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汽车产品开发分几个阶段
一、全新开发:
1、全新平台开发:公司的空白平台,含整车车身总成及底盘总成的新平台开发,包括正向、逆向的开发形式。
2、换代产品开发:现有平台的换代产品开发,包含车身、底盘、功能、性能在内全面的技术升级换代项目及资源整合式的开发项目。
3、基于三类底盘平台基本不变条件下的车身全新平台开发。
4、特种车系列、先进性技术展示车开发。
二、核心部件开发:
1、基于车身基本不变条件下的三类底盘升级换代开发。
2、动力总成升级开发的产品结构、性能、重大调整、功率、扭矩提升9%以上的及法规升级的项目开发(II→III→IV→V)。
3、车身加宽/加长/加高的变型开发项目,车身地板的改型设计。
三、重要部件开发:
1、车身部分开发:单独的前围的年度型改进,顶盖改型,或内饰件年度换型改进,后围换型改进。
2、左右置车转换型开发。
3、车架优化开发。
4、悬架系统换型开发。
四、重要部件开发:
1、底盘轴荷的变化≥5%以上的项目。
2、以下新型(未经市场批量成熟性验证的)部件包括车架、离合器、前/后桥、转向器及助力器、制动器、悬架、空调、仪表台、组合仪表、车身翻转及悬置机构等其他影响安全及汽车重要功能性能的在公司产品中首次使用的新型部件开发。
3、公告、法规的市场适应性改进。
五、拓展开发:
1、公司成熟车身总成在不同成熟底盘上的应用转换。
2、批量生产的产品平台拓展性开发,即利用公司或社会成熟的零部件资源开展更换发动机、变速器、离合器、方向机、前后桥、转向器、助力器、制动器、悬架、空调、仪表台、组合仪表、座椅、车身翻转及悬置机构等任一种部件或多种部件的匹配条件与原匹配车型基本相近的条件下的应用开发。
3、社会成熟资源整合利用的三类底盘开发。
4、轴荷变化≤5%的拓展(车型在公告车型允许参数范围内的内部扩展车型)。
六、商品改进:
1、车身、动力总成、底盘是一级部件其分解的二级部件的局部改进、包括功能、性能、质量、成本等因素引起的一般性改进。
2、为满足市场需求一般新型功能件、装饰件、附件的开发改进。
3、工艺适应性改进。
4、用于改装车相关的调整性改进。
5、产品包装的一般性优化。
6、产品标准化,通用性,技术文件一致性的改进。
7、外饰、内饰颜色的调整设计。
(1)汽车设计概念三个阶段有哪些扩展阅读:
汽车产品分类
1、乘用车:乘用车在其设计和技术特性上主要用于载运乘客及其随身行李和(或)临时物品,包括驾驶员座位在内,乘用车最多不超过9个座位。乘用车分为以下11种车型。主要有:普通乘用车、活顶乘用车、高级乘用车、小型乘用车、敞篷车、舱背乘用车、旅行车、多用途乘用车、短头乘用车、越野乘用车、专用乘用车。
2、商用车:商用车在设计和技术特性上用于运送人员和货物,并且可以牵引挂车,但乘用车不包括在内。主要有:客车、半挂牵引车、货车。
⑵ 汽车结构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是什么,各个阶段的特征有哪些
总体说来,世界汽车发展史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世界汽车工业快速发展阶段
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在这一时期,奔驰、福特、通用等20多家汽车公司相继成立,汽车生产进入标准化流水线生产,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在汽车产量大幅度提高的同时,汽车技术也有了很大进步。变速器、四轮制动、独立悬挂技术、压减震器都是在这个时期发明的。
第二阶段:汽车全盛时期
二战结束后,欧洲各国大力发展汽车,产量从战前的80万辆增长到了800万辆,增长了近10倍。在这个时期,日本也迅速崛起,至80年代,产量达到1100万辆,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这一时期的汽车技术主要向高速,方便,舒适方向发展,流线车身,前轮独立悬架、自动变速器、全轮驱动都是在这一时期出现的。
第三阶段:汽车企业兼并重组,汽车产量相对稳定
20世纪70年代后,世界汽车产量稳定在5000万辆左右,发达国家汽车市场趋于饱和,各个公司之间竞争激烈。欧、美、日之间贸易摩擦不断,而韩国却在激烈的竞争中崛起,成功实现了技术跨越,成为世界汽车生产一个重要基地。这个时期汽车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是提高汽车安全性和降低污染。由于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安全气囊、电子控制喷油和点火、三元催化剂等在这一时期相继出现。
汽车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空气污染及石油短缺问题的日益严重,利用混合动力车和电动汽车替代传统汽油车和柴油车已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问题。世界各国政府都在推动混合动力/纯电动汽车的研究。美国能源部预测,到2030年,新能源汽车将占整个轻型汽车和卡车市场28%的份额,这将比2005年增加20%。现如今,汽车工业正经历着一场革命,汽车正朝着智能、舒适、节能、环保的方向飞速发展。
⑶ 汽车外形的设计需要经历哪些阶段呢
第1点需要一个初期的设计的一个阶段,第2点需要经历大众的一些评价和磨合,第三阶段就是到了一个总结阶段,这样就能设计出好的汽车。
⑷ 车身概念设计阶段主要有哪些工作
一、产品开发的前期工作,是分析各方面的影响因素,明确产品开发的目的和工作方向。
二、汽车初步设计的主要任务是构造汽车的形状设计,内容如下:
(1)汽车总布置设计 总布置设计(又称初步造型),是将汽车各个总成及其所装载的人员或货物安排在恰当的位置,以保证各总成运转相互协调、乘坐舒适和装卸方便。为了保证汽车各部分合理的相互关系,需要定出许多重要的控制尺寸。在这个阶段,需要绘制汽车的总布置图,绘出发动机、底盘各总成、驾驶操作场所、乘员和货物的具体位置以及边界形状;也包括零部件的运动(如前轮转向与跳动)范围校核。经过汽车总布置设计,就可确定汽车的主要尺寸和基本形状。
(2)效果图是表现汽车造型效果的图画。造型设计师根据总布置设计所定出的汽车尺寸和基本形状,就可勾画出汽车的具体形象。效果图又分为构思草图和彩色效果图两种。构思草图是记录造型设计师灵感的速写画。彩色效果图是在构思草图的基础上绘制的较正规的绘画,需要正确的比例、透视关系和表达质感。彩色效果图包括外形效果图、室内效果图和局部效果图,其作用是供选型讨论和审查。效果图的表现技法多种多样:可采用铅笔、钢笔,也可采用毛笔(水彩画或水粉画)等,而月前较流行的是混合技法——用麦克笔描画、喷笔喷染以及涂抹、遮挡等同时表现技法。只要效果良好,表现技法可不拘一格。
(3)制作缩小比例模型
缩小比例模型是在构架上涂敷造型泥雕塑而成。轿车缩小模型常用1:5的。缩小比例模型是在彩色效果图的基础上更进一步表达造型构思,具有立体形象,比效果图更有真实感,要求比例严格、曲线流畅、曲面光顺。
(4)召开选型讨论会
经过初步设计,绘制出一批彩色效果图和塑制出几个缩小比例模型,就可以召开选型讨论会。会议的目的是从若干个造型方案中选择出一个合适的车型方案,以便作为技术设计的依据。选型讨论会主要讨论审美问题,但也涉及结构、工艺等方面,故通常由负责人召集造型设计师、结构设计师和工艺师等参加会议。
⑸ 说出汽车发展的三个阶段是什么
1.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大致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2.第一个阶段 : 中国汽车工业1953年延生到1978年改革开放前
3.第二个阶段:1978年到20世纪末.
4.第三个阶段:进入2 1世纪以后. 中国汽车工业在中国加入WTO后进入了另一个市场规模、生产规模迅速扩大;全面融入世界汽车工业体
⑹ 汽车设计的设计过程
汽车设计与制造全过程
一、汽车的设计过程
1.制订产品开发规划
在汽车产品开始技术设计之前,必须制订产品开发规划。首先,必须确定具体的车型,就是打算生产什么样的汽车。其次是进行可行性分析,根据用户需求、市场情况、技术条件、工艺分析、成本核算等,预测产品是否符合需求,是否符合生产厂家的技术和工艺能力,是否对国民经济和企业有利。第三步是拟定汽车的初步方案,通过绘制方案图和性能计算,选定汽车的技术规格和性能参数o-最后一步是制定出设计任务书,其中写明对汽车的形式、各个主要尺寸、主要质量指标、主要性能指标以及各个
总成的形式和性能等具体要求。
产品开发的前期工作,是分析各方面的影口向因素,明确产品开发的目的和工作方向。否则,不经过周密调查研究与论证,盲目草率上马,轻则会造成产品先天不足,投产后问题成堆;重则造成产品不符合需求,在市场上滞销,带来重大损失。在产品开发的前期,企业为了进行各种研究与探讨,概念设计和概念车在近年来逐渐兴起。概念设计,是对下一代车型或未来汽车的总概念进行概括描述,确定汽车的基本参数、基本结构和基本性能的设计。概念设计同样需要研究产品的开发目的、技术水平、企业条件、目标成本、竞争能力等。概念设计可能只停
留在图纸上和文件上的描述,称为“虚拟的”概念车;也可能制造出实体的样车供试验和研究。概念设计可能只是一种参考方案或技术储备,也有可能纳入正式的产品开发规划。所以概念设计只供产品开发参考,但也有可能成为正式产品开发规划的重成部分,—成为新一代车型的初步设计。
2.初步设计
汽车初步设计的主要任务是构造汽车的形状设计,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1)汽车总布置设计总布置设计(又称初步造型),是将汽车各个总成及其所装载的人员或货物安排在恰当的位置,以保证各总成运转相互协
调、乘坐舒适和装卸方便。为了保证汽车各部分合理的相互关系,需要定出许多重要的控制尺寸。在这个阶段,需要绘制汽车的总布置图,绘出发动机、底盘各总成、驾驶操作场所、乘员和货物的具体位置以及边界形状;也包括零部件的运动(如前轮转向与跳动)范围校核。经过汽车总布置设计,就可确定汽车的主要尺寸和基本形状。
(2)效果图是表现汽车造型效果的图画。造型设计师根据总布置设计所定出的汽车尺寸和基本形状,就可勾画出汽车的具体形象。效果图又分为构思草图和彩色效果图两种。构思草图是记录造型设计师灵感的速写画。彩色效果图是在构思草图的基础上绘制的较正规的绘画,需要正确的比例、透视关系和表达质感。彩色效果图包括外形效果图、室内效果图和局部效果图,其作用是供选型讨论和审查6效果图的表现技法多种多样:可采用铅笔、钢笔,也可采用毛笔(水彩画或水粉画)等,而月前较流行的是混合技法——用麦克笔描画、喷笔喷染以及涂抹、遮挡等同时表现技法。只要效果良好,表现技法可不拘一格。
(3)制作缩小比例模型
缩小比例模型是在构架上涂敷造型泥雕塑而成。轿车缩小模型常用1:5的。比例,亦即是真车尺寸的1/5。英、美等国采用英制尺寸,模型的比例是3/80造型泥是一种油性混合物,又称油泥,在常温下有一定硬度(比肥皂硬些),涂敷前须经烘烤。缩小比例模型是在彩色效果图的基础上更进一步表达造型构思,具有立体形象,比效果图更有真实感,要求比例严格、曲线流畅、曲面光顺。雕塑一个缩小比例汽车模型,需要从各个角度审视,反复推敲,精工细雕,因而很难在两三天内完成。
(4)召开选型讨论会
经过初步设计,绘制出一批彩色效果图和塑制出几个缩小比例模型,就可以召开选型讨论会。会议的目的是从若干个造型方案中选择出一个合适的车型方案,以便作为技术设计的依据。选型讨论会主要讨论审美问题,但也涉及结构、工艺等方面,故通常由负责人召集造型设计师、结构设计师和工艺师等参加会议。选型讨论会结束,说明选定车型的造型构思基本成熟,汽车的初步设计亦结束。
3.技术设计
技术设计包括确定汽车造型和确定汽车结构两个方面。
(1)确定汽车造型
1)绘制胶带图。胶带图是用细窄的彩色不干胶纸带粘贴成的1:1(全尺寸)汽车整车图样,可表达零部件形状及外形曲线。胶带图的外形曲线数据取自选定的缩小比例模型,可用来审查整车外形曲线的全貌。如发现某条曲线不美观或不符合要求,可将胶带揭起重新粘贴,直到满意为止。胶带图完成后,缩小比例模型放大的曲线又经过进一步修订。
2)绘制1:1整车外形效果图。单纯由缩小比例的绘画表达汽车的外形效果尚嫌不够,还需要绘制等大尺度(全尺寸)的彩色效果图。现代造型设计非常重视等大的尺度感。缩习、比例图样和全尺寸图样的真实感是截然不同的。打个比方,雏鸡看上去很小巧可爱,若放大5倍就显得太胖太臃肿。汽车也是一样,缩小比例模型上某些圆角或曲线看上去很小巧雅致,放大5倍后就显得笨拙臃肿。因此,汽车形状的最后确定,不能从缩小比例的图样或模型直接放大,而应经过1:1效果图和1:1模型的修正,以符合等大的尺度感和审美要求。
3)制作1:1外部模型。1:1外部模型是汽车外形定型的首要依据。根据缩小比例模型的放大数据,结合胶带图和1:1效果图的的修订情况,就可以制造1:1外部模型。这个模型是在一个带有车轮的构架上涂敷造型泥而雕塑成的。由于要用数以吨计的造型泥,并雕塑得细致、平整、光顺,所以制造一个1:1外部模型的时间很长,通常需要几个星期。
4)制作1:1内部模型。1:1内部模型用以审视汽车内部造型效果和检验汽车内部尺寸o 1:1内部模型与1:1外部模型同时制作,其设计和尺寸相互配合。1:1内部模型的形状、色彩、覆盖饰物的质感和纹理都应制造得十分逼真,使人具有置身于真车室内的感觉。
5)造型的审批。1:1外部模型、内部模型、效果图完成后,需要交付企业最高领导审批,使汽车最终定型。汽车造型设计是促进汽车销路的重要竞争手段,大公司为了击败对手会采用频繁更换车型的手段,对汽车造型设计的需求就十分迫切,并在整个汽车设计过程中占有愈来愈重要的地位。
6)确定汽车结构
汽车造型审定后,就可以着手进行汽车结构设计。汽车的结构设计,是确定汽车整车、部件(总成)和零件的结构。也就是说,设计师需要考虑由哪些部件组合成整车,又由哪些零件组合成部件。零件是构成产品的最基本的、不可再分解的单元。毫无疑问,零件设计是产品设计的根基。零件设计时,首先要考虑这个零件在整个部件中的作用和要求;其次,为了满足这个要求,零件应选用什么材料和设计成什么形状;最后,零件如何与部件中其他零件相互配合和安装。按照零件所使用的材料,可分为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两大类。金属材料又可分为钢铁(黑色金属)材料和有色金属材料两大类。汽车所采用的非金属材料种类繁多。钢铁是汽车上所使用的最重要的材料,占全车重量的大部分。钢铁的主要优点是强度、刚度和硬度高,耐冲击和耐高温,因而用于汽车上载荷大、高温、高速的重要零件。所谓强度高,就是这种材料可承受较大的力而不被破坏;所谓刚度高,就是这种材料可承受较大的力而变形很小。汽车的零件在工作时,有的零件承受拉力而有伸长的趋势;有的零件承受压力而有缩短的趋势;有的零件承受弯曲力矩而趋于弯曲变形;有的零件承受扭转力矩。事实上,许多汽车零件的受力比上述例子复杂得多。如汽车变速器的轴就同时承受了拉、压、弯、扭多种力。汽车零件不仅是承受静载荷,而且,由于汽车的行驶随路况变化,还要承受十分复杂的动载荷。作为设计师,必须充分考虑零件的受力情况,经过周密的计算,确保零件的强度和刚度的数值在允许的范围内。
确定汽车零件的形状,也要花费设计师许多心血。例如,发动机气缸体的形状就非常复杂,需要设计气缸和水套,考虑与气缸盖、油底壳的接合,安装曲轴、进气管、排气管和各种各样的附属设备,乃至气缸体内部细长的润滑油通道……,所有这些因素都应考虑周全,每个细节均不能遗漏。汽车车身零件的形状就更特别,既不是常见的平面或圆柱体,也不是简单的双曲面或抛物面,而是造型师根据审美要求而塑造的。在确定零件的形状时,还需要考虑零件的制造方法,例如零件在机床上怎样装夹定位,刀具怎样加工,半成品怎样传送、堆叠等。
设计师必须把所设计的汽车结构用图纸表达出来。图纸是设计师与企业中的工艺师、技工和其他人员交流的“工程语言”。我国颁布了10多项机械制图的国家标准,规定了绘制机械产品图纸的方法。在工科院校还设置专门的课程,训练学生掌握这种标准的工程语言。图纸绘制的方法,是按照投影原理并借助于几个视图、剖面或局部放大等,把产品的立体形状和内部结构详细而清晰地表达出来。图纸应按指定的比例绘制并且写出对产品的技术要求。零件图需要详细地标注出各部分的尺寸。总成图应清楚地表达零件相互装配的关系并标注出相关的装配尺寸。设计一辆汽车,需要绘制数以千计的图纸。一些复杂的图纸,图面的长度竟达3-5m。
在设计时,设计师必须无条件地执行国家制定的有关法规和标准。对于出口的产品,还必须执行外国的标准,如ISO(国际标准化组织)、SAE(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JIS(日本工业标准)、EEC(欧洲经济共同体)、ECE(欧洲经济委员会)等标准。图纸绘制成后,需要将部件和零件按照它们所属的装配关系编成“组”及其下属的“分组”号码。每个部件、每个零件及其图纸都给定一个编号,以便于对全部图纸进行管理。
⑺ 汽车外形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有何特点
汽车车身形式的发展主要经历了马车型汽车、箱型汽车、甲壳虫型汽车、船型汽车、鱼型汽车和楔形汽车几个阶段。
马车型汽车时代
最早出现的汽车,其车身造型基本沿用了马车的形式,因此称为“无马的马车”,英文名“Sedan”就是指欧洲贵族乘用的一种豪华马车。
中国汽车发展趋势:
一、汽车消费就入普及期
根据我国人均GDP和千人保有量等数据和国际相对比来看,目前我国汽车消费还处于比较低的水平。这一点表明,中国汽车市场还处于刚需阶段,还有非常的市场发展潜力。
二、消费中心的延伸到二三线城市
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汽车消费市场是最先起来的,在经过各大厂商的深度耕耘之后,进入了成熟发展阶段。在未来发展中总量的控制趋势明显,控制范围也逐渐增大,对于汽车市场的发展起到了抑制的作用。
三、汽车消费市场也有变化
近些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加速,在国家的政策优惠支持下,更多的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将会越来越多的代替燃油汽车,新能源汽车的销售量比重将会得到持续增大。
⑻ 汽车设计中的概念设计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汽车设计中的概念设计主要分为三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