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業生產 > 日本工業用地百分之多少

日本工業用地百分之多少

發布時間:2023-05-27 02:39:24

工業用地土地利潤率

工業用地土地利潤率為百分之5到百分之廳氏並15。工業用地是指獨立設置的工廠、車核鎮間、手工業作坊、建築安裝的生產場地、排渣(灰)場扮跡地等用地。

② 工業用地綠化率最低

根據相關資料查詢顯示:百分之三十。
1、按照規定一般用地的綠地率最低在百分之二十左右,由於工業用地需要考慮到污染,綠地率稍大一些在百分之三十左右。對部分污染很重的企業也有要求更大寬度的隔離帶的規定。
2、經上述分析工業用地綠化率最低要百分之三十。

③ 二戰後,日韓經濟快速發展的主要原因。日本工業分布的特點

戰後日本崛起,得益於重視教育和重視人才的培養。日本前文部大臣荒木萬夫曾經指出:「從明治以來,一直到今天,我國社會和經濟的發展,特別是戰後經濟的發展非常驚人,為世界所重視,造成比情況的重要原因,可歸結為教育的普及和發展。」美國著名發展經濟學家舒爾茨說:「戰後日本物質資本存量幾乎盪然無存,但其國家財富中的重要部分——具有知識水平的人還大量存在。」 日本重視教育的歷史可上溯到明治維新時代。早在1872年明治政府頒布《學法令》時,就在《學制布告》中提出了一個非常明確的口號,要在全國做到"邑無不學之戶,家務不學之人",接著,1886年明治政府宣布在全國實施義務教育,大約經過30年的努力,終於在全國范圍內普及了初等教育,其速度之快在世界教育史上是首屈一指的。而且從年代上看,日本也是世界上最早在全國范圍內普及義務教育的國家,比美國早4年,比法國早10年。正如日本前內閣總理大臣福田赳夫在一次施政演說中所說的:"人是我國的財富,教育是國政的根本。"這應該是日本崛起奇跡的根源。
戰後日本崛起,得益於追求至善、精益求精。吉田茂是日本戰後最負盛名的首相,晚年以充滿激情的語言寫就《激盪的百年史》,總結日本民族如何戰勝困難、目光遠大、勇猛進取、善於學習、追求完美。他說日本民族具有一種止於至善的專業精神。除非不做,做什麼就要做到最好,深深植根於日本民族之血液,此乃日本歷經明治維新和戰後經濟奇跡,得以雄踞世界第二經濟強國之主因。管理大師德魯克說,戰後日本經濟起飛有三位導師。第一位導師是道奇,他教導日本人要發展經濟,首先是穩定貨幣金融,將日元與美元匯率固定於360日元。第二位導師是戴明,全面質量管理之父也。德魯克說,質量管理是美國人發明的,但完美運用、臻於化境的卻是日本人。第三位導師就是德魯克自己。他教會了日本人如何思考戰略和實施目標管理。德魯克對日本文化精神亦有湛深研究。七十歲時被榮聘為東京大學研究日本藝術文化的教授,引以為傲。德魯克與吉田茂英雄所見略同。二師皆以為日本民族真正利害之處,便是那種追求至善、追求完美的專業精神。無論做什麼,皆力求最好,心無旁騖,精益求精。此種精神之背後是異常謙遜的學習態度,永遠不懈吸取他人長處之開放胸懷。盛田昭夫說:"日本企業之所以能在短期內取得飛躍進步,奧妙就在於企業經營者始終認為日本在一切領域中都落後於他人,從而產生一種緊迫感。他們情願以歐美各國的學生自居,堅持交學費,學習經營手法,吸引新技術。""在日本,人們始終不懈地追求效率和生產率的提高,即使是對螺絲刀這樣簡單的工具也毫不例外。從設計到加工,無不精心考慮,仔細研究。"
而中國人弄虛作假、投機取巧、坑蒙拐騙。。。是當今中國社會之普遍心理。與日本人追求至善、精益求精的敬業精神相比是不是還有很大的差距?!

結論
大國的崛起靠的是科技,國與國之間的較量說到底就是國民素質的較量,是人才的較量。不客氣地說,中國由於難以接受別人的教育思想,國民整體素質與發達國家的相比都不是一個等級。英國歷史學家湯因比研究過21種在歷史上曾經出現過,後來相繼消亡的文明。結論是這些文明死亡的原因,無一例外,都不是他殺,而是自殺。他們失去了創新的活力,被歷史淘汰出局。
1876年,美國慶祝獨立100周年的時候,在費城舉辦國際博覽會,有37個國家參展,當時清政府也派出了展覽團。在這次博覽會上,英國展出最新的蒸汽機車,美國展出大功率電動機和發電機,德國展出加工槍炮的精密機床,中國展出的是純銀打制的27套件耳挖勺和小腳綉花鞋。
這是就是時代的差距!
一個居安思危的國家才有資格談論誰是第一! ①日本進行了比較廣泛的社會改革,進一步廢除了生產關系中的封建落後因素,為經濟發展奠定了基礎。②美國對日本的扶植。③實行國民經濟非軍事化,全力進行經濟建設。④制定了外向型的經濟發展戰略,引進最先進的科學技術,調整國內產業結構,促進出口。例如,60年代末,日本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電視機生產國之一,並大量出口。當時,日本生產的纖維和黑白電視機出口美國,超過美國該產品進口數的1/10,從而引起美日貿易摩擦。課文中的插圖《60年代末日本的電視機工廠》反映了60年代末日本大量生產電視機的情況,⑤積極發展教育,培養人才。1950年,日本的九年義務教育的普及率就已經達到99%;1970年,高中學生考進大學的已達23.6%。教育的發展,為經濟現代化提供了高素質的人才。⑥朝鮮戰爭與越南戰爭期間,美軍的大批軍事及後勤物資訂貨,進一步刺激了日本經濟的發展,使日本經濟迅速活躍起來。

80年代以後,日本加大發展高科技產業的力度,推動經濟穩步發展。

據統計,1960年~1970年間,日本的工業生產年均增長16%,國民生產總值年平均增長11.3%。1968年,日本的國民生產總值超過聯邦德國,成為僅次於美國的資本主義世界第二號經濟大國。1986年,日本的黃金儲備達到421億美元,位居世界第二;1987年,日本的外匯儲備超過聯邦德國,居世界首位,1988年,日本的人均收入達1.9萬美元,超過同期美國的1.8萬美元。1988年,根據權威的美國《商業周報》統計,世界排名前30名的大公司中,日本佔了22家。隨著經濟實力的增強,日本開始謀求政治大國的地位。

2.日本謀求政治大國的地位

1972年,日本外相大平正芳在記者招待會上說:「日本跟著美國腳步走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同時,日本在日美同盟的前提下展開了所謂的「多邊自主外交」。1972年9月,日本和中國恢復邦交。1982年上台的中曾根康弘首相在多次場合公開聲明,日本還要謀求做一個政治大國,在國際事務中有更多的發言權,並積極爭取得到聯合國的常任理事國席位。70年代中期以後,日本軍費逐年增加,成為美國重要的戰略夥伴。

說明:日本軍事實力的膨脹,引起亞洲人民的高度警惕。

歸納小結:①戰後國民經濟非軍事化,政府得以集中有限的財力物力進行經濟建設。②大力發展科學技術,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③大力發展教育,培養人才。④美國的援助和扶植。

二戰後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在發展經濟的過程中,吸取歷史教訓,推行社會福利政策,緩和社會矛盾,人民生活得到改善。然而,矛盾沖突依然存在。
韓國土地面積約9.9萬平方千米,佔南北方總面積的45%,與我國江蘇或浙江等省的面積相近;人口數1997年為4594.9萬,佔南北方總數的2/3,每平方千米約466.6人,為世界上的人口稠密地區之一,現在城市人口占總人口的69.9%。韓國三面臨海,多優良港灣和島嶼,東南部扼守朝鮮海峽,接近國際主要航線,與日本聯系方便,西與我國山東半島僅距400千米。韓國自然條件較北方有利,但自然資源較為貧乏,半島上豐富的煤鐵資源99%以上分布於北方,二戰以前以此為基礎的重工業80%也集中於北方。

二戰結束後又經歷了三年朝鮮戰爭的韓國,經濟曾處於崩潰的邊緣,直到60年代初還是世界是最貧窮落後的農業國之一,1960年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僅82美元。三十年後的今天,其經濟發展已躍居中等發達國家的領先地位,1991年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6498美元,並成為能大量出口機器設備的新興工業化國家之一,為世界第二大造船國、第九大汽車生產國和第三大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生產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經濟成就。只用了30年時間就走完了西方發達國家曾歷時一兩百年的工業化路程。如今,韓國又再次站到了新的起飛線上,從1992年開始的「七·五」計劃,目標直指進入發達國家行列,人均國民生產總值要達到一萬美元,並力圖在2000年成為世界第十五大經濟強國。

韓國的成功在於戰後發達國家產業結構的調整,低利率、低油價的國際環境以及美國的經濟扶持,這是韓國經濟高速增長的外部條件;而國內高質低薪的勞動軍,有利的地理位置與交通條件,「出口主導型」的工業化道路,根據國內外條件適時作具體調整的外向型經濟發展戰略,保持高水平的物質資本和人力資本投資的戰略措施,長時間高效率的「政府主導型」宏觀經濟管理、調節方式等,是韓國取得成功的主要內部條件因素。 日本工業分布的最突出特點是臨海性。工業主要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地區,尤其是所謂「三灣一海」地區,即東京灣、伊勢灣和大阪灣以及瀨戶內海沿岸地區。東起東京灣東側的鹿島,向西經千葉、東京、橫濱—駿河灣沿岸—名古屋—大阪、神戶—瀨戶內海沿岸,最後直達北九州,長達1,000公里,包括京濱、中京、阪神、瀨戶內、北九州等五大工業地帶及其毗連地帶,呈東西向的條帶狀地區,通常稱之為「太平洋帶狀工業地帶」。該地帶約佔全國總面積的24%,但卻擁有日本全國人口和工廠數的 60%,工人總數的67%以上,工業產值的75%,大型鋼鐵聯合企業設備能力的95%,以及重化學工業產值的90%以上。特別是戰後新建的大量消費原料的資源型工業,全部分布在這一帶,成為臨海型工業區的典型代表。太平洋帶狀工業地帶不僅是日本、也是世界最發達的工業區之一。日本工業高度集中在這一帶狀地區的原因主要有:第一,日本發展工業的原料、燃料大部分依靠輸入,產品又大部分依靠輸出,面向國外市場是戰後日本工業布局的基本出發點。在太平洋沿岸一側的許多專業碼頭上,往往通過自動流水傳遞線,將進口的原料和燃料直接運入生產車間,就地加工;同時,所產的產品也徑直通過出口專業碼頭由海船運銷世界各地。因此,就這個意義上講,巨型船舶和港口就成了日本工業原料、燃料的來源地和產品的銷售地。這樣,既節約用地,又縮短生產周期,可獲得巨大經濟效益。戰後資源來源地域構成的變化,即由戰前和戰時主要面向日本海一側(如中國、朝鮮等),改變為戰後主要面向太平洋一側(如東南亞、大洋洲、歐洲、北美洲、非洲、拉美等),則更是工業愈加集中於太平洋沿岸的直接原因。第二,充分發揮島國位置條件的優越性。日本海岸線綿長,沿海又多優良港灣,尤其是太平洋沿岸,水深港闊,風平浪靜,潮差不大,適宜修築巨港和深水碼頭,便於大型或超級貨輪停泊。目前,太平洋沿岸的各港灣地區不僅為原料進口和產品出口提供了便利條件,而且船舶結構的日益大型化又造成海上運輸費用的低廉。第三,日本沿海地帶雖已十分密集,用地緊張,但是近些年來這里由於填海造陸,已使地價較為便宜,利於投資設廠。第四,沿海各大工業地帶是日本工業、城市和人口最為集中的地區,因而也是國內工業品最大的消費地,使生產地接近消費地的經濟原則得以實現。第五,日本在實施重點發展重、化學工業方針的進程中,在沿海地區大量投資修築公共設施和增設交通線路,從而為布局新廠提供了各種方便條件。日本工業分布的高度集中,從整體看是很不平衡的,過於集中的布局是不合理的;但就一個企業內部來說,則布局緊湊,用地少,也便於和其它企業聯系,在技術上是合理的,經濟效益較高。

但是,日本工業經過多年來的發展,原有工業地帶已擁擠不堪,處於飽和狀態,目前已提出重新布局工業的問題。工業布局開始向其它地方分散,其總趨勢是:(1)向原有工業地帶的四周及其外圍的內陸部分延伸,特別是那些技術密集型工業更是如此;(2)向消費地擴展;(3)趨向勞動力資源充足的地區;(4)在工業落後的地區建立地方性的工業據點。此外,日本還大力在海外投資建廠,就地加工原料,然後將半成品運回日本。
好啦,就這些了!對給分啊!謝謝啦!

④ 日本工業區位因素優缺點 急急急~~~~~~~~~

優勢:
1.最突出特點是臨海性:工業主要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地區,尤其是所謂「三灣一海」地區,即東京灣、伊勢灣和大阪灣以及瀨戶內海沿岸地區。日本工業高度集中,呈東西向的條帶狀地區,通常稱之為「太平洋帶狀工業地帶。
2.海上交通發達:日本海岸線綿長,沿海又多優良港灣,尤其是太平洋沿岸,水深港闊,風平浪靜,潮差不大,適宜修築巨港和深水碼頭,便於大型或超級貨輪停泊。
3.土地成本較低:日本沿海地帶雖已十分密集,用地緊張,但是近些年來這里由於填海造陸,已使地價較為便宜,利於投資設廠。
4.人口密集使得勞動力豐富、市場廣闊:沿海各大工業地帶是日本工業、城市和人口最為集中的地區,因而也是國內工業品最大的消費地,使生產地接近消費地的經濟原則得以實現。
5.國家政策的扶持與公共設施的完善:日本在實施重點發展重、化學工業方針的進程中,在沿海地區大量投資修築公共設施和增設交通線路,從而為布局新廠提供了各種方便條件
6
劣勢:
1.日本發展工業的原料、燃料大部分依靠輸入,產品又大部分依靠輸出,依賴國外市場
2.日本工業分布的高度集中,從整體看是很不平衡的,過於集中的布局是不合理的

閱讀全文

與日本工業用地百分之多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生活拉圾和工業拉圾是怎麼分類的 瀏覽:612
賓士b200剎車抖動怎麼回事 瀏覽:853
賓士新車掉輪子是為什麼 瀏覽:866
賓士哪些車型有四驅 瀏覽:153
寶馬七系的車門膠條多少錢 瀏覽:460
如何保持新能源汽車價格競爭力 瀏覽:998
奧迪勒芒跑多少圈 瀏覽:854
glcg跟寶馬x4哪個好 瀏覽:261
信陽工業橡膠輪哪裡買 瀏覽:628
國產工業超聲波探傷儀器有哪些 瀏覽:869
武漢工業絲網印刷哪個好 瀏覽:430
汽車備胎行駛應注意什麼 瀏覽:686
國家工業遺產如何申報 瀏覽:446
汽車上p什麼意思 瀏覽:180
奧迪q3號碼在哪裡 瀏覽:781
4s店如何拿汽車合格證 瀏覽:544
博濟工業園屬於哪個街道 瀏覽:477
明朝的機械工業怎麼樣 瀏覽:807
年紀大開什麼奧迪 瀏覽:223
廣州花都區花山工業園在哪個位置 瀏覽: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