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浙江工業大學專業排名 最好的專業有哪些
浙江工業大學最好的專業包括制葯工程、生物工程、應用化學、漢語言文學、化學工程與工藝、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國際經濟與貿易,這些專業都是國家級特色專業
⑵ 浙江工業大學有哪些專業
《浙江工業大學》網路網盤資料下載
鏈接:
簡介:浙江工業大學有很多專業,比如說電氣化自動一體,還有師范類的專業,還有藝術體育。
⑶ 浙江工業大學專業排名 最好的專業有哪些
浙江工業大學專業排名:
1、化學工程與技術:A-
2、機械工程:B+
3、工商管理:B+
4、控制科學與工程:B
5、計算機科學與技術:B
6、環境科學與工程:B
7、軟體工程:B
8、葯學:B
9、應用經濟學:B-
10、設計學:B-
11、物理學:C+
12、材料科學與工程:C+
13、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C+
14、土木工程:C+
15、食品科學與工程:C+
16、教育學:C
17、中國語言文學:C
18、數學:C
19、信息與通信工程:C
20、管理科學與工程:C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浙江工業大學
專業老師在線權威答疑 zy.offercoming.com⑷ 浙江工業大學專業排名
浙江工業大學專業排名:
1、化學工程與技術:A-
2、機械工程:B+
3、工商管理:B+
4、控制科學與工程:B
5、計算機科學與技術:B
6、環境科學與工程:B
7、軟體工程:B
8、葯學:B
9、應用經濟學:B-
10、設計學:B-
11、物理學:C+
12、材料科學與工程:C+
13、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C+
14、土木工程:C+
15、食品科學與工程:C+
16、教育學:C
17、中國語言文學:C
18、數學:C
19、信息與通信工程:C
20、管理科學與工程:C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浙江工業大學
⑸ 浙江工業大學專業排名 最好的專業有哪些
您好,浙江工業大學:
1)最好的專業有: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化學工程與工藝、制葯工程、生物工程、市場營銷、財務管理。
2)較好的專業有:國際經濟與貿易、應用化學、工業設計、軟體工程、網路工程、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給排水科學與工程、生物制葯、葯物制劑、旅遊管理、藝術設計學、環境設計。
⑹ 浙江工業大學 公共管理類專業怎麼樣
浙江工業大學公共管理類專業還是不錯的。
浙江工業大學,簡稱浙工大,位於杭州市,是教育部與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建的浙江省首批「省重點建設高校」、國家「2011計劃」首批牽頭高校,入選國家「111計劃」、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
學校相關:
截至2021年2月,設有朝暉、屏峰、莫干山(湖州德清縣)、之江(紹興柯橋區)四個校區,佔地面積3550畝,固定資產總值44.06億元;
設有26個二級學院1個部,另舉辦1個獨立學院;有9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9個一級學科博士點,29個一級學科碩士點,19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66個本科招生專業;
有教職工3125人。有全日制本科學生19179人,在讀各類研究生10022人。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浙江工業大學
⑺ 浙江工業大學王牌專業 比較好的特色專業名單
一、浙江工業大學王牌專業介紹 國家級特色專業:化學工程與工藝、應用化學、機械工程、生物工程、制葯工程、國際經濟與貿易、漢語言文學。
全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專業:化學工程與工藝、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制葯工程、環境工程、機械工程、土木工程、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建築學、城鄉規劃、安全工程、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生物工程、軟體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
浙江省優勢專業:國際經濟與貿易、工商管理、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自動化、材料科學與工程、化學工程與工藝、制葯工程、土木工程、環境工程、機械工程、應用化學、生物工程、應用物理學、漢語言文學、工業設計。
國家重點培育學科:工業催化
省級重點一級學科:機械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生物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葯學、材料科學與工程。
省重點學科:化學、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計算機軟體與理論、信息與通信工程、物聯網工程、中葯學、 城市規劃與設計、管理科學與工程、結構工程、新聞傳播學、橋梁與隧道工程、計學、食品科學、應用數學、刑法學、光學、教育技術學、化學生物學、教育經濟與管理、農葯學、武器系統與運用工程。
二、浙江工業大學簡介
浙江工業大學 是一所綜合性的浙江省屬重點大學,始建於1953年,其前身可以追溯到1910年創立的浙江中等工業學堂,先後經歷了杭州化工學校、浙江化工專科學校、浙江化工學院、浙江工學院和 浙江工業大學 等發展階段,幾易校址,數歷分合。浙江省經濟管理幹部學院、杭州船舶工業學校、浙江建材工業學校分別於1994年、1999年和2001年並入 浙江工業大學 。經過幾代工大人的艱苦創業和不懈奮斗,學校目前已發展成為國內有一定影響力的綜合性的教學研究型大學,綜合實力穩居全國高校百強行列。2009年7月8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簽訂共建協議, 浙江工業大學 進入省部共建高校行列。2013年5月,由學校牽頭建設的長三角綠色制葯協同創新中心入選國家「2011計劃」,成為全國首批14家2011協同創新中心之一。2015年4月, 浙江工業大學 入選浙江省首批「省重點建設高校」。
學校坐落於歷史文化名城、世界著名的風景游覽勝地--浙江省杭州市。學校設朝暉、屏峰、之江三個校區,佔地面積3009.92畝,校園環境優雅,是讀書治學的理想園地。學校現有66個本科招生專業,學科涵蓋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管理學、藝術學等11大門類,設有28個學院1個部。學校現有6個博士後流動站;有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9個,一級學科未覆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點1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9個,一級學科未覆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點5個;具有工商管理碩士、電子信息碩士、機械碩士、材料與化工碩士、資源與環境碩士、能源動力碩士、土木水利碩士、生物與醫葯碩士、工程管理碩士、農業碩士、葯學碩士、教育碩士、藝術碩士、新聞與傳播碩士、公共管理碩士、法律碩士、漢語國際教育碩士、應用心理碩士、會計碩士等19種專業學位授予權;具有碩士研究生免試推薦權和外國留學生、港澳台學生招生權。學校現有固定資產總值42.85億元。圖書館面積4.6萬余平方米,藏書(含電子圖書)1116萬余冊,中外期刊108611種。
學校師資力量雄厚,現有教職工3055人,其中專任教師2211人,正高級職稱教師497人,副高級職稱教師988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1497人。擁有中國工程院院士3人、雙聘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4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6人、*獎勵計劃入選者3人、國家「*」入選者10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0人、國家級教學名師3人、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4人、人社部「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10人,教育部創新團隊2個、國家級教學團隊2個,浙江省特級專家9人、浙江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22人、浙江省「錢江學者」特聘教授42人。截至2018年9月30日,有普通全日制本科學生18965人;在讀各類研究生9647人(博士研究生825人,全日制碩士研究生6811人,非全日制碩士研究生2011人);成人教育學生13500餘人;留學生980人。
學校現有國家級2011協同創新中心1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1個、國家級大學科技園(牽頭建設)1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籌)1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研究中心)2個、國家級國際科技合作基地3個、國家級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基地1個、工信部國家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範平台1個、工信部國家中小企業銀河培訓工程基地1個、全國重點職教師資培訓基地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3個、國家級虛擬模擬實驗教學中心2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浙江省重點實驗室、省級協同創新中心、浙江省新型智庫、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浙江省新型高校智庫等省部級科研平台42個;浙江省一流學科A類11個、B類7個,化學、工程學、材料科學、環境科學與生態學、農業科學五個學科進入全球ESI前1%(根據ESI3月數據統計);國家級特色專業7個,獲教育部專業綜合改革試點3個,中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協會認證專業14個,國家級精品課程9門,國家級雙語教學示範課程3門,國家精品視頻公開課3門,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9門,來華留學英語授課品牌課程4門,「十二五」國家級規劃教材14部,國家虛擬模擬實驗教學項目2個,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67項,國家創新型人才國際合作培養項目1個,18位教授被聘為2018-2022年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省級精品課程50門,省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6門,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3個,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7個,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1個,浙江省級重點(建設)專業20個,省優勢專業17個,省特色專業12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3個、省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3個、省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2個,省級產教融合示範基地1個。MBA項目通過全球商學教育三大權威國際認證之一的AMBA認證。學校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高校,國家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單位。在近三屆國家級教學成果獎評選中,獲二等獎9項。學校先後有525項科研成果獲國家、省部級科研成果獎,其中國家科學技術獎23項,教育部人文社科優秀成果獎6項。2018年,學校科研經費到款6.32億元。
學校堅持厚德健行的校訓,把提高教育質量放在突出位置,努力培養能夠引領、推動浙江乃至全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精英人才。建校66年來,為國家培養了各類優秀人才20餘萬人。2003年學校以優秀的成績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2015年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審核評估。近年來,學生生源質量不斷提高,學生實踐創新能力不斷提高,近三年在各類高水平大學生科技競賽中獲國際級獎38項、國家級獎278項。畢業生深受用人單位青睞,2018年本科生就業率為96.54%,研究生初次就業率為98.36%,本科生繼續深造率為31.68%。
學校對外交流活動日趨活躍,已與美國、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日本、韓國、加拿大、澳大利亞、俄羅斯、比利時、烏克蘭、土耳其、瑞典、挪威、芬蘭、奧地利、荷蘭、波蘭、愛爾蘭、西班牙、愛沙尼亞、伊朗、墨西哥、厄瓜多、馬來西亞、泰國、新加坡、印度、越南、迦納等國家和港澳台地區的近180餘所高校和機構建立了合作關系,在學生聯合培養、教師學術交流和科研合作、中外合作辦學、引進海外智力、來華留學生教育和對外漢語教學等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展。目前,學校具備招收中國政府獎學金、孔子學院獎學金、浙江省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資格,共有來自100餘個國家、地區的留學生來校學習漢語言、中國文化及本科、碩士、博士專業課程。
浙江工業大學之江學院教務處電話 附號碼及其他聯系方式
浙江工業大學是雙一流嗎
浙江工業大學正方教務系統入口
浙江工業大學教務處官網入口地址
浙江工業大學教務處入口:http://www.jwc.zjut.e.cn/
浙江工業大學之江學院是公辦還是民辦
浙江工業大學教務處電話
浙江工業大學之江學院高考錄取通知書什麼時候發放-快遞查詢入口
浙江工業大學高考錄取通知書什麼時候發放-快遞查詢入口
浙江工業大學有幾個校區
⑻ 浙工大專業排名
1、浙江工業大學王牌專業名單
2019年度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名單(國家級+省級)
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名單
序號 專業名稱 類別
1 國際經濟與貿易 國家級
2 漢語言文學 國家級
3 應用化學 國家級
4 機械工程 國家級
5 材料科學與工程 國家級
6 自動化 國家級
7 計算機科學與工程 國家級
8 軟體工程 國家級
9 土木工程 國家級
10 化學工程與工藝 國家級
11 制葯工程 國家級
12 環境工程 國家級
13 生物工程 國家級
14 工商管理 國家級
15 工業工程 國家級
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名單
序號 專業名稱 類別
1 金融學 省級
2 教育技術學 省級
3 日語 省級
4 廣播電視學 省級
5 信息與計算科學 省級
6 應用物理學 省級
7 生物技術 省級
8 工業設計 省級
9 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 省級
10 車輛工程 省級
11 高分子材料與工程 省級
12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省級
13 通信工程 省級
14 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 省級
15 網路工程 省級
16 數字媒體技術 省級
17 給排水科學與工程 省級
18 能源化學工程 省級
19 食品科學與工程 省級
20 建築學 省級
21 城鄉規劃 省級
22 安全工程 省級
23 葯學 省級
24 工程管理 省級
25 財務管理 省級
26 行政管理 省級
27 播音與主持藝術 省級
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專業: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化學工程與工藝
國家級特色專業:制葯工程、生物工程、應用化學、漢語言文學、化學工程與工藝、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國際經濟與貿易
國家級本科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化學工程與工藝、應用化學、機械工程
省優勢專業:化學工程與工藝、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國際經濟與貿易、應用化學、漢語言文學、生物工程、環境工程、應用物理學、工業設計、自動化、軟體工程、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土木工程、制葯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
2、浙江工業大學專業排名(按推薦人數排名)
以下是浙江工業大學學長學姐實名推薦的比較好的專業:
1
國際經濟與貿易
4.4 (316人)
2
土木工程
4.8 (280人)
3
金融學
4.5 (262人)
4
機械工程及自動化
4.8 (257人)
5
法學
4.4 (228人)
6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4.9 (144人)
7
軟體工程
4.8 (121人)
8
化學工程與工藝
4.8 (110人)
9
建築學
4.9 (96人)
10
自動化
4.6 (85人)
3、浙江工業大學簡介
浙江工業大學,簡稱浙工大,是教育部與浙江省共建高校,浙江首批省重點建設高校,國家「2011計劃」首批牽頭高校,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卓越教師培養計劃」、「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實施高校,首批高等學校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基地,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單位,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優秀學校,亞洲規劃院校聯盟(APSA)、CDIO工程教育聯盟成員,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入選國家「111計劃」,對口支持浙江樹人大學建設發展,對口支援衢州學院、寧夏理工學院。
始建於1953年,其前身可以追溯到1910年創立的浙江中等工業學堂,1993年12月由浙江工學院更名為浙江工業大學。2009年6月8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簽訂共建協議,浙江工業大學進入省部共建高校行列。2013年5月,學校牽頭的長三角綠色制葯協同創新中心成為全國首批14家2011協同創新中心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