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二战后奔驰公司如何复苏
二战后的艰难复苏
1949年,奔驰公司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战争中耗费的元气,公司开始复苏,并在汉诺威技术出**易会上推出了战后第一款新车170s。接着没有过多长时间,奔驰公司又一鼓作气推出了延续车型170d。值得肯定的是,170D是一款成功的车型,自它1949年春季问世以来,其狂热爱好者的数量一直在不断增长。
170D车型
1951年,奔驰公司在第一届法兰克福国际汽车展上推出了拥有全新引擎(6缸,顶置凸轮轴)的220车型。同时还推出了当时德国最大、时速最高的量产车300。这种车很快便成为了政客和富商们的最爱。这且,这两款车也为奔驰日后旗下最豪华车系S级,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220系列车型
同年6月15日,奔驰公司董事会作出一项重大决定:奔驰将重返赛车领域。在这项决定的影响下,富有传奇色彩的SL级双门跑车系列中的第一款车型——300SL——作为赛车诞生了。
奔驰公司的战后腾飞
1953年8月,奔驰公司第一款三厢轿车180(公司内部称为w-120)正式发布。 作为170型的换代继任者,180定位于中型尺寸豪华轿车(现今E级车的定位)。与170型相比,它在更加趋向于当时战后的设计风格的前提下,还采用了当时创新的浮筒状外形设计,所以大众根据其流畅的外形,称之为“Pontoon”(译为平底船,浮桥,浮筒,浮码头),而在德语中它被拼写为“Ponton”。
1954年,奔驰公司相继推出了N多款新车型,3月份,奔驰公司推出了全新220系列,219和220S系列车型,其中装配6缸发动机的220a出自W 187(内部编号)底盘系列。
从那以后直到1959年的8月份,在这5年半的生产期间内,梅赛德斯-奔驰共生产了111035辆采用浮筒型车身的6缸轿车。就严格的设计观点而言,浮筒型车身也是后继车型以及此后所生产其他梅赛德斯-奔驰轿车的特点。然而,在如今的汽车术语中,“浮筒型梅赛德斯”是专指最初一代的车型。
1954年2月,SL系列的两款概念车:300sl coupe和190sl同时亮相于纽约国际赛车展(迄今为止也是美国最重要的汽车展之一)。正如奔驰公司在此之前的意料,300SL及其小兄弟190SL自推出后就受到汽车爱好者的狂热推崇,而工程师们亦在争分夺秒地将概念车转为量产车型。
190SL车型,在现代审美的眼光看,这个车型的外形设计依然堪称优美至极
值得一提的是,奔驰公司在这款带有传奇色彩的跑车300SL上率先使用了汽油喷射装置。从而成为了淘汰传统化油器的新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