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果是農村村民居住地呢如果要徵收變成工業用地需要哪些手續
鄉鎮企業使用農民集體土地,按照下列程序審批: (1)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建設單位持有關建設項目批准文件,向市、縣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提出建設用申請; (2)市、縣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對建設用地申請進行審查,提出審查意見; (3)按照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的批准許可權,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准,其中,涉及佔用農有地的,應先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四十四條的規定辦理農用地轉用審批手續; (4)建設用地經依法批准後,申請用地單位按照規定繳納有關費用,佔用耕地的,並履行開墾新耕地的義務; (5)工程項目竣工後,由市、縣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對用地和開墾耕地情況進行檢查驗收,合格後辦理土地登記手續,核發《集體土地使用並證》,確認建設用地使用權。 鄉鎮企業使用國有土地的,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關於使用國有土地有關規定申請辦理建設用地審批手續。 以下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的相關規定: 第十四條 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由本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承包經營,從事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生產。土地承包經營期限為三十年。發包方和承包方應當訂立承包合同,約定雙方的權利和義務。承包經營土地的農民有保護和按照承包合同約定的用途合理利用土地的義務。農民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受法律保護。 在土地承包經營期限內,對個別承包經營者之間承包的土地進行適當調整的,必須經村民會議三分之二以上成員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並報鄉(鎮)人民政府和縣級人民政府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批准。 第十五條 國有土地可以由單位或者個人承包經營,從事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生產。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可以由本集體經濟組織以外的單位或者個人承包經營,從事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生產。發包方和承包方應當訂立承包合同,約定雙方的權利和義務。土地承包經營的期限由承包合同約定。承包經營土地的單位和個人,有保護和按照承包合同約定的用途合理利用土地的義務。 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由本集體經濟組織以外的單位或者個人承包經營的,必須經村民會議三分之二以上成員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並報鄉(鎮)人民政府批准。 第三十一條 國家保護耕地,嚴格控制耕地轉為非耕地。 國家實行佔用耕地補償制度。非農業建設經批准佔用耕地的,按照「佔中國,墾中國」的原則,由佔用耕地的單位負責開墾與所佔用耕地的數量和質量相當的耕地;沒有條件開墾或者開墾的耕地不符合要求的,應當按照省、自治區、直轄市的規定繳納耕地開墾費,專款用於開墾新的耕地。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應當制定開墾耕地計劃,監督佔用耕地的單位按照計劃開墾耕地或者按照計劃組織開墾耕地,並進行驗收。 第三十七條 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閑置、荒蕪耕地。已經辦理審批手續的非農業建設佔用耕地,一年內不用而又可以耕種並收獲的,應當由原耕種該幅耕地的集體或者個人恢復耕種,也可以由用地單位組織耕種;一年以上未動工建設的,應當按照省、自治區、直轄市的規定繳納閑置費;連續二年未使用的,經原批准機關批准,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無償收回用地單位的土地使用權;該幅土地原為農民集體所有的,應當交由原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恢復耕種。 第四十四條 建設佔用土地,涉及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的,應當辦理農用地轉用審批手續。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準的道路、管線工程和大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國務院批準的建設項目佔用土地,涉及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的,由國務院批准。 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城市和村莊、集鎮建設用地規模範圍內,為實施該規劃而將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的,按土地利用年度計劃分批次由原批准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機關批准。在已批準的農用地轉用范圍內,具體建設項目用地可以由市、縣人民政府批准。 本條第二款、第三款規定以外的建設項目佔用土地,涉及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的,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五十條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支持被征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從事開發經營,興辦企業。 第五十九條 鄉鎮企業、鄉(鎮)村公共設施、公益事業、農村村民住宅等鄉(鎮)村建設,應當按照村莊和集鎮規劃,合理布局,綜合開發,配套建設;建設用地,應當符合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年度計劃,並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條、第六十條、第六十一條、第六十二條的規定辦理審批手續。 第六十條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使用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建設用地興辦企業或者與其他單位、個人以土地使用權入股、聯營等形式共同舉辦企業的,應當持有關批准文件,向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請,按照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的批准許可權,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准;其中,涉及佔用農用地的,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條的規定辦理審批手續。 按照前款規定興辦企業的建設用地,必須嚴格控制。省、自治區、直轄市可以按照鄉鎮企業的不同行業和經營規模,分別規定用地標准。 第六十一條 鄉(鎮)村公共設施、公益事業建設,需要使用土地的,經鄉(鎮)人民政府審核,向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請,按照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的批准許可權,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准;其中,涉及佔用農用地的,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條的規定辦理審批手續。 第六十二條 農村村民一戶只能擁有一處宅基地,其宅基地的面積不得超過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的標准。 農村村民建住宅,應當符合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並盡量使用原有的宅基地和村內空閑地。 農村村民住宅用地,經鄉(鎮)人民政府審核,由縣級人民政府批准;其中,涉及佔用農用地的,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條的規定辦理審批手續。 農村村民出賣、出租住房後,再申請宅基地的,不予批准。 第六十三條 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權不得出讓、轉讓或者出租用於非農業建設;但是,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並依法取得建設用地的企業,因破產、兼並等情形致使土地使用權依法發生轉移的除外
㈡ 搴熸棫鐚鍦烘敼鍋氬伐涓氱敓浜ч渶瑕佷粈涔堟墜緇錛屾庝箞鍔炵悊
鍔炵悊鍏繪畺璇佺殑鏉′歡鍜屾祦紼
涓銆佸姙鐞嗘潯浠訛細
1銆佸浗瀹跺規按浜у吇孌栨搗鍩熷拰鍐呴檰姘村煙瀹炶屽吇孌栬瘉鍒跺害銆傚埄鐢ㄦ搗鍩熷拰鍐呴檰姘村煙浠庝簨鍏繪畺鐢熶駭媧誨姩鐨勫崟浣嶅拰涓浜猴紝蹇呴』渚濇硶鍙栧緱鍏繪畺璇併
鈶村叏姘戞墍鏈夌殑嫻峰煙鍜屽唴闄嗘按鍩熶緷鐓с婃笖涓氭硶銆嬪拰銆婂湡鍦扮$悊娉曘嬬殑瑙勫畾錛岀『瀹氭搗鍩熷拰鍐呴檰姘村煙鍏繪畺浣跨敤鏉冿紱
鈶甸泦浣撴墍鏈夋垨鑰呭叏姘戞墍鏈夌敱鍐滀笟闆嗕綋緇忔祹緇勭粐浣跨敤鐨勬搗鍩熷拰鍐呴檰姘村煙錛屼緷鐓с婃笖涓氭硶銆嬨併婂湡鍦扮$悊娉曘嬪拰鏈夊叧鍦熷湴鎵垮寘緇忚惀鐨勮勫畾錛岀『瀹氭搗鍩熷拰鍐呴檰姘村煙鍏繪畺鎵垮寘緇忚惀鏉冿紱
2銆佸瑰凡鍏繪搗鍩熷拰鍐呴檰姘村煙錛岀﹀悎鍏繪畺瑙勫垝騫舵寔鏈夊吇孌栬瘉鐨勶紝鍙綆鍖栧℃牳紼嬪簭浜堜互鎹㈣瘉銆傚皻鏈棰嗗彇鍏繪畺璇佸簲灝藉揩瀹℃牳琛ュ彂銆
涓嶇﹀悎鍏繪畺瑙勫垝浣嗗凡鎸佹湁鍏繪畺璇佺殑錛岄檺鏈熶簣浠ヨ皟鏁淬傛棤璇佷嬌鐢ㄦ搗鍩熷拰鍐呴檰姘村煙浠庝簨鍏繪畺鐢熶駭鐨勶紝鍘跨駭浠ヤ笂鍦版柟浜烘皯鏀垮簻娓斾笟涓葷¢儴闂ㄥ簲褰撹繘琛岀櫥璁幫紝闄愭湡鎷嗛櫎鍏繪畺璁炬柦銆
3銆佷嬌鐢ㄦ搗鍩熷拰鍐呴檰姘村煙浠庝簨鍏繪畺鐢熶駭媧誨姩鐨勫崟浣嶅拰涓浜哄簲褰撳悜鍘跨駭浠ヤ笂鍦版柟浜烘皯鏀垮簻娓斾笟琛屾斂涓葷¢儴闂ㄦ彁鍑虹敵璇楓
浜屻佺敵鎶ユ潗鏂欙細
涓銆佸吇孌栫敵璇瘋〃錛涗簩銆佺敵璇蜂漢鐨勮韓浠借瘉鏄庢垨鍗曚綅璇佹槑銆傚崟浣嶈繕搴斿綋鎻愪氦涓嬪垪鏉愭枡錛1銆佷笌鍏繪畺瑙勬ā鐩擱傚簲鐨勮祫閲戞潵婧愯瘉鏄庢潗鏂欙紱2銆佸吇孌栨妧鏈鏉′歡璇存槑錛3銆佹硶寰嬨佹硶瑙勮勫畾鐨勫叾浠栬瘉鏄庢潗鏂欍傜敵璇蜂嬌鐢ㄩ泦浣撴墍鏈夌殑嫻峰煙鍜屽唴闄嗘按鍩熶粠浜嬪吇孌栫敓浜ф椂錛岄櫎鎻愪緵涓婅堪鏉愭枡澶栵紝榪樺簲鎻愪緵鏈夋晥鐨勬搗鍩熷拰鍐呴檰姘村煙鎵垮寘緇忚惀鍚堝悓銆
涓夈佺敵鎶ユ祦紼嬶細
1銆佺敵璇楓傚崟浣嶅拰涓浜轟嬌鐢ㄦ搗鍩熷拰鍐呴檰姘村煙浠庝簨鍏繪畺鐢熶駭媧誨姩鐨勶紝搴斿悜鍘跨駭浠ヤ笂鍦版柟浜烘皯鏀垮簻娓斾笟琛屾斂涓葷¢儴闂ㄦ彁鍑虹敵璇鳳紝濉鍐欑敵璇瘋〃銆傚崟浣嶈繕搴旀彁浜や笌鍏繪畺瑙勬ā鐩擱傚簲鐨勮祫淇¤瘉鏄庢潗鏂欍佸吇孌栨妧鏈鏉′歡璇存槑絳夈
2銆佸℃牳銆傚幙綰т互涓婂湴鏂逛漢姘戞斂搴滄笖涓氳屾斂涓葷¢儴闂ㄥ簲璁ょ湡瀹℃煡鐢寵鋒潗鏂欙紝騫朵細鍚屾湁鍏沖崟浣嶄漢鍛樿繘琛岀幇鍦哄嫎楠岋紝紜璁ゆ爣鐣岋紝鏍稿疄鏈夊叧鎯呭喌銆
3銆佹壒鍑嗐傜粡瀹℃牳錛屽圭﹀悎瑙勫畾鐨勶紝娓斾笟琛屾斂涓葷¢儴闂ㄥ簲鎶ヨ鋒湁瀹℃壒鏉冪殑浜烘皯鏀垮簻鎵瑰噯錛岄佸彂鍏繪畺璇併
4銆侀泦浣撴墍鏈夋垨鍏ㄦ皯鎵鏈夌敱鍐滀笟闆嗕綋緇忔祹緇勭粐浣跨敤鐨勬搗鍩熷拰鍐呴檰姘村煙錛屾壙鍖呬漢鎸夎勫畾絳懼畾鎵垮寘鍚堝悓鍚庯紝鍒版墍杈栧湴鍘跨駭浠ヤ笂浜烘皯鏀垮簻榪涜屾敞鍐岀櫥璁幫紝棰嗗彇鍏繪畺璇併
5銆佺櫥璁伴犲唽銆佸叕鍛娿傛笖涓氳屾斂涓葷¢儴闂ㄥ瑰凡棰佸彂鐨勫吇孌栬瘉搴旂櫥璁伴犲唽錛岄佽瘉嫻峰煙鍜屽唴闄嗘按鍩熻佷綔鍥炬爣蹇楋紝鍙婃椂鍚戠ぞ浼氬叕鍛娿
鍥涖佸吇孌栬瘉綆浠嬶細
鍏繪畺璇佹槸鍥藉跺規按浜у吇孌栨搗鍩熷拰鍐呴檰姘村煙瀹炶屽吇孌栬瘉鍒跺害銆傚埄鐢ㄦ搗鍩熷拰鍐呴檰姘村煙浠庝簨鍏繪畺鐢熶駭媧誨姩鐨勫崟浣嶅拰涓浜猴紝蹇呴』渚濇硶鍙栧緱鍏繪畺璇併
㈢ 農業用地可以轉換為工業用地嗎
可以。
鄉鎮企業使用農民集體土地,按照下列程序審批:
(1)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建設單位持有關建設項目批准文件,向市、縣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提出建設用申請。
(2)市、縣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對建設用地申請進行審查,提出審查意見。
(3)按照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的批准許可權,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准,其中,涉及佔用農有地的,應先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四十四條的規定辦理農用地轉用審批手續。
(4)建設用地經依法批准後,申請用地單位按照規定繳納有關費用,佔用耕地的,並履行開墾新耕地的義務。
(5)工程項目竣工後,由市、縣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對用地和開墾耕地情況進行檢查驗收,合格後辦理土地登記手續,核發《集體土地使用並證》,確認建設用地使用權。
鄉鎮企業使用國有土地的,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關於使用國有土地有關規定申請辦理建設用地審批手續。
(3)農業的改為工業的都需要哪些程序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的相關規定:
第十四條 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由本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承包經營,從事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生產。土地承包經營期限為三十年。
發包方和承包方應當訂立承包合同,約定雙方的權利和義務。承包經營土地的農民有保護和按照承包合同約定的用途合理利用土地的義務。農民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受法律保護。
在土地承包經營期限內,對個別承包經營者之間承包的土地進行適當調整的,必須經村民會議三分之二以上成員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並報鄉(鎮)人民政府和縣級人民政府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批准。
第十五條 國有土地可以由單位或者個人承包經營,從事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生產。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可以由本集體經濟組織以外的單位或者個人承包經營,從事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生產。發包方和承包方應當訂立承包合同,約定雙方的權利和義務。
土地承包經營的期限由承包合同約定。承包經營土地的單位和個人,有保護和按照承包合同約定的用途合理利用土地的義務。
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由本集體經濟組織以外的單位或者個人承包經營的,必須經村民會議三分之二以上成員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並報鄉(鎮)人民政府批准。
第三十一條 國家保護耕地,嚴格控制耕地轉為非耕地。
國家實行佔用耕地補償制度。非農業建設經批准佔用耕地的,按照「佔多少,墾多少」的原則,由佔用耕地的單位負責開墾與所佔用耕地的數量和質量相當的耕地;沒有條件開墾或者開墾的耕地不符合要求的,應當按照省、自治區、直轄市的規定繳納耕地開墾費,專款用於開墾新的耕地。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應當制定開墾耕地計劃,監督佔用耕地的單位按照計劃開墾耕地或者按照計劃組織開墾耕地,並進行驗收。
㈣ 一般農田可以改為工業用地嗎 需要哪些手續
農業用地轉工業用地,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資源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規劃法》及相關法律法規規定,具體的辦理程序如下:
一、申報
建設單位或個人經有關部門批准後,持相關材料到建設項目所在地的轄區規劃局申請辦理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填寫《建設項目報建服務申請表》申報時需附帶以下材料:
1、用地書面申請;
2、村委會或居委會審簽意見;
3、屬出讓轉讓須附送雙方協議及土地權屬證件;
4、國家大中型建設項目或其他特種行業須附計劃立項文件和建設項目選址意見書。
二、受理
規劃局收集齊報建材料後,交到規劃報建中心,報建中心核實報建材料,在真實、齊全的情況下,開具《某某規劃局建設行政許可受理通知書》,送交建設單位或個人。
三、初審
規劃報建中心通知規劃股對已經受理的建設用地項目進行初審。規劃股根據規劃規范要求,通過現場踏勘對項目初步審查,如基本符合規范要求或有爭議的,上報局規劃審批例會集體討論研究,如根本不符合規范要求的,開具《規劃局不予建設行政許可決定書》,送交建設單位或個人。
四、測圖
對於規劃股初審通過的建設用地項目,報建中心開具測圖通知單,通知規劃勘測院測繪1:500用地現狀圖。測圖的目的是為規劃設計提供基礎性的地形資料。
五、設計
報建中心收到規劃勘測院測好的地形圖後,開具規劃設計通知書,通知規劃設計院作平面布置規劃,交規劃股繪制建設用地紅線圖。
六、審批
每星期五規劃局召開規劃審批例會,對規劃股初審合格後經過測圖、設計的所有建設用地項目進行集體審批。參加審批例會的人員有:規劃局領導班子成員、規劃股全體員工、規劃設計院院長、規劃勘測院院長、執法大隊長、城東城西規劃所所長。
在例會的召開過程中,規劃股工作人員對各用地項目的位置、范圍以及初審情況作一一介紹,對於重大的或有爭議的項目,局領導班子帶領參會人員現場踏勘了解情況,然後分別發表意見和看法,對每一項目的審批都實行集體舉手錶決,半數以上同意的才予以審批通過。
同時規劃股做好審批例會記錄。對於審批未通過的項目,規劃股開具《規劃局不予建設行政許可證決定書》,送給建設單位或個人。
七、收費
對於規劃審批例會,審批通過項目,經過規劃局、建設局領導及政府分管領導在紅線圖上簽字後,曬製成蘭圖,報建中心根據收費標准開出計費通知單交付相應規劃局,規劃局根據計費通知單向建設單位或個人收費。
公建項目有五種收費項目,即測量費、放線費、變形觀測費、規劃修建設計費、規劃咨詢費,私建項目有三種收費項目,即測量費、放線費、規劃咨詢費。
八、發證
建設單位或個人向規劃局交費後,到規劃股領取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和規劃用地紅線圖,經局辦公室審核收費情況並登記蓋章後,規劃股再在紅線圖上加蓋出圖專用章,規劃所將規劃用地許可證及規劃用地紅線圖發給建設單位或個人。
九、放線
建設單位或個人憑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到土管部門辦好土地證後,到報建中心申請放線,這主要是指大型用地項目或公建項目,也即辦理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前需要施放用地紅線,設立用地界限,對於私建用地項目,只需在辦理好建設工程規劃許可通知書後一次性放線即可。
報建中心開具放線通知單,通知規劃所、測繪辦、執法大隊、測繪人員實地放線,由測繪辦填寫放線記錄交付報建中心。
(4)農業的改為工業的都需要哪些程序擴展閱讀:
國家有一套劃分土地類型的標准,根據土地類型的異同,出現了工業用地、商業用地和其他類型用地。
國家對於劃撥用地范圍有嚴格限制,《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54條明確規定:「建設單位使用國有土地,應當以出讓等有償使用方式取得;但是,下列建設用地,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可以以劃撥方式取得:
(一)國家機關用地和軍事用地;
(二)城市基礎設施用地和公益事業用地;
(三)國家重點扶持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用地;
(四)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用地」。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第23條規定:「下列建設用地的土地使用權,確屬必需的,可以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劃撥:
(一)國家機關用地和軍事用地;
(二)城市基礎設施用地和公益事業用地;
(三)國家重點扶持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用地;
(四)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用地。
㈤ 農業用地變為工業用地需要的手續
建設單位或個人經有關部門批准後,持相關材料到建設項目所在地的轄區規劃局申請辦理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填寫《建設項目報建服務申請表》申報時需附帶以下材料:
1、用地書面申請;
2、村委會或居委會審簽意見;
3、屬出讓轉讓須附送雙方協議及土地權屬證件;
4、國家大中型建設項目或其他特種行業須附計劃立項文件和建設項目選址意見書。
直接或間接為農業生產所利用的土地。又稱農用地。包括耕地、園地、林地、牧草地、養捕水面、農田水利設施用地,以及田間道路和其他一切農業生產性建築物佔用的土地等。
1985年,世界農業用地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不包括南極洲)的64.7%;隨著社會發展和城市化進程不斷推進,這一比例正在以驚人的速度變小。農業用地利用的合理性標准為:要求達到環境、社會、經濟、生態等方面效益的統一,以保持良性循環,永續利用。
㈥ 農業用地如何轉為商業用地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第十八條:
土地使用者需要改變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規定的土地用途的,應當徵得出讓方同意並經土地管理部門和城市規劃部門批准,依照本章的有關規定重新簽訂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調整土地使用權出讓金,並辦理登記。
且根據通知,為加強對開發區建設用地的集中統一管理。開發區的建設用地必須符合土地的利用總體規劃,並且納入了土地的利用年度計劃,在選址時必須納入城市的統一規劃管理。
農業用地轉為商業用地流程:
1、若是改變為商業用途的,那麼是必須符合城市總體規劃的,並且需先經過規劃部門的批准,也就是得先進行審批。
2、只要符合了城市的規劃可以改變為商業用途的,就得按照現行土地出讓辦法的規定,用地的出讓應當通過招標、拍賣或是掛牌等的方式公開進行,農業用地的原使用人及買受人都不得自行進行買賣。
(6)農業的改為工業的都需要哪些程序擴展閱讀:
規范設施農用地審核:
農業設施的建設與用地由經營者提出申請,鄉鎮政府申報,縣級政府審核同意。申報與審核用地按以下程序和要求辦理:
1、經營者申請。設施農業經營者應擬定設施建設方案,方案內容包括項目名稱、建設地點、用地面積,擬建設施類型、數量、標准和用地規模等。
並與有關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協商土地使用年限、土地用途、補充耕地、土地復墾、交還和違約責任等有關土地使用條件。協商一致後,雙方簽訂用地協議。經營者持設施建設方案、用地協議向鄉鎮政府提出用地申請。
2、鄉鎮申報。鄉鎮政府依據設施農用地管理的有關規定,對經營者提交的設施建設方案、用地協議等進行審查。符合要求的,鄉鎮政府應及時將有關材料呈報縣級政府審核;不符合要求的,鄉鎮政府及時通知經營者,並說明理由。
3、涉及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經營者應依法先行與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承包農戶簽訂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