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奥迪汽车 > 奥迪复兴是如何表现的

奥迪复兴是如何表现的

发布时间:2022-05-18 01:47:05

Ⅰ 谁有奥迪车的历史资料

奥迪
奥迪汽车公司现为大众汽车公司的子公司,总部设在德国的英戈尔施塔特,年产轿车45万辆左右。主要产品有A3系列、A4系列、A6系列、A8系列和敞篷车及运动车系列等。 奥迪汽公司的创始人霍尔希,大学毕业后长期从事机械制造业。集理论、实践、经验于一身。后来,霍尔希终于实现了自己设计汽车的心愿。为了实现自己独创事业的理想,他几经周折,在1910年以Audi为新公司命名,这几个字母是他以前所办公司的拉丁文名称的字头。

奥迪是德国历史最悠久的汽车制造商之一。从1932年起,奥迪开始采用四环徽标,它象征着奥迪与小奇迹(DKW)、霍希(Horch)和漫游者(Wanderer)在克姆尼茨理合并为汽车联盟公司。在20世纪30年代,汽车联盟公司涵盖了德国汽车工业能够提供的所有乘用车领域,从摩托车到豪华轿车。

奥迪从1910年起在茨维考制造汽车,在一开始就被视为技术先锋派中型汽车。奥古斯特·霍希 1909 年在茨维考成立的公司从 1910 年开始使用奥迪( Audi )名称, “ Audi ”是“ Horch ”的拉丁译文(在德语中的意思是“听”),公司主要制造豪华类轿车。 奥迪于 1928 年并入小奇迹集团, 1932 年加盟汽车联盟公司。 从 1912 到 1914年,奥迪在 奥地利阿尔卑斯山国际拉力赛上的辉煌战绩,充分证明了奥迪品牌的卓越性能。

1907年,朱尔根·斯卡夫特·拉斯穆森在Zschopau创办了制造仪器和配件的公司。1916年,朱尔根·斯卡夫特·拉斯穆森在Zschopau开始实验蒸汽动力公路汽车,并为其注册了商标:字母 : DKW (小奇迹) 。1919年,现名为Zschopauer 发动机厂的公司转产二冲程小型发动机,为1922年成功制造摩托车奠定了基础。1928年,第一辆小奇迹小型汽车面世。在20世纪30年代,小奇迹为汽车普及做出了重要贡献。1945年之后,小奇迹摩托车和汽车为汽车联盟公司在英格尔施塔特的重建奠定了基础。

什么造就了经典轿车或摩托车?是其先进的技术特性、造型,还是性能?这当然主要是其最初散发的激情,那种人们多年后依然能够感觉到的激情。在汽车历史中,每十年就会产生经典车型,其中许多来自奥迪和其他公司。
奥迪所有车型
1、按类型分:
一、概念车(Concept)
RSQ Concept: 《我机器人》电影使用
Roadjet Concept: 可能是下一代A3原型车
Shooting Brake Concept: 可能是下一代TT原型车
Q7 Hybrid Concept: 是Q7混合动力原型车
Allroad Quattro Concept: 是A6 Allroad Quattro, A6 Avant原型车
Pikes Peake Quattro Concept: 是Q7原型车
Nuvolari Concept: 是A4原型车
Le Mans Quattro Concept: 是R8原型车
Avantissimo Concept: 一点Allroad Quattro的影子
Steppenwolf Concept: 一点TT的影子
二、轿车(Sedan)
A4: 2.0TFSI, 3.0,3.0TDI, 3.2FSI(已国产)
S4: 4.2FSI
RS4: 4.2 FSI
A6: 3.0 TDI , 3.2FSI , 4.2FSI
A6L: 2.0T FSI, 2.4, 3.0FSI,3.2FSI, 4.2FSI,(已国产)
S6: 5.2 FSI
A8: 3.0,3.2 FSI, 4.2FSI, 4.2 TDI,6.0
A8L:3.0,4.2FSI, 4.2 TDI, 6.0(已进口)
S8: 5.2 FSI
三、多功能车/旅行车/越野车(MPV/Avant/SUV)
A3: 2.0T, 2.0 TDI, 3.2FSI
A4 Avant: 2.0T, 3.0 TDI, 3.2FSI
S4 Avant: 4.2FSI
RS4 Avant: 4.2 FSI
A6 Avant: 3.0 TDI , 3.2FSI , 4.2FSI
S6 Avant: 5.2 FSI
A6 Allroad Quattro: 3.2 TDI, 3.2 FSI, 4.2 TDI, 4.2 FSI
Q7: 3.0 TDI, 4.2 FSI(已进口)

四、轿跑车/敞蓬车(Coupe/Roadster/Cabriolet)
TT Coupe: 1.8T, 3.2FSI
TT Roadster: 1.8T, 3.2FSI(已进口)
A4 Cabriolet: 2.0TFSI, 3.0 TDI, 3.2FSI
S4 Cabriolet: 4.2FSI
RS4 Cabriolet: 4.2 FSI
R8:4.2FSI,5.2V10FSI(即将装备)
2、按车型首字母分:
一、(A)是奥迪轿车的型号
奥迪轿车和MPV的型号是用公司英文(Audi)的第一个字母(A)打头.数字越大表示价格越高:
(A2)系列是小型旅行车,
(A3)(A3 3-Door)系列是小型旅行车,
(A4)系列是运动轿车,
(A4 Avant)系列是中型旅行车,
(A4 Cabriolet)系列是敞蓬车,
(A6)(A6L)系列是公务轿车,
(A6 Avant)系列是大型旅行车,
(A6 Allroad Quattro)系列是全地形旅行车,
(A8)(A8L)系列是大型公务轿车.
二、
(S)打头的运动车:(S3)(S4)(S4 Avant)(S4 Cabriolet)(S6)(S6 Avant)(S8)运动车,
(RS)打头的高性能运动车:(RS4)(RS4 Avant)(RS4 Cabriolet)(RS6)(RS6 Avant)(RS6 Plus)高性能运动车,
(Q)打头的越野车:(Q7)越野车,
(TT)打头的跑车:(TT Coupe)(TT Roadster)跑车,
(R)打头的GT跑车:(R8(Le Mans概念车的量产跑车))(R8)(R10)GT跑车.
附录:
代表引擎的数字和字母:
2.0 TDI,2.0T FSI,2.4,3.0 TDI,3.2 FSI,3.6 TDI,4.2 TDI,4.2 FSI,5.2 FSI,W12
TDI是涡轮增压柴油发动机
FSI是缸内直喷汽油发动机
T是涡轮增压
W12代表12汽缸以W型排列

奥迪
1954年8月出生于蒙古族,黑龙江人。擅长水彩、粉画。1978年中央民族学院艺术系毕业。现任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系副教授。作品《有干葵花的静物》入选第 三届全国水彩画展览并获银奖;《古壁》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春寂》入选第二届全国水 彩画、粉画展览。

Ⅱ 当年奥迪的复兴 靠的就是前置前驱

还有一点,兴许是和大众同平台觉着被拉低了身份。不过,看看兰博基尼Urus还是Q8的超级运动版本呢~

当然,我不是在这里为奥迪辩解伪豪华,而是聊下品牌成长背后的那个时代,都经历了些什么。

一个品牌现在是什么模样,不能只看当下,而对它的过去选择性失明。

奥迪:鬼知道我当年经历了什么~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Ⅲ 盘点奥迪前世今生:忍辱负重终成大业的奋斗故事

要说峥嵘历史,恐怕没有哪一家车企能够做到如同奥迪般传奇——鲁迅

在2006年,奥迪创新性地将柴油发动机引进了勒芒赛场。这是勒芒赛场上第一次传出柴油发动机的声浪,也是所有人都大跌眼镜的一年;奥迪凭借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R10TDI柴油动力赛车,凭借着不俗的动力性能及出色的燃油经济性,奥迪R10的进站次数远比对手要少,夺取冠军奖杯也犹如探囊取物般轻松。

自1999初次参加勒芒至2016年收官,奥迪共参加了17场比赛,共夺得了13场赛事的冠军头衔;让奥迪成为当之无愧的“勒芒王者”。

突破科技,启迪未来

一直以来,奥迪的Slogan都是“突破科技启迪未来”,也正是这份积极向上努力突破自我的品牌宗旨,让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奥迪。在刚过去的2019年中,奥迪全球总销量高达184万辆。很难想象,50年前奥迪还只是一家依附在大众旗下偷偷摸摸研发Quattro系统的“不入流车企”。

从1909到2020,奥迪已经走过了111年,贯穿奥迪这么多年的,从来都不是幸运二字;相反,奥迪的的这111年间从未停止过对命运的反抗,无论是两次世界大战,还是两次“金主爸爸”的雪藏,奥迪都选择了忍辱负重,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努力着。正是这种不向命运屈服的精神,使得奥迪能够成为全球一线豪华品牌的一员,能够自信地喊出“突破科技,启迪未来”。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Ⅳ 奥迪汽车发展史

奥迪的曲折发展史

从创建之初便在德国显赫近30年的奥迪在二战中被彻底摧毁,这大概是奥迪之父奥古斯特.霍希所没有想到的,但奥迪能从战争的废墟中重生则更是其始料不及的。

二战前声名显赫。奥迪(AUDI)的创建历史可追溯至整整100年以前。在18世纪末,德国便已有30多家汽车制造厂。作为汽车工程师的奥迪的创始人奥古斯特·霍希与其他的汽车工程师一样,并不满足只替他人打工,而是非常希望拥有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品牌。1899年,他在德国创立了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车厂——AUGOSTHORCH&CIE (HORCH)。1901年,他开始自行生产汽车。其后短短的8年间,他的车厂不但成为颇具规模的汽车厂,还成为一家股份公司。

但在1909年,霍希毅然离开了自己一手建立的汽车公司,另立门户,并以霍希的拉丁译文“奥迪”作为新公司的名字。1910年7月,第一台以“奥迪”命名的汽车诞生了,该辆车为慕尼黑一商店老板ZEIDLER所拥有。而奥迪历史的转折点是在1932年6月29日,一个由4家汽车公司组成的汽车联盟公司(AUTOUNlON)正式成立。四合为一的新公司还有一个新的标志,就是我们十分熟悉的四环标志。从此,汽车联盟以飞快的步伐向前发展,很快就成为德国第二大汽车公司,名声大噪。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炮火终止了汽车联盟前进的步伐。盟军无休止的狂轰乱炸、员工的大量逃亡和苏维埃政权实行的大规模拆迁让显赫近30年的汽车联盟倒在了自己的家。

硝烟废墟中重生。弥漫的硝烟渐渐散去,当和平于1945年5月降临在欧洲大陆时,饱受战争之苦的德国已是满目疮痍。但是浩劫之后的奥迪人并没有一蹶不振,相反更坚定了他们重建奥迪的决心。以布鲁恩博士、哈恩博土为首的许多原汽车联盟公司的经理和技术骨干同其他工作人员一样都是在逃往西德的队伍中集合在一起的。他们大多数人留在了慕尼黑,因为那里是汽车联盟在战前根基最深的地方。布鲁恩和哈恩觉得时机成熟了,于是决定召集旧部,重建汽车联盟公司。然而,慕尼黑政府的不支持给他们泼了一盆冷水,但他们并未灰心。他们将目光转移到离慕尼黑不远的小城英格施塔特。那里有许多废弃空置的营房和仓库,所受的破坏程度也不大,条件也比较优惠。于是,布鲁恩、哈恩带领人马安营扎寨英格施塔特,同时凭借个人信誉争得了一笔贷款,开始了汽车联盟也就是今天的奥迪公司的第二次创业。当这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一传出去,汽车联盟的老员工,从高级经理到装配工人从各地纷纷赶来,他们不计菲薄的工资,忍饥挨饿,每周工作50小时以上,就连当时已81岁高龄的奥迪公司创始人霍希也从家里赶来为复兴出力。而战前汽车联盟的一些经销商也纷纷等着重新代理汽车联盟的产品。“团结就是力量”让战后一无所有的汽车联盟坚实地迈出了复兴的第一步。1945年底,汽车联盟配件储运公司首先在英格施塔特成立,这为恢复生产整车奠定了基础。1949年9月,新的汽车联盟公司正式在英格施塔特宣告成立,由布鲁恩任总经理。当时的汽车联盟办公设施和生产环境非常简陋,被同行们讥笑为“作坊联盟”,但无论怎样,历尽千辛万苦的汽车联盟终于在废墟中站了起来却是铁的事实。

突破科技启迪未来。新生的汽车联盟没有让为之奋斗的奥迪人失望,在成立当年就推出了第一批产品——代号为F89L的面包车和RTl25型摩托车。它们都是在原来的DKW车型的基础上改进的产品,它们的出现正好顺应了当时西德重建经济的需要,因而在市场上一炮打响。紧接着汽车联盟人开始着手实现多年来的梦想——重新制造轿车。1950年7月,汽车联盟在杜塞尔多夫开始生产战后制造的第一款轿车F89P。随后相继生产出了马力更大的F91(1953)和在F91基础上改进的名为 “加长DKW” 的P93/F94(1955)。后者在50年代属于德国市场上最受欢迎的轿车。在这一时期,汽车联盟开发了永久全轮驱动技术,并为联邦国防军制造了小型越野车MONGA,直到1968年,这款车在国防军中仍是主力。

到1958年,汽车联盟已成为继大众、欧宝、奔驰和欧洲福特之后的德国第五大汽车制造企业。但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随之而来的所需资金的投入,加上领导对汽车市场的认识还围于观念,使汽车联盟出现危机。而德国工业巨头、人称“经济界的菲特烈大帝”弗利克的介入,使1958年4月,奔驰完成收购汽车联盟公司的88%的股份,正式将汽车联盟纳入戴姆勒——奔驰集团。通过资产重组,汽车联盟渡过了难关。1959年,全新DKW“小伙伴”(即660)上市,1961年更新的1000SP双座运动车/敞篷车推出,都在市场上风靡一时。汽车联盟名声再起。

然而,好景不长,汽车联盟与奔驰公司关于企业发展和产品战略上的分歧使汽车联盟又陷入了困境,这一次弗利克又一次扮演了英雄的角色,大众汽车收购了汽车联盟。但是汽车联盟英格施塔持的生产线已全部改为生产大众的甲壳虫汽车,所有汽车联盟的车型全部停产。1965年8月,一个技术天才路德维希·克劳斯改变了汽车联盟“大众”的轨迹,由克劳斯主持的四冲程发动机轿车也研制成功。8月13日,第一辆在英格施塔特制造的奥迪下线。因为它的功率为72马力,所以后来被称之为奥迪72型。尽管它没有投入量产,但奥迪这个响亮的名字从此再度辉煌。继奥迪72型之后,克劳斯等又于1968年秋天推出了大名鼎鼎的奥迪100,从而确立了奥迪品牌的地位。大众看到这一局面,理智地解除了对英格施塔特的开发禁令,支持奥迪车向中高档级别发展。1969年,汽车联盟公司与NSU汽车公司合并,成立了新的“奥迪NSU汽车联盟股份公司”。奥迪从此开始成为公司的正式名称。在“突破科技,启迪未来”的口号中,奥迪公司开始步入前所未有的成功时期。继奥迪100之后,汽车联盟在1972,年、1974年分别推出了奥迪80和小型车和奥迪50,在当时倍受欢迎。1973年底,克劳斯功成身退后,费迪南·皮耶希执掌帅印。奥迪从1976年奥迪推出前所未有的5缸发动机开始,实现了一连串的重大技术突破,在二十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锻造出了奥迪技术先进,敢于创新的品牌和产品形象。从80年代末开始,奥迪不断推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新车型。1988年V8轿车面世,吹响了进军高级豪华车市场的号角;1991年奥迪100系列车型换代,SPlDER四驱和AVUS四驱概念车分别在法兰克福和东京车展上亮相并轰动一时;1994年,显示推出了全铝车身的豪华轿车A8之后,再次将车身全面提升换代,80/90改为A4,100/200改为A6。两年后,奥迪推出紧凑级别A3系列和TT跑车。1999年,全新的小型车A2系列和越野轿车 “全能四驱”问世。十年内,主力车型由2个系列扩展到5个,几乎覆盖了所有车型级别。 二十世纪90年代是奥迪全球化最快的时期,奥迪在世界范围内不断拓展市场。1998年,奥迪还成功地收购了意大利着名的跑车制造公司兰博基尼和英国赛车发动机公司科斯沃斯。当奥迪公司于1999年迎来百岁大寿时,同时也“赢”来了历史上销量和利润的最高记录。身世沉浮、英雄辈出的奥迪,达到了她前所未有的高峰。她有足够的理由让世界相信,面对未来,奥迪这个百年的汽车王国会用激情和活力再书写二十一世纪的不朽神话。

Ⅳ 奥迪汽车公司的公司传奇

当今世界着名的高档豪华轿车品牌,奥迪(Audi)的一切可溯源至一个多世纪前的1899年11月14日,卡尔·奔驰位于曼海姆的车厂一名叫奥古斯特·霍希(August Horch)的汽车工程师,在科隆组建了属于自己的公司--August Horch&Cie(霍希公司)。从1901年起,霍希开始生产自己的汽车。很快霍希就用产品和发明展现出他的天才,树立了霍希作为汽车品牌的知名度。霍希公司相继推出了装备2缸和4缸发动机的新车,霍希本人发明了整铸缸体,并在若干汽车比赛车中新自上阵夺得锦标。
“听吧!”——“Horch”-“Audi”(奥迪)
1909年6月一次发动机试验的失败,导致了霍希本人与公司其他投资者的激烈争吵,生性桀骜的霍希一怒之下离开了以他名字命名的公司,另立门户,成立了一家新的霍希公司。然而,新公司在一场随之而来的侵权官司中败给了霍希公司,于是,新公司的名称成了令人挠头的问题。正当霍希与合伙人菲肯彻尔为此绞尽脑汁之际,菲肯彻尔的小儿子正在一旁做拉丁文作业,他念出的“Audi”一词令父辈们为之一振。原来,Horch为德文听的命令式 “听吧!”的意思,而听的拉丁文则念作“Audi”(奥迪)。这个名字使新生的奥迪公司与霍希公司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于是,1910年4月25日,一个伟大的汽车品牌就在不经意间诞生了,它用一种西方最古老的国际语言发出了“听吧”—“Audi”的声音,这声音已经回响了近一个世纪。同年7月,第一台以“奥迪”命名的汽车诞生了,该辆车为慕尼黑一商店老板Zeidler所有。
霍希为产品定下“高调”
从一开始,霍希就为他的公司所生产的产品定下了“高调”:“我决心在任何情况下都只生产大型、大马力、高质量的豪华汽车!”无论是在霍希公司还是在奥迪公司都是如此。这正是奥迪公司迄今历经磨难而坚定不移的宗旨:以领先技术,开拓高档车市场。
霍希公司在霍希离开后,基本继承了霍希本人的设计思想,将霍希牌汽车定位在马力强劲、质量优异、装饰豪华的形象上。1926年秋季柏林汽车展上推出的Horch 8汽车,是霍希公司一款意义重大的车型。它采用8缸直列发动机,是全德国第一例,其先进的技术、高水平的性能和极佳的可靠性成为全德国汽车工业品质的代表,被誉为汽车工业繁荣兴旺的二十年代的象征,成为所有竞争者争相模仿的对象。也正是这款Horch 8,使霍希公司牢固地树立起高档豪华的品牌形象,奠定了日后霍希轿车引领顶级豪华车市场的稳固基础。
四合为一的新公司采用了四环标志
而奥迪公司从诞生那天起,就追求产品的高品质、高档次。它生产的D型车被指定为萨克森国王和政府用车,公司的日产量到一战爆发前已赶上了同宗兄弟兼竞争对手的霍希公司。1923年奥迪公司为瑞典王室制造的专车配备了精致的洗手池,车座用大象皮缝制,可谓豪华至极。1927年,奥迪的R型车“执政官”是德国当时技术最先进的豪华轿车。一辆1935年生产的奥迪轿车,售价10300马克,这对于当时月平均工资只有100马克的德国人来说,是相当昂贵的。
1932年6月29日,奥迪、霍希、漫游者(Wanderer)和小奇迹DKW四汽车制造商在开姆尼茨市成立了汽车联盟股份公司(Auto Union AG)。在汽车联盟内部,四个品牌针对特定的目标市场:DKW承担了摩托车和小型汽车的市场,漫游者则负责中型汽车的制造,奥迪生产高档汽车,霍希制造超豪华顶级汽车。四合为一的新公司采用了一个新的标志,就是人们十分熟悉的四环标志。
汽车联盟迅速成长为德国第二大汽车公司
在30年代生产的汽车占有德国市场份额四分之一,年产量超过67000辆。
在豪华车方面,汽车联盟的杰作包括霍希830型,850型,930型等,不过其中最着名的还是853型,无论是轿车还是敞篷车,都气派非凡,具备经典豪华的一切要素。在当时,一辆霍希853售价高达14900金马克(30年代),相当于一座独立豪宅的价格。直到现在,无论是在沃尔夫斯堡(大众汽车公司总部所在地),还是在英戈尔斯塔特(奥迪公司总部所在地),或者任一个德国的汽车博物馆,一辆霍希853从来都是镇馆之宝。据说,希特勒不喜欢坐霍希,好在名字带“冯”的贵族们和帝国出身的将军们不愿将自己的趣味与这个“波希米亚下士”划等号,从而使霍希品牌在30年代德国4.0升以上的高档豪华车市场上占有40%以上的份额,而当时参与竞争的豪华车品牌不下10个。
如今,人们都在议论,在奔驰复兴了“迈巴赫”品牌后,奥迪是否会复兴霍希这一古老的高贵品牌,从而形成全球轿车市场上霍希、迈巴赫、劳斯来斯(宝马所有)、宾利(大众所有)超级豪华品牌的“四大天王”鼎立格局?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与其它三个超级豪华品牌的主人不同,奥迪是霍希这一超级豪华品牌的同宗直系传人,二者有着相同的基因。换句话说,奥迪就是霍希,所谓区别只是两种语言的不同发音。
技术领先一脉相承
二十世纪初的霍希不仅是当时德国30多家汽车制造厂之一,还是汽车技术的先驱者。他的第一个设计就是共享燃烧室的“无冲击”双缸水平对置发动机;他是采用万向轴作为动力传动方式而取代皮带传动和链传动的第一人;他还特别强调轻合金在变速器、差速器壳和曲轴箱上的应用,以及铬镍合金钢在高强度齿轮上的应用。
1911年,霍尔希亲自驾驶奥迪公司生产的C型车在当时世界上水平最高的拉力汽车赛-奥地利阿尔卑斯山国际拉力汽车赛中获得冠军,后来蝉联三次。“三连冠”的殊荣与公司首先采用铸铝发动机、干式气缸套、四轮制动等先进工艺和技术密不可分。
1921年,由霍希技术上的接班人、总设计师朗格设计的奥迪K型车是世界上第一辆方向盘和操作系统左置的轿车。1923年奥迪又推出了德国第一辆装备6缸发动机的轿车。
30年代,汽车联盟取得的技术专利多达3000多项。
速度奇迹
奥迪的赛车冠军史可追述到上世纪初。奥迪成立之初风头很盛,曾经连续3年(1912-1914)获得当时世界上水平最高拉力汽车赛-奥地利阿尔卑斯山国际拉力汽车赛的车队冠军。
1934年3月,汽车联盟推出的四环标志“银箭”A型赛车刚一露面,就由赛车名将汉斯·施图克驾驶,在德国纽伦堡举办的大奖赛分站赛上力夺冠军,而且创下了汽车速度世界纪录。
1937年在法兰克福的高速公路上,一辆由汽车奇才波尔舍(Porscher)设计的四环标志“银箭”赛车,一举改写了15项世界汽车速度纪录,包括令当代人目瞪口呆的406.3公里/小时汽车极速纪录。
“银箭”赛车具有超现代的动感外形,任何一个第一次在奥迪博物馆里见到这款车的人都会感到惊异:这会是30年代的汽车吗?不幸的是,这款“银箭”赛车在二战期间被战火摧毁。1982年,在汽车联盟的唯一继承人奥迪公司的全力支持下,该车复制成功,又出现在赛场上,但没有车手愿意跟它比赛,因为不愿冒万一撞伤“银箭”而招致天下车迷唾骂之险。这款“银箭”在赛车历史的巅峰之上傲视着群雄,已然成为一种宗教圣物。
先辈们创造的这一连串速度奇迹为奥迪品牌在60多年前就注入了强大的动感基因。
德国第五大汽车制造企业
在经历了“金色30年代”后,由于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汽车联盟停止了正常的生产。从1944年起,盟军开始“地毯”式空袭,萨克森作为重要工业基地当然不能幸免,一夜之间被空袭夷为平地。1945年10月底,控制了德国东部的苏联红军正式宣布没收“资产阶级的财产”——汽车联盟,实际上在此之前,俄国人已经把公司的设备当作战利品开始拆迁。所有的原分散在四大公司的28000多台设备几乎全部被拆下来,很多被运到苏联。存在了46年后,奥迪的先辈们在硝烟和废墟之中遭遇灭顶之灾。残留下来的各车间和零部件厂拼凑组成了后来东德时期唯一的汽车企业-IFA汽车制造厂。(1990年两德统一后,IFA解体,大众汽车公司决定接收部分资产,重建萨克森汽车工业,决策者正是时任大众汽车集团董事长、当初重建奥迪的卡尔·哈恩博士的儿子——小卡尔·哈恩博士。)
浩劫之后的奥迪人逃往德国西部,来到了巴伐利亚首府慕尼黑。虽然慕尼黑政府一开始的不支持态度给他们泼了一盆冷水,但他们并未灰心。布鲁恩和哈恩博士带领旧部在英格施塔特安营扎寨,同时凭借个人信誉争得了一笔贷款,开始了汽车联盟也就是今天的奥迪公司的第二次创业。当时汽车联盟的办公设施和生产环境非常简陋,被一些员工自嘲为“作坊联盟”。但无论怎样,汽车联盟已经开始了复兴的使命。
1955年,汽车联盟开发出了50年代德国市场上最受欢迎的轿车P94。三年后,汽车联盟就成长为继大众、欧宝、奔驰和欧洲福特之后的德国第五大汽车制造企业。在这一时期,汽车联盟开发了全时四驱驱动技术,并为联邦国防军制造了小型越野车MONGA,直到1968年,这款车在国防军中仍是主力。
确立了“奥迪品牌”的地位
1964年12月,汽车联盟在历经过奔驰公司的并购之后,正式加盟了大众汽车集团。奥迪汽车在战后真正复兴的第一步,就是在它固有的经验和基础上,于1968年研发出的奥迪100。奥迪100取得了巨大成功,原计划生产10万辆的奥迪100卖出了80万辆。奥迪100重新确立了“奥迪品牌”的地位,“四环标志”重新绽占放出光芒。
回首这段历史,人们不禁会感慨:假如没有那样高贵、独特的血统,假如奥迪人没有那样坚忍不拔的性格,那么今天的全球豪华车市场上还会有奥迪品牌吗?所幸的是,这一曾有着“金色的30年代”辉煌的古老豪华品牌,在历经灭顶之灾和痛苦的磨难之后,没有成为一个令人遗憾的、仅仅能让人“听吧”的历史故事,其高贵的血统有着异乎寻常的超凡生命力,使它注定有朝一日要获得新生。

Ⅵ 奥迪的设计理念是什么

设计是一种激情。进取与创新令奥迪焕发生命力。
溯源百年汽车历史长河,奥迪品牌之父——奥古斯特霍希早在品牌创立之初就立下了“我决心在任何情况下,都只生产高品质的豪华汽车”的进取宣言,正是这种不断进取的创新精神指引着奥迪品牌在经历了最初的辉煌与一系列艰难曲折之后完美复兴,从上世纪三十年代“高雅不过霍希”的霍希853型运动敞篷车到现代最具优雅运动魅力的轿跑车奥迪A5,奥迪品牌以层出不穷的划时代杰作,坚持着卓越领先的品质与形象。
在德国慕尼黑,着名的“奥迪设计部”是奥迪探索未来流行趋势的中心,不断引领汽车设计的最新潮流。奥迪标志性的“一体式单框格栅”、风靡世界的奥迪TT、A5、A8、RSQ概念跑车、Le Mans quattro概念车等众多经典车型都诞生于此。奥迪设计师们秉承奥迪进取创新的品牌基因,创造出了一件又一件“移动的雕塑艺术品”。

统一的设计语言、清晰的品牌识别性能让奥迪脱颖而出。
奥迪拥有历经百年沉淀的“设计密码”——属于奥迪家族的独特设计语言。一体式进气格栅、LED大灯、旋风腰线、风格独具的顶部线条和尾部造型,这些独一无二的设计元素成就了奥迪家族的纯正血统。以线条书写流畅,以形态演绎动感,以色彩诠释激情,赋材质予生命,四环的魅力在创新之“变”和经典之“不变”中不断积累、沉淀、升华,塑造魅力无穷而易于辨识的品牌印象。

设计源于极致的情感。奥迪让驾乘成为实现梦想的体验。
为钢铁注入生命,通过设计的灵动展现梦想、感受实现梦想之美。这种极致的情感体验在奥迪全系车型中得以完美表达——信奉优雅哲学的A系列轿车,每一款车型都散发着大家风范的尊贵气质,这无疑要归功于那些平滑流畅而饱满的线条;饱含力量的Q系列SUV,高大宽阔的车身足以容纳一颗追求自由的心,跋山涉水的艰难险阻不在话下;富含激情与动感的R系列跑车,曲线敏捷并饱含爆发力,匍匐在地,准备随时启动强大动力,呼啸奔腾绝尘而去。奥迪公司总设计师沃尔夫冈艾格也曾表示:“奥迪设计师以将汽车变成一种极致的情感体验来实现梦想。”

充满激情的进取与创新、丰富而清晰的品牌设计语言、极致情感的体验无疑是奥迪设计历久弥新、不断引领潮流的源泉。

Ⅶ 奥迪到中国怎么就成豪华品牌了

奥迪是做豪华车起家的,希特勒当了元首都买不起,最后换了奔驰。
但是奥迪二战的时候被苏联人摧残太厉害,因为奥迪的老厂在东德,在奥迪复兴的时候又被奔驰坑了一把,恶意收购奥迪,等到把奥迪整的快破产的时候又甩给了大众。
直到奥迪发明第一台四冲程车奥迪才算正是复兴。
说道豪华血统,奔驰、宝马都没有,奥迪的豪华血统断代时间太长,不是很受认可。
在另说豪华品牌,BBA 沃尔沃 路虎 林肯 凯迪拉克 雷克萨斯 英菲尼迪 讴歌 保时捷都不是豪华品牌,在国际上属于中高档和高档品牌。但是積架还被认为是豪华品牌,積架最初是和宾利同等级的车,主业是高端跑车,直到2004年福特关闭積架的独立生产线和研发中心到2008年福特破产,積架被抛售地位不如以前,但依然还是被认为是豪华品牌。
公认的豪华品牌 劳斯莱斯 宾利 世爵 法拉利 兰博基尼 帕加尼 柯尼塞格 布加迪 SSC 克尔维特 轩尼诗 迈凯伦,豪华车的门槛是10W美元,大多数车型高于这个售价属于豪华品牌。有豪华血统的品牌林肯 凯迪拉克 奥迪 積架

Ⅷ 奥迪汽车公司的公司复兴

突破科技,启迪未来
1969年,汽车联盟与NSU汽车制造公司合并而成立奥迪汽车联合公司,并以“奥迪”为公司以及品牌的正式名称。合并后的奥迪提出了自己的发展方向,并打出至今一直沿用的口号——“突破科技,启迪未来”,开始着手恢复奥迪品牌的本来面目。
奥迪从1910年起在茨维考制造汽车,在一开始就被视为技术先锋派中型汽车。奥古斯特·霍希 1909 年在茨维考成立的公司从 1910 年开始使用奥迪(Audi)名称, “ Audi ”是“ Horch ”的拉丁译文(在德语中的意思是“听”),公司主要制造豪华类轿车。奥迪于 1928 年并入小奇迹集团, 1932 年加盟汽车联盟公司。从 1912 到 1914年,奥迪在 奥地利阿尔卑斯山国际拉力赛上的辉煌战绩,充分证明了奥迪品牌的卓越性能。
1972年,克劳斯博士开发出奥迪80轿车。1978年,在推出第二代奥迪80之前,第一代奥迪80轿车销售量超过100万辆。1992年,奥迪80进行了环球旅行,以每小时85.8公里的速度,创造了百公里油耗3.78升的惊人记录。
1976年至1988年,奥迪推出前所未有的一连串的重大技术突破。先后推出了5缸发动机、TDI(直喷式涡轮增压)柴油发动机、世界第一辆quattro?永久四驱系统、世界第一辆风阻系数达到Cd=0.30的轿车、以及5气门发动机的应用等等,此外,全电镀车身的奥迪80可保证10 年防锈,从此树立了此级别轿车的安全新标准。
1984年,奥迪100型荣获全球年度最佳轿车,当时的奥迪NSU汽车联盟股份公司董事长哈贝尔博士也被誉为德国工业界的“最佳经理人”。
1985年,奥迪—NSU汽车联盟公司正式改为奥迪股份公司,奥迪终于开始了一个稳定、快速的发展时期。
稳定、快速的发展
1988年,奥迪V8轿车面世,吹响了奥迪重返顶级豪华车市场的号角。先进的TDI涡轮增压柴油发动机也由概念转为批量生产。
1993年1月1日波尔舍的外孙、血管里奔腾着四环“银箭”血液的皮耶希成为大众汽车集团的董事长,他为大众集团制定了新的品牌战略。自此,奥迪与大众分开进行品牌运作,奥迪重获独立的市场推广和经营管理权。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人们才再次被提醒奥迪是一个具有最优秀血统的豪华品牌,它将开始名正言顺地恢复其在豪华汽车品牌中应有的地位。
1994年,奥迪首次推出世界独一无二的ASF全铝车身豪华轿车—Audi A8。作为奥迪V8型轿车的换代车型,奥迪A8一出世就不同凡响,成为一系列国际大奖的头奖得主。
以奥迪A8问世为契机,奥迪公司重新命名了车型系列:奥迪80/90的换代产品为奥迪A4,奥迪100/200的升级产品为奥迪A6。
1994年11月投放市场的新款奥迪A4取得了巨大成功。1995年,仅在德国就售出12万辆奥迪A4。1996年奥迪A4获得德国最高设计奖“Bundespreis fur Proktdesign”奖。2000年8月28日,奥迪A3又获此殊荣。
1995年秋天,奥迪开始推出TT跑车系列,该车型成功地将独特设计与现代时尚特征和成熟的技术结合在了一起,在国际评比中屡获殊荣。一年以后,两门紧凑车型的奥迪A3投放市场,吸引了更多的客户。
1998年推出的新奥迪A6成为日本设计金奖和“北美最佳进口车”等多项国际大奖的得主。
全球顶尖豪华车品牌
2001年和2002年,奥迪先后推出了创立同级轿车技术、性能和安全新标准的新款奥迪A4和奥迪A8,以及奥迪车运动特性完美体现的奥迪RS6。
2003年由德国的汽车专业杂志《汽车与运动》举办的“2003最佳房车”评选活动中,奥迪A4和新奥迪A8双双在本级别车系评比中战胜了两个最主要的竞争对手,荣膺桂冠,奥迪A4是蝉联冠军。揭晓的由德国权威汽车杂志《AUTO Stra?enverkehr》与其姊妹刊物《mot》共同举办的“Autonis 2004”汽车设计大奖评比中,奥迪A8和奥迪A4在本级别车系中分别获得第一名,并双双第二次蝉联冠军。奥迪家族的两兄弟首次在各自攀登的高山之巅遥相祝贺。此外,新奥迪A8还在德国《汽车报》(《Autozeitung》)和《汽车画报》进行的顶级车型“测试对比”中战胜了两个最主要的竞争对手。
在豪华车竞争最激烈的德国,奥迪不仅于2002年在总销量上超过了其慕尼黑的竞争对手,更重要的是,在最能体现品牌形象和厂家技术及设计实力的德国顶级轿车市场上,新奥迪A8即使是在其深受欢迎的六缸TDI柴油发动机车型和12缸发动机车型尚未投放市场的情况下,销量也已经跃居其上。德国专业的《汽车工业资料(Automotive Instry Data)》对此评价说:“德国的轿车市场体现了全球顶尖豪华车品牌的最高水准,只要在这里取得了成功就意味着赢得了全球范围的成功。”
作为一个最古老的豪华汽车品牌,奥迪的血脉源远流长、生生不息;作为一个当今全球豪华车市场上一个强有力的竞争者,奥迪充满自信地进入了一个新世纪。在这个世界上,恐怕没有什么力量能够阻止它,除了它自己。

Ⅸ 奥迪公司的发展经历了哪些

奥迪(AUDI)的创建历史可追溯至整整100年以前。在18世纪末,德国便已有30多家汽车制造厂。作为汽车工程师的奥迪的创始人奥古斯特·霍希与其他的汽车工程师一样,并不满足只替他人打工,而是非常希望拥有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品牌。1899年,他在德国创立了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车厂——AUGOSTHORCH&CIE (HORCH)。1901年,他开始自行生产汽车。其后短短的8年间,他的车厂不但成为颇具规模的汽车厂,还成为一家股份公司。 但在1909年,霍希毅然离开了自己一手建立的汽车公司,另立门户,并以霍希的拉丁译文“奥迪”作为新公司的名字。1910年7月,第一台以“奥迪”命名的汽车诞生了,该辆车为慕尼黑一商店老板ZEIDLER所拥有。而奥迪历史的转折点是在1932年6月29日,一个由4家汽车公司组成的汽车联盟公司(AUTOUNlON)正式成立。四合为一的新公司还有一个新的标志,就是我们十分熟悉的四环标志。从此,汽车联盟以飞快的步伐向前发展,很快就成为德国第二大汽车公司,名声大噪。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炮火终止了汽车联盟前进的步伐。盟军无休止的狂轰乱炸、员工的大量逃亡和苏维埃政权实行的大规模拆迁让显赫近30年的汽车联盟倒在了自己的家。 硝烟废墟中重生。弥漫的硝烟渐渐散去,当和平于1945年5月降临在欧洲大陆时,饱受战争之苦的德国已是满目疮痍。但是浩劫之后的奥迪人并没有一蹶不振,相反更坚定了他们重建奥迪的决心。以布鲁恩博士、哈恩博土为首的许多原汽车联盟公司的经理和技术骨干同其他工作人员一样都是在逃往西德的队伍中集合在一起的。他们大多数人留在了慕尼黑,因为那里是汽车联盟在战前根基最深的地方。布鲁恩和哈恩觉得时机成熟了,于是决定召集旧部,重建汽车联盟公司。然而,慕尼黑政府的不支持给他们泼了一盆冷水,但他们并未灰心。他们将目光转移到离慕尼黑不远的小城英格施塔特。那里有许多废弃空置的营房和仓库,所受的破坏程度也不大,条件也比较优惠。于是,布鲁恩、哈恩带领人马安营扎寨英格施塔特,同时凭借个人信誉争得了一笔贷款,开始了汽车联盟也就是今天的奥迪公司的第二次创业。当这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一传出去,汽车联盟的老员工,从高级经理到装配工人从各地纷纷赶来,他们不计菲薄的工资,忍饥挨饿,每周工作50小时以上,就连当时已81岁高龄的奥迪公司创始人霍希也从家里赶来为复兴出力。而战前汽车联盟的一些经销商也纷纷等着重新代理汽车联盟的产品。“团结就是力量”让战后一无所有的汽车联盟坚实地迈出了复兴的第一步。

Ⅹ 一汽奥迪的一汽奥迪历史回顾

八十年代中期,改革开放下的中国对轿车的需求急剧增加,国内轿车产量不足、产品单一的问题逐渐加剧。作为中国最早的汽车生产基地,一汽也终于得到上级指示,重新规划轿车生产。时任一汽厂长的耿昭杰明白,中国的汽车工业不能闭门造车,要掌握中高级轿车的自主知识产权,必须引进吸收国外先进的高档车技术,通过组装生产,将其消化吸收,进而复兴民族品牌。
本着这样的思路,耿昭杰开始与一些国外汽车厂商接触考察,最终选定了引进克莱斯勒的发动机。1987年引进克莱斯勒488发动机项目在人民大会堂签字。
有了克莱斯勒的发动机,一汽本应该引进克莱斯勒车型的生产技术,一面生产克莱斯勒车型,同时着手进行技术转化,设计新款红旗车型。实际上一汽确实这么做了,1987年5月,一款基于道奇600车型改进的红旗轿车已经画在图纸上。
几乎就在同时,远在德国的大众集团也接到消息,得知一汽正在全球范围寻求合作,生产高档轿车。眼光敏锐的大众公司董事长哈恩博士意识到这是奥迪进入中国发展的绝佳机会。1987年9月,两名奥迪公司的高层代表来到长春,尝试与一汽进行合作。二人回国向哈恩汇报后,令哈恩印象深刻。同年10月,哈恩博士在法兰克福车展后直接动身飞往长春。
哈恩博士对当时长春的印象是荒凉,但这里良好的汽车工业根基也让他感到兴奋,双方很快进入洽谈的实质性阶段。在了解了一汽购买的克莱斯勒488型发动机之后,哈恩确认该发动机源于奥迪技术,完全可以适应奥迪100轿车。
在打消了顾虑之后,耿昭杰拨通了电话,电话另一头是正在美国与克莱斯勒谈判的时任一汽总经济师的吕福源。此时吕福源正在与克莱斯勒进行举步维艰的谈判,对方认为中方购买了克莱斯勒发动机后,必定需要再购买一条道奇600车型生产线,进而坐地起价,开出了1760万美元的技术转让费。接到电话后吕福源终止了谈判,只剩下还没搞明白状况的美国人。
一个月后,一台装有克莱斯勒2.2升发动机的奥迪100车型出现在德国狼堡。这让当时担任一汽总工程师的林敢为大吃一惊。经过测试该车平均车速为每小时150-160公里,最高车速达每小时205公里,各种性能都十分良好。德国人的效率和诚意获得了中方人员的肯定。
此时,一汽代表团成员已经倾向于与奥迪合作生产奥迪100。按照林敢为的记录,中方技术专家的理由是:
第一,在产品上,奥迪100优于道奇600。其中,奥迪100的车身设计要比道奇600领先一代;奥迪100的外部尺寸及内部空间均较道奇600大,乘坐舒适;奥迪100在国际是频频获奖,知名度高于道奇600。
第二,大众公司提供了较好的条件,有合作的诚意。
第三,奥迪100和200可以作为系列化产品生产,奥迪100是中高档轿车,可以作为政府官员的公务用车;奥迪200是高档轿车可以作为中央领导用车。
此时克莱斯勒仍然坚持要收取高昂的道奇生产线转让费。中国人拂袖而去,经高层最后决策,一汽项目将与德国大众合作。此时的美国人才终于明白为自己的傲慢付出代价,只得感叹:我们来晚了。
双方确定合作后,紧锣密鼓得商定了详细的合作计划。双方约定,前期一汽以许可证方式生产3万台奥迪100车型作为“先导工程”。如果1991年双方继续签订15万辆高尔夫轿车长期项目,奥迪方面可免收1900万马克的奥迪100车型技术转让费。一汽以1000万马克购买美国威斯特摩兰大众工厂的设备用于奥迪100车型的生产。
在耿昭杰看来,这是一笔好买卖。这相当于一汽只花了1000万马克引进了3万台奥迪100车型,同时落成一个15万辆产能的生产线。而最让耿昭杰心动的莫过于为复兴红旗轿车培养了人才,引进了技术。
对大众汽车来说,他们也需要完成奥迪品牌的伟大复兴。从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在皮耶希的推动下,奥迪在技术水平上飞速发展,一系列新产品在各种车展、赛事中崭露头角。短短几年间,饱经风霜的奥迪品牌终于再一次与奔驰、宝马在同一个舞台竞技。
而引进到中国生产的奥迪100车型凝聚了奥迪全部科技成果。它采用流线型设计,是世界上第一款风阻系数达到0.3的量产轿车,且车结构全部采用轻量化材料制成,被评为1983年“世界车”,并获得一系列世界性大奖。1984年,奥迪100荣获“全球年度最佳轿车”称号。奥迪当下最需要的就是将拳头产品打向国际市场,扩大奥迪100的产销量。在中国,奥迪找到了契机。
随着一汽与大众正式签约,在哈恩博士的规划下,大众汽车与中国市场越来越紧密。哈恩博士长远的战略眼光瞄准了未来的中国市场。他深知改革开放的中国将会经历翻天覆地的巨变,这里将会是下一个巴西、南非,成为大众汽车植根的地方。
傲慢的美国人和谦逊的德国人形成鲜明对比,最终美国人错失了进入中国市场的绝佳机会,而德国人获得了一汽的信任,不仅将产品打入中国市场,更为将来大众集团在中国的长远发展布好了局。中德双方这次良好的开局也为将来更加深入的合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1989年末,奥迪100焊装线开始调试。一汽的技术人员在艰苦的条件下完成了生产线的装配调试。1989年4月21日,奥迪100轿车总装线建成投产,德国大众汽车集团董事长哈恩博士专程前来剪彩。哈恩博士由衷地感叹:“我们同一汽的合作,使大众汽车公司拥有一个最具实力的伙伴。你们的速度不是一辆卡车,而是一辆奥迪200”。
1989年8月1日,第一辆奥迪100轿车下线,当年组装1922辆奥迪100轿车,比上年增长116%。
就是在这条生产线上,后来曾经走下超过10万辆的奥迪100轿车。
根据一汽与大众汽车集团1988年签署的技术转让协议,一汽以许可证和CKD组装方式生产奥迪100,期限为6年。
6年后的1995年,这款1984年的“全球年度最佳轿车”终于完成了其在中国的“特殊使命”,一汽立即将主导轿车产品由奥迪100换成了新一代的红旗轿车,为了与老款的大型红旗轿车有所区别,起名叫小红旗。它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个外来高档车技术转让的结果。
从1988年开始建设,到1997年,一汽共生产奥迪100和基于奥迪100的小红旗轿车123294辆,国产化率分别达到82%和93%;10年间销售收入达到311亿元,实现利税66亿元,相当于总投资的10倍;同时还为奥迪100 CKD进口零部件上缴关税70亿元人民币,也为中高级轿车的进口替代做出了巨大贡献,为国家节约了大量在当时极为宝贵的外汇资源。
在引进奥迪100项目合同到期后,一个新问题摆在中德双方面前:是否继续合作?如何合作?是保持一定的技术合作,抑或是与中方合资?如果合资,那么与谁合资,怎么合资?
从1993年开始,双方就在合资生产奥迪的问题进行谈判。中方的意愿毋庸赘述,但德方对此有分歧。
此时在考虑奥迪100后继车型的引入方面形成了两派意见。一方面认为当跨过已经进入生命中期的奥迪100 C3车型,直接同步引进全新一代的A6C5车型。但反对者认为,A6C5凝聚全球顶尖的汽车技术和制造工艺,一汽此时并不具备充足的生产条件。
已升任为大众汽车集团董事长的皮耶希和时任奥迪公司总裁戴莫尔在一次与耿昭杰的早餐对话中打破了僵持不下的局面。最后,双方最高层终于达成了协议,奥迪加入一汽-大众和生产全新一代奥迪A6C5的项目便不可逆转地开始了。
1995年11月13日,在当时的德国总理科尔访华期间,一汽和大众汽车公司及奥迪公司三方在北京共同草签了有关奥迪轿车纳入一汽-大众生产的合同。一个月后的12月18日,三方共同修改了合资合同,将股比结构改为:一汽60%,大众30%,奥迪10%。同时,一汽-大众与奥迪公司签署了《技术转让协议》,奥迪系列产品将作为合同产品正式纳入一汽-大众生产。
奥迪从此成了第一个在中国合资生产的国际高档汽车品牌。与1988年开始由一汽以许可证和技术转让方式生产奥迪100不同,合资生产意味着奥迪将作为股东一方全面介入国产奥迪的生产管理、零部件采购、产品升级换代、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等所有环节,并承担相应的风险。
从1995年12月奥迪正式加入一汽-大众,到1999年底新一代奥迪A6C5下线,中间有4年时间,对奥迪和一汽-大众来说,除了对奥迪A6进行“加长”、国情适应性研发及生产和销售上的准备之外,在一汽-大众的生产线上本来没有计划中的奥迪产品。于是,合资双方决定在一汽-大众先生产与奥迪100C3同一平台的奥迪200。
1996年1月,一汽-大众合资双方签署了“联合开发”奥迪A6C5的协议。根据协议,针对中国市场的加长版车型开发与奥迪A6原型车的开发紧密配合,主要在德国的奥迪总部同步进行,历时3年,参加人员300多人,其中包括中方人员6人;开发费由一汽-大众支付,奥迪和一汽作为联合开发的双方按一定比例收取这笔费用。
然而在A6 C5的本土化工作上,中德双方又产生分歧。矛盾的焦点集中在A6C5到底要不要加长上。基于对中国高档车市场和用户需求特殊性的深刻理解和尊重,当时,一汽明确提出,国产奥迪A6必须要“加长”,轴距要加长,整车也要加长,因为这个级别轿车的中国用户特别重视后排空间。但奥迪方面认为,奥迪A6是大众集团唯一的行政级高档车,后排空间也足够用,非要“加长”干什么?
最终一汽方面说服了德国人。加长开发工作基本按照一个新项目的流程进行,历时三年。几乎所有的工作都要做,为的是最大限度地减少加长对车辆性能和外观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
1999年9月6日,奥迪A6 C5在长春的一汽-大众正式下线。它比全球版的轴距加长了90毫米,而整车长度也增加了约100毫米,达到4886毫米。至2005年4月退市,这款车在5年多时间内共销售了20多万辆,获得了巨大的市场成功。当初为加长而多投入的资金得到了丰厚的回报。

阅读全文

与奥迪复兴是如何表现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新款奔驰s350什么时候上市 浏览:631
奔驰买哪里最好 浏览:923
吉利带字母的是什么汽车 浏览:470
管城区近代工业园在哪个路口 浏览:472
博士达汽车功放怎么样 浏览:549
广州市白云区哪里有修汽车尾板的 浏览:978
城阳区金岭工业园哪个街道 浏览:388
玉林哪里有改装奔驰氛围灯的 浏览:878
新款奔驰samat时钟怎么设置 浏览:493
奥迪奔驰宝马保养哪个划算 浏览:801
宝马3系什么版本配哈曼卡顿 浏览:707
奔腾b50汽车怎么样 浏览:933
哪里有修汽车灯 浏览:829
宝马18怎么画 浏览:796
航空工业6大厂分别是哪些 浏览:884
宝马在西安哪里 浏览:275
最新款奥迪q5遥控怎么拆装 浏览:711
宝马x5冒烟大怎么回事 浏览:417
北汽智慧汽车如何连接汽车 浏览:210
奔驰c换门卖车折损多少钱 浏览: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