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廣東羅定有多少個鄉鎮
截至2012年6月31日,羅定市轄4個街道、17個鎮:羅城街道、素龍街道、附城街道、雙東街道、羅鏡鎮、太平鎮、分界鎮、羅平鎮、船步鎮、兩塘鎮、蘋塘鎮、金雞鎮、圍底鎮、華石鎮、榃濱鎮、黎少鎮、生江鎮、連州鎮、泗綸鎮、加益鎮、龍灣鎮。
(1)羅平縣工業哪裡集中擴展閱讀
建國後,羅定縣隸屬廣東省西江專區。
1952年,隸屬廣東省粵中行政區。
1958年11月5日,羅定、鬱南兩縣合並,稱羅南縣。縣機關設在羅城鎮,隸屬江門專區。
1959年1月4日,羅南縣改稱羅定縣。
1961年4月10日,析羅定縣恢復原羅定和鬱南兩縣建制,羅定縣隸屬廣東省肇慶地區。
1993年4月8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羅定縣設立縣級羅定市,由廣東省直轄、肇慶市代管。
1993年4月5日,經國務院批准,縣級羅定市由廣東省直接管轄 。
1994年4月28日,廣東省人民政府委託雲浮市代管羅定市。
2012年6月,羅定被定為「廣東省省直管縣財政試點」城市。
1996年,羅定市面積2300平方千米,人口94萬人。轄6街道20鎮:羅城街道、城東街道、城西街道、素龍街道、附城街道、雙東街道、羅鏡鎮、太平鎮、新榕鎮、分界鎮、羅平鎮、船步鎮、塘鎮、金雞鎮、蘋塘鎮、圍底鎮、華石鎮、榃濱鎮、新樂鎮、黎少鎮、生江鎮、連州鎮、泗綸鎮、都門鎮、加益鎮、扶合鎮(其中,城東街道、城西街道是1994年經省政府批准設立,暫未實施)。市府駐羅城街道。
2002年,羅定市轄羅城、城東、城西、附城、雙東、素龍6個街道,華石、蘋塘、金雞、圃底、塘、船步、羅平、太平、羅鏡、新榕、生江、連州、分界、黎少、泗綸、加益、榃濱、扶合、新樂、都門20個鎮,共有306個村委會、26個居委會。
2003年12月,撤銷新榕、都門、新樂三鎮,分別並入羅鏡鎮、泗綸鎮和附城鎮。調整後,羅定市21個鎮:羅城鎮、素龍鎮、附城鎮、雙東鎮、黎少鎮、生江鎮、連州鎮、泗綸鎮、加益鎮、扶合鎮、羅鏡鎮、太平鎮、分界鎮、羅平鎮、船步鎮、金雞鎮、蘋塘鎮、圍底鎮、華石鎮、兩塘鎮、榃濱鎮。
2005年10月14日,扶合鎮更名為龍灣鎮。
2009年,羅城、素龍、附城、雙東等鎮先後撤鎮設街道。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羅定
2. 富樂鎮的鄉鎮情況
富樂鎮位於羅平縣最北端,東臨富源縣富村鎮;南連羅平縣老廠鄉;西至麒麟區東山鎮;北與富源縣竹園鎮接壤。距縣城97千米,總面積208平方千米,轄桃源、必米、法本、樂峰、天水、富樂、菜園、新沙河、雞場、半坡、阿洪、紅岩、河外12個村民委員會和1個社區居民委員會。全鎮有耕地面積35304畝,其中水田5770畝,人均耕地0.8畝,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232人。2006年黨委政府帶領和團結全鎮人民銳意進取,開拓創新,與時俱進,努力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年初確定的工作目標,抓住機遇,扎實工作,圓滿完成了各項任務目標,全鎮經濟社會得到了持續健康穩定發展,呈現出民族團結,社會穩定,經濟發展,文化繁榮的良好局面。
人口情況:2006年年末,全鎮總戶數11557戶,總人口48332人,其中農業人口45172人;少數民族7090人占總人口的15%。在少數民族人口中彝族4590人,佔64.8%;回族1980人,佔27.8%。人口自然增長率9.5‰。
全年糧食作物種植面積56865畝。總產1764萬千克,比上年的1623.2萬千克增140.8萬千克,增8.6%;糧食平均畝產310千克。按農業人口計算,人均有糧390千克。在糧食總產中,小麥101.6萬千克,玉米1115.3萬千克,稻穀129.5萬千克,薯類(含魔芋)272.1萬千克,其它雜糧145.5萬千克。經濟作物種植面積38700畝,總產740萬千克,其中:烤煙面積15368畝,產量209萬千克;油菜籽面積21900畝,產量324.1萬千克。
2006年全鎮經濟總收入17764萬元,比上年的14377萬元增23.55%;農民人均純收入2389元,比上年增 23%,在經濟總收入中,農業收入7471萬元,林業收入38萬元,畜牧業收入3618萬元,工業收入1610萬元,運輸業收入436萬元,商飲業收入 713萬元,其它收入3878萬元。 林業資源得到有效管護,亂砍濫伐行為得到打擊,護林防火工作卓有成效,森林覆蓋有所提高。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全面啟動,加強對麻箐林場和土城林場的管理工作。2006年人工造林15.6萬株,實施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設6410畝;封山育林3884畝。
3. 我想知道雲南曲靖是靠什麼發展的城市
曲靖市是雲南省重要的工業基地和工業原料基地,主要農產品糧食、油料、蠶桑、畜牧生產基地,也是全國的煙草工業和優質烤煙生產基地。農業素有「滇東糧倉」之稱,羅平、陸良是全省油菜優質產品生產基地,陸良、麒麟、沾益、師宗是全省蠶繭生產基地縣(區),宣威、富源、陸良、會澤、麒麟是全省生豬生產基地縣(市)區。曲靖是全國乃至亞洲最大的煙草生產基地,烤煙產量占雲南的1/3,佔全國的1/10。曲靖有工業行業的35個門類,目前已形成煙草、煤炭、電力、機械、化工、冶金、紡織、建材、造紙、皮革、糧油加工為主的較為完善的工業化體系。同時,曲靖還是雲南重要的商業基地,2011年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280億元,並繼續保持快速增長態勢。
4. 廣東羅定有多少個鄉鎮
截至2012年6月31日,廣東羅定有17個鎮,分別是:羅城街道、素龍街道、附城街道、雙東街道、羅鏡鎮、太平鎮、分界鎮、羅平鎮、船步鎮、兩塘鎮、蘋塘鎮、金雞鎮、圍底鎮、華石鎮、榃濱鎮、黎少鎮、生江鎮、連州鎮、泗綸鎮、加益鎮、龍灣鎮。
(4)羅平縣工業哪裡集中擴展閱讀:
羅定鄉鎮和街道的相關記錄:
①2002年,羅定市轄24個鎮:(羅城、附城、雙東、素龍、華石、蘋塘、金雞、圍底、䓣塘、船步、羅平、太平、羅鏡、新榕、生江、連州、分界、黎少、泗綸、加益、榃濱、扶合、新樂、都門),306個村委會、26個居委會。
②2003年12月,撤銷新榕、都門、新樂三鎮,分別並入羅鏡鎮、泗綸鎮和附城鎮。調整後,羅定市21個鎮:羅城鎮、素龍鎮、附城鎮、雙東鎮、黎少鎮、生江鎮、連州鎮、泗綸鎮、加益鎮、扶合鎮、羅鏡鎮、太平鎮、分界鎮、羅平鎮、船步鎮、金雞鎮、蘋塘鎮、圍底鎮、華石鎮、兩塘鎮、榃濱鎮。
③2005年10月14日,扶合鎮更名為龍灣鎮。
④2009年,羅城、素龍、附城、雙東等鎮先後撤鎮設街道。
5. 曲靖市有哪幾個工業園區
羅平省級工業園區 馬龍省級工業園區國家經濟開發區1個 省級工業園區好像有9個
6. 珠江三角,長江三角是哪裡
一 珠江三角洲
舊稱粵江平原。位於中國廣東省東部沿海,是西江、北江共同沖積成的大三角洲與東江沖積成的小三角洲的總稱,是放射形汊道的三角洲復合體。呈倒置三角形,底邊是西起三水市、廣州市東到石龍為止的一線,頂點在崖門灣。面積約1.1萬平方千米。沖積層薄,一般 20~30米。地面起伏較大,四周是丘陵、山地和島嶼,占面積 30% 。中部是平原,分布在廣州市以南、中山市以北、江門以東、虎門以西。珠江水系年均輸沙量達8000多萬噸,河口附近三角洲仍在向南海延伸。在河口區平均每年可伸展 10~120 米,成為中國重點圍墾區之一。三角洲屬於亞熱帶氣候,終年溫暖濕潤。年均溫21~23℃,最冷的1月均溫13~15 ℃,最熱的 7 月均溫28℃以上。6~10月,常有台風影響,降雨集中 ,天氣最熱。年均降水量1500毫米以上。多雨季節與高溫季節同步,土壤肥沃,河道縱橫,對農業有利。水稻單位面積產量在中國名列前茅。熱帶、亞熱帶水果有荔枝、柑橘、香蕉、菠蘿、龍眼、楊桃、芒果、柚子、檸檬等 50 多種 。 發展了桑基魚塘、果基魚塘、蔗基魚塘等立體農業結構形式,成為中國生態農業的典範。有製糖、絲織、食品、造紙、機械、化工、建築材料、造船等工業,有南海明珠之稱。
珠江三角洲的自然地理特徵
珠江三角洲是熱帶性三角洲,因為它的地理位置是在北回歸線以南(小三角洲計),以大三角洲計,亦在北緯23°40′—21°30′之間,即絕大部分屬於熱帶范圍。從氣候上看,則大三角洲亦屬於熱帶地區(見竺可楨等《物候學》,1962)。地貌發育上也有此特色,植被景觀更受其影響,發育為熱帶季風雨林植被。並且由於三角洲北面為粵北山區,對北來寒流起屏障作用,使熱帶植被能沿谷地侵入北回歸線以北山區。
珠江三角洲地區包括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門、中山、東莞和惠州市的惠城區、惠陽、惠東、博羅,及肇慶市的瑞州區、鼎湖區、高要、四會等地。全區面積佔全省總面積的23.4%,人口佔全省總人口的31.4%(1994年),近年來實現國內生產總值佔全省國內生產總值的70%左右。珠江三角洲是全國經濟發展最迅速的地區之一。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該地區的社會發展呈現出農村工業化程度高、城鄉一體化進程快等特點。
珠江三角洲從地形界限看,羅平山脈是它的西面和北面的界限,即羅平山脈以西為西江谷地區,習慣上稱為粵西山地;山脈以北為北江水系,或稱為粵北山地。東側羅浮山區是三角洲的東界。
■長江三角洲
中國長江和錢塘江在入海處沖積成的三角洲。包括江蘇省和上海市東南部、浙江省東北部。是長江中下游平原的一部分。面積約5萬平方千米。三角洲頂點在鎮江市、揚州市一線,北至小洋口。南臨杭州灣。海拔多在10米以下,間有低丘(如惠山、天平山、虞山、狼山等)散布,海拔200~300米。長江年均輸沙量4~9億噸,一般年份有28%的泥沙在長江中沉積,個別年份高達78%,三角洲不斷向海延伸。長江以南常州市、常熟市、太倉市、金山縣一帶的古沙嘴海拔多為4~6米;長江以北揚州市、泰州市、泰興市、如皋市一帶的古沙嘴海拔7~8米。江南和江北的古沙嘴是冰後期最高海面穩定後逐漸發展起來的,到距今約2000年時北岸沙嘴伸到廖角嘴,南岸沙嘴隨長江主流向東南延伸與錢塘江口沙嘴相連,泥沙繼續堆積,1958~1973年平均每年前移148米。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雨量充沛,水道縱橫,湖盪棋布,向有水鄉澤國之稱。土地肥沃,農業產水稻、棉花、小麥、油菜、花生、蠶絲、魚蝦等,是中國人口最稠密的地區之一。在長江下游和滬寧線兩旁有許多重要城鎮,如上海市、蘇州市、常州市、無錫市、鎮江市、揚州市、泰州市、南通市等。其中,上海是中國最大的工商業城市,世界著名的外貿港口,蘇州、無錫等是風景游覽地和新興的工業城市。
7. 雲南省129個縣級行政區面積排名
排名如下:
1、普洱市[雲南省]45385
普洱市位於雲南省西南部,總面積44221.34平方千米。總人口236萬人(2004年)。市人民政府駐思茅區月光路,距離省會昆明市570千米。郵編:665000。代碼:530800。區號:0879。行政區劃普洱市轄1個市轄區、9個自治縣。普洱市面積45385平方千米,人口236萬(2004年)。
思茅區面積4093平方千米,人口20萬。郵政編碼665000。區人民政府駐思茅鎮。寧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面積??
2、紅河州[雲南省]32930
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位於雲南省南部,與越南2省1市6縣接壤,邊境線長達848公里。有河口、金水河兩個國家一類口岸。
全州擁有國土面積32931平方公里。紅河地處滇南低緯高原季風區域,北回歸線從中部穿過。境內地形復雜,高差懸殊,既有海拔3074.7米的高峰,也有海拔76.4米的河谷,屬熱帶、亞熱帶立體氣候。紅河州由於紅河流經州內多數市縣而得名,轄個舊、開遠2市和蒙自、建水、石屏、彌勒、瀘西、屏邊、河??
3、文山州[雲南省]32239
文山州位於雲南省東南部,東鄰廣西百色地區,西連紅河州,北接曲靖地區,南部的麻栗坡、馬關、富寧3縣與越南河江省接壤。
文山州盛產三七(田七),其產量、質量均居全國之冠,《本草綱目》中稱為「金不換」,故世稱文山為三七之鄉。全州有漢、壯、苗、彝、瑤、回、傣、布依、蒙古、白、仡佬11個民族。民族風情和民族文化多姿多彩,較為集中地展現民族風情特色的重要民族節日有壯族的「三月三」、苗族的「踩花山」、瑤族的??
4、曲靖市[雲南省]29855
羅平縣
曲靖,位於雲貴高原中部,地跨東經102°42—104°50,北緯24°19—27°03之間。東與貴州、廣西毗鄰,西與省會昆明接壤,南連文山、紅河,北與昭通、貴州畢節相連,是雲南連接內地的重要陸路通道,素有「滇黔鎖鑰」、「入滇門戶」、「雲南咽喉」之稱。
曲靖是僅次於昆明的雲南第二大城市,也是雲南重要的工業城市。曲靖歷史悠久。西漢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設置味縣,至今已有兩千多年。蜀漢名相諸葛??
5、大理州[雲南省]29459
喜洲古鎮
蒼山之麓,洱海之濱,南詔古國,佛道勝地,-雪月的大理歷史悠久、山川秀麗,蒼山洱海珠聯璧合,文明古都極具神韻,自然風光秀麗迷人,民族風情多姿多彩。大理白族自治州位於滇西,東連楚雄彝族自治州,西接保山地區,北與麗江地區毗鄰,南和臨滄、思茅地區接壤。
全州面積為2.95萬平方公里,總人口320萬,全州主要有白、漢、回、彝、藏、傈僳等25個民族,白族占總人口的三分之一。大理市是大理白族自治州的州府所在地,??
6、楚雄州[雲南省]29258
彝人古鎮
楚雄彝族自治州地處雲南省中部,跨東經100°43′~102°30′,北緯24°13′~26°30′之間,屬雲貴高原西部,滇中高原的主體部位。東靠昆明市,西接大理白族自治州,南連普洱市和玉溪市,北臨四川省攀枝花市和涼山彝族自治州,西北隔金沙江與麗江市相望。
轄1縣級市(楚雄市)9縣(祿豐縣、武定縣、元謀縣、牟定縣、雙柏縣、南華縣、永仁縣、大姚縣和姚安縣)。州人民政府駐楚雄市,距昆明市160千米。
7、臨滄市[雲南省]24469
在瀾滄江畔,在滇之西南,有一塊神奇美麗豐富多彩的熱土——臨滄。臨滄,以瀕臨瀾滄江而得名。在這塊土地上,世代生息繁衍著佤、傣、拉枯、布朗、德昂、彝、景頗等23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人口佔全區總人口的37.9%。
臨滄地區總面積24469平方公里,轄臨滄、雲縣、鳳慶、永德、鎮康、耿馬、滄源、雙江八縣,總人口218萬。自古以來,臨滄十餘種民族就在這里繁衍生息。中國迄今發現的最古老的崖??
8、迪慶州[雲南省]23870
迪慶位於滇、川、藏三省匯處的迪慶,風景如畫,旅遊資源豐富。奇異的民風民俗、獨特的民族服飾、古老的廟建築、優美的民族歌舞組成迪慶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
「香格里拉」是中甸藏語「心中的日月」,藏民族心中一種生活環境的至高至尚、人神共有、人與自然和諧共的理想境界。迪慶藏族自??
9、昭通市[雲南省]23021
昭通地區位於雲南省東北部,歷史上為雲南通往中原的重要樞紐,是「西南絲綢之路」的要沖,素有「鎖鑰南滇,咽喉西蜀」之稱,也是雲南通往四川和長江中下游的北大門。
昭通地跨東經102°52′~105°19′,北緯26°55′~28°36′。東西寬241公里,南北長234公里,總面積23021平方公里,東面與貴州省接壤,西北與四川為鄰,南面與曲靖地區會澤縣接界。從昭通地區所在地到省會昆明市公??
10、昆明市[雲南省]21473
石林風景名勝區
昆明,雲南省省會,具有兩千四百多年的歷史,是雲南省政治、經濟、文化、科技、交通的中心。昆明自然風光優美,名勝古跡眾多,氣候四季如春,鮮花長開不謝,風景四季如畫,素有「春城」和「花都」的美譽。
昆明各類旅遊設施齊全,是國際著名的風光旅遊城市、國家級的旅遊度假區和國務院首批公布的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之一。昆明全市土地面積2.1萬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44.9萬公頃,湖泊面積377平方公里。全市范圍是高??
11、麗江市[雲南省]21219
麗江古城--木府
麗江市,位於雲南省西北部雲貴高原與青藏高原的連接部位,東經100.25,北緯26.86,北連迪慶藏族自治州,南接大理白族自治州,西鄰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東與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和攀枝花市接壤。
總面積20600平方公里。轄古城區、玉龍納西族自治縣、永勝縣、華坪縣、寧蒗彝族自治縣,共有69個鄉(鎮)446個村民委員會,總人口120多萬人。麗江自古就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共有12個世居民族,其中納??
12、西雙版納州[雲南省]19700
西雙版納位於中國雲南省南端,與寮國、緬甸山水相連,與泰國、越南近鄰,土地面積近2萬平方公里,國境線長966公里。她美麗、富饒、神奇、猶如一顆璀燦的明珠鑲嵌在祖國的西南邊疆。
瀾滄江縱貫南北,出境後稱湄公河,流經緬、老、泰、柬、越5國出海匯入太平洋,譽稱為「東方的多瑙河」,因此,西雙版納既是面向東南亞、南亞的重要通道和基地,也是雲南對外開放的窗口。西雙版納轄景洪市、勐海縣、勐臘縣和11??
13、保山市[雲南省]19637
保山是雲南歷史上開發最早的地區之一,公元69年設置永昌郡,即「永世良久,昌盛繁榮」之意。歷史上是古代著名的「南方絲綢之路」的要沖、滇西抗日的主戰場、也是中國通向東南亞和南亞的重要驛站和中緬貿易的重要集散地。
從秦漢起,這里就居住著哀牢夷諸部族。在這兒你可以領略世世代代生息繁衍在這塊土地上的14個少數民族的風土人情。日暮西山之時,有深山村寨的裊裊炊煙引路,你徐徐邁入哀牢山寨,又能感受到另一??
14、玉溪市[雲南省]15285
祿充筆架山
玉溪地區位於雲南省中部,所轄玉溪市,江川縣、通海縣、澄江縣、華寧縣、易門縣、峨山縣、新平縣、元江縣。其中峨山是彝族自治縣,新平是彝族、傣族自治縣,元江是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縣。
玉溪是鑲嵌在雲貴高原的一顆碧玉,氣候宜人,四季如春,水秀山青,素有「雲煙之鄉」、「花燈之鄉」、「聶耳故鄉」的美譽。市區近郊的九龍池、白龍潭、黑龍潭等清溪泉涌,亭台樓閣掩映在參??
15、怒江州[雲南省]14703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地處我國雲南省西北部的青藏高原南延部分橫斷山脈縱谷地帶,西與緬甸毗鄰,北接西藏,東南和省內的迪慶、麗江、大理、保山相連;國境線長達449.67公里。總面積14703平方公里,總人口45.88萬人。
怒江兩岸的山嶺多在3000米以上,山高谷深,水流聲如怒吼,故名怒江。兩岸有許多飛瀑流泉,蘊藏著豐富的動植物資源,景色雄奇壯觀,是一塊待開發的處女地。怒江僳僳族自治州首府設??
16、德宏州[雲南省]11526
「孔雀之鄉」——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位於雲南的西部;與緬甸相毗鄰。德宏一詞是傣語的譯音,意為怒江下游的地方;全州總面積11173平方公里,國境線長,德宏境段長503.8公里。
德宏州東北部高,西南部低,最高海拔3400.46米,在盈江的大娘山;最低海拔,在盈江的那邦。一般海拔在800米——2000米之間。全州有較大的河谷盆地20個,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盈江、隴川、瑞麗、潞西壩子。德宏州境內的山脈主??
8. 雲南省羅平在中國的地理位置
羅平的地里
9. 富樂鎮的歷史文化
富樂最早時名叫「明家村」,當時沒有幾戶人家,傳說一個叫劉致遠的叫花子雲游到當地,帶領村民「打礦」,遂改名「卑浙廠」。原始礦口就在塊澤河畔的絕壁之上,古人們沿著絕壁上用鑿子鑿出的石梯來往運礦,僅看到此,就讓人懷疑古人是怎樣探出此地有礦的,那麼還是傳說中劉致遠是神仙下凡。總而言之,數百年之後我們來到這個藏寶之地,只見塊澤河把大山一分為二,山頂離河底達數百米,進入谷底,就是進入一線天,飛鳥在懸崖上方亂飛亂叫,抬頭看看,就讓人頭暈目眩。
據傳,古代稱鉛鋅為「倭銀」,大量開采鉛鋅礦後,人們便改稱「窩銀廠」。明清時代,鋅主要是配製黃銅,供鑄錢及製造各種器皿用。
當年,明末清初義軍首領孫可望在昆明稱王後,手下大將李定國部「十萬大軍」開到富樂,使富樂鉛鋅開采、冶煉達到高潮。這同時也吸引著來自湖南、湖北、廣東、廣西、江西、四川、貴州等地的投資者、民工雲集富樂,製革、制醋、制衣,銅器、銀器、鐵器等一時百業興旺。
各省人員為方便商貿洽談、歇腳,維護同籍人士權益,在富樂紛紛建蓋了很多會館,現有據可查的就有:1700年建蓋的貴州會館;1706年建蓋的雲南會館;1720年建蓋的四川會館;1700年建蓋的湖廣會館;1706年建蓋的江西會館。由於歷史原因,這些會館大多數被毀壞,地址也被另作他用,唯一保留的只有雲南會館。
來到富樂,必須觀賞的當屬保存完好的中天斗閣,由5大會館共同出資於1737年(康熙初年)建造。中天斗閣也叫玉皇閣,當時清朝政權的影響力還未影響到富樂這樣一個邊陲小鎮,故而其建築風格完全屬明代。民國初年,張沖將軍組織的地方武裝由瀘西到達富樂,親筆為中天斗閣書寫「中天斗閣」閣名。至今,閣內仍保存有數尊完好的青銅佛像。
史料記載,今天的百家姓中,富樂有50多個姓。五湖四海的人集中在一個雲遮霧罩的山頭上,那該是怎樣的情景?民國初年,人們把「窩銀廠」改成了如今這個文縐縐的名字——「富樂」,是「富裕」、「安樂」的意思,至今已有400餘年歷史,素有「羅平縣歷史文化古鎮」之美譽。今天來看,「富樂」不僅表述的是一種願望、一種記憶,還是一種現實。
富樂古鎮
富樂古鎮順著山勢而建,步行在老街上,兩旁是明、清、民國時代的建築群。集鎮上一段比較平的地方叫上平街,中間比較陡的地方叫陡街,下段比較平的地方叫下平街。3條街都有一個特點,家家門前有鋪台,專門用來做生意,賣涼粉的、賣紙火的、賣香燭的、賣農具的……
「人不以錢多而氣盛,人不以窮酸而氣脫」——是富樂古鎮獨特的商業文化。「拼、鑽、算」是古鎮的商業精神,做生意的以家庭為單位,各做一行,互不沖突,不是你死我活,而是互為補充,這樣不傷和氣,大家有錢可賺。
這一文化跟當地歷來重視教育密切相關。「哪家要是出不起一個讀書人,可能就是一片空白,丟人現眼。」陡街上一位姓羅的76歲大爺自豪地對記者說。所以,這兒的人家特別重視教育,清乾隆年間(1761年)就開辦了浙溪書院。
來到富樂古鎮,美食不容錯過,比如牛乾巴、涼粉、黃粉等。當然,名氣更大的當屬富樂酥肉,製作時一般選用瘦肉,把蜜、薑汁、蔥汁、雞蛋、胡椒、八角粉等佐料與瘦肉攪拌均勻,用漏勺一勺一勺地舀到油鍋里,待肉變成棗色才撈起,趁熱,猛吃,那滿口的香酥令人垂涎三尺。
如今,陡街的婦女還在當街用銅盆洗頭發;門前數百年的石水缸,還裝著清水;正在煮飯的電磁爐下面,墊著年代久遠的案桌。
徜徉在小鎮上,置身於古街、古巷和寺廟間,就浸潤在遙遠年代的陽光和空氣里,心有所依、情有所寄、人有所樂! 據羅平縣志和地方碑文記載,富樂原本不是聚居村落,明朝中期仍只有散居游商不定期來此生活,富樂的歷史已超400年,富樂原名卑逝廠,開礦後叫窩銀廠,約民國初年定名為富樂;新中國成立後區劃為羅平北區第五轄區;1952年為羅平第七轄區;1953年為縣第六轄區;1958年改稱富樂公社,<火箭公社>,至1963年更名為富樂區;1970年為富樂公社;1984年後又改名富樂區;1988年定名為富樂鎮至今。富樂鎮雜居著回、彝、白、傣、壯、布依等少數民族,各民族信仰各異,道、佛、伊斯蘭、天主教四教合一。富樂人民多為外來移民,土著居民較少。富樂鎮雖地處羅平邊陲,堪稱旱碼頭,其原有商業文化、手工業文化、飲食文化和民族文化成為羅平12個鄉鎮中較為繁榮和發達的一個文化古鎮。文物古跡如下:
富樂天生橋位於鎮政府所在地正北約3.5公里的塊澤河上游,該地河谷深邃,懸崖陡峭,水流湍急,鷹旋獸跡,一橋橫卧東西,茶馬古道順懸崖山勢尾橋而過。遠觀其景,斧劈懸崖,險峻之中點綴著蒼翠,古道蜿蜒上下走勢平坦,一橋飛架,是橋非橋,趨於自然;身臨其境,山水映人,人居山水,自在而清幽,神秘而坦然,大自然鬼斧神工,給你帶來的是靈犀之中的遐想。
鴛鴦池,原來人們叫熱水塘,位於富樂鎮政府所在地正東約7公里,是塊澤河上游自然形成的溫泉,因其借塊澤峽谷之景而蜚聲四圍。在過去的人們心中,那是大自然的恩賜,人人都可享受,是塊澤河兩岸人民童年的記憶、成年的「紅粉」、老來的獨衷。從古至今,塊澤河兩岸人民在鴛鴦池中一直就是「老少同游拉家常,男女共浴不設防」。來此就是享受和諧,享受自然,何計俗禮姓氏,「各人自驅勞作乏,那管他人身上垢」,來了就洗,洗完即走。
塊澤河發源於富源金雞洞(富源城西部支鍋石村大水塘)屬珠江支系,是雲南南盤江下游主要支流黃泥河的一級支流,河流全長174公里,流域面積3265平方公里,河流中段東南橫切富樂鎮8個行政村,有「一河托兩縣,兩縣混一河」之說,河經之處懸崖峭壁,灘急彎險,大有地頭蛇出山之勢,時隱時現,流經富樂鎮境內之處,反佛神龍嶄頭,意欲一展雄風,它給人們帶來種種奇思妙想和許許多多常聽常新的神話。
10. 竹園鎮的基本概況
竹園鎮位於富源縣城西南,北抵營上鎮,東與羅平縣富樂鎮接壤,南與曲靖市麒麟區東山鎮相連,西與墨紅鎮毗鄰。竹園鎮於1988年建竹園鄉,2001年7月經雲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鄉設鎮。位於富源縣城西南面,地形地貌呈「三道梁子,二條槽子」,地處東經104°12'-104°21'、北緯25°19'-25°27'之間。鎮黨委、政府駐地竹園乍勒村,距縣城47公里,全鎮擁有國土面積164.05平方公里,轄11個村委會、94個村民小組。2010年末,全鎮總戶數12546戶,總人口51559人。2010年全鎮一孩放環完成261例,佔下達任務245例的106.5%,結扎完成230例,佔下達指標任務230例的100%,完成合同簽訂303戶,佔下達300戶的101%。全鎮人口出生率控制在6.4‰以內,一孩持證生育率達100%。
境內最高海拔2330.8米,最低海拔1685米,平均海拔1773米,年均氣溫14.8°C,年降雨量1000-1200毫米,年均日照2126小時,無霜期258天。鎮境內自然資源豐富,已探明有煤炭、鉛、鋅、銅、鐵等多種礦藏資源,其中煤炭地質儲量16.9億噸、工業儲量12.3億噸。
全鎮現正形成以煤炭初、深加工為代表的工業經濟;以魔芋、烤煙、油菜種植加工業為代表的種植業經濟;以大河烏豬擴繁、育肥為代表的養殖業經濟,帶動全鎮經濟、社會全面、持續、快速、健康發展,人民安居樂業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