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業生產 > 習水縣有哪些工業

習水縣有哪些工業

發布時間:2022-12-24 19:58:27

『壹』 有沒有人知道貴州習水興茂石灰廠的地址!

習水馬臨工業經濟區瑞安水泥背後

『貳』 想知道: 習水在哪

習水縣: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境內繁衍生息。春秋早期至戰國,先後有鰼國、鰼部等氏族聯盟在此建立方國—習國,後國滅,族人以國為姓,是中國習姓的發源地。習水享有黔北煤海,美酒之鄉的盛譽,習水是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四渡赤水的發軔地;習水是地球同緯度上保存最完好的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全國油厚朴之鄉;習水是貴州清早期工業文明發端地;習水是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全國生豬調出大縣;習水是「三關工程」(關心農民工、關愛留守兒童、關懷空巢老人)的原創地;習水是全國煤炭開發重點縣,全縣儲煤面積920平方公里,地質儲量48.7億噸,距地表600米以內已探明儲量16億噸,可採煤層4至6層,每層平均厚度5米,具有儲量大、品質優、發熱量高、含硫量低、灰份小、轉化溫度高等特點,是電力、化工、冶煉等不可多得的優質燃料。習水是「國家衛生縣城」、全國「綠化模範縣」、「中國厚朴之鄉」、全國森林旅遊示範縣、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鰼國生態文化旅遊創新區被聯合國人居署亞洲協會授予「亞洲可持續生態景觀獎」,土城鎮榮獲「影響世界的中國文化旅遊名鎮」稱號。2017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171.2億元。2018年9月25日,貴州省人民政府發布通告稱,同意習水縣等14縣(區)退出貧困縣。 2020年10月9日,被生態環境部授予第四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稱號。2020年,首次躋身中國西部百強縣(市)。
一、政區概況
位於貴州省北部,遵義市西部,東經105°50′20″-106°44′30″,北緯25°06′35″-28°50′15″。地處黔北川南渝西結合部的樞紐地帶。東連貴州桐梓縣、重慶市綦江區,西接貴州赤水市,南鄰貴州仁懷市、四川古藺縣,北抵四川合江縣、重慶市江津區,地勢東高西低。習水因特產鰼魚而得習水河名,因河名水名而得國名縣名。縣人民政府駐杉王街道辦事處習水東路9號。電話區號0851,郵政編碼563600。距遵義市兩城區180千米。
習水春秋戰國時期稱鰼部、鰼國。漢唐以後,或屬符、犍,或隸溱、變更不一。清雍正六年(1723),隨遵義由四川劃屬貴州;道光二十年(1840),移遵義府經駐溫水名溫水府經,隸遵義府,為習水有建置之始。民國二年(1913)改溫水府經為溫水分縣;民國四年(1915)撤溫水分縣建立習水縣,屬黔中道。1950年2月縣人民政府在官渡成立。1950年4月27日因土匪騷亂,撤離官渡,5月16日起駐溫水。1951年4月遷東皇至今。1959年8月經國務院批准,改鰼水縣的「鰼」字為「習」,後簡化為「習」。1965年經省人民委員會批准,赤水縣的土城、醒民、隆興區劃規習水縣管轄,習水縣的官渡、長沙區劃規赤水縣管轄,仁懷縣的回龍、桑木、永安區劃規習水縣管轄,1984年將人民公社更名為鄉人民政府,生產大隊改村民委員會,生產隊改村民組,1992年建鎮並鄉撤區為14鎮9鄉;2003年撤634個小村合並為210個村,2015年撤東皇鎮建東皇、九龍、杉王,將隆興鎮的原馬臨鄉劃出設馬臨4個街道,原民化、二郎、二里、三岔河、程寨、大坡、桃林7鄉建為鎮。2016年末轄杉王、東皇、九龍、馬臨4個街道辦事處,土城、民化、同民、醒民、隆興、習酒、回龍、桑木、永安、二郎、二里、程寨、良村、三岔河、溫水、大坡、仙源、官店、桃林、寨壩20個鎮,雙龍、坭壩2個鄉,共26個鄉鎮(街道),210個村委會、37個居委會(社區)。2364個村(居)民小組。轄區總人口75.76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52.04萬人,城鎮化率43.81%。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有苗、彝、回、土家、仡佬、白、水、布依、藏、佤、傣等29個少數民族。轄區東西最大距離89.5千米,南北最大距離81.5千米,總面積3127.7平方千米。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242人。
二、自然條件、資源、氣候
系婁山山脈,地勢海拔高差大,東部及中部稍高,西部和南部較低。東、北、西部邊緣及中部大部分海拔1200~1800米,山高谷深,地形破碎,東部仙源鎮金山村黃沙岩海拔1871米,為最高點;東北部低中山地區位於東北部綦江河流域上游,習水河流域中游,地勢東西兩端低矮,中部較高。中部低中山地區位於中部溫、趕、赤、桐公路干線兩側,該區地勢較為平緩開闊。中南部低中山地區位於中南部赤水河流域半山地帶,地形起伏較大,多為向南延伸的山酈,山脈呈豬脊狀展布。南部低山河谷地區位於南部和西南部的赤水河流域低山河谷地帶,土城鎮赤水河出縣界處水面海拔275米,為最低點;中部山脈海拔大多在1200米以上,向北向南傾斜,南陡北緩。境內河道屬長江水系之赤水河、習水河、綦江河流域。其中赤水河流域面積1719.1平方千米,佔55%;習水河流域面積992.7平方千米,佔31.7%;綦江河流域415.9,佔13.3%。境轄大小溪、河、江246條(段),總長1332.7千米,流域面積3127.7平方千米,河網密度0.43千米/平方千米。其中:流域面積小於20平方千米的小溪198條,總長487千米,流域面積400.66平方千米;20-100平方千米的河流37條,總長469.4千米,流域面積1127.64平方千米;大於100平方千米的河流11條(段),總長376.3千米,流域面積1599.40平方千米。境內最大的河流為赤水河,自河源由西南向東北沿川黔邊界至仁懷市茅台鎮後折向西北和北向,於四川省合江縣城南關匯入長江。境內幹流45.6千米,天然落差57米,河道平均比降1.3%。多年平均流量296立方米/秒。主要支流有桐梓河、沙溪河、馬鹿河、二郎河、同民河、水澌河、小壩河等。土地面積為306328.41公頃,農用地面積282706.75公頃,其中:耕地77988.75公頃、園地398.18公頃、林地179194.51公頃、牧草地1395.99公頃、其它農用地23729.33公頃。已探明地下礦藏有鐵礦、錳礦、銅礦、鉛鋅礦、鋁土礦、鈾礦、白雲岩、石灰岩、粘土礦、高嶺土、陶土、瓷土、螢石、無煙煤、煙煤、風化煤、油頁岩、磷礦、硫鐵礦、雄黃、含鉀岩石、重晶石、石膏、大理石、方解石、天然瀝青、水晶、冰洲石、溫泉、石英砂岩。其中:無煙煤初步估算蘊藏量為54.6億噸,已查明儲量16.7億噸;煙煤,初步查明各級儲量22.4萬噸;泥煤,查明礦床儲量541萬噸。鐵礦,已查明有小型礦床9個,礦點2個,各級礦石儲量200.6萬噸。錳礦,僅發現白沙鐵錳礦點1處。銅礦。已發現小銅礦點七個。鉛鋅礦。已發現銀廠、謝家壩、獅子洞、晶車井4處小型礦床和吼灘、鄧家溝、紙槽溝、潤南、大岩5處礦點,均集中於桑木背斜南西段的軸部附近。初步查明鉛金屬儲量8361.5噸,鋅金屬儲量36521.7噸。鋁土礦。已發現官店鎮關岩小型鋁土礦床1處。硫鐵礦,已查明硫鐵礦主要產地14處,儲量4499.73萬噸。有野生植物2327種,其中國保一級紅豆杉、南方紅豆杉、伯樂樹等3種。國保二級桫欏、金毛狗、福建柏、鵝掌楸、峨眉含笑、香樟、閩楠、楠木、花櫚木、紅豆樹、普洱茶、香果樹、黃連木、川八角蓮、八角蓮、傘花木等16種。有野生動1536種,其中國保一級 雲豹、金錢豹、林麝等3種。國保二級臧酋猴、獼猴、豺、小熊貓、黑熊、青鼬、水獺、大靈貓、小靈貓、斑靈狸、蘇門羚、斑羚、穿山甲等13 種。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夏季,高溫多伏旱;秋季,溫度下降快,多綿雨;冬季,多低溫陰雨;春季,氣溫回升不穩定,多夜雨;多陰雨、少日照、濕度大;局地小氣候明顯;氣候的垂直差異十分顯著。縣城多年平均氣溫13.5℃,年極端最高氣溫為36℃,年極端最低氣溫為-6.4℃,1月平均氣溫2.8℃,7月平均氣溫22.7℃。無霜期年平均273天,最長達303天, 最短達219天。年平均日照時數1053.0小時,年總輻射量為83.29千卡/ 平方厘米。年平均降雨量為1109.9毫米,年平均雨日為207.9天,最多219天(1991年),最少為140天(2005年), 一日最大降雨量為177.5毫米.極端年最大雨量1382.9毫米(2004年),極端年最少雨量854毫米(2005年)。降雨集中在每年5月至8月,7月最多。年平均相對濕度為85%。
三、產業基礎

紅色文化:習水紅色文化底蘊深厚,被美國西點軍校作為教案的四渡赤水戰役,一、二、四渡戰役遺址、青杠坡戰斗遺址皆於我縣境內。區內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紅軍總司令部、總參謀部、土城渡口紀念碑等12處,現已建成四渡赤水紀念館、中國女紅軍紀念館等14場館。
古鎮文化:位於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土城鎮的赤水河航運陳列館、鹽文化陳列館、宋代酒窖等充分展示了習水縣遠源流長的水運文化、鹽文化、和美酒文化。

生態環境:習水海拔多在1000米以上,縣城區海拔1140米;這里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是離重慶最近的避暑勝地,享有「避暑天堂」的美譽。
全縣森林覆蓋率達56%,其中北部、中部、西部片區達80%,空氣負氧離子達50000個/ cm³。習水既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也是「中國丹霞」世界自然遺產的主要區域之一,擁有地球同緯度保存最完好的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境內有1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5個省級風景名勝區,被譽為「物種寶庫」、「天然氧吧」。
綠色有機農業:習水是全國有機農業示範創建縣,在全縣126萬畝土地中,經南京國環有機認證中心認證的有機土地30萬畝,並且每年逐步增加。
習水是貴州省畜牧業大縣,豬、牛、羊、禽畜牧業發展迅猛,生豬存欄85萬頭、牛存欄22萬頭、麻羊存欄45萬只,家禽存欄400萬羽,其中:「黔北麻羊」榮獲農業部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同時,習水也是貴州省著名中葯材產區,是遵義市百萬畝葯業基地,油厚朴、杜仲、鐵皮石斛等有機中葯材種植面積40多萬畝,品種多、品質優。

煤炭:習水是全國煤炭開發重點縣,儲煤面積1030平方公里,地質儲量50多億噸,素有「黔北煤海」之稱,全縣52對煤礦均實現煤礦機械化開采,煤炭產量常年穩定在600萬噸左右。
電力:習水還是電力輸出大縣,有習水電廠和二郎電廠兩座火電廠,總裝機容量318萬千瓦。

白酒:習水是醬香型白酒的發源地。赤水河谷釀酒季節的高溫高濕,得天獨特的土壤水源、優質的有機原料,再加上獨有的不可復制的微生物群,集聚了大量名優醬香白酒,現有白酒企業25家,其中規模白酒企業9家,習酒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縣內40多公里的赤水河還孕育了「小糊塗仙」、「茅台迎賓酒」、「茅台王子酒」、「宋窖」等知名白酒品牌,全縣年產優質白酒4.3萬千升,產值73.8億元。
2018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89.07億元,同比增長11.9%。規模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5.7%。500萬元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7.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0.6億元,同比增長9.7%。財政總收入和公共財政收入分別完成34.3億元、10.4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4.1%、21.7%。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860元、10492元,同比分別增長9.2%、10.8%。金融機構存貸款余額210.9億元、貸款余額207.7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1%、24.3%。
2019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86.75億元,同比增長15.3%。規模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5%。500萬元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9.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1.88億元,同比增長4.1%。財政總收入和公共財政收入43.38億元、12.5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6.49%、20.69%。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816元、11625元,同比分別增長9.9%、10.8%。金融機構存款余額226.12億元、貸款余額240.74億元,同比分別增長7.19%、15.93%。
2020年,地區生產總值完成208.85億元,同比增長9.2%。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0.3%。500萬元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8.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47.47億元,同比增長7.7%。財政總收入完成52.82億元,同比增長19.87%。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4.68億元,同比增長11.44%。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098元、12846元,同比分別增長10%、10.5%。金融機構存貸款余額分別完成247.92億元、278.1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7.86%、16.31%。

『叄』 貴州工業園區有哪些具體一點越具體分給得越高

你好。
省級一類工業園區
1、貴陽市小孟裝備製造業生態工業園區 (國家級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

2、遵義市仁懷名酒工業園區(國家級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

3、福泉市工業園區 (國家級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

4、貴陽麥架沙文高新技術產業園(省級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

5、息烽縣磷煤精細化工工業園(省級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

6、清鎮鋁煤生態工業園區(省級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

7、遵義市匯川機電製造工業園區(省級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

8、遵義市湄潭綠色食品工業園區(省級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

省級工業園區一類培育區

1、金石工業園區

2、白雲鋁及鋁加工基地

3、修文工業園區、

4、桐梓煤電化工業園區

5、遵義市和平工業園區

6、遵義市湘江工業園區

7、安順市民用航空產業國家高技術產業基地

8、夏雲科技工業園區

9、安龍工業園區

10、興義市清水河工業園區

11、黔東工業園區

12、畢節高新技術產業基地

13、貴州大龍經濟開發區

省級工業園區二類培育區

1、貴州安順西秀工業園區

2、畢節市黔西北產業園區

3、黔西縣循環經濟工業園區

4、畢節試驗區黔西承接產業轉移基地

5、凱里爐山工業園區

6、從江縣洛貫產業承接區

7、長順縣威遠工業園區

8、丹寨縣金鍾工業園區

9、威寧縣工業園區

『肆』 貴州的習水縣經濟發展如何呢

除此之外習水縣還是很不錯的旅遊場所,境內可以見證到很多特色的美景。加上它有便利的交通,更好帶動了旅遊業的發展,每年成功吸引了很多遊客過來留下足跡,自從來往的人數變多之後,也更好帶動了它的經濟總量,相信以後會變得越來越好。對於貴州即將騰飛的縣城,喜獲409億高鐵項目,全長241公里設立7個站點,不知你看完後有什麼想法呢?

『伍』 習水縣有多少個鄉鎮都叫什麼名字

習水縣24鄉鎮溯源

【東皇】東皇原稱「東皇殿」,後稱「東皇場」,是東皇鎮人民政府駐地。明代作家許仲琳所著神話小說《封神演義》有這樣的記述:「武成王黃飛虎出反朝歌投奔周武王而戰歿。周建立後,姜子牙受元始天尊之命敇封武成王為統管五嶽生死輪回的東岳大帝,並建寺廟供奉,尊稱其東岳菩薩,廟小稱東岳廟,廟大稱東皇殿」。很早以前,現東皇之地稱竹瓦寨。南宋端平元年(1231),袁世盟受命入播平蠻,其後時有騷擾,故在九龍山建東皇殿以鎮陰亂,「東皇」由此得名。明正德元年(1506),東皇殿改稱東皇場。據考古知,今東皇地夏代就有人類居住,遠古時屬習國,秦漢時就有人類繁衍生息的文字記載,屬中央政權管轄,明洪武五年(1372)屬郎城裡,雍正八年(1730)屬土城裡。公元1915年,習水縣政府建立後,東皇稱「三區」其後又稱「東皇區」。1951年初,習水縣人民政府由溫水遷至東皇,此後東皇一直為縣人民政府所在地。1979年底,習水縣城關鎮升格為區級鎮,到1992年7月,以原城關鎮和原東皇區的圖書、白坭、太平場、羊九、天鵝、等鄉地獄為轄區,建立東皇鎮。此前東皇同是城關鎮人民政府和東皇區公所駐地。

【土城】土城位於習水縣西部,赤水中遊河谷,是土城鎮人民政府所在地。早在7000年前,就有人類在今土城地區繁衍生息。西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在此設平夷縣,唐高中儀鳳二年(672),在此設淅州。北宋大觀三年(1109),在此設滋州,領仁懷承流二縣(即今仁、赤、習地域)。元末明初,街民在改造舊房時發現大量土城牆,此乃「土城」一名由來之因。明洪武十四年(1381),在此設上赤水裡。明萬曆二十九年(1601)平播後,正式改名為土城。清代設土城裡,隸仁懷直隸廳。民國三年(1914)改設土城區,屬赤水縣。民國二十二年(1933),改名「和滋新鎮」。1950年更名土城鎮(屬土城區),1965年11月劃歸習水縣管轄。1992年7月,以原土城區的土城鎮和黃金、儒維、文龍、小壩、長壩等鄉、鎮地域為轄地,建立土城鎮。土城鎮是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四渡赤水」的第一渡渡口,有四渡赤水紀念館、土城渡口紀念碑、青杠坡戰斗遺址、毛澤東住地等名勝,長徵文化十分豐富;土城有明代建成的九龍囤等四大軍事囤堡和宋酒窯、古鹽號、古船幫、古民居等古跡,文化底蘊深厚;土城又是遠近聞名的綠色果蔬之鄉。2005年9月,經國家建設部和文物局批准,土城鎮被確定為第二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同民】唐朝壩為同民鎮駐地,該地歷史悠久。早在1100多年前,唐憲宗調四川節度使高崇文平定劉辟為首的播州邊民造反後,於元和元年(806)在現同民鎮藺江村藺江河畔置藺州(轄今仁懷、赤水、習水和四川納溪一帶),北宋乾德二年(905)撤廢。故此地稱唐朝壩。唐宋時期,唐朝壩曾是軍事要塞和交通要道,屬富庶之地。明洪武五年(1372),在此設唐朝壩長官司,領今赤水市和習水縣大部。明清時期,唐朝壩周圍系原始森林,盛產優質楠木,曾是北京「皇木」重點供應地。「同民」一名源於孫中山組織的「同盟會」,辛亥革命勝利後,此地建立「同盟鄉」,因「同盟」與「同民」音同,「同盟」便演變為「同民」。20世紀30年代,紅軍長征三過其境。解放後,同民鄉先後屬赤水縣土城區、第六區和第七區。1950年2月,從第七區劃出馬臨、隆興兩鄉新建第八區,駐地隆興場。原第七區餘下地域冠名為「醒民區」,駐地在同民。1965年11月,醒民區劃歸習水縣管轄。1992年7月,以醒民區地域為轄地,建立同民鎮。1996年1月,原醒民鄉、龍馬鄉從同民鎮劃出單獨建鎮。

【醒民】醒民鎮駐地前稱「洗腳溪」,其後又稱「醒覺溪」,最後才稱「醒民」。據《仁懷廳志》載,在商周時期就有人類在今醒民一帶繁衍生息。因該地有一小溪流過,據當地人說,在今關帝廟左側有一集市,因用水困難,來往客商入市或投棧,總要先去小溪洗腳而後赴,故稱洗腳溪。另有說法是川籍合江人遷居來此,將合江城郊地名洗腳溪帶此沿用。「醒覺」一詞始用於「五四」新文化運動以後,有醒悟、覺醒之意。「醒民」一名出現於紅軍長征「四渡赤水」後的1936年,有喚醒民眾之意。1941~1949年,赤水縣政府在醒覺溪建立第七區醒民鄉,「醒民」一名首次被官方使用。解放後,醒民鄉先後為赤水縣二、三、七區所屬,1951~1961年為赤水縣醒民區駐地,1961年後為鄉級駐所,1992年7月後屬同民鎮。1996年1月以原來的醒民鄉、龍馬鄉地域為轄區,建立醒民鎮。

【隆興】隆興鎮駐地叫龍潭壩。該地是一山間小壩,壩中有一井,井底清泉汩汩,長年不斷,傳說井內藏龍,故曰龍潭,此壩因潭而得名「龍潭壩」。民國七年(1918)當地知名人士倡導在龍潭壩設場,龍潭壩改名「龍興場」。1924年初,龍興場又改今名「隆興場」(有興旺發達之意)。此後,隆興場一直成為當地行政機關駐地,解放前設隆興鄉,屬赤水縣第七區(駐淋灘)管轄。解放後,於1950年2月16日在隆興場設赤水縣第八區,後稱隆興區。1959年,隆興區更名為「隆興人民公社」。1961年,還名隆興區。1965年11月,隆興區劃歸習水縣管轄。1992年7月,以原隆興鄉、陶罐鄉、柑甜鄉、馬臨鄉的地域為轄區,建立隆興鎮。1998年11月,原馬臨鄉地域從隆興鎮劃出。

【習酒】習酒鎮駐地黃金坪。黃金坪位於赤水河北岸,原是南廟公社金星大隊一個生產隊的名稱,1984年改為黃金坪村民組。正是這年,其境內習水酒廠生產的新產品「習酒」被評為遵義地區名酒、貴州省優質酒,並獲省、部級科技成果獎。為提高當地的知名度,上級政府把金星大隊更名為黃金坪村。1992年成立習酒總公司,該年正逢建鎮並鄉撤區,習水縣人民政府將原隆興區的岩寨、臨江和回龍區的郎廟、瓮坪四個鄉地域為轄區,建立習酒鎮,這是全國唯一用商品名稱命名的鎮。

【回龍】 回龍鎮駐地回龍寺。很早以前,這里是不毛之地,居住少量土著民族,以刀耕火種為生。公元1588年後,明朝在仁懷、習水一帶實行軍事屯田,始有漢人遷居至此懇荒造田,隨之建一小廟永安寺,咸豐五年(1855)擴建為大廟。相傳,寺中大殿柱上的雕龍,因長年兵荒襲擾,漸有靈氣。某年一天,忽然烏雲密布,雷電交加,狂風大作,雕龍騰飛大殿,張牙舞爪,欲飛天而去。得道高深的老和尚一看情況不好,若「龍欲身」,將給百姓帶來天崩地裂的大災難,於是他便揮起鐵掃帚,把龍趕回柱上,用鐵釘釘上,方才倖免一難。時日久了,當地人將大廟稱為「回龍寺」。因「回龍寺」名才得「回龍場」名,20世紀30年代始有建制。回龍場在明朝以前屬播州(今遵義)宣慰使司懷陽縣(屬四川),雍正五年(1727)劃歸貴州屬遵義軍民府仁懷廳二郎里,民國時屬仁懷縣第六區。解放後建立回龍區,1958年改為回龍公社,1960年恢復回龍區建制,1965年11月劃歸習水縣管轄,1992年7月,以原回龍區的回龍、周家、向陽、洞灣等鄉地域為轄區,建立回龍鎮。

【桑木】桑木場是桑木鎮駐地。從前,此地森林茂密,參天挺拔的馬桑樹特多。刮風時馬桑樹枝相互摩擦而發出「嘰嘎、嘰嘎」的聲音,因諧音關系,該地曾叫「桑木嘎」;此處後山有埡口,故又稱「桑木埡」。清雍正7年(1729),桑木埡已成較繁榮的小集市、故又叫「桑木場」。民國四年(1915),桑木設區(即仁懷縣第七區)。解放後1950年為第十一區。1958年改為「桑木人民公社」,其駐地遷二郎天主教堂,1961年恢復桑木區建制。1965年11月,桑木區劃歸習水縣管轄,區公所又遷回桑木場。1992年7月,以原桑木區的桑木鄉、土河鄉、河壩鄉地域為轄區,建立桑木鎮。桑木鎮是紅軍長征經過和戰斗過的地方。桑木的雞和蛋,早就享譽黔北川南。

【永安】永安鎮駐地永安場。20世紀40年代廢除聯保制時,當局將白鹿、銀匠山兩個聯保撤銷合並成一個鄉。因此地區東有李德山(仁懷縣第八區區長)、李正開(興隆鄉鄉長),西有劉選卿(第八區原區長)、田慶榮(桑木區知名人士)、楊有時(桑木鄉鄉長),他們權勢顯赫,該地區恰好在興隆和桑木兩地之間,不怕兵荒匪患,永遠平安,故把新合並的鄉定名為「永安鄉」,駐潤南襖子岩,屬仁懷縣第八區。1950年,仁懷縣在興隆場組建第十二區。1951年永安鄉公所遷駐向家壩,1952年第十二區人民政府也遷來向家壩與永安鄉同住一地。1955年改稱「永安區」,1965年11月劃歸習水縣管轄。其後,根據縣委副書記許懷望和區委書記湯懷民的考察意見,1973將區址上遷至二三百米的石山頂。20世紀80年代,該地初具場鎮規模,被稱為「永安場」。1981年地名普查時,擬將永安區改為「安隆區」(永安和興隆各取第二字),永安場也相應改為「安隆場」。後因更名未獲省人民政府批准,故「永安」二字沿用至今。在1992年7月,以原永安區的白鹿、天楠、潤南三個鄉地域為轄區,組建永安鎮。

【良村】良村鎮駐地良村場。現良村場原名叫「涼村」,當時只有幾間民房,路邊有一棵常綠大樹,樹旁有一股從地下湧出、清涼甘甜的泉水,商旅行人經此,都要在這里乘涼小憇,飲水止渴。久之,人們都稱這里為「涼村」。涼村正式見史是雍正十年(1732),「仁懷營添設溫水汛把總,增設涼村、桑木埡、何村、火石崗、斑鳩井5塘(最基層軍事單位),每塘駐兵5名」。曾任清末溫水書院教授徐味經在民國初年被舉為「團總」,覺得涼村早已成為習水東西通衢大道上的商品集散地,非昔日荒涼小村,遂與當地士紳共商,將涼村更名為「良村」。其後漸成集鎮,人稱「良村場」,報經習水縣政府批准後沿用至今。良村場在清崇禎二年(1629)屬吼灘里,民國五至二十一年(1916~1932)為習水縣第四區駐地,民國二十四至三十年(1935~1941)屬第二區(駐東皇)管轄,其後直到解放均為第四區。解放初到1955年,仍稱第四區。1956年後改為良村區,1959年改為良村人民公社,1960年恢復區名,1992年7月,以原良村區的良村、大安、吼灘、茶園、羊化等五鄉地域為轄區,建立良村鎮。紅軍長征縱橫良村鎮全境,境內有梅溪河戰斗遺址和茶園等多處紅軍烈士陵園及紅軍標語。

【溫水】溫水場是溫水鎮駐地。明朝末年,大木林後面的屋後頭有一條小街,因西側岩洞里有一股泉水冬暖夏涼,故取名「溫水」。此街不順路,長期趕不起場,後將街房西遷二里,漸成場鎮規模,沿用「溫水」之名,故叫「溫水場」,清乾隆二年(1737)二月初四開始趕場。清乾隆三十年至嘉慶五年(1766~1801),溫水在大木林首建驛館。1839~1891年,在溫水設「溫水府經廳」。1913~1914年,在溫水設仁懷縣溫水分縣。1930~1935年,溫水設區,時稱習水縣第五區。民國二十四年(1936),習水全縣設4個區,溫水為第三區駐地。民國二十九年(1940)至民國三十四年(1945)習水全縣設3個區,溫水仍為第三區駐地。解放前後,溫水仍為第五區。1950年4月至1951年4月,溫水為習水縣人民政府駐地。1951年4月,溫水設鎮。1956年第五區改稱溫水區,1958年改為溫水人民公社,1961年恢復溫水區名,1966~1980年改為「溫水區革命委員會」,1984年5月又恢復溫水區名。1992年7月,以原溫水區的平原、星文、典足、大水、目里等鄉和溫水鎮地域為轄區建立溫水鎮。1935年,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經過溫水,在鎮內戰斗過。1998年,溫水經省人民政府批准為革命老區。

【仙源】仙源鎮駐地仙源場,原名獐羊壩。據《習水縣地名錄》載:1913年,陳姓在此住,當時沒有田,而羊九台的周、曹二姓有田又不會種田,就用田與陳姓換土。因陳姓土不足,就另補給周、曹二姓幾只大獐羊,故此地取名大獐羊。又因此地是一小平壩,所以稱「獐羊壩」。在獐羊壩西北3千米處,有一天然石洞,周西成修築的赤桐公路經勘測必經此洞。但多年未建成通車,築路民工認為,此處人煙稀少,洞又生得奇怪,像神仙出沒的地方。1929年,周西成派一巡視員視察公路修建情況,在此聽到築路民工的議論後,便在洞南側上方題寫「仙源洞」三個大字,「仙源」一名由此得來。1935~1949年,偽政權在此設仙源鄉。解放初人民政府仍在此建仙源鄉,1958年改為仙源 管理區,同年雙龍區公所遷此,1963年改為仙源人民公社。1992年7月,以原雙龍區魯城、仙源、黃龍、大杉四鄉地域為轄區,建立仙源鎮。仙源是1935年紅軍長征經過的地方。仙源鎮產優質黔北麻羊,該鎮的名優特產方竹筍、天麻暢銷國內外。

【官店】官店鎮人民政府駐地官店場,原在人朝壩(今官店村白果壩組老官店)。此地是古仁懷往桐梓、遵義的通道,道旁有一旅館,經營有方,十分講究,過往官商喜歡進住,年久人稱官店,繼之,整個人朝壩都叫官店。其後,因洪水泛濫沖毀店鋪,場逐遷對岸王二份,並將其改叫官店,人朝壩便稱老官店。崇禎二年(1629)前,官店屬仁懷縣丁溪里,其後屬小溪里。民國五年(1916)設習水縣第六區(駐地放牛坪),官店屬之。民國二十一年(1932)三月,第六區署遷官店。民國二十四年(1935),習水縣設4個區,官店屬第三區(駐地溫水)。民國三十年(1941)設官店鄉,仍屬第三區。1950年2月1日習水解放,官店仍為第六區。1951年初,官店為第七區。1958年9月,官店區改為官店人民公社,1961年8月,恢復官店區,1992年7月,以原官店區的官店、里師、何村三個鄉地域為轄區,建立官店鎮。官店是紅軍長征經過和戰斗過的地方,鎮境內有紅軍烈士墓和紅軍烈士紀念塔。

【寨壩】寨壩場是寨壩鎮的駐地。清同治元年(1862)閏8月,太平天國農民起義軍石達開部西進四川在綦江東溪一帶遭圍攻,遂折轉經條台崗至今寨壩地區。寨壩是一盆地式的田壩,當時沒有幾家民房,於是太平軍就在壩內搭棚安營紮寨,義軍走後,當地人利用未折毀的寨棚開始趕場稱寨壩。其後房屋漸多,形成集市,人稱「寨壩場」。1932年,在寨壩設第七區。1946年,國民黨曾設寨壩區,駐兩路口。其後撤銷寨壩區,特其轄地並入第三區(溫水),直至解放。解放初,寨壩仍為第七區。1950年7月,寨壩改為第八區。1956年改稱寨壩區。1958年撤區建寨壩人民公社,1961年恢復寨壩區。1966年改為寨壩區革命委員會,1980年恢復寨壩區公所。1992年7月,在建鎮並鄉撤區中以原寨壩、兩路、條台三個鄉地域為轄地,建立寨壩鎮。該鎮習源村是習水河發源地。

【民化】民化鄉人民政府駐地叫豐村壩。該地很久以前周圍是山,中間是深谷,洪水把大量泥沙帶下山,年久便沉積成「壩子」。因此處大量生長楓樹,故名「楓村壩」、簡稱「楓壩」。此壩平坦肥沃,雨水充沛,光照充足,農作物年年豐產,當地人便把楓村壩改為「豐村壩」,簡稱「豐壩」。民國初,現民化鄉地域分屬民生鄉、民治鄉和平化鎮。北伐戰爭(1926)後,分別取民生的「民」和平化的「化」組成「民化」一名。土地革命時期建立「民化聯保」,抗日戰爭時期改稱「民化鄉」,直至解放前夕。解放初,人民政府建立民化鄉,屬赤水縣土城區。1958年建立「民化人民公社」。1965年11月,隨土城區劃歸習水縣管轄。1982年,恢復民化鄉。1992年7月,以原土城區的民化、龍寶、三元三鄉地域為轄區,建立民化鄉。

【二郎】二郎鄉人民政府駐地二郎壩,古稱校場壩。明萬曆二十八年(1600)二月十二日,合江路總兵吳廣奉命率兵平播到今二郎地區,周邊羅國民、羅國顯、安鑾等頭目共率兵萬余來降。吳廣擇其壯者從軍征播,在此練兵40餘天,故得名「校場壩」。清順治四年(1647),王閣公奉旨征剿張獻忠余部石可成。閣公委兩個兒子為先鋒,兵分兩路,一路從四川古藺發兵,一路從桐梓出發,會師於校場壩。三月,石可成兵敗被擒而斬首示眾。閣公二子英勇善戰,大獲全勝。為紀念王氏兄弟領兵會師(古時兒子稱「郎」),將校場壩改名「二郎壩」。明崇禎二年(1629),二郎壩為仁懷縣二郎里駐地。清雍正六年(1728),二郎里隨仁懷縣由四川改屬貴州。從此,不管建置怎樣變化和轄區如何劃分,二郎壩都先後是里、保、團鄉、區、管理區、人民公社、鄉人民政府駐地。1958~1965年,桑木區公所遷駐二郎。1992年7月,以原桑木區二郎、莫洛、沙壩三鄉地域為轄區,建立二郎鄉。二郎鄉有百年教堂,萬畝李花。

【二里】二里鄉駐地二里場。明崇禎二年(1629),仁懷縣,丁溪里分為丁山裡和小溪里。現鄉政府駐地原來只是一個百餘人、對麵店鋪的小街,小街南北走向,街西排房及居民屬,二郎里,街東排房屋及居民屬小溪里,一街分屬兩里,故小場定名為「二里」。二里原屬仁懷縣,1965年11月,隨永安區劃歸習水縣管轄,時稱「二里人民公社」。1983年改設二里鄉。1992年7月,以原永安區的二里、興隆和觀摩三個鄉的地域為轄區,建立二里鄉。二里鄉是紅軍長征經過和戰斗過的地方,境內有紅軍烈士墓5所。該鄉興隆場還有解放黔北時進行激烈戰斗的李家寨遺址。

【三岔河】天堂壩是三岔河鄉的駐地。1992年7月,在建鎮並鄉撤區中,以原良村區的三岔、順江、師子三鄉地域為轄區,建立三岔河鄉,先駐原順江鄉駐地轉龍台。1994年,經鄉人民代表大會討論選址天堂壩,新建鄉人民政府辦公樓。據傳,四五百年前,習水河上胡礁塘中的水經常翻滾變黑,猶如蛟龍現身,人稱現天色(一當天色一變,就會產生這種現象)。這種現象發生,就會給當地民眾帶來災難。為求神保佑,人們便在河岸上建廟並塑天公天母和地皇神像,每年農歷六月十九,鄉民都要殺豬祭奠。時日已久,人們把這里叫「天堂」,是一塊習水河谷中的小田壩。1995年7月,鄉人民政府新辦公樓建成遷入,此地取名為「天堂壩」。由於原三岔鄉境內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望仙台而遠近聞名,為提高鄉的知名度,故把新建鄉定名為「三岔河鄉」。

【大坡】大坡鄉人民政府駐地叫大坡場,始建於清朝末年。清同治元年(1862),當地人在現大坡場河對面的「大村」趕場。後因火焚,由未到石阡縣上任的知縣袁超提頭並出資,在現址修了幾間門面鋪子,後來不斷發展,居住人增多,形成集市。因其後有座山叫大毛坡,民國期間有一保長在坡上修建一間四面均為正面的房屋,叫「大坡頭」,故現址上形成的集市叫「大坡場」。民國三年(1914),大坡屬仁懷縣丁山裡。民國二十四年(1935),大坡為三聯保。民國二十五年(1936),大坡屬習水三區(駐地溫水)管轄。民國三十二年(1943),改聯保為大坡鄉。解放後,1950年重建大坡鄉,1958年建立大坡人民公社。1992年7月,以原溫水區的大坡、小羅、龍燈、典禮四個鄉地域為轄區,建立「大坡鄉」。該鄉境內有國家級森林公園——飛鴿景區。習水河由北向南穿境而過。

【雙龍】雙龍鄉政府駐地雙龍場,原名叫回龍場。據傳,清光緒年間,一黎姓武將奉旨帶兵來回龍場壓王洪森農民起義,他看了回龍場地形,說該地叫回龍場不妥。因該地兩條約五公里長的山樑(指金家杉林和後坪),宛若兩條巨龍匯聚於此,故朝遷黎姓官員賜名「雙龍場」。據有關族譜記載和出土文物證實,宋代就有人在此地繁衍生息,清代雙龍場屬仁懷縣小溪里,民國初雙龍建聯保。抗日戰爭勝利(1945年)後,建立雙龍鄉,屬習水第三區(駐溫水)管轄。1950年7月,建立第六區(駐地雙龍場)。1958年,雙龍區公所遷至仙源,雙龍場僅為雙龍人民公社駐地。1984年恢復雙龍鄉。1992年7月,以原雙龍區的雙龍、保豐兩個鄉地域為轄區建立雙龍鄉。該鄉是紅軍長征經過和戰斗過的地方,有7位紅軍犧牲其境內,2006年在雙龍場後山建起紅軍烈士陵園。

【桃林】桃林鄉人民政府駐地桃林場,原叫「放牛坪」。明末,在黃連樹埡口有一集鎮叫雙龍坪、住戶約30家,每家的牛都趕到門閂埡的草壩上放,久之,此地被稱為放牛壩。清初的一天,雙龍坪民房失火,住戶燒光,唯有耕牛全部安,全跑到放牛壩。此後,當地人認為這里是寶地,多在這里建房,形成集鎮,習慣稱它「放牛坪」,原雙龍坪改稱舊場坪。1929年夏,當地名流劉克超、任北樞、馬淮川、裴良玉、王家瑞、任薰陶、鍾之倫7人聚會一起,認為放牛坪這個名稱不雅,商議改一個雅一點的名稱。最後清末秀才劉克超說:「舜帝曾經牧牛於桃林,『牧牛者,放牛也』,不如把放牛坪改為桃林的好」。在場者一致贊成這一改名,其後書面報告當時的習水縣政府。1929~1930年,習水縣實行鄉鎮閭鄰編制時,放牛坪鎮正式改為「桃林鎮」,「桃林」一名首獲官方認可。民國五年(1916)至民國二十一年(1933),桃林為習水縣第六區駐地。1936年桃林鎮改為桃林聯保,1941年又改建為桃林鄉。1992年7月,以原官店區的桃林、天龍、沙溪3鄉地域為轄區,建立桃林鄉。

【坭壩】坭壩鄉人民政府駐地叫坭壩場。清道光十一年(1831),此地名為「三虎廟」。後在此修一場,多餘下午至晚間才能趕場,取名「三陰場」。民國二十五年(1936),四川一神漢宣稱:「要使本場熱鬧,非用繁華場鎮的泥土不可」。於是,當地一賀姓人到60里外的東溪鎮取泥土帶回,埋在三陰場街心,又加上三陰場東面有一片大田壩,故改名為「坭壩」。民國時期,坭壩先為聯保後為鄉。解放初,人民政府在此建坭壩鄉。1958年,改建坭壩人民公社,隨後「三分三合」,1970年至1992年6月,均維持坭壩公社、管理區和鄉的建制。1992年7月,以原寨壩區的坭壩、榮龍、棕山三個鄉地域為轄區,建立坭壩鄉。

【程寨】程寨鄉駐地程寨場,曾叫映江場。宋朝末年,袁世盟奉命帶兵平定今程寨一帶後,程姓族人便在此安居。1920年,程姓先在小河坎(今大合水小學對面)建一小集,但人少物稀、冷落蕭條。1932年4月,程姓10餘人籌款集谷買地,在今程寨場老街地址建一新場鎮,定名「映江場」。門面增至30餘個,客商增多,熱鬧非常。程姓為表族人建場之功德,將映江場改名為「程寨場」。1932年4月,在此設映江鄉,屬習水縣第三區(駐東皇)。民國二十五年(1936),在程寨場設江漢門聯保,映江鄉屬之。民國三十年(1941),建程寨鄉,直至1949年。解放後,1950年2月至1957年6月,設程寨鄉,屬東皇區。1958年8月,程寨並入「太陽升人民公社」,設程寨管理區。1961年8月恢復區建制,建程寨人民公社。1969年3月,撤區並社,在程寨建立紅旗人民公社。1970年春、恢復東皇區,又改還為程寨人民公社。1984年5月,再改為程寨鄉。1992年7月,以原東皇區的程寨、石門、紅旗、大白塘四鄉的地域為轄區,建立程寨鄉。鄉境內有大白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馬臨】馬臨工業經濟區駐地馬臨場,古稱雙龍場,又名螞蟻溝。雙龍場因雙龍廟(今馬臨中學地址)而得名。據民間傳說,現馬臨之地建集鎮之初,場趕不起來,後經一「風水先生」選定「黃道吉日」,到原集鎮舊址(今五一村馬桑嘴)取土,將其播撒到新建街道上,至此場就趕起來了。由於所取土中有許多螞蟻(另有一說是,明朝時期,羅氏祖先修造墳墓時,挖出一大窩螞蟻,因當地處於夾溝)故取名「螞蟻溝」。民國五年(1916),分別在螞蟻溝和臨江廟設立馬蟻鄉和臨江鄉,均屬赤水縣第七區。此後設鎮和聯保。民國二十九年(1940),馬蟻鄉與臨江鄉合並,各取第一個字為名,設立「馬臨鄉」。解放後,於1958年,建立「上遊人民公社」,1961年改為「馬臨人民公社」。1965年11月,馬臨隨隆興區由赤水縣劃歸習水縣管轄。1992年7月,設隆興鎮馬臨管理區。1998年11月,根據中共習水縣委、習水縣人民政府決定,建立馬臨工業經濟區。

『陸』 習水縣的歷史沿革

習水在周代至戰國時期為鰼國。
秦代隸巴郡、蜀郡。
西漢屬犍為郡符縣(今合江);東漢屬江陽郡符縣(後改為符信縣、符節縣)。(三國)蜀漢時,隸江陽郡符節縣。
西晉(廢符節縣)仍屬江陽郡;東晉(改置安樂縣)屬東江陽郡。
南北朝時隸南朝的梁,屬瀘州郡的安樂戍;其後隸北朝的北周,564年(武帝保定四年)改安樂戍為合江縣,屬瀘州郡合江縣。
隋代,隸瀘川郡合江縣。
唐代(618)改瀘川郡為瀘州,今習水部分地域屬瀘州合江縣,部分地域屬溱州;806年(元和元年),今習水境內赤水河一帶屬劍南道瀘州。
五代十國時隸後唐,屬劍南道瀘州合江縣。
宋代,1109年(大觀三年),在今土城鎮建滋州,領仁懷、承流二縣,仁懷縣城設今赤水市復興鎮,習水縣境皆屬之。1121年(宣和三年)廢滋州,設武都城(治所在今土城);撤仁懷、承流二縣,設仁懷堡,轄原仁懷、承流二縣地,包括今習水全境。
元代,設仁懷、古滋兩處,改屬播州軍民安撫司,隸湖廣行省。1291年(元二十八年),改隸四川行省播州軍民安撫司。習水縣境屬仁懷、古滋等處。元末,紅巾軍明玉珍在今重慶稱帝(國號夏),其間改仁懷、古滋等處為懷陽縣,習水縣境屬之。
明代,1371年(洪武四年),在馬口崖(今儒維堡子頭)設永寧長官司,4年後升為永寧宣撫司,同年遷普北市(今敘永縣治),但仍劃出其赤水河以東地段歸當地袁氏土司領轄。1372年(洪武五年)正月,「改古滋城(今土城)千戶之所,設唐朝壩(今同民鎮)長官司」,屬永寧宣撫司,隸四川行省,領轄今赤水市和習水縣大部地域。1396年(洪武二十九年)10月,四川分三道,唐朝壩長官司屬川東道(設今重慶)。1567年(隆慶元年)4月,唐朝壩長官司遷至漁溪(儒維堡子頭),仍屬永寧宣撫司。1572年(隆慶五年),楊應龍襲播州宣慰使職,將仁懷、古滋等地收歸播州領屬。1601年(萬曆二十九年),播亂平定後,「改土歸流」,明廷始復舊地而置仁懷縣,屬地相當於今仁、赤、習三縣市地;播州轄地分置平越、遵義兩個軍民府,前者隸貴州,後者屬四川,仁懷縣屬遵義軍民府所領,轄10個里,其中土城、吼灘、小溪、二郎、丁山5個里為今習水縣地。因復興場毀於戰亂,仁懷縣治所遷至留元壩(今赤水市區)。
清代,1658年(順治十五年)仁懷縣所轄10里未變。1728年(雍正六年)7月,仁懷縣隨遵義府改隸貴州;除仁懷、河西、土城三里劃歸糧鋪通判就近管轄外,其餘7里(包括今習水縣大部)仍歸仁懷縣管轄。1730年(雍正八年),仁懷縣治地由留元壩移亭子壩(今仁懷市中樞鎮)。原仁懷縣治地(駐糧鋪通判、遵義廳)設置仁懷直隸廳。1748年(乾隆十三年)7月,遵義府駐仁懷縣糧鋪通判改設遵義廳,歸遵義府領屬。1776年(乾隆四十一年),遵義廳改設仁懷直隸廳、隸貴州省糧儲道。此時,今習水隸屬的土城、隆興、醒民、同民、民化、東皇等鎮鄉隸仁懷直隸廳;溫水、雙龍、官店、寨壩、良村、桑木、永安、回龍、大坡、坭壩、仙源、桃林、三岔河、程寨、二郎、二里、習酒等鄉鎮境地屬仁懷縣。1840年(清道光二十年)正月20日,遵義府經移駐溫水,名為「溫水府經」,是習水建置之始;1905年(光緒三十一年)4月14日,撤銷貴州糧儲道,改仁懷直隸廳為「赤水廳」;至1911年(宣統三年),今習水轄地分別歸赤水廳和仁懷縣,均歸遵義府統領。
民國2年(1913)8月,建立溫水分縣,仍隸仁懷縣,轄小溪、丁山、吼灘、赤水4里;1915年(民國四年)9月,撤銷溫水分縣,成立習水縣,駐地溫水,次年遷官渡(今赤水市官渡鎮),屬黔中道。1916年(民國五年)初,正式劃定習水縣行政區域,將原仁懷縣(即溫水分縣所轄)的小溪、丁山、吼灘、赤水4里和赤水廳插入仁懷縣的東皇等地劃歸習水縣。同年實行區、保、甲、排建置,全縣共設6區、21保。民國21年(1932),增設第七區(駐寨壩)。此時,習水縣設7區、9鎮、68鄉。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1年,習水縣轄長沙、官渡、東皇、良村、溫水、寨壩、官店、雙龍8個區。1965年11月,赤水縣的土城、醒民、隆興和仁懷縣的桑木、回龍、永安6個區劃歸習水縣,習水縣的長沙、官渡2個區劃歸赤水縣。習水縣轄12個區1個鎮。1992年建鎮並鄉撤區至1998年設立馬臨工業經濟區,習水縣轄24個鄉鎮區。

『柒』 習水縣2022年的隆興鎮有哪幾個煤礦

習水縣2022年的隆興鎮主要有習水縣隆興鎮振興煤礦、習水縣隆興鎮廟坪煤礦、習水縣馬臨煤礦等一些列煤礦。隆興鎮,隸屬貴州省習水縣,位於習水縣西南面,東接馬臨工業區,南與本縣習酒、四川古藺縣相鄰,西與本縣同民、醒民隔河相望,北聯本縣土城鎮、民化鄉。鎮府所在地離縣城約28公里。總面積約為84多平方公里,轄7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

『捌』 習水縣各鎮繁榮程度

習水位於貴州北部,地處川黔渝結合部的樞紐地帶,東連貴州桐梓縣、重慶綦江縣,西接貴州赤水市,南近貴州仁懷市、四川古藺縣,屬大婁山系和長江流域,總面積3128平方公里,轄24個鄉鎮(區),現有人口67萬。
縣人民政府駐東皇鎮,郵編:564600。代碼:520330。區號:0852。拼音:Xishui Xian。
行政區劃
習水縣轄14個鎮、9個鄉。
鎮:東皇鎮、土城鎮、同民鎮、醒民鎮、隆興鎮、習酒鎮、回龍鎮、桑木鎮、永安鎮、良村鎮、溫水鎮、仙源鎮、官店鎮、寨壩鎮
鄉:民化鄉、二郎鄉、二里鄉、三岔河鄉、大坡鄉、雙龍鄉、桃林鄉、坭壩鄉、程寨鄉
自然資源
習水地形復雜,風光秀麗,氣候宜人。「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當海拔1871.9米的黃沙岩壁還冰柱倒掛時,海拔275米的赤水河畔已桃花盛開,是典型的立體自然地理。境內出露地層共9個系19個統31個組2個群,地層總厚9900米。境內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3.6攝氏度,年均積溫4600-6680攝氏度,無霜期248天,年均日照1183.7小時,年均降水量1420毫米。由於水熱條件優越,生態系統特殊,境內生物資源豐富,物種齊全。境內西北部有目前地球同緯度保存最完好的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植被帶5萬公頃,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區內有白鶴、桫欏群落等珍貴動植物物種達1600多種,紅層地貌上森林覆蓋,由於它的奇特性、多樣性和原始自然景觀的神秘性,構成了獨樹一幟的旅遊資源。
習水資源富集,開發價值可觀。全縣耕地面積8萬公頃;森林面積6萬公頃,森林覆蓋率達3蔭道9.94%,木材蓄積量大;草山草坡8萬多公頃,草茂宜牧;可開發利用的非耕地12萬公頃。境內大量野生獼猴桃、竹蓀、刺梨、方竹筍、魔芋、山葵、蕨苔等天然綠色食品和天麻、杜仲、黃柏等中葯材量大面廣,開發價值極大。境內有大小河流246條,總長1400多公里,其中赤水河在境內60公里、習水河在境內71公里,河網密度每平方公里0.43公里,年均徑流量18.18億立方米,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28.11萬千瓦。境內礦產資源品多質優、蘊藏豐富,有無煙煤、黃鐵礦、重晶石、高嶺土、石灰石、白雲石、石英砂、大理石等28種礦藏已探明儲量,可供工業開采。
特色產業
習水是全國煤炭開發重點縣。全縣儲煤面積920平方公里,地質儲量48.7億噸,距地表600米以內已探明儲量16億噸,可採煤層4至6層,每層平均厚度5米,具有儲量大、品質優、發熱量高、含硫量低、灰份小、轉化溫度高等特點,是電力、化工、冶煉等不可多得的優質燃料。全縣現有設計生產能力300多萬噸,年產量已達200萬噸以上的規模,遠銷重慶和長江中下游地區,縣內利用煤炭優勢興建4X13.5MW的習水火力發電廠4台機組全部建成投產。
習水是著名的美酒之鄉。全縣有一定生產規模的酒廠60餘家,白酒生產能力3萬噸以上,產品達130餘種,其中30餘種曾獲省部級、國家級乃至國際性大獎。習酒、習水大麴、貴習酒等系列產品享譽國內外,具有酒體豐滿,無色透明,醇厚綿軟,濃香馥郁、回味悠長、留香不息的風格,產品走俏國內外市場。
文化歷史
習水是一片紅色的土地。1935年,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四渡赤水河」,其中一、二、四渡就在習水境內。紅軍四渡赤水河留下的指揮部舊址,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同志住居,青杠坡戰斗、梅溪河戰斗等紅軍與川軍、黔軍殊死決戰的戰地遺址,紅軍書寫的反蔣抗日標語等長徵文化遺跡猶存,是昭示後人奮發向上,排除艱險的精神財富。
習水有著厚重的歷史文化。經考證,一萬五千多年前,便有人類在習水繁衍生息,巴蜀文化的發展和興盛,在習水這塊土地上留下了深遠的痕跡。境內摹崖石刻、懸棺、崖墓等文化遺物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
基礎設施
習水交通通信設施齊全。習犁路、習赤路、茅習路、馬合路,構建了通向重慶、成都、貴陽的出境通道,成為黔北通向渝川的樞紐和咽喉。縣內24個鄉鎮(區)均開通了程式控制電話,無線通訊網路基本形成。
以「黔北煤海」、「美酒飄香」揚名於世的習水,有著豐富的礦產、旅遊、森林、水能、非耕地等資源,背靠名城遵義市、面向重慶直轄市,區位條件優越,市場前景廣闊,招商引資政策優惠,對外開放環境寬松,是投資者得天獨厚的風水寶地。
歷史沿革
清置下縣。1915年置鰼水縣,因轄境為古鰨國地,有鰼水河,以此名縣。1959年改為習水縣。
2000年,習水縣轄14個鎮、9個鄉。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總人口591208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 東皇鎮 72994 土城鎮 37811 同民鎮 16873 醒民鎮 15198 隆興鎮 21850 習酒鎮 33658 回龍鎮 29213 桑木鎮 20263 永安鎮 21226 良村鎮 31248 溫水鎮 42204 仙源鎮 22328 官店鎮 25852 寨壩鎮 23484 民化鄉 15589 二郎鄉 19941 二里鄉 18793 三岔河鄉 17235 大坡鄉 25840 雙龍鄉 12568 桃林鄉 21374 坭壩鄉 13802 程寨鄉 16373 馬臨工業經濟區虛擬鎮 15491
2003年,習水縣轄14鎮、9個鄉,1個工業經濟區,221個村(居)委會。年末總人口69.13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5.63萬人;少數民族1.10萬人。

『玖』 貴州習水縣永安鎮簡介

鄉鎮簡介永安鎮位於習水縣西北部,距縣城約35公里,面積119.3平方公里,人口2.6萬人,轄四村一居,46個村民組,與湄潭縣馬山鎮、西河鄉、復興鎮、正安縣謝壩鄉接壤。全鎮平均海拔900米,境內多山地、丘陵,由於受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和雲貴高原地區垂直性氣候的影響,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雨量充沛,熱量豐富,四季分明,全年日照時數1140小時,年平均氣溫14.2℃,年無霜期280天,年平均降雨量1380毫米,森林覆蓋率達48%。耕地面積1875公頃。人均耕地面積1.1畝,農民人均收入1700元。 產業結構永安鎮現有「富鋅富硒」良種茶園近15000畝,無工業、化肥、農葯污染,現有茶葉加工廠六家。該茶區生產的「仙人嶺」富鋅富硒茶葉,1994年榮獲「中國現代家庭消費品質量鑒評和最佳質量保健精品」金獎,其產品中鋅和硒的含量分別達到100PPM和2PPM,並富含17種氨基酸和多種微量元素,是非常理想的保健食品,被鳳岡縣列為有機茶葉進行申報,目前,有機茶葉的產地和產品認證申報工作正在積極的進行,可望在今年順利通過驗收。 永安鎮結合實際,堅持「建設生態家園、開發綠色產業」的發展戰略,著力實施「四綠」工程,即以營造綠色環境、建立綠色基地、實施綠色加工、打造綠色品牌為突破口,提出:「穩糧增油、突破煙豬、壯大茶葉、發展葯椒」的十六字工作思路,堅定不移地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在擴大基地規模,提高產品內在質量,形成了糧、油、煙、豬、茶等支柱產業和辣椒、中葯材等後續產業,促進了全鎮兩個增收和農業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 舊貌新顏話天橋,天橋鄉位於鳳岡縣南端,距縣城70餘公里,是我縣最偏僻、最邊遠的鄉鎮,索有「鳳岡的西藏」之稱,全鄉轄3個村委會,一個居委會,58個村民組,5400多戶,總人口2.3萬多人,總面積152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積2.3萬畝,森林覆蓋率為37.6%。由於海拔相對高度差距大,最高海拔達1362米,故歷來就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自然氣候。每到仲夏季節,當城市裡的人們為烈日炎炎的環境而煩躁不安時,被群山環饒的天橋卻仍然凍風習習,矯陽在這個綠色籠罩的鄉鎮里,也無法施展它灼人的威力,讓人有置身於避署勝地的美妙感覺。 連綿不斷的高山不僅阻擋了炎炎的烈日,也為天橋創造了一片獨具特色的景緻。鄉政府後山大約500畝的茶場里,就隱藏著一片令人嘆為觀止的石林群,它們有的昂然挺立,如一把利劍要橫越長空、有的低垂頭顱,宛如溫婉的少女含羞帶笑,還有的左右相對,錯落有致,形成一個天然的石門。倘若站在茶山壩部,一面受徐徐的涼風,一面欣賞這獨特的景緻,不得不讓人感嘆造物主的偏心,那掩映在綠色茶叢中的石林,又讓人懷疑是否哪個過路的神仙飛越此地時所點化的痕跡。[6]

『拾』 習水縣溫水鎮礦山整合名單

根據《習水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習水縣2015年砂石土礦山整合工作方案>的通知》(習府辦發〔2015〕329號),經縣砂石土礦山整合兼並重組工作領導小組審定,現將2015年度砂石土礦山擬關閉名單公示如下。公示期2016年1月7日至14日。如對公示內容有異議,請用書面方式向習水縣砂石土礦山整合兼並重組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縣國土局)反映,(聯系電話:0851-22736281,傳真:0851-22736300)。

一、實施整合後企業報批關閉石灰石礦山(13家)

1.習水縣東皇鎮通達建材廠,地址:東皇鎮木楠村, 法人代表:王先琦,采礦許可證號:C5203302012027130123272。

2.習水縣東皇鎮鼎盛建材廠,地址:東皇鎮木楠村,法人代表:袁明海,采礦許可證號:C5203302011087130118145。

3.習水縣良村鎮南石埡建材廠,地址:良村鎮良村村,法人代表,邵波,采礦許可證號:C5203302012067130125402。

4.習水縣溫水鎮和舜石材廠,地址:溫水鎮目里村,法人代表:劉平,采礦許可證號:C5203302011037130108500。

5.習水縣溫水鎮平興建材廠,地址:溫水鎮群英村,法人代表:何成,采礦許可證號:C5203302013057130130619。

6.習水縣仙源鎮頂源建材廠,地址:仙源鎮大獐村,法人代表:曹靜,采礦許可證號:C5203302012017130122356。

7.習水縣雙龍鄉雙龍村石料廠,地址:雙龍鄉雙龍村,法人代表:陸定平,采礦許可證號:C5203302011087120116785。

8.習水縣桃林鄉宏發建材廠,地址:桃林鄉放牛坪村,法人代表:謝衛東,采礦許可證號:C5203302012047130124072。

9.貴州瑩強商貿有限公司習水縣回龍鎮周家建材廠,地址:回龍鎮周家村,法人代表:周洪宇,采礦許可證號:C5203302012067120126086。

10.習水縣習酒鎮臨江石材廠,地址:習酒鎮新園村,法人代表:余方傑,采礦許可證號:C5203302010097120077928。

11.習水縣習酒鎮赤水河建材廠,地址:習酒鎮岩寨村,法人代表:羅永花,采礦許可證號:C5203302012067120126087。

12.習水縣馬臨工業經濟區華忠建材廠,地址:馬臨工業經濟區五一村,法人代表:羅太友,采礦許可證號:C5203302013057130130618。

13.習水縣溫水鎮群英建材廠,地址:溫水鎮群英村。該廠為2013年整合保留指標。

二、實施整合後企業報批關閉頁岩礦山(4家)

1.習水縣同民鎮永益建材廠,地址:同民鎮同民村,法人代表:袁富遠,采礦許可證號:C5203302011087120117614。

2.習水縣三岔河鄉聖地頁岩磚廠,地址:三岔河鄉順江村,法人代表:任瓊,采礦許可證號:C5203302011087120116680。

3.習水縣仙源鎮大坪頁岩磚廠,地址:仙源鎮大獐村,法人代表:匡思雲,采礦許可證號:C5203302010107120077234。

4.習水縣桑木鎮上壩頁岩磚廠,地址:桑木鎮上壩村,法人代表:羅永飛,采礦許可證號:C5203302011057120112505。

三、項目建設壓占或規劃條件要求需關閉礦山(4家)

1.江習古高速公路壓占:習水縣東皇鎮長安建材廠,地址:東皇鎮圖書村,法人代表:王建國,采礦許可證號:C5203302011057130112653。

2.江習古高速公路壓占:習水縣東皇鎮祥和建材廠,地址:東皇鎮關坪村,法人代表:王代利,采礦許可證號:C5203302011097130117792。

3.金家溝水庫項目壓占:習水縣回龍鎮三角塘石粉廠,地址:回龍鎮回龍寺村,法人代表:扶光強,采礦許可證號:C5203302012047130124071。

4.赤水河谷旅遊公路壓占:赤水市永固建材有限責任公司建築石料用灰岩, 地址:習酒鎮岔角村,法人代表:呂良純, 采礦許可證號:C5203002009117120044387。

閱讀全文

與習水縣有哪些工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賓士門哪裡排水 瀏覽:219
寶馬三清什麼時候做 瀏覽:72
奧迪下擺臂是什麼品牌 瀏覽:348
賓士唯雅諾風扇怎麼拆 瀏覽:145
工業滑升門注意哪些 瀏覽:200
奧迪的機油格標尺在哪裡 瀏覽:942
寶馬x3防盜報警器在哪裡 瀏覽:89
汽車如何啟動時底盤升降 瀏覽:277
汽車雜物箱在哪裡 瀏覽:554
工業用什麼牌子的機油好 瀏覽:921
cl200賓士落地多少錢 瀏覽:248
汽車配件編碼怎麼記 瀏覽:133
工業用燈安裝怎麼收錢 瀏覽:827
福建汽車在哪裡有 瀏覽:780
汽車轉向燈用什麼膠粘 瀏覽:825
汽車制動剎車太緊如何解決 瀏覽:452
賓士e雷達模塊在哪裡 瀏覽:294
寶馬320的發動機號在什麼位置 瀏覽:196
如何解決汽車高速行駛發飄 瀏覽:44
徐州到馬坡朝陽的汽車總站在哪裡 瀏覽: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