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我覺得 INTER 的CPU 比 AMD的好 感覺方面
INTEL與AMD"雙核"論劍
INTEL與AMD"雙核"論劍
水無常勢,兵無常形。長久以來,Intel作為世界晶元霸主,將AMD壓在身下。但是,局面越來越不穩,AMD在雙核處理器上全面發力,英特爾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
卧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一度被打蒙的Intel迅速展開討伐。
面對著擺在寫字台上的破舊電腦——這是一台5年前購買的聯想電腦,老化了的主板一再證明自己工作有點力不從心了——居住在廣州祈福新邨內的孟昭順最近有點煩:他想升級電腦,並且最好一步到位進入「雙核」時代,但兩大晶元巨頭在「真假」雙核問題上的爭執讓他不知道應該相信誰。遲遲不能下手的孟只好繼續觀望。身處IT圈外的孟昭順並不知道英特爾和AMD為什麼而爭,他更不知道兩家公司已為此打得頭破血流。
與此同時,2月24日,中信廣場3樓一西餐廳內,華南主流媒體的IT記者三三兩兩圍坐在一起,他們正是來參加英特爾廣州分公司召開的「真假」雙核說明會的;緊接著3月8日,英特爾在其年度技術盛宴「英特爾信息技術峰會」(IDF)上宣布,將於2007年推出四核CPU,並暗示未來甚至可能推出「百核」CPU。姿態強硬。
「見龍在田」 AMD揭竿而起
2005年5月11日,這一天成了兩大晶元巨頭為「真假」雙核激辯的起始之日。此前,AMD已在美國和新加坡等國市場向英特爾擺下擂台。
「五一」長假結束沒幾天,AMD就在北京正式發布全球首款面向伺服器和工作站的企業級X86核計算平台——AMD雙核皓龍TM處理器,場面可謂相當的熱鬧。在曙光、惠普、IBM和Sun等眾多國內外OEM廠商的大力支持下,採用AMD雙核皓龍TM處理器的伺服器和工作站產品也同步推出。一向低調的AMD公司全球副總裁兼大中華區總裁郭可尊借新產品發布之機放言,「希望總體份額較之去年能夠成雙倍增長。」
「競爭是件好事,AMD歡迎競爭,競爭讓我們時刻保持警惕。」作為挑戰者,AMD中國公司公關總監王嫵蓉絕口不提英特爾,但很顯然,他們把「競爭」之球踢給了英特爾,並期待對方接招。
這是AMD在全球首次提出「真雙核」概念,他們宣稱該公司的雙核處理器產品都採用「真雙核」架構,同時指稱英特爾的雙核晶元實際上是「雙芯」架構——單純地把兩顆CPU放置在一起。
2005年6月7日,王嫵蓉再度表示:我們非常尊重競爭對手,無意進行詆毀……只是想說明在雙核處理器方面AMD的架構與英特爾的架構並不相同,AMD的產品在架構上的優勢更為明顯,性能更強。
面對對手的赤裸進攻,英特爾有些坐不住了,展開了首次反擊。這年10月底,其高層官員在上海舉行的秋季IDF(英特爾在中國一年一度舉行的開發者論壇)上表示,AMD在處理器技術上大幅落後於英特爾,暗示對方的雙核技術並不比英特爾先進。
事實上,這是一出完全由AMD公司導演的戲,隱忍已久的他們對自己的雙核技術似乎很有信心,他們就是希望用叫罵誘出英特爾公司,然後再施展更為凌厲的進攻。因此,英特爾的貿然回擊,倒是為AMD借題發揮提供了最好時機。
2005年12月初,AMD大膽地向英特爾發出戰書,要求對雙方的「雙核處理器」進行對比評測,並對外聲稱,「測試結果和競爭對手迴避挑戰的態度,進一步確定了AMD在多核方面的領先優勢。」或許是英特爾公司高層已經警覺,對於AMD下的所謂戰書,英特爾這次不為所動,沒有做出任何回應。
一計不成再施一計。2005年12月的第一周,AMD公司全球總裁魯伊茲訪華,其間和其中方高層又密謀啟動另一波攻勢。魯伊茲前腳一走,12月中旬,AMD隨即啟動了名為「我為雙核狂,AMD真雙核體驗風暴活動」,通過用戶實際體驗展示雙核處理器在應用上的優勢。在這次活動中,他們再度拋出「真假雙核論」這張王牌,為即將推出的雙核架構Athlon64×2雙核處理器造勢。
此次活動結束後,業界進入了短暫的平靜期。大家一方面以為兩家公司的口水戰到此結束,一方面又對英特爾表現出來的懦弱感到惋惜。然而,英特爾其時正在醞釀一場猛烈的反擊戰。
「亢龍有悔」 英特爾點到即止
一位半導體行業的分析師指出,雖然AMD在64位技術和雙核的宣傳方面看起來風頭甚勁,但嚴格說來也只是「成功扳回一局」,俗話說「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英特爾具有強大的綜合資源優勢,左右市場更是游刃有餘,一旦醒悟並順勢而為,AMD的先發優勢並不會維持太久。
盡管英特爾方面盡可能讓文章開頭提到的「真假」雙核說明會保持低調,但這絲毫不影響會場氣氛的凝重。局勢太敏感和嚴峻了。大家都想知道這家世界晶元巨頭將如何辯護?如何反擊?到底誰代表著雙核晶元技術的最高端?
開場白簡短,整個會議也是短小精悍,三句話直奔主題。英特爾中國華南區總經理李榮燊親自介紹了兩公司雙核晶元的異同,他拿出一家第三方最新的評測數據,稱AMD雙核產品在執行多任務時的低性能,而基於英特爾雙核技術的產品是圍繞整個雙核技術特點進行的產品一體化設計,這是一個全新的設計風格,包括工藝與工業乃至外觀設計,不僅產品結構更緊湊,更為重要的是凸顯雙核產品的高性能和低功耗,尤其是它的低功耗。
末了,李榮燊形象地舉例說,一個人在床上想看書,英特爾能做到不起身,伸手就能拿書;而AMD要站起來,走向書架。「這一過程中,它們的失誤率是我們的2.5倍。」之後,英特爾技術人員通過同時運行時下流行的電子游戲,借速度對比來顯示兩家公司雙核CPU的性能。
耐人尋味的是,英特爾少有地不對會議現場提供速記、拍照,並且拒絕向記者發放展示用DEMO,甚至連他們散發的新聞資料也是隻字未提「AMD」公司名,僅以「某公司」稱謂替代。
英特爾廣州分公司的宣傳是當時英特爾反擊戰略的重要一環。在此之後,英特爾中國公司在上海和北京也舉辦了類似活動,對當地IT媒體灌輸自己的雙核理念。
2月27日,英特爾中國北方區總經理曾明指出對手在雙核上製造了一個「謊言」。「我們都是雙核,沒有真假之分。」曾明說,「AMD抨擊英特爾是假雙核根本沒有道理。那隻是AMD單方認為自己的雙核才是『真』的。」他還引用清華大學微處理器與片上系統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汪東升的話說:「目前雙核沒有標准或者定義,沒有真偽之分,沒有理由說別人是假的。」這是英特爾半年來針對AMD雙核挑戰第一次表明立場。3月1日,英特爾全球副總裁兼亞太區總經理楊旭公開表示,「AMD雙核在單任務測試狀態下有一定優勢,比如只傳輸音樂,其他什麼也不幹。如果在多任務工作環境中測試一下,它們的缺陷就立刻原形畢露。」
緊接著,3月8日,英特爾在其年度技術盛宴「英特爾信息技術峰會」(IDF)上,宣布將於2007年推出四核CPU,並暗示未來將可能推出「百核」CPU,這便是英特爾的「ManyCore(多核)」計劃,英特爾高級副總裁兼數字企業事業部總經理帕特·基辛格表示,2006年,包括桌面台式機晶元和筆記本電腦晶元在內,英特爾將有70%以上的產品為雙核產品,下半年,還將推出一款更新的處理器,它將能把筆記本電腦、PC現有處理器性能提升40%。「到時候,AMD將落後更多。」
業內人士認為,英特爾此舉可謂一箭雙雕,一方面可以打造自己在多核CPU市場「領先」的市場形象,另外,也將公眾的注意力從雙核領域引開,打AMD一個措手不及。
但就在大家誤以為英特爾將轉入全面反攻的時候,它卻又再度高掛免戰牌了。用楊旭的話來說,英特爾不是不想回擊,而是不想掉入AMD的圈套。同期,英特爾中國公關經理劉捷對記者表示,不會無休止地回應別人的說法,不會陷入別人為我們設下的陷阱。
至此,堅持不按對手節奏跳舞的英特爾公司惟一的正面反擊暫告一段落,聚光燈下再次只剩下AMD。
「雙龍取水」 兩方各執一辭
英特爾和AMD爭執的焦點是「究竟什麼是『雙核』晶元技術。」兩家各執一詞,難成共識。
根據雙方稍微接近的觀點,「雙核技術」就是將兩個(以後可能集成更多)計算內核集成在一個處理器中,從而提高性能。形象地比喻,單核就好比一個單行道,同一時間里車只能一輛一輛地依次通過,而雙核就是雙行線,同時「飛跑著」幾輛車。
AMD方面認為,在一個晶元上集成兩個核心才是真正的雙核,而雙核技術最關鍵的一點是通過優化設計,讓兩個內核之間可以高效協作,實現晶元性能的大幅提高。就如同一個人長了兩個大腦,他們共用一個身體,兩個腦袋可相互交流一些東西;他們據此指稱英特爾的「雙核」是將兩個原本獨立的處理器簡單地封裝在一個處理器外殼里,沒有任何邏輯關系,不過是將兩個人用一件衣服包起來,雖然擁有兩個腦袋,但各干各的,還可能互相打架。
英特爾方面對此不以為然,指出業內對於雙核並沒有明確的概念,因此只有不同架構的雙核CPU,而沒什麼真假之分。「大家都是雙核,為什麼你的就是真的,我的就成了假的?」
兩家都拋出了第三方評測結果、性能數據以及專家意見等等,各自力圖維護自己產品名正言順的真實身份。
最早的一次評測在2005年6月,國際知名硬體網站Tomshardware對兩家公司提供的雙核產品進行了對比評測,最終成績顯示AMD不敵英特爾。當時,AMD公司高級產品經理唐志德表示拒絕承認這個結果,他認為原因在於英特爾對送檢產品進行了優化。
而在近期,AMD引用第三方評測機構CNET國際公司的比較測試數據聲稱,在日常計算、游戲、多任務、圖片編輯、MP3編碼等七個方面均優於英特爾的表現,「我們取得了7:0的完勝!」AMD公司發布的新聞資料說,眾多媒體和第三方專業評測機構的評測數據都證明AMD雙核處理器不論是處理單任務還是多任務,性能表現都要優於英特爾的雙核處理器。
英特爾中國公司公關經理汪洪華也頓時就此測試的標准發出質疑:「我們只想反問一句,誰能規定雙核產品的真假?目前沒有任何一個機構能做出判斷。」汪洪華的觀點與曾明此前的說法如出一轍,同時也得到了中國部分學術界人士的支持。
清華大學汪東升教授就指出,目前業界對雙核處理器的架構並沒有共同標准或定義,自然也就沒有什麼真偽之分。「多核心的原意就是在一個處理器上集成多個處理器核心,在這一點上AMD與英特爾『並無分別』。不能說自己的產品集成了仲裁等功能就是『真雙核』,更沒有理由稱別人的產品是『雙芯』或『偽雙核』。」汪東升說。
如果將汪的觀點看做是一種對英特爾的支持的話,那麼張雲泉的觀點則可視為是在力挺AMD。3月23日,這位中科院軟體所並行計算實驗室副主任、國家863高性能計算機評測中心技術委員會委員公開稱:在英特爾的雙核架構里會出現前端匯流排的瓶頸問題。
張雲泉認為,在多核處理器的體系結構中,最關鍵的是核與核之間的協作。AMD的雙核採用很高速的交叉開關進行協作和通信,這是它設計的關鍵,由此帶來的好處就是兩個核之間協作良好。相比之下,在英特爾架構裡面會出現前端匯流排的瓶頸問題。
汪東升和張雲泉的觀點基本代表了中國學術界兩派陣營,而這兩種觀點也隨著英特爾和AMD的紛爭相持不下。
「神龍擺尾」 雙核之爭的背後
透過四處彌漫的「硝煙」可以看到,雙方明裡是爭雙核的真假,但實際上,則是市場格局發生變化而自然出現的「碰撞」。「真假雙核」之爭,爭的可不是個「名分」,而是市場份額,是引領產業發展趨勢的龍頭地位。
在單核、超線程等技術已經逐漸過時的今天,昔日無法與英特爾抗衡的AMD,如今面對全新的市場機遇,加上擁有成熟的技術與產品,放手一搏自然在情理之中。來自相關機構的數據、分析,從另一個層面反映了雙方激烈的競爭。3月1日,JP摩根的半導體分析員Danely將英特爾的股票評級指數下調。除了英特爾季度業績沒有達到預期外,Danely稱還因為AMD的市場份額正不斷上升。另據市場研究公司MercuryResearch的統計,AMD去年第四季在伺服器、台式機和筆記本電腦市場的合並市場份額已經上升至21.4%,大幅高於前一季度的17.7%。
一個經典的例子是,2002年11月,時任AMD中國公司總經理的郭可尊(現AMD公司全球副總裁)初上任,AMD在中國品牌電腦市場上還一無是處,為了打贏在中國市場的「處女」之戰,她不惜遠赴千里出現在名不見經傳的江西省地方電腦品牌——「晨創」的新品發布會上。
然而,英特爾晶元畢竟在近十多年來直接促進並引領著個人電腦的迅猛發展。從「286」到「586」,從「奔騰」到「迅馳」,其每一款產品的名稱,都成為了可以替代產品性能描述的標准。但是,AMD在近兩三年來的異軍突起,贏得了諸如IBM、惠普以及聯想等廠商的支持,逐步拆散了原先英特爾緊緊攏聚的「鐵桶陣營」;而以去年起訴英特爾壟斷為標志,AMD開始在市場上擺出了與對手正面過招的架勢。但和英特爾相比,AMD畢竟是一個遲到者。郭可尊在進行同方的公關時,就碰到了「軟釘子」,同方還在今年向外界表明了忠於英特爾陣營的心跡。同方將拒絕AMD的理由歸結為「我們在考慮AMD是否有足夠的資源向同方提供長期支持」。
在笑納同方的忠心之餘,英特爾投桃報李,在市場推廣中,英特爾給了同方不小的財力支持,並在2004年對同方的研發、產品、市場、銷售和培訓上都加大了投入,雙方的來往也更加熱絡,關系日復一日升溫,甚至超越英特爾在國內的最大合作夥伴——聯想。
英特爾的精明和強大恰恰體現在他對各廠商操縱的得心應手上。十幾年來,英特爾通過控制各廠商的產品數量、推出檔期和價格,把握這些沒有核心技術的OEM廠商的生產和產品命脈,其中在中國就建立起以聯想、方正、同方、TCL等直供客戶為基礎的壟斷體系。平均高達50%,以現金形式直接劃到PC製造商賬戶上的英特爾廣告返款,則是財大氣粗的英特爾的一柄殺手鐧。
與此同時,英特爾也不忘拉攏兼容機製造商,以擴大「英特爾體系」商家數量。在成都,英特爾通過產品支持、報銷近七八成的廣告宣傳費,將八達、道洋、合誠和佳業等4大兼容機製造商也拉進這個體系。
這一切,都將AMD打得措手不及。據業內人士分析,就全球范圍內講,英特爾依然佔有70%以上的市場份額,並擁有90%以上的電腦廠商,這一切都不可能在短期內被撼動。
然而英特爾昔日一枝獨秀的局面已被打破。不僅是在AMD擅長的DIY領域,即使在品牌機市場,AMD也通過不懈的努力,屢有斬獲。
英特爾反擊AMD
英特爾AMD恩怨情仇路
1968年,鮑勃-諾伊斯(BobNoyce)和戈登-摩爾(GordonMoore)創建英特爾公司。
1969年,傑里-桑德斯(JerrySanders)與一組前Fairchild半導體公司雇員創建AMD公司。
20世紀80年代初期,IBM選用了英特爾的x86晶元和微軟的DOS系統。為了避免過分依賴於英特爾,IBM要求英特爾幫助尋找另外一家供應商。
1982年,英特爾與AMD簽署了技術交換協議,使AMD成為了IBM的第二家供應商。根據協議規定,AMD有權使用英特爾的「286」晶元技術。
1984年,英特爾拋棄AMD,單獨提供「386」晶元。1987年,AMD對英特爾提起法律訴訟,試圖解決「386」爭端。
1991年,AMD對英特爾提起反壟斷訴訟,稱英特爾通過非法行為保護及維持其壟斷地位。這是AMD公司首次認定英特爾公司涉嫌壟斷,並一直將觀點保留至今。
1992年,法庭要求英特爾向AMD賠償1000萬美元。並且,對於AMD的386處理器中所使用的英特爾專利,AMD可免交版稅。
1995年,AMD與英特爾的所有主要法律爭端全部解決。
2000年,AMD向歐盟提起訴訟,稱英特爾的行為違反了歐盟的反競爭法。
2004年,日本公平交易委員會對英特爾涉嫌壟斷進行調查。
2005年,AMD向美國特拉華州地區法庭對英特爾提起反壟斷訴訟。
2005年6月25日,AMD根據美國法律的相關條款,在美國特拉華州聯邦地區法院,對英特爾提起了反壟斷訴訟。AMD向法院遞交了長達48頁的訴狀,詳細列舉了「英特爾非法維持其在X86微處理器市場的壟斷地位,並要求客戶不與AMD交易」的「惡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