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汽车指导价和落地价相差多少
一般来说,汽车的落地价是裸车价的1.15倍。
但是,裸车价受到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例如地区、4S店、品牌和车型都会对其产生巨大影响。
不同的地区购买同一型号的汽车,裸车价会有很大差异。例如,在上海和一个不知名的三线小城市购买同一型号的汽车价格会不同。
在同一地区购买同一型号的汽车时,不同4S店之间的价格也会有很大差异。
此外,还有一些车型的裸车价会高于官方指导价。例如,雷克萨斯和丰田汉兰达等车型。
以全款购车为例,落地价包括裸车价、购置税、车险(含车船使用税)、车检及上牌费等。
购置税和车船使用税的金额会根据当地情况而有所不同。
建议车主去当地的4S店查询裸车价格,然后根据实际裸车价格进行计算,得出指导价和落地价的差价。
⑵ 指导价是什么意思,汽车厂商指导价和落地价差多少
指导价是汽车制造商设定的车辆出厂价格,未包含保险、税费等附加费用。汽车厂商指导价和落地价之间的差距因车辆配置、保险选择以及各地税收政策等因素而异,一般在数千元到数万元之间。以下是具体分析:
指导价的意义:
落地价的构成:
指导价与落地价的差距:
其他可能影响落地价的因素:
综上所述,指导价是车辆的基础价格,而落地价则是考虑到所有成本后的实际支付额。理解这两者之间的差异,有助于消费者更准确地评估购车预算。
⑶ 指导价和落地价一般相差多少
差2万。通过网络渠道以及4S店的宣传,我们可以得知一款车的指导价,比如思域的指导价是11.59-16.99万元,这是汽车厂商给出的一个建议价格。
买过车、或询过价的朋友,都碰到过这种情况,4S店实际报价和厂商指导价有一定的出入,指导价和落地价相差少则几千,多则几万,价格为什么会相差那么大,除了附加的购置税、保险费用之外,主要的原因在哪里。
为什么指导价和最终落地价相差甚远?在聊这个话题前,我们首先要了解的是,落地价的组成部分,落地价=裸车价+附加费用,裸车价的高低受厂家指导价和车型优惠幅度的影响,而附加费用主要指除去车价以外的费用。
包括购置税、保险费、上牌费、精品加装费用等。厂家指导价即是出厂价格,上市当天公布的新车售价,一般情况下,一款新车上市半年以后,厂商会根据市场反馈做价格调整,多数情况下都会采取降价方式。
以博得更多消费者的关注和购买。当然,也有一些“傲娇”的品牌,会以产能不足等理由采取加价销售的方式,变相提高裸车价,裸车价的提高,势必会导致落地价提高。比如思域加价1万,思域落地价=裸车价+1万元+附加费用。
反之,如果裸车价有一定幅度的优惠,优惠的力度大于该款车的附加费用,那么落地价便会相应的降低。总的来说,最终落地价受车型的优惠价和附加费用的影响,车型优惠大,裸车价低,客户能买到的价格就低。
裸车价提高,最终的落地价也跟着提高。如何降低附加费用?一款新车的附加费用,主要是由购置税、上牌费、保险费、精品加装费用这几部分构成。购置税费用无谈价空间,由车型的裸车价和排量决定,普通车型的购置税一般是按照车价的。
8.86%收取,不过排量在1.6L及以下的汽车购置税按7.5%税率征收。上牌费根据品牌的不同,费用在1000-5000元区间浮动,比如中低端品牌,上牌费用大概控制在1000-2000元区间,但如果是高端品牌,可能上牌费又会涨到3500-5000元区间。
当然也不排除一些用户亲自去车管所上牌的情况,不过,如果是在4S店购买,销售顾问一般会强制收取客户的上牌费。保险费用主要包括交强险、车损险、盗抢险、划痕险、第三者责任险、车上人员责任险等。如果是贷款客户。
4S店会强制性要求你购买全保,这样才能申请贷款,不过,即便是全款购车的用户,销售顾问也会要求你在店里购买全保,不然便不销售车型。从实际角度出发,车主唯一能控制的就是精品加装费用。导航、行李架。
侧踏板、铝合金轮毂、皮质座椅、防盗系统等,这类型精品费用相对较高,可根据个人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精品配件,当然,如果碰上节假日促销,导航等精品也许可以免费赠送。
⑷ 指导价和落地价一般相差多少
指导价和落地价是购买汽车时非常重要的两个价格概念。指导价是指汽车制造商建议的销售价格,而落地价则是在此基础上加上保险、上牌、缴税等额外费用后的最终价格。一般情况下,落地价比指导价要高出1.15倍左右。这个差距主要是由于多种客观因素造成的。例如,不同地区、不同4S店、不同品牌和不同车型都会对汽车的裸车价产生重要影响。此外,落地价还受到保险项目和税费的影响,因此也可能会有所不同。一些4S店可能会收取服务费或手续费,但这些费用并没有明确规定,因此价格可能在一千到三千元之间不等,进一步增加了车辆的落地价格。然而,裸车价格始终是购车的主要部分,因此在购车时最好把握优惠时机,比如车展期间或年底,以获得更好的优惠。那么,指导价和落地价之间的差距具体是多少呢?通常来说,这个差距在1.15倍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