于“单座微型化”的典型代表吧!

第四:汽车万物互联化:
汽车万物互联化,将以汽车为核心载体,通过人车交互,万物互联,让汽车变得更聪明、更智能,并赋予汽车一定的“视觉、听觉、触觉”,甚至是人类的部分情感。汽车也不再是冰冷的交通工具,而是我们亲密无间的伙伴和朋友。下图为展现未来汽车社会愿景的概念车——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建立人车伙伴关系的丰田“TOYOTA Concept-爱i”。

综上所述,汽车未来的发展,离不开新“四化”(新能源化、无人驾驶化、单座微型化、万物互联化),汽车也将由人类的交通工具,演变成为人类的亲密朋友。

❻ 世界汽车工业有哪四次变革

在100余年的汽车工业发展史中,世界汽车工业经历了3重巨大变革.第一次变革是美国福特汽车公司推出T型车,发明了汽车装配流水线,使世界汽车工业的重心从欧洲转向美国.第二次变革是欧洲通过多品种的生产方式,打破了美国汽车公司在世界车坛上的长期垄断地位,使世界汽车工业的重心从美国又转回欧洲.第三次变革是日本通过完善生产管理体制,形成精益生产方式,全力发展物美价廉的经济型轿车,日本成了继美国、欧洲之后世界第三个汽车工业发展中心.

一、第一次变革——流水线大批量生产

1892年,美国查尔斯.杜里埃和弗兰科.杜里埃兄弟制造出美国第一辆以汽油机为动力的器车。

1903年,福特汽车公司成立;1908年,通用汽车公司成立,推动了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

提到福特汽车公司,自然想到T形车。由于这种汽车的外形像T字,责成职位T形车。T形车可说是将家庭轿车神化变为现实的第一种车型。

在T型车出现以前,汽车是为少数人生产的奢侈品。为制造理想的大众化汽车,1908年福特公司推出T型车。T型车的出现,是汽车从有钱人的专利品以变而成为大众化的商品,在长达20年的T型车生产期间,T型车被称为“运载整个世界的工具”。

1913年,福特公司在汽车城底特律市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条汽车装配流水线,使T型车成为大批量生产的开端,汽车装配时间从12.5h缩短到1.5h。从1908年到1927年,T型车共生产了1500多万辆,这一车型累计产量记录直到1972年才被德国甲壳虫型汽车打破。售价从开始的一辆850美元,最后降到360美元。1915年,福特一个公司的汽车年产量就占美国汽车公司总产量的70%,而当时生产汽车历史较长的德、英、法等欧洲各国的汽车总产量也不过是美国产量的5%。

由于亨利.福特仅注重生产成本,不重视产品改进,十多年生产的T型车显得单调、简陋。到1927年,带有豪华饰件的通用公司的雪佛兰型汽车赢得了用户普遍欢迎,终于击败了垄断汽车市场20年的福特T型车,使他最终退出了汽车舞台。

二、第二次变革——汽车产品多样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欧洲人就已经开始对美国汽车的一统天下不满。但是,由于当时欧洲的汽车公司尚不能一大批量生产、降低售价与美国汽车公司竞争。于是,以新颖的汽车产品,例如发动机前置前驱动、发动机后置后驱动、承载式车身、微载式车身、微型节油车等,尽量适应不同的道路条件、国民爱好等要求,与美国汽车公司抗衡。因此,形成了有汽车产品单一到多样化的变革。针对美国车型单一、体积庞大、油耗高等弱点,欧洲开发了多姿多彩的新型车。例如:严谨规范的奔驰、宝马;轻盈典雅的法拉力、雪铁龙;雍容华贵的劳斯莱斯、美洲虎、神奇的甲壳虫、风靡全球的“米尼”等车形纷纷亮相。多样化的产品成为最大优势,规模效益也得以实现。

到1966年,欧洲汽车产量突破1000万辆,比1955年产量增长5倍,年均增长率为10.6%,超过北美汽车产量,成为世界第二个汽车工业发展中心。到1973年,欧洲汽车产量有提高到1500万辆。世界汽车工业有由美国转回欧洲。

三、第三次变革——精益的生产方式

世界汽车工业的第三次变革发生在日本。日本汽车工业起步较晚,日本第一大汽车公司及丰田汽车公司和第二大汽车公司即日产汽车公司均创建于1933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日本政府颁布了《汽车制造业企业法》,表明对发展汽车工业给与支持。二战中,日本政府关闭了美国在日本所建立的汽车制造厂。二战后,日本不允许外国到日本建厂造车。尽管如此,在20世纪50年代,日本的汽车工业仍然发展缓慢。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后,经济型轿车的生产在日本逐年增加。1960年,日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500美元,1966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突破了1000美元,为汽车普及创造了条件。同时,日本各汽车公司及时推出物美价廉的器车,其售价与20世纪50年代中期相比下降了30%~50%,于是日本出现了普及汽车的高潮。日本称1966年为普及私人汽车的元年。

同时,以丰田汽车公司公司为代表的几家汽车公司,将“全面质量管理”和“及时生产系统两种新型的管理机制应用于汽车生产。前者要求工人承担更多的责任,把产品质量放在首要位置。后者要求做好技术服务,推行精益生产方式。两者紧密结合,相辅相成,推动了日本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

1973年,日本汽车出口量达到200万辆;1977年,日本汽车出口量达到400万辆;1980年,日本汽车出口量猛增到600万辆。

由于日本实现了汽车国内销售量和出口量双高速增长,迎来了日本汽车工业的发展,创造了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的奇迹。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车道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和日产汽车公司“古有千里马,今有日产车”的广告实现了美好的愿望。1960年,日本汽车产量仅为16万辆,远远低于当时美国和西欧各主要汽车生产国的水平。但到1967年,汽车产量达到1100万辆,超过美国汽车产量,跃居世界第一位,日本成为继美国、欧洲置后的世界上第三个汽车工业发展中心,即世界汽车工业有发生了从欧洲到日本的第三次转移。

四、第四次变革——全球汽车产业正在往新兴市场转移
全球汽车产业第四次转移已成为共识,新兴汽车市场的崛起导致全球汽车巨头投资区域已经发生变化,中国和新兴市场成为布局重点。

❼ 汽车史上三次重大变革是什么,各有何特点

在100余年的汽车工业发展史中,世界汽车工业经历了3重巨大变革.第一次变革是美国福特汽车公司推出T型车,发明了汽车装配流水线,使世界汽车工业的重心从欧洲转向美国.第二次变革是欧洲通过多品种的生产方式,打破了美国汽车公司在世界车坛上的长期垄断高销地位,使世界戚春游汽车工业的重心从美国又转回欧洲.第三次变革是日本通过完善生产管理体制,形成精益生产方式,全力发展物美价廉的经济型轿车,日本成了继美国、欧洲之后世界第三个汽车工业发展中心. 一、第一次变革——流水线大批量生产。1892年,美国查尔斯.杜森胡里埃和弗兰科.杜里埃兄弟制造出美国第一辆以汽油机为动力的器车.

❽ 在汽车外形演变过程中,经历了哪些形状的车型演变汽车诞生100多年来,经历了哪三次重大变革

19世纪90年代末人们起头尝试把流线型插手到车身设计中去,并浮现了肆胡最早的空气动力学汽车——炮弹形车还有船型车等;在汽车诞生之初,由于车速很低根本没有考虑汽车行驶历程中空气阻力的问题,汽车车身设计都是沿用马车的造型改造;70年带中代细部最优化车身80年代整体最优化(形体最优化)车身。流线型时期:
应该是从空气动力学方面来答吧!?你的问题规模太广、能给一个具体的车型吗长尾流线型阶段蠢雹山——合成型车身即j型车浮现,从j型观点一直至二战结束这一时期被称为“j型车时代”;20世纪初期浮现了“飞艇型”和“泪滴型”;断尾流线型阶段——k型车及l型车浮现;

❾ 汽车的变革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汽车快速发展阶段,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世界上有20余家汽车公司相继成立,汽车生产组织形式由家蚂塌庭作坊式过渡到大规模标准化和流水线生产,(标志性事件1913年美国福特首先采用流水线生产T系列车型)。

第二阶段是汽车发展的全盛时期,从20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70年代初。主要标志是德国大众甲壳虫汽车风靡全球,日本汽车工业迅速崛起。

这个时期的汽车技术主要是向高速舒适方面发展,50年代轿车的功率已经可以达到280千瓦最,高车速达到时速200公里以上,并且采用流线型车身,前轮独立悬架液力自动变速器,动力转向,动力制动,全轮驱动,低压轮胎,子午线轮胎等相继出现。

带三阶段是汽车企业兼并改组时期,20世纪70年代以后至今世界汽车年产量稳定在5.6千万辆,由于发达国家汽车保有量趋于饱和,汽车生产过剩,市场竞争激烈,扮亮各大汽车公司通过参股、控股、转让、兼并加速了汽车工业的国际化和高度垄断。

在这个时期内韩国加速崛起汽车工业也从60年代开始起闷缺圆步,沿着配件装配,零部件国产化自主开发的发展道路成功的实现了质的跨越。



(9)汽车三个变革的方向有哪些扩展阅读:

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

1984年北京吉普成立,是我国第一个合资汽车厂。先后引进先进技术100多项,1950到1992年42年从0到年产100万辆。

从年产100万辆到200万辆用了8年,从年产200万辆到300万辆用了2年时间,从年产300万辆到400万辆用了1年,2008年底,年产量达到937万辆,这期间存在的问题品牌基本上来自于国外,自主开发能力弱。



❿ 汽车史上的三次重大变革是什么

1886年真是不同寻常的一年,这一年,德国人卡尔·奔驰研制的0.9马力的三轮汽车取得了帝国专利证书,同年,另一名德国人戴姆勒也试驾了他发明的四轮汽油汽 车,从此,汽车开始改变这个世界。

从卡尔·奔驰制造出的第一辆三轮汽车以每小时18公里的速度,到现在加速到时速100公里只需要三秒钟的超级跑车,一百年来,汽车业经历了三次变革:1914年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安装汽车装配流水线,带来了汽车工业史上的第一次变革;50年代战后的经济繁荣使汽车业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黄金时期,给汽车带来了第二次变革;到60年代末,日本汽车工业出现奇迹,物美价廉的汽车使汽车工业发生了第三次变革。

阅读全文

与汽车三个变革的方向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宝马车型低音怎么调 浏览:76
无锡奥迪a3怎么样 浏览:269
奔驰汽车内备什么 浏览:447
三乡镇平东工业区有什么厂 浏览:940
汽车后尾板如何拆卸 浏览:562
奔驰e保养a1怎么取消 浏览:356
奔驰新款s买什么版本最好 浏览:626
奔驰两座敞篷多少钱一辆 浏览:260
汽车空调没搭铁怎么办 浏览:147
镇江市红梅工业区在什么地方 浏览:921
奥迪七个轮箍是什么车 浏览:315
汽车没电了怎么办启动 浏览:142
汽车大灯系统该怎么调整 浏览:406
奔驰2012款e260中文怎么设置 浏览:596
汽车tpu和tpu哪个好 浏览:535
佛山工业重点发展哪个地方 浏览:587
汽车雨刷怎么改感应 浏览:847
汽车过户可以延迟多久 浏览:318
奥迪有哪些缸内直喷发动机 浏览:445
汽车收音机火线哪个是零线 浏览: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