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工業地域形成的條件和特點怎麼答
由生產上的聯系而自發形成或規劃建設而形成工業地域。在一個地區內,工廠之間、工廠內部的各個生產過程之間,並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通過不同的關系彼此聯系在一起。工業地域按照不同的形成過程,可分為兩類:
一類是自發形成的工業地域,一類是規劃建設的工業地域。前者主要是在生產上有投入——產出聯系的工廠自發集聚形成的;後者中既有與前者相同的類型,也有在共同的基礎設施條件吸引下,不同工業集聚而形成的。
(1)工業區的環境因素包括哪些擴展閱讀
優勢:工業的集聚,可以充分利用基礎設施,加強彼此間的交流與協作,擴大總體生產能力,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利潤,獲得可觀的經濟效益。弊端:工業「飽和」、污染加劇、各種資源供應緊張、交通負荷加大等。
發展特點:以當地農副產品加工業為主的工業地域:規模小、發育程度低、潛力不大。以現代化大工業為主的工業地域:規模大、發育程度高、綜合性強、潛力大。
② 造成環境污染的主要工業源有哪些
大氣污染源是指向大氣環境排放有害物質或對大氣環境產生有害影響的場所,設備和裝置。按污染物質的來源可分為天然污染源和人為污染源。
天然污染源
自然界中某些自然現象向環境排放有害物質或造成有害影響的場所,是大氣污染物的一個很重要的來源。僅管與人為源相比,由自然現象所產生的大氣污染物種類少,濃度低,在局部地區某一時段可能形成嚴重影響,但從全球角度看,天然源還是很重要的,尤其在清潔地區。大氣污染物的天然源主要有:
火山噴發:排放出SO2、H2S、CO2、CO、HF及火山灰等顆粒物。
森林火災:排放出CO、CO2、SO2、NO2、HC等。
自然塵:風砂、土壤塵等。
森林植物釋放:主要為 稀類碳氫化合物。
海浪飛沫:顆粒物主要為硫酸鹽與亞硫酸鹽。
在有些情況下天然源比人為源更重要,有人曾對全球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作了估計,認為全球氮排放中的93%,硫氧化物排放中的60%來自天然源。
人為污染源
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活動是大氣污染的主要來源。通常所說的大氣污染源是指由人類活動向大氣輸送污染物的發生源。大氣的人為污染源可概括為三方面:
1、燃料燃燒:燃料(煤、石油、天然氣等)的燃燒過程是向大氣輸送污染物的重要發生源。煤是主要的工業和民用燃料,它的主要成分是碳,並含有氫、氧、氮、硫及金屬化合物。煤燃燒時除產生大量煙塵外,在燃燒過程中還會形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有機化合物及煙塵等有害物質。
火力發電廠、鋼鐵廠、焦化廠、石油化工廠和有大型鍋爐的工廠、用煤量最大的工礦,根據工業的性質、規模的不同,對大氣產生污染的程度也不同。
家庭日常生活用的爐灶,由於居住區分布廣泛、密度大,排放高度又很低,再加上無任何處理,所排出的各種污染物的量往往不比大鍋爐低,在有些地區甚至更高。
2、工業生產過程排放:工業生產過程中排放到大氣中的污染物種類多,數量大,是城市或工業區大氣的主要污染源。
工業生產過程中產生廢氣的工廠很多。例如,石油化工排放二氧化硫、硫化氫、二氧化碳、氮氧化物;有色金屬冶煉工業排出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以及含重金屬元素的煙塵;磷肥廠排出氟化物;酸咸鹽化工工業排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氯化氫及各種酸性氣體;鋼鐵工業在煉鐵、煉鋼、煉焦過程中排出粉塵、硫氧化物、氰化物、一氧化碳、硫化氫、酉分、苯類、烴類等。總之,工業生產過程排放的污染物的組成與工業的性質密切相關。
3、交通運輸過程中排放:現代化交通運輸工具如汽車、飛機、船舶等排放的尾氣是造成大氣污染的主要來源。內燃機燃燒排放的廢氣中含有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氫化合物、含氧有機化合物、硫氧化物和鉛的化合物等多種有害物質。由於交通工具數量龐大,來往頻繁,故排放污染物的量也非常可觀。
4、農業活動排放:農及化肥的使用,對提高農業產量起著重大的作用,但也給環境帶來了不利影響,致使施用農和化肥的農業活動成為大氣的重要污染源。
田間施用農時,一部分農會以粉塵等顆粒物形式散逸到大氣中,殘留在作物體上或粘附在作物表面的仍可揮發到大氣中。進入大氣的農可以被懸浮的顆粒物吸收並隨氣流向各地輸送,造成大氣農污染。
關於化肥在農業生產中的施用給環境帶來的不利因素,正逐漸引起關注。例如,氮肥在土壤中經一系列的變化過程會產生氮氧化物釋放到大氣中;氮在反硝化作用下可形成氮(N2)和氧化亞氮(N2O)釋放到空氣中,氧化亞氮不易溶於水,可傳輸到平流層,並與臭氧相互作用,使臭氧層遭到破壞。
此外,為便於分析污染物在大氣中的運動,按照污染源性狀特點可分為固定式污染源和移動式污染源。固定式污染源是指污染物從固定地點排出,如各種工業生產及家庭爐灶排放源排出的污染物,其位置是固定不變的;流動源是指各種交通工具,如汽車、輪船、飛機等是在運行中排放廢氣,向周圍大氣環境散發出的各種有害物質。按照排放污染物的空間分布方式,可分為點污染源,即集中在一點或一個可當作一點的小范圍排放污染物;面污染源,即在一個大面積范圍排放污染物。
③ 思考:影響工業的區位因素還有哪些
影響工業的區位因素都會影響工業的經濟效益。包括土地、水源、市場、交通、礦產、能源、政策 、技術、工業基礎、協作條件、環境因素等。
④ 高一地理影響工業區位選擇變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高一地理工業的區位因素與區位選擇知識點
一、工業區位因素
工業是指從事自然資源的開采,對採掘品和農產品進行加工和再加工的物質生產部門。
1、根據工業的概念推論工業的分類
2、工業的區位選擇
3、區位因素
對自然界依賴較少,原料動力——充足、勞動力——廉價、地租——便宜、交通——便利、市場——廣闊
主要的工業區位因素
(1)自然因素:包括水源、土地、原料(能源礦產資源)、動力等。
(2)社會經濟因素:市場、政策、交通運輸、工人(勞動力)等。
選址原則(經濟利益方面):工廠應選擇在具有明顯優勢條件的地方,以最低的生產成本獲得最高利潤。
二、工業區位因素的變化
1、工業區位的發展變化
2、鞍鋼和寶鋼的區位選擇
3、科技進步的影響
4、鋼鐵工業區位選擇的三次變化
5、環境因素對區位選擇的影響
6、社會因素對工業區位選擇的影響
知識擴展
1、分析說明工業的主要區位因素及工業區位因素的發展變化既是本節內容的重點也是難點。影響工業區位選擇的因素很多,它們對工業布局的作用各不相同,但又往往同時起作用,所以不能孤立地、機械地看待各個因素,要因時、因地、因工業部門制宜,把各個因素聯系起來綜合分析。同時,又要抓住影響其區位選
擇的主導因素。不同工業部門其區位選擇的主導因素不同,如原料導向型、市場導向型、動力導向型、勞動力導向型、技術導向型等工業。要動態地分析區位因素:不同地區工業布局的因素不同,不同時期工業區位選擇的因素也不斷變化,特別是隨著科技的進步,工業所用原料的范圍越來越廣,而且隨著超高壓輸電技術和核電
技術以及交通運輸工具的發展,工業區位選擇降低了對原料和動力的依賴程度,市場需求、勞動力素質對工業區位的影響在加強,信息網路對工業區位的影響也越來越大。
運用地圖,聯系實際,分析說明影響工業的主要區位因素及其變化。
2、該內容是高考重點考查的內容,在高考命題中既注重對這部分內容的知識考查,也注重對應用本部分原理分析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考核。主要考點有:工業區位的影響因素;工業區位因素的發展變化;社會環境因素對工業區位選擇的影響。在能力方面側重從實際出發進行區位分析,突出對讀圖分析能力的考查,而且對工業區位分析由單要素考查向多要素綜合分析和評價方向轉化。
3、工業主導區位因素的判斷
根據工業區位選址的原則:花費最低的生產成本獲得最高利潤,工業主導區位因素可以從工業生產投入的角度甲加以判斷,即所需的生產成本中投入越大,其主導地位越強。具體分析如下:
根據生產要素的投入比重:比重越大者為其主導因素,如下圖:
圖中a工業投入比重最大的是電能,則其主導因素為動力;b工業投入比重最大的是廉價勞動力,則其主導因素為勞動力;c工業投入比重最大的是原材料,則其主導因素為原料。為了盡可能降低成本,工廠應該選擇在上述主導因素豐富而價優的地方。
根據特定生產環節判斷
地理工業的區位因素與區位選擇知識點(1)①
原材料運輸量大(如製糖工業)或不能長途長時間運輸(如水產品加工業),則不拘於原料地,主導因素為原料;②產品運輸要求高(如成品油)或產品不便於運輸(如玻璃製品)或產品需快速上市(如食品廠),則布局在消費地,主導因素為市場。
(2)產品研發環節:產品更新換代速度快,研發投入較多,主導因素為科學技術。
(3)工業布局轉移中條件優越性增強的環節,如首鋼搬遷至河北曹妃甸,海洋運輸的又是增強,主導因素則是交通。
工業主導因素確定後,在工業布局時優先考慮,並對其他因素進行綜合分析。
⑤ 1.主要的工業區位因素:(1)影響工業區位的主要因素包括:1.自然因素:土地、()、原料等2.社會
以下均屬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謝謝……
下面內容供參考選擇,
影響工業區位的因素
(一)自然因素:普通影響因素如原料、能源、土地、水源等;特殊影響因素如某些工業對礦產、水能、空氣或氣候等有特殊要求。
(二)社會經濟因素:
勞動力、市場、交通運輸、政府、科技等。
(三)其他社會因素:
社會需求對工業的影響。
1. 國家政策變化的影響:為解決就業問題,工廠設在並不盈利的區位;為縮小經濟差距,20世紀80年代發展沿海地區經濟到21世紀初進行西部大開發。
2. 國防安全的考慮:20世紀50年代我國在內地建立了一批大型工業基地。
3. 個人行為因素:如海外華人、華僑的投資。
補充:
4. 工業慣性:有些工廠的區位並不合理,但仍留在那裡,稱為工業慣性。原因是可能搬遷費用高或政府的影響或出於對當地經濟的考慮等。
(四)環境因素:
工業在產出產品的同時,也會產出各種廢棄物,對環境造成污染,危害人們的身體健康。因此在進行工業(特別是一些環境污染嚴重的工業)區位的選擇時,應充分考慮工業對環境可能產生的影響。(注意不同工廠排放的主要污染物各不相同)
1. 從主導風向上看,嚴重污染大氣的工廠應該在城市主導風向的下風向選擇廠址,或者在主導風向的垂直兩側選擇廠址;在季風區,工廠應該布置在當地最小風頻的風
補充:
向的上風向。
2. 從水源上看,有廢水排放的工廠應該布局在遠離水源地或遠離河流上游地區,而自來水廠宜於布局在居民區的水源地上游或河流上游地區。
3. 從距居民區的遠近上看,佔地面積不大而沒有污染的工業,宜於布局在城區;用地規模較大、污染較輕的工業可布局在城市邊緣或近郊地區;嚴重污染而一時難以治理的大型企業,宜於布局在遠離市區的遠郊和郊外。
4. 從生態環境的保護上看,工業布局應該遠離生態脆弱帶和自然保護區。
自然因素,地形,水源,資源,等方面。
社會因素,經濟,市場,交通,科技等方面
社會因素:政策,個人偏好,工業慣性
環境因素:環境客觀上對工業的區位有影響,主要是有污染的工業,大氣污染,水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等,對工業具體布局有客觀要求。
有自然因素,多從地形,氣候,水源,資源,環境等方面。
社會因素,多從經濟,技術,市場,交通,科技,政策等方面。
⑥ 工業生產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影響工業分布的區位因素有哪些它們工業的影響有什麼變化
影響工業區位選擇的因素包括自然資源和自然條件因素、經濟因素、社會因素、技術因素、生態環境因素等。
不同的工業部門、工業發展的不同時期,這些區位因素是不一樣的,同一因素也會發生變化。
主要因素:原料、動力(燃料)、勞動力、市場、交通運輸、土地、水源、政府。
原料地對工廠的影響逐漸減弱,市場對工廠區位的影響逐漸加強,如寶鋼。
交通運輸仍對工業布局很大吸引力,但在發達國家運輸已相當完善,交通運輸已不再成為主要因素,如日本沿海,我國沿江沿海。信息網路的通達性越來越突出。勞動力的素質和技能對工業區位的影響力在逐漸增加。
⑦ 環境因素的八個方面是什麼
八個方面:大氣的排放,水體的排放,土地排放,原材料和自然資源的使用,能源使用,能量釋放,廢物和副產品物理屬性。
環境問題的分類主要有以下幾類:
1、按環境要素分:大氣污染、水體污染、土壤污染。
2、 按人類活動分:工業環境污染、城市環境污染、農業環境污染。
3、按造成環境污染的性質和來源分:化學污染、生物污染、物理污染(雜訊污染、放射性、電磁波)固體廢物污染、能源污染。
造成環境問題的主要原因:
第一,片面追求經濟價值忽視生態價值引起的環境問題。工業發展產生的工業廢水、廢氣、廢渣引起的污染。
第二,植被的迅速減少引起的環境問題。為了保證經濟的高速增長而不惜以犧牲環境為代價,過度地開墾,使土地退化異常嚴重。
第三,城市發展而引起的環境問題。一系列的由於城市發展環境問題給人們生活生產帶來諸多不便。
⑧ 影響工業的區位因素有很多,如:原料、動力、勞動力、市場...
【答案】
【小題1】B
【小題2】D
【小題3】B
【答案解析】【小題1】本題考查工業區位因素。影響工業區位的因素有:土地、原料、動力、水源、交通運輸、勞動力、市場和政府政策等。在武漢建立「中國·光谷」,其布局依據主要是為了靠近科技發達地區。所以本題選擇B選項。
【小題2】鞍山、包頭為重工業基地,男性職工數多,建立紡織廠主要為女性職工,可以平衡男女比例。所以本題選擇D選項。
【小題3】本題考查影響工業區位的因素的發展變化。增強因素:交通運輸、市場、勞動力的素質、技術因素、環境等;減弱因素:原料,勞動力的數量。寶鋼和鞍鋼區位選擇的不同,說明了原料對企業的區位影響越來越弱。所以本題選擇B選項。
⑨ 一個地區發展工業時應考慮哪些因素
影響工業發展的因素或條件。主要有: ①自然因素。分為自然資源與自然條件兩類,它們是影響工業生產發展與布局的物質基礎和重要的外部條件。前者包括礦產、土地、水與生物資源等;後者主要有工程與水文地質、地形、氣候、陸地水文、自然災害、生態環境條件等。 ②社會經濟因素。包括地區已有的經濟基礎與經濟發展水平、運輸條件、勞動力條件、市場消費因素、經濟管理體制、區域政策、價格及稅收制信息網路的通達度度等。它們對工業布局、特別是工業企業選擇最優區位有著重要作用。③生產技術因素。包括生產工具(設備)和與它相適應的工藝流程與方法,以及勞動者掌握生產工具的技能。
⑩ 工業的區位因素
(1)自然因素:除場地和水源外,對自然因素一般不要求更多的投入。
(2)經濟因素:原料、市場、動力、勞動力、技術(科技、教育)→ 原料指向型、市場指向型、動力指向型、勞動力指向型、技術指向型。
(3)社會因素:政策、個人偏好、工業慣性、文化傳統 消費習慣 客戶類型
(4)環境因素:污染空氣、污染水源、既污染大氣又污染水源、固體廢棄物污染
很重要的幾句:工業區位的評價和選擇,既要考慮自然因素,更要考慮人文因素,人文因素又可分為經濟因素、社會因素、環境因素。工業區位因素的評價是基礎,它是確定新的工業區位或對老的工業區位進行改進的依據。主導因素的確定,首先要看工業部門的性質,然後結合具體的區域,從各方面進行分析。工業區位因素是在發展變化的,因此,工業區位因素的評價更要側重於對其發展變化的評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