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汽車產業 > 工業40時代應該做什麼准備

工業40時代應該做什麼准備

發布時間:2023-02-06 07:57:15

Ⅰ 第四次工業革命以什麼為主導,我們現在應該做什麼來改變現狀

第四次工業革命估計是以軟體之類的為主導。改變現狀?無論我們怎樣做都不能改變現狀

Ⅱ 在工業4.0時代,作為大學生應如何應對

面對工業4.0的沖擊與挑戰,我們不應盲目跟從、一峪上,而應該結合自己的具體情況,做好切合實際的規劃,特別是要做好「兩化深度融合」這一篇大文章,既不能畏縮不前,更不能迷失方向。

無論德國的工業4.0還是我國的兩化深度融合都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都不可能出現超越某一階段的躍升式發展。只有從本國國情出發,立足國內產業,以**和辯的方式來參考世界其他國家的做法與理念,才能夠真正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創造新的產業模式,實現產業鏈的良性互動與可持續發展,從而完成我國從製造業大國向製造業強國轉變這一歷史任務。

新的機會來了,如果沒有及時積極應對,很可能會抑制產業發展,從而在新的技術大潮中敗下陣來。而對我國來說,只要能藉助新的技術力量快速形成新的製造技術,制定新的製造業產業升級路徑,則完全可能成為贏家,成為引領全球製造業的先導力量。

我國將推動「3D列印」產業化,路線圖和中長期發展戰略的制定工作。工信部副部長蘇波認為,如果中國能把握住3D列印技術的研發和應用趨勢,那麽將成長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中國製造行業目前數字化3D設計技術應用人才的缺口約為800萬人,未來的需求還在不斷攀升。經濟的發展和技術的進步呼喚一種比傳統模式更加自由、靈活和有效的3D人才培養模式。這種培養模式的變革正是中國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產業互聯網與德國「工業4.0」最大的共同點是具有相同的技術支撐,都是建立在物聯網、**通信技術以及大**分析等相關技術基礎上,通過網路與**物理生產系統的融合來改變當前的產業生產與服務模式。兩者更多的區別在於行業覆蓋范圍、技術要求程度、商業運作模式和運營主體都存在一定差異。與「工業4.0」相比,產業互聯網主要存在兩大方面不同。

首先,產業互聯網覆蓋范圍更廣泛,各行壹將被互聯網化。而「工業4.0」的著眼點仍集中在工業製造業**。其次,產業互聯網主體更傾向中小企業。而「工業4.0〔會引導企業從「集中型」轉變為「分散智能型」,但仍具有一定的規模性和集聚性要求。

新產業革命即將到來,中國必須加強政策引導與資金支持,通過制定激勵政鉑鼓勵物聯網、大**、3d列印等技術的研發與推廣,鼓勵產業加快互聯網化應用。

Ⅲ 工業4.0工廠需要考慮哪些要素

剛剛過去的2014年,在我國製造業面臨轉型升級的背景下,業界對於工業4.0的討論不絕於耳,再加上西門子、SAP等德國工業4.0的重要參與者推波助瀾,一時間彷彿中國的工業4.0時代馬上就要到來。然而,相比工業4.0示範工廠生產線上只有屈指可數的幾個工人,我國很多工廠卻還在採用半自動化的生產方式。那麼,我們到底要用怎樣的心態來對待工業4.0?

在2014年10月第三輪中德政府磋商後發表的《中德合作行動綱要:共塑創新》中,工業4.0是其中一個合作內容。這一綱要的發布,進一步引發了國內業界對於工業4.0新一輪的熱議。

工業發展的選擇

工業4.0是德國政府提出的願景,以保持德國製造業的全球領先地位。工業4.0描繪了製造業的未來願景,提出繼蒸汽機應用、規模化生產和電子信息技術應用等三次工業革命後,人類將迎來以信息物理系統(CPS)為基礎,以生產高度數字化、網路化、機器自組織為標志的第四次工業革命。

工業4.0之所以在我國引起廣泛關注,是因為在人工成本上升、原材料價格波動、信息技術對產業影響不斷深入等的背景下,我國製造業正面臨轉型。而且工業4.0的很多理念,與我國提出的「兩化」融合戰略不謀而合。

「工業4.0是行業大趨勢,可能也是工業發展的惟一選擇。」SAP全球高級副總裁、全球研發網路和快速增長戰略市場總裁柯曼認為,「中國不僅是工業4.0或物聯網發展的受益者,更是重要的推動者。」這一方面是因為中國本身是個工業大國,正處在工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時刻,而工業4.0有助於中國工業提高效率、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的靈活性以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另一方面,是因為中國擁有大量高科技公司,以及潛力巨大的移動互聯網和電子商務產業,為工業4.0的落地提供了技術基礎。

SAP大中華區總裁紀秉盟認為,僅僅解放生產力還遠遠不夠,工業4.0要解決中國製造業面臨的更深層次的問題。中國製造企業的角色將逐漸向服務提供商轉變,不僅出售設備,還需提供包括維保在內的全套服務。因此,服務創新將是製造企業的下一個戰略高地。而工業4.0並不局限於生產線,它還與物聯網技術緊密聯系,為中國製造企業攀登戰略高地創造全新機遇。

據了解,為了推動工業4.0從概念走向工程實踐,同濟大學中德工程學院與德國企業菲尼克斯電氣於去年10月共同建成了國內首個工業4.0實驗室。

不僅是智能工廠

德國費斯托(Festo)工廠哈雷摩托車生產中心藉助SAP智慧工廠解決方案實現了混線生產,使得個性化定製的摩托車生產周期從21天縮減到6個小時。如果客戶白天下單,晚上就能收到個性十足的哈雷摩托車了。

這是工業4.0的一個典型案例,也是工業4.0的核心——智能工廠的一個體現。所謂智能工廠,是指工廠在整個生產過程中所需的每個部件都可以通過感測器與生產設備互聯,這就使得同一條生產線可以同時生產完全不一樣的產品。而在以往,通常同一條生產線只能生產一個型號的產品。

紀秉盟認為,小批量、多批次、差異化生產將是未來製造業的趨勢。SAP位於波茨坦的創新中心的開放式集成工廠對這樣的生產模式進行了充分展示:通過融合世界一流的製造技術與IT系統,車間的同一生產線能夠生產任意訂單、任意數量的不同產品,不僅擺脫了對於生產線控制員的依賴,同時還能靈活處理訂單更改、產品組合和流程調整等工作。

業界很多人認為,智能工廠就是工業4.0。這種看法有點偏頗。作為德國工業4.0的重要參與者,SAP和西門子都不那麼認為。如果我們觀察一下工業產業的變化就可以理解這一點。

近日,京東商城創始人、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劉強東公開表示,冰箱應該完全免費,而通過背後的數據和服務賺錢。比如用戶的冰箱里沒有飲料了,冰箱會在屏幕上推送京東的購買信息,一鍵購買。京東還為此成立了專門的智能硬體公司。

如此可見,製造業已經不再是以往的製造業,工業也不再是以往的工業。工業4.0時代,我們要採用與以往完全不同的心態,以及生產和運營模式。預測性維護、智能化物流也被認為是工業4.0的重要特徵。

和以往要基於設備、產品的運行時間定期維護不一樣的是,在工業4.0時代,維護人員根據感測器回傳的設備運行信息,並對這些信息進行分析後,預先掌握設備性能狀態,從而更加靈活、高效地對設備、產品進行有針對性的維護、保養。據悉,SAP已經在歐洲幫助風力發電企業降低維護、保養成本,節省資源,提高風力發電機組的性能和工作績效。紀秉盟認為,通過採用能夠報告自身性能的智能設備,製造商可以收集海量數據,然後利用諸如SAPHANA這樣的分析工具來分析這些數據,建立一個預測性維護服務平台。從長遠來看,製造商的角色將逐漸向服務提供商轉變,不僅出售機器,還提供全套服務和使用模式。這樣,客戶就只管使用產品,而無需擔心產品維護。

柯曼認為物流智能化可以分對內物流和對外物流兩類來看。對內物流舉例來說,物流公司可以根據貨輪運載的集裝箱上安裝的感測器傳送的地理位置等信息預測貨輪到港時間,合理安排貨車進港時間,從而減少貨車等待時間,緩解碼頭的擁堵狀態。吞吐能力達到1.4萬噸、可容納5500輛卡車的德國漢堡港已經做了示範。此前,為了合理安排每天進出港口的5500輛貨車,漢堡港要做很多協調、調度工作。現在漢堡港通過與輪船進行信息交互,根據貨船的到港時間或者貨輪上裝載的貨物特性來為貨車進出港的時間排序。這樣,貨車平均在港口停留30分鍾即可完成作業,大大緩解了港口交通擁堵的狀態。漢堡港口未來還希望連通所有運輸領域,從水路到公路一直到鐵路。對外物流舉例來說,整車生產廠家可以預測整車生產還需要多長時間,從而合理安排貨運,減少貨車的等待時間。

夯實信息化基礎

國家新材料產業發展戰略咨詢委員會副主任邵立勤近日在一次公開的會議發表言論稱,歐美已經開始工業4.0革命,而中國還在為淘寶買賣廉價次品而沾沾自喜,這樣即將到來的工業革命很可能會把中國拋棄掉。這一言論引起了業界的熱議。

工業4.0看起來很美,但是確實似乎離我們有點遠。記者在近年的采訪過程中走訪不少工廠發現,盡管我國不乏非常先進的工業企業,但是很多工廠的自動化程度都比較低,信息化應用水平還比較低。甚至可以說,有些工業企業可能還處於工業2.0時代。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互聯網協會理事長鄔賀銓在2014年舉辦的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上坦言,我國的工廠差別很大,在落實工業4.0過程中的關鍵難點是在於,目前有些工廠實現內部數據共享都很難,更別說要在企業之間打通信息孤島了。

現在說擁抱工業4.0是否為時過早?

事實並非如此。現實正在驅動中國工業轉型變革。波士頓咨詢集團(BostonConsultingGroup)最近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過去十年中國勞動力的工資漲幅超過4倍,再加上人民幣升值,使得中國的製造成本直逼美國。低廉的勞動力成本不能再作為中國製造在全球市場上的優勢標簽,中國製造企業要最大化利用資源,將生產變得更加高效;要盡可能地縮短產品上市時間,對市場的響應更加快速,從而快速滿足不斷變化的客戶需求;還要快速實現各環節的靈活變動,將生產變得更加柔性。

擁抱被普遍認為是工業發展方向的工業4.0無疑是一條可行之路。拷貝了德國工業4.0示範工廠——德國安貝格電子工廠的西門子成都工廠為未來中國製造的變革方向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參考。數據顯示,通過數字化的工廠規劃,可以減少產品上市時間至少30%;通過優化規劃質量,可以降低製造成本13%。

來自西門子的資料稱,數字化企業平台是實現數字製造的載體,它可以實現從產品設計、生產規劃、生產工程,到生產執行和服務的全生命周期的高效運行。西門子成都工廠所應用的數字化企業平台涵蓋五個層面:第一層企業層,主要指由PLM軟體和ERP系統構建的企業頂層結構,用於提供統一的生產數據、工藝路線、設計清單等;第二層管理層,主要包括MES(製造執行系統)等生產管理軟體,用於對重要的數據流和生產管理進行控制;第三層操作層,主要包含西門子集散數據系統(DCS)數據採集與監視控制(SCADA)系統設備狀態管理系統,用於監控生產過程、設備狀態;第四層現場控制層,主要包含西門子可編程邏輯控制器(PLC);第五層,設備控制層。第四層和第五層為上層的MES等系統提供各種數據並進行交換。

但是,對於多數傳統製造企業來說,信息化水平要達到西門子成都工廠那樣的水平並不容易。SAP中國研究院院長李瑞成近日撰文稱,實現工業4.0並不是短期內可以一蹴而就的,這是一個長期、漸進的過程。在此過程中,軟體是重中之重。目前,基本的技術和現有製造體系的核心價值等均需要調整才能適應工業4.0的具體要求。

如此可見,對於我國生產製造來說,當前向智能製造、工業4.0邁進的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在信息化方面參考西門子成都工廠的五層架構查缺補漏,最終建成一個完善的數字化企業平台。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院長羅文在《工業4.0中國啟示錄》一文中指出,德國工業4.0戰略與我國提出的「兩化」深度融合有很多相通之處,我國應該把「兩化」深度融合作為主要著力點。

從某種角度來看,工業4.0是由新技術驅動的,因此在邁向工業4.0的過程中,新技術的引入至關重要。

注重標准和平台建設

工業4.0強調由集中式控制向分散式增強型控制模式的轉變,從而建立一個高度靈活的個性化和數字化的產品與服務的生產模式,這需要大量的新技術作為支撐。柯曼認為,大數據、雲計算和移動互聯等將技術在工業4.0中大有作為:在海量終端實現互聯後,需要大數據技術對海量結構化數據進行存儲和分析處理;而雲計算則是將不同利益相關者通過同一套數據進行互聯的最好途徑;移動互聯技術可以將具有可預見特性的維修信息推送到終端,還可以幫助用戶通過移動終端實時了解工廠的運行情況,而不一定在工廠的控制中心。

柯曼補充說,工業4.0要獲得成功,需要滿足以下7個因素:解決網路安全問題,制定相關安全政策;在數據傳輸等方面制定國際統一標准;要為社交所帶來的影響做好准備,並積累相關技能和人才;應對好復雜性帶來的挑戰;完善工業領域帶寬基礎架構;法律框架與監管體制調整;以開放的心態面對信息交流和互動。

李瑞成比喻,未來的製造業將和服務行業一樣,建立在互聯網這一「共同的底盤」之上,人與人、人與機器、機器與機器之間將對話協同,工廠生產由高度自動化轉向智能生產。

「共同的底盤」使得橫向和縱向的數據集成變得更加重要。如何才能真正實現集成?被廣泛認可和採用的規則和標准就顯得尤為重要。

事實上,為了保障工業4.0的順利實現,德國把標准化排在工業4.0八項行動中的首位,同時建議在工業4.0平台下成立一個工作小組,專門處理標准化和參考架構的問題。2013年12月,德國電氣電子和信息技術協會發表了德國首個工業4.0標准化路線圖。

《中德合作行動綱要:共塑創新》指出,工業4.0在世界范圍內的成功取決於國際通行的規則與標准。中德兩國將在標准問題上緊密合作,並將工業4.0議題納入中德標准化合作委員會。雙方將繼續加強中德標准化合作委員會框架下的現有合作,致力於開展更具系統性和戰略性的合作。

為此,羅文建議,我國在推進「兩化」深度融合的具體實踐中,也應高度重視發揮標准化工作在產業發展中的引領作用,及時制定、出台「兩化」深度融合標准化路線圖,引導企業推進信息化建設。同時,還要著力實現標準的國際化,使得中國制定的標准得到國際上的廣泛採用,以奪取未來產業競爭的制高點和話語權。

柯曼透露,已經全方位參與中國工業4.0建設的SAP非常重視這一點,SAP中國研究院作為中國物聯網協會的主要成員將參與中國相關的行業標準的制定工作。

從國家層面來看,羅文還建議要超前部署、建設國家信息物理系統網路平台。信息物理系統將改變人類與物理世界的交互方式,物質生產力、信息生產力,實現能源、材料和信息三種資源高度融合,將使未來產業發生真正革命性的變革,對未來世界產生深遠影響。他指出,美、德等世界工業強國都高度重視信息物理空間構建,加強戰略前瞻部署,並取得積極研究進展。中國要決勝未來的競爭,必須在構建信息物理系統網路平台上先行一步:一方面,在國家新的信息化發展戰略中加強對CPS的總體布局,研究制定CPS建設的戰略目標、重點任務、發展路徑和政策舉措。同時,在製造業發展、智慧城市建設、國家網路和信息安全等工作中加強前瞻部署和應用推廣。另一方面,可借鑒美國組建「國家製造創新網路中心」的做法,組建一批國家信息物理系統網路平台,負責承擔基礎理論研究,組織力量研發突破CPS軟體、感測器、移動終端設備等工具和裝備,推動重點行業企業的開發應用。

事實上,業界還有一個說法,就是我國相比其他國家更容易將工業4.0落地。這是因為我國政府的推動力比其他國家更大。

Ⅳ 工業4.0時代應該掌握哪些能力

人際交往,人工智慧,數據分析,內容策劃,機器更新創新。

Ⅳ 思考在工業4.0時代,工業設計發展趨勢會是什麼樣的

很棒的問題,作為一個從業者,談一下自己的淺見,供參考。
首先就製造業而言,工業設計必然會在新的時代發揮更加重要甚至是核心的作用,當然這裡面所說的是對工業設計更加廣義的定義,而非單純的工業產品造型設計。本人認為,從業者對工業設計本身定義的理解,必須從過去單純的造型設計轉變為更全方位的、新型產品從立項研發到生產加工批量銷售全流程的管控,甚至說,從業者本身就要具備ie工程師的素質與技能,這是新的時代工業設計發展的基本方向以及從業者不被歷史淘汰的基本要求——我們設計的不僅僅是好的產品,我們設計的是誕生好產品的整個流程。
其次,新的時代,工業設計所能覆蓋的領域是否全面與前沿,關乎新產品的成敗。智能化生產,網路化、信息化配套與新的銷售模式,新的渠道建立,方方面面新的變化,促使各個傳統製造業企業急需找到自己的方法整合這些新的變化與資源,一方面通過技術創新實現產業升級,一方面將挑戰變成新的機遇。在這一過程中,工業設計必然將扮演這個整合者與引領者的角色。而作為從業者,對新知識的及時更新和學習,以及能否主動出擊,將新的資源利用好,使其變成自己的優勢和強項,將成為衡量從業者是否能跟上時代甚至引領時代的標准——工業設計應該是引領發展與潮流的,它是前沿的,創新的,包容的,它能改變和改善人的生活,同時也能指引企業未來的發展方向。

Ⅵ 食品工業應採取怎麼措施應對工業4.0時代帶來的巨變

農業也要進行改革創新,加工出人們所未嘗試過的新鮮產品,這樣從形式上還是從口感上都應該有所突破。

Ⅶ 前工業時代為工業革命到來做了哪些准備

在中國近現代歷史上,曾經出現過三次重大的國際戰略機遇期。中國在這三次機遇面前的表現是不同的,因而給自己造成的後果也各不相同:第一次是有條件抓住卻沒有覺察而錯過,結果開始了全面落後於西方的歷史;第二次是強烈意識到了機遇,並進行相當的努力,但終因沒有把握關鍵重點而再次錯失,其結果是中國在「千古變局」之下,不但進一步落後於西方,而且還被近鄰日本甩到後頭;第三次機遇期到來時,中國最初的意識並不清晰,最終可謂把握了一半,仍然沒有實現中國復興的夢想。現在我們又面臨著第四次機遇的挑戰。第一次機遇期:大航海與鄭和下西洋 中國面臨第一次戰略機遇期可以追溯到公元15世紀末期,其競爭對手是西歐。 轉折點發生在大航海時代。哥倫布和麥哲倫的「地理大發現」,為歐洲提供了發展的強大動力。此後,歐洲開始進入工業革命、文藝復興、宗教革命的活躍時期,創造了「歐洲奇跡」。歐洲抓住這次機會,在此後的兩三百年中,完全改變了人類歷史。歐洲第一次領先於東方。 實際上,鄭和七下西洋的歷史表明,中國在明朝時有著比歐洲更強大的航海能力。可以說,一開始中國具有更好的潛力。 但中國沒有能力把這些潛力轉化成現實力量。西方的大航海有一個強大的推動力——「一個牟利的慾望和機會、一個使牟利得以實現的社會和體制結構」。 而中國的航海,則出於向世界顯示中國皇帝的權威和富有,所到之處賜與當地人大量的財物,以換取當地人對中國皇帝的「臣服」。缺乏利益生長的航海,無法觸動中國社會的根本變革,統治者也完全沒有意識到這是發展中國的絕好時機,因而最後以一道聖旨叫停而告終。 在全球歷史展開的關鍵時刻,中國將力量轉向內部,把無窮無盡的海洋留給了西方的冒險者。 第二次機遇期:中日的洋務運動競賽 第二次戰略機遇出現在19世紀末期。 當時的中國和日本都已意識到,東方已經遠遠落後於歐洲,必須向西方學習.中日差不多同時開始學習西方,歷史向中日兩國提供的機遇也相差不多。但在這次機遇面前,日本成為惟一搭上西方工業革命快車的幸運者,在與中國的競爭中打敗了中國,後又擊敗俄羅斯,成為與西方列強平起平坐的世界大國,也是惟一的非西方大國。 中國也強烈意識到了這次機會,同時以洋務派為中心力量的改革派在發展軍事力方面也付出了很大努力。當時北洋水師的總噸位、鐵甲的厚度及裝備的大炮,並不比日本海軍遜色,結果甲午海戰一敗,充分說明了「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改革方式的低效。 中國沒有像日本那樣一開始就全面革新政治經濟制度,而是在傳統的以自我為中心的心態下進行試圖調和矛盾的逐步自我反省、重新評價和重新組織,勉強地擴大仿效西方模式的領域。從第二次鴉片戰爭到1911年清朝廷覆滅,可以清晰地看出這一領域擴大的過程與線索,先是軍事領域,其次在經濟領域,再擴大到社會和文化領域,最後終於發展到政治領域。 甲午海戰的失敗對這樣一種努力的打擊是巨大的,但並不致命,甚至戊戍變法的夭折也不一定註定中國政治領域改革希望的徹底破滅,但歷史給予的戰略機遇期不會專門為中國而延長,隨後的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多次的國內戰爭與兩次世界大戰,使中國發展自我的戰略機遇期一去不返,直到冷戰格局形成。 第三次機遇:中國只把握住一半 二戰後美蘇兩霸的冷戰對峙,以及科技革命的第三次浪潮,再次為許多國家提供了重大的戰略機遇。對中國來說,這也是第三次戰略機遇。與前一次機遇期相似,在戰敗廢墟上需要重建國家的日本,又成為中國的競爭參照。 在被美軍佔領這一特殊條件下,日本一方面在政治外交上聽命於美國,另一方面利用美國與蘇聯對峙創造的發展空間,藉助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提供的機會,及時調整經濟結構,再次趕上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快車,在20世紀60年代至80年代創造了「日本奇跡」。雖然日本還沒能成為世界大國,但已經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強國。 而中國只能算是抓住了這次機遇的一半。 中國在冷戰時期,也較好地利用了美蘇對峙這一重大的機會。中國與蘇聯結盟,進行了第一個、第二個五年計劃,初步建成了中國的工業體系;中國利用美蘇對峙的機會,成功發展了自己的核力量並發射人造衛星;中國在20世紀70年代又與美國改善關系,開始利用美國和西方的資金技術和市場來發展中國的力量。到冷戰結束前,中國已經成為世界多極化趨勢中一支重要的力量。 但之所以說中國只是利用了一半機會,是因為中國對這次機會的利用在前期是不自覺的,選擇方向也存在一些問題。在世界經濟蓬勃發展的20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卻把大量的精力浪費在內亂上,搞自我封閉,也喪失了一半的時機。 請回答:說明三次科技革命時中國處於什麼歷史時期,為什麼三次都沒有得到發展?並簡述世界三次科技革命分別對中國的影響。第一次科技革命 中國所處歷史時期:清朝中後期 中國未得到發展的原因:受專制政治和閉關鎖國政策的影響,中國經濟沒有發生大的變化 對中國的影響:資本主義國家先後對中國發動了兩次鴉片戰爭,使中國由封建社會變為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革命進入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第二次科技革命 中國所處歷史時期:清朝封建統治 中國未得到發展的原因:洋務運動只是為維護封建統治而學習西方先進科技,並且很快失敗,外國資本家並不願意中國強大,因而沒有先進技術設備引入,反而通過戰爭和資本輸出在中國繼續掠奪;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緩慢。 對中國的影響: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先後進入帝國主義階段,對中國殖民掠奪進一步加強,先後發動中法戰爭、甲午中日戰爭、瓜分狂潮、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使中國完全淪落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清政府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面臨嚴重的民族危機。第三次科技革命 中國所處的歷史時期:解放戰爭時期和新中國建設初期 中國未得到發展的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剛開始時,處於半殖半封社會,列強長期侵略和舊中國統治階級腐朽無能。建國後,由於帝國主義國家長期敵視、封鎖、包圍,中國沒有發展科技革命的和平環境,也缺乏正常的交流。受蘇聯高度集中政治經濟體制影響,「左」傾思想泛濫,沒有落實知識分子政策,教育發展經常受到沖擊,科學技術失去了發展好機會。 對中國的影響:新中國成立後,各個時期我國的科技都有一定程度的發展。但在50年代發展緩慢,「文革」期間受到嚴重破壞,到了80 年代,有些領域已經跨入國際先進行列。 第四次國際戰略機遇期的到來概括地說,一段時間要成為國際戰略機遇期,一般包括三個條件:一是較好的和平環境,主要國家之間沒有爆發全面戰爭的可能性;二是出現能夠促發生產力跳躍發展的重大發現與發明,這一點在第一次機遇期中體現為地理大發現與隨即開始的第一次科技革命,在後兩次機遇期中體現為第二次科技革命與第三次科技革命;三是世界經濟持續發展。 就國際戰略機遇的第二個條件而言,全球正在進行以信息革命為代表的第四次科技革命。這為後發國家追趕先進創造了機會。印度軟體業的迅猛發展體現了這種可能.中國的漢字與信息技術存在融合的優勢,漢字的輸入速度甚至比英文字母還快;而使用漢語和漢字的人群總數甚至超過使用英語的人群,為信息技術的漢化和在漢語漢字人群中的運用提供了強大的市場經濟動力。中國能夠在短短10年中就發展成為世界第一大手機市場,表明了中國發展信息技術的巨大的潛力。 當前世界進入經濟全球化、經濟自由化、一體化、市場化和知識經濟化的時代,這為中國的成長提供了一個有利的經濟發展環境。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不僅是要使所有國民都感受到經濟發展之惠,更要求各個領域全面達到現代國家的標准。作為失去第二次機遇的教訓與日本成功的參照,一個國家的成長,只有全面齊頭並進,才能良性循環、可持續發展。世界各國經濟發展歷程的經驗表明,一個國家的經濟不可能永遠保持高速發展,一個高度積累但不健康的經濟體還極有可能轟然崩潰。所以,為經濟及時提供良好的環境,才能保證中國在這一次的機遇中能夠真正走好、走遠。

Ⅷ 我是學風景園林的,在即將到來的工業4.0時代,我該做那些准備

扎實基礎,考個一級建造師,一級設計師,一級預算師,高級工程師,一輩子吃不完花不完,有其中一個證5-10萬一年你算算吧

Ⅸ 聽了太多的「工業4.0」「中國製造」時代下,第一步應該使用ERP。有沒有什麼案例可以供我參考一下

每個領域都有使用ERP獲得成功的企業,如果只是想要相關的成功案例,其實搜一搜就有很多。但是希望樓主還是相信大品牌老字型大小的力量,比如國內的用友和鼎捷軟體,就很不錯,樓主可以去搜一下他們的成功案例。

閱讀全文

與工業40時代應該做什麼准備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廣州汽車貿易中心在哪裡 瀏覽:201
寶馬頭枕彈出氣囊電腦在哪裡 瀏覽:103
奧迪q5lsos按鈕在哪裡 瀏覽:327
寶馬車門更換怎麼判別原廠 瀏覽:988
汽車保證金去哪裡買 瀏覽:210
新能源汽車有哪些缺點 瀏覽:430
京胡松香和工業松香有什麼區別 瀏覽:142
淄博工業學校哪個校區好 瀏覽:88
天津電子工業學校怎麼樣 瀏覽:645
賓士gl350怎麼解除限速 瀏覽:251
德國進口賓士amggtr多少錢 瀏覽:97
汽車低音在哪裡填 瀏覽:666
奧迪車里汽油味大怎麼回事 瀏覽:975
奧迪q3的冷氣鍵是哪個鍵 瀏覽:388
開汽車鎖的工具哪裡有 瀏覽:422
工業鉛房多少錢 瀏覽:737
普聯工業工程師怎麼樣 瀏覽:832
別克汽車金融多少額度 瀏覽:176
賓士汽車後氧感測器換多少錢 瀏覽:74
奧迪s3加多少號的汽油 瀏覽: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