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洋務運動中創辦的軍事工業和民用工業有哪些
洋務運動,又稱自救運動、自強運動。該運動是19世紀60~90年代洋務派所進行的一場引進西方軍事裝備、機器生產和科學技術以維護封建統治的「自強」、「求富」運動。
一、軍事工業:在洋務運動初期,洋務派以「自強」為口號,通過引進大機器生產技術,在各省成立了新的軍事工業,以加強軍事力量。
1.安慶內軍械所:1861年在安慶大觀亭由曾國藩設立,為中國最早的現代軍工企業。
2.江南機器製造總局:1865年9月20日在上海由曾國藩規劃,後由李鴻章經始督辦,並由丁日昌總辦,為晚清中國最重要的軍工廠,也是近代最早的新式工廠之一。主要製造槍炮和修造輪船。
3.福州船政局:1866年8月19日由左宗棠在福州馬尾設立,開辦了我國第一個正規的飛機製造廠----海軍飛機工程處,從事水上飛機製造。
4.北洋機器局:1867年在天津由三口通商大臣崇厚設立,是中國早期的現代化兵工廠。以製造火葯、槍炮、子彈、水雷,布置水雷用的輪船和挖河船為主。
5.蘭州製造局:1869年於西安由左宗棠建立,生產彈葯。
6.漢陽兵工廠:1890年在漢陽由張之洞設立,除了步槍製造設備以外還引進了煉鋼與火炮製造設備,成為當時中國少有可以生產各式陸軍用輕重兵器之兵工廠。
二、民用工業:由於前期的軍事工業耗費了大量銀餉卻沒有明顯成效,並且軍事工業所需的原料也出現短缺,洋務派決定以「求富」為口號,再發展一批民用工業以籌集資金,這批民用工業的產品很多是以市場為導向,具有近代資本主義工業的特點。
1.輪船招商局:1873年01月14日於上海由李鴻章等設立。從事江浙漕糧運輸及各種客貨運輸業務。
2.開平煤礦:1878年在開平由李鴻章設立。主要是為了解決中國南方地區工業化的快速發展而帶來的煤炭緊缺問題。
3.湖北織布局:1888年在廣州由兩廣總督張之洞籌設,能織原色布,斜紋布,花布等,暢銷湖北、湖南、四川等省,還遠銷海外。
影響:
第一,引進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一些近代科學技術,使中國出現了第一批近代企業;
第二,為中國近代企業積累了生產經驗,培養了技術力量;
第三,在客觀上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為中國的近代化開辟了道路。
② 一戰中使用的工業革命的成果有哪些
第一次工業革命--蒸汽時代1、發明三蒸汽機的發明與改良2、瓦特之前法巴本發明帶有活塞的實驗型汽缸把熱能轉變為機械能。英塞維利發明蒸汽泵及紐可門等人研製大氣活塞式蒸汽機3、瓦特改良蒸汽機發明1769-1782年完成蒸汽機的改良⑴被廣泛運用成為一切生產部門和交通運輸部門「萬能的原動力」。推動工廠的建立人類跨入「蒸汽時代」交通運輸工具的發明1、原因蒸汽機的發明和應用⑴1803年美富爾頓製成汽船⑵1814年英史蒂芬孫發明蒸汽機車1794年英莫茲利發明移動刀架1797年製成帶有移動刀架和導軌系統的車床。19世紀機械加工製造業誕生近代技術體系最終建立LSLX
③ 第一次世界大戰與工業革命
第一次世界大戰(英語:World War I、First World War或Great War,簡稱WWI或WW1),簡稱「一戰」,是在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資本主義國家向其終極階段,即帝國主義過渡時產生的廣泛的不可調和矛盾、亞洲,非洲,拉丁美洲,大洋洲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基本上被列強瓜分完畢。
新舊殖民主義矛盾激化、各帝國主義經濟發展不平衡,秩序劃分不對等的背景下,為重新瓜分世界和爭奪全球霸權而爆發的一場世界級帝國主義戰爭。
戰爭過程主要是同盟國和協約國之間的戰斗。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奧斯曼帝國、保加利亞王國屬同盟國陣營,大英帝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俄羅斯帝國、美利堅合眾國和義大利王國則屬協約國陣營。
這場戰爭是歐洲歷史上破壞性最強的戰爭之一。大約有6500萬人參戰,1000多萬人喪生,2000萬人受傷。戰爭造成了嚴重的經濟損失。
工業革命(The Instrial Revolution )開始於十八世紀六十年代,通常認為它發源於英格蘭中部地區,是指資本主義工業化的早期歷程,即資本主義生產完成了從工場手工業向機器大工業過渡的階段。
工業革命是以機器取代人力,以大規模工廠化生產取代個體工場手工生產的一場生產與科技革命。
由於機器的發明及運用成為了這個時代的標志,因此歷史學家稱這個時代為「機器時代」(the Age of Machines)。18世紀中葉,英國人瓦特改良蒸汽機之後,由一系列技術革命引起了從手工勞動向動力機器生產轉變的重大飛躍。
隨後向英國乃至整個歐洲大陸傳播,19世紀傳至北美。一般認為,蒸汽機、煤、鐵和鋼是促成工業革命技術加速發展的四項主要因素。英國是最早開始工業革命也是最早結束工業革命的國家。
(3)一戰軍事工業有哪些擴展閱讀
工業革命的啟示
1、政治變革是科技發展的前提,政治變革解放了生產力,改革不適應生產力的生產關系的各個環節。
2、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應大力發展科學技術。
3、大力發展科技的同時,應擴大市場經濟,籌集科技發展需要的資金,培養高素質的人才。
④ 洋務運動中的軍事工業有哪些,民用工業有哪些
洋務運動時期舉辦的軍事工業主要有:江南製造總局(李鴻章)、上海輪船招商局(李鴻章)、福州船政局(左宗棠)、安慶內軍械所(曾國藩)。
洋務運動時期舉辦的民用工業主要有:天津機器製造局 (崇厚)、湖北織布局(張之洞)、天津開平煤礦 (李鴻章)、湖北漢陽鐵廠(張之洞)。
洋務運動(1861年至1894年),又稱自強運動,是清朝政府內的洋務派在全國各地掀起的「師夷之長技以制夷」的改良運動。
在兩次英法聯軍失利、太平天國起義後,清廷上層為應對內憂外患形成了「洋務派」與「守舊派」兩種陣營,以李鴻章、曾國藩、左宗棠為代表的洋務派官員主張摹習列強的工業技術和商業模式,利用官辦、官督商辦、官商合辦等模式發展近代工業,以獲得強大的軍事裝備、增加國庫收入、增強國力,維護清廷統治。因為清軍北洋水師在甲午戰爭中全軍覆沒,沉重打擊了清廷的信心,洋務運動黯然收場。
洋務運動進行30多年雖然沒有使中國富強起來,但洋務運動引進了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使中國出現了第一批近代企業,在客觀上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
⑤ 一戰交戰雙方有哪兩大軍事集團
一戰交戰雙方:以德國、奧匈帝國,土耳其為首的同盟國,以美國,法國、英國、日本、沙皇俄國為首的協約國軍事集團,時間,1914年7月31日到1918年重大戰役:凡爾登保衛戰,法德雙方,死傷70萬,號稱「凡爾登絞肉機」,索姆河之戰,英德雙方,死傷20萬,坦倫堡戰役,德俄雙方,德軍大獲全勝,殲滅俄軍65萬,康布雷戰役,英軍首先將坦克用於實戰
⑥ 一戰期間首次使用的武器裝備有哪些
(一)坦克――最早由英國研製並生產,1916年9月15日,坦克首次投入索姆河戰役,為突破由塹壕、鐵絲網、機槍火力點組成的防禦陣地,具有火力、機動、防護三者有機結合的優點。
(二)大貝爾塔炮――超重型榴彈迫擊炮,德國人為了對付厚重混凝土工事的比利時列日要塞,而研製開發出來的一種大炮,1914年8月13日,在連續強大炮火的攻擊下,要塞被德軍摧毀。
(三)軍用飛機――一戰之處,軍用飛機主要用來偵查,戰爭的後期形成了戰力,有了戰斗機。
(四)毒氣――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德軍首次使用於凡爾登戰役,後來戰爭雙方都有使用。1915年4月22日,德方為了扭轉不利的戰局,出其不意地向英法軍隊集結的陣地上,施放了180噸氯氣,使5000名聯軍官兵當場中毒死亡,這就是世界軍事史上首次大規模的毒氣戰。
此後不久,防毒面具應運而生......
⑦ 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哪兩大軍事集團進行的戰爭
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同盟國和協約國之間兩大軍事集團進行的戰爭。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奧斯曼帝國、保加利亞王國屬同盟國陣營,大英帝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俄羅斯帝國、義大利王國和美利堅合眾國則屬協約國陣營。這場戰爭是歐洲歷史上破壞性最強的戰爭之一。大約有6,500萬人參戰,1,000萬人喪生,2,000萬人受傷。戰爭造成了嚴重的經濟損失。
⑧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兩大軍事集團分別是什麼
同盟國和協約國 。德國、奧匈、土耳其、保加利亞屬同盟國陣營,英國、法國、俄國和義大利則屬協約國陣營。 一戰二戰主要是歐洲,歐洲各個國家之間,看上去文明,卻最好戰。
⑨ 一戰時期的德國有多強大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的德國有多強大?比第二次世界大戰時還強了三分
德國,位於歐洲領土中部,是一個面積比中國弱小的國家,對世界近代歷史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兩次世界大戰都是他挑起的。德國之所以能挑起兩次世界大戰,最大的底氣就是德國雄厚的國力和強大的軍力。德國是兩次世界大戰時期數一數二的國家,尤其是一戰時期,德國國力達到了頂峰,比二戰時的德國還強了三分,不是美國出手,德國未必會輸給英法。那麼一戰時的德國有多強大?
從軍事力量來看,德國擁有世界上最強大的陸軍和世界上排名第二的海軍,擁有完備的戰爭動員體制和世界頂尖的軍事工業。一戰時,德國動員了大約500萬人參戰,軍費開支高達1600多億馬克,在海上和世界第一的英國打,陸地上和世界陸軍第二第三的法國和俄羅斯打,此外還要對付世界經濟第一的美國,打到最後雙方誰都沒佔多大便宜。不是德國爆發了革命,自己投降了,不知一戰還要打多久。要知道,德國投降時,協約國都沒打進德國國境,雙方一直在僵持。可以說,一戰時的德國是世界第一強國。
⑩ 軍事工業有哪些
軍事工業有很多,比如多 造船,飛機軍艦汽車的。也有造導彈。現在國內有很多都是在和平時期用於商業 戰爭時期轉如生產軍工產品。比如說長虹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