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重工業有哪些
重工業包括鋼鐵工業、冶金工業、機械、能源(電力、石油、煤炭、天然氣等)、化學、材料等工業行業。
重工業與「輕工業」相對,它以能源原材料工業為基礎、以高檔耐用消費品、裝備工業和機械工業等的生產為核心。
擴展內容:
中國重工
行業
中國的重工業包括能源、鋼鐵、機械、化工等行業。1999年全部國有及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重工業增加值11617億元。能源工業有煤、石油和電力,其中煤是主要能源。大型煤炭基地有:山西大同、河北開灤、河南平頂山、安徽淮北、山東兗州、江蘇徐州、黑龍江雞西、遼寧鐵法等16個。隨著工業體制的改革,煤炭企業的經濟增長方式向集約型轉變,同時煤炭工業多種經營迅速發展,產業結構不斷變化。中國重點煤礦已發展多種經營企業1.7萬家,產值相當於煤炭產值的一半以上。
我國重工業升級主要的政策措施
(一)完善依託重大工程發展高端裝備的體制機制。以用戶為龍頭,以裝備製造單位為主體,發揮產學研用相結合的優勢,共同開發先進裝備;鼓勵由裝備使用單位和製造企業組成的產業聯盟參與工程招投標;完善招投標制度,消除對國產裝備歧視性條款,發揮投資、工業主管部門的作用,加強對招投標工作的指導和監管。
(二)加大財稅支持力度。充分利用民用飛機、民用航天、高技術船舶等科研計劃的作用,加大創新支持力度。發揮節能減排專項資金的作用,組織實施節能和新能源汽車創新工程。設立高端裝備發展專項,支持高端裝備及其關鍵零部件、配套系統的研發和產業化。鼓勵開展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對研製生產國家鼓勵發展的高端裝備,確有必要進口的核心裝置、關鍵部件、原材料和關鍵技術,免徵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
(三)完善金融支持政策。建立支持重大技術裝備發展的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融資機制。鼓勵金融機構創新金融產品品種,支持裝備製造企業融資、規模化發展;發揮現有裝備製造業基金的作用,支持裝備製造企業轉型升級;鼓勵支持符合條件的裝備製造企業上市,加大創新投資和股權投資向裝備製造領域傾斜;支持金融租賃公司開展裝備的融資租賃業務。
(四)突出抓好重大專項。繼續抓緊抓好高端數控機床與基礎製造裝備、大飛機、大型先進壓水堆和高溫氣冷堆核電站、極大規模集成電路製造裝備及成套工藝等科技重大專項的實施工作,開發關鍵製造裝備,突破核心共性技術,為實現我國高端裝備產業化提供基礎支撐。
(五)加大市場培育力度。建立裝備首台套保險機制和示範應用制度。探索設立裝備風險基金,為裝備使用單位採用首台套高端裝備及配套系統提供擔保,鼓勵裝備使用單位為研製企業提供工業試驗條件和應用機會,建立裝備示範應用制度。加速推進低空空域開放,為通用飛機的發展奠定市場基礎。
(六)加強國際合作交流。充分利用各種渠道和平台,積極探索合作新模式,融入全球產業鏈。鼓勵境外企業和科研機構在我國設立研發機構,支持國外企業和國內企業開展先進裝備聯合研發和創新。支持國內企業到境外設立公司,並購或參股國外先進裝備製造企業和研發機構,支持國內企業培育國際化品牌,開展國際化經營,高層次參與國際合作。
B. 重工業包括哪些工業
重工業是為國民經濟各部門提供物質技術基礎的主要生產資料的工業。重工業與輕工業對應,提供生產資料的部門稱為重工業,生產消費資料的部門稱為輕工業。重工業包括鋼鐵工業、冶金工業、機械、能源(電力、石油、煤炭、天然氣等)、化學、材料等工業。它為國民經濟各部門(包括工業本身)提供原材料、動力、技術裝備等勞動資料和勞動對象,是實現社會再生產和擴大再生產的物質基礎。一個國家重工業的發展規模和技術水平,是體現其國力的重要標志。
溫馨提示:以上解釋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1-01-13,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C. 重工業的發展方向
從輕工業到重工業是工業化進程的一般性規律。而工業化的完成則以工業重型化為標志。一個國家進入到重工業化階段,既是生產要素積累的結果,也是需求擴張的內在要求。市場經濟的運行表明,同以輕工業為主的早期工業化相比較,重工業化在培育和創造內需方面有著特殊的優勢:首先,重工業產品大多與較高層次社會需求的滿足相關,能夠促使內需規模不斷地擴張。產業結構是隨著需求結構的變動而變化的。當人均收入水平提高到一定水平後,社會消費需求的增長主要來源於加工程度高的商品如耐用消費品等,社會消費需求與重工業的聯系日益密切。重工業產品既能為輕工業的結構升級創造條件,本身也能創造市場上的消費需求。
其次,重工業本身的產業關聯十分廣泛,其發展對內需總量增大的拉動效應是持續性的。相對於輕工業而言,重工業的產業關聯鏈明顯要長得多。一方面,重工業的發展能為許多產業的發展提供投入品,另一方面,重工業的消耗大,能為本國其他產業創造出巨大的市場需求。
最後,重工業對提高國際競爭力非常有利,從而能更好地利用國際市場來擴大國內的需求。一個國家的重工業發展水平,決定其在國際分工體系中的地位,直接制約其出口貿易和海外投資的競爭力。而國際競爭力的模式不同,不僅影響一國利用外部市場和外部資源的能力,還直接影響到一國在開展國際經濟交流時對內部需求的拉動效應。以重工業為基礎形成的國際競爭力在這兩個方面都有明顯的優越性。
從社會消費的角度來看,國內生產的輕工業消費品等明顯過剩,而以重工業為基礎的消費需求,比如家用轎車等則還剛處於起步的階段上。從投資需求的角度來看,眾多的輕工業部門顯然已經處於飽和狀態,只有啟動大型的重工業項目投資,才能對投資總需求起到有效的刺激作用。迅速增長的機電產品出口仍是偏向於勞動密集度高產品,也可能會較快地出現市場飽和的局面。中國的經濟發展要突破有效需求不足的瓶頸,加快重工業化的步伐勢在必行。
D. 優先發展重工業對中國經濟有什麼積極作用
積極作用:
一、重工業產品大多與較高層次社會需求的滿足相關,能夠促使內需規模不斷地擴張。產業結構是隨著需求結構的變動而變化的。
二、當人均收入水平提高到一定水平後,社會消費需求的增長主要來源於加工程度高的商品如耐用消費品等,社會消費需求與重工業的聯系日益密切。
三、重工業產品既能為輕工業的結構升級創造條件,本身也能創造市場上的消費需求。
(4)重工業可以支撐哪些產業的發展擴展閱讀
發展重工業必要性
選擇正確道路,是快速推進工業化的前提。由於資源稟賦、歷史傳統不同,各國工業化道路也不盡相同。能否選擇適合自身國情的工業化道路,是對各國執政黨的重大考驗。
新中國成立後,黨提出重工業優先發展戰略,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為進一步推進工業化奠定了堅實基礎。
改革開放以來,黨認真總結吸取我國工業化的經驗與教訓,充分發揮我國在勞動力和資源等方面的比較優勢,積極融入全球產業分工,在實踐探索中找到了一條中國特色工業化之路,開啟了我國快速工業化進程。
E. 我國的重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發展地位
發展是最快的,佔gdp比重也是最高的。
以下資料:
重化工業為一個國家實現現代化提供強大的物質基礎,被人們稱為國民經濟的「脊樑」。1999年,我國的重工業增長速度比輕工業高出1個百分點。到了2000年時,重工業增長速度比輕工業快3.5個百分點,2003年又升至4個百分點。與此同時,重工業佔GDP的比重從1997年的53.8%猛升至2000年的59.1%,2003年更是達到了64.3%,幾乎接近了1960年的記錄(66.6%)。此外,2003年1—11月份,石油、汽車、電力、冶金、電子、化工等六大重化工業行業實現利潤3914億元,占整個工業利潤總額的54%,這六大行業共新增利潤1281億元,占整個工業新增利潤的57.3%[1]。針對近幾年來我國重化工業的發展勢頭,有人驚呼:當下中國已經進入了以重化工業為主導的經濟發展階段。
F. 重工業對經濟的影響拜託了各位 謝謝
主要研究重工業布局規律及各國各地區重工業發展的特點和條件的領域。包括重工業各部門的布局和重工業地域組合,即各種重工業綜合體。重工業是生產生產資料的物質生產部門,又稱基礎工業。多數重工業部門耗原料、燃料多,出入運量大,運距遠,因此資源和運輸因素對重工業的布局影響很大。另外,由於投資高,社會經濟條件和技術發展程度也有很大影響。重工業與生產消費資料的部門,如輕工業、農業以及交通運輸業布局有密切關系。 重工業部門布局 按生產特點可分為採掘工業、原料工業和製造工業。此外,還有電力等動力工業。由於它們的生產技術特點差異,影響其布局的因素的作用大小也不盡相同。 採掘工業 包括煤炭、石油、金屬和非金屬礦產資源的開采。這類工業布局首先受自然資源制約,礦產資源的品種、儲量、質量、貯存條件和分布特點決定了採掘工業的可能發展規模及分布地區。因此,礦產資源是所有採掘工業──燃料採掘、金屬礦採掘、化學礦採掘、建築材料採掘及其選礦工業布局的最重要因素。採掘工業必然分布在礦產資源區,選礦工業也分布在礦區附近。 ① 煤炭工業布局首先受煤炭資源的制約,資源的儲量、質量、埋藏條件和地理位置是影響煤炭工業布局的重要因素。世界上年產1000萬噸以上的大型煤炭基地,都是儲量超過10億噸、擁有煉焦煤、動力煤的大型煤田。煤田的地理位置、礦區自然地理和經濟地理條件對煤田開發也有重要影響,處於經濟發達、交通便利地區的得到優先開發。有些煤田雖然資源豐富、煤質優良,但處於邊遠位置,往往開發較遲。 ② 石油天然氣工業主要包括採油(氣)和煉油工業。油氣資源是石油工業的基礎,油氣儲量、質量、賦存條件和地理位置對油氣田開發有重要影響。世界採油工業主要集中在中東、蘇聯、北美、拉丁美洲北部、北非等石油資源豐富、交通便利的大油田。煉油工業布局雖受資源影響,但與石油消費區有更密切關系,這是由於輸送原油比運輸多樣的石油產品更為方便和節約。煉油工業趨向於發展成為石油化學聯合企業,布局進一步靠近消費區。(見彩圖高雄煉油廠區(中國台灣)、法國鋼都隆維) 電力及其他動力工業 電力工業布局要求合理利用能源和接近負荷中心。目前,世界電力工業主要是火力和水力發電,主要能源是煤炭、石油、天然氣和水力。火電站布局最理想的方案是同時接近燃料基地和負荷中心,不具備這個條件時可以在能源產地建電廠、利用高壓輸電到消費區,或將燃料運輸到消費區發電。一般來說,所用的燃料發熱量小、運輸不便,則多在燃料基地建電廠;所用的燃料發熱量大、運輸方便,則運送燃料到消費區發電。水電站布局受水力資源的水文特徵(流量、落差、含沙量、季節變化、結冰期)、壩址的地質條件、庫區淹沒面積和該地區經濟、居住狀況等因素影響。水電站建設還同河流綜合利用有密切關系,建設水電站通常要考慮水資源利用的防洪、灌溉、航運、工業用水、水產養殖、美化環境等綜合效益。最優方案是建成多功能的水利樞紐,滿足國民經濟多方面的需要。 技術的進步,已使能源的利用擴大到原子能、地熱以及潮汐、風力和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其中原子能發電受到各國廣泛重視。核燃料的重量輕,核電站的布局宜接近負荷中心,但為了避免核燃料外泄造成放射性污染的危害,廠址選擇要求避開人口密度大的地區。 原料工業 包括鋼鐵工業、有色冶金、建築材料加工和基本化學工業等部門。這些工業的原料和動力是礦產資源,它們的地理分布也受礦產資源的很大影響,但消費區、運輸條件等因素也對這些工業的布局有重要影響,它們的地理分布可能接近礦產資源,也可能分布在消費區。 ① 鋼鐵工業,特別是大型聯合企業布局,是整個工業布局的關鍵,要首先服從全國工業總體部署,並有利於地區國民經濟綜合發展。 鋼鐵企業,特別是大型聯合企業,對地質基礎、地形、供水、供電、環境保護等條件要求十分嚴格。鐵礦石和煉焦煤是鋼鐵工業的基本原料和燃料,廠址選擇往往首先考慮節約鐵礦石和焦煤的運費。煤礦區和鐵礦區接近是鋼鐵工業布局的最理想的地區,但較多情況是煤礦區與鐵礦區分開,廠址選擇只能靠近其中一方。早期的鋼鐵廠利用富礦,耗用鐵礦石少,而煉鐵技術水平低,焦比很高,耗煤量大,鋼鐵工業都分布在煤區,如聯邦德國的魯爾區(見彩圖魯爾工業區(聯邦德國))、蘇聯的頓巴斯、美國的賓夕法尼亞。以後隨耗煤量的減少和冶煉技術進步,又趨向鐵礦產地。如蘇聯的烏拉爾、克里沃羅格等地區的鋼鐵工業。但鋼鐵工業所在地往往形成綜合性工業基地,能源消耗量將大大增加,在這種情況下靠近煤炭基地建立鋼鐵工業也是合理的。另外,在鐵礦石和煤炭交換運輸線上也建立起鋼鐵工業,如美國五大湖沿岸、蘇聯烏克蘭第聶伯河中游。 20世紀60年代以來,世界鋼鐵工業地理的重要變化是趨向沿海和集中建設大型企業。這是由於大型設備具有明顯優勢,使鋼鐵廠向大型化發展,而海運業的發展和造船技術進步,原燃料輸入和產品輸出,都可以利用廉價海運,使鋼鐵廠能夠利用遠距離的高品位鐵礦石。 ② 有色金屬工業布局。有色金屬工業包括采礦、選礦、粗煉和精煉4個過程。在多數情況下,粗煉和精煉分開布局。這是因為粗煉階段的原料,含金屬量一般僅0.1~10%,即使經過選洗的精礦,品位仍只有20~50%,所需原料運量很大,粗煉工業布局一般靠近礦區。另外,有色金屬礦山規模多為中小型,宜分散建廠。精煉則常需電解,耗電量極大,精煉廠一般靠近可提供廉價電力的電力樞紐。有色冶金精煉還需要較高技術和機械、化工等部門協作,因此交通發達的大工業中心也可發展有色冶金。 ③ 建築材料工業布局。建築材料工業行業眾多,主要包括礦物質材料生產,如天然石料、大理石、漢白玉、石棉、砂、石、硅酸鹽材料;有機質材料生產,包括建築用木材、竹材、建築塑料等;金屬材料生產,包括建築用鋼材、鋼筋以及小五金製品等。這些行業的原料、生產工藝技術各不相同,但整個建築工業布局仍有共同特徵。首先,建材因所需原料數量龐大而笨重,產品價格低廉,長途運輸不僅造成運輸工具的浪費,也將由於運費過大而提高建築工程造價,因此原料的儲量、質量、分布特點,對建材工業布局影響較大。但常用建材工業原料分布較廣泛、資源也較豐富,而其成品銷售市場也十分普遍,使建材工業有可能既接近原料地,又近消費區,布局特點是分布廣泛。除少數建材產品要求特殊條件外,一般建材工業布局根據一定供銷半徑,因地制宜滿足產銷平衡。 ④ 化學工業布局。化學工業是行業結構復雜、產品種類繁多,與國民經濟各部門聯系最為廣泛的工業部門,它不僅為工業提供多種原材料、為農業提供多種生產資料,也為人們日常生活提供多種消費品。因此,化學工業布局與其他工業部門和農業布局有密切關系。與其他工業部門比較,化學工業布局的特點是:第一,可用不同原料製取同一產品,也可用相同原料生產不同性質的產品,充分利用資源。往往一種化工部門的產品又是另一化工部門的原料,許多化工產品或中間產品又具有易燃、易爆、易腐蝕的特性,不易作長途運輸。因此,化工企業多採用連續式生產和聯合化,形成化工區;第二,化工生產需一定的溫度和壓力提高反應轉化率,在布局上要求動力、熱能和水源條件配合;第三,在化學工業生產過程中常排放有毒、惡臭的或腐蝕性物質,選擇廠址時要注意保護環境,並採取防止污染的規劃措施。 由於化工原料、工藝路線多樣,產品用途廣泛、影響化學工業各部門配置的因素及其地理分布規律也有所不同。以生產酸鹼為主的基本化學工業,因所用的原料比產品的運輸方便、安全,多將其配置在耗用酸鹼較多的化工區。以合成氨為基礎的氮肥工業配置趨向,取決於天然氣、重油、無煙煤、焦炭、焦爐氣等不同類型的原料資源分布和加工的條件。由合成氨生產的氮肥品種,一般根據消費區的農業土壤性質來決定。以煤炭或者石油為原料發展有機化學工業,地理配置卻各有特點。前者因耗能較多,主要建在煤炭工業基地或者大水電站區域,後者多與配置在消費區域的煉油工業相結合,組成石油化工聯合企業。 製造工業 主要是各種機械製造工業,電子、電器及儀器儀表工業,化肥農葯、塑料等化工深加工工業。布局的要求比較復雜,既要接近原料地,又要接近消費區。 ① 機械製造工業布局。機械製造工業是以金屬原材料為主的加工工業,產品種類繁多,供應各工業部門以及農業、交通運輸業各國民經濟部門的機械設備,生產要求高度專門化和協作化。因此,各種機械工業的布局應該互相接近,或分布在交通運輸樞紐,一般集中於大的工業中心和交通樞紐。機械工業各個行業布局又各有不同特點。如大型、重型機械廠消耗金屬量大,多接近鋼鐵工業區;礦山機械多布局在大型礦山附近;機床工業要求工業技術水平高、協作條件好,多布置在重要的工業基地和交通樞紐。其他如農業機械多分布於農業發達地區,運輸機械分布在交通樞紐,造船業分布在工業發達、技術水平高的港口城市,儀器儀表工業分布在科學技術水平高的中心城市等。 ② 電子工業布局。以新一代集成電路為代表的智力型尖端技術工業布局,主導制約因素為智力資源、技術開發、情報信息等智力型「軟要素」。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矽谷以及美國得克薩斯州達拉斯市的「硅原」、日本北九州的「硅島」等,都是典型的世界著名電子工業基地。 謝謝採納!!
G. 重工業包括哪些行業
重工業包括採掘採伐業、原材料工業和加工製造業等三個行業。
1.採掘(伐)工業是指對自然資源的開采,包括石油、天然氣開采、煤炭開采、金屬礦開采、非金屬礦開采和木材採伐等工業。
2.原材料工業指向國民經濟各部門提供基本材料、動力和燃料的工業。包括黑色和有色金屬冶煉及加工、煉焦及焦炭、化學、化工原料、水泥、人造板以及電力、石油和煤炭加工、玻璃纖維原料、鋸材及人造板工業等工業。
3.加工工業也稱製造工業,是指對工業原材料進行再加工製造的工業。包括裝備國民經濟各部門的機械設備製造工業、電子工業、化肥、金屬結構、水泥製品、其他建築材料製造等工業,以及為農業提供的生產資料如化肥、農葯等工業。
(7)重工業可以支撐哪些產業的發展擴展閱讀
重工業的行業背景
重工業包括鋼鐵工業、冶金工業、機械、能源(電力、石油、煤炭、天然氣等)、化學、材料等工業,可以為國民經濟各部門(包括工業本身)提供原材料、動力、技術裝備等勞動資料和勞動對象。
1.從社會消費的角度來看,國內生產的輕工業消費品等明顯過剩,而以重工業為基礎的消費需求,比如家用轎車等則還剛處於起步的階段上。
2.從投資需求的角度來看,眾多的輕工業部門顯然已經處於飽和狀態,只有啟動大型的重工業項目投資,才能對投資總需求起到有效的刺激作用。
3.迅速增長的機電產品出口仍是偏向於勞動密集度高產品,也可能會較快地出現市場飽和的局面。中國的經濟發展要突破有效需求不足的瓶頸,加快重工業化的步伐勢在必行。
H. 什麼叫重工業
重工業是為國民經濟各部門提供物質技術基礎的主要生產資料的工業。重工業與輕工業對應,提供生產資料的部門稱為重工業,生產消費資料的部門稱為輕工業。重工業包括鋼鐵工業、冶金工業、機械、能源(電力、石油、煤炭、天然氣等)、化學、材料等工業。它為國民經濟各部門(包括工業本身)提供原材料、動力、技術裝備等勞動資料和勞動對象,是實現社會再生產和擴大再生產的物質基礎。一個國家重工業的發展規模和技術水平,是體現其國力的重要標志。
重工業是「輕工業」的對稱,是指以能源原材料工業為基礎、以高檔耐用消費品、裝備工業和機械工業等的生產為核心。在近代工業的發展中,化學工業居於十分突出的地位,因此,在工業結構的產業分類中,往往把化學工業獨立出來,同輕、重工業並列。這樣,工業結構就由輕工業、重工業和化學工業三大部分構成。常有人把重工業和化學工業放在一起,合稱重化工業,同輕工業相對。
重工業的產品是實現社會擴大再生產的物質基礎。在技術不斷進步的條件下,就社會各物質生產部門之間的發展關系來說,重工業的增長速度一般地要快於輕工業和農業,這是生產資料生產優先增長的一般規律。但是,重工業的發展不能不受到輕工業和農業發展的制約,因為重工業的發展離不開輕工業、農業提供消費品,特別是離不開輕工業、農業提供原料、資金和廣大市場。因此,在安排重工業的發展規模和速度時,應當遵循兩大部類協調發展的原理,把需要與可能結合起來進行綜合平衡。
分類
重工業按生產性質和產品用途 可以分為三類:
採掘工業
是指對自然資源的開采,包括石油、天然氣開采、煤炭開采、金屬礦開采、非金屬礦開采和木材採伐等工業;
原材料工業
指向國民經濟各部門提供基本材料、動力和燃料的工業。包括黑色和有色金屬冶煉及加工、煉焦及焦炭、化學、化工原料、水泥、人造板以及電力、石油和煤炭加工、玻璃纖維原料、鋸材及人造板工業等工業;
加工工業
重工業製造工業,是指對工業原材料進行再加工製造的工業。包括裝備國民經濟各部門的機械設備製造工業、電子工業、化肥、金屬結構、水泥製品、其他建築材料製造等工業,以及為農業提供的生產資料如化肥、農葯等工業。重工業產品大部分用於生產,少部分用於生活消費,如電力、生活用煤、小轎車等。
在過去的產業經濟學中,往往根據產品單位體積的相對重量將工業劃分為輕重工業。產品單位體積的重量大的工業部門就是重工業,重量輕的就屬輕工業。屬於重工業的工業部門有鋼鐵工業、有色冶金工業、金屬材料工業和機械工業等。
另外一種劃分輕、重工業的標準是把提供生產資料的部門稱為重工業,生產消費資料的部門稱為輕工業。以上這兩種劃分原則是有區別的。國家統計局對輕重工業的劃分接近於後一種標准,《中國統計年鑒》中對重工業的定義是:為國民經濟各部門提供物質技術基礎的主要生產資料的工業。輕工業為:主要提供生活消費品和製作手工工具的工業。在研究中,常將重工業和化學工業合稱為重化工業。
發展方向
重工業從輕工業到重工業是工業化進程的一般性規律。而工業化的完成則以工業重型化為標志。一個國家進入到重工業化階段,既是生產要素積累的結果,也是需求擴張的內在要求。市場經濟的運行表明,同以輕工業為主的早期工業化相比較,重工業化在培育和創造內需方面有著特殊的優勢:首先,重工業產品大多與較高層次社會需求的滿足相關,能夠促使內需規模不斷地擴張。產業結構是隨著需求結構的變動而變化的。當人均收入水平提高到一定水平後,社會消費需求的增長主要來源於加工程度高的商品如耐用消費品等,社會消費需求與重工業的聯系日益密切。重工業產品既能為輕工業的結構升級創造條件,本身也能創造市場上的消費需求。
其次,重工業本身的產業關聯十分廣泛,其發展對內需總量增大的拉動效應是持續性的。相對於輕工業而言,重工業的產業關聯鏈明顯要長得多。一方面,重工業的發展能為許多產業的發展提供投入品,另一方面,重工業的消耗大,能為本國其他產業創造出巨大的市場需求。
最後,重工業對提高國際競爭力非常有利,從而能更好地利用國際市場來擴大國內的需求。一個國家的重工業發展水平,決定其在國際分工體系中的地位,直接制約其出口貿易和海外投資的競爭力。而國際競爭力的模式不同,不僅影響一國利用外部市場和外部資源的能力,還直接影響到一國在開展國際經濟交流時對內部需求的拉動效應。以重工業為基礎形成的國際競爭力在這兩個方面都有明顯的優越性。
從社會消費的角度來看,國內生產的輕工業消費品等明顯過剩,而以重工業為基礎的消費需求,比如家用轎車等則還剛處於起步的階段上。從投資需求的角度來看,眾多的輕工業部門顯然已經處於飽和狀態,只有啟動大型的重工業項目投資,才能對投資總需求起到有效的刺激作用。迅速增長的機電產品出口仍是偏向於勞動密集度高產品,也可能會較快地出現市場飽和的局面。中國的經濟發展要突破有效需求不足的瓶頸,加快重工業化的步伐勢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