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貴州十大土特產是什麼
貴州十大土特產是:貴州茅台酒、老乾媽、都勻毛尖、沙子坡辣椒、湄潭翠芽、印江苕粉、銅仁珍珠花生、玉屏簫笛、苗奇膏葯、沙子空心李。
貴州十大土特產如下:
1、貴州茅台酒
榜單第一位特產界男神茅台酒,多少人為你而醉。作為揚名世界的三大蒸餾名酒之一,醬香型白酒的鼻祖,更是中國的國酒,至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醬香突出、幽雅細膩、酒體醇厚,作為貴州之光,茅台的美名享譽海內外。可謂是醉了歷史,也醉了今朝。
2、老乾媽
如果茅台是特產界的男神,老乾媽便是特產界的女神。老乾媽不知滿足了多少吃貨的味蕾。更漲臉的是貴州特產老乾媽竟征服世界成為老外眼中的奢侈品TOP1,實力顏值的擔當,口水收割機。
3、都勻毛尖
中國是茶的故鄉,而貴州又是著名的產茶大省。貴州依靠著雲貴高原和獨特的地理位置、高山迷霧盛產茶葉,都勻毛尖作為貴州名茶,除了色綠、清香、味濃外還有生津解渴、清心明目、提神醒腦、去膩消食等多種功效與作用。都勻毛尖的採摘標准十分苛刻,通常500克高級毛尖茶約需5.3—5.6萬個芽頭,經過9道制茶工藝才最終成就。
4、沙子坡辣椒
沙子坡鎮位於銅仁市印江縣北部,海拔在700—900米之間,土壤以黃壤為主。區域內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年平均氣溫為15.1℃,年日照時數1253小時,日照百分率為28%,年太陽總輻射量3641.8兆焦耳/平方料。依靠獨特的地理優勢,沙子坡辣椒基地遍布滿地所以盛產辣椒,而沙子坡的辣椒面是最為出名和被別人記住的,辣椒面、香辣無比。
5、湄潭翠芽
湄潭翠芽,貴州省遵義市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湄潭翠芽外形扁平光滑,形似葵花籽,隱毫稀見,色澤綠翠,香氣清芬悅鼻,粟香濃並伴有新鮮花香,滋味醇厚爽口,回味甘甜,湯色黃綠明亮,葉底嫩綠勻整。
6、印江苕粉
印江縣位於銅仁市,海拔在700—900米之間,土壤以黃壤為主。區域內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年平均氣溫為15.1℃,所以你找我茂盛,猶為突出的是紅薯,而由於紅薯盛多,容易爛,當地人民就對紅薯粉再加工為苕粉,加上當地的紅薯粉含澱粉多,將傳統工藝與現代科技有機結合精心加工而成。具有久煮不爛、清香可口、食法多樣、絲條粗細均勻、呈半透明狀態、無並條碎條、手感柔韌、彈性良好等特點,所以印江苕粉特別出名。
7、銅仁珍珠花生
銅仁珍珠花生是貴州省銅仁市的特產。珍珠花生,因其“香味獨特、營養豐富、顏色鮮亮、殼薄果凈”而馳名,遠銷全國各地,出口日本、新加坡、泰國等國家和地區。銅仁珍珠花生為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產品。
8、玉屏簫笛
玉屏簫笛之所以進入榜單,首先在整個樂器界,它是當之無愧的網紅,顏值高,聲色美,有化底蘊深厚。取材於當地的小水竹,竹節長而均勻,壁厚薄適宜,質地堅實。它的製作,要經過制坯、雕刻、成品三個流程,七十多道工序,成就,故又有“神簫仙笛”之美譽。 買上一支玉屏簫笛,再來上一曲《梁祝》,氣質和內涵直接爆表。
9、苗奇膏葯
“千年苗醫,萬年苗葯”,作為苗族人千年文化的結晶,苗葯可謂是民族醫葯的瑰寶”,四大民族醫葯之首、非物質文化遺產。苗葯中尤以“貴州老字型大小”的苗奇牌貼膏最負盛名,民政部全國民族特需產品生產企業,貴州唯一通過歐盟認證並出口歐盟的膏葯產品。完美打服各種頸肩腰腿疼痛。如今,來貴州,帶苗奇膏葯成為了一種必須的體驗潮流。
10、沙子空心李
沙子空心李,位於貴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 沙子空心李因果肉與核分離而得名,以南庄、永紅兩村為佳,是區域性特色水果。果色青灰鮮艷,果肉脆嫩,酸甜適度,營養豐富,芳香可口。2006年,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沙子空心李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 .據沿河縣志記載,沙子空心李從1858年起在沙子鎮沙壩村一帶開始栽種。因產地群山環抱、溪水縱橫、綠山碧水、低山、低中山、槽壩交錯並存,森林覆蓋率達36%,形成了雨熱同期,光溫同步,晝夜溫差大和小氣候明顯的氣候特點。
② 貴州十大特產是什麼
貴州十大特產是什麼
到貴州旅遊,購買貴州特產是每個外地遊客非常願意花錢的歡樂之旅。那麼貴州有哪些特產值得大家去買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一、茅台國酒
茅台酒產於遵義市西面的赤水河畔茅台鎮。茅台鎮釀酒歷史悠久,早在明代釀酒的工藝就已經初步形成;到清乾隆年間,茅台鎮成為川鹽入黔的重要口岸,鹽運興盛,酒的需要量激增,釀酒生產迅速發展;道光年間,茅台鎮的釀酒作坊不下20餘家,產量已達170噸。
茅台酒選用優質高粱為原料,小麥制曲,採用我國傳統的獨特工藝精心釀造,經過8次下曲、7次蒸餾、9次發酵,並經過長期窖藏而成。整個生產周期需時9個月,一般要窖藏5年後才能成為出廠的成品。茅台酒酒體豐滿醇白,晶瑩剔透,醬香突出,幽雅細膩,低而不淡,濃而不艷,回味悠長。啟開茅台酒的瓶蓋,便有一股芬香撲鼻,沁人心脾;細辨又有似豆類發醇的醬香,還略帶清甜氣息,咽之有如細細清風沁入心田,又似涓涓溪流注入胸襟。
二、威寧火腿
威寧火腿是貴州的傳統特產,已有600多年的歷史,早就聞名海內外。
威寧海拔2000多米,屬高寒的烏蒙山區,漫山遍野生長著豐富的牧草,歷史上畜牧業就十分發達,當地的彝族同胞又有趕山放牧的習俗,豬牛羊同群為伍,運動量大,豬腿非常發達,肌肉結實飽滿,肥瘦肉交錯;本地的可樂豬和法地豬等優良品種又有耐粗養耐寒的特點,瘦肉率高。從明洪武年間起,這里的彝族百姓就喜歡用火熏腌制臘肉,貯存食用,為製作威寧火腿創造了條件。威寧火腿,肉色棕紅,色澤鮮艷,骨小皮薄,肉食細嫩,清香味美,多食不膩。
威寧火腿完全用傳統方法製作,殺豬後不吹即刮毛,然後用刀把鮮腿修整成美觀好看的“琵琶腿”或“盤腿”,剔去雜骨,油皮,挑斷雪筋,擠掉血水,不著水即把炒熟的鹽用10:1的量,再加少許茴香、花椒等佐料擦在鮮腿上,放在大木桶或缸內腌泡5—7天,取出後再用石頭壓干鹽血水,使之成扁形,再掛在通風處風干即成。另一種不風干,把腿掛在火坑上用濕松枝、濕柏枝、酥麻桿的煙熏烤,因為煙肉食有酸類、醛類和酚類物質,一則殺菌,二則味美,三則耐貯存。一般這種熏過的腿可存放五六年,不流油、不變味,而且臘味更加濃郁香美。
威寧火腿分“陳腿”和“新腿”,頭年腌制到次年秋前出售的叫“新腿”,秋後出售的叫“陳腿”或“老腿”。新腿肉層內部其味芬芳,層次鮮明,滋味可口,陳腿切開後肥肉呈粉紅色,瘦肉呈殷紅色,肉質緊密,水分少,油光滋潤,味道鮮美。
威寧的黑石、金鍾、幺站等地產的火腿最多最好,與“宣威火腿”齊名。舊社會由於交通不便,威寧火腿多以雲南宣威為集散地,當時的“宣威火腿”有相當一部分是威寧火腿。現在用威寧火腿加工的罐頭已遠銷日本、東南亞各國及港澳地區,受到消費者的歡迎。
三、湄潭翠芽
外形扁平光滑,形似葵花籽,隱毫稀見,色澤綠翠,香氣清芬悅鼻,粟香濃並伴有新鮮花香,滋味醇厚爽口,回味甘甜,湯色黃綠明亮,葉底嫩綠勻整。
文化典故
湄潭種茶歷史悠久。唐朝陸羽在世界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中,就有湄潭不僅能產茶,而且茶味很美的論述。宋代則有以茶葉為上貢的記載。如今的湄潭,涌有全國聞名的大型茶場和星羅棋布的'農村茶園。有創建於三十年代末的貴州省茶葉研究所。
湄潭翠芽產自雲霧繚繞的高山之間,湄潭縣位於貴州北部,氣候溫和,雨霧日多,土壤肥沃,結構疏鬆,含礦物質豐富,對茶樹生長和茶葉品質極為有利。湄潭翠芽外形扁平光滑,形似葵花籽,隱毫稀見,色澤翠綠,香氣清芬悅鼻,粟香濃並伴有清新花香,滋味醇厚爽口,回味甘甜,湯色黃綠明亮,葉底嫩綠勻整,里含稀有的抗衰老物質,常飲有益健康。
四、貴定雲霧茶
屹立貴陽南面八十公里的雲霧山,居住著勤勞智慧的苗族同胞,群眾有種茶的歷史習慣。這就是遠近馳名的貴定雲霧茶產地貴定縣仰望鄉和雲霧鄉。
雲霧山是苗嶺山脈的主峰,海拔高達1500米。產區的兩鄉各寨土壤疏鬆。呈酸性、山峰重疊,山上終年雲霧繚繞;既有雲霧籠罩,又有陽光照射,晝夜溫差大,山間溪澗縱橫,是古老茶區之一,所產茶葉品質極為優異。民國《貴定通志》記述:“黔省各屬皆產茶,貴定雲霧最有名,惜產量大少,得之極不易……昔皆為貢品。”
貴定雲霧茶作為茶中佳品,是由當地品味高、素質優良、理化指標好的仰望種決定的。茶青通過三炒三揉,搓團提毫,文火慢烘的加工,成茶外觀形如魚鉤,勻稱美觀,色澤嫩綠,背附一層細軟白毛,氣味芳香醇厚,連沖四碗其味仍佳,所以銷路甚廣。
貴定縣雲霧鎮、鐵廠鄉、抱管鄉、昌明鎮、猴場堡鄉、岩下鄉、鞏固鄉、都六鄉、定南鄉、舊治鎮、沿山鎮、盤江鎮、城關鎮、定東鄉、德新鎮、新鋪鄉、新巴鎮、落北河鄉、馬場河鄉等二十個鄉鎮。東經106°59′~107°22′,北緯26°05′~26°47′。
五、威寧黨參
威寧黨參主治氣血不足的黨參是專門出口東南亞的“貴州枝黨”。威寧黨參含糖量和含蛋白質較高,年產量在15萬公斤左右。
威寧黨參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產地范圍為貴州省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草海鎮、么站鎮、金鍾鎮、新發鄉、黑石鎮、麻乍鄉、哲覺鎮、海拉鄉、岔河鄉、觀風海鎮、哈喇河鄉、秀水鄉、牛棚鎮、迤那鎮、斗古鄉、龍街鎮、雪山鎮、石門鄉、羊街鎮、小海鎮、鹽倉鎮、雙龍鄉、板底鄉23個鄉鎮現轄行政區域。威寧黨參為地理標志保護產品。
六、興仁薏米仁
小薏米產於雲貴高原,由於受當地自然條件和經濟條件影響,農民為了生活,不得不大面具種植小薏米,所以薏米是當地農民的主要經濟作物,種植面積廣,產量高,其果實具有食用和葯用價值。
1.薏米因含有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有促進新陳代謝和減少胃腸負擔的作用,可作為病中或病後體弱患者的補益食品;
2. 經常食用薏米食品對慢性腸炎、消化不良等症也有效果。薏米能增強腎功能,並有清熱利尿作用,因此對浮腫病人也有療效;
3. 經現代葯理研究證明,薏米有防癌的作用,其抗癌的有效成分中包括硒元素,能有效抑制癌細胞的增殖,可用於胃癌、子宮頸癌的輔助治療;
4. 健康人常吃薏米,能使身體輕捷,減少腫瘤發病幾率;
5. 薏米中含有一定的維生素E,是一種美容食品,常食可以保持人體皮膚光澤細膩,消除粉刺、色斑,改善膚色,並且它對於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贅疣等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6. 薏米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對防治腳氣病十分有益。興仁薏米仁為地理標志證明商標。
七、都勻毛尖茶
都勻毛尖茶產於貴州南部的都勻市。它以優美的外形,獨特的風格列為中國名茶珍品之一。都勻毛尖茶生產歷史悠久,迄今已有500多年。
為都勻毛尖茶做廣告代言的林志玲
據史料記載,早在明代,都勻毛尖茶已是向朝廷進貢的佳品,深受明崇禎皇帝的喜愛,因其形狀像魚鉤,曾賜名為"魚鉤茶"。
貴州地處高原,都勻毛尖茶產區更是峰峰迭落,崖崖高矗,霧鎖雲,雲纏霧。土壤深厚、疏鬆而潮濕,加上降雨量。常年溫度以及日照等自然條件適宜茶樹生長,所以都勻毛尖茶獨樹一幟。 地域范圍 貴州省黔南境內以都勻為中心的-福泉獨山貴定平塘長順荔波惠水三都龍里相同氣候帶范圍。
都勻毛尖“三綠透黃色”的特色,即干茶色澤綠中帶黃,湯色綠中透黃,葉底綠中顯黃。成品都勻毛尖色澤翠綠、外形勻整、白毫顯露、條索捲曲、香氣清嫩、滋味鮮濃、回味甘甜、湯色清澈、葉底明亮、芽頭肥壯。其品質優佳,形可與太湖碧螺春並提,質能同信陽毛尖媲美。
文化典故
民國《都勻縣志稿》上記載:“茶,四鄉多產之,產小菁者尤佳(即今都勻市的團山、黃河一帶),以有密林防護之。”而且說都勻毛尖茶在1915年在巴拿馬萬國食品博覽會上茶獲優獎。
黔南《農業名特優資源》(黔南州農業區劃辦公室主編,1988年6月都勻毛尖)上說:“都勻毛尖茶有悠久的歷史,成名也較早,據史料記載,早在明代,毛尖茶中的‘魚鉤茶’、‘雀舌茶’便是皇室貢品,到乾隆年間,已開始行銷海外”,“1982年6月,在中國名綠茶評比會上,毛尖茶名列中國第二,僅次於南京雨花茶”。
《都勻市志》(貴州人民出版社,1999年4月):“都勻毛尖茶:原產境內團山黃河,時稱黃河毛尖茶。該茶在明代已為貢品敬奉朝廷,深受崇禎皇帝喜愛,因形似魚鉤,被賜名‘魚鉤茶’。
1915年,曾獲巴拿馬茶葉賽會優質獎。……1982年被評為中國十大名茶這一。”《都勻縣志稿》卷十一“祠廟寺觀”中記載:“西嶽廟,在長秀(今都勻團山一帶),舊建,乾隆間毀,知府宋文型重建”。在重建西嶽廟時,宋文型刻立有《重建西嶽廟碑序》。宋文型在碑序中說:“庚子歲(即清乾隆45年,1780年)余守勻疆,兼理廠務茶園一局,中在間有西嶽王之廟,奉為本廠之神”,“爰是捐俸五十兩,命薛允忠督造重修”,希望“鎮彼西方,維茲廠局”以求“上裕國課,下佐工商”。
由此可知,早在二百多年前都勻就已經有了官辦茶園,而且直接由知府兼理,規模已經不小了,以至關繫到“上裕國課,下佐工商”之大事。都勻毛尖茶在清乾隆年間,生產規模頗大,行銷各地是無爭的事實。
都勻毛尖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產地范圍為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都勻市、福泉市、-縣、龍里縣、惠水縣、長順縣、獨山縣、三都縣、荔波縣、平塘縣、羅甸縣、都勻經濟開發區現轄行政區域。都勻毛尖茶為地理標志保護產品。都勻毛尖茶為地理標志證明商標。都勻毛尖茶為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
八、從江椪柑
椪柑被譽為“遠東柑桔之王”。其味酸甜適中,食後味濃甜,花渣爽口,糖酸比值高達15-24:1,含維生素和胡蘿卜素等多種營養成分,可食率高,一般單果重120-140G,果蒂具放射溝,果形高樁或扁圓,以高樁形為佳,其果形指數為0.8-1,皮橙紅或橙黃色,果皮蠟質層厚,光澤明亮,皮鬆易剝,椪柑樹形高大、緊湊,主枝直立,枝條削尖度小。
從江椪柑為地理標志證明商標。
九、從江香豬
從江香豬是我國珍貴的微型地方豬種,具有體型矮小、肉質細嫩、基因純合、純凈無污染等特點,被為國家二級珍稀保護畜種。
1995年在北京首屆“百家中國特產之鄉”命名暨宣傳活動會上,我縣所在的黔東南自治州被命名為“中國香豬之鄉”。
1999年獲中國國際農業博覽會名、特、優產品稱號。
從江香豬營養豐富,膽固醇含量低,是製作高檔肉食品的優質原料。為了開發這一寶貴的生物資源,從江縣委、縣人民政府,提出了“西部香豬,東部椪柑”的發展戰略,大力發展特色產業。
從江香豬產業化開發以從江縣香豬開發公司為龍頭,採取以“公司+農戶”,“公司+基地”的模式,以貴州大學為技術依託,聘請廣東中輕工程設計院、輕工業部廣州輕工機械設計研究所為香豬系列產品生產加工設備進行設計。為加快香豬產業化進程,加大了香豬養殖基地的投入。
現香豬養殖基地建設覆蓋從江縣西部8個鄉鎮,118個行政村,288個自然寨。發展香豬飼養農戶13000戶,截止1999年底,全縣香豬存欄數已達5萬余頭,其中基礎香豬3萬頭,能繁殖的母豬23000頭,年產豬仔30萬頭,育肥豬12000頭。7000多戶香豬飼養戶已從香豬養殖中受益。
從江香豬,是我國珍貴的微型地方豬種,僅產於從江縣月亮山區。具有體型矮小,肉質細嫩,基因純合,純凈無污染等特點,被國家列為二級珍稀保護畜種。
1995年在北京首屆“百家中國特產之鄉”命名會上,被命名為“中國香豬之鄉”。
1999年榮獲“中國國際農業博覽會名特優產品稱號“從江香豬”。營養豐富,膽固醇含量低,是製作高檔肉食品的優質原料。
從江香豬開發公司研製開發的“月亮山”牌香豬肉製品深受消費者的歡迎。已在廣州、深圳、海南、貴陽等地設有銷售點,並與擁有全球銷售網的美國ABA集團深圳艾比實業公司簽訂了供貨合同。香豬產品目前供不應求,市場前景十分看好。 從江香豬是在貴州省從江縣特定生態環境條件下經過數百年的自然選擇及人工選擇而形成的特小型豬種,以其"體型矮小、肉質香嫩、基因純合、純凈無污染"等四大特點而著稱。
2006年農業部將其列入《國家級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品種》。
從江香豬體軀短圓,背毛黑色、稀疏有光澤,額部皺紋淺而少,皮毛呈“川”字型縱行分布,耳較小而薄,略向兩則平伸或稍下垂,背腰寬而微凹,腹大豐圓觸地,四肢短細,後肢較豐滿。眼睛周圍有明顯的無毛區,如戴眼鏡形狀。成年公豬體重23-25公斤,成年母豬體重30-40公斤,香豬是肉脂兼用型豬,早熟易肥,適宜早期屠宰。
從江香豬粗蛋白質含量為87.41%,含18種氨基酸,總量為73%,其中有助於腦神經健康的谷氨酸佔17.l6%,粗脂肪含量為2.92%。低膽固醇,高谷氨酸。據貴州大學香豬研究所分析,從江香豬和環江香豬、劍白香豬、久仰香豬相比,從江香豬肌肉嫩度最高;從江香豬肌內脂肪含量最高;不飽和脂肪酸含量最高;從江香豬肌纖維直徑最細;營養價值最好,是老幼皆宜的優質蛋白來源。是製作高檔食品的優質原料。
從江香豬以放牧為主,不喂任何配合、混合飼料,及任何添加劑等,為絕對純凈無污染的綠色食品。產區無任何工業污染,是人們追求的純天然無公害綠色食品。 從江香豬 貴州從江縣畜牧獸醫協會從江縣全境的21個鄉鎮,包括從江縣的宰便、加鳩、加勉、光輝、加榜、剛邊、秀塘、東朗等主產區域8個鄉鎮,以及從江縣的下江、停洞、丙妹、翠里、斗里、西山、雍里、高增、谷坪、往洞、貫洞、洛香、慶雲等分布區域13個鄉鎮。地理坐標為東經108°05′00〞~109°12′00〞,北緯25°16′00〞~26°05′00〞。從江香豬為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
十、赤水烏骨雞
赤水烏骨雞(又名赤水竹鄉烏骨雞)是在該貴州省赤水市特殊地理環境和自然資源條件下,經過人民群眾長期培育繁衍而成的一個遺傳基礎豐富、性狀較為穩定的地方特色家禽品種。
據測定,赤水烏骨雞含谷氨3.60%、丙氨酸1.49%、纈氨酸1.10%、蛋氨酸0.68%、亮氨酸1.93%、異亮氨酸1.07%,均高於其他家禽品種。其體型較大,生活力強,肉質鮮嫩,營養豐富,具有明顯的抗疲勞、提高耐缺氧、抗衰老和提高免疫力的功能。2010年3月8日,赤水烏骨雞正式獲農業部地理標志產品保護。
赤水竹鄉雞是我省著名的地方家禽品種之一。因其遺傳基礎十分豐富、優良性狀非常突出而倍受專家學者的關注和消費者喜愛,具有強大的生產空間和系列產品開發前景,被列入赤水市國民經濟計劃和“十一五”規劃發展的重點項目。
1.品種介紹:赤水竹鄉發展歷史雞悠久,因形成於山川旖旎、地貌奇特、山峰挺秀、雨量充沛、森林蔥郁、物種繁多的“楠竹之鄉”赤水而得名。據《仁懷直隸廳志· 物產志· 卷十五》和《赤水縣志· 養殖業篇》記載:“…本地良種雞取名竹鄉雞,為肉蛋兼用型,是飼養的主要品種,單冠、平頭、胸寬、體深、腹部大而豐滿、腳長短適中,羽毛疏鬆均勻,黑色為主,耳垂紫黑色,喙、腿、爪以黑色較多……,其中烏骨雞的皮膚、骨骼皆為黑色…”。
原產主要分布於復興、天台和旺隆等鄉鎮;隨著近年來的大力推廣,全市各鄉鎮得到均衡發展,市外部分地方如重慶、成都、貴陽等地經我市原種禽場引進種苗也有所發展。主要特徵為:體形較大,單冠平頭,胸寬體深,背腰平長,腿腳較高,身體結構勻稱。羽色以黑色和黑紅色為主,雜色次之,白色較少。
黑羽母雞多為純黑色,黑羽公雞的頸部、背部和鐮羽多帶紅色羽絲,尾部羽毛油黑帶墨綠色光澤。喙、冠、肉垂、耳葉、脛、爪均為烏黑色,皮烏、骨烏。部分雞的肌肉、內臟膜和腹脂膜也為烏黑色。出殼雛雞平均體重35g、成年公雞平均體重2450g、成年母雞平均體重2200g;屠宰率高達66.5%—70.5%;初產日齡170—195天,蛋重52—58g;蛋殼顏色、淺褐色或白色,少有綠色。
2.營養成分:據貴州科學院《貴州省赤水烏骨雞資源調查及營養成分研究》(黔科鑒字014號鑒定書)報告稱,赤水竹鄉雞含有18種氨基酸,總量為36673.38 mg/100g,為普通雞20153mg/100g的1.7倍以上,其中人體必須氨基酸含量為14253.98mg/100g,為普通雞9380g的1.5倍以上;還含有人體必須的Zn、Mn、Ni、Cu、Cr、Fe等微量元素和礦物質。同時對赤水烏骨雞的葯效作用進行動物試驗,結果表明,它具有明顯的抗疲勞、提高耐缺氧和抗衰老、提高免疫力的作用。
3.養殖模式:採用已經成熟的分段式林下生態養殖技術,即通過原種場2—3周的封閉式雛雞培育、完成初期免疫接種的健康雞苗出場,進入養殖場(戶)飼養,並通過3—5周的適應性培育過渡到林下生態放養階段,以達到保持赤水竹鄉雞固有品質、又縮短飼養周期的目的。
同時推行“四個統一”養殖方式,即“統一使用飼料原料和嚴格按照無公害產品生產要求使用獸葯、飼料添加劑等投入品,統一採用林下生態養殖模式和相關的飼養管理技術,統一疫病防治,統一組織銷售”措施,整個養殖周期約15—18周,成雞體重可達2.0—3.0Kg,養殖經濟效益為10元/羽左右。
4.生產狀況:在近幾年的發展進程中,我們依託優越的自然地理條件和資源優勢,通過制定各種優惠政策和結合爭取到的多個項目建設,使赤水竹鄉雞養殖得到了迅猛發展,初步形成了專業化生產和產業化經營格局。到2007年,全市以竹鄉雞為主的家禽存欄量達171.5萬羽,出欄量達251.2萬羽;建立起年出欄100羽以上養禽大戶3700多戶、年出欄5000羽以上家禽養殖小區67個、年出欄5萬羽以上養殖基地村38個,建成了生產竹鄉雞種苗的原種場2個,建立起以竹鄉雞生產、銷售為主的專業合作社4個。
5.成果展示:2006年12月赤水竹鄉雞通過省農業廳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2005年6月《赤水市竹鄉黑羽烏骨雞生產技術推廣與應用》獲赤水市人民0科技成果一等獎;2004年3月貴州省質量技術監督局頒布《竹鄉烏骨雞》地方標准(DB52/451—2004);1993年3月貴州科學院完成《貴州省赤水烏骨雞資源調查及營養成分研究》;2008年申報農業部地理標志產品登記。
6.推廣應用前景:研究開發赤水竹鄉雞系列營養保健食品,如烏雞營養面、烏雞肉鬆、烏雞骨泥面、烏雞腦口服液、特色鹵烏雞翅、雞腿等產品具有很好的推廣前景,已經試製成功的赤水烏骨雞營養面各項指標符合企業標准,質量優於國家標准,隨著投放市場和拓展國內外市場,將取得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並為貴州省保健食品的開發作出貢獻。
赤水烏骨雞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范圍為赤水市所轄行政區內的17個鄉鎮(辦),包括:天台鎮、復興鎮、大同鎮、旺隆鎮、葫市鎮、元厚鎮、管渡鎮、長期鎮、長沙鎮、寶源鄉、丙安鄉、兩河口鄉、石堡鄉、白雲鄉、市中街道辦事處、金華街道辦事處和文華街道辦事處。地理坐標為東經105°36′26″-106°14′56″,北緯28°15′02″-28°45′58″。赤水烏骨雞為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
;③ 貴州有什麼特產
貴州的特產有:
1、貴州茅台酒
榜單第一位特產界男神茅台酒,多少人為你而醉。作為揚名世界的三大蒸餾名酒之一,醬香型白酒的鼻祖,更是中國的國酒,至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醬香突出、幽雅細膩、酒體醇厚,作為貴州之光,茅台的美名享譽海內外。可謂是醉了歷史,也醉了今朝。
2、老乾媽
如果茅台是特產界的男神,老乾媽便是特產界的女神。老乾媽不知滿足了多少吃貨的味蕾。更漲臉的是貴州特產老乾媽竟征服世界成為老外眼中的奢侈品TOP1,實力顏值的擔當,口水收割機。
3、都勻毛尖
中國是茶的故鄉,而貴州又是著名的產茶大省。貴州依靠著雲貴高原和獨特的地理位置、高山迷霧盛產茶葉,都勻毛尖作為貴州名茶,除了色綠、清香、味濃外還有生津解渴、清心明目、提神醒腦、去膩消食等多種功效與作用。都勻毛尖的採摘標准十分苛刻,通常500克高級毛尖茶約需5.3—5.6萬個芽頭,經過9道制茶工藝才最終成就。
4、沙子坡辣椒
沙子坡鎮位於銅仁市印江縣北部,海拔在700—900米之間,土壤以黃壤為主。區域內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年平均氣溫為15.1℃,年日照時數1253小時,日照百分率為28%,年太陽總輻射量3641.8兆焦耳/平方料。依靠獨特的地理優勢,沙子坡辣椒基地遍布滿地所以盛產辣椒,而沙子坡的辣椒面是最為出名和被別人記住的,辣椒面、香辣無比。
5、湄潭翠芽
湄潭翠芽,貴州省遵義市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湄潭翠芽外形扁平光滑,形似葵花籽,隱毫稀見,色澤綠翠,香氣清芬悅鼻,粟香濃並伴有新鮮花香,滋味醇厚爽口,回味甘甜,湯色黃綠明亮,葉底嫩綠勻整。
④ 貴州很受歡迎的特產都有哪些
來貴州除了那些令人神往的旅遊景點外,當地獨具特色充滿異域風情的各種特產也是搶手貨哦。不管給你的旅程留下見證,還是回去後饋贈親友,都絕對會是不錯的選擇。除了大家熟知的老乾媽、茅台酒,獨具貴州味的特產相當多哦,在貴州吃完逛完,臨走時一定要記得多點特產回去做伴手禮。
蠟染
在貴州很多地方可以經常看到少數民族穿著蠟染的民族服飾,遠遠望去就是最美麗的風景。貴州蠟染最早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西漢時代,它以素雅的色調、優美的紋樣、豐富的文化內涵而受到追捧。對於喜歡民族文化的人來說得到一匹蠟染應該會很高興吧!
⑤ 貴州特色產品有哪些
貴州省的土特產有以下這些:茅台酒、尚稽豆腐皮、海龍米、通草堆畫、鴨溪窖酒、董酒、棕竹牛角手杖、絲綢、刺綉、遵義烤煙、遵義吳茱萸、黃花菜、遵義毛峰、青溪大麴、侗綉圍腰、鎮遠接桃、鎮遠羊場茶、鎮遠道菜、羊艾毛峰、都勻毛尖、湄江茶、三穗鴨、賞農金黃雞、習水大麴酒、平壩窖酒、獨山腌酸菜、都勻太師餅、蠟染、大方漆器、玉屏簫笛、荔波涼席、織金硯台、牙舟陶器、三穗斗笠。
尚稽豆腐皮是一種漢族傳統名吃。產於遵義縣尚稽鎮,已有100多年的歷史,是豆製品家族中獨具特殊風味的地方名食。這是一種經發酵製成的豆製品。
海龍米出產於地處貴州遵義市紅花崗區的海龍壩。海龍米素負盛名,在歷史上有「貢米」之稱,向來專倉收貯,遠銷京都、省城待賓客。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就連續多年送往北京中南海,頗受稱贊。因此,海龍貢米不但有質量優勢,更重要的是玉龍米擁有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
湄江茶,因產於湄江河畔而得名。創制於1943年,至今已有60多年歷史,為貴州省的扁形名茶。主銷貴陽、遵義,也銷北京、上海和香港等地。作為饋贈親友,招待國際友人的禮品茶。
蠟染是貴州著名的民間傳統工藝品,也是我國古老的傳統印染方法之一,其中以安順生產的最為有名。安順蠟染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以苗族和布依族蠟染為主,承傳了古老的工藝,在圖案上因民族的好尚不同而存在一些差異。其花紋細致,色彩濃郁,常見的圖案有山川風景、花鳥蟲魚、仕女人物、古代文物等。取材十分廣泛,加之造型不拘一格,極富浪漫主義風格。色彩通常採用紅、黃、棕等多色套染,具有濃郁的少數民族特色。
棕竹牛角手杖早年多為民間藝人製作,50年代後集體批量生產。棕竹手杖選用多年生棕竹,經燒彈、打磨、拋光、鎮直成桿。棕竹主產於赤水河流域。
⑥ 貴州十大特產
貴州十大特產
貴州讓人流連忘返的除了秀麗的風景之外,還有一些獨特的特產。下文是我整理收集的貴州十大特產,供大家參考。
1、貴州茅台酒
茅台酒 產於遵義市西面的赤水河畔茅台鎮。茅台鎮釀酒歷史悠久,早在明代釀酒的工藝就已經初步形成;到清乾隆年間,茅台鎮成為川鹽入黔的重要口岸,鹽運興盛,酒的需要量激增,釀酒生產迅速發展;道光年間,茅台鎮的釀酒作坊不下20餘家,產量已達170噸。
茅台酒選用優質 為原料,小麥制曲,採用我國傳統的獨特工藝精心釀造,經過8次下曲、7次蒸餾、9次發酵,並經過長期窖藏而成。整個生產周期需時9個月,一般要窖藏5年後才能成為出廠的成品。茅台酒酒體豐滿醇白,晶瑩剔透,醬香突出,幽雅細膩,低而不淡,濃而不艷,回味悠長。啟開茅台酒的瓶蓋,便有一股芬香撲鼻,沁人心脾;細辨又有似豆類發醇的醬香,還略帶清甜氣息,咽之有如細細清風沁入心田,又似涓涓溪流注入胸襟。
2、威寧火腿
威寧火腿是貴州的傳統特產,已有600多年的歷史,早就聞名海內外。威寧海拔2000多米,屬高寒的烏蒙山區,漫山遍野生長著豐富的牧草,歷史上畜牧業就十分發達,當地的彝族同胞又有趕山放牧的習俗,豬牛羊同群為伍,運動量大,豬腿非常發達,肌肉結實飽滿,肥瘦肉交錯;本地的可樂豬和法地豬等優良品種又有耐粗養耐寒的特點,瘦肉率高。從明洪武年間起,這里的彝族百姓就喜歡用火熏腌制臘肉,貯存食用,為製作威寧火腿創造了條件。威寧火腿,肉色棕紅,色澤鮮艷,骨小皮薄,肉食細嫩,清香味美,多食不膩
威寧火腿完全用傳統方法製作,殺豬後不吹即刮毛,然後用刀把鮮腿修整成美觀好看的「琵琶腿」或「盤腿」,剔去雜骨,油皮,挑斷雪筋,擠掉血水,不著水即把炒熟的鹽用10:1的量,再加少許茴香、 等佐料擦在鮮腿上,放在大木桶或缸內腌泡5—7天,取出後再用石頭壓干鹽血水,使之成扁形,再掛在通風處風干即成。另一種不風干,把腿掛在火坑上用濕松枝、濕柏枝、酥麻桿的煙熏烤,因為煙肉食有酸類、醛類和酚類物質,一則殺菌,二則味美,三則耐貯存。一般這種熏過的腿可存放五六年,不流油、不變味,而且臘味更加濃郁香美
威寧火腿分「陳腿」和「新腿」,頭年腌制到次年秋前出售的叫「新腿」,秋後出售的叫「陳腿」或「老腿」。新腿肉層內部其味芬芳,層次鮮明,滋味可口,陳腿切開後肥肉呈粉紅色,瘦肉呈殷紅色,肉質緊密,水分少,油光滋潤,味道鮮美
威寧的黑石、金鍾、幺站等地產的火腿最多最好。舊社會由於交通不便,威寧火腿多以 宣威為集散地,當時的「宣威火腿」有相當一部分是威寧火腿。現在用威寧火腿加工的罐頭已遠銷 、東南亞各國及港澳地區,受到消費者的歡迎。
3、青岩豆腐
青岩古鎮位於貴陽市的南郊,距市區約29公里。特產:青岩豆腐、米豆腐、青岩鹵豬腳、玫瑰糖、農家飯。
古鎮青岩的小吃,別有風味的,要數豆腐果了。攤桌上放個炭火盆,盆上的鐵折上烤著滿滿的豆腐果,攤主一手執扇,扇旺炭火,另一隻手則用筷子翻動鐵折上的豆腐果。你只顧取下烤好的豆腐果,將其撕開,往蘸水中一放,待它浸透,上邊沾滿蔥花辣椒,然後便是盡情的享受了。倘若君好杜康,邊烤邊吃邊喝,這豆腐果下酒真可謂千杯猶嫌少了。
4、玉屏簫笛
產於被譽為"簫笛之鄉"的 省 ,它是侗鄉民傳統的手 和民族樂器,至今已有300多年歷史。簫笛在清朝被列為貢品,故又名貢簫。用當地產小水竹製作,竹節長而均勻,管壁肉厚持堅,不易破裂,不易蟲蛀。簫笛音質純正,音色圓潤,尤其是橢圓形扁簫,音色更佳,為蕭中上乘。玉屏簫笛的傳統 頗具特色。鳳翥龍翔,栩栩如生;山水花鳥,清新迷人;草纂隸楷,流暢古雅。
貴州省玉屏侗族自治縣野雞坪村、東門坡、太陽山、茅坪村、七里塘村、村、大灣村、沙水坪村、甘壟村、柴沖、五洞坪、丙溪、爛泥坎、長嶺、長沖、岩屋、新華、彰寨、長嶺坡的村寨朝陽特定品質,玉屏簫笛,音韻清越,工藝精巧,是民族樂器中的`精品,是玉屏侗、漢、苗、土家等多民族文化發展融合的結晶。許多簫笛藝人都為它的發展作出過貢獻。玉屏簫笛取材於當地的小水竹,竹節長而均勻,壁厚薄適宜,質地堅實。它的製作,要經過制坯、雕刻、成品三個流程,七十多道工序。品種由一簫一笛,已發展為七簫十二笛一百多個花色品種。玉屏簫笛廠是中國四大民族樂器生產定點廠家之一。
文化典故
玉屏簫笛也稱"平簫玉笛",因簫笛上多有雕刻精美的龍鳳圖案,又稱"龍簫鳳笛"。據記載,其中的平簫系由明代萬曆年間(1573-1619)的鄭維藩所創,玉笛則始創於清代雍正五年(1727)。平簫玉笛往往被人們當作禮品贈送或收藏。
5、湄潭翠芽
外形扁平光滑,形似 ,隱毫稀見,色澤綠翠,香氣清芬悅鼻,粟香濃並伴有新鮮花香,滋味醇厚爽口,回味甘甜,湯色黃綠明亮,葉底嫩綠勻整。
文化典故
湄潭種茶歷史悠久。唐朝陸羽在世界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中,就有湄潭不僅能產茶,而且茶味很美的論述。宋代則有以茶葉為上貢的記載。如今的湄潭,涌有全國聞名的大型茶場和星羅棋布的農村茶園。有創建於三十年代末的省茶葉研究所。、
湄潭種茶歷史悠,唐朝陸羽在世界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中,就有湄潭不僅能產茶,而且茶味絕美的論述記載,湄潭茶葉品質佳並成為歷代皇家貢品。
湄潭翠芽 產自雲霧繚繞的高山之間, 位於貴州北部,氣候溫和,雨霧日多,土壤肥沃,結構疏鬆,含礦物質豐富,對茶樹生長和茶葉品質極為有利。
湄潭翠芽外形扁平光滑,形似葵花籽,隱毫稀見,色澤翠綠,香氣清芬悅鼻,粟香濃並伴有清新花香,滋味醇厚爽口,回味甘甜,湯色黃綠明亮,葉底嫩綠勻整,里含稀有的抗衰老物質,常飲有益健康。
6、赤水烏骨雞
赤水 烏骨雞 (又名赤水竹鄉烏骨雞)是在該 省 特殊地理環境和自然資源條件下,經過人民群眾長期培育繁衍而成的一個遺傳基礎豐富、性狀較為穩定的地方特色家禽品種。
據測定,赤水烏骨雞含谷氨酸3.60%、丙氨酸1.49%、纈氨酸1.10%、蛋氨酸0.68%、亮氨酸1.93%、異亮氨酸1.07%,均高於其他家禽品種。其體型較大,生活力強,肉質鮮嫩,營養豐富,具有明顯的抗疲勞、提高耐缺氧、抗衰老和提高免疫力的功能。
2010年3月8日,赤水烏骨雞正式獲農業部地理標志產品保護。
赤水竹鄉雞 是我省著名的地方家禽品種之一。因其遺傳基礎十分豐富、優良性狀非常突出而倍受專家學者的關注和消費者喜愛,具有強大的生產空間和系列產品開發前景,被列入赤水市國民經濟計劃和「十一五」規劃發展的重點項目。
7、都勻毛尖茶
都勻毛尖茶產於貴州南部的都勻市。它以優美的外形,獨特的風格列為中國名茶珍品之一。都勻毛尖茶生產歷史悠久,迄今已有500多年。據史料記載,早在明代,都勻毛尖茶已是向朝廷進貢的佳品,深受明崇禎皇帝的喜愛,因其形狀像魚鉤,曾賜名為魚鉤茶。 貴州地處高原,都勻毛尖茶產區更是峰峰迭落,崖崖高矗,霧鎖雲,雲纏霧。土壤深厚、疏鬆而潮濕,加上降雨量。常年溫度以及日照等自然條件適宜茶樹生長,所以都勻毛尖茶獨樹一幟。地域范圍貴州省黔南境內以都勻為中心的-福泉獨山貴定平塘長順荔波惠水三都龍里相同氣候帶范圍。
都勻毛尖「三綠透黃色」的特色,即干茶色澤綠中帶黃,湯色綠中透黃,葉底綠中顯黃。成品都勻毛尖色澤翠綠、外形勻整、白毫顯露、條索捲曲、香氣清嫩、滋味鮮濃、回味甘甜、湯色清澈、葉底明亮、芽頭肥壯。其品質優佳,形可與太湖並提,質能同碧螺春、信陽毛尖媲美
8、 興仁薏米仁
小薏米產於雲貴高原,由於受當地自然條件和經濟條件影響,農民為了生活,不得不大面具種植小薏米,所以薏米是當地農民的主要經濟作物,種植面積廣,產量高,其果實具有食用和葯用價值。
1.薏米因含有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有促進新陳代謝和減少胃腸負擔的作用,可作為病中或病後體弱患者的補益食品;
2. 經常食用薏米食品對慢性腸炎、消化不良等症也有效果。薏米能增強腎功能,並有清熱利尿作用,因此對浮腫病人也有療效;
3. 經現代葯理研究證明,薏米有防癌的作用,其抗癌的有效成分中包括硒元素,能有效抑制癌細胞的增殖,可用於胃癌、子宮頸癌的輔助治療;
4. 健康人常吃薏米,能使身體輕捷,減少腫瘤發病幾率;
5. 薏米中含有一定的維生素E,是一種美容食品,常食可以保持人體皮膚光澤細膩,消除粉刺、色斑,改善膚色,並且它對於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贅疣等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6. 薏米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對防治腳氣病十分有益。
9、黎平香禾糯
黎平香禾糯主要產於貴州黔東南州,尤以黎平縣為主。「黎平香禾糯」是一種寶貴而獨特的中國本土農作物品種遺傳資源,保護范圍為黎平縣岩洞、雙江、地坪等18個鄉鎮現轄行政區域。 經國家質檢總局組織審查合格並公告批准,從2009年12月28日起,「黎平香禾糯」獲地理標志產品保護。黎平香禾糯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范圍為貴州省黎平縣岩洞鎮、雙江鄉、口江鄉、水口鎮、雷洞鄉、龍額鄉、地坪鄉、肇興鄉、永從鄉、九潮鎮、茅貢鄉、壩寨鄉、尚重鎮、大稼鄉、德化鄉、平寨鄉、羅里鄉、孟彥鎮等18個鄉鎮現轄行政區域。平寨鄉、羅里鄉、孟彥鎮等18個鄉鎮現轄行政區域。
10、花江狗肉
花江狗肉,出於貴州花江鎮。俗話有「十月有個-春,花江狗肉勝人參」。
原產於關嶺縣 花江鎮的花江狗肉,製法本來就講究,再加上狗肉本身所具有的滋補功效,使得人們趨之若騖,一嘗為快。吃花江狗肉要加一碗佐料豐富的辣椒水,邊蘸邊吃,又燙又辣,又香又麻。可去花江「狗肉一條街」品嘗。
吃狗肉先講究喝湯潤胃,這樣吃起來的口感會更加的新鮮。湯是狗肉、狗骨製成的原湯,它是以清涼見底而著稱的。
主要特點
花江狗肉是用健壯家狗,採用 東暖夏涼,湯鮮味美,皮滑肉嫩,油光爛酥而不膩,久食而不厭之特點,狗肉本身具有和]血脈、補腎、健脾、潤肺之特效, 是強身健體,驅內出寒、滋補上品,現代醫學證明, 對消化不良、高血壓、降血脂及肥胖有療效。《本草綱目》列舉,常吃狗肉對腰酸、腎虛,陽痿,氣冰膨脹有益。真是「聞著狗肉香,神仙也跳牆」「 狗肉滾三滾 , 神仙坐不穩 」。
花江狗肉之所以受到人們的喜愛,據說有三種理由:其一是狗肉可以治病,尤其是對高血壓患者有降壓之功能,對年邁體弱,小兒尿床症效果最好。一般人冬天吃了狗肉可增加熱量,夏天吃了狗肉可降熱。體壯者浮渣,再用小火燉至軟時取出濾干水分,抹上熟菜油,使狗肉表面發光發亮,根據食用量切成3厘米見方的薄片
;⑦ 貴州省的特產有哪些
貴州省的特產有哪些
貴州省,簡稱「黔」或「貴」,地處中國西南腹地,與重慶、四川、湖南、雲南、廣西接壤,是西南交通樞紐。以下是我精心准備的貴州省的特產,大家可以參考以下內容哦!
盤州頭花蓼
頭花蓼是蓼科,蓼屬多年生草本植物。莖匍匐,叢生,基部木質化,節部生根,節間比葉片短,多分枝,疏生腺毛或近無毛,一年生枝近直立,具縱棱,疏生腺毛。
葉卵形或橢圓形,長1.5-3厘米,寬1-2.5厘米,頂端尖,基部楔形,全緣,邊緣具腺毛,兩面疏生腺毛,上面有時具黑褐色新月形斑點;葉柄長2-3毫米,基部有時具葉耳;托葉鞘筒狀,膜質,長5-8毫米,鬆散,具腺毛,頂端截形,有緣毛。
花序頭狀,直徑6-10毫米,單生或成對,頂生;花序梗具腺毛;苞片長卵形,膜質;花梗極短;花被5深裂,淡紅色,花被片橢圓形,長2-3毫米;雄蕊8,比花被短;花柱3,中下部合生,與花被近等長;柱頭頭狀。
瘦果長卵形,具3棱,長1.5-2毫米,黑褐色,密生小點,微有光澤,包於宿存花被內。花期6-9月,果期8-10月。
該種全草入葯,治尿道感染、腎盂腎炎。
貴州省盤縣新民鎮、響水鎮、大山鎮、竹海鎮、英武鎮、雙鳳鎮、羊場鄉、淤泥鄉、雞場坪鎮、烏蒙鎮、柏果鎮、盤關鎮、石橋鎮、勝境街道辦、兩河街道辦15個鄉(鎮、街道)現轄行政區域
茅台酒產於遵義市西面的赤水河畔茅台鎮。茅台鎮釀酒歷史悠久,早在明代釀酒的工藝就已經初步形成;到清乾隆年間,茅台鎮成為川鹽入黔的重要口岸,鹽運興盛,酒的需要量激增,釀酒生產迅速發展;道光年間,茅台鎮的釀酒作坊不下20餘家,產量已達170噸。
茅台酒選用優質高粱為原料,小麥制曲,採用我國傳統的獨特工藝精心釀造,經過8次下曲、7次蒸餾、9次發酵,並經過長期窖藏而成。整個生產周期需時9個月,一般要窖藏5年後才能成為出廠的成品。茅台酒酒體豐滿醇白,晶瑩剔透,醬香突出,幽雅細膩,低而不淡,濃而不艷,回味悠長。啟開茅台酒的瓶蓋,便有一股芬香撲鼻,沁人心脾;細辨又有似豆類發醇的醬香,還略帶清甜氣息,咽之有如細細清風沁入心田,又似涓涓溪流注入胸襟。
絲娃娃是一種遵義街頭最常見的小吃,此菜素菜脆嫩,酸辣爽口,開胃健脾。猛一看頗似產房裡初生的嬰兒被裹在「襁褓」中。「襁褓」是用大米麵粉烙成的薄餅,薄薄如紙卻有—只手掌那麼大。再捲入蘿卜絲、折耳根(魚腥草)、海帶絲、炸黃豆、糊辣椒等。又名素春卷。吃時當然少不了注入酸酸辣辣的汁液。這蘸水就是絲娃娃的精髓。遵義市眾多絲娃娃小食攤多沿街而擺,頗具特色,有一二十個品種。菜絲切得極細,紅、白、黃、黑等各種色彩相間,十分漂亮。
冊亨茶油是貴州黔西南州冊亨縣的特產。
冊亨茶油產地范圍為貴州省冊亨縣者樓鎮、坡妹鎮、冗渡鎮、丫他鎮、巧馬鎮、秧壩鎮、雙江鎮、岩架鎮、八渡鎮、慶坪鄉、達央鄉、威旁鄉、弼佑鄉、百口鄉共14個鄉鎮現轄行政區域。
赫章核桃個頭不大,外表不美,它卻具有殼薄、仁飽滿、仁飽白、易取仁、味香純等特點,是中國貴州省出口的農特產品之一。赫章核桃為地理標志保護產品。
有這么一種核桃,個頭不大,外表不美,但平均售價達到22元一斤,這就是赫章核桃。赫章核桃因產自貴州省赫章縣而得名,只所以用地名來命名,是因為赫章縣海拔高,光照長,溫差大。最高海拔2900.6米(為貴州最高點),獨特的小氣候特別適宜核桃生長,所以,盡管赫章核桃個頭不大,但其貌不揚的它卻具有殼薄、仁飽滿、仁飽白、易取仁、味香純等特點,是出口的農特產品之一。2007年在1推薦果品綜合評選中成功入選。現在在赫章,核桃種植遍布全縣27個鄉鎮,總面積達16萬畝。2006年獲評為「全國核桃林業標准化建設示範區」,並在此基礎上又開發出核桃糖、核桃露、核桃菜餚等,提升了核桃的附加值。為當地種植戶帶來了豐厚的效益。
赫章核桃栽培歷史悠久,是我國南方鐵核桃的分布中心。其境內分布著許多原生核桃種質資源,經過多年的篩選和培育,形成了富有野生特色的山野珍品。目前,該縣有優質核桃種植面積14萬畝,核桃乳、核桃糖等加工產品產量達1000噸,核桃產業年產值超億元,核桃已成為赫章農村農民致富的一個新興支柱產業。
2006年,赫章縣被國家林業局選定為「全國核桃林業標准化建設示範區」,示範區內生產的無公害、綠色核桃堅果,其不飽和脂肪酸含量、氨基酸含量均超過一般核桃含量。2007年,赫章縣林業局選送的核桃被中國果品流通協會等8家單位評選為「奧運推薦果品」,今年,赫章縣被中國果品流通協會等單位評定為「中國核桃之鄉」。
地域范圍
產於貴州省平壩縣,毗鄰的清鎮、安順、長順和貴陽花溪也有分布
特定品質
平壩灰鵝體型緊湊。頭清秀。頸長,呈弓形。眼瞼淡黃。喙和額瘤黑色,額頂有一寬窄不等的灰白色毛圈。頸背毛色灰褐。全身羽毛呈不同程度的灰色,腹羽兩端灰白,中段銀灰。背羽、尾羽和主翼羽、副翼羽灰色,邊緣色淺,形似鑲邊。公鵝體長,喙長且寬,頸粗壯,胸寬大,脛粗長。母鵝清秀,體長而深,骨盆稍寬大。脛、蹼橘紅色。
文化典故
平壩灰鵝於明朝洪武年間引入飼養,當時稱為雁鵝,縣志里作為六畜之一。經過500多年繁衍進化,形成了現在這個品種。1981年該縣做調查報告,定名為平壩灰鵝,平壩縣地勢平坦,水田大壩多,河流多,平壩灰鵝一直是全省產量最多的地方。
地域范圍
平壩灰鵝地域保護范圍為:白雲鎮、羊昌鄉、夏雲鎮、安平辦、鼓樓辦、十字鄉、齊伯鄉、樂平鎮、天龍鎮9個鄉(鎮、街道辦),地理坐標為:東經106°34′06″至106°59′24″,北緯26°15′18″至26°37′45″,總面積999平方公里。平壩灰鵝養殖規模為4.5萬羽,產量225噸。
黎平香禾糯主要產於貴州黔東南州,尤以黎平縣為主。「黎平香禾糯」是一種寶貴而獨特的中國本土農作物品種遺傳資源,保護范圍為黎平縣岩洞、雙江、地坪等18個鄉鎮現轄行政區域。
經國家質檢總局組織審查合格並公告批准,從2009年12月28日起,「黎平香禾糯」獲地理標志產品保護。
黎平香禾糯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范圍為貴州省黎平縣岩洞鎮、雙江鄉、口江鄉、水口鎮、雷洞鄉、龍額鄉、地坪鄉、肇興鄉、永從鄉、九潮鎮、茅貢鄉、壩寨鄉、尚重鎮、大稼鄉、德化鄉、平寨鄉、羅里鄉、孟彥鎮等18個鄉鎮現轄行政區域。
長順綠殼雞蛋
長順綠殼蛋雞原產於長順縣鼓揚鎮,該地偏僻落後,交通閉塞,地勢險峻,地理位置復雜,海拔660~l 597.5 m,年最高氣溫32℃ ,最低一l℃ ,無霜區288 d,日照時數1 202 h,年降雨量1 250~1 400 mm,相對濕度81% 。境內有珠江流域紅水河水系鼓揚河,全長12.8 km。
早在20世紀60年代,在鼓揚鎮馬場村、岩臘村、紀堵村一帶,人們就發現有產綠殼蛋雞的雞群,世襲流傳利用這種雞蛋能治傷風感冒,因此綠殼蛋雞倍受保護,長期得以繁衍。按照農村習俗走親送禮、移民搬遷,綠殼蛋、綠殼蛋雞也當成禮品隨之在異地紮根發展。20世紀80年代,由於瘟疫嚴重侵襲,農戶飼養的雞幾乎滅絕,只有在偏僻閉塞依山而居的村莊飼養的綠殼蛋雞倖免於難而得以保留。20世紀90年代,綠殼蛋雞發展雖然緩慢,但在防疫部門的防控和宣傳下,人們對瘟病有所認識,飼養量也有所提高。9o年代後期由於畜牧部門高度重視,對綠殼蛋雞進行了保種選育的申報工作,2000年開始得以實施,總計投入10萬余元,採用提純復壯選育的擴繁方式培育了麻羽、灰羽、黑羽烏骨綠殼蛋雞2萬多隻。由於資金有限,該品種未形成規模,但在一定程度上,其質量和數量得到了提高和增加,品系也得到了進一步的鞏固和加強。
地域范圍
長順綠殼雞地域保護范圍為:長寨鎮、廣順鎮、代化鎮、敦操鄉、鼓揚鎮、中壩鄉等17個鄉鎮。地理坐標為:東經106°11′-106°39′,北緯25°38′-26°18′,總面積1543平方公里。長順綠殼蛋雞養殖規模200萬羽,綠殼雞蛋年產量達8000萬枚,產值達1.6億元。
產品品質特性特徵
外部感觀特徵:蛋殼呈青綠色,蛋形呈橢圓形,蛋重47—52克,哈氏單位80-85,蛋白濃厚,蛋黃比率為30-35%、顏色桔黃。 內在品質指標:長順綠殼雞蛋蛋味鮮美,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其中蛋白質11-13(g/100g)、谷氨酸1.5-2.0(g/100g)、牛磺酸0.08-0.1(g/100g)、蛋氨酸(g/100g)、絲氨酸0.9-1.1(g/100g)、丙氨酸0.7-0.82(g/100g)、鈣620-650(mg/100g)、鐵30-35(mg/100g)等。
青岩古鎮位於貴陽市的南郊,距市區約29公里。特產:青岩豆腐、米豆腐、青岩鹵豬腳、玫瑰糖、農家飯。
古鎮青岩的小吃,別有風味的,要數豆腐果了。攤桌上放個炭火盆,盆上的鐵折上烤著滿滿的豆腐果,攤主一手執扇,扇旺炭火,另一隻手則用筷子翻動鐵折上的豆腐果。你只顧取下烤好的豆腐果,將其撕開,往蘸水中一放,待它浸透,上邊沾滿蔥花辣椒,然後便是盡情的享受了。倘若君好杜康,邊烤邊吃邊喝,這豆腐果下酒真可謂千杯猶嫌少了。
豆腐果在青岩是一種獨特的小吃,百餘年來經久不衰。倘若你到青岩小鎮旅遊,常會遇到這種情況:一家人圍著爐子在津津有味地吃烤豆腐果,爐上的`豆腐果供不應求,會吃得「搶」起來!
吃豆腐果要講究兩個條件
一是豆腐果質量好味正;二是蘸水好。
豆腐果的質量如何,主要在於渥制。先將豆腐塊切成約三分厚,一寸見方的小塊,晾至稍干後上鹼,然後放置容器中使期「渥臭」。渥制時間要掌握適當,短了則豆腐臭味不夠,吃起來乏味;長了則發酵過度,豆腐朽壞,也不好吃。一般來說,熱天二至三天即可,冷天需時稍長。渥製得好的豆腐果,烤起來發泡,用手撕開則呈雞肉絲狀,綿軟滋潤,且耐咀嚼,香味滿口。這樣的豆腐果才算得上是上乘貨色。
蘸水用料有蔥花、鹽、醋、糊辣椒。這醋過去用的是青岩曾氏三省齋生產的「雙花漆醋」。這種醋酸味純正,酸度適中,獨具清香。是做蘸水的佳品。這種醋一般分為三等,上等即雙花醋,中等叫頭醋,下等叫二醋。小吃攤上用的多是二醋。蘸水中的辣椒,炮製亦須講究。先將干辣椒置微火上慢加烘焙,到表皮略焦而裡面仍保持紅色時,就置冷處回脆,再舂成細碎狀,但切不可舂成絨面。糊辣椒若是現做現吃,其香味更更佳。
有了好的豆腐果和好的蘸水,但如果食之不得其法,仍不能領略到其味之美。在吃法上要能做到「咸、辣、燙」。咸,就是鹽味要足;辣,就是所用辣椒既辣且香;燙,就是要趁熱吃,邊烤邊吃。當你拿到一塊剛烤好的豆腐果,趁熱撕開,立即放進蘸水裡,此時會淬發出一股香氣,大有食未入口而香先撲鼻。
製作方法
原料:青岩豆腐250克。
調料:烹調油、鹽、五香粉、干辣椒、味精、花椒粉等適量。
刀工成型:干辣椒洗凈入鍋內,用小火焙脆香,然後舂成辣椒面,加鹽、五香粉、味精粉、花椒粉拌勻成五香辣椒面備用。
烹調方法:炸。豆腐洗凈入7成熱油鍋內炸至金黃起鍋裝盤,配上五香辣椒碟,上桌即成。
色澤金黃,酥脆香辣
石阡苔茶是中國貴州省石阡縣當地各族茶農長期栽培選育形成的一個地方品種,母樹屬古茶樹系列。
石阡縣位於貴州東北部,銅仁地區西南部.氣候溫潤,境內與周邊皆無大規模工業污染源,保留了少有的亞熱帶原生生態系統。石阡苔茶就是在這樣一種得天獨厚的環境里,在石阡悠久的飲茶文化中培育而成。
特性:石阡苔茶是中國屈指可數的茶樹良種,抗逆性、適應性、產量、品質都比外地品種要勝幾籌,而且栗香持久,滋味醇厚,色澤綠潤,湯色黃綠明亮,葉底鮮活勻整。經農業部檢驗,該茶致病菌衛生指標、重金屬及農殘含量,均低於歐盟、日本的標准,芳香物質含量豐富,而且含鋅、硒、鉀等有益物質。
現狀:中國茶葉流通協會授予「中國苔茶之鄉」稱號。國內省內金獎拿到手軟,美輿度極高,成反比的是,市場知名度極低.目前石阡縣茶園種植面積已達15.8萬畝,計劃於2011年擴大至30萬畝
石阡苔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范圍為貴州省石阡縣現轄行政區域。
所在地域: 貴州
申請人: 石阡縣茶業協會
所在地域: 2014年
地域范圍
石阡苔茶地域保護范圍為:龍塘鎮、龍井鄉、白沙鎮、聚鳳鄉、本庄鎮、河壩鄉、大沙壩鄉、坪地場鄉、花橋鎮、石固鄉、青陽鄉、五德鎮、楓香鄉、坪山鄉、中壩鎮、甘溪鄉、國榮鄉、湯山鎮等18個鄉鎮。地理坐標為:東經107°44′55″-108°33′47″,北緯27°17′5″-27°42′50″,區域面積2173平方公里。石阡苔茶種植面積35萬畝,年產量達8768噸。
產品品質特性特徵
外在感觀特徵:扁形綠茶,外形自然芽狀、稍扁、有毫,綠潤,勻整,湯色黃綠、明亮,清香,滋味鮮爽,葉底完整、嫩勻。 內在品質指標:根據貴州省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分析,石阡苔茶營養豐富,其中茶多酚20-26%,咖啡鹼4.5-6.0%,茶氨酸2.0-2.5(g/100g),谷氨酸0.28-0.40(g/100g),酪氨酸0.05-0.10(g/100g),精氨酸0.18-0.3(g/100g)、天冬醯胺0.5-1.0(g/100g)等。 石阡苔茶生產嚴格按照貴州省茶葉標准技術規程及石阡縣茶葉綜合標准體系的規定進行生產。
;⑧ 貴州特產有哪些
1、梵凈山翠峰茶,是貴州省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所產茶葉品種之一。因主產於該縣境內武陵山脈主峰——梵凈山而得名。產品原料采自梵凈山800—1300米海拔高度的福鼎大白茶群體品系茶園,產品具有色澤嫩綠鮮潤、勻整、潔凈;清香持久,栗香顯露。
⑨ 貴州十大特產 貴州十大特產有哪些
貴州是一個多民族省份,有著濃郁的民族風情。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貴州十大特產有哪些吧!
1、 威寧火腿
威寧火腿是貴州的傳統特產,它肉色棕紅,色澤鮮艷,骨小皮薄,肉食細嫩,清香味美。
2、 都勻毛尖
都勻毛尖茶產於貴州南部的都勻市,它以優美的外形,獨特的風格列為中國名茶珍品之一。
3、 貴州茅台酒
貴州茅台酒選用優質高粱為原料,小麥制曲,採用我國傳統的獨特工藝精心釀造,經過8次下曲、7次蒸餾、9次發酵,並經過長期窖藏而成。
4、 玉屏簫笛
玉屏蕭笛為「貴州三寶」之一,它的音韻清越,工藝精巧,是民族樂器中的精品,是玉屏侗、漢、苗、土家等多民族文化發展融合的結晶。
5、 羅甸玉
羅甸玉產於羅甸縣,是碳酸鹽礦物接觸變質的產物,其顆粒度細小,呈纖維狀和片狀。
6、 桐梓方竹筍
桐梓方竹筍產於遵義桐梓縣,其外形略呈方形,觸摸有稜角感,筍肉豐腴、腹空極小,肉質脆嫩、質佳味美。
7、 安順蠟染
貴州安順蠟染被譽為「東方第一染」,蠟染是用蠟刀蘸熔蠟,繪花於布後,以藍靛浸染。
8、 鳳岡富鋅富硒茶
鳳岡富鋅富硒茶,茶條索緊細、翠芽茶扁平直滑、色澤綠潤、香氣清高、湯色綠亮、滋味醇厚、葉底嫩綠鮮活。
9、 威寧黨參
威寧黨參屬食葯兩用中葯材,是亞洲人慣用的煲湯佳品。常煲湯或泡水飲用,可補氣養血、調和脾胃,起到健身強體之功效。
10、 赤水烏骨雞
赤水烏骨雞體型較大,單冠平頭,胸寬體深,背腰平長,腿腳較高,身體結構勻稱。
⑩ 貴州特產有哪些特產
貴州特產有:貴州茅台酒、咸寧火腿、海龍米、湄潭翠芽、都勻毛尖、鎮遠接桃、絲娃娃、織金竹蓀等。
貴州茅台酒
貴州茅台被尊稱為「國酒」。它具有色清透明、醬香突出、醇香馥郁、空杯留香持久的特點,人們把茅台酒獨有的香味稱為「茅香」,是中國醬香型風格的典型。
咸寧火腿
咸寧火腿是與金華火腿齊名的火腿,色澤鮮艷,紅白分明,瘦肉香咸帶甜,肥肉香而不膩。香氣洋溢,令人生津滿口。
海龍米
海龍米米質優良,在歷史上有「貢米」之稱,特殊的白膳泥田盈育的海龍貢米,晶瑩油潤,滋潤爽口,人稱「五里香」。
湄潭翠芽
湄潭翠芽茶產於貴州高原東北部,外形扁平光滑,隱毫稀見,香氣清芬悅鼻,粟香濃並伴有新鮮花香,回味甘甜。
都勻毛尖
都勻毛尖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外形條索緊結纖細捲曲、披毫,色綠翠。香清高,味鮮濃,飲用後唇齒留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