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新基建”浪潮下,腾讯助力汽车产业数字化建设
“新基建”的热度自年初到现在就一直居高不下。
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明确强调要“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与此同时,各地政府也纷纷下场,不仅将“新基建”列入2020年重点投资计划,还投入高达40万亿的资金。
于是,“新基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简称)这个概念,因为中央以及各地政府的积极部署,再次站在了风口之上。
什么是“新基建”?
区别于2008年提出的“老基建”,也就是熟为人知的“铁公基”(铁路、公路、机场、港口、水利等),“新基建”更加侧重于突出产业转型升级的新方向,体现了加快推进产业高端化发展的大趋势,泛指5G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这7大领域。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一些传统行业受到冲击,中央对“新基建”进行重点部署一方面给疲软的经济吃了颗“定心丸”,另一方面也给产业互联网的发展按下了“加速键”。
汽车、出行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也成为“新基建”的押注焦点。而早在“新基建”概念提出以前,BAT等头部科技企业就已嗅到了机遇,纷纷抢占了入局汽车行业的先机。就拿腾讯来说,虽然入局不是最早的,但是早已都在车联网、自动驾驶5G车路协同等领域快速形成了自成一派的打法。
5G——“新基建”中的关键
首先来说说5G。
在“新基建”中,5G被列为支撑经济社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的关键“新基建”,在智能汽车以及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相关设施建设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现在部署5G的重点,就是要推动5G的商用。
今年2月,我国11部委联合印发《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明确指出要结合5G商用部署,推动5G与车联网协同建设。而5G商用速度的加快,能够为汽车产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想象空间,尤其在车路协同领域,那将是5G商用最重要战场。
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场中,腾讯先发制人,成立了中国互联网公司中第一支专注5G技术和应用研究团队——未来网络实验室。去年5月,腾讯未来网络实验室正式发布5G车路协同开源平台,聚焦于基于边缘计算的车路协同领域,连接人、车、路、云,着力于解决终端设备普及率低、没有主流软件触达用户、道路设备缺乏有效连接、道路信息碎片化等行业痛点。
目前腾讯未来网络实验室已与交通部公路院、城市轨道交通绿色与安全建造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以及英特尔、诺基亚、中国联通、东软等企业达成合作,共同推进5G时代智能网联汽车应用快速落地。
车联网——5G应用落地的“领头雁”
5G商业应用,就不得不提车联网。
在行业内,有人将车联网比作5G这一“关键新基建”应用落地的“领头雁”,在政策、产业链和5G商用的三大要素驱动下,有望从明年开始迎来全面爆发。对于车企来说,想快速实现数字化进化,现在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在车联网之争中拔得头筹。
所以,车企也开始积极与互联网科技企业展开合作,而在合作中,互联网企业也有自己明确的定位。腾讯智慧出行副总裁钟学丹曾多次强调,腾讯不碰硬件,也不碰操作系统,在上层打造车的场景和体验,与互联网生态对接,帮助车企连接用户。而基于这样的“连接者”定位,腾讯都做了什么呢?
腾讯的车联网版图已经从理念正式落地上车。通过腾讯最新的TAI生态车联网,车主可在车上体验到微信车载版等专为驾车场景打造的应用,在减少手机使用的同时可以安全、自然地与真实世界交融互动,获得打通上车前、行车时、下车后场景的无缝化体验。目前,腾讯在车联网方面已经和广汽、长安、长城、东风柳汽等自主品牌的畅销车型上合作,同时也在和宝马等国际品牌探索合作。
自动驾驶——汽车“新基建”的风向标
在“新基建”中,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都在自动驾驶中应用广泛。
而最近国家关于自动驾驶的动作也比较频繁。先是工信部、发改委等11部委发布《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专门部署了自动驾驶的相关工作;近日,工信部也发布《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推荐性国家标准报批公示,首次制定了我国的自动驾驶汽车分级标准,将驾驶自动化分成0至5级。
早在多年以前,社会各界就已对自动驾驶投入了非常多的关注。经过政府、汽车行业、互联网行业等多方的努力下,自动驾驶相关法律法规、高精地图、雷达技术、5G/V2X、道路测试等都已有了相当大的突破。
在我国,腾讯自动驾驶团队不仅打造出了集自动驾驶研发,测试以及评测验证于一身的高精度地图平台、数据云平台、模拟仿真平台这三大平台,同时还整合出了打造完整的自动驾驶技术方案链条及包容、创新和可持续的智慧城市解决方案,助力自动驾驶研发和测试,辅助相关标准的制定和验证。
目前,腾讯自动驾驶已与国家智能网联汽车(长沙)测试区联手打造了湖南省"智能网联汽车仿真实验室"项目,致力于实现仿真环境下安全、高效的智能汽车实验。此外,通过与宝马中国的战略合作,腾讯也在助力宝马建立高性能数据开发平台,加速宝马在中国市场的自动驾驶研发。
当前,国家推出的“新基建”政策,对汽车工业的发展甚至未来智慧城市的建设将带来非常重大而积极的影响。对于腾讯这样的“新基建”建设者而言,中央频频聚焦“新基建”,不仅是带来了政策红利,更是鼓舞了他们建设的决心。相信在新政策、新技术的引领下,我国汽车产业将会很快走上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贰’ 是时候应对新能源汽车安全焦虑了
最近一段时间,接二连三发生了新能源汽车的自燃事件,这使得更多的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安全问题产生担忧。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冒烟、起火、自燃似乎是难以根治的隐患。
直面车辆冒烟起火自燃
4月28日凌晨,广东深圳塘尾某新能源汽车充电站发生了一起车辆起火爆炸事件,现场有5辆新能源汽车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另外有4台充电桩被烧毁;5月4日,浙江杭州市一辆新能源汽车在行驶途中突然引擎盖冒出浓烟。车主在发生火情后停车想下车检查,结果刚下车明火就已经冒出来了,自己无法进行扑救;同日,新疆阿克苏市发生一起电动汽车自燃事件;还是同日,广东东莞塘厦一辆正在充电的新能源汽车突然起火,火势蔓延至旁边车辆遭遇火情;5月8日上午,一辆理想ONE在湖南长沙街头出现自燃。
针对新能源汽车出现自燃的情况,一方面,政府部门加以政策管控,排查隐患,降低车辆自燃风险;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生产商也在积极调查出现自燃的原因,从而及时补救或妥善处理。广东能源局于5月20日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安全隐患排查的通知》。表示未经验收合格的充电设施及配套设施不得投入使用。对已经建成使用的充电设施安排专人定期进行巡视检查,确保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正常使用。理想汽车在5月21日发布了“关于5月8日长沙理想ONE起火事件的致歉信”,同时公布最终调查结果:长沙理想ONE起火事件原因系车辆交付前的检查环节中,工人在发动机舱内遗留物品被增程器高温引燃,进而引发了车辆燃烧。
重点分析自燃原因
引起新能源汽车自燃的原因是什么?部分专家表示,无论是燃油车还是新能源汽车,电路老化,绝缘胶皮脱落,短路后极易引发车辆自燃,但是,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其电池质量出现问题将会加大自燃风险,比如电池遭遇碰撞、电池出现短路、尖物刺穿电池等,更容易导致电池起火,进而引发车辆自燃。
同时也有部分专家指出,目前业内仍有部分企业尚未建立企业内部的电池安全测试标准,甚至一些规模较小的生产商不具备电池安全测试能力;更现实的问题是,新能源汽车电池质量的核心是能量密度,部分企业为了追赶一年一调整的补贴周期,强行使开发周期原本为24-28个月的动力电池产品,如此操作,怎么能保证电池的安全性能和测试验证,因此必然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甚至加大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
AM车镜总结
5月1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制定的《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电动客车安全要求》《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三项强制性国家标准正式批准发布,将于2021年1月1日开始实施,三项标准中特别规定了电动车辆需加入电池系统热事件报警信号等技术细节和要求电池单体发生热失控后,电池系统在5分钟内不起火不爆炸。这是政策层面对于新能源汽车电池包的规划要求更加严格的体现。
新能源汽车无论是设计理念还是汽车质量方面均逐渐走向成熟,新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已经明确将“技术指标稳定”作为补贴参评项目之一,反过来要求车企更加注意汽车质量的提升。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极为庞大,以至于特斯拉这样的老牌新能源车企不惜“超速”加入赛道,与国内新能源车企争抢市场,新能源车企一定要顶住压力,增强研发,抓牢最核心的车辆质量和电池安全,消除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安全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