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蘇州和武漢那個發達
1、蘇州經濟好點,外企多,又靠近上海。
2、蘇州的工資比武漢高不少,蘇州的經濟更發達。但是全民的平均工資,蘇州和武漢不會有什麼明顯區別。
❷ 南昌,蘇州,南京,武漢,大連,無錫,沈陽。哪個城市最發達
這幾個城市中,應該說武漢比那幾個城市要發達一些,醫療,旅遊,文化,交通,經濟都要好。
❸ 武漢與蘇州哪裡電子工業強些
肯定是蘇州啊,這還用問嗎?
從行政級別上來講,蘇州是地級市,武漢市副省級市。從教育角度來講,武漢的大學無論數量還是質量上比蘇州強。從宜居的角度來講,蘇州比武漢好。從經濟發展的角度,蘇州比武漢強。從就業及職業發展的角度來講,個人認為蘇州機會比武漢更多一些,起碼蘇州的薪資水平比武漢要高。
❺ 工業增加值十強城市:蘇州位居第3,泉州領先寧波,武漢第11位
如何判定一座城市的工業強弱呢?其實指標很多,比如工業產值、工業利潤、工業增加值等等。那麼何為工業增加值呢?增加值其實涉及到了GDP的概念,GDP由一個地區的第一產業、第二產業以及第三產業的三個增加值相加而成。而工業增加值,其實就是第二產業的增加值。也就是說工業增加值,體現了一個地區的工業對 社會 經濟發展所產生的作用。
如此看來,用工業增加值來判定城市的工業強弱確實也是一個好方法。之前的文章,我們通過計算也得出過結論,工業增加值與工業總產值是對應的關系。也就是說,工業總產值強的,工業增加值也隨之更強。其實無論用哪個指標,相對比較的話,沒有多大影響。而且在數據方面,工業增加值大約為工業總產值的四分之一,當然這也只是一個估計數。
從數據方面來看,工業增加值更加接近於工業利潤。但對於地區發展而言,工業增加值的意義更加明顯一些,那麼今天我們就用工業增加值來排列一下中國十強工業城市。截至2019年,中國工業增加值十強城市依次是上海、深圳、蘇州、重慶、廣州、佛山、東莞、泉州、寧波以及無錫。從排名來看,上海、深圳和蘇州位列前三強,而且上海和深圳的工業數據明顯強於其他城市。
2019年,上海的工業增加值為9670億元,深圳為9587億元,兩大城市短期之內的工業增加值都有望突破萬億。上海和深圳不僅是我國的金融、航運中心,更是我國的工業中心。不少專家學者指出,沒有工業基礎,拿來的金融、 科技 、交通、消費等領域的發展。所以,地區發展不能小看工業,唯有腳踏實地發展工業,才能穩步崛起。
蘇州的工業增加值以8316億元位居第3,重慶以6656億元排到了第4,所以蘇州的優勢還是較為明顯的。十強工業城市中,後面六大城市都在5000億的級別,差別不是太大,同屬於一個梯隊。泉州的工業增加值領先了寧波,也是讓不少網友意外。其實泉州的GDP也不弱,今年有望突破萬億。泉州是我國知名的輕工業基地,以服裝、鞋類製造為主。
十強工業城市中,除了重慶外,其餘九個全部位於東部沿海地區,這也是體現了我國工業發展的不均衡。但我們認為,目前的發展形勢,不能一味追求工業的產值以及增加值,而是應該去加大對 科技 創新的投入。上海、深圳等城市的工業產值基本也是維持在高位,一方面在尋求新興產業的培養發展,另一個方面也在對其傳統的工業資源進行轉移。這個時候,其實中西部地區可以承接這些工業資源進行過渡。
武漢的工業增加值以4539億元,位居第11位,也是中西部地區僅次於重慶的城市。武漢的工業增加值雖然暫時出局前十,但武漢位居我國的地理中心,有著科教資源與人力資源的支撐。長期來看,武漢的工業實力必然將迎頭趕上。那麼對於我國十強工業城市,大家又有什麼看法?
❻ 武漢和蘇州相比那個面積大
當然是武漢大。大的不止一點,而是大很多。但蘇州經濟比武漢強很多。
❼ 武漢和蘇州這兩座城市競逐中,誰的潛力更大呢
如果把蘇州和武漢放在一起進行對比,如今蘇州的GDP總量是1.92萬億元,武漢就只有1.62萬億元,從這里可以看出蘇州經濟總量更出色一點。不過如果從教育、科研、交通、城市規劃方面來說,還是武漢要好一些,畢竟武漢是省會城市,獲得了很多不錯的資源,未來會帶來更大的驚喜。至於這兩座城市誰能脫穎而出,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對於中國兩座不相上下城市進行角逐,武漢和蘇州,未來誰能脫穎而出?不知你有什麼看法,你更加看好哪座城市呢?
❽ 中國工業發達城市排名
1、上海,簡稱「滬」或「申」,中國第一大城市.GDP總量居中國城市之首。上海港貨物吞吐量和集裝箱吞吐量均居世界第一,是一個良好的濱江濱海國際性港口
2、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直轄市和國家中心城市,中國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中國第二大城市
3、廣州,簡稱穗,地處廣東中南部,珠江三角洲中北緣,是中國的南大門,中國國家中心城市,國際大都市,國家三大綜合性門戶城市之一,世界著名的港口城市,國家的經濟、金融、貿易、航運和會展中心,中國南方的政治、軍事、文化、科教中心,國家綜合交通樞紐,社會經濟文化輻射力直指東南亞
4、深圳,中華人民共和國副省級城市之一,計劃單列市,經濟特區,全國文明城市,國際花園城市,是中國四大一線城市之一,國際重要的空海樞紐和外貿口岸,深圳毗鄰香港,市域邊界設有全國最多的出入境口岸
5、天津,簡稱津,中華人民共和國直轄市、中國國家中心城市、中國北方經濟中心、環渤海地區經濟中心、中國北方國際航運中心、中國北方國際物流中心、國際港口城市和生態城市、國際航運融資中心、中國中醫葯研發中心、亞太區域海洋儀器檢測評價中心
6、南京,簡稱寧,華東第二大城市,中國科教第三城,中國國家區域中心城市,國家重要的政治、軍事、科教、文化、航運和金融中心,國家交通樞紐、通信樞紐和科技創新中心。
7、杭州,簡稱杭,是中國浙江省省會,副省級城市,華東地區特大城市,浙江省第一大城市及華東地區中心城市之一,是長三角副中心城市,杭州都市圈核心城市,長三角南翼金融中心,浙江省政治、經濟、文化、交通、傳媒、通信和金融中心,華東地區重要的經濟、科教、文化、金融中心及交通、通信樞紐,位於中國東南沿海,浙江省北部,錢塘江下游北岸,京杭大運河南端
8、成都,簡稱「蓉」,四川省省會,副省級城市,國家區域中心城市,國家首批歷史文化名城,中國最佳旅遊城市,西南地區的政治、文化、科教、商貿、金融、軍事和國際交往中心,交通、通信樞紐及最大航空港,也是中國內陸最大的城市之一
9、武漢,簡稱漢,湖北省省會,因武昌、漢口、漢陽三地合稱而得名,是一座現代化濱江國際性港口城市。武漢歷來被稱為「九省通衢」之地,是中國內陸最大的水陸空交通樞紐,中國的經濟地理中心,國家重要的科技、工業、信息、產業、通信中心,內陸地區的金融、商業、貿易、物流、文化中心,被譽為世界開啟中國內陸市場的「金鑰匙」
10、重慶,簡稱巴、渝,中華人民共和國四大中央直轄市,五大國家中心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世界溫泉之都;國務院定位的四大國際大都市,長江上游地區經濟中心、金融中心和創新中心,及政治、航運、文化、科技、教育、通信等中心,全國綜合交通樞紐,西部最大水、陸、空交通樞紐。重慶是內陸出口商品加工基地和擴大對外開放先行區,國家重要的現代製造業基地和高新技術產業基地,長江上游科研成果產業化基地和生態文明示範區,中國中西部地區發展循環經濟示範區,國家實行西部大開發的涉及地區和國家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
❾ 蘇州,無錫,南京,武漢,南昌,哪座城市經濟發達
南京。因為南京,地處富饒的長江三角洲,北接遼闊的江淮平原,是江蘇省的省會。全市面積為6597平方公里,轄4縣11區,人口545萬。其中市區面積約881平方公里,人口270多萬,為中國十大城市之一。 南京是一座地理位置優越,地形獨特的城市。它三面環山,一面臨水,依鍾山而扼長江。
❿ 蘇州是幾線城市,比武漢的經濟實力更強嗎
截止到2020年1月,蘇州是新一線城市,比武漢經濟實力強,蘇州地區生產總值為18597.47億人民幣(2018年),地區生產總值14847.29億元(2018年)。
蘇州,為江蘇省下轄的地級市、揚子江城市群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務院批復確定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風景旅遊城市、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基地、長江三角洲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武漢,為湖北省省會,中部六省唯一的副省級市和特大城市,中國中部地區的中心城市,全國重要的工業基地、科教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中國人民解放軍聯勤保障部隊機關駐地。
(10)蘇州和武漢哪個工業強擴展閱讀
蘇州地形地貌:全市地勢低平,平原占總面積的55%,蘇州分別隸屬於兩個一級的自然地理區:長江三角洲平原地區和太湖平原地區,分屬於4個二級自然區:沿江平原沙洲區、蘇錫平原區、太湖及湖濱丘陵區、陽澄淀泖低地區。
地貌特徵以平緩平原為上,全市的地勢低平,自西向東緩慢傾斜,平原的海拔高度3~4米,陽澄湖和吳江一帶僅2米左右。
武漢地形地貌:武漢市地貌屬鄂東南丘陵經漢江平原東緣向大別山南麓低山丘陵過渡地區,中間低平,南北丘陵、崗壟環抱,北部低山林立。全市低山、丘陵、壟崗平原與平坦平原的面積分別占土地總面積的5.8%、12.3%、42.6%和39.3%,海拔高度在19.2米至873.7米之間,大部分在50米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