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業生產 > 阜新有哪些工業

阜新有哪些工業

發布時間:2023-01-17 03:38:30

1. 遼西北地區的阜新概況

阜新1940年建市,市名源於「物阜民豐,煥然一新」 之意。位於遼寧省西北部,地處東經121°01′-122°56′、北緯41°41′-42°56′之間。東臨省會,距沈陽直線距離147.5公里;南靠 渤海遼東灣,與大連港南北相望;西與錦州港、京津地區襟衣相連,是環渤海經濟區的組成部分之一。
全市總面積10355平方公里,其中城市 規劃區面積674.02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53平方公里。下轄兩縣五區,即阜新蒙古族自治縣、彰武縣和海州區、細河區、太平區、新邱區、清河門區。此 外,還有省級經濟開發區和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全市總人口193萬,其中城市人口78萬。全市有30個少數民族,共30.5萬人,占總人口的15.8%,其 中蒙古族人口22萬,占總人口的11%。
阜新具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境內的查海古人類遺址,距今已有7600年以上的歷史,著名考古學家蘇 秉琦先生因此將阜新譽為「玉龍故鄉,文明發端」。在遼代,阜新是契丹民族的主要活動區域,近年來發現了多處遼代契丹貴族的墓葬。位於阜新蒙古族自治縣境內 的懿州古城,是武當宗師張三豐的出生地。在清朝,阜新是藏傳佛教的東方傳播中心,境內的瑞應寺現有國務院冊封的七世活佛,海棠山上至今還保留著267尊藏 傳佛教摩崖造像。
阜新農業資源和礦產資源比較豐富。現有耕地564萬畝,農村人均佔有耕地5.6畝,居全省第一位,是全國人均耕地的4 倍。所轄兩縣均是全國和遼寧省的重要商品糧基地和畜牧業基地。全市有林地面積581萬畝,森林覆蓋率已達到30%以上。阜新地面和地下蘊藏著煤、金、鐵、 石灰石、瑪瑙、硅砂、螢石、沸石、膨潤土、玄武岩、地熱、風力等40多種資源。其中,螢石、沸石、硅砂儲量居全省第一位。阜新是全國瑪瑙製品的集散地,瑪 瑙產量與銷量佔全國的一半,被譽為「中國瑪瑙之都」。
阜新是一座「因煤而立、因煤而興」的資源型城市,至今已有100多年的煤炭開采歷 史。「一五」時期,國家156個重點項目中有4個煤炭和電力工業項目建在阜新,包括當時亞洲最大的露天煤礦——海州露天煤礦,當時亞洲最大的火力發電廠 ——阜新發電廠,從而使阜新成為了新中國最早建立起來的能源基地之一。50多年來,全市已累計生產煤炭6.5億噸,發電1700億千瓦時,為國家經濟建設 作出了重要貢獻。全市已形成了煤炭、電力、電子、化工、食品、紡織、建材、機械、輕工、醫葯等多門類於一體的工業體系,出現了一批骨幹企業和重要產品。中 國第一顆原子彈、第一艘核潛艇、第一顆地球同步衛星、第一架高空偵察機上,都有阜新的電子產品。
阜新具有比較暢達的交通環境。地處東北和 環渤海地區的中心地帶,大鄭鐵路、新義鐵路從境內穿過,有直達北京、上海、沈陽、大連等地的旅客列車。通過高速公路到北京只需5個小時;沈陽桃仙機場、錦 州機場為阜新提供了便捷的空中通道;海上可通過大連、錦州、營口港出行,到錦州港只需40分鍾;隨著彰武至沈陽及阜新至四平、阜新至朝陽和規劃建設的彰武 至通遼高速公路相繼建成通車,阜新至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的巴新鐵路的開工建設,阜新將成為遼西蒙東地區的重要交通樞紐,成為連接東北與華北的第二條重 要通道。
2001年底,阜新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第一個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試點市,迎來了歷史性發展機遇。幾年來,阜新緊緊抓住這一難得機 遇,以調整和優化經濟結構為重點,致力於將以煤電為主的單一產業結構逐步調整為多元化的產業結構,在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道路上進行了積極的探索,並取得了 初步成效。「十五」期間,全市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7%,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年均增長17.7%,累計實現就業19.5萬人。
2007 年,全市生產總值195.5億元,增長17.3%,其中,一、二、三產業分別增長17.3%、17%和16.9%;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0.99億元, 增長22.6%;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10億元,增長8.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7.2億元,增長16.1%;直接利用外資和出口創匯分別完成 2500萬美元、8100萬美元,分別增長35.6%和101%;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8700元和4150元,分別增長 14.5%和45.5%。

2. 遼寧阜新 發揮比較優勢 壯大瑪瑙產業 打造中國瑪瑙之都

阜新市人民政府市長潘利國

阜新取「物阜民豐,煥然一新」之意,是鑲嵌在遼寧西北部的一顆「塞北明珠」。這里文明歷史悠久,文化積淀深厚,自然資源豐富,民俗風光獨特。全市總面積10355平方千米,轄阜新蒙古族自治縣、彰武縣和海州、細河、太平、新邱、清河門、經濟開發區、國家農業科技園區七個區,總人口1 93萬,有漢、蒙、滿、回、朝等30個民族。

阜新市市長潘利國在首屆阜新瑪瑙節上致詞

阜新是一座具有深厚文化內涵和底蘊的城市。距今7600多年的查海古人類遺址因出土「世界第一玉」和「華夏第一龍」,被國內外考古學界譽為「玉龍故鄉,文明發端」。阜新曾是遼代契丹族的主要活動區域,被稱為「契丹故里,遼代腹地」。阜新又是藏傳佛教的東方傳播中心,瑞應寺有國務院冊封的七世活佛,著名的藏傳佛教聖地海棠山上的267尊摩崖造像是我國保存完好的浮雕造型藝術珍品。境內戰國時期的燕長城、武當宗師張三豐的出生地懿州古城展示著阜新豐富多彩的歷史。

阜新礦藏豐富,交通便利,鐵路公路縱貫全境,鐵路客車直通北京、上海、天津、沈陽、大連等地;阜新高速公路與京沈高速公路相連。特別是隨著沈彰、阜朝、阜鐵、彰通四條高速公路的建設,阜新將成為東北地區的重要交通結點,遼西蒙東地區的重要交通樞紐,連接東北與華北的第二條重要通道。

進入新世紀,阜新贏得了重大歷史性發展機遇。2001年底,阜新被國家確定為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試點市,肩負起為全國同類城市探索中國特色經濟轉型路子的重任。阜新堅持「自力更生,龍頭牽動,科技支撐,民營為主,市場運作」方針,依託資源優勢、傳統優勢、比較優勢,大力推進全國重要的農產品及食品加工供應基地、全國重要的新型能源生產基地和全國重要的煤化工基地「三大產業基地」的建設,培育壯大一批優勢特色產業,在轉型振興的偉大征程上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一、阜新瑪瑙產業發展的歷史

阜新地區是中國主要的瑪瑙產區之一。占該地區1/2的鄉鎮蘊藏著極為豐富的瑪瑙石資源。據專家勘查,地表深處大部分礦體還未開采。因瑪瑙成因與火山的噴發有關,瑪瑙產出的形態分為兩種,一種是受火山裂隙控制,形成了脈狀瑪瑙,另一種因二氧化硅膠體溶液充填在火山岩氣孔中,形成了球狀瑪瑙。阜新地區盛產的瑪瑙是兩種形狀混生而成,故在阜新大地上出現了相對分散,散落而不十分集中的瑪瑙礦脈。在瑪瑙產區的山坡溝壑,田間地頭,河床上下,人們都可以拾到瑪瑙石。尤其大雨過後,莊稼人在田地里、山坡上、河床邊拾筐採集瑪瑙石的習慣從古至今一直延續。此外,還有掘坑而得瑪瑙石的。

阜新獨特的地理環境、氣候、河流、土壤、地貌等自然因素,為古人類的生存、繁衍生息創造了良好的條件。早在距今八千年的查海先民就已識玉,他們從石料中能鑒別出「美石」,並用此琢成裝飾品和通神祭祀用品。該遺址出土了如玉玦、玉匕、玉環等27件玉器及多件瑪瑙刮削器(古人用作刀具使用)。原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蘇秉琦先生贊譽查海遺址為「玉龍的故鄉」。

出土於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阜新查海遺址的距今八千年的查海先民製造和使用的瑪瑙刮削器

距今一千年前遼代的阜新地區瑪瑙採集、加工業出現了歷史上第一個繁榮時期。據考究,當時的阜新地區是遼代的中心腹地,後族蕭氏的封地及皇親國戚的風水寶地。1950年,清河門遼蕭慎微墓中出土的瑪瑙花式盅,呈橢圓形蓮花瓣式,造型極為美觀,六瓣花口,器體稍厚,圈足,其料質就產自今蒼土鎮。該墓同時出土了瑪瑙小杯一件,器壁較厚,經分析論證,兩件瑪瑙杯皆出自阜新玉匠之手。1974年法庫葉茂台遼墓出土的一對瑪瑙杯及1999年彰武葦子溝鄉遼墓出土的一對瑪瑙杯,其料質均出自阜新,雕工精湛,是當時阜新玉匠的傑作。1993年,在阜蒙縣知足山鄉羅匠溝村遼墓出土了一套完整的瑪瑙圍棋。1966年,在朝陽市紡織廠院內常遵化墓中出土的一套瑪瑙圍棋,由黑白料石磨製而成,直徑為1.6厘米,兩面微凸,施拋光技術處理,使棋子具有一定光澤。黑、白棋子各186粒,這是迄今為止國內發現的年代最早、最全的瑪瑙圍棋。另外,在朝陽北塔地宮中出土的眾多瑪瑙器物,從料質上看,產地都在阜新。在阜新地區出土的遼代瑪瑙佩飾,較精美的要數1997年出土於烏蘭木圖山遼墓中的瑪瑙綠松石管珠項鏈,其中有瑪瑙飾件三枚(珠1管2),管為暗紅色,圓管狀,中間穿孔工藝,素麵,長3厘米,直徑0.7厘米,壁薄不足0.2厘米,打孔及琢玉工藝之高超,令人折服。

1950年,清河門區遼蕭慎微家族墓中出土的瑪瑙花式盅,其料質就產自今蒼土鎮,瑪瑙製品皆出自阜新玉匠之手

1966年,在朝陽市紡織廠院內遼代常遵化墓中出土的一套瑪瑙圍棋,由黑白料石磨製而成。這是迄今為止國內發現的年代最早、最全的瑪瑙圍棋,經考究此瑪瑙原料出自阜新地區

清代是阜新瑪瑙業發展的第二個繁榮時期。據考證,清朝乾隆年間為阜新瑪瑙產業發展的鼎盛時期。《清實錄》「宮廷瑣事」中載:「 開挖窯洞十六,窯工千人,南部設有商邑」。清代宮廷所用的瑪瑙飾物和雕件取材及相當一部分加工來自阜新,阜新瑪瑙遂成為朝廷貢品。民間相傳,現今阜蒙縣的七家子鄉寶珠營子村名就是乾隆帝御封的。因為他60大壽時土默特左翼旗(今王府鎮)王爺進獻的一串佛光瑪瑙朝珠的料石就出自該村。「瑪瑙之鄉」的美譽就此聲名鵲起,遠播海內外。

1997年出土於烏蘭木圖山遼墓的瑪瑙飾件

新中國成立後,阜新瑪瑙業有了較大的恢復和發展。1974年,蒼土鎮曾產出一塊重達30千克的紅黃白黑花水膽瑪瑙石,不僅透明度好,巧色多樣,尤為珍貴的是水膽里的水也很多。根據周恩來總理的指示,雕成了國家級神品「水簾洞」後,由中國歷史博物館收藏。

1974年,蒼土鎮曾產出的紅黃白黑花水膽瑪瑙石,現已經雕成了國家級神品「水簾洞」,由中國歷史博物館收藏

二、阜新瑪瑙產業發展現狀

阜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瑪瑙產業的發展。在經濟轉型向縱深發展,大力開展「工業年」建設,全面推進經濟發展的關鍵時刻,作出了加強阜新市瑪瑙特色產業發展,把瑪瑙產業做大、做強、做特、做優,將阜新打造成全國的瑪瑙之都的戰略選擇。在市委、市政府召開的發展特色產業論證會上,確定瑪瑙產業為阜新經濟轉型優勢特色產業,為阜新瑪瑙產業確定了戰略方向。2005年底,經市委、市政府研究決定成立了市瑪瑙產業辦公室,具體負責瑪瑙產業發展的綜合協調工作。2006年年初,市瑪瑙產業辦籌備並成立市瑪瑙協會,建立了行業公約。同時,市委、市政府下發了《加快瑪瑙產業發展實施方案》,具體部署發展瑪瑙產業的指導思想、發展目標和具體措施。

在《實施方案》的指導下,本著建設集散、加工、信息、文化「四個中心」的總體目標,2006年以來,阜新瑪瑙產業呈現出了快速發展的良好態勢,瑪瑙產品已形成工藝品、飾品、旅遊紀念品、體育用品、保健品、裝修材料和工業用品7大系列、200餘個品種、數千種款式。據不完全統計,2007年上半年,瑪瑙製品年銷售額達3.25億元,阜新地區瑪瑙廠家、業戶快速增長,現已達到6800餘戶,從業人員達到35000人。建設中的瑪瑙產業園區,經過2006年一年的建設,目前已初具規模:一期工程600畝,已基本達到「五通一平」的入駐條件,園區基礎設施建設累計投資完成額為1177萬元,其中兩家入園的企業當年投資建設,當年開工生產。2007年上半年新開工的2個項目,正在建設的瑪瑙雕刻技術培訓學校和瑪瑙交易市場。市區的瑪瑙精品寶石城的改擴建工程正在規劃設計中,城鄉共同發展的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火爆熱烈的2007』中國·阜新瑪瑙博覽會沈陽二期展示活動現場

在發展瑪瑙產業的同時,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視瑪瑙文化資源的挖掘。在認真研究阜新文化資源——查海文化、玉文化、遼文化、藏傳佛教文化,將發展特色產業定位在全國最具特色的文化與產業結合最緊密的瑪瑙產業上,開發瑪瑙文化資源,發展瑪瑙產業。市文化局未雨綢繆,著力挖掘瑪瑙文化的內涵。2000年舉辦首屆瑪瑙精品展示活動,並受市政府的委託,與省招商團多次參加在南京、武漢等地招商活動,參加瑪瑙的展覽;收集阜新瑪瑙雕刻大師雕刻的瑪瑙精品圖片,相繼製作了瑪瑙精品畫冊和台歷;為將阜新的地域文化和特色文化與文藝作品結合起來,經過幾年的打造,編排了現代京劇《血膽瑪瑙》,2004年獲得遼寧省第六屆藝術節劇目金獎,2005年參加了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全國優秀劇目展演活動。

首屆中國·阜新瑪瑙節展示的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走進瑪瑙之都」大型文藝演出盛況

為了更好地宣傳阜新城市形象,搭建阜新對外開放的平台,展示瑪瑙文化的底蘊,2006年7月,在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的大力支持下,阜新市成功地舉辦了首屆中國·阜新瑪瑙節。「瑪瑙節」從活動的安排,到各項活動的創意和構思,無不緊密圍繞阜新的歷史文化、瑪瑙文化和特色文化,特別是「走進瑪瑙之都」大型文藝演出、「紅瑪瑙杯」全國玉雕大賽和「紅瑪瑙廣場」命名儀式等項活動,都蘊含著瑪瑙文化的內涵,體現著瑪瑙的地域風情。相繼在沈陽舉辦的「瑪瑙節沈陽二期展」,再次火爆省城大地。2007年,阜新又成功地舉辦了規模盛大的2007中國·阜新瑪瑙博覽會,再次向全國乃至全世界展示了阜新瑪瑙文化的深厚底蘊和瑪瑙產業蓬勃發展的態勢。

與此同時,阜新市正在積極運作打造「瑪瑙之都」的城市品牌,2005年阜新市向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局申請注冊「瑪瑙之都」商標。阜蒙縣十家子鎮被國家旅遊局評為全國第二批工業旅遊示範點。2006年,「 阜新瑪瑙雕」被正式列入了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11月份,阜新瑪瑙參加了在北京舉辦的2006中國國際珠寶展,阜新市作為瑪瑙特色產業基地的代表參加了「中國珠寶玉石首飾特色產業基地市長論壇」,在「論壇」的開幕式上,阜新被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國土資源部珠寶玉石首飾管理中心授予了「中國珠寶玉石首飾特色產業基地」的稱號,市長潘利國在論壇上作了主題演講。

2006年11月中國國際珠寶展,國土資源部部長、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會長孫文盛等領導參觀阜新瑪瑙產業基地成就展

隨著瑪瑙產業的蓬勃發展,阜新走出去的瑪瑙雕刻人才紛紛回阜創業。現有玉雕工藝大師或相當於工藝大師級水平的近20人,達到工藝師水平的100餘人,他們是阜新瑪瑙業的核心和靈魂。他們在全國精品博覽會及大賽上不斷捧回金、銀、銅獎。老、中、青三代玉雕藝術家精湛的作品不僅在全國玉雕界佔有一席之地,而且是藝術創新的弄潮兒,獨領風騷。由中國寶玉石協會主辦的代表中國玉雕藝術頂級水平的「天工獎」大賽中,阜新玉雕大師們的作品不斷摘金奪銀,碩果累累。在2006年第二屆中國玉雕大師頒證儀式和第五屆「天工獎」頒獎儀式上,我市選送的瑪瑙雕刻作品獲得金、銀、銅、最佳創意、優秀獎等22個獎項。兩位大師獲得第二屆中國玉石雕刻大師稱號。隨著瑪瑙加工工藝和設備的不斷更新,瑪瑙產品正在向精深工藝品的方向發展,僅十家子每年生產工藝品在1萬件以上,有千餘件被知名人士、鑒賞大師收藏。阜新的瑪瑙精品已遠銷到日本、美國、法國、義大利、瑞士等三十餘個國家和地區,備受海外人士珍愛並收藏。

阜新市市長潘利國在2006年中國珠寶玉石首飾特色產業基地市長論壇上做主題演講

三、阜新瑪瑙產業發展的前景與比較優勢

阜新盛產煤早已聞名遐邇,阜新還有硅砂、黃金、鐵、珍珠岩、沸石、麥飯石、螢石等礦產,最令阜新人驕傲,可稱之為中國之最的是瑪瑙。阜新是中國主要的瑪瑙產地、加工地、瑪瑙製品集散地。阜新有中國獨一無二的城鄉兩個大型瑪瑙批發、零售市場。北至太陽島,南至海南島,東至青島,西至新疆,無論是工藝品商店,還是旅遊景點的攤床上,所見到的瑪瑙工藝品絕大部分產自阜新,經營者有相當一部分就是阜新人。在以培育接續替代產業為主要任務的轉型實踐上,阜新瑪瑙顯現出巨大的產業發展潛力,使其在全國同類產業中有較高的地位和影響力,因此阜新的瑪瑙在眾多產業中具有長遠發展的比較優勢。

2007中國·阜新瑪瑙博覽會開幕式盛況

阜新瑪瑙儲量豐富,品質特點鮮明。據2004年國際礦山測量大會權威專家推算,阜新瑪瑙儲量佔全國總量的50%。阜新瑪瑙以產品大、品種多、顏色全、紋理美、質地優、料形奇六大特點聞名於世。2004年5月,在阜蒙縣七家子開采出一塊重達66噸的「瑪瑙王」。2005年夏,在紫都台鄉發掘出長達30餘米,高近5米,厚度達0.6米的「瑪瑙長城」,這兩件瑪瑙巨石「出世」,轟動全世界,阜新的瑪瑙愈加聲名鵲起,遠播於海內外。

阜新瑪瑙採掘及加工歷史久遠,淵源深厚。阜新在中國玉文化史上占據著「發端」的特殊歷史地位,中國及世界上最早的玉器就誕生在這里。查海遺址出土的瑪瑙刮削器,說明了阜新先民早在8000年前就已經從事瑪瑙採掘、加工,並開始使用瑪瑙。遼寧、內蒙古、河北等省出土的大量瑪瑙文物證明,阜新的瑪瑙採掘與加工業在遼代和清代乾隆年間,已達到了相當繁榮。相傳清代宮廷擺設的雕件及瑪瑙飾物均取材及部分加工於阜新。

阜新瑪瑙產業現已具備相當規模,並呈快速發展之勢。阜新瑪瑙產業經過多年的培育和發展,初步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瑪瑙產業化鏈條,基礎設施相對完善,擁有相對獨立的原料采購和銷售網路。阜新建有聞名於國內外的城鄉兩大瑪瑙市場,兩大市場日趨繁榮,購銷兩旺,已經成為全國最大的瑪瑙交易中心和加工集散地。阜新的瑪瑙業現已成為阜新的特色產業,也是阜新市叫得響的一張「名片」。

阜新瑪瑙雕刻人才輩出,高手如雲。他們秉承了查海先人的聰慧,善於從其他藝術門類中吸取營養,世代相傳,以心靈手巧,富於創新著稱。他們的作品題材創新,技法創新,表現手法創新,不僅傳統的「素活」,如花薰、尊、瓶、觚等雕刻的精美,還有以「巧、俏、絕、怪、新」為典型藝術特色的「雅活」更為突出。作品不僅以傳統的中華民族文化為題材推出新意,更多的是表現當今國內外人們的火熱的生活和審美情趣,使這枝古老而傳統的瑪瑙雕刻藝術奇葩煥發青春,給人一種耳目一新,春風拂面之感。

阜新瑪瑙業的蓬勃發展,為阜新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做出了重大貢獻,具有可持續發展的潛力。據不完全統計,阜新地區每年瑪瑙石採掘量是800噸左右,而進口量已達到1 600噸左右,其域外資源利用量已經是域內資源的2倍,我市瑪瑙的加工原料大量利用的是國外資源,因而這在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的實踐中更具有推廣價值。

上述優勢奠定了阜新瑪瑙在我省乃至全國玉雕界不可替代的優勢。

四、阜新瑪瑙產業發展目標和措施

「十一五」時期,作為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授予的中國珠寶玉石首飾特色產業基地,阜新市委、市政府採取有力措施,加強政府引導,發展壯大龍頭企業,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使瑪瑙產業逐步形成體系完整、結構合理、技術先進和可持續發展的產業格局,努力將阜新建設成為全國瑪瑙集散、加工、文化和信息中心,全力打造中國瑪瑙之都。到「十一五」末,阜新瑪瑙產業的銷售收入力爭在2005年基礎上翻兩番。

阜新瑪瑙雕刻人才輩出,雕刻工藝精良,圖為阜新市中國玉石雕刻大師楊克全獲得的第四屆中國玉雕、石雕「天工獎」金獎作品——化蝶

主要發展目標是培育和建設瑪瑙產業集群。阜新縣十家子鎮瑪瑙批發市場利用規模、人才、品種、製品、加工設備、輔助材料以及物流為一體的綜合性全國瑪瑙集散地,建設初加工集散地。阜新瑪瑙寶石城利用人才、信息和科技優勢,逐步構建技術研發、產品設計鑒定、精品展示,產品示範的精品市場,全市形成城鄉共同發展的格局,從而實現瑪瑙產業集群規模化和集約化經營,拓展產業發展的空間。

瑪瑙工業園區選址在阜蒙縣十家子鎮政府西南那立閃村,庫二線北側,一期規劃600畝,擬建大型瑪瑙綜合加工區、商業物流管理區和瑪瑙加工污水處理區;二期擬規劃1400畝。其中,一期工程將首先修建污水處理廠,以便著色加工區的污水統一收集和統一清理,以此加強環保。瑪瑙產業園區基礎設施達到「七通一平」,以瑪瑙加工業為主導,培訓教學、科研文化、旅遊觀光、現代服務為附屬的綜合產業園區,生產主要以瑪瑙製品的小件批量加工生產為主。到2010年計劃引進大、中、小瑪瑙加工企業80戶,企業總投資達到1億元,實現銷售收入10億元,利稅3000萬元。力爭第三產業營業額達到5億元,利稅2000萬元。直接增加勞動就業7000人。

始建於2001年7月的阜新瑪瑙寶石城,佔地面積5200平方米,經營面積5000平方米,現有經營業戶52戶。阜新瑪瑙寶石城瑪瑙製品經營品種繁多,花樣齊全,既有在全國獲獎的高檔精品,又有大眾喜聞樂見的製品,現已成為全國規模最大、品種最全的瑪瑙專業市場,成為阜新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隨著瑪瑙雕刻作品的熱銷,改擴建阜新瑪瑙寶石城勢在必行,目前已經納入我市規劃中,擬在原址重新改擴建,建成集展覽和銷售為一體的現代化的會展中心。

阜新市委、市政府為加快瑪瑙產業的發展重點實施「四大戰略」,全力打造中國瑪瑙之都。一是實施精品戰略。目前,瑪瑙品牌、品位、品質的競爭日趨激烈,我市瑪瑙業的生產經營者要樹立品牌意識,培養營銷能力,創造規模效應,進而拓展市場,打出品牌,增加效益;二是實施文化戰略。要研究和弘揚中華瑪瑙文化,充分挖掘歷史文化,積極吸納現代文化,不斷彰顯振興文化,設計具有鮮明時代特點的藝術品,以此提高阜新瑪瑙的文化品位,努力形成品牌效應;每兩年舉辦一次中國·阜新瑪瑙節,利用「節會拉動效應」,不斷擴大阜新的知名度和阜新瑪瑙品牌的影響力,建設適合阜新市瑪瑙產業發展的瑪瑙製品會展中心,定期舉辦瑪瑙製品及其他玉雕產品展示會,以提升瑪瑙產品競爭力,推動地方經濟和相關產業發展;三是實施人才戰略,加快人才培養步伐。阜新市瑪瑙從業人員達3萬人,加快人才培養是當務之急。阜新市將力足當前,著眼長遠,加大瑪瑙職業技術培訓力度,在瑪瑙專業人才中開展技能鑒定,逐步在大中專設立有關寶玉石鑒定和加工專業的本科班和大專班,使人才的培養接續上產業的發展;四是實施集群戰略。以瑪瑙產業發展基地建設為核心,建立多元的投入機制,加大對瑪瑙產業扶持的力度。有計劃、有目標、有針對性地引入和扶持瑪瑙龍頭企業,實施龍頭帶動,發揮其輻射作用。計劃爭取全國各地瑪瑙經營企業大戶到阜新投資落戶。進一步整合資源,推進瑪瑙產業走集約化、規模化發展道路,通過產業集聚,降低成本,打造產業鏈,形成價值鏈,提高效益,用新觀念、新思路來謀求瑪瑙產業的發展。

阜新瑪瑙產業的發展和繁榮需要瑪瑙行業人士的共同努力,需要地方政府的積極引導和支持,更需要國家、省寶玉石協會專家的關心和指導,阜新市要牢牢抓住歷史發展的有利契機,群策群力,扎實高效地加速特色產業基地建設的步伐,全力打造中國瑪瑙之都。

阜新市阜蒙縣十家子瑪瑙產業集群工業園區一、二期建設規劃圖

3. 遼中南地區有哪些主要資源及工業

主要資源有盤錦的石油、本溪的鐵礦石、鎂礦、瓦房店的金剛石、營口的海鹽、岫岩的玉石等。工業主要有本溪鞍山的鋼鐵工業、營口的紡織工業、盤錦和大連的石油化工工業、大連的造船工業、大連和營口的海洋運輸業、瓦房店的軸承製造業。

4. 遼寧省傳統的工業部門是什麼

撫順市:遼寧中部重要煤炭工業城市。又以油頁岩提煉石油著名。
本溪市:本省中部以產焦煤、低磷鐵、優質鋼材著名的城市。
遼陽市:遼中古城和新興石化、化纖工業基地。
丹東市:遼東中朝邊境輕紡、電子工業名城。
錦州市:以煉油、石化著名的新興城市。
營口市:遼南港口、輕紡、造船工業名城。
盤錦市:遼南新興城市,我國第三大油田遼河油田管理中心。
阜新市:遼寧西北部能源工業城市。有著名的海州露天煤礦。

5. 阜新市玻璃工業園 在哪

阜新玻璃園區在阜新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內,就是阜新西出口附近。佔地面積200萬平方米,疏港公路從園區內穿過,距阜錦高速公路入口1.5公里,(也就是阜新南出口).
目前有阜新老玻璃廠也就是阜新市復興玻璃有限公司還有阜新恆瑞科技有限公司等企業

6. 阜新市危險化學品工業園區共有多少家企業

你所說的阜新市危險化學品工業園區,實際上就是阜新氟化工產業園區。這裡面大約有七八十家企業。

7. 阜新國有企業有哪些呀謝謝!

阜新國有企業有:1、國家電網公司阜新分公司、2、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阜新分公司、3、中國電信集團公司阜新分公司、4、中國網路通信集團公司阜新分公司、 5、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阜新分公司、6、中國鐵通集團有限公司阜新分公司、7、中國糧油食品(集團)有限公司阜新分公司。我就知道這幾七家了,請高手補充。

8. 誰能幫我找下有關阜新海州露天礦發展工業遺產旅遊的資料,和有關工業遺產的概念。我要寫論文,謝謝

簡介:
阜新海州露天煤礦,海州露天煤礦礦場東西長8華里,南北寬4華里,垂直深度將200多米,總佔地面積達30多平方公里,有28個界平盤和8個作業平盤,平盤邊緣裸露斷面清晰地顯示地質結構特點.19世紀90年代開挖,1933年被日本人霸佔,一直到1945年,這13年期間,日本人迫害了數以十萬計的中國人,現在我們能看到留下的萬人坑,就在礦區。到了國民黨時期,礦區的採掘比較混亂,可以看到一些凌亂的洞井,那是國民黨心急火燎、找到就挖的痕跡。解放之後,海州煤礦被列入了一五計劃中的156個國家重點項目之一。剛成立的共和國對東北的資源和重工業都相當重視,這個,你們可以去看1960年版的5元人民幣,上面的圖案便是海州露天煤礦和其中正在工作的一台電鎬。

這是近年來我國關閉的最大一家資源枯竭的露天煤礦。這座露天煤礦從1953年7月到2003年底,共生產煤炭2.1億噸。但由於多年來的超強度開采,煤炭可采儲量如今僅剩87萬噸,進入了殘采期。

輝煌,成績:
在近49年的煤炭生產中為國家上繳利稅32.7億元,輸送露天煤礦設計與管理人才1689人,全國所有的露天煤礦都有海洲礦輸出的人才。

我國是一個煤炭大國,到目前為止,煤炭仍是我國的主要能源。1990年我國原煤總儲量有9544億噸,年產量已達10.8億噸,位居世界第一。其中遼寧、內蒙、山西、雲南、新疆、陝西等省區還多露天煤礦,儲量亦達531億噸,約占煤炭總儲量的5.56%。露天煤礦的特點是礦藏離地表淺近、儲量豐富,故可將覆蓋在礦體上面的土石剝離後,用「台階」結構形式從上至下直接採掘,因而與地下採煤比較具有許式明顯的優點:開采容易,便於使用大型高效率的采礦機械,勞動生產率高,而開采成卻可降低50%以上,礦工的勞動條件好,且開采安全,因此在有條件的礦區都盡量採用。

我國早期的露天煤礦大多集中在東北遼寧省。如歷史最悠久的撫順市西露天煤礦就是在1914年便已建成開采。其礦坑東西長6.6公里,東北寬2公里,深度達 280米,可採掘的煤層平均厚度為80米,油母頁岩平均厚度為90米。露天礦上設有參觀台,可供遊人眺望露天煤礦的全景。

位於遼寧阜新市的海洲露天煤礦,是新中國建成後的第一座大型機械化露天煤礦。它於1951年始建,1953年正式投產,煤炭儲藏總面積達30平方公里,露天開采場東西長4公里,南北寬2公里,垂直深度為193米,比海平面還低18米,年產煤500萬噸,礦區內有各種大型機械設備3300多台。礦坑內已實行電氣化和機械化採掘。礦上也設有眺望台,登臨後可鳥瞰礦區采場規模宏偉、氣勢壯觀的全貌,還可乘電力機車下到坑底現參觀採掘場面。

露天煤礦內一般還有兩種副產品,一為煤精,也稱精玉,系一種從煤層中精選出的腐殖與腐泥混合類型煤,其質地細密、韌性大,適於刻鏤,是雕刻工藝品的原料,可刻制人物、動物、花卉、煙具、筆筒等,現已是撫順市著名的旅遊紀念品之一。

1953年開始投產的海洲露天煤礦,當時為亞洲最大的機械化露天煤礦,日前尚存的采儲量僅剩1050萬噸,預計到2006年就要關閉了。」

2005年6月8日,曾經是亞洲最大的機械化露天煤礦———阜新礦業集團海州露天煤礦,由阜新市中級人民法院依法公告關閉破產。這是中國政府近年來關閉的最大一家資源枯竭的露天煤礦。
未來發展:編輯本段曾經亞洲第一、世界聞名的海州露天礦2005年關閉後,被列為全國首批國家礦山公園,2009年又被批准為全國首家工業遺產旅遊示範區。總佔地28平方公里,分為世界工業遺產核心區、蒸汽機車博物館和觀光線、國際礦山旅遊特區和國家礦山體育公園四大板塊上百個景點,是在露天采礦遺址上建設的世界工業遺產旅遊項目。2007年9月動工,2009年7月即將正式開放。

世界三級中的東方一極

海州露天礦國家礦山公園已被定位為世界工業遺產旅遊項目。礦山公園分為四大板塊:涵蓋入園廣場、演藝廣場、游樂中心、休閑餐飲、水上樂園、地標建築、露采生產、坑下生態、地質構造等景觀的巨型礦坑帶給遊人工業生產體驗;涵蓋高爾夫球場、狩獵場、賽車場等項目的矸石山帶給遊人體育競技體驗;涵蓋蒸汽機車博物館、機車游覽線路等項目的蒸汽機車游樂苑帶給遊人機車自駕的激情體驗;孫家灣高端商務休閑區帶給遊人成就與時尚的體驗。

海州露天礦國家礦山公園是以廢棄資源為資源構築新的產業,在理論上是創新,實踐上是突破,填補國內空白,順應旅遊主題發展趨勢,將為資源枯竭型城市發展提供成功範例,也將繼英國、澳大利亞工業遺產旅遊之後,成為世界三級中的東方一極。基於這樣的背景下開發建設的礦坑生產體驗區主要包括生產體驗區、86演藝廣場;蒸汽機車游樂苑,主要包括蒸汽機車展覽館、蒸汽機車游樂園和中途休閑別墅;高端商務休閑區主要包括一座大型的五星級酒店、具有會展功能的時代廣場、五個特色街區(國際風情街、國際美食街、中華風情街、中華美食街、品位休閑街)。該項目主要面對國內外高端遊客,新主題、新體驗、新生活、新方式將產生巨大的吸引力。

海州露天礦國家礦山公園狩獵場的建設地點原為海州露天礦排土場,佔地約3000畝。半個世紀來,海州露天礦共為國家生產煤炭2.43億噸,與此同時剝離出的「尾礦」也形成了面積16平方公里、高300餘米的人造大山。近年來,阜新市委、市政府對排土場進行了復墾整理,新增草地423公頃、林地382公頃、林帶135公頃,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正逐漸顯現出來。復墾整理後的排土場,將有養獵區、狩獵區、垂釣區、射擊培訓區四個分區,同時配套建設娛樂休閑會所、停車場、會展中心、別墅客房等。

海州露天礦開采歷史已歷百年,擁有豐富的人文遺跡。現存85輛國內外生產的蒸汽機車和電機車,還有縱橫交錯的鐵路線。海州露天礦國家礦山公園蒸汽機車游樂苑就是充分利用這些寶貴的資源,開辟最具有中國工業風情的蒸汽機車自駕游覽線。蒸汽機車展覽館建築面積30000平方米,一層為蒸汽機車實物展區,二層為蒸汽機車模型展區、圖片展區、蒸汽機車發展歷史介紹廳、放映廳等;蒸汽機車游樂園利用海州礦坑至東梁全長16公里礦山鐵路,展示十八世紀工業革命的成果,功能為學習蒸汽機車原理及操作駕駛、造型攝影觀光、車上酒吧、茶室;中途休閑別墅具有濃郁歐美風情和鄉村風情,供旅遊者觀光、休息。

海州露天煤礦巨大礦坑下有一個海拔86米的地方被稱作86站,是過去工人交接班的中轉站。目前,礦山公園已對86站鐵路、配電線路實施保護,建成了停車場,特別是用廢舊蒸汽機車廂改造的咖啡吧、酒吧獨具特色。佔地30000平方米的大型3D露天演藝廣場;大型3D工業題材情景劇編劇和製作;佔地5000平方米的大型游樂場;佔地2000平方米的休閑餐廳;將10個廢舊車廂改造成供旅遊者休息的咖啡吧、酒吧。

中國工業化的「金釘子」

海州露天礦發現於1913年,起初由民間用原始方法開采,1923年歸奉天省實業所管轄。「9·18」事變後,有南滿鐵道株式會社經營。1934年,歸屬滿洲炭礦株式會社。1936年,有阜新礦業所管轄。1946年歸屬國民黨政府。1948年阜新解放後回到人民手中。1949年由孫家灣煤礦、太平煤礦合並成立海州煤礦,1953年7月1日正式定名為海州露天礦。2005年7月,海州露天礦正式閉坑破產。同時在阜新市中心區留下一個長4km、寬2km、深350km的廢棄礦坑,嚴重污染環境並威脅周邊企業單位和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阜新的海州露天煤礦總佔地面積達30多平方公里,有28個界平盤和8個作業平盤,平盤邊緣裸露斷面清晰地顯示出地質結構特點,恢弘的尺度如納斯卡地畫的大地藝術,給人以巨大的心理震撼。煤礦遺址上斑駁的鐵軌、廢棄的電鎬,讓人產生無限遐想。這種裸露的廢墟與深埋地下的廢棄礦井完全不同,它是可直接觸摸可直接感受的,給人以強烈的視覺刺激,對於工業遺產旅遊開發非常有利。從人文角度看,海州露天煤礦作為我國最大的露天煤礦,被譽為新中國工業化歷程上的「金釘子」,很多人都是首先知道海州露天煤礦進而了解阜新的。1954年以「阜新露天煤礦」為標題的B-2郵票,1960年以阜新露天煤礦電鎬為圖案的1960年版伍元人民幣,中華世紀壇鐫刻華夏五千年文明史的300米甬道的石壁,也將海州露天煤礦的誕生日刻寫其中。阜新早已成為新中國煤炭工業發展的光輝縮影。所有這些都能成為阜新旅遊促銷不可多得的天然符號載體。

9. 阜新市橡膠廠怎麼樣

發展前景良好。阜新市橡膠廠是一個有三十多年歷史的中型橡膠加工企業.是國家能源部,冶金部,化工部定點生產橡膠輸送帶的專業廠,是遼寧省膠帶生產的重點企業,阜新市地方骨幹企業之一,發展前景光明。阜新橡膠(集團)有限公司於1997年06月01日成立,法定代表人耿貴權,公司經營范圍包括:輸送帶系列產品、導風筒布、輪胎翻修、傳動帶、膠管、化工、橡膠製品的生產加工及出口業務,塑料及其它高分子材料、橡膠塑料加工輔料、助劑及溶劑、橡膠工業用纖維織物、鋼絲繩、鋼絲簾線、機械設備等。

閱讀全文

與阜新有哪些工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張掖三廠有哪些工業園 瀏覽:208
寶馬新款5系防盜螺絲在什麼位置 瀏覽:846
工業污染人有什麼感覺 瀏覽:525
賓士e300怎麼折價 瀏覽:149
汽車哪些保養不建議去做 瀏覽:103
汽車活性碳罐多久更換 瀏覽:82
新款奧迪a6顯示屏藍屏怎麼解決 瀏覽:268
寶馬跟賓士哪個車更好 瀏覽:654
寶馬530怎麼解除鎖車喇叭 瀏覽:611
汽車超市如何引流 瀏覽:760
賓士c260油壓方向機如何匹配 瀏覽:586
奧迪a8汽油濾芯更換多少錢 瀏覽:683
賓士新款s屏幕成本多少錢 瀏覽:750
奧迪A8引擎蓋多少錢 瀏覽:900
北理和同濟工業設計哪個好 瀏覽:880
工業電動引擎怎麼用 瀏覽:405
寶馬3系馬牌跟倍耐力哪個好 瀏覽:689
哪裡找工業邊角料處理地點 瀏覽:728
進口賓士出廠運到4s店需要多久 瀏覽:884
賓士什麼車的後大燈是箭頭 瀏覽: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