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海門市哪個鎮經濟比較發達
海門區,隸屬江蘇省南通市,位於江蘇省東南部,長江北岸,東北瀕臨黃海,南靠長江,全境總面積1148.71平方千米,截至2020年6月,海門區下轄3個街道9個鎮。
2020年,海門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401元,增長6.0%。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4277元,增長4.6%。
溫馨提示:
1、以上解釋僅供參考,不作任何建議。
2、入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應答時間:2021-12-17,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2. 海門發展的怎麼樣貌似好像發展不是很好哦
2006年,江蘇省海門市實現人均地區生產總值、注冊外資實際到賬、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人均儲蓄額和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等6項指標蘇中縣(市)第一。今年以來,該市經濟繼續呈現健康快速發展態勢,1至4月份地區生產總值達到64.5億元,增幅16%;財政收入達到9.83億元,同比增長36%;實際利用外資突破1億美元;引進市外民資注冊資本13億元。驕人的成績讓人深切體會到海門人的氣魄---
現在,走進海門,你能真切地感受到項目建設的濃濃氛圍、城市建設的美麗景象以及新農村建設、效能建設的喜人成果。海門人讓你處處感受到他們「一心一意謀發展」的濃烈氛圍。
項目建設,跨越式發展「助推器」
海門市委、市政府在推進「崛起蘇中、跨江爭雄」進程中,審時度勢,將項目建設作為組織運籌區域經濟工作的關鍵,推動海門區域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強大引擎。以「項目建設年」為主線,抓住猛攻大項目和推進項目落地兩大重點,以大項目促進大投入,以大投入促進大發展,有效支撐起海門經濟大跨越的新格局。
海門市委書記曹斌介紹說,海門市按照「統一規劃、聯動建設、集聚開發、錯位發展」的總體思路,大力實施江海聯動開發戰略,快速推進崇海大橋、沿江沿海開發等承接和集聚大項目的平台建設,打造蘇中一流的最佳產業承載地,為區域經濟騰飛修跑道、築平台。以崇海大橋、海門港、東灶港「一橋、兩港」為抓手,實施省級開發區、省級工貿區、鄉鎮工業集中區「三區聯動」, 著力打造濱江工貿園區、濱海工業新區、靈甸工業集中區和海門工業園區「四大增長極」,形成「四面開花」發展新格局。他們緊緊抓住蘇通大橋、崇海大橋、崇啟大橋、滬通鐵路「三橋一鐵」建設機遇,放大上海「同城效應」,讓海門成為經濟流、信息流、人才流的集聚地,實現地域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的大提升。
大載體、大平台建設點亮了港口經濟、集群經濟和通道經濟,中外客商來海投資發展熱情不斷升溫,一大批超億元工業項目湧向海門。去年以來,出現工業投入佔全社會投入超80%、規模以上工業佔全社會規模以上投入超80%、設備投入占工業投入超60%的喜人局面。「四大增長極」成為大項目集聚地。上月,總投資1億美元的日高能源項目、總投資分別為6000萬美元的華辰電器、導電玻璃項目,總投資5億元的基礎設施開放項目等15個大項目在濱海工業新區集中奠基,總投資超過30億元人民幣;世界500強之一的企業美國多福集團接踵而至,落戶開發區;5月份,百士特建材等一批外資企業陸續注冊登記,其中超千萬美元項目5個……目前,落戶「四大增長極」在建超千萬元項目達到70個。
建設優美城市,彰顯江風海韻魅力
去年初,海門市以城市化為抓手,增強區域經濟綜合競爭力。海門市委書記曹斌介紹說,堅持規劃先行、打造精品、以人為本、規范運作的工作思路,把城市規模做大、形象做美、功能做優、實力做強,進一步彰顯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品位,改善人居環境,提高群眾的幸福指數,增強城市競爭力、吸引力、承載力和影響力,打造精品城市、現代城市、園林城市、親水城市、生態城市五張名片,努力把海門建設成長三角北翼具有江風海韻特色、適宜人居創業的現代化中等城市。
該市圍繞「以人為本、彰顯個性、蘇中一流」的要求精心謀劃,按照「沿江伸展、組團遞進、帶狀發展」的思路,推進城市重心南移,變背向長江為面向長江,按步驟打造濱江宜居城市,高起點、高標准、大手筆制定、完善城市規劃。2006年以來,海門投入3000多萬元制定20多項規劃。目前,《城市總體規劃》修編工作基本完成,《海門市濱江宜居城市概念性規劃》、《新城區控制性詳規》等20多項規劃設計工作正在加緊制定和完善中,及時向市民公示,廣泛聽取群眾意見。「一年打基礎,兩年出形象,三年大變樣」,城建工作實施三步走戰略,以「強化基礎、完善功能、挖掘內涵、創造亮點」為著力點,提升改造老城區;迅速拉開框架,高標准、高起點、高質量打造建設新城區;充分發揮濱江優勢,規劃啟動濱江新城,建設成濱江宜居創業的城市。做到新城開發出形象,老城改造出精品,環境建設見成效,加快城鄉之間、區域之間的資源對接,促進全市城鎮化整體推進,提高城鄉一體化水平。在推進城市建設的同時,著力美化環境,實施「綠環水繞」工程,實施改造一個公園、新建四塊綠地、建設七條綠色走廊為主要內容的「一園四片七帶」綠化工程和以海門河、圩角河、民生河、十二號橫河整治為內容的「四河景觀」工程。
海門積極運用市場機制,面向社會籌集資金,實現以城養城、以城建城、以城興城、以城帶城。實施城市項目大招商,部分基礎設施納入市場化,鼓勵和吸引外資、社會資本和個人資本以多種方式參與城市基礎設施投資、建設和經營,建立政府引導、社會各方面參與的多元化投資機制。2006年,市區住宅、商貿等房地產開發項目總施工面積達175萬平方米,在建項目總投資28億元,完成投資額17億元。2007年,城市建設投資將突破60億元,施工面積達200萬平方米。市場化運作也吸引了上海城建集團公司、北京首開集團等市外大資金、大財團參與,其中上海城建集團公司發揮資金、技術及管理優勢,投入17億元參與污水處理系統、全市區域供水系統、新城區南進軸區域基礎設施、濱海工業新區基礎設施等四大類項目建設。
新農村建設,讓百姓分享發展成果
海門市圍繞「率先達小康、建設新農村」的主題,堅持以推進高效農業規模化為主攻方向發展現代農業,以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和村莊整治為主要抓手打造現代農村,以提升素質和弘揚新風為關鍵培育現代農民,新農村建設成效明顯,亮點紛呈。
以「民富、村美、風氣好」為目標,海門努力走出富有特色的新農村建設之路。海門市委書記曹斌說,新農村建設就是要讓老百姓分享發展成果,長期得實惠,今年海門市財政投入2.3億元支農資金,比去年增加1億元。
圍繞農民增收,拓展百姓致富新空間。該市以農民增收為核心,大力發展農村經濟這根主線,把「民富」作為新農村建設的第一要務,堅持農業高效化、創業全民化、農民非農化,多渠道拓展農民增收空間。大力發展現代高效農業,發展「四青作物」等優勢產業,壯大花卉苗木等附加值高的新興產業,加快發展休閑觀光農業等新型業態。中高效農田約占該市總耕地面積的50%。加強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農民經紀人隊伍和為農綜合服務社建設,進一步創新農民、企業、基地、市場的利益聯結機制,讓農民從拉長的產業鏈中獲得更多的收益。全市各類農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到136個,農民經紀人隊伍發展到3.2萬人。做大做強勞務產業,發揮建築產業的優勢,發展「走出去」的市外服務業,為農村勞動力轉移創造條件。目前,該市七成農村勞動力轉移到非農產業,僅建築業2006年就實現總產值204億元,經濟收入46.8億元,建築勞力人均年收入2萬元。2006年,海門實現農業現價總產值40億元,農民人均收入達到7200元,繼續保持蘇中第一。
建設基礎設施,構築農村發展新平台。大力實施路網通達工程、農村水利建設、農村社區公共服務中心建設、農民聚居區建設,讓農民充分感受到新農村建設帶來的實惠,提高對全面小康建設的滿意度和幸福指數。已有58%的村完成了水利建設,並通過省生態農業市的驗收。今年財政計劃出資1.15億元,建設農村公路100公里以上,確保農村居民居住集中點都有一條通鎮水泥公路。繼續堅持典型引路,分類推進,在新農村創建試點村帶動下,村村建設400平方米的農村社區公共服務中心。
推進環境整治,塑造現代農村新形象。該市把營造清新凈美的環境作為村美的著力點。市財政每年拿出250萬元專項資金以獎代補,鎮村配套250萬元資金用於垃圾處理,構建分層管理、分級負責的治理新模式,使農村生活垃圾實現戶袋裝、村收集、鎮中轉、市處理和日產日清。堅持政府扶持、群眾自籌和集體資助為主、社會共同參與的方式推進改水改廁,其中市財政投入2692萬元改善農村環境衛生,70%以上村完成改水任務,全市完成改廁1.2萬座,所有建制鎮完成無害化衛生廁所改造。開展綠化造林,使森林覆蓋率達到全面小康序時進度。南通市評出的20個2006年度環境優美鄉鎮,海門6個鄉鎮榜上有名。
大力提升素質,倡導健康文明新風尚。海門市圍繞培育好風尚、促進風氣好的目標,強化技能培訓,今年計劃財政投入3132萬元,比去年增加85%。大力實施萬名農民勞動力素質培訓工程,確保全年實用技術培訓4.2萬人,創業培訓2500人,勞動力轉移培訓1萬人,為農村發展提供更多的人才支撐。弘揚文明新風,開展各類主題活動和競賽活動,倡導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激發農民群眾奔小康的內生動力,培養新型農民。
加快健全保障,建設和諧安康新農村。該市圍繞增強造血機制、建立長效機制,大力發展農村慈善事業、逐步健全農村社會保障體系,今年政府財政投入3200萬元用於農民健康工程,確保今年新型合作醫療保險參保率達92%。加快建立健全農村最低生活保障、農村養老保險等農村社會保障體系,農村低保戶和五保戶應保盡保,純農業人口參加農村養老保險達70%,財政按繳費的30%予以補貼。通過制定一套優惠政策、落實一筆發展資金、引進一批致富項目、提供一批市場信息、轉移一批勞動力相結合的辦法,力爭使經濟薄弱村、農村貧困群體跟上海門快速發展的步伐。
效能革命,為跨越式發展注入新動力
2006年,海門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全面領先蘇中、搶先跨過長江、率先實現小康,爭當蘇中第一強市」的「三先一爭」目標。為實現這一目標提供組織保證,該市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在全市開展了轟轟烈烈的「效能革命」,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轉變幹部作風,更好地為群眾、為企業和基層服務,為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海門市「效能革命」堅持以創建最佳辦事環境為目標,以思想教育為基礎,以制度建設為根本,以開展效能評議活動為載體。該市著重抓住三個重點:即把工商、稅務、環保、公安等23個重點執法部門作為重點,以點帶面,全面提升效能;把項目建設、城市建設作為重點,實行同時布置,同時檢查,同時落實;把承諾服務內容的兌現作為重點,接受全社會監督。
為進一步促進機關和幹部作風轉變,該市100多個部門紛紛向社會公開服務承諾,並通過新聞媒體公開效能建設情況,主動接受全社會監督。同時,該市廣泛開展「萬人評議百名熱點崗位中層幹部」活動,將發改委、外經局等19個部門的142個熱點崗位中層幹部的照片、姓名、單位、職務、工作職能、服務處所、服務格言通過該市新聞媒體進行公示,請群眾評議、監督,同時聘請了部分企業法人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離退休老幹部等150名效能信息員參與評議活動。
一個個推進效能建設的活動載體,一條條優化辦事環境、提高辦事效率的承諾,一項項彰顯個性的特色服務舉措,有效地把海門市機關和幹部手中的權力置於了陽光下。現在的海門,高效、務實、清正、廉潔的服務型機關格局正在形成。
3. 江蘇省南通市海門市海門工業園區管理委員會下轄村委會有哪些
江蘇省南通市海門市海門工業園區管理委員會下轄村委會包括富民東街居委會、鎮興路居委會、德興街居委會、鎮南路居委會、匯南村村委會、益民村村委會、永富村村委會、太陽村村委會、鎮南村村委會、召良村村委會、疊石村村委會、林西村村委會、寶興村村委會、廣豐村村委會、大石村村委會、建安村村委會、彥英村村委會、光榮村村委會、平山村村委會、金鎖村村委會、瑞南村村委會、瑞祥村村委會、瑞北村村委會、李彬村村委會、新鳳村村委會、銀才村村委會、賢高村村委會、匯通村村委會。
4. 海門市是哪個省的
江蘇省南通市代管的縣級市。
江蘇省海門市地處黃海之濱,位於長江和沿海兩大開放帶的交匯點上,東臨黃海,南依長江,是中國黃金水道與黃金海岸「T」字型的結合點。與國際大都市上海隔江相望,西靠港口城市南通,北倚廣袤的江海平原,素有「江海門戶」之稱。
全市設有21個鎮、1個鄉、1個開發區、1個工業園區、3個街道辦事處、56個居民委員會、234個村民委員會(其中行政村231個、漁業村3個)。
自然地理
海門市位於江蘇省東南部,西南靠長江,東南鄰啟東市,東北瀕臨黃海,有海岸線11.73公里,西和北部與南通市轄區—通州區接壤。市境位於北緯31°46′─32°09′,東經121°04′─121°32′。
市境內地勢平坦,溝河縱橫成網路狀,與長江相通,地表平均海拔4.96米(以廢黃河為基準)。地勢呈西北略高,東南偏低,西部最高處海拔5.2米,東部最低處海拔2.5米,南部橫截面呈弧形,兩頭低,中間高。全市耕地面積847426畝,占總面積的49.2%。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海門區
5. 江蘇省海門市化學工業園在什麼地方
公交線路:海門109路 → 海門209路 → 南隆專線區間 → 啟動239路 → 啟東311路,全程約147.8公里
1、從海門市步行約1.4公里,到達行政中心站
2、乘坐海門109路,經過3站, 到達海門高校站
3、步行約210米,到達冠東車燈站
4、乘坐海門209路,經過23站, 到達海永鄉政府站
5、步行約30米,到達永隆鎮站
6、乘坐南隆專線區間,經過4站, 到達永興鎮站(也可乘坐南隆專線)
7、步行約140米,到達啟隆鄉站
8、乘坐啟動239路,經過17站, 到達汽車總站
9、步行約470米,到達客運總站
10、乘坐啟東311路,經過28站, 到達新三和港橋站
11、步行約2.5公里,到達濱江化工園
6. 2022年海門哪裡要拆遷
如下。
2022年度海門區計劃搬遷項目30個,搬遷面積91.89萬平方米。
土地儲備方面,包括長江路東側地塊:位於長江路東、中海路南、嘉陵江路西、河海路北,涉及搬遷住戶100戶,搬遷面積1.2萬平方米,佔地21.2萬平方米;
萬眾工業園區:位於申博金屬東、北海路南、瑞江路西、海門河北,涉及搬遷企業140個,搬遷面積14萬平方米;
申博金屬:位於北海路南、萬眾工業園區西、海門河北,涉及搬遷企業1個,搬遷面積1.5萬平方米;
富江一品南側地塊:位於富江路東、岷江路西、解放西路延伸段南、人民路北,涉及搬遷企業16個,搬遷面積5.5萬平方米;
秀山西路沿線企業:位於秀山西路兩側,涉及皇儲家紡、鑫宸金屬等6個搬遷企業,搬遷面積2萬平方米;
珠江路西側地塊:位於珠江路西、定海路南,涉及搬遷企業1個,搬遷面積4500平方米。
市政工程方面,包括珠江路北延項目:位於北城路南、絲綢路北、珠江路北延紅線內,涉及搬遷企業20個,搬遷面積1萬平方米;
游泳館停車場改造項目:位於黑龍江路東、青海路北、通源游泳館范圍內,涉及搬遷門面30個,搬遷面積10000平方米;
張北路西延項目:位於岷江路東、海門河南、海興路西,涉及搬遷住戶10戶,搬遷單位2個,搬遷面積500平方米;
東海東路環境綜合整治項目:位於東海東路民生河東至中海村26組,涉及搬遷住戶54個,搬遷面積9000平方米。
大交通工程方面,包括空港安置區(南苑):
位於江海路東、海界河南、培育村西、336省道北,涉及搬遷住戶1300戶,搬遷面積20萬平方米;
海太通道項目:位於海太通道隧道段紅線范圍內,涉及搬遷住戶600戶,搬遷面積9萬平方米;
北沿江高鐵項目,涉及搬遷住戶約3000戶,搬遷面積30.27萬平方米。
其他項目方面,氣象站周邊:位於336線北、民生河東,涉及搬遷住戶1戶,搬遷單位1個,搬遷面積250平方米。
歷年結轉項目有江海路兩側地塊、北部新城四期、岷江路西側、啟榮建材、先鋒印刷、第一實驗小學南側、五港田頭房北側、機關幼兒園北側、北部新城二期、圩角河西側綠化景觀、東洲河兩側景觀帶、萬和家園北側、北京路西延、北京路輔道、民生公園、甌江路北延。
7. 江蘇省南通市海門市三廠工業園區下轄村委會有哪些
江蘇省南通市海門市三廠工業園區下轄村委會包括新東街社區居委會、中心街社區居委會、工房街社區居委會、廠西村村委會、鎮西村村委會、青龍港村村委會、廠南村村委會、孝威村村委會、耀忠村村委會、大洪村村委會、孝漢村村委會、中興村村委會。
8. 南通地區的紡織工業園區在哪裡
一般是指南通海門市三星鎮疊石橋。
附近的川港,張芝山,先鋒,姜灶等鎮都有相應的工業園區,以及個體的小作坊。
9. 江蘇南通海門有幾個鎮
截至2015年,海門市設有3個街道,9個鎮,231個村民委員會,67個居民委員會。
海門市下轄3個街道(海門街道、濱江街道、三廠街道),9個鎮(三星鎮、常樂鎮、悅來鎮、臨江鎮、正余鎮、余東鎮、包場鎮、四甲鎮、海永鎮)。2018年,全市有村民委員會231個,居民委員會63個。
(9)海門市有多少個工業園擴展閱讀;
海門因受長江和黃海水域以及所處地理位置等影響,熱量、水分、日照、風速等要素有明顯的地區差異。以年平均氣溫15.1℃為界,分為兩個不同的農業氣候區。西南部沿江春夏溫熱氣候區和東北部沿海夏溫熱氣候區。
劃分地界,東段以通沙河、西段以海界河為界。熱量條件西南部比東北部優越,3-8月份平均氣溫南北相差0.4-0.8℃,大於0℃的積溫相差70~155℃,大於3℃的積溫相差100℃左右,大於10℃的積溫南北相差90~158℃。
降水量方面,總的趨勢是東北部伏旱比西南部重,光照條件西南部比東北部要好些。風速東北部比西南部大,東北部風災出現的機率多且災害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