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業生產 > 上海傳統工業有哪些

上海傳統工業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9-24 02:20:23

Ⅰ 中國有哪些主要傳統工業區與新興工業區

東北重工業基地 京津唐/環渤海工業區
珠三角電子信息產業基地 長三角綜合工業基地
新興工業區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武漢、南京、合肥、珠海等高等院校眾多或科研機構較多的地方
長春 青島 唐山 鄭州 株洲 這些是軌道交通裝備工業重鎮
中國四大工業基地指的是遼中南工業基地、京津唐工業基地、滬寧杭工業基地和珠江三角洲工業基地。
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3-01/23/content_703834.htm有東北 華北 中南 西南 華東 西北 傳統工業區
新興工業區主要位於東南沿海省份

Ⅱ 上海市傳統工業部門和新興工業部門有哪些

傳統的工業部門有機械、紡織、化工、冶金等;新興工業部門有汽車、電航天、航空等。

Ⅲ 上海有那些主要工業

一、黑色、有色金屬和交通運輸工業
二、通訊及電子工業
三、輕工業
四、建築、機械工業
五、石油化工、紡織工業
我知道的就這幾個
好象沒了吧

Ⅳ 上海有哪些主要工業

上海也是我國民族工業的發祥地。19世紀中葉以後,上海出現了機器製造業、蠶絲業、麵粉加工業、航運業、印刷業等民族企業,為上海城市的工業化奠定了基礎。經過一百多年的風風雨雨,尤其是建國後五十多年來上海人民的共同努力與建設,如今的上海已經成為全國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城市,企業所涉及的行業包括機械加工、冶金、電子、儀表、化工、船舶製造、輕工、紡織、航天航空、醫葯及醫療器械、印刷、食品加工、服裝、石油化工等,重、輕工業各行門類之全堪稱中國之最。產品不僅滿足上海,支援全國,而且還遠銷世界各國。另外,上海還擁有像寶鋼、金山石化、石洞口發電廠等國家大型企業,更增強了上海作為全國工業中心的地位。改革開放以後,虹橋、漕河涇、閔行、浦東等開發區的興起,一大批獨資、合資企業的迅猛發展給上海這個古老的工業城市又注入了新的活力。

Ⅳ 上海有哪些特色產業

上海特色的產業有:航天技術,飛機製造,汽車製造,船舶製造,港口機械,鋼鐵製造,石油化工,葯品研製,電子元件,金融貿易,橋梁工程等。上述這些產業在全國處於領先地位。

Ⅵ 上海市的支柱產業是什麼

上海作為一個發展較早的經貿區,它的發展還是較為完善和成熟的。那它的支柱產業是有那些?作為傳統經濟的汽車、鋼鐵、石化、房地產,肯定是首當其沖的佔GDP的很大一部分,但是隨著互聯網和新型產業的興起,金融、商業、航運、物流也起著中流砥柱的作用!那上海經濟的發展需要哪些新格局?

(一)突破體制瓶頸,改革重點要圍繞科技創新、社會與市場的關系。

一要推進政府部門職能的「自我革命」。政府創新投入應逐步從「項目導向」轉向「功能導向」,並引入社會化、市場化經營管理。

二要堅持事業單位改革的創新導向。重點推進事業單位科研經費的投入方式改革,推廣「撥改投」、基金制,改革成果認定方式與收入分配方式。

三要著力優化以企業為主體的創新體系。對於企業(國有、外資、民營)應有不同的創新功能定位與扶持政策。國企聚焦落實國家與市級重大工程與項目,成為創新驅動的動力源之一。民營企業則應成為上海市場化、非定向「草根創新」的主力軍,要通過政府采購、市場開放、平台建設、技術共享等方式為民營企業創新創造機會。

(二)打造有競爭力的創新生態系統 。

一是採取功能性與結構性手段降低商務成本。從點上實現突破,直接降低商務成本。同時運用非經濟杠桿降低綜合成本,如放開人才入滬政策、提高公共服務水平、優化空間布局等手段,營造更好的創新、創業與生活環境,能對應更好的服務條件。

二是扶持創新服務業的發展。在世界主要科技創新中心,創新中介服務已呈現集群式、產業鏈式成長態勢。通過發展創新中介服務機構,形成創新服務經濟,提升創新服務業對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的支撐能力。

三是培育與集聚一批企業家,形成多層次創新人才結構。充分重視企業家的創新核心功能,將集聚培育企業家擺在上海科創中心建設的重要環節。

(三)優化創新型經濟空間布局 上海發展有兩大戰略空間:中心城區服務於「四個中心」建設,郊區是科技創新以及製造業發展的重要空間。利用好郊區戰略空間,調整城鄉結構布局,走出傳統園區發展模式,促進區縣經濟產城融合發展,加快鎮域經濟發展。

一是構建郊區產城融合發展新模式。要調整思路,打破原先城鎮功能,形成區縣經濟產城融合發展新模式。

二是建設創新示範鎮,形成創新走廊。結合區位特點,形成一批科創小鎮、文創小鎮、農業小鎮、工業小鎮、旅遊小鎮,形成特色鎮。

三是布局「創新軸線」。結合上海創新資源與產業空間布局,上海可以圍繞創新熱點區、打造創新軸線、形成創新扇面。同時將創新軸線向長三角延伸,形成「滬寧、滬杭、滬通」創新通道,促進長三角協同創新。

Ⅶ 什麼事都市工業

都市型工業,是一種與傳統工業相聯系的輕型的、微型的、環保的和低耗的新型工業,是指以大都市特有的信息流、物流、人才流、資金流和技術流等社會資源為依託,以產品設計、技術開發、加工製造、營銷管理和技術服務為主體,以工業園區、工業小區、商用樓宇為活動載體,適宜在都市繁華地段和中心區域內生存和發展,增值快、就業廣、適應強,有稅收、有環保、有形象的現代工業體系。

Ⅷ 四大工業基地是哪四個

一、遼中南工業基地(含沈陽、撫順、鞍山、本溪、大連、遼陽、營口等一系列工業城市),該地以鋼鐵、機械、石油化工等重工業為主。

二、京津唐工業基地(以北京、天津、唐山為頂點的三角地帶),有鋼鐵、機械、化工、電子、紡織等工業,它是我國第二大綜合性工業基地;也是北方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

三、滬寧杭工業基地又叫長江三角洲(以上海、南京、杭州為頂點的三角地帶,也稱長江三角洲),它是我國第一大綜合性工業基地,輕重工業都很發達;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結構最完整、技術水平和經濟效益最高的綜合性工業基地。

四、珠江三角洲工業基地(含廣州、深圳、珠海、東莞、佛山、中山、惠州等一系列工業城市),該地以服裝、電子、玩具、食品等輕工業為主。

基地發展優勢

1、珠江三角洲

由於改革開放初期的優厚政策,大量電子電器加工組裝企業發展起來,由於交通上的便利,特別是據港澳台及東南亞較近,多僑鄉,來料加工來樣加工企業發展特別迅速,但是該地區的工業綜合實力不是很強。

2、滬寧杭即是長江三角洲地區

該地歷史上就是人口稠密,生產生活高度發展的地區,蘇南與浙北依託上海,有著廣闊的市場與經濟腹地,交通也十分便利,較珠三角更接近北方地區,市場潛力很大。由於綜合實力較強,該地區的發展將是四地區中最快的。

3、京津唐工業基地

在很大程度上依託的是北京的眾多高校,這是在技術上的獨特優勢,而且礦產豐富,有利於經濟發展。但是環境問題,特別是空氣質量和缺水問題一直制約著發展。而區域發展不平衡,則更是大的阻礙。

4、遼中南重工業基地

重工業較全面,但結構老化,產品結構單一,管理落後,大企業一般歷史長,負擔重,不適合市場經濟的發展。該地區資源豐富,但天氣因素是巨大的制約因素。該地區有稠密的鐵路,公路交通運輸網。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四大工業基地

Ⅸ 上海浦東新區的開發對城市發展的意義是什麼

浦東開發開放,也譜寫了上海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的新篇章。作為創造昨日輝煌的老工業基地,浦東開發開放還有一個十分重要的意義:以浦東開發為契機,通過東西聯動,加快上海產業結構調整和生產力布局的整體性調整,全面促進上海產業結構合理化和高級化,再創上海經濟發展的新輝煌。

一、浦東開發開放及自身產業演變軌跡

經過十年的開發和開放,浦東新區在各方面都發生了顯著的變化。從綜合經濟實力方面看:1999年,浦東新區完成國內生產總值800.5億元,比1990年的60億元增長13.3倍,十年平均增長21.3%。浦東新區佔全市GDP總比重也上升到19.8%。
由於經濟的快速發展,浦東的經濟和產業形態也發生了顯著變化:
——經濟形態從以公有制經濟(國有經濟和集體經濟)為主體的單元經濟,轉變為以現代企業制度為框架、以多元投資為基礎、國有及國有控股經濟發揮積極作用、各種經濟成分共同繁榮發展的多元經濟。
——經濟結構從以市郊農業和配套加工製造業為主導的傳統經濟,轉變為以金融貿易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和支柱工業為支撐的現代經濟。
——產業結構從主要靠二產拉動的單一結構,轉變為二產、三產共同拉動的多元結構。
——浦東功能輻射從上海市內東西聯動,轉變為與長江流域、與國內其他地區、與國際市場互動,浦東開發已進入基礎開發和功能開發並舉、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同進的新階段,一個外向型、多功能、現代化的新城區雛形已經在黃浦江東岸初步建成。

二、浦東開發對上海產業結構調整的積極作用

浦東開發開放,為上海產業結構調整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和廣闊的空間。與「孤島式」發展模式不同,浦東的開發和開放一直與整個上海的產業結構調整緊密相連。在「依託浦西、以東帶西、東西聯動」方針的指導下,浦東依託上海產業基礎推進自身產業升級,上海也以浦東為「龍頭」推動產業的調整,取得了互相促進,加速發展的效應。可以說,浦東開發開放十年間的過程,就是上海產業結構從適應性調整到戰略性調整的過程,就是上海產業結構從適應性高速到戰略性調整的過程。浦東開發開放,對上海的產業結構調整起到如下作用:
1、大力利用外資,培育產業新增長點
浦東開發開放十年間,正值全球性產業結構調整的時期。十年來,通過堅持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浦東吸引外資的水平不斷提高。至1999年末,已有來自世界67個國家和地區外商在浦東投資企業5942家,總投資294.43億美元,合同外資115.68億美元。其中,世界500強企業中已有98家公司在浦東投資1818個項目,總投資達86億美元;投資1000萬美元以上的大項目479個,總投資256億美元。浦東新區已佔全市利用外資總額的28.8%,項目總數的30%。通過與外商資本的嫁接,浦東新區已經成為上海信息產業、現代生物醫葯工業、家電製造業和汽車及零部件製造業的重要基地,也構築上海一批直接面對國際市場、具有參與國際競爭能力的產業和企業。通過這些產業和企業的建立,使上海企業和產品參與全球分工體系,也提升了上海出口商品的結構。上海市外貿出口總額從1990年的53.17億美元迅速提高到1999年的187.85億美元,增長達3.5倍。從出口企業構成上看,「三資」企業出口已佔出口總額的66%;從出口產品結構上看,去年上海機電產品已佔出口總額的43.75%;「雙高」產品的含量也已近40%,這表明上海產業特別是工業的國際競爭力正迅速增強。
2、帶動結構調整,促進產業合理化
作為老的工業基地,浦東開發開放之初的上海產業結構不盡合理,主要表現在三次產業中,第三產業的比重較低;第二產業中傳統工業的比重較大,高加工度化和高技術化趨勢不明顯。因此,在上海發展成為國際經濟、金融、貿易中心的總目標下,浦東的發展戰略定位為「金融、貿易、高新技術先行」,兩者的方向保持一致。十年來,上海市在浦東開發開放中,堅持優化市場配置的原則,大力發展第三產業,推動第二產業升級換代,並為整個上海產業結構合理化發揮了先導作用。浦東以孫橋現代農業開發區為代表的設施農業、觀光農業和創匯農業快速增長;金橋現代工業園區高新技術和支柱工業形成規模,張江高科技園區創新經濟初具特色,外高橋保稅區加工貿易功能開始凸現。陸家嘴金融貿易區功能建設,人流、物流、資金流、技術流、信息流的集聚輻射效應開始發揮,金融保險業已經成為浦東新區第三產業的支柱。由於1999年浦東第在產業迅速發展,去年占浦東GDP的比例已達44.1%,以此推動上海第三產業在GDP中的比重年均遞增1.7個百分點,開始形成三產與二產共同推動經濟增長的格局。從上海二產發展的情況看,處於調整期的上海工業,十年「關、停、並、轉」的破產1028家,下崗分流150萬人次,傳統工業如紡織、輕工、有色工業等生產下降,而同期上海工業十年卻平均每年增長14.5%。這一下一上反映了浦東的二產發展是一個極為重要的新增長點,一個極為重要的孵化器,一個極為重要的蓄水池。
3、適慶科技發展趨勢,促進產業高技術化
作為對外開放開發區,浦東機關報區在吸納外資進入的同時,關鍵是引進先進的科學技術,促進上海產業向高技術化發展。十年來,特別是「九五」以來,上海藉助浦東新區興建「一江三橋」(即張江、金橋、外高橋、孫橋)高新技術產業帶,並進入快速發展時期。張江高科技園區著力推進高科技產業化和技術創新體系建設,已初步形成科技創新區、國家生物醫葯科技產業基地、國家微電子信息產業基地和上海軟體園聯動發展的新格局。到1999年末,張江園區已引進中外項目67個,總投資超過10億美元。金橋出口加工區以汽車零部件、電子信息、現代家電和生物醫葯為主體的四大高新技術支柱產業互為依託,牽引和輻射的集群效應明顯。高新技術產業帶還辟通了國際國內市場的「雙通道」,形成了上海貝爾、上海日立兩個國家級技術中心和40多個層次較高的企業研發中心。通過浦東的輻射效應,上海工業系統已累計建立70個重點企業技術中心,其中國家級23個,市級47個。通過消化吸收國際先進技術,創造國內技術領先產品,並推動了傳統產業升級,上海的產業水平特別是工業的科技含量不斷提高。1999年,汽車、通訊設備等六大支柱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的產值已佔上海工業總產值的近60%,上海正不斷構築新的產業高地。
4、提供發展新空間,促進上海工業布局趨向合理
從傳統上海工業的空間布局看,工業企業主要分散於市區,這既不利於城市功能的整體開發,也不利於工業企業及產品的配套和規模化。按照把上海建成國際大都市的要求,根據「市區體現上海的繁榮和繁華,郊區體現上海工業的實力和水平」的指導思想,上海作出了「退二進三」的調整決策,即以市中心內環線為界,內環線以內發展都市型工業為主,內環線之間發展都市型工業、高科技產業及配套工業,外環線以外發展鋼鐵、石化、汽車等產業為主。至1998年,內環線內106平方公里的中心城區相繼有500多家工廠(車間)遷出,騰出了350萬平方米的場地用於發展第三產業和城市基礎設施。在這新一輪的大調整中,一方面,通過浦東開發有關政策的波及效應,推動上海市區金融、貿易、信息等服務業及房地產業的發展,實現市區經濟的服務化;另一方面,清東新區作為上海1+3+9工業區系列組合的「龍頭」,通過一批新的工業區如金橋出口加工區、張江高科技園區、高橋工業區等工業區的建設,使浦東崛起了精細化工、生物醫葯、電子及通訊設備產業,體現了上海產業和工業布局的新態勢。
5、發揮調整新優勢,推動企業改革和制度創新
浦東開發開放的十年中,上海正處於產業結構調整的關鍵時期,為適時調整上海的產業結構、產品結構和企業組織結構,上海充分發揮浦東開發開放的綜合功能,為企業制度創新提供舞台。通過以證券、期化、產權、人才、房地產等要素市場為第一層面,石油、汽車、鋼鐵等生產資料市場體系的建立,為上海國有企業改革和混合型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一批國有老企業和集體企業在浦東投資與外商投資經濟嫁接,提升了產業能級,成為上海工業新高地建設的重要力量;一批國有企業在資本市場通過募集發展資金,改善資本結構,實現了多壞分子化投資為核心的產權制度改造;一批國有企業在要素市場上進行了多方面整合,規范了市場進退行為,逐步強化了優勝劣汰的市場機制;一批國有企業在產業升級中開始了有進有退的戰略調整,構建了支柱工業的生產集群,各產業間技術進步的相互溢出效應,推動了工業整體進步。同時,一大批混合經濟和非公經濟迅速發展也為國有企業的改革調整提供了包括資本嫁接、產業結構調整、勞動力就業等方面的良好社會條件。據統計,十年來,上海工業企業破產兼並和資產重組活動有近30%是依託浦東實現的。

三、進一步發揮浦東開發開放對上海產業結構調整作用的思考

在上海產業結構調整過程中,浦東開發開放發揮了先導、示範和帶動作用,促進了上海產業結構合理化和高級化。經過十年的建設,浦東開發開放當前進入一個新的時期,浦東開發開放將面臨新階段的新情況,面臨我國加入WTO後帶來的一系列影響。從產業發展的角度講,浦東新區如何進一步加強與上海產業結構的協調發展,基本形成以金融、貿易、高新技術產業為主導的產業發展體系,如何推動上海產業結構升級,都需要作進一步的探討和探索。在此,特強調以下幾個方面,僅供大家參考:
第一,增強東西產業互動,在上海產業大格局中明確定位。
浦東參與的產業體系可以分為三個環,即以浦東自身產業空間為第一環,浦東融入浦西形成上海產業空間為第二環,上海產業進入全國和全球產業體系為第三環。在這三環中,關鍵是做好作為中觀層面的第二環開發。總體上,浦東自身產業要進行相應調整並得到發展,但同時要與上海整體的產業政策保持一致相互協調。因此,在上海整體產業升級中應引導浦東產業定位,發揮其綜合試驗區的功能,大力發展金融、信息、通訊、電子及服務貿易等產業,增強第三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在上海經濟總量中的比例。由於浦東開發是在人口相對稠密、經濟相對發達的地區開展的,對浦東自身產業中尚有的科技含量不高、產品競爭力較差的傳統工業企業,要加大調整和技術改造,迅速提高產業和產品等級,解決浦東浦西仍存在的產業趨同化問題。同時,應加強對浦東產業聯動、產業政策方面的規劃,提供利用外資、產業服務等方面的良好環境,改變在某種程度上存在的浦東與上海產業結構趨同化的現象,發揮浦東新區在產業調整中的帶動作用。
第二,面臨加入WTO新形勢,積有匯入國際產業大格局。
作為我國市場准入程度最高和對外開放上,並率先匯入國際經濟一體化的流。結合我國加入WTO的新形勢,浦東繼續發揮綜合試驗區的作用,繼續改善投資環境和擴大對外開放領域,為吸引外資創造更為良好的條件。
應繼續做好直接利用外資工作,重點吸引跨國公司投資,鼓勵外商資本進入高技術產業和第三產業,大力引進具有較高科技含量的重點行業和項目。同時,對間接利用外資這一國際主要融資形式及時研究,積極吸引國際投資進入金融、貿易、保險等領域,吸納外資參與浦東和上海企業進行資產重組,加大上海產業結構調整的空間。在加入WTO「國際市場國內化,國內市場國際化」的情況下,浦東開發開放不僅要大膽「引進來」,還要發揮自身優勢,積極「走出去」,利用國內外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加快發展。為此,應積極推動藉助浦東政策的1000餘家外貿公司,進一步開辟國際市場,擴大出口;推動落戶浦東的各類企業到國外投資辦廠,興辦技術中心,進行產業轉移,推動上海企業和產品,利用浦東的信息優勢,為上海積極培訓「走出去」的各類人才,了解和掌握國際通行的商務、法律和規則。
第三、面向全國加強服務,發揮經濟發展的「橋梁」、「樞紐」的作用。
為適應上海沿長江中下游和全國進行產業調整和延伸的需要,必須突出浦東為工江三角洲服務、為全國服務的功能,完善「延伸周邊、輻射江浙、服務全國」的城市形態布局,形成浦東服務全國的「窗口」、「橋梁」和「紐帶」作用。當前,國家提出了進行西部大開發的戰略,這對上海既是挑戰,也是千載難適的機遇。為發揮浦東和上海在全世國經濟的輻射作用,積極參與西部大開發戰略,應進一步健全以「航空港、深水港、信息港」為重點的基礎設施網路,積極拓展上海和浦東交通、通訊、信息等方面的樞紐口岸功能;要充分發揮浦東證券、金融、產權交易等要素市場的作用,特別是通過興辦鑽石交易和黃金交易等新興的要素市場,形成上海和浦東在資金、項目、要素配置等方面的服務功能;應努力完善浦東在人才引進培訓和科技開發等方面的優勢,使浦東和上海成為全國面向市場經濟的人才基地和科技產業化基地。應積極挖掘浦東在承辦展覽、會議、咨詢、旅遊等方面的功能,使浦東和上海成為國內外商品、文化、信息的交匯點和「窗口」,同時,應進一步創造條件,完善服務環境,做好吸引國內企業和大集團總部落戶浦東的工作,使浦東成為全國的浦東,使上海企業成為全國的企業。
第四,面向未來產業競爭趨勢,使浦東成為技術創新和高科技產業化的熱土。
從產業、特別是工業發展的角度看,一個國家和地區在完成重工業化、高加工度化後,工業結構應向高技術化演變,高科技的不斷產業化是重點追求的目標。
結合上海經濟的發展階段,下一步應充分利用浦東的特有優勢,率先使浦東從以技術引進為主向以技術創新為主的轉變,使浦東成為上海工業和科技創新的「龍頭」。在產業升級和結構優化方面,要以高科技產業的發展為先導,推進高新技術向傳統產業的全面滲透,努力培育優勢產業群,構築由戰略產業、支柱產業、都市型產業和知識型產業組成的現代產業體系,使浦東在產業升級方面發揮示範、輻射和帶動作用。同時,應形成「內、外、民、小」等四種科技創機關報大軍匯集的局面,全面營造「科技浦東」概念。積極吸引國內企業和科研院所落戶浦東,鼓勵國內企業在浦東興辦研發中心;積極吸引外資在浦東設立地區研發中心,鼓勵外資參股企業研發機構;為民營科技企業創造條件,形成合夥、股份等所有制形式的高科技企業群;積極鼓勵國有大中型企業科技員和青年科技人員到浦東創業,形成一批科技型、啞鈴型、頭腦型的科技企業。
為提供對以上科技創新力量的支撐,浦東和上海將集中力量抓好張江高科技園區建設,努力拓展張江高科技園區在研發創新、孵化創業、轉化輻射和機制創新方面的功能,使浦東成為上海乃至全國技術創新和科技成果產業化的基地。

Ⅹ 中國六大工業基地,六大高技術基地是哪些

按照工業基地的綜合性、城市規模及地位作用,工業實力較雄厚的上海、天津、沈陽、武漢、哈爾濱、重慶稱為全國六大老工業基地。

重慶作為抗戰時的陪都,以及解放初期的直轄市,同時又是三線建設時期最大受益城市之一,擁有相當雄厚的工業基礎。 不過,在1997年直轄之前,以國有企業占據主導地位的重慶,經濟增長乏力,甚至有被邊緣化的危險。近幾年來,重慶以建設內地開放高地為突破口,主要經濟指標增速排名全國前列,實現涅槃重生。

閱讀全文

與上海傳統工業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奧迪q2l35多少錢 瀏覽:601
下雨汽車進水怎麼回事 瀏覽:297
奧迪q532發電機皮帶怎麼掛 瀏覽:592
歙縣到杭州汽車多少時間能到 瀏覽:742
奧迪a4玻璃加熱是哪個鍵 瀏覽:672
賓士glc如何與微信互聯 瀏覽:559
寶馬怎麼看媒體版本 瀏覽:160
什麼車型標志著中國汽車工業誕生 瀏覽:453
新能源汽車家裡充電多久充滿 瀏覽:240
陝北陝南有哪些工業區 瀏覽:465
福田汽車的車廂電源在哪裡 瀏覽:528
合川太和到重慶要多久汽車 瀏覽:707
奧迪a6l與賓士glc哪個貴 瀏覽:94
為什麼二手寶馬x6價格這么低 瀏覽:313
寶馬車九萬公里需要保養哪些 瀏覽:843
寶馬750有多少個喇叭 瀏覽:824
奧迪a4epc報警怎麼回事 瀏覽:166
賓士c2級哪裡產的 瀏覽:964
寶馬車上用的都有哪些品牌 瀏覽:473
寶馬3系四驅算什麼配置的 瀏覽: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