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我國目前處在工業革命的哪一階段
工業革命是指十八世紀末到十九世紀末以蒸汽機的發明和應用為標志的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科技革命,任何國家都處於世界科技革命的浪潮中,並沒有把一個國家標為是否完成工業革命之說。
衡量一個國家的工業化水平,通常用工業化一詞來形容,如發達國家都被稱為為工業化國家。目前我國沒有完成工業化,處於工業化的中後期。
以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陳佳貴任組長的中國社科院「中國工業化進程」研究課題組歷時兩年,通過對中國工業化進程的綜合評價分析得出結論:目前中國已進入工業化中期的後半階段,預計最晚到2021年中國將實現工業化。
詳細詳細信息請查閱下面參考資料:
❷ 我國處於工業化的什麼階段
處於工業化後期階段。
新型工業化的特點:
1、以信息化帶動的、能夠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工業化。以科技進步和創新為動力,注重科技進步和勞動者素質的提高,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以質優價廉的商品爭取更大的市場份額。
2、能夠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工業化。要強調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強調處理好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之間的關系,降低資源消耗,減少環境污染,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撐,從而大大增強中國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和經濟後勁。
3、能夠充分發揮人力資源優勢的工業化。
(2)我國現處於工業化哪個階段擴展閱讀:
中國工業化的發展原因:
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也是中國基本國情所決定的。中國人口數量大、人均資源不足、勞動力供大於求的矛盾突出。歷史經驗證明,在一個人均資源相對不足的國家,以資源的過量消耗和環境生態破壞為代價來推進的工業化,不僅資源難以支撐,工業化和經濟發展難以為繼,而且破壞生態、污染環境、妨礙人民生活質量的提高。
因此,重視科技進步的作用,著力提高經濟效益,節約和合理利用資源,保護生態環境,走可持續發展之路是我們的唯一選擇。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經濟網-【慶祝改革開放40年】工業化「中國方案」:經驗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工業化
❸ 目前,中國目前處於工業化的哪個階段
目前的中國正處於工業4.0階段,可以說是領跑者的形象。我國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與世界領先的技術這么接近,工業4.0是一次新的浪潮。
前兩次工業革命讓中國知道了落後就要挨打,對於第四次革命,中國肯定要具有一定的底氣和自信心,我們要在約束技術進步的制度上要領先。所以,中國完全能夠成為工業4.0的領跑者。
❹ 中國的工業化正處於中期階段,需要國有和非國有資本的共同推動嗎
中國的工業化正處於中期階段,需要國有和非國有資本的共同推動。
原因在於:
1,我國有效抑制了經濟運行中出現的不穩定不健康因素,避免了大起大落,工業經濟在結構調整中向著健康快速穩定的方向發展。
2,,我國工業經濟快速發展,總體實力不斷提高,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導地位進一步增強。工業生產保持了高速增長態勢,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導地位進一步鞏固。工業已經成為推動我國經濟不斷向前發展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國總體上正處於工業化的中期階段,離完成工業化還有相當長的一段路要走。工業的快速增長在今後一段時期也將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
3,我國工業結構調整取得積極進展。各種所有制經濟相互促進、共同發展。在關繫到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行業,公有制經濟占據主導地位。同時,私營經濟和港澳台及外商投資經濟比重迅速上升。企業組織結構不斷優化,大型骨幹企業仍是我國工業最有實力的代表,對提升我國工業整體素質和國際競爭力,推動整個工業的持續較快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4,工業產業內部結構發生明顯變化:能源原材料工業得到長足發展,對國民經濟形成強有力支撐;有色、非金屬礦物製品、化工及機械製造業也得到較快發展;能源工業產能大增;裝備製造業發展勢頭良好,裝備水平快速提升,促進了我國產業結構的升級;成套技術裝備的國產化有力推動了傳統行業技術升級;淘汰落後生產能力取得成效,產品結構有所改善。
參考鏈接:http://finance.people.com.cn/GB/6326470.html
❺ 我國工業化處於什麼階段
工業化的階段是很難劃分的,受歷史條件和科學發展水品和周邊環境影響,我國工業化建設勉強處於舊工業時代向現代工業發展的轉型階段,但整體科技含量不高。
❻ 當前,我國已進入工業化什麼階段
中國的工業水平整體應該是處於工業2.0到3.0階段,機械化為主,自動化還未全面鋪開,離工業4.0還有差距。
所以根據中國工業發展的現狀,制訂了中國製造2025,有規劃的對工業水平提升提供支持引導。
❼ 我國目前還處於工業化的什麼階段
二戰前的工業屬於機械化、電氣化的概念,二戰後算是電子化、自動化,到上世紀八、九年代又開始步入信息化。到現在融入了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就是所謂的工業4.0。而我國幾乎是把這幾個階段揉在一起發展的,所以目前我國還沒有實現完全的工業化,我國的工業化總體上處於工業化中期階段,但已出現向後期階段過渡的明顯特徵,據專家預測,2022年左右基本實現工業化。
拓展資料
一.工業化
工業化(instrialization)通常被定義為工業(特別是其中的製造業)或第二產業產值(或收入)在國民生產總值(或國民收入)中比重不斷上升的過程,以及工業就業人數在總就業人數中比重不斷上升的過程。
工業發展是工業化的顯著特徵之一,但工業化並不能狹隘地僅僅理解為工業發展。因為工業化是現代化的核心內容,是傳統農業社會向現代工業社會轉變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工業發展絕不是孤立進行的,而總是與農業城市化和服務業發展相輔相成。
二.工業化階段
通俗地說,一般分為:
1.工業化初期階段(輕工業、消費品工業主導)——如我國改革開放後的初期;
2.工業化中後期階段(重工業、生產資料製造業大發展並最終超過輕工業)——對此存在爭議,一種觀點認為重化工業不可避免,我國正處在這一階段;另有一種觀點認為重化工業發展與節約型社會、可持續發展、科學發展觀相矛盾,我國應繞開這一階段,直接進入三產為主階段;
3.後工業化階段(服務業、三產為主導)。
三.工業化特點
現在中國還提出新型工業化的概念。新型工業化有三個突出的特點:
1.以信息化帶動的、能夠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工業化。以科技進步和創新為動力,注重科技進步和勞動者素質的提高,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以質優價廉的商品爭取更大的市場份額。
2.能夠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工業化。要強調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強調處理好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之間的關系,降低資源消耗,減少環境污染,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撐,從而大大增強中國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和經濟後勁。
3.能夠充分發揮人力資源優勢的工業化。
❽ 我國社會主義工業化是在什麼時候實現的
社會主義工業化是一個過程。是在社會主義性質的我國,使機器大工業在整個國民經濟中取得優勢地位,使社會主義國家由落後的農業國轉變為先進的工業國的過程。目前我國還沒有實現完全的工業化,我國的工業化總體上處於中期階段,但已出現向後期階段過渡的明顯特徵,據專家預測,2020年左右基本實現工業化。
在時間節點上,從1953年開始,執行以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逐步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為內容的過渡時期總路線,開展了大規模的、有計劃的經濟建設。1956年,基本上完成了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性質上轉變為社會主義的工業。
1957年,中國已經建立了工業化的初步基礎,在由落後的農業國轉變為先進工業國的道路上跨出了具有決定意義的一步。隨後我國在前進中經歷了一系列的曲折,但1958~1978的20年間,經過全國人民的艱苦奮斗,仍然建成了一個獨立的、比較完整的社會主義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發展了鋼鐵、機械、化工、煤炭、電力、石油、輕紡等傳統工業,建立了汽車、飛機、電子、原子能、宇航、石油化工、合成材料、自動化儀表儀器等新興工業。
當前,我國工業化達到了較高水平,呈現出了新特徵.我國已經進入 工業化中期接近後期階段,國內生產總值(GDP)總量居世界第二、人均GDP快速向世界平均水平邁進,工業經濟迅速發展、比重提高,已形成龐大與完整的工業體系, 生產性服務業快速發展,部分重大工業技術突破並居世界領先水平,成為世界工廠、製造業基地以及第一製造業出口大國。
❾ 概述新中國社會主義工業化發展的基本進程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開始了中國現代工業的發展歷程,大致分為如下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社會主義工業初步發展時期
新中國隊對原外資企業、國民政府經營企業、民間私營企業以及手工業進行了不同程度的社會主義改造,並在蘇聯專家的援助下,興建了一批大型重工業企業,初步形成了門類比較齊全的現代工業基礎。大躍進時期"以鋼為綱"的方針造成了嚴重的社會經濟後果,但另一方面也留下了屬於那個時代特殊的工業景觀。
第二階段:社會主義工業曲折前進時期
文革時期,社會主義現代工業在動盪中曲折發展。處於備戰考慮在西南腹地新建重工業基地的"三線建設"運動,大大促進了西南地區的開發,形成了一批新興的工業城市。
第三階段,社會主義工業大發展時期
中國工業持續穩定發展,工業所有制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個體與私營工業、鄉鎮企業、外資企業的崛起,國有工業比重下降,開創了多元化工業經濟格局。隨著工業化進程的深入,傳統製造業在一定程度上活力降低,老工業基地產業轉型過程中涉及到大量工業用地重新利用。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振興、首鋼搬遷都成為學術界和社會共同關注的熱點問題
❿ 我國的工業化任務還未完成,從整體上看處於什麼階段
中國的工業化任務還沒有完成,總體上看現在還處於工業化中期階段。突出表現在:農業現代化和農村城鎮化水平較低,農村人口在全社會勞動力和總人口中佔50%左右;產業結構層次低,競爭力不強,工業特別是製造業的技術水平還不高,服務業的比重和水平同已經實現工業化的發達國家相比還有相當大的差距。工業化的任務不完成,現代化就難以實現。因此,繼續完成工業化,仍然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重要而艱巨的歷史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