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汽车服务 > 太阳系汽车质量如何

太阳系汽车质量如何

发布时间:2022-10-20 17:27:37

㈠ 车子放在太阳下会晒坏

车子放在太阳下会晒坏

㈡ 车子放在太阳下会不会晒坏了

暖雅舒:
太阳暴晒对汽车的坏处:
1、直接暴晒到的油漆、轮胎、雨刮器、仪表台等零件会加速老化,直接表现是变颜色;
2、暴晒造成车内温度过高,怕高温的零件,特别是塑料件会老化;
3、高温造成车内装饰物、塑料件挥发乙醛等有害气体,损伤乘员健康;
4、发动机和变速箱这类高温工作的零件无需担心。

解决建议:
1、寻找能遮阳的停车处,哪怕只有一小片树枝遮挡也好一点;
2、车窗贴上防紫外线的太阳膜,遮挡阳光
3、购买银色反光的遮阳挡,遮挡车窗,最好是全套的,遮挡住所有车窗玻璃;
4、或者使用车衣,盖住全车,这种方法适用于停车时间比较长的时候。
汽车在太阳下暴晒会有危险
防暴晒:保护好漆面

为防止夏季太阳高温紫外线对汽车表层漆的损伤,应尽量将爱车停放在阴凉处,对表面粘附的虫胶、灰尘等要及时清洗,经常洗车和打蜡。如果还想给自己的爱车漆面做到更彻底的保护工作,建议给自己的爱车做好封釉工程。汽车封釉可以在汽车漆面形成一层保护釉,防止汽车漆面直接暴露在外面,有抗紫外线的作用。

在夏天,如果车子在阳光下暴晒一个小时以上,车内的有毒分子会异常活跃,污染物就会成倍增多。师傅建议,在阳光下暴晒超过一个小时,应先打开车门车窗充分通风。此外在新车的前6个月内,最好不要紧闭车窗,而应让车内保持良好的通风;尽量简化车内装修,要选择环保材料。

解决办法:阴凉地方停车、常洗车、做封釉

防爆缸:莫让爱车“开锅”

应尽量避免在高温酷暑的时候长时间行车。行驶途中要注意适时休息。停车时应尽量选择阴凉通风处,如条件允许也可打开发动机罩通风散热。若温度表的指针已经指向高温度区,就必须把车停下来“退热”,使发动机逐渐降温。车主要养成夏天定期清洗散热器片的好习惯,要注意散热器是否有灰尘等脏东西造成堵塞,电风扇运转是否正常等。进行维护保养时,应注意风扇皮带不能沾油,以防打滑。

当看到水箱出现“开锅”现象,切忌立即熄火加水。一定要停车检修,不能再继续行驶,否则可能会出现爆缸等严重问题。

解决方法:立即停车,让发动机保持怠速空转继续散热;打开发动机罩,提高散热速度。待冷却水温度降低后,再将发动机熄火。此时如果冷却水不足时,应缓缓添加,以防气缸盖因骤然受冷而出现开裂。勤保养,切忌加冷水。

防爆胎:经常检查轮胎

夏季公路路面温度常常在70℃以上,汽车轮胎的使用环境恶劣,会引起轮胎爆破,严重者会导致生命危险。因此,在高温条件下开车要经常检查轮胎的温度和气压,保证轮胎气压标准。若发现气压过高或不足时,应及时调整。如果发现汽车轮胎温度过高,切不要用泼浇冷水的方法降低轮胎温度,这样会因胎面和胎侧胶层各部分收缩不均而发生裂纹。

及时清理胎体内的杂物。轿车行驶中,轮胎表面会嵌入一些杂物,如钉子、石块、玻璃、铁片等,如果不及时进行清理,杂物将一步一步插入胎体内,造成帘线强度降低,引起脱层甚至爆胎。在午间酷热时,应适当降低车速。车内要配备有效的灭火器材。

解决办法:注意胎压,定期清理杂物。

㈢ 如果在宇宙中以猎豹的最快速度不停奔跑的话,什么时候能跑出太阳系呢

猎豹应该是动物界跑得最快的。猎豹最大的特点是瞬间爆发力,提速快,只需2秒钟就能从0加速到60公里每小时。这种能力可以和世界上最快的车相比。猎豹最快的速度可以达到115~120公里。这在动物身上很牛逼,但没有汽车的优势。正是因为猎豹有很强的突围能力,所以消耗大量体力,入不敷出。很快就会筋疲力尽,崩溃;而且猎豹的快速奔跑过程会在体内积累大量的热量,使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超负荷,给身体带来很大的伤害。所以猎豹捕食时,爆发性追击只能持续200~300米,也就是几秒钟,而快速奔跑最多只能持续3分钟,大部分猎物必须在1分钟内被抓到。猎豹猎物通常在攻击前爬行近30米。

㈣ 太阳能现在很常见,那么为什么没有太阳能汽车呢

太阳能汽车实际现在已经在研发之中了,将来会出现一批太阳能汽车,由于太阳能是自然的力量,所以说我们要加以利用

㈤ 太阳是什么物质构成的

构成太阳的物质并不特殊,占太阳总质量大约98.2%是氢元素和氦元素(其中以氢元素为主,占71%左右),而剩下的不到2%的质量,是由氧、碳、铁、氖、氮、硅、镁等等元素组成。

太阳简介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占有太阳系总体质量的99.86%。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小行星、流星、彗星、外海王星天体以及星际尘埃等,都围绕着太阳公转,而太阳则围绕着银河系的中心公转。

太阳是位于太阳系中心的恒星,它几乎是热等离子体与磁场交织着的一个理想球体。太阳直径大约是1392000(1.392×10⁶)千米,相当于地球直径的109倍;体积大约是地球的130万倍;其质量大约是2×10³⁰千克(地球的330000倍)。从化学组成来看,现在太阳质量的大约四分之三是氢,剩下的几乎都是氦,包括氧、碳、氖、铁和其他的重元素质量少于2%,采用核聚变的方式向太空释放光和热。

太阳的作用

1、给我们带来光照和热量。

2、不会产生废气,可以用太阳能、太阳能汽车、太阳能手表……这些可以省电、省水,还可以保护环境。

3、阳光照在皮肤上,会使皮下血管扩张,血流旺盛,增加有毒物质的排泄和抵抗力,还会使唾液和胃液的分泌增加,肠胃蠕动加强,促进食欲和消化。

4、皮肤还能在阳光的照射下,将一些化学物质,像麦角醇、胆固醇等,制造出维生素D。这种维生素、钙和磷,是我们骨骼的重要成分,少了它们,就会得软骨病。

以上就是我整理的太阳的物质组成,感谢阅读。

㈥ 我国的汽车为什么质量不如国外的好

其实,我国汽车的问题大部分都是内因造成的,由于我国的汽车工业底子薄技术积累少,加上以往闭关锁国政策,和不重视民生技术的国策导向,以及国家高积累工业政策的引导,使得80年代以前,中国生产的低质量汽车的售价一般达到普通人工资(17-52元/月)的500-1500倍(当时1.5人民币=1美元)。在此基础上,随着国家改革开放政策,可以进口一些国外的汽车后,为了不对国内汽车造成很大的冲击,国家对进口汽车征收了300%以上的巨额关税,使得在国外较便宜的车型,在国内也可以买到一个天价,说起来当时的税收还是国家挣了。但如此以来,就为后面的汽车定价奠定了一个不好的基础。

随着国外汽车厂商在国外设厂直接生产汽车,同一个车型,直接进口和国内生产的价格不可能差距好几倍,一般也就差20-40%,因此合资厂商就按照各个车型进口价格降低20-30%的比例,对其在国内生产的汽车进行了定价。

明眼人看到这里就已经明白了,合资厂商通过在国内生产避免了向国家缴纳巨额的进口关税,但是其汽车的定价却同那些征收了巨额关税的直接进口汽车看齐(稍微低一些),也就是国家应征收的关税变成了国外厂商的所得,使得其产生了巨额的利润,汽车质量不如国外进口的,但售价却超过在原产国的售价,加上中国的低工资等,使得其利润飞速增长。德国大众的中国利润已经成为其全球利润的最大来源就是一个明证。中国老百姓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而这一切的初衷,却是为了保护中国的汽车工业,可现实呢?中国的汽车工业比80年代强了?还是弱了?上海牌汽车?没了;红旗牌汽车?残了;解放牌汽车?散了;东风牌汽车?阳痿了;出现了什么呢?吉利、奇瑞、比亚迪、力帆,这些新的品牌也许才是中国汽车的希望吧,可惜是汽车质量不敢恭维,发动机技术依赖国外合作设计,算了,不说了。

要想国外的汽车品牌降价,只有降低汽车的关税和其他的非关税贸易壁垒。而国家如果要降低关税和减少非关税贸易壁垒,其前提必须是国内的汽车工业能够承受得起质优价廉的国外原装进口车的冲击,否则国家是不会放开市场的。

也就是说,国外产品(包括合资)在国内的汽车高价格的起源是由于国内自主汽车不行而造成的!否则,任由国外汽车按照其国内或美国市场的价格在中国出售,中国的汽车工业恐怕会彻底消失。与其说,我们在花高价买国外品牌的汽车,不如说我们实际上在为中国汽车工业的落后买单。

事实已经证明,并将在其他国家不断被证明:造CPU、造汽车、造飞机、造高质量民生产品的难度要远远大于造原子弹和导弹,因此能够造出原子弹和导弹的国家很多很多,但能够造出CPU、飞机、高质量汽车的国家却不多,中国应当奋起赶上,而不是沾沾自喜于过去能够造出原子弹和导弹,而是应当在原子弹和导弹的保护下,不断发展新的技术,开拓新的未来,不能把民生技术看作是可有可无的东西了。这里说的技术不是国外已经有的技术的引进和消化学习,而是创新!!当中国能够在世界上第一个造出可飞跃太阳系的飞船,第一个造出不用传统能源的汽车,第一个生产出可完全仿真人脑的智能机器人,第一个可以从月球上获取能源,使诺贝尔奖成为中国人包揽的世界性国内大奖时,我们就会知道现在的我们有多么的肤浅。

㈦ 汽车达到第三宇宙速度会怎样

第三宇宙速度(又称逃逸速度):是指在地球上发射的物体摆脱太阳引力束缚,飞出太阳系所需的最小初始速度。其大小为16.7千米/秒。
而且,物体只有在加速运动时才会出现质量增加,处于匀速直线运动时,质量不增加。
如果汽车在1秒之内完成从0到16.7千米/秒的加速。那么,在这一秒内汽车的质量会突然间增大60~100倍(加速所用的时间越短,出现的过载就越大,质量增大的现象就越明显)。当完成加速,进入到匀速直线运动时,质量又会回归到原来的质量。

地球质量较为精确的估算值为:5.954×10^24kg
一辆汽车暂且将质量设定为:2×10^3kg
所以:5.954×10^24≈2×10^3×3×10^21(地球质量约等于2吨汽车的3万亿亿倍)

也就是说,要通过加速将汽车自身质量达到 60亿亿吨 以上,按照《相对论》的观点,就必须将这辆汽车以无限接近光速的速度水平加速(大概是0.9999999999999999999999997倍光速)才能到达这一质量。这个速度约等于3000000千米/秒,和第三宇宙速度的16.7千米/秒相比,实在是大的无法比拟了。
所以说,你上面的描述是错误的。
以上愚见,如有谬误之处,望指正。见笑了!

㈧ 太阳系是怎样形成的

太阳系是原始太阳爆炸形成的
太阳系是怎样形成的,这是天文学的基础理论之一,这一基础理论搞不清楚,其他的很多天文学理论就搞不清楚。可到目前为止,太阳系是怎样形成的科学家们也没搞清楚。
地球膨裂说认为,太阳系是原始太阳爆炸形成的。46亿年前,太阳因内部的核聚变而发生爆炸,飞出许多熔融的火球,这些熔融的火球冷却后形成了行星、月亮、小行星、卫星和慧星,地球就是其中之一。一些大的火球在冷却的过程中,由于受到表面张力的作用,形成了球形。一些小的火球来不及收缩成球形,而冷却成了不规则的形状,形成了火星和木星间的小行星带、小行星。一些小一点的火球由于离大火球较近而被“俘获”,形成了大火球的卫星。一些离太阳较近的行星具有较重的物质;一些离太阳较远的行星,具有较轻的物质。这是因为离太阳较远的行星具有的液态氢等物质和太阳表面的熔融物质一样,并且较轻,而且处在太阳表面,因此它们在太阳爆炸时获得了较大的离心力,飞离太阳较远;距离太阳较近的行星具有的岩石、金属等物质和太阳表面下面的熔融物质一样,并且较重,而且处在太阳表面的下面,因此它们在太阳爆炸时获得了较小的离心力飞离太阳较近。
太阳系是原始太阳爆炸形成的证据:
1、质量守衡
经科学家们观测,太阳的质量是太阳系质量的99.87%,太阳系中行星的质量是太阳系的0.13% (1)。那么太阳的质量+太阳系中行星的质量=太阳系(原始太阳)的质量。也就是99.87%+0.13%=100%。这足已证明太阳系是原始太阳爆炸形成的。
2、角动量守衡
太阳角动量是太阳系的0.73% ,太阳系中行星的角动量是太阳系的99.27%
(2)。那么太阳的角动量+太阳系中行星的角动量=太阳系(原始太阳)的角动量。也就是0.73%+99.27%=100% 。这足已证明太阳系是原始太阳爆炸形成的。
3、能量守衡(转动能量守衡)
因为天文计算中不可能绝对准确,所以我们可以把天文学家们关于太阳、行星的质量,太阳、行星的角动量占太阳系的百分比看成是整数。也就是把太阳的质量看成是太阳系质量的99.%,太阳系中行星的质量看成是太阳系的1% 、太阳的角动量看成是太阳系的1%,太阳系中行星的角动量看成是太阳系的99% 。这也就是说太阳的质量和行星的质量之比为99/1,太阳的角动量和行星的角动量之比为1/99。这也就是说太阳的质量和行星的质量之比和太阳的角动量和行星的角动量之比互为倒数1/99=1/99。
我们设太阳的质量为m ,太阳系中行星的质量为m1 ,根据角动量公式mr2ω,设太阳的角动量为mr2ω ,太阳系中行星的角动量为m1r12ω1 。这样太阳的质量和行星的质量之比与太阳的角动量和行星的角动量之比互为倒数,也就是m1/ m= mr2ω/m1r12ω1 (1) 。
我们假设太阳系是原始太阳爆炸形成的。原始太阳爆炸形成太阳系之后,行星在太阳万有引力的拖拽下围绕太阳公转,太阳的转动能就会不断向行星转移,直至太阳的转动能等于行星的转动能为止。
根据实心球转动能公式E=2/5mr2ω2,我们设太阳的转动能为E=2/5mr2ω2 ,太阳系中行星的转动能为E1=2/5 m1r12ω12 。太阳的转动能等于行星的转动能,也就是2/5 mr2ω2 =2/5 m1r12ω12 , 也就是mr2ω2 = m1r12ω12 (2) 。
根据(2)式得出 mr2ω/m1r12ω1= ω1/ω (3)
根据(1)、(3)式得出 m1/ m =ω1/ω (4)
根据(1)、(4)式得出ω1/ω= mr2ω/m1r12ω1 (5)
根据(5)式得出mr2ω2 = m1r12ω12 (6)
根据(6)式得出我们假设的(2)式成立,太阳的转动能=太阳系中行星的转动能,太阳的转动能+太阳系中行星的转动能=原始太阳的转动能,转动能守衡。
4、行星的公转轨道是椭圆形。我们知道,椭圆形公转轨道是因为离心力大于向心力;圆形公转轨道是因为离心力等于向心力。以地球为例,地球在近日点自西向东公转时,离心力大于向心力,所以地球离太阳越来越远,到远日点时离心力等于向心力:地球在远日点自西向东公转时离心力小于向心力,所以地球离太阳越来越近,到近日点时离心力大于向心力。
地球的公转轨道为什么是椭圆形呢?地球膨裂说认为,因为地球是太阳发生爆炸飞离太阳的,所以离心力大于向心力。这就像人造卫星的初始地球轨道是椭圆形一样。因为人造卫星是从地球上发射出去的,人造卫星有一个飞离地球的离心力,而且离心力大于向心力,因此人造卫星的初始地球轨道是椭圆形。因为人造卫星是被月球“俘获”的,离心力等于向心力,所以人造卫星的初始月球轨道为是圆形
按照星云说的观点,太阳和行星是同源的,它们都是原始星云形成的,因此它们的公转轨道应该是圆形的。
5、八大行星的近日点都在太阳的同一侧。为什么八大行星的近日点都在太阳的同一侧呢?这是因为八大行星是在太阳近日点的一次爆炸时同时飞出的。这就像人造卫星的地球公转轨道近地点就是人造卫星的发射点一样。
按照星云说的观点,太阳和行星是同源的,不可能八大行星的近日点都在太阳的同一侧。
6、太阳系角动量分布异常
我们假设太阳系是原始太阳爆炸形成的,就应该太阳的转动能等于行星的转动能,也就是mr2ω2 = m1r12ω12 (2)。
根据(2)式得出mrω2 /m1r1ω12= r1/r (3)
根据(1)、(3)式得出 m1/ m = r1/r (4)
根据(1)、(4)式得出 r1/r = mrω2 /m1r1ω12 (5)
根据(5)式得出mr2ω2 = m1r12ω12 (6)
因为m1/ m =1/99,所以 mrω2 /m1r1ω12=1/99 。
也就是行星的角动量是太阳系角动量的99% 。
因此,太阳系角动量分布异常是原始太阳爆炸形成太阳系的证据。
如果太阳系是原始星云形成的,上述太阳系是原始太阳爆炸形成的6个证据就无法解释。
参考文献:
(1)、查网络:“太阳的质量是太阳系质量的99.87%,太阳系中行星的质量是太阳系的0.13%”。
(2)、查网络:“太阳角动量是太阳系的0.73% ,太阳系中行星的角动量是太阳系的99.27%”。
作者:赖柏林

㈨ 向各位求教

宇宙,星光灿烂,其中深藏着物质运动的伟大力量,它最不可思议的是,一个纯粹的物质世界,却能创造出智能,自从人类发现了这种叫做基因的结构之后,就可以相信,哪怕是尘埃,只要经过特别精致的编排,就能缔造出像生命这样高级物质形态,并且只要给它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它就能化演出智能。
物质的宇宙能够演化出生命,目前我们唯一所知道的就是我们自己的太阳系,但准确地说,生命很吝啬地只选择了它的第3颗行星——地球,生命在这颗星球上诞生并且改造这颗星球长达近40亿年,从生态上看,地球的美丽是独一无二的,然而今天的地球因为有了人类,就不仅是生态星球,同时还是一颗文明星球。地球上唯一直立行走的智能生物——人类,今天已经非常轻松的生活在这颗行星上,但是,从古老文明走到现代文明,人类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而二者之间的跨越的关键恰恰要取决于人类认识宇宙的深度。

望远镜的原始创意

尽管有很多史前文明都显示了人类认知宇宙的兴趣,但在中国四川西部三星堆发现的3000多年前的青铜器,大概是表现得最执着的了。这是一个向往飞翔的古老集体,鸟是他们普遍的偶像,鸟的眼睛被深深的崇拜着,而他们自己的眼睛,更被夸张地塑造了,这可能是人类最早的期望通过眼睛这个器官的延长,而求索宇宙的向往,这也许是望远镜的最原始的创意。
事实是,这种愿望终于在400多年前,得到了实现,人类的眼睛真的延长了,望远镜给人类文明所起的作用,可以说超过一切其它单件的工具,因为没有它,就没有可能了解天体的基本运动,也就没有对神的勇敢的否定,就没有可能在天体的观察中得到的牛顿定律,也就没有以这个定律为基础的现代工业社会,人类在400多年前通过望远镜在宇宙中获得了驾驭物质的法则,于是,我们的生活就从此日新月异。
太阳是我们拥有的一颗恒星今天,人类对宇宙已经看得更远,理解得更深刻,这种理解使我们已经能够认识宇宙作为一个整体的物质运动,并且更加明确的认识到我们是物质运动的结果,而宇宙中的星辰,就是全部物质运动的最重要的动力。
我们把自己拥有的一颗恒星叫做太阳,它的光辉对地球的生命是最根本的,阳光在地球表面已经掠过了40多亿年,今天的生态就是纯粹阳光的塑造,这种塑造使得地球拥有了一个长达40亿年的生命链,这个链条其实就是固体的阳光,因为生命的本质的含义就是把光能变成物质的新陈代谢。
现在,我们可以精确的知道,这颗价值非凡的发光体非常的巨大,它的直径相当于110个地球,它的表面是6000度的高温,经过一亿五千万公里空间的传输,地球只得到它的光辉的5亿分之一,但这已经足够了。
它的质量相当于33万个地球,但尽管这么大,如果全部是煤,发出同样的光和热只能烧几千年。然而,它稳定的烧了50亿年,是什么东西这么经烧呢人类的燃烧概念是火,用一堆树枝燃烧几个小时,这就是我们的获取能量的概念,这个基本的方式一直主导着人类的文明,但这种燃烧根本没有使用宇宙中真正的能量宝库——原子核,在本质上,木头的燃烧只是原子们互换位置放出一些化学能,燃烧后,原子核的质量一点没有减少。
而太阳的燃烧和篝火原理完全不同,它在让原子核燃烧,爱因斯坦用它着名的质能转换的公式计算出,核能量能达到普通化学能量的2千万倍。宇宙中最高效的核能是氢聚变成氦,也就是4个氢原子聚变成一个氦原子,这个过程可以有千分之7的物质转换成能量,虽然只有千分之7,但物质的能量太大,如果把1000克氢原子中千分之7的物质转换成能量,就相当于4000吨石油和6000吨煤。
在一节只能烧几分钟的树枝中所蕴藏的核能,足以把一盏一百瓦的灯泡点亮一百万年。太阳就是一个奢侈的使用核能的天体。

宇宙的物质结构

那么怎样才能燃烧原子核呢这就要看我们宇宙的物质结构了,物质本身没有行为,而物质中蕴含了4种力却决定了宇宙的一切。其中最强的是强力,它存在于强子之中,核能就是靠它产生的,但这种力只在原子核的直径范围起作用,所以,产生核能就必须让它们相互接触,也就是核聚变。
核聚变必须有中子,而另一种弱力,能使质子衰变成中子,并释放出射线,这个力是核聚变不可缺少的。而能否使核聚变发生,关键却在于电磁力,它比强力弱一百多倍,不过它延伸的比强力远,所以一般情况下强力被电磁力封闭着,如果突破不了电磁力,就不会有核聚变。其实电磁力是一种非常温和而美好的力,它天生就有正和负,永远不会过分,所谓阴阳生万物,因此它就构成了宇宙中最丰富的物质演化,包括生命。
引力是最弱的力,在单个原子中比电磁力弱几万万亿倍,但宇宙对它几乎没有限制,因此它将会以多胜少,最终统治宇宙。
构成我们生命的主要是电磁力,强力和弱力被封闭着,而引力在我们身体中可以被忽略,但我们的身体却能感觉到地球的引力,因为引力会随着物质的增大而显示出来。我们举起重物时,就是肌肉中的电磁力在和地球的引力做抗衡,人们很多的锻练的方法就是用地球的引力来增长我们的肌肉中的电磁力的能量。
是引力最终打败电磁力,是当一个物体变得像太阳这么大的时候,这不仅能控制地球围绕它旋转,同时它的每个原子的引力都向中心塌缩并输送压力和热量,而由于太阳的质量巨大,因此它的引力就可以积累到极高的温度,温度越高,原子核运动速度越快,当达到1000万度时,原子核的电磁力将无法阻挡高速奔跑的原子核相互碰撞的力量,于是原子核的强力终于在瞬间的结合并让物质释放出巨大能量,这就是核聚变,是太阳以及宇宙中所有恒星诞生的方式。
人类非常羡慕这种能源,但是目前只能破坏性的使用,这就是氢弹,一朵这样的核聚变云能轻易地抹平一座几百万人的城市,也许宇宙中所有的智能文明都要经历这样的考验:道德水平是否可以达到安全的使用宇宙中最强大的能源的程度。人类正在尝试能够把核能的破坏性变成建设性。

坐吃而不山空

这是在四川乐山的一尊唐代大佛,是一个一改休闲装束而神态庄严的弥乐佛,按照佛经的解释它被授予主管光明和未来的责任,巧合的是,就在它视线的前方,一座中国的核动力研究院正在研究未来的能源——核聚变,这里要解决的难题是如何约束温度极高的核反应,由于地球上任何物质都不能承受热核反应所需要的1000万度以上的高温,于是人们试验用能量约束能量,用强磁场来悬浮聚变的核能。目前,核老虎的笼子正在和老虎较量,这些复杂的管道,也许不久就要编织出人类最辉煌的梦想。这一天也许真的不太远了。
太阳的引力所造成的塌缩不仅引发核聚变,而且塌缩的压力还是约束核能的极好的容器。在巨大压力下,太阳每秒钟使用5亿吨的氢原子参与聚变,其中有400万吨的物质转化为能量,这些数字听起来挺大,但和太阳的总质量相比,就微不足道了,太阳自存在以来,只损失了万分之一的物质。能量在它的大约70万公里的深处的核心产生,要经过1000万年才能上升到表面,光在太阳的肚子里走得比蜗牛还慢,正因为这样,这个能量的亿万富翁才能细腻的使用自己的存款,坐吃而不山空。

寒武纪生物大爆炸

的确,我们需要一个如此长久的能源,因为地球上的生命存在了将近40亿年,而太阳一定要比这个时间更长的存在,至少在没有找到另一个宇宙生命模式之前我们无法证明这个进化的时间能够缩短,不过,人们却发现,整个的进化史似乎被耽误了很多的时间,真正的大型生命的进化历程实际上只有5亿年左右,而大部分生命史都是在海洋中以微生物的形态消磨时光,这段时间居然有30多亿年,人们发现生命的大型化和多元化全部集中在5亿4千万年前的寒武纪的地层里,而且它们似乎是突然的出现,非常整齐的站在了同一条进化的起跑线上。这就是寒武纪生物大爆炸。
寒武纪是一个伟大的时代,而中国云南澄江地区的帽天山更是这个时代的圣地,因为在这里发现了世界上最古老的寒武纪多细胞动物的化石。
大爆炸是生物学家们感到困惑的地方,因为动物的大型化和多元化来到得十分的突然,而进化的复杂性似乎被寒武纪蕴藏的神奇力量给简化了。究竟是什么力量突然把微生物变成了大型的多细胞的动物呢在古老的年代,土壤中的含氧量很少,而寒武纪地层中的含氧量,随着年代的走近而丰度增高。也许,正是这种气体引发了地球生命的辉煌。
现在,地球的大气中充满氧气,但是它们在天地之间一刻不停地循环,氧气是最活跃的气体,它总是很快的和其它物质氧化,因此氧气只能是保持流水作业。如果地球上的植物现在停止制造氧气,那么地球上的氧气很快就会枯竭。正因为氧气的这种活性,它才能贯穿在大型生命的体内,从而产生剧烈的体能和高级神经的活动。
不过,陆生植物制造的氧气的历史非常短,只有几亿年,它们对地球氧气的贡献是锦上添花,而真正从零起步制造氧气的,是寄居于海洋中的藻类,它们通过一种叫做叶绿素的细胞间复杂的分子的运动,逐渐地把海洋中的二氧化碳转换成了氧气,地球上的氧气全部都是从绿色毛孔中分泌出来的。这种分泌持续了几十亿年,才让地球充满了自由氧。这个过程如此漫长,是因为地球上存在着巨大氧消耗,大量的无机物都在被氧化,至今海洋中还蕴藏着大量的氧化铁矿脉,相信有一个时期,地球上的海洋都被铁锈染成了红色,那是铁元素在呼吸。
很可能,寒武纪是一个收获氧气的时代,因为这个时候的氧气一定是生产大于消耗,当海洋充满氧气并持续稳定到一定的时间,使用氧气的大型动物才能没有后顾之忧的改变自己的形态去充分地利用更好的能源。这种能源使得一部分动物身体结构扩大并且功能增多,就好像有了汽油才有汽车一样,可以说,有氧才有生命的运动。
运动是寒武纪生命的重要进步,就像新司机刚刚上路,寒武纪的祖先们动作都很慢,它们小心翼翼,笨拙但绝对拥有了前所未有的自由。
大爆炸到现在是大约5亿年,在这之后生命进化的效率应该是很高的,因此一个星球的生命能否缩短它进化的历程,关键是看多细胞生命诞生的时间表。当然,寒武纪的地层还隐藏着许多的秘密需要去思考,但首先我们应该感谢它,因为如果某种现在还不知道的因素再推迟生物大爆炸的启动,那么,我们的命运也许就是另一个样子。

太阳终究不是永恒的能源

太阳终究不是永恒的能源,庆幸地球在5亿年前启动了多细胞生命的进化,使我们对太阳没有任何危机感,然而,太阳毕竟在燃烧中衰老,它的氢不断的变成氦,最终,随着核心温度的增加,氦原子核将会再度突破电磁力的屏障而碰撞,发生新的核聚变。
根据太阳的质量计算,在大约40亿年之后,太阳的氦聚变将开始启动,这就是说,在太阳的核心,又诞生了一个新太阳,而这个温度更高的太阳会把外面温度低的太阳推出去,它的体积将会因此而膨胀一百万倍以上,宇宙中恒星在衰老的时候将会显得非常辉煌,但这种辉煌将毁灭地球,恒星的临近熄灭不仅不会减少热能,恰恰相反,一个百亿岁的太阳将会把几亿公里的范围都变成火海,地球的一切生态构成都将崩溃,并最终被它吞噬。
太阳只有两次核聚变,90亿年的氢聚变和大约十亿年的氦聚变,当氦燃烧完的时候,太阳的引力会继续塌缩而且将没有抵抗,此时,它的力结构将会出现一些不稳定而喷出一些外围的物质,然后这些物质会形成艳丽的光环,在宇宙中有许多这样的气体光环,这些都是类似我们的太阳这样的恒星的死亡符号,如果它们之中有被孕育过的生命,不知它们有没有足够的时间进化到智能,并且在它死亡之前寻找到新的居住地,幸运的是,人类有至少40亿年的时间来做准备。
死亡太阳的大部分的物质依然被引力牢牢控制着,但因为引力不足以引发比氦元素更重的碳元素的核聚变,所以这颗星球只有忍受塌缩,成为一颗和地球直径差不多但比地球重几十万倍的白矮星。尽管它模样改变了,但它的引力仍然能够控制太阳系剩下的天体。

宇宙演化最重要的动力

在宇宙中,恒星的分类是按照它们的死亡的方式,一类像我们太阳这种,最终安静的成为白矮星,另一类是比太阳大8倍以上的恒星,它们的死亡是爆炸。恒星越大,寿命就急剧的缩短,质量差3倍,寿命就差750倍,也就是说,一个比我们的太阳大3倍的恒星,它的寿命就只有1300万年,所以,生命的进化是不可能托付给大恒星的。但是,宇宙的物质的丰富和流动,却全靠它们。
宇宙在过去有过一个非常单调的开端,只有氢元素和少量的氦元素,然而宇宙在成长,而成长的标志就是重元素的增加,这种增加使宇宙越来越丰富,宇宙的所有的奇迹,都是在有了完整的元素制造之后。而制造元素,就是把氢元素以不同的数目聚合,而要完成所有元素的聚合的场所,就是拥有巨大引力的大恒星。
从丰富物质角度来说,大恒星是宇宙中的精品,它们不仅能生产所有的元素,而且由于恒星越大,寿命越短,因此周期也短,所以,恒星的巨无霸是宇宙制造元素效率最高的工厂。不过,宇宙中最大的恒星的质量极限是一百个太阳,如果再大,就会因为自身的核反应过猛而解体。
引力制造元素,但也束缚元素,小恒星大约能制造出十来种元素,但这些元素最终不能在宇宙中流动。
大恒星能制造更多的元素,一般超过太阳质量8倍以上的恒星就能使聚变一往无前,其核心达到几十亿度的高温不断的创造不可思议的聚变,每次聚变所产生的能量都使恒星膨胀得更大一些,于是它就像洋葱一样形成令人吃惊的多层核聚变的巨大空间,这个空间可以达到一百亿公里,装下整个的太阳系。
在聚变的深入的过程中,恒星变得越来越危险了,因为元素越重,聚变提供的能量越少,而巨大的恒星又必须靠不断释放的核能支撑,然而,当聚变到排列第27位的铁元素时,摇摇欲坠的恒星遭受到最致命的破坏——因为铁元素的结构极其稳定,它在聚变时不释放能量,于是,巨大而膨胀的恒星将会因核心失去支撑而倒塌。
因此,恒星粉碎性的爆炸,能量的狂飙扫荡天庭,这就是超新星爆发。此刻它的能量相当于正常恒星的一百亿倍,在这个超能量的瞬间,宇宙中所有的元素都被聚变出来了。
像金银首饰这种重元素,就是在超新星的爆炸中诞生的,当我们佩戴它们时,要记住宇宙制造高档产品确实是代价很高,它需要报废一颗至少比太阳大8倍以上的恒星,才能使我们披金戴银。

太阳系的构造

超新星的爆炸使物质摆脱了引力的束缚,但铁元素的核却坠入引力的深渊,巨大的塌方把电子都压进了质子,于是质子全变成了中子,而中子之间没有电磁力的排斥,原子核可以相互紧紧地挨在一起,这就形成了最致密的物质——中子星,它一立方厘米的质量能达到十亿吨,而它引力强大到让光都要成抛物线才能挣脱。
把一个几百万公里直径的物体压缩成只有30公里的直径,就是中子星,而同时被压缩的还有磁场,这是一个匪夷所思的超高能核电站,它可以把表面附着的电子像高压水柱一样喷射出去,它们所具有强烈的方向性可以成为宇宙定位的灯塔。十几年前,人类寻访外星生命的一艘飞行器上所携带的人类的自我介绍,就是用多颗中子星为地球做定位。
一些大的超新星爆炸之后,将会产生引力的奇迹——黑洞,巨大的引力把物质化为无形,因为连光都要被吸回它的表面,如果把地球压缩成一个核桃,就是黑洞,因为地球其实是一个强力和电磁力支撑的物体,如果把原子核都毁灭了,地球就将成为几厘米直径的浓缩引力的载体,黑洞的存在已经被证实。
超新星是宇宙中4种力配合的杰作,它们共同建造一个巨大的原子锅炉,然后以锅炉的崩溃所激发的能量完成所有元素的制造,并且在最后的瞬间把元素都彻底地抛洒出去,正因为有这种抛洒,物质才有可能演化,否则,就像有钱不去投资,再多的财富也将没有任何意义。恒星以自身的毁灭造就了宇宙中最伟大的新生。
在超新星的物质弥漫之后,引力将会再次把这些物质凝聚成天体,大的塌缩成恒星,小的形成行星,如果这颗恒星有较长的寿命,而它的周围有若干合适的行星围绕,那么这个长寿的核能和比较靠近它的行星上丰富的宇宙元素的光和热交流,就可能最终产生宇宙中最复杂的物质形态——生命。
不过,恒星远不是一颗完全慈善的能源,它是核能而不是简单的火炉,它的光辉中有一半以上都对生命有严厉的伤害,一些高能射线会破坏生命的分子结构,因此,生命必须生存在一颗既能得到恒星的能量,又能排除它的伤害的星球上。
这就要求行星有一个气体的外壳,因为气体分子所产生的振荡,可以把许多高能射线拦截住。
太阳系一共有9颗行星,其中有4颗巨大的行星,它们都是气体的,这证明宇宙中星球越大,气体越多,因为气体是宇宙的主要物质,但又是活跃的物质,星球小了就抓不住它们。
于是,尽管像水星这样的重元素的星球已经在一颗非常好的恒星的附近,但它质量太小,因而抓不住任何气体,所以就不能对恒星的光辉有所筛选,因此在水星这样光秃秃的星球上,生命将遭到无情的杀戮。
火星比水星要大一些,它有一层极为稀薄的大气层,但是在火星上生命依然不能裸露,因为这层大气不能阻挡肉眼看不见的高能射线对地表的轰击,我们看到的火星的橙色天空,其实是一个假像,这不是大气,而是被风刮到天上的尘埃,由于火星引力小,自转快,所以风特别大,如果这些尘埃落地,火星的天空就是黑暗的。目前火星没有任何确证为生命的信息。
在岩石行星中只有金星和地球非常的相似,它在这个位置,似乎就是宇宙让生命在太阳系的孕育有一个双保险。金星的质量只略比地球轻一点,因此它的物理条件几乎和地球完全相同。当然,它有足够的大气层,但是,令人困惑的是,金星没有蓝天,而是二氧化碳加硫酸的浓雾,它的温室效应制造了一个普遍达到500度的高温世界,非常遗憾,金星没有成为另一个生命的摇篮。金星的状态表明,一个和地球相似的星球也不一定有生命。

得天独厚的地球

因为太阳对生命的威胁不仅在它的光和射线中,它本身还是一个高温的等离子旋转体,它会产生极强的磁场,在太阳附近的行星都在这个磁场的笼罩之下,这个磁场将会把一些带电的粒子像风暴般甩出来,形成太阳风,由于它们能量极高,将会穿透大气层杀戮生命。
对付附带电粒子,则需要一个磁场,而磁场的产生要靠星球的内部热核和自身的旋转,在岩石行星中,火星内部的热核不够大,金星有足够大的热核,但自转太慢,因此它们几乎没有磁场,只有地球,同时具备足够大的热核和较快的自转,从而形成了完整的磁场,这个磁场使太阳风无法侵入地球表面,或许,这就是地球优越于金星的原因。
不过,生命在地球上诞生,并不说明地球早期的环境多么好,而大气层和磁场也不会自动地把地球变成天堂,实际上,地球的美丽要靠生命的拓荒。早期地球的二氧化碳比今天多20万倍,也有严重的温室效应,但生命却把二氧化碳当作食物吃掉了,把地球从远古地狱般的情形改造成蓝天白云,二氧化碳变成了它们的尸骨,今天就混合在这些碳酸钙组成的山体当中,被它们自己制造的湿润的气候切割成喀斯特地貌。实际上,动物的骨骼,里面融入的碳酸钙,都是固化的二氧化碳,它们也是另一种形式的喀斯特风景。地球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出色的处理二氧化碳的生态工厂。
如果把金星放在地球的位置上,也许会和地球一样幸运,然而它今天就像一个火窑,没有生命的大气层反而是一个更大的灾难。由此也许证明,生命能够忍受极为苛刻的星球地表环境,却对来自太阳的能量非常的挑剔。而正是这种挑剔,使得即便在地球这样完美的行星上,生命大部分的时间也都躲在海洋里,对陆地望而却步,和40亿年的海洋的生命史比起来,陆地的生命史只有4亿年左右。

生命的诞生

如果说海洋动物登上陆地历史不长,是由于生物大爆炸在5亿年前才发生,是可以理解的,但植物也很晚才来到陆地,这似乎就不好理解了。一种解释这仍然是因为氧气,氧气所形成的臭氧层能屏蔽可以穿透其它气体的紫外线,有了臭氧层,生命才能离开能防护紫外线的海水在陆地上直接面对太阳。地球大约在4亿年前形成了臭氧层,于是生命就在这个时候大规模地转移到陆地。
陆地和海洋的进化衔接,可以用今天仍然活着的古老的总鳍鱼来演示,一个纯粹的深海鱼类,却长着类似陆地动物的腿,显然,当时有很多鱼用腿走上了陆地,而这条鱼的祖先因为勇气不够又退回去了。我们就是那些勇往直前者的后代,我们身体中,都是勇敢者的基因。
不过,生命真正的登陆,不只是靠鱼长腿,还依赖于地球核心的动力,因为生命星球上的充满水分的气候,必然要侵蚀地貌,如果没有造山的机制,那么地球上有过的山脉早就被磨平了,平地就意味着没有河流。而没有河流的陆地,生命是不可能深入的。然而地球有一个造山的发动机,这就是转动的热核,核心的岩浆通过层层地幔向上传导热量,由它而引发的造山运动从来没有停止,这种造山运动几乎每隔一亿年就把地球的面貌彻底地修改一次。最近的一次最大规模的造山运动,离我们只有4千万年,它造就了地球上最高的喜玛拉雅山脉和辽阔的青藏高原,同时也影响了至少半个地球的生态和人类文明的布局。
地球上的山脉和河流都是年轻的,生命的气候对地球表面的磨损要求地球不停地去修复,保持地表上永远的高低不平,从而使生命在使用地球的陆地之后,还能享受到由河流所贯穿的通向陆地深处的生命链,我们的地球在40多亿岁的高龄,依旧蕴藏着沧海桑田的生机。
从地心传递的整个地球的活力对生命的存在、进化,都有着其它的和我们类似的星球不可比拟的优势,金星上也有高山,甚至比地球上的山脉还高,但它们是几十亿年前形成的,只是气候干燥没有被磨损掉,其它的岩石行星也都是这种苍老,不知这是一种巧合,还是必然,总之一个没有生命存在的星球,它的表面物理动态也近乎于停滞。
地球的活力不只是制造山脉和河流,它甚至改变整个大陆的形状,当地心的热核一旦觉得热散得不舒服,就会把陆地拱开,就像一个婴儿踢被子一样,这个踢的过程,就是大陆漂移,在最近的两亿多年中,地球的大陆曾经从远古的3块,在一亿年前合成一块,接着又分开成今天这样。
这种漂移不管是分,是合,都给生命的进化模式带来巨大的影响。今天的大陆,据考察是自有生命登陆以来板块分割得最多的状态,而每块大陆显然都有不同的生物种类,实际上,由孤立导致的生物多样性似乎比其它因素导致的多样性更加明显,而我们的祖先——灵长类,就是在大约6000万年前,相继在大陆板块相互漂移得最远的时候诞生的。

生命的登陆

地球充满活力,是因为地球的旋转,这种旋转保护生命自远古存在并一直推动生物进化到智能文明,但是,今天的智能文明,却并不需要地球旋转得太快,因为过快的旋转所引发的太多的地震、火山或者狂风都会给人类带来灾害。
我们运气很好,地球有一颗卫星——月亮。它的质量只有地球的80分之一,但它的引力足以成为一个给地球这个转轮安置的无形刹车,不断给地球的自转减速,在以往的40多亿年里,月球至少使地球自转速度减慢了一半,而月球也随着地球的转速减慢放松了对它的束缚,逐渐地离地球远去,远到当人类出现之后,从地球上看它的表面直径和太阳的表面直径正好吻合,这给人类观测太阳的活动规律,带来极大的方便。
由月球造成的海洋潮汐每时每刻都抚摸着陆地,正是这个把小小贝壳推动的力量,亿万年来,亿万次的摩擦,终于使地球的转速逐渐地从每天10个小时的昼夜交替,减慢成24个小时。
月亮留给我们足够做美梦的温馨长夜,它赠给人类的最珍贵的礼物是地球有史以来最稳定的地壳。
月球离地球只有38万公里,因此人类可以看到它的表面轮廓,但无论人们怎样想象月球上的神话,月球却是一颗死星球,月球和地球在同样的距离得到太阳的光辉,然而由于月球比地球小得多,它们的命运就完全不同。

类似月球的卫星

但宇宙是复杂的,像月球这样的小天体如果遇到一些特殊的外在条件,它们的表面会发生难以想象的事情,在太阳系大行星的周围,有很多类似月球这样的卫星,它们虽然离太阳很远,但却由于它们靠近引力巨大的行星,于是它们出现了和我们的月亮完全不同的情况。
木星是太阳系里最大的行星,质量比地球大300多倍,拥有16颗卫星,其中有4颗和月亮差不多大,它们应该和月亮的表面状态相似,但情况完全不同。其中的木卫1离木星最近,于是,木星的巨大引力搅动了它内部的热能,这些热能源源不断地从核心喷出,形成火山,火山的岩浆早已多次覆盖了这颗星球的表面,从现在的情形看,火山依然在猛烈地喷发,不知道它已经喷了多少岁月和将要再喷多久,然而,一个天体上有复杂的物理和化学动态,对于我们研究生命起源是非常宝贵的。
而木卫2则是一个在零下170度的寒冷太空中,居然可能拥有液态水的天体,——外面是冰,里面是水,它的冰层有被木星潮汐力撕扯后重新冻结的痕迹,这也许会证明除了核聚变能以外,引力能也可以创造液态水,那么这也许意味着在远离恒星的地方也会有生命,因为

阅读全文

与太阳系汽车质量如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奥迪q7主驾驶位锁芯怎么拆 浏览:700
工业盐中的水垢如何清理 浏览:700
汽车业有哪些职位 浏览:206
汽车年审软件哪个好 浏览:3
巫溪到广州汽车票多少钱 浏览:497
大奥迪a4l多少钱 浏览:93
汽车怎么升级导航高德导航地图 浏览:773
从天津机场到天津工业大学怎么走 浏览:898
长丰县下塘工业园有多少家厂 浏览:902
别克汽车多少钱能买下 浏览:795
六座宝马x3多少钱 浏览:533
大连宝马车撞人是多久的事 浏览:217
工业洗地机大概需要多少钱 浏览:541
宝马空调多少匹的 浏览:760
奥迪a6换刹车油多少钱 浏览:535
如何设计汽车的转弯车道 浏览:854
宝马新4系什么时间上市 浏览:682
奔驰e棕色属于什么棕 浏览:559
tone汽车上什么意思 浏览:921
龙岩到厦门汽车多少钱 浏览: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