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哈密職業技術學院教務處電話 附號碼及其他聯系方式
哈密職業技術學院教務處聯系電話為0902-2310657,該校聯系地址為新疆哈密市八一路哈密職業技術學院教務處、郵編為839001。
哈密職業技術學院是一所全日制公辦專科層次的普通高等職業院校。學院於2014年2月在整合全地區優質職教資源的基礎上,經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備案成立。
校園佔地29.4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1.2萬平方米,固定資產近3億元,圖書館各類藏書近13萬冊。學院現有計算機898台、網路多媒體教室116個;建有新疆廣匯能源有限公司、國投羅布泊鉀鹽有限公司、喀什地區第一人民醫院、哈密賓館有限責任公司、哈密天馬商貿有限責任公司、瑞新會計事務所、哈密華創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等34個校外實訓基地。學院在統籌全區職教師資的基礎上,通過引進、聘用高學歷高職稱人才、提前培養師資、利用河南援疆資源等方式打造了一支合格的師資隊伍。學院現有教職工333人,專任教師236人,其中專任專業課教師154人,校內兼課教師31人,校外兼課教師43人;具有高級職稱60人,中級職稱91人;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學歷42人,本科學歷202人;具有雙師型教師96人;高職、中職在校生3598人,成人本、專科函授學員1008人。
學院圍繞新疆經濟和社會發展,根據市場需求,目前設置應用化工技術、工業分析技術、機電一體化技術、電氣自動化技術、機電設備維修與管理、護理、汽車運用與維修技術、會計、財務管理、汽車營銷與服務10個高職專業和17個中職專業。在未來幾年內打造製造類、汽車類、化工技術類、礦業工程類、醫葯衛生類、財經管理類六大專業群,並逐步增加新能源應用技術類、旅遊管理類、公共服務類等專業。
學院堅持規模、質量、效益協調發展的方針,樹立外延擴張與內涵發展並重、學歷教育與職業技能培訓並舉的辦學理念,學院將通過「訂單式」、「現代學徒制」培養等多種方式加強與行業、企業的合作,實現「學生畢業有工作、企業發展有人才、學院辦學有生源」的多贏目標;同時開展企業員工培訓、技能鑒定、科技開發和服務工作,擴大對外開放和合作交流;計劃引進國內外的優質教育資源,提高辦學能力和辦學水平;按照行業企業技術標准開發專業課程;實施任務驅動、項目導向的教學模式,注重培養具有一定理論知識和較強實踐能力,面向基層、面向生產、面向服務和管理第一線職業崗位所需的實用型、技術技能型高級專門人才。
通過努力建設,哈密職業技術學院將逐步打造成一所辦學條件優良、特色鮮明、疆內乃至西北地區具有一定影響力的高等職業院校。
2. 哈密商鋪在疫情期間受到損失政府補貼1000元從哪裡領取
區市財政部門。各區市發展改革部門、工業和信息化部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對企業申報信息共同審核確認。文登政府網向社會公示5個工作日,公示無異議的,哈密商鋪和其他在疫情期間同樣受到損失的向區市財政部門申請資金,撥付至企業基本賬戶。
3. 新疆的哈密
走進哈密
哈密有「新疆門戶」之稱,是古代西域聯系內地的咽喉要地,是新疆通往祖國內地的交通要道,自古就有「西域禁喉」之稱,是絲綢之路中道、北道兩條交通幹道上的重要樞紐。區位優勢顯著,東與甘肅省酒泉相鄰,西與吐魯番、昌吉毗鄰,北與蒙古國接壤,地處亞歐腹部、中西亞經濟圈范圍內,既是新疆向內地開放的門戶,又是我國向西開放的主要陸路通道和橋頭堡。具有向東向西雙向開放的地緣優勢,是國家確定的新疆重要交通樞紐城市,如今哈密的交通樞紐功能日益完善,形成了以干線公路、高速公路、鐵路、航空為一體的綜合網路。
了解哈密
文化哈密
哈密,因盛產享譽中外的「哈密瓜」「哈密大棗」「哈密奇石」而聞名於世,因哈密精神而廣為人知。
哈密是古絲綢之路重鎮,歷史悠久,文化多元,底蘊厚重,自古就是東西方文化、西域與中原文化的薈萃地和交匯口,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進程中,多元文化在這里碰撞激盪、薈萃交融、和諧發展,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哈密東天山文化。
生態哈密
雄偉的天山山脈橫貫哈密全境,將哈密分為氣候、地理環境迥然不同的兩個區域,山北是雪山松林草原,山南是戈壁大漠綠洲,融大漠、綠洲、雪山、松林和草原於一體,集南北疆景色於一身,具有「一日游四季,十里不同天」和「游哈密,走遍天山南北」的特徵。
哈密城市規劃區面積448.4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34平方公里,城鎮化率66.8%,綠化覆蓋率達42.7%。生活環境優美,功能健全,交通便利,資源豐富,是國家級園林城市之一,宜居宜業。
和諧哈密
哈密為新疆第三大地州,轄一市兩縣,總人口57.24萬。有漢、維吾爾、哈薩克等31個民族,漢族人口佔70%。轄區內駐有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十三師、吐哈油田公司等20多家中央、自治區單位,參與地方經濟建設和優勢資源開發,形成了高起點、大跨越的融合經濟發展態勢。2011年,地區生產總值217.3億元,地方財政收入25.42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38元,農牧民人均純收入7052元。
地區始終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把教育放在民生之首,千方百計加大對教育的投入,科學整合教育資源,大力改善辦學條件,獲得了長足發展。現有各級各類學校174所,其中中等職業學校、技工學校6所,在校中職生7911人。為進一步提升哈密地區職業教育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走中高職並舉的發展路子,現已向自治區提出申請, 2013年在目前哈密地區中等職業技術教育學校的基礎上掛牌成立地區高等職業技術學院。
地區始終堅持優先發展醫療衛生事業。現有各類醫療機構375個,衛生從業人員4073人,共有床位2309張。有試運行三級醫院1所,地區級二級甲等醫院1所,中醫民族醫院2所,縣(市)級二級醫院3所。各醫院配備有核磁共振儀、螺旋CT掃描機等大型醫療設備。地區醫療衛生事業將按照科學發展觀的指導,與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相協調,取得更顯著的發展。
資源哈密
哈密有「瓜鄉、煤都、風庫、光谷、樞紐」之稱。能源礦產和自然資源豐富,是我國資源最為富集、組合優勢明顯的區域。目前已發現各類礦種76種,佔新疆已發現礦種的65%,主要優勢礦種煤、石油、天然氣、銅、鎳、鐵、金、石材等,其中鐵礦儲量位居新疆第一位。銅鎳礦探明儲量居全國第二位。特別是煤炭資源尤其豐富,預測資源量5708億噸,佔新疆預測資源量的31.7%。佔全國預測資源量的12.5%。
「十二五」以來,新興產業崛起和產業升級加快為地區發展增添了後勁、注入了活力。經濟增長速度大幅加快,經濟總量迅速擴大,特色產業初具規模,對外開放水平不斷提升,招商引資規模迅速擴大,地區發展已經站在高起點、高水平、高效益的跨越式發展平台上。
煤產業
煤炭
哈密已被確定為國家億噸級煤炭生產外用基地。煤炭資源儲量大、品種多、易開采,具有低硫、低磷、低灰粉、高發熱量「三低一高」的特點,是哈密各種資源中規模最大、最具開發潛力的第一優勢礦種。煤田伴生豐富的煤層氣,預測資源量5000億立方米以上。到2020年,重點規劃煤礦項目基本完工,形成煤炭產能2億噸以上。
三塘湖煤田是全國最大的整裝煤田,礦區含煤面積3926平方公里,查明煤炭資源量299億噸、預測煤炭資源量286億噸。。礦區含煤43層,可採煤層27層,煤層最大總厚度為106.11米,平均厚40.94米。煤種主要以長焰煤、不粘煤為主,發熱量5800-7600大卡,是優良的火力發電和煤化工用煤,大部區域為水平、近水平煤層,適合大型機械化煤炭開采。
目前,華能集團、大唐集團、華電集團、國網能源、中電投、國投公司、保利集團、中煤能源、廣匯集團、重慶能源、徐礦集團、葛洲壩、酒鋼集團等三十多家大企業大集團已入駐哈密進行煤炭資源開發,其中國內五百強企業集團十八家。
煤電
哈密已被確定為國家千萬千瓦級火電基地,是「疆電東送」的核心輸出口和重要支撐電源。「十二五」期間,哈密地區煤電總裝機容量將突破2000萬千瓦,到2020年,規劃煤電總裝機容量3000萬千瓦以上。根據《新疆電網2008-2015年遠景目標網架規劃報告》,在「十二五」末前後將建設哈密-鄭州和哈密-重慶2條±800千伏直流線路,同時建成750千伏變電站4座,750千伏干線路8條,直流換流站2座。屆時,哈密將通過4回750千伏線路與甘肅安西、敦煌聯網,通過2回±800線路向鄭州、重慶送電。
目前哈密地區先後有華能集團、大唐集團、華電集團、國網能源、中電投、國投公司、中煤能源等14家火電企業開展了項目前期或建設工作,設計項目19個,裝機規模達到4000萬千瓦。隨著這些大規模電網輸出條件的形成,哈密將成為「疆電東送」的主要樞紐,為哈密大規模的電力上網外送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目前哈密至甘肅瓜州市750KV超高壓輸變電工程已正式投運,實現了新疆電網和西北電網全面聯網。
煤化工
依託哈密豐富的煤炭資源,哈密地區煤化工產業近年來發展速度明顯加快。到2015年,規劃甲醇年生產規模240萬噸、烯烴(MTO)年生產規模100萬、二甲醚年生產規模160萬噸、煤制天然氣年生產規模30億立方米、LNG(煤基)年生產規模18.5億立方米、乙二醇年生產規模20萬噸、聚甲醛,中油加氫年生產規模15萬噸、煤焦油深加工精細煤化工年生產規模12萬噸、粗酚精製項目年生產規模2萬噸。
目前新疆廣匯、北大青鳥、陝西煤化等多家企業已進駐哈密進行煤化工項目建設。
風電產業
哈密已被確定為國家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地區風能資源主要分布在哈密市東南部、十三間房和三塘湖~淖毛湖三大風區,風功率密度≥150瓦/平方米,總面積為51569平方公里,佔全疆風功率密度≥150瓦/平方米總面積的66.3%,技術開發量達7549.8萬千瓦,約佔全疆技術開發總量的62.9%,到2020年風電規劃總裝機容量達到1180萬千瓦。
目前已進駐並陸續開展風能資源測量工作的企業已達31家,建設測風塔80多個,形成了以華能集團、大唐集團、國電集團、華電集團、中電投五大發電企業為首,金風科技、中廣核、中國三峽、中節能等其他企業積極參與開發建設的良好局面。
光電產業
哈密已被確定為國家百萬千瓦級光伏發電試驗基地,地區全年日照時數3170~3380小時,是全國日照時數非常充裕的地區之一。全年日照時數3300多小時以上,哈密多年平均太陽能總輻射量為6214.66兆焦/平方米,有效發電時數在1800小時以上,是理想的太陽能開發區域,按照規劃,哈密地區2015年規劃裝機總量100萬千瓦,2020年達到360萬千瓦。
目前已有華能集團、大唐集團、華電集團、國網能源、中電投、中廣核、國電集團等21家企業進駐哈密進行光伏發電項目建設。
裝備製造產業
哈密地區近年來重點和優先發展風電設備、光伏產品、煤機、礦山設備、工程機械、高低壓配電及電器、超高壓輸電塔架等裝備製造產業。目前金風科技、華銳風電、重慶海裝、北車集團、中復聯眾等國內風電裝備製造行業的領軍企業紛紛進駐哈密,以風電機組、風電葉片、風電塔筒、風電法蘭等產品為主的風電設備製造產業體系逐漸形成,哈密已成為全疆最大的風電設備裝備生產基地。同時煤機、電力設備、光伏發電設備及組件加工製造等製造業也已形成強勁發展勢頭,目前已有特變電工、榮信股份、平煤神馬、鑫濤硅業、弗光太陽能等企業進駐哈密進行光伏產品、電力設備、煤機製造項目建設。
黑色、有色金屬產業
哈密有色、黑色金屬資源十分豐富,主要優勢金屬礦種有鐵、銅、鎳、鉬等。鐵礦是哈密地區最具有優勢的礦種之一,分布廣、類型全、遠景儲量大、富礦比例較高;銅鎳資源成礦條件優越,儲量較大,東天山有色金屬成礦帶已被列入西部大開發十大重點開發帶,圍繞黑色、有色礦產資源優勢,引進了八鋼、酒鋼和西寧特鋼為主的26家黑色加工企業,重點支持新疆有色、陝西東為、中亞華金集團和紅石礦業、西拓礦業、新疆凱迪公司等16家企業進行銅鎳資源開發;河南鉻鉬礦業開發公司即將在哈密東戈壁進行鉬礦資源開發,並形成采選能力3萬噸/天,屆時將成為中國第二大鉬資源基地。
建材產業
隨著國家對新疆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力度的加大,「疆電東送」,「疆煤東運」及「四大基地」的建設,鐵路公路樞紐工程、富民安居工程建設相繼展開,哈密地區建材工業得到快速發展,目前,已形成水泥生產規模450萬噸/年、玻璃生產規模270萬重箱/年;石材荒料開采規模2.6萬立方米/年,石板材加工規模285萬平方米/年。
特色農產品、食品加工業
哈密農副產品質量高、品質優,符合綠色食品生產標准。主要農產品加工有棉紗、大棗汁、葡萄酒、植物油、飼料、乳製品、啤酒、腸衣、牛羊肉、麥芽、澱粉、哈密瓜醬菜等十幾種加工產品。近年培育了一批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目前各類涉農企業54家,國家級龍頭企業1家、自治區級農業產業龍頭企業18家、地區級農業產業龍頭企業12家。
哈密歡迎您
未來的哈密,是一個充滿魅力和希望的城市。哈密人民將敞開熱情的懷抱,歡迎你們,在哈密這片神奇的沃土上,播撒知識的種子,展開生命新的征程,實現人生的夢想。讓我們一起攜起手來,信心滿滿地共同建設文化哈密、開放哈密、活力哈密,強而精、富而美的和諧哈密!
相關待遇
1.應聘人員一經錄用,辦理單位相應編制手續,享受國家規定的在職人員工資、津貼、福利、保險等各項待遇。(企業單位按照勞動合同法相關規定執行)
2、應聘人員錄用到行政單位,博士層次人員定職為副縣級調研員,碩士層次人員定職為副主任科員,分別享受相應待遇。
3、應聘人員錄用到事業單位,博士研究生工作一年期滿,定職為副高級職稱,符合正高級評審條件的,優先申報;碩士研究生工作一年期滿,定職為中級職稱,符合副高級評審條件的,優先申報。
4、應聘人員一經錄用,具有全日制博士學位或高級以上職稱的人員,一次性補貼10萬元;提供不少於120平方米住房一套,服務滿10年,住房歸個人所有,並辦理房屋產權手續;具有全日制碩士學位人員一次性補貼6萬元,提供不少於80平米的公租住房一套。所有引進人員優先享受單位集資建房政策。
5、配偶工作及子女入學。引進的人才,其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可隨調隨遷。配偶的工作由組織、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協調用人單位及其主管部門,參照其隨調前工作單位和用工形式予以妥善安置。子女需轉入本地區中小學校入學或幼兒園入托的,由教育部門按照優先照顧的原則,妥善安排。其配偶、子女從事「三產」經營活動,可以享受工商、稅收等有關優惠政策。
6、符合引進條件人員,初步達成意向來哈考察,給予一次性交通補助費4000元。
7、引進到企業工作人員以企業引才待遇為准。
報名時間和方式
報名時間:2012年12月13日— 12月25日
報名方式:採用網上投遞簡歷及現場面試兩種形式,如下:
1.下載並填寫《哈密地區人才招聘報名表》(見附件,後簡稱《報名表》),並以「報名表-姓名+學校+專業」命名。
2. 請以「簡歷-姓名+學校+專業」命名個人簡歷(附電子照片)。
3. 請將《報名表》和個人簡歷以附件的形式,發送至招聘郵箱[email protected],並以「姓名+學校+專業+應聘職位」命名郵件主題。
4、根據簡歷投送情況安排現場面試時間和地點,具體內容另行通知。
聯系單位:哈密地區人才交流服務中心
聯系人:胡爾西旦 趙亞楠
4. 哈密到蘭州可以下高速嗎
可以。止於2022年8月27日,哈密和全域蘭州為低風險地區,是可以下高速的,需攜帶48小時核酸檢測證明。哈密,古稱伊州,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轄地級市,地處新疆東部,是新疆通向內地的要道,自古就是絲綢之路的咽喉,有「西域襟喉,中華拱衛」和「新疆門戶」之稱。蘭州,簡稱「蘭」、「皋」,古稱金城,甘肅省轄地級市、省會,國務院批復確定的中國西北地區重要的工業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西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要節點城市。
5. 哈密一日游景點
6. 哈密的歷史、民族、傳說、風俗我都要知道
哈密市是哈密地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東部,哈密地區南部,東天山南麓,哈密盆地中部。北接天山與伊吾縣、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為鄰,東部與甘肅省酒泉地區相鄰,西部與昌吉回族自治州的木壘縣和吐魯番地區鄯善縣毗鄰,南部與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若羌縣接壤,東北部與蒙古國有46千米邊界。市區距烏魯木齊市公路里程595千米,火車里程574千米。全市東西長約404千米,南北寬約322千米,總面積81793.94平方千米,其中城市規劃區界定面積333.3平方千米,現建成區面積25.89平方千米。 7. 新疆哪裡有廠家直銷的工業門啊
基本上新疆的烏魯木齊、克拉瑪依市、哈密市等各大城市都有工業門商家的駐點,而且由於新疆近期反恐維和的氣氛,我建議你去找啟功、盛世昌隆、祥騰的駐點,他們的門一般都帶有槍尖,高度也接近2米,新疆很多人也在使用。
8. 哈密的空氣是不是受到了污染
是呀,空氣受到主要是工業廢氣,汽車排出的尾氣,還有一些是有毒有害的氣體;水污染主要是工業上排出的工業廢水,人們的日常生活廢水,其中含有大量的不可稀釋的重金屬,還有很多有毒有害的有機溶劑.出門在外一定要戴口罩,平常多飲水,可多泡飲菊杞茶這類中醫茶飲,預防疾病,多食用水果,從外回家後要深度清潔皮膚和頭發,此外喜愛晨練以及買菜遛彎的老年人要注意減少出門,因為霧霾對老年人的身體危害極大。 9. 在新疆哈密開了一個廠,不知道工業門一般怎麼選比較好 選擇帶車牌識別功能的工業門比較好。 自動化程度高,便於管理,減少工作量,上檔次。 10. 哈密瓜在中國的主要產地和它的生長環境
吐魯番的「哈密瓜」 吐魯番地區是中外揚名的「哈密瓜」的真正故鄉,亦是地區農業的一大支柱產業。吐魯番的「哈密瓜」品種多,味道好。主要有黃皮瓜蛋、一包糖、黃皮瓜、香梨黃、紅心脆、黑眉毛、密極甘等37個品種。而當地瓜農卻習慣干將甜爪分為5類:(1)特早熟瓜蛋類。這類甜瓜無網紋、肉軟、濃香。成熟最早的是黃花皮的熱瓜蛋,生長期70天,6月上旬開始成熟。(2)早熟夏瓜類。分網紋的和無網紋的可口類型9個品種,其特點是皮薄肉厚,不耐運,但多糖,爽脆。(3)中熟夏瓜類:7月底熟,除阿拉伯克扎爾德瓜外,都是網紋的厚皮瓜,其代表品種為紅心脆,是吐魯番盆地甜瓜品種中最優者;其次是外黃里青,肉質細、香、濃甜、半脆。(4)秋瓜類:一般立秋後熟,共5個品種,均為大果型,肉厚,皮粗,耐貯運。(5)冬瓜類:一般10月份成熟,共6個品種。皮厚,網紋裂痕深、粗,耐貯運。由於地理條件獨有,吐魯番的「哈密瓜」細脆爽口,芳香醇郁。
2003年末,總人口403617人(包括農十三師)。有漢、維、哈、回等31個民族。其中漢族人口約占總人口的71%,非農業人口約占總人口的57%。郵編:839000代碼:652201區號:0902拼音:Hami Shi
地勢北高南低,北為北天山東段喀爾里克山,南為低山丘陵和南湖戈壁,中、西部為哈密盆地。屬典型的溫帶大陸性乾旱氣候,晝夜溫差大,民間流傳有「早穿皮襖午穿紗,晚間圍著火爐吃西瓜」的諺語。年均氣溫9.8℃,年均降水35毫米。
經濟發展
遠在兩千年前,哈密就是漢代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開通絲綢之路的要塞,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東大門」。哈密市交通、通訊網路健全便利,國道312線、蘭新鐵路、亞歐通信光纜橫貫哈密。東北、華北、西北,穿越哈密的「三北」最捷公路通道已被國家列入重點建設項目,該公路的建成將使烏魯木齊至北京的距離縮短約1400公里。312國道哈密—吐魯番高等級公路建設項目、哈密—羅布泊公路建設項目、哈密機場復航項目即將開工建設。哈密—南疆鐵路干線的建設也已提上議事日程。這些項目的實施,將在哈密形成公路、鐵路、航空多道路、全方位、立體化交通網路,為哈密乃至全疆的大開發、大發展發揮積極的作用。
市區共有鋪裝道路54條,道路總長約71公里,面積1377399平方米。主幹道23條,次幹道31條,形成了主次幹道為主,支路為輔,內外相連,首尾相接,縱橫交錯的平面交通路網。市內共有公交車輛186輛(含4輛城市觀光大巴),公交線路十四條,共有高、中檔計程車近1000餘輛。
2004年全年郵電業務總量2.43億元,比上年增長3.4%。其中,電信業務總量2.19億元,增長1.9%;郵政業務總量0.24億元,增長20%。年末本地固定電話用戶14.99萬戶;行動電話用戶13.81萬戶;年末計算機互聯網用戶1.42萬戶。
哈密市礦產資源豐富,目前已探明各類礦種76種,佔全疆已探明礦種總數的60%以上,儲量較大的有煤、鉀鹽、鐵、銅、鎳、黃金、芒硝、石材等,目前已開采32種。已探明的工業礦床135處,其中大型礦床28處,中型35處,小型72處。三道嶺煤田探明儲量15億噸,已建成西北最大的露天煤礦,形成年產原煤200萬噸規模的礦山企業;吐哈盆地油氣資源總量預測約20億噸;大南湖煤田分化煤黃腐植酸含量達3.5億噸,淺層分化煤多達2000萬噸。市區域內有色金屬礦產有8種,產地124處,以銅鎳礦儲量最豐富。現已發現礦產地11處,其中大型礦床3處,中型礦床3處,小型礦床5處。鎳金屬儲量88.9萬噸,控制達1584萬噸,列全疆之首,位居全國第二;銅金屬儲量55.1萬噸,佔全疆銅礦探明總儲量的17.3%,預測資源總儲量868萬噸,僅次於阿勒泰,排位新疆第二。
2004年,市域生產總值完成45.14億元,同比增長8.5%,其中,一產5.99億元,增長6.5%;二產16.66億元,增長2.5%;三產22.49億元,增長13.7%。財政收入1.91億元,同比增長17.4%;農牧民人均純收入3130元,較上年增加302元,全社會商品零售總額達到15.28億元。2004年,全市農村經濟總收入8.12億元;工業總產值完成10.55億元,增長30%;市域接待區內外遊客59萬人次,旅遊社會總收入達到1.1億元,旅遊業已成為我市經濟發展最具潛力的產業。
自然地理哈密市的氣候非常適宜瓜果作物生長,哈密是哈密瓜的主要產地。全市現有耕地面積21.77萬畝,市域內可耕地140萬余畝,可開發利用的荒地560萬畝;林業用地面積640萬畝,森林覆蓋率2.48%;有野生林地300萬畝;有天然草場2583萬畝全市現有天然草場面積22.4萬畝。哈密市水源主要由地表水(主要靠天山降雨、降雪)和地下水(天山冰川融化)兩部分構成。
日照 哈密市日照非常充足,全年日照時數為3303—3549小時,年均日照為3358小時,有充足的太陽能可以利用。市境東部的星星峽為全國日照時數最高的地區之一,年均3575小時,有「日光峽」之稱。全市無霜期182天。氣溫 哈密是典型的溫帶大陸性乾旱氣候,晝夜溫差大,民間流傳有「早穿皮襖午穿紗,晚間圍著火爐吃西瓜」的諺語。山區以外的市轄區域,年最大日較差26.7℃,年極端最高氣溫43.9℃,年極端最低氣溫-32℃。 風能 哈密市風多、風強。春夏多風,且多風大,個別年份對平均風力可達8級,最大風力可超過12級。每年8級以上風平均22.2天。東部的沁城、紅柳河年平均風速為3.7—4.5米/秒,西部的柳樹泉河七角井一帶為4.8—5.0米/秒,而十三間房平均風速達9.3米/秒,素有「百里風區」之稱。有發展風力發電的獨特條件。
2、外出戴口罩美國進口普衛欣 天 貓
3、多喝茶
4、適量補充維生素D
5、飲食清淡多喝水
6、多吃蔬菜
7、在霧霾天氣盡量減少出門[6]
8、開車注意車速
9、出門時,做個自我防護,佩戴專門防霾的PM2.5口罩、防霾鼻罩,過濾PM2.5,隨時隨地呼吸新鮮空氣。
10、避免霧天鍛煉。可以改在太陽出來後再晨練。也可以改為室內鍛煉。
11、患者堅持服葯。呼吸病患者和心腦血管病患者在霧天更要堅持按時服葯
12、別把窗子關得太嚴。可以選擇中午陽光較充足、污染物較少的時候短時間開窗換氣。
13、盡量遠離馬路。上下班高峰期和晚上大型汽車進入市區這些時間段,污染物濃度最高。
14、補鈣、補維D,多吃豆腐、雪梨等
哈密
哈密市是哈密瓜的故鄉,以盛產哈密瓜聞名於世。哈密市位於新疆東部,是新疆通往內地的門戶,是古「絲綢之路」上的重鎮。東部與甘肅省酒泉地區相鄰,西部與昌吉回族自治州的木壘縣和吐魯番地區鄯善縣毗鄰,南部與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若羌縣接壤,東北部與蒙古國有46公里邊界。
哈密古稱昆莫,曾為烏孫王府所在地。東漢時稱伊吾盧,置宜樂都尉。三國時魏置宜禾伊吾都尉。隋大業六年(公元610年)設伊吾郡。唐貞觀四年(公元630年)置西伊州後改稱伊州。唐末歸西漢金山國,後轉附西州回鶻漢國。元代稱哈密力,隸甘肅行省。元末割據自立,稱哈密國。明朝置哈密衛。清康熙年間一度被蒙古准格爾部佔領,後歸附清朝,被封為一等札薩克,編旗設隊。清乾隆年間設哈密廳,光緒年間改為直隸廳。民國二年(1913年)改為哈密縣。1961年國務院決定以原哈密鎮為基礎成立哈密市,1962年撤銷哈密市,1977年1月恢復哈密市。1983年國務院決定撤銷哈密縣,政區並入哈密市。1984年5月完成撤縣並市工作。
哈密市面積8.5萬平方公里,東西長約404公里,南北寬約322公里,約佔全疆總面積的5.2%。城市規劃區界定面積333.3平方公里,現建成區面積25.89平方公里。下轄18個鄉、鎮,5個街道辦事處,92個行政村,30個居委會。
遠在兩千年前,哈密就是漢代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開通絲綢之路的要塞,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東大門」。哈密市交通、通訊網路健全便利,國道312線、蘭新鐵路、亞歐通信光纜橫貫哈密。東北、華北、西北,穿越哈密的「三北」最捷公路通道已被國家列入重點建設項目,該公路的建成將使烏魯木齊至北京的距離縮短約1400公里。312國道哈密—吐魯番高等級公路建設項目、哈密—羅布泊公路建設項目、哈密機場復航項目即將開工建設。哈密—南疆鐵路干線的建設也已提上議事日程。這些項目的實施,將在哈密形成公路、鐵路、航空多道路、全方位、立體化交通網路,為哈密乃至全疆的大開發、大發展發揮積極的作用。
市區共有鋪裝道路54條,道路總長約71公里,面積1377399平方米。主幹道23條,次幹道31條,形成了主次幹道為主,支路為輔,內外相連,首尾相接,縱橫交錯的平面交通路網。市內共有公交車輛186輛(含4輛城市觀光大巴),公交線路十四條,共有高、中檔計程車近1000餘輛。
2004年全年郵電業務總量2.43億元,比上年增長3.4%。其中,電信業務總量2.19億元,增長1.9%;郵政業務總量0.24億元,增長20%。年末本地固定電話用戶14.99萬戶;行動電話用戶13.81萬戶;年末計算機互聯網用戶1.42萬戶。
哈密市礦產資源豐富,目前已探明各類礦種76種,佔全疆已探明礦種總數的60%以上,儲量較大的有煤、鉀鹽、鐵、銅、鎳、黃金、芒硝、石材等,目前已開采32種。已探明的工業礦床135處,其中大型礦床28處,中型35處,小型72處。三道嶺煤田探明儲量15億噸,已建成西北最大的露天煤礦,形成年產原煤200萬噸規模的礦山企業;吐哈盆地油氣資源總量預測約20億噸;大南湖煤田分化煤黃腐植酸含量達3.5億噸,淺層分化煤多達2000萬噸。市區域內有色金屬礦產有8種,產地124處,以銅鎳礦儲量最豐富。現已發現礦產地11處,其中大型礦床3處,中型礦床3處,小型礦床5處。鎳金屬儲量88.9萬噸,控制達1584萬噸,列全疆之首,位居全國第二;銅金屬儲量55.1萬噸,佔全疆銅礦探明總儲量的17.3%,預測資源總儲量868萬噸,僅次於阿勒泰,排位新疆第二。
哈密市的氣候非常適宜瓜果作物生長,哈密是哈密瓜的主要產地。全市現有耕地面積21.77萬畝,市域內可耕地140萬余畝,可開發利用的荒地560萬畝;林業用地面積640萬畝,森林覆蓋率2.48%;有野生林地300萬畝;有天然草場2583萬畝全市現有天然草場面積22.4萬畝。哈密市水源主要由地表水(主要靠天山降雨、降雪)和地下水(天山冰川融化)兩部分構成。
日照 哈密市日照非常充足,全年日照時數為3303—3549小時,年均日照為3358小時,有充足的太陽能可以利用。市境東部的星星峽為全國日照時數最高的地區之一,年均3575小時,有「日光峽」之稱。全市無霜期182天。
氣溫 哈密是典型的溫帶大陸性乾旱氣候,晝夜溫差大,民間流傳有「早穿皮襖午穿紗,晚間圍著火爐吃西瓜」的諺語。山區以外的市轄區域,年最大日較差26.7℃,年極端最高氣溫43.9℃,年極端最低氣溫-32℃。
風能 哈密市風多、風強。春夏多風,且多風大,個別年份對平均風力可達8級,最大風力可超過12級。每年8級以上風平均22.2天。東部的沁城、紅柳河年平均風速為3.7—4.5米/秒,西部的柳樹泉河七角井一帶為4.8—5.0米/秒,而十三間房平均風速達9.3米/秒,素有「百里風區」之稱。有發展風力發電的獨特條件。
由於哈密獨特的自然地理條件,生物資源極為豐富。哈密市的植物分為農作物、花卉、中草葯、林木和草源五大類,1000餘種。農作物主要有:小麥、大麥、高粱、糜谷、蕎麥、棉花、豆類、油料作物以及哈密瓜、西瓜、葡萄、大棗、杏、梨、蘋果等;野生中葯材中面積較大的有黨參、雪蓮、柴胡、大黃、麻黃、甘草等150多種;林木中有落葉松、方松、胡楊、山白楊、梭梭、紅柳、沙棗等天然林樹種。
哈密市域內動物分為獸、禽、蛇蟲、魚等4大類數百種,獸禽類主要有:羊、牛、馬、騾、驢、駱駝、雞、鴨、兔等。受國家保護野生動物主要有野駱駝、野驢、黃羊、雪豹、馬鹿等,受國家保護禽類主要有雪雞、天鵝、鷹、長耳鶚等。
哈密市歷史悠久,文化底蘊厚重,民族風情濃郁,人文、歷史、自然景觀星羅棋布,聞名瑕邇。雄偉的天山橫貫全境,形成了迥然不同的兩個氣溫帶,山北雪山草原風光、山南大漠風光,有「十里不同天,一日游四季」和「新疆風光縮影」之說。主要自然人文景觀有雄偉的天山、神秘的魔鬼城、哈密回王陵、蓋斯墓等,其中享有瑞士風光的東天山名勝風景區,已被列為國家AAA級風景區;同時還開辟有大漠風光探險游、「農家樂」民俗風情游等旅遊項目。哈密市列為新疆四大旅遊重點建設城市,星級賓館10家,2004年被評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哈密市東天山「新、奇、險、特」旅遊線路的開放,是哈密市與吐魯番、敦煌的歷史文化為主的旅遊區建設為一線,互為補充,各具特色。
2004年,市域生產總值完成45.14億元,同比增長8.5%,其中,一產5.99億元,增長6.5%;二產16.66億元,增長2.5%;三產22.49億元,增長13.7%。財政收入1.91億元,同比增長17.4%;農牧民人均純收入3130元,較上年增加302元,全社會商品零售總額達到15.28億元。2004年,全市農村經濟總收入8.12億元;工業總產值完成10.55億元,增長30%;市域接待區內外遊客59萬人次,旅遊社會總收入達到1.1億元,旅遊業已成為我市經濟發展最具潛力的產業。
肉孜節 又稱開齋節。按照伊斯蘭教規定日期,在封齋一月滿時開齋,開齋之日就是肉孜節。節日期間互相拜訪問候。
古爾邦節 又叫宰牲節就是宰殺牲畜祭祀「胡大」(上帝),與親友分享。在肉孜節後70天舉行。節日期間民間舉行文體活動。按照習慣,回族過肉孜節比較隆重,而維吾爾族、哈薩克族等民族則把古爾邦節作為大節。
各族人民在長期的生活中,逐步形成民族風味食品獨具特色。主要有:哈密瓜葷素大菜系列、羊肉燜餅子,野菜系列(蘑菇、椒蒿、沙蔥),油酥饃、扒羊肉、回族粉湯及烤羊肉串、烤全羊、烤饢、涼皮、烤包子、黃面、奶茶等西域風味傳統食品。
伊州大麴 唐代哈密稱伊州。伊州音樂傳入中原經過加工後,稱為伊州大麴。伊州大麴是以伊州地方流行的小曲為基礎,在其前後加上引子和尾聲,以蔓延其聲調的大型樂曲。伊州大麴中間含有中原漢族音樂的成分。
哈密十二木卡姆 是伊州大麴的繼承和發展。伊州樂在千年的流傳過程中,不斷地吸取新民間音樂成分而發展為今日的哈密木卡姆的。哈密十二木卡姆被認為是新疆十二木卡姆「古老的源泉和原來的軀干」之一。哈密木卡姆是由散序曲、歌曲(歌舞曲)兩部分組成。哈密木卡姆是大型民歌套曲型木卡姆,民間音樂成分較多,尤其是山區木卡姆,是更富有民間風味的民歌;在音樂結構上,僅由民間歌曲組成,沒有專門器樂演奏的間奏曲。
麥西來甫 在維吾爾族居住地盛行著麥西來甫。哈密的麥西來甫有其地方特色,計有青苗或麥苗(維吾爾語稱柯克或瑪依薩)、瑞雪、婚禮、迎春、手絹等。麥西來甫是一種傳統的民間歌舞集會,如青苗麥西來甫是最先由發起者將一些麥種分種在兩只花瓷碗里,待長出幼苗後,邀請本村的人來參加麥西來甫聚會。當聚會開始後,先敲響明快的手鼓,由一名民間艾捷克手演奏一段優美動聽的木卡姆樂曲,引出或一男、或一女,或是二人合唱散板序曲,引導全場歌舞進入高潮,這時東道主雙手托著置有兩個瓷碗青翠碧綠麥苗的盤子,在自己尊敬的人面前邊舞邊唱。
阿肯彈唱 哈薩克族是一個酷愛歌唱的民族,歌和馬是哈薩克族的兩只翅膀。哈薩克族中有很多民間歌手,對其中優秀歌手稱之為「阿肯」意為游唱詩人。在哈薩克族聚居的巴里坤草原和哈密市西山山區等地,每到盛夏季節,都要舉行傳統的文藝盛會—阿肯彈唱。彈唱會以對唱為主,對唱有二人對唱,四人對唱,亦有一人彈唱敘事長詩的。阿肯伴隨冬布拉的琴聲,觸景生情,即興創作,邊彈邊唱。曲調優美動聽,語言生動形象,通俗易懂。阿肯的彈唱,形式比較簡單自由,所具備的條件是一匹馬和一把自製的冬布拉,走遍天下,唱遍天下。
哈密是新疆的東大門,維吾爾語為「大門」的意思。哈密地區位於新疆東部,北面與蒙古國接壤,哈密古稱「昆莫」,漢稱「伊吾盧」,東漢置宜禾都尉,北魏置伊吾郡,隋設伊吾郡和柔遠鎮,唐置西伊洲,後、改稱伊洲,稱哈密力,隸屬甘肅省,明永樂年間設哈密衛。乾隆二十四年設哈密廳,光緒十年升為直隸廳,民國2年(1913年)改廳為縣。哈密城歷史悠久,由「雄鎮天山」的老城和新城組成。
鳴沙山位於白石頭西北面,距哈密市區七十公里,在一望無邊的大草原上廳妙地出現了一座長五公里,高水平五十米的沙山,沙粒細而無土,山中有一眼泉,四周水草豐茂,柳條河從山腳下蜿蜓流過。每當微風吹拂或人由山上向下滑動,便可聽見各種聲響,時起時伏,強時如雷鳴高亢,弱時似牧笛悠揚,故稱鳴沙山。
回王陵位於市區以南昌市2公里處,建於是1840年前後,埋葬著歷代回王及其王妃,至今保存完好的有兩處,南面為2座亭式建築,上部飛檐斗拱,四周圓柱支撐,雕梁畫棟、十分壯觀。北面為1座「大拱拜」,主體高約25米,下方上圓拱頂,琉璃磚鑲面,外有36級盤旋梯拾階而上,可達墓頂;西面與墓體相對的是一座清真寺,四壁經文彩飾,頂棚彩繪,撐柱雕花,可容納3000餘人。
與哈密工業門多少錢相關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