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四平簡介
【四平簡介】
[編輯本段]
四平市位於松遼平原中部,吉林省西南部,遼、吉、蒙三省(區)交界處,堪稱松遼平原的一顆明珠。現轄公主嶺市、雙遼市、梨樹縣、伊通滿族自治縣、鐵東區、鐵西區、遼河農墾管理區和公主嶺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四平經濟開發區、四平紅嘴高新技術開發區、范家屯經濟開發區,總面積1.4萬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741平方公里,總人口332萬人,市區人口60萬人。
【自然概況】
[編輯本段]
四平歷史悠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遠在殷、周時代就有先人在這里生存繁衍,距市區50公里的二龍湖畔燕國古城遺址,是漢民族最早開發東北的見證。歷史上的夫余、高句麗、契丹、女真、蒙古、滿族、朝鮮族都在這里生活過,留下了諸如遼代韓州、金代信州、明代葉赫部落等文化古跡,加之鍾靈毓秀的山川地貌,更為這塊黑土地增添了迷人的色彩。
四平物華天寶,地靈人傑。距市區30公里的葉赫滿族鎮,是清代孝慈高皇後的出生地;慈禧、隆裕兩皇後的祖籍地。文有翰林,武有將軍。清末著名愛國將領依克唐阿將軍、打響中華民族抗戰第一槍的馬佔山將軍、著名愛國人士杜重遠先生、張學良將軍的夫人於鳳至女士都出生於這塊土地。四平是東北的軍事重鎮,解放戰爭期間,「四戰四平」名遐中外,被史學家譽為「東方馬德里」。
四平區位優越,交通便捷,資源豐富,基礎設施完備,服務功能齊全。四平工業基礎雄厚、體系完備。四平農業發達,素有東北三大糧倉之一的美譽,是全國重點商品糧基地和畜產品生產加工基地。
四平四季分明,氣候宜人,環境優美。初春楊柳吐綠、仲夏百花盛開,深秋層林盡染、寒冬銀裝素裹。四平市是國家級衛生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和省級園林城市。
近年來,許多歐、亞等國家和地區都與四平進行了各種友好往來,海外僑胞、港澳台同胞也紛紛來平旅遊觀光、投資辦廠。四平市已有一百多個國家建立了各種聯系,並與俄羅斯白山市、日本須坂市、美國沃索市建立了友好城市。
四平投資環境寬松,政策優惠。為提高政府服務的行政效率,專門成立了政務大廳,實現了「一窗式受理、一站式審批、一條龍服務」和行政審批時限制,努力為來平投資興業的有識之士,提供最優質服務。
昔日兵家必爭的戰略要地,正是今日商賈青睞的經商寶地。
【歷史沿革】
[編輯本段]
四平地方古代漢魏至兩晉十六國時期(公無206年至420年)屬扶餘地,南北朝至唐初為高句麗境地,唐中葉以後屬渤海王國扶余府的扶州,遼代屬東京道通州,金歸咸平路韓州,元屬開元路,明屬遼東都司北境,清屬內蒙古哲里木盟,後劃歸昌圖廳。
1821年(清道光元年),昌圖廳於買賣街(今梨樹鎮)設分防照磨屬,轄四平境地。
1878年(清光緒四年)始設奉化縣,縣下設九社。其中,新恩社轄今四平市區的大部村社。新恩社治所設在四平街(今昌圖縣老四平)。
1898年(清光緒二十四年)沙俄修建東清鐵路南滿洲支線時,從長春向南每隔30公里設置一站地,經范家屯、公主陵(嶺)、郭家店到今四平為第五站,故俗稱四平為「五站」。
1903年(清光緒二十九年)7月,南滿支線全線通車,沙俄將「五站」定名為「四平街站」。並在站前開始修築南北向的一、二、三馬路,鐵路租借地區域略見雛形。
1905年(清光緒三十一年)9月,日俄戰爭結束,沙俄戰敗。日本帝國主義從沙俄手中接管南滿支線,並將沙俄時代「鐵路租借地」改為「滿鐵附屬地」(即今四平市區東起道東一馬路,西至道里兒童公園西側,南至南河,北至北河的大部分地區),並由日本人掌管「附屬地」內一切行政、經濟、街政建設、土地、房屋建築、文教衛生、稅收等事務的管理權。四平至此實行一地兩治。
四平街東部(梨樹縣所轄區的一面城、黃家屯等幾個自然村屯),為抵制日本帝國主義的經濟操縱,與「附屬地」進行經濟抗爭。經奉天省批准,梨樹縣知事尹壽松於1921年(民國10年)5月13日發布告,開辟新市場。商民爭先恐後領地號、建房屋,先後有八家糧棧和數十家雜貨商號開業,梨樹縣在此設「四平街新市場辦事處」兼管此地行政。1922年此地設立四平街村(隸屬梨樹二區)。1924年民族電氣事業四平街電燈公司向域內送電。
與此同時,1916年3月,交通部東北交通委員會四鄭鐵路局在四平街設置「北站」,直接管理北站地方的戶籍、民事、建築、公安事宜,不受「附屬地」及梨樹縣轄治。1922年以後,四洮鐵路通車,四平街的交通愈益方便,老四平、梨樹縣、八面城等地商賈紛至沓來,大量建築接踵而起。四平呈「三足(附屬地、梨樹縣、四洮鐵路)鼎立」之勢。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北站」地立行政權被「滿鐵四平街地方事務所」取而代之。
1937年12月1日,根據日本和偽滿洲國締結的《關於撤銷在滿州國治外法權和轉讓南滿鐵路附屬地行政權條約》,四平街道東、道里行政權合一,信滿州國國務院指令設立「四平街市」,日本人古館尚也首任四平街市市長。四平街從此與梨樹縣脫離隸屬關系,直接隸屬奉天省。
1941年7月1日,偽滿洲國(1940年6月24日令)肢解東北為19省。其中奉天省部分縣肢解出來,建置偽四平省。偽四平省公署設在原四洮鐵路局辦公樓(今四平市愛齡奇醫院內)。偽四平省領四平市、公主嶺市、通陽縣、梨樹縣、雙遼縣、東豐縣、懷德縣、長嶺縣。偽四平省首任省長徐家桓(1944年任偽吉林省省長,1943年曲秉善接任至偽四平省解體)。1945年「八?一五」日本投降,偽四平省撤銷。
1945年11月5日在四平組成了遼北省自治政府。省政府主席閻寶航,副主席栗又文。遼北省政府下轄遼源(遼源、雙遼、長嶺等縣)、西安、懷德(懷德、梨樹等縣)3個專署、四平市及13個縣政府。1946年1月10日,國民黨遼北省政府在四平成立,省主席劉翰東。遼北省下轄四平市、通遼、雙遼、梨樹、早圖、開原、西豐、東豐、北豐、海龍、長嶺、科爾沁左翼前、中、後旗、科爾沁右翼前、中、後旗、庫倫旗、扎魯特旗1市10縣8旗。四平市曾為中共、國民黨兩個遼北省府駐地。
1948年3月13日中共解放四平,國民黨遼北省政府垮台。1949年5月中共遼北省撤銷,四平隸屬遼西省。1954年7月7日,東北行政委員會撤銷遼西省,8月,四平市劃歸吉林省管轄。1958年10月起,吉林省設四平專(地)區,四平市歸四平地區管轄。
1983年8月,國務院批准撤銷四平地區,組建新的四平市(地級市),實行市領導縣的新體制。四平市設鐵西區、鐵東區、市區人口為347931人、93167戶。四平市轄懷德縣、梨樹縣、伊通縣、雙遼縣。1985年3月撤銷懷德縣,設立公主嶺市(省直轄地級),伊通縣劃歸公主嶺市管轄。四平市轄梨樹、雙遼2縣。
1986年1月,公主嶺市改設為縣級市,由四平市代管,伊通縣劃歸四平市管轄。1996年5月,雙遼縣撤銷設雙遼市。2000年6月,經省政府批准增設遼河農墾管理區。
2005年,全市(兩區、兩市、兩縣)總人口330萬,其中四平市區58萬人。全市幅員面積為14080平方公里,其中市區為407平方公里。四平是個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有36個民族,漢族人口約佔91.6%。在35個少數民族中,滿族、蒙古族、回族、朝鮮族人口較多。
【行政區劃】
[編輯本段]
四平市總面積1.4萬平方公里,市區面積741平方公里,總人口332萬,其中市區人口為60萬人。現轄公主嶺市、雙遼市、梨樹縣、伊通滿族自治縣和鐵東、鐵西區。48個鄉、59個鎮、24個街道辦事處、618個居民委員會、1216個村民委員會。市人民政府駐鐵西區,郵編:136000。代碼:220300。區號:0434。拼音:Siping Shi。
截至2005年12月31日, 四平市轄2個市轄區、1個縣、1個自治縣,代管2個縣級市。
四平市 面積14323平方千米,人口328萬人(2004年)。
鐵西區 面積 162平方千米,人口 25萬。郵政編碼136000。
鐵東區 面積 945平方千米,人口 26萬。郵政編碼136001。
雙遼市 面積3121平方千米,人口 41萬。郵政編碼136400。
公主嶺市 面積4027平方千米,人口104萬。郵政編碼136100。
梨樹縣 面積3545平方千米,人口 85萬。郵政編碼136500。縣人民政府駐梨樹鎮。
伊通滿族自治縣 面積2523平方千米,人口 47萬。郵政編碼130700。自治縣人民政府駐伊通鎮。
* 此處區劃地名資料截至2005年12月;面積、人口數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簡冊(2006)》,人口截至2004年底。 *
【行政區變更】
[編輯本段]
四平因是長春往南鐵路的第五站,民間曾俗稱為「五站」。因此處是哈大線、平齊線和四梅線的交叉點,有四通八達的意思;在此站西二里半的地方有一村落叫「四平街」,因此就命為四平街站。建立市制後又叫四平街市,直至改為四平市。
1954年以前,四平市及轄區的部分縣不屬吉林省。 1945年8月15日,抗日戰爭勝利。四平開始組建民主政府。 1945年9月下旬,按東北行政委員會指示,在四平街市籌建遼北省政府。 1945年10月,四平市民主政府成立。遼北省建制,經歷了三建三撤。國民黨政府在日本投降後設立了遼北省,省會設四平街。中共中央東北局沿用了這個區劃。省會亦駐四平街。轄3個專區、1個市、13個縣(旗)。成立不久,省、市政府機關從四平街轉移到梨樹。12月初,省政府撤到昌北八面城,年底又向北轉移。 遼北省設立時轄3個行政督察專員公署,遼源行政督察專員公署1945年11月成立,駐鄭家屯,轄遼源(今雙遼市)、雙山、長嶺、通遼4個縣和東科中旗(今科左中旗);懷德行政督察專員公署1945年12月成立,駐梨樹鎮,轄懷德、梨樹、昌圖3個縣;西安行政督察專員公署1945年11月成立,駐西安(今遼源),轄西安(遼源)、西豐、東豐、海龍4個縣。
1946年1月初,四平市政府撤銷。1月12日,遼北省政府在轉移過程中撤銷。這是第一次建制、撤制。遼北省撤銷以後,原轄中長路以東4個縣劃歸中共吉遼省委遼北分省委領導,中長路以西9個縣歸遼西省領導。四平街歸遼西省管轄。
1946年4月,中共中央東北局東豐會議決定,恢復遼北省建制,管轄4個專區、2個市、13個縣。其中4個專區設在今吉林省境內。西安行政督察專員公署轄西安、開原、西豐等4個縣。海龍行政督察專員公署轄海龍、東豐2個縣。昌圖行政督察專員公署轄昌圖、昌北、梨樹3個縣。遼源行政督察專員公署轄遼源、雙山、長嶺、通遼4個縣。6月,遼北省各級機關轉移到通化.並入通化行署,另一部分與遼西行署合並,成立遼吉行政區,遼北省建制實際不存在了,這是第二次建制、撤制。1946年6月初,遼西省撤銷。四平劃歸遼吉行政區管轄。
1946年12月1日,東北行政委員會發布[行民字第8號令],將遼吉行政區改為遼北省.恢復遼北省建制。12月24日,將遼吉行政公署改為遼北省政府。 1947年1月,遼北省在白城子正式成立.全省設5個專區、28個縣(旗),2月18日發布通告,又改劃為3個專區。其中設在吉林省境內的有2個專區:第二行政督察專員公署轄乾安、長安、雙遼、賚廣、開東、長嶺6個縣,第四行政督察專員公署轄鎮東、洮南、洮北、洮安、賚北、通遼、東科中旗、瞻榆、開通9個縣。 1947年6月,四平街市改稱四平市。 1947年8月以後,這兩個公署中有11個縣劃為省直轄縣。
1948年2月15日,遼北省政府駐地從白城子遷到鄭家屯,在白城子成立後方辦事處。調整轄區,省直轄縣洮南、洮安、洮北、瞻榆、開通、鎮賚、安廣、大賚、乾安、郭前旗。 1948年3月,四平市解放,成立四平市政府。
1948年7月,隨著東北解放戰爭勝利發展,被國民黨政府軍隊佔領的遼北省區域相繼解放。中共中央東北局決定,將遼吉省委改為遼北省委,駐地鄭家屯。11月,遷駐四平市。中共遼北省委領導一地委(法庫)、二地委(長嶺)、三地委(西安)、四地委(哲里木盟)、五地委(華新)、四平市委。其中遼北二地委是1948年7月遼吉二地委改名,駐地長嶺,轄長嶺、懷德、梨樹、雙遼、長農等縣委和公主嶺工委、四平市委。1948年11月撤銷。中共遼北三地委是從遼寧省劃入的二地委改名,駐地西安。轄西安、東豐、海龍等縣和西安市。1948年11月撤銷。
1948年7月11日,東北行政委員會發布[東民字第26號]令調整遼寧、遼南、遼北、安東等地方行政區劃。決定,原遼寧省所屬瀋海路以西、以北地區劃歸遼北省,原遼北省所轄的白城子地區各縣,劃歸嫩江省管轄。第二專署於1948年9月從長嶺遷駐公主嶺。轄長嶺、懷德、梨樹、雙遼、長農等縣。10月29日,撤銷第一、二兩個專署,所轄的各縣市改為省直轄市縣。 1948年11月7日,遼北省政府駐地從鄭家屯遷至四平市。
1949年1月10日,東北行政委員會發布[建民字第l號]令,組建遼西省,省政府駐錦州市,轄9個縣。3月31日,公主嶺鎮劃為丙等市。 1949年4月21日,東北行政委員會發布[建民字第15號]令,撤銷遼北省建制。長農縣、懷德縣、公主嶺市劃入吉林省區域;西安、海龍2個縣和西安市劃入遼東省區域;四平市、梨樹、雙遼、長嶺3個縣劃人遼西省區域。這是遼北省第三次建制、撤制。是時遼西省共轄4個市、21個縣。5月15日,撤銷後的遼北省各機關遷往錦州市,與遼西省合並。6月,四平市政府更名為四平市人民政府。(以上出處)
1954年7月7日,東北行政委員會發布[東辦字1336號]文件,東北由6省改為3省,決定撤銷遼西省。將四平市、雙遼縣、梨樹縣由遼西省劃歸吉林省,四平市為吉林省直轄市,不管縣。
1955年2月8日,根據《憲法》規定,將四平市人民政府更名為四平市人民委員會。 1956年7月3日,國務院[國內字117號]文件批准,成立懷德專區,專員公署駐公主嶺鎮,轄懷德、榆樹、扶余、梨樹、九台、德惠、農安、雙陽、伊通、東遼10個縣。 1956年10月6日,國務院[國內字第180號]文件批准,懷德專區更名為公主嶺專區。10月12日,公主嶺鎮升為公主嶺市(縣級)。 1958年10月23日,國務院[國政內148號]文件批准,撤銷公主嶺專區。設立四平專區,將原省直轄的四平、遼源、公主嶺3個市和原公主嶺專區的懷德、梨樹、伊通、東豐、雙遼、東遼,6個縣劃歸四平專區管轄。專員公署駐四平市,改四平市為專區轄市。
1960年1月7日,國務院[國議字第8號]決定:撤銷公主嶺市,恢復公主嶺鎮,劃歸懷德縣管轄;撤銷東遼縣,將原東遼縣的行政區域劃歸遼源市管轄。 1960年2月6日,吉林省人民委員會批准,梨樹縣人民委員會駐地由梨樹鎮遷到郭家店鎮。 1962年6月9日,吉林省人民委員會[吉民依字266號]文件通知,6月1日,國務院[國議字第13號]決定:恢復東遼縣,以原東遼縣並入遼源的行政區域為東遼縣的行政區域。 1964年4月23日,吉林省人民委員會批准,梨樹縣人民委員會駐地由郭家店鎮遷回梨樹鎮。
1968年,撤銷四平專區公署。成立四平專區革命委員會。 1969年5月14日,吉林省革命委員會[吉革發(69)121號]文件批准,撤銷東遼縣建制,其行政區域劃歸遼源市管轄。 1971年2月4日,四平專區更名為四平地區,專員公署改為行政公署。轄2個市、5個縣。 1976年1月22日,中共吉林省委員會[吉發(76)4號]文件通知:省革委會決定,恢復東遼縣,以原東遼縣並人遼源市的區域為東遼縣的行政區域。
1980年初,四平地區轄2個市、5個縣。四平市轄11個街道、144個居民委員會:4個公社、32個生產大隊、225個生產小隊。 1980年4月,撤銷四平地區革命委員會,成立四平地區公署。
1983年9月5日,吉林省人民政府[吉政發(83)第202號]文件通知,根據國務院8月30日[國函字(83)第173號]批復:撤銷四平地區,設立四平市(地級市),原四平地區所轄的懷德、梨樹、伊通、雙遼縣劃歸四平市管轄。設立遼源市(地級),將原四平地區的東豐、東遼2個縣劃歸遼源市管轄。
1983年12月22日,經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設立鐵東、鐵西兩個區,為四平市轄區。根據中共吉林省委決定:將農村人民公社改為鄉、鎮,生產大隊改為村。
1985年3月8日,吉林省人民政府[吉政發(85)47號]文件通知,國務院2月4日[國函字(85)第17號]文件批准:撤銷懷德縣,設立公主嶺市(地級),以原懷德縣行政區域為市區,將四平市的伊通縣劃歸公主嶺市管轄。12月,四平市轄2個區:鐵東、鐵西;2個縣:梨樹、雙遼。
1986年1月20日,吉林省人民政府[吉政發(86)9號]文件通知,經國務院批復:將公主嶺市改為縣級市,將伊通縣劃歸四平市管轄。公主嶺市由四平市代管,計劃由省單列。 1988年1月,四平市轄公主嶺市,梨樹、雙遼、伊通3個縣;鐵東、鐵西2個市轄區。
1988年9月15日,吉林省人民政府[吉政函(1988)177號]文件通知:民政部1988年8月30日[民(1988)行批17號]文件批復,經國務院批准,同意撤銷伊通縣,設立伊通滿族自治縣,以原伊通縣的行政區域為伊通滿族自治縣的行政區域。伊通滿族自治縣設立後,仍由四平市直接領導。撤銷伊通縣,設立伊通滿族自治縣,以原伊通縣的行政區域為伊通滿族自治縣的行政區域。(民政部1988年8月30日批復【民[1988]行批17號】,吉林省人民政府1988年9月15日通知【吉政發[1988]177號】)
1995年12月,四平市轄1個市、2個縣、1個自治縣、2個市轄區。
1996年6月7日,吉林省人民政府[吉政函(1996)63號]文件通知:經國務院批准,同意撤銷雙遼縣,設立雙遼市(縣級)。以原雙遼縣的行政區域為雙遼市的行政區域。雙遼市設立後由四平市代管。
2000年,據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四平市總人口3292326人。其中:鐵西區 228684人、鐵東區 264157人、梨樹縣 871117人、伊通滿族自治縣 482134人、公主嶺市 1041735人、雙遼市 404499人。
2002年12月,四平市轄2個區、2個市、1個縣、1個自治縣和24個街道辦事處、58個鎮、2個民族鎮、25個鄉、2個民族鄉。
2003年,四平市總人326.7萬人,市區人口51.1萬人。面積14080平方千米。轄6縣(市、區),24個街道、60鎮、27鄉。
2005年,調整四平市部分行政區劃(四政發[2005]19號):將梨樹縣葉赫滿族鎮劃歸鐵東區管轄;將梨樹縣十家堡鎮的九間房村、西八大村、東八大村、孤榆樹村,大房身鄉的海青村、條子河村劃歸鐵西區平西鄉管轄。調整後,四平市區面積由407平方千米增加到741平方千米,人口由53萬增加到58.2萬;鐵東區面積由307平方千米增加到572平方千米,人口由28萬人增加到31.2萬人;鐵西區面積由101平方千米增加到169平方千米,人口由25萬人增加到27萬人。
截至2006年1月,四平市共轄102個鄉鎮街(其中17個鄉、56個鎮、29個街道),192個社區(其中城鎮社區135個)、1164個行政村。其中:鐵西區轄6個鄉鎮街(其中1個鄉、5個街道),38個社區(全部是城鎮社區)、19個行政村;鐵東區轄11個鄉鎮街(其中1個鄉、2個鎮、8個街道),39個社區(其中城鎮社區38個)、36個行政村;公主嶺市轄30個鄉鎮街(其中2個鄉、18個鎮、10個街道),34個社區(其中城鎮社區18個)、406個行政村;雙遼市轄18個鄉鎮街(其中4個鄉、8個鎮、6個街道),29個社區(其中城鎮社區22個)、190個行政村;梨樹縣轄21個鄉鎮(其中6個鄉、15個鎮),33個社區(其中城鎮社區99個)、313個行政村;伊通滿族自治縣轄15個鄉鎮(其中3個鄉、12個鎮),14個社區(其中城鎮社區5個)、189個行政村;遼河農墾管理區管理1個鎮(孤家子鎮),共有5個社區(其中城鎮社區5個)、9個行政村;四平經濟開發區管理2個行政村。註:按吉民行批[2005]7號,梨樹縣的石嶺鎮已經劃入四平市的鐵東區,但沒有操作,仍統計在梨樹縣內;按吉民行批[2005]7號,雙遼市的向陽鄉已經合並到服先鎮,但雙遼市沒有操作,此表中向陽鄉未在統計在內。
【經濟發展】
[編輯本段]
2006年是實施「十一五」計劃的第一年。一年來,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繼續落實工業立市的戰略方針,實施項目帶動戰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努力拚搏,銳意進取,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取得了明顯成效。經濟保持平穩較快增長,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進一步加強,城鄉居民生活不斷改善,各項社會事業得到加強,實現了年初確定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預期目標,實現了「十一五」經濟的良好開局。
國民經濟繼續保持平穩較快增長。據初步核算,全年實現全市生產總值380.0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3.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38.8 億元,增長10.0%;第二產業增加值119.7億元,增長18.8%;第三產業增加值121.5億元,增長13.5%。人均生產總值達11461元,比上年增長14.5%。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一、二、三產業占生產總值比重由上年的38.2:29.7:32.1調整為36.5: 31.5: 32.0。第一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27.2%;第二產業貢獻率為 41.1%;第三產業貢獻率為31.7%。
財政收入實現較快增長。全年全市一般預算全口徑財政收入達22.7億元,按可比口徑計算,比上年增長18.4%。其中,地方財政收入9.5億元,比上年增長32.2%。支出結構進一步改善,重點支出得到保障。全市一般預算財政支出41.3億元,比上年增長24.5%。農業支出、教育支出、科學支出分別為27365萬元、69653 萬元、1166萬元,增幅分別為41.3%、13.5%、84.8%。撫恤和社會福利救濟支出為28053萬元,比上年增長37.8%;社會保障補助支出44510 萬元,比上年增長 3.4 %。
市場物價總體水平保持小幅上漲,上漲幅度不大,有的明顯低於上年。全市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為100.62,漲幅比上年回落1.48個百分點;全市商品零售價格總指數為100.82,漲幅比上年上升0.22個百分點;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為101.26,漲幅比上年上升0.02個百分點。
就業渠道拓寬,就業規模擴大。年末,全市單位從業人員達到 20.5萬人,比上年下降2.4%。全年城鎮創造就業崗位5.77萬個。城鎮新增就業4.9萬人。年末全市尚有城鎮失業人數21973人,登記失業率為4.1%。培訓農民80萬人。全市有45萬名農村勞動力實現轉移就業。
過去的一年全市經濟發展取得了顯著成績,但同時也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經濟結構不合理、增長方式粗放、體制機制不完善等問題還沒有根本解決。產業綜合競爭力較弱。農業基礎依然薄弱,農民持續增收難度加大。就業再就業壓力依然很大。社會保障體系仍不夠完善。
【資源物產】
[編輯本段]
四平市自然資源、物產資源豐富。
土地資源 土地資源比較豐富,地貌類型多樣,地域性差異明顯。山地約占總面積的6%,丘陵占總面積的15%,平原約占總面積的79%。全市有農作物總播種面積647312公頃,其中水田37962公頃。地勢平坦,土壤肥沃,適宜生長多種農作物。公主嶺市、梨樹縣、伊通滿族自治縣、雙遼市均為國家商品糧基地縣(市)。在農作物中,以玉米、大豆、水稻最為著稱,其次為高粱、穀子、小麥等。在經濟作物中,葵花籽和甜菜產量較多,其次是花生、蓖麻、烤煙、瓜果等。
森林資源 四平市森林總面積為30.65萬公頃。其中人工林佔一半以上。四平市東部分布著大面積森林,中西部以農田防護林為主,有小面積片林。東部低山丘陵生長著茂密的天然林。主要樹種有蒙古柞、山楊、春榆、白樺、水曲柳等。2001年造林面積12139.2公頃,封山育林面積10400公頃。
草地資源 四平市草地資源總面積14.4萬公頃,其中放牧場8.92萬公頃。采草場3.7萬公頃。雙遼市和公主嶺市北部的部分鄉鎮因位於松嫩平原的南緣而具有大面積的草原,伊通滿族自治縣和梨樹縣南部有較大的荒山草坡。
野生動植物資源 四平市的東部、南部和西部的半山區、丘陵地帶,山巒起伏,草木茂盛,動植物資源豐富。
野生動物獸類有黃羊、狐狸、狼等。鳥類有野雞、啄木鳥等178種。
魚類有鏈、鋰、鯽、鯰、草根魚等27種。兩棲類有黑斑蛙、大蟾蜍、東北雨蛙等3種。
野生植物種類繁多。食用野生植物有蕨菜、蘑菇、山裡紅等50多種。葯用植物有人參、甘草、五味子、枸杞子、黃麻等293種。
礦產資源 四平市東部和南部山區、半山區有良好的成礦地質條件,含礦現象普遍,有10餘處貴金屬產地,其中50%有開發利用價值。能源礦產有劉房子煤礦、伊通煤礦、梨樹縣五家戶天然氣等11處。在金屬礦產中,發現金鋁等礦產10多個。放馬溝礦山販鋅儲量可達40萬噸左右。在非金屬礦產中,大頂山硅灰石礦、哈福陶石礦、梨樹縣石灰石礦產量較大、質量優、經濟價值高。鈉基膨潤土、石英砂和陶石是外貿中的暢銷品。
水資源 四平市水資源總量為23.99億立方米。其中全市多年河川徑流量為12.56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為11.43億立方米。
Ⅱ 遼寧省的老四平鎮和吉林省的四平市,有什麼淵源
吉林省四平市的市區位於省界邊上,與四平市區相鄰的就是遼寧省鐵嶺市昌圖縣。尤其是昌圖縣的老四平鎮,場鎮到四平市區只有幾公里,而老四平工業園區和四平市區已經連成一片了。
(四平4路公交)
Ⅲ 想了解四平
我就是四平人
【基本情況】2000年,四平市總人口322.9萬人,市區人口46.8萬人。人口自然增長率4.1‰。幅員14080平方公里。耕地面積60.6萬公頃,草原面積3.9萬公頃,林地面積28.8萬公頃。轄6個縣(市)、區,59個鎮,31個鄉。
2000年,四平市國內生產總值156.5億元,比1999年下降1%,其中第一產業完成增加值63.1億元,比1999年下降18%;第二產業完成增加值40億元,比1999年增長12.7%;第三產業完成增加值53.4億元,比1999年增長8.3%。一、二、三產業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分別為40.3∶25.6∶34.1。全市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為4853元。全年商品零售價格總水平比1999年下降3.2%;居民消費價格水平比1999年下降3.7%。
2000年,四平市農業工作圍繞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財力增加和農村穩定發展的目標,大力調整農村經濟結構,發展效益農業。全市糧食播種面積為52.6萬公頃,比1999年減少0.9萬公頃。由於遭受嚴重旱災,全市糧食總產量為264萬噸,比1999年減產288萬噸,比1999年下降52.2%。其中,玉米產量201.9萬噸,比1999年下降58%;水稻產量35.7萬噸,比1999年下降24.4%;大豆產量6.4萬噸,比1999年增長87.4%。油料產量7477噸,比1999年增長65.4%;蔬菜產量144萬噸,比1999年增長1.6%;水果產量4.7萬噸,比1999年下降48.9%;烤煙產量47噸,比1999年下降58%。全年實現畜牧業增加值35.1億元,比1999年增長23.6%。豬肉產量38萬噸,比1999年增長15.2%;牛羊肉產量11.5萬噸,比1999年增長16.2%。牛奶產量5.6萬噸,比1999年增長27.3%。豬、牛、羊飼養量分別為606萬頭、175萬頭、133萬只,分別比1999年增長8.8%、9.6%和6.1%。水產品產量6811噸,比1999年下降6.9%。實現林業產值6765萬元,比1999年增長19.8%。造林面積達6600公頃,比1999年增長22.2%。森林防火連續20年無重大森林火災。全市農田有效灌溉面積112.3千公頃,比1999年增長3.1%;農業機械總動力為127.9萬千瓦,比1999年增長12.8%;農用拖拉機5.1萬台,比1999年增長13.3%;農用載重汽車596輛,比1999年下降4.5%;農村用電量為37315萬千瓦小時,比1999年下降1.7%;化肥施用量44.4萬噸,比1999年下降9.6%
2000年,四平市努力優化工業結構,開拓市場,深化國企改革,大打工業效益攻堅站,全市工業經濟實現恢復性增長。全部國有企業及年銷售收入在500萬元以上的非國有企業(以下簡稱規模以上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22.3億元,比1999年增長12.7%。其中國有企業增加值為8.6億元,比1999年下降0.6%;集體企業工業增加值4.3億元,比1999年增長33.2%;股份制企業增加值2.1億元,比1999年增長18.85%;外商及港澳台企業增加值4.1億元,比1999年增長7.67%;其他經濟類型企業增加值3.2億元,比1999年增長34.7%。全年輕工業增加值9.1億元,比1999年增長11.5%;重工業增加值13.2億元,比1999年增長13.7%。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品銷售率97.1%,比1999年高0.5個百分點。全市工業經濟效益有較大提高,全年規模以上企業工業經濟綜合效益指數為68.8%,比1999年上升18.8個百分點。其中總資產貢獻率5.28%,比1999年上升2.3個百分點;資本保值率為139.98%,比1999年上升73.5個百分點。規模以上企業銷售收入81.2億元,比1999年增長25.1%,實現利潤?16229萬元,比1999年減虧38025萬元。其中地方企業虧損9928萬元,比1999年減虧12496萬元。
2000年,四平市認真貫徹國家擴大內需,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努力爭取國家投資同時,多渠道落實配套資金,積極創造建設條件,加大了固定資產投資力度。全年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4.5億元,比1999年增長20.4%。其中國有單位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3.8億元,比1999年增長4.5%;城鄉居民個人投資完成11.4億元,比1999年增長419.5%。基本建設投資完成22.7億元,比1999年增長3.7%;更新改造投資完成6.7億元,比1999年增長41.8%;房地產投資完成3.5億元,比1999年增長40.5%。全年新增固定資產46.9億元,比1999年增長72%,固定資產交付使用率為105.4%。新增的主要生產能力有:原煤開采43萬噸,發電機組容量60萬千瓦,新建改建公路69.4公里。重點建設進展順利。四平熱網工程已經形成100萬平方米供熱能力,4個國家糧食儲備庫和雙遼電廠3#、4#機組項目正在通過驗收,四平電信大廈等基礎設施項目進度良好,市區道路、給排水、城鄉電網改造、東西遼河治理,抗旱工程、經濟適用住房建設等項目相繼開工。
2000年,四平市完成交通運輸郵電業增加值80104萬元,比1999年增長9.6%。全市公路營運里程3.95萬公里,營運線路618條,增加60條。全年公路旅客發送量83060萬人公里,比1999年增長0.4%;公路貨物周轉量87130萬噸公里,比1999年增長0.2%。完成郵電業務總量30359萬元,其中郵政業務總量4048萬元,比1999年增長19.4%;電信業務總量26311萬元,比1999年增長15.8%。全區程式控制電話機容量38.5萬門,比1999年增長1.4%。固定電話用戶達30.5萬戶,比1999年增長25.4%;行動電話用戶達106019戶。數據通信業務發展迅速,計算機互聯網路用戶達11515戶,比1999年增長375.6%。
2000年,四平市社會消費品市場貨源充足,供銷穩定。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8.85億元,比1999年增長0.4%。全年新建各類集貿市場5個,集貿市場總數達314個。集貿市場成交額達40.1億元,比1999年增長7.5%。其中消費市場成交額39.7億元,比1999年增長6.8%;城市集貿市場成交額14.8億元,比1999年下降6.2%;農村集貿市場成交額25.3億元,比1999年增長17.4%。全年商品進出口總額2370萬美元,比1999年下降2.3%。其中出口總額2119萬美元,比1999年增長40.8%;進口總額251萬美元,比1999年下降72.7%。
2000年,四平市繼續貫徹落實積極的財政政策,全年全口徑一般預算內財政收入10.9億元,比1999年下降1.5%。其中市區財政收入4.7億元,比1999年增長4.1%;財政支出12億元,比1999年增長6.8%;教育事業費支出29605萬元,比1999年增長11%。全年完成各類稅收10.3億元,與1999年持平。其中國稅收入6.6億元,比1999年增長7.2%;地稅收入3.7億元,比1999年下降11%。金融機構進一步強化各項服務功能,支持和推動全市經濟發展。2000年末,全市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128.7億元,比年初增加6.5億元。其中企業存款余額18.1萬元,比年初增加3.6億元;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110.8億元,比年初下降1383萬元。各項貸款余額221億元,比年初下降21.4億元。其中短期貸款余額181.9億元,比年初下降24億元;中長期貸款余額22.2億元,比年初下降2.7億元。保險業發展加快,全年保費收入1.3億元,承保金額195.7億元,已決賠款6117萬元。2000年末,四平市共有普通高校2所。在校生9538人,中等專業學校10所,在校生11013人;普通中學194所,在校生16.46萬人;農、職業中學16所,在校生7750人;小學1262所,在校生30.9萬人。全市通過扶貧幫困工程救助1206名輟學學生重返校園。全市共有藝術表演團體6個,文化藝術館(站)44個,公共圖書館5個、博物館2個、文物保護單位5個、廣播電台5座、電視台5座。廣播人口覆蓋率達98%,比1999年上升14.5個百分點;電視人口覆蓋率94%,比1999年上升7.4個百分點。全市共有衛生機構575個,比1999年增加22個,其中婦幼衛生機構8個,衛生防疫機構11個。衛生機構人員18742人,醫生總數7179人,比1999年增加790人;護士4145人,比1999年增加323人,床位8966張。全市中小學體育達標率90.1%,職工參加體育活動人數達20萬人。2000年,四平市運動員共參加了全省5個夏季項目的比賽,獲金牌51枚,銀牌23枚,銅牌7枚。
2000年,四平市市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31.16元,比1999年增長6.4%,人均生活費支出2994.2元,比1999年增長3.7%。其中食品支出1219.95元,比1999年下降4.6%。農民人均純收入1649元。市區人均居住面積9平方米,農村人均居住面積18平方米。2000年末,全市全部在崗職工人數為30.1萬人,比1999年下降3.4%,在崗職工工資總額為17.2億元,比1999年增長3.9%,在崗職工平均貨幣工資為5699元,比1999年增長9.0%。全市共有89032名職工參加了基本養老保險,有27249名離退休人員參加了離退休統籌。全市共有2648戶、4460人領到了最低生活保障金,月支付保障金達41萬元,比1999年增加了6萬元。2000年末,全市共有各類福利事業單位118戶,社會福利床位5068張,收養4050人,全市各類福利企業127戶,安置1031名殘疾人就業。
Ⅳ 四平紅嘴經濟技術開發區的介紹
四平紅嘴經濟技術開發區是搶抓國家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歷史機遇快速崛起的國家級開發區,位於東北亞經濟圈中心城市吉林省四平市西北郊,規劃面積20平方公里,拓展區面積30平方公里。2001年12月經市委、市政府批准成立,並於2002年11月被省政府批准為省級開發區,2010年成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2012年初至2012年8月末,開發區規模以上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97億元。截止2011年,區內有企業80戶,投資超億元以上項目30個,紅嘴開發區搶抓國家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歷史機遇快速崛起,基礎設施日臻完善,經濟實力持續攀升,主要經濟指標一直保持40%的強勢增長,形成了換熱器及先進裝備製造產業、新型建材及冶金產業、食品及農副產品深加工產業、動漫及現代服務業等特色產業發展格局,已成為拉動區域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引擎。隨著中煙集團、國家開行、國葯集團、換熱器「國檢中心」等一批「國字型大小」項目的陸續進駐,開發區實力不斷壯大。進入「十二五」,紅嘴開發區全力打造「兩大基地」,按照國家級產業園區標准和1000億產值的目標,快速推進「五大園區」,加快南接(沈陽)北融(長春)步伐,快速推進優勢產業集聚發展,成為有力支撐區域經濟發展的新興產業區和充滿活力的現代化四平北部新城。
Ⅳ 吉林省四平市有哪些區
目前四平市就兩個區:鐵西區、鐵東區。行政所轄公主嶺市、雙遼市、梨樹縣、伊通滿族自治縣。
Ⅵ 老四平的老四平項目
老四平工業園位於沈鐵工業走廊的最北端,規劃面積10.4平方公里,定位為以機械加工項目為主,輕工產品為輔。一期工程規劃5平方公里,現已完成10kv供電線路、園區主幹道1.2公里和3條次幹道2.9公里的基礎設施建設,達到「五通一平」,為入駐園區企業奠定了良好的投資環境。經過園區管委會的協調,四平市交通部門已經將市內9路車的終點站設到園區;18路車早晚各3個往返站點設在園區,並且將市內的寬頻網線拉進園區。園區內公交、通信的成功開通,標志著老四平工業園區與整個四平市形成一體化,也標志著在園區內生活和在四平市內生活的等同化。老四平工業園區憑借其特有的區位優勢、交通優勢和優良的環境,已成為廣大域外客商的「眾視」之地,目前,該園區已入駐企業29家,其中從四平市引進的域外客商19家,老四平工業園以現代化機械加工為主的產業集群已開始顯現。
2006年初到現在,老四平鎮先後引進遼寧聲旺食品有限公司,企業佔地面積60000平方米,年產值4億元,主要產品香腸及鹵肉製品,銷售遍及東北、華北,是中國馳名商標企業。鐵嶺凱峰機械裝備有限公司佔地面積30000平方米,主要產品凱峰4LZ.0D1型稻麥收割機,是遼寧省第一家生產聯合收割機的企業。遠大換熱設備有限公司佔地面積30000平方米,主要產品是重型機件加工及換熱設備,北京西客站換熱工程由該公司承建。鐵嶺百樂家食品有限公司佔地面積60000平方米,生產乳酪及乳製品、特色蔬菜製品,是國內唯一一家生產乳酪的大型企業。還有鐵嶺聖威液壓機械製造有限公司、四平高壓螺栓製造公司、四平華光電光源有限公司、四平精工機械製造廠、四平東方冷卻器廠、四平德志汽車配件有限公司等17個項目。合同總投資3.05億元,其中投資500—1000萬元的項目12個,投資1000萬元以上的項目5個,5000萬元以上項目3個,超億元項目1個。
Ⅶ 四平市有哪些國有企業
四平昊華化工有限公司(原聯合化);紅嘴鋼鐵;宏寶來;金士百;鼓風機。
Ⅷ 吉林四平有哪些工廠
A愛民果樹林場 | 愛民鄉鹿場 | 奧瑞紡織廠 B白檯子林場 | 板石林場 | 板石養豬場 | 寶來換熱器廠 | 北泰傢具廠 | 奔奪傢具廠 | 玻璃城子林場 | 玻璃山林場 | 玻璃山牧場 | 博全模具機加 C常德卷煙廠四平卷煙分廠 | 昌磊石材 | 忱泰給水設備廠 | 晨宇滌綸廠 | 成達機械加工鉚焊部 | 成功石材 | 誠信鋁塑門窗廠 D大地石材廠 | 大頂山銅礦 | 大孤山林場 | 大孤山林場 | 大林子分場 | 大窩堡果園 | 電焊機廠 | 東北四平市工程液壓件廠 | 東方換熱設備製造廠 | 東方食品廠 | 東方自控設備廠 | 東風密封墊廠 | 東晟汽車電機廠 E二龍卜大隊豬場 | 二龍湖林場 | 二龍山果園場 | 二龍山水庫魚種場 F范家屯五七農場 | 紡織製品廠 | 風機總廠 | 富達玻璃製造廠 | 富民不銹鋼加工部 | 福寧分場 G崗子分場 | 高家崗林場 | 工農大隊果園 | 公主嶺電器廠 | 公主嶺國家農業科技園區三劑化工廠 | 公主嶺市電器開關廠 | 公主嶺市頂山泉酒廠 | 公主嶺市恆達塑窗廠 | 公主嶺市宏宇玻璃鋼廠 | 公主嶺市華康牧業 | 公主嶺市慧豐水箱廠 | 公主嶺市良種繁殖場 | 公主嶺市嶺峰水箱 | 公主嶺市鹿場 | 公主嶺市鹿場 | 公主嶺市鋁不銹鋼加工廠 | 公主嶺市美光源霓虹燈 | 公主嶺市me網路夢工廠 | 公主嶺市苗圃 | 公主嶺市農作物營養劑廠 | 公主嶺市三星種雞場 | 公主嶺市水泥廠 | 公主嶺市炭素廠 | 公主嶺市偉業紡織機械廠 | 公主嶺市鑫華印刷 | 公主嶺市鑫金進口汽車修配廠 | 公主嶺市鑫鑫農膜塑料廠 | 公主嶺市鑫鑫農膜塑料廠 | 公主嶺市陽光印刷廠 | 公主嶺市液壓機具廠 | 公主嶺市液壓探究所 | 公主嶺市政府機關汽車修配廠 | 公主嶺市植物油廠 | 公主嶺造紙廠 | 公主嶺軸承廠 | 公主嶺軸承廠東廠區 | 果樹農場 | 國營梨樹農場 H海螺型材旺達塑鋼鋁合金門窗加工廠 | 黑林子鎮飼養場 | 恆發機械加工廠 | 恆泰機械加工廠 | 宏達勞保用品廠 | 宏大磷脂廠 | 紅旗畜牧場 | 紅旗分場 | 紅日工藝標牌廠 | 宏聖印刷廠 | 紅星副業場 | 華龍木業 | 華通鏈條廠 | 華通鏈條廠 | 懷德縣林場 | 匯鑫石材 J吉林吉春制葯 | 吉林省通信電纜廠 | 吉強汽修廠 | 吉泰換熱器 | 吉泰換熱器廠 | 吉天聖服裝廠 | 佳美大理石廠 | 嘉美聖依 | 賈雜鋪林場 | 金峰門窗廠 | 景家台鎮鹿場 L老馮水電焊修理廠 | 冷軋鏍紋鋼廠 | 利民收割機械配件經銷處 | 梨樹鐵塔廠(無坐標) | 梨樹縣飼養場 | 梨樹縣天源釀酒廠(無坐標) | 梨樹縣原種場 | 連和紡織 | 聯合化工廠 | 聯合化工廠電石材廠 | 蓮九薄鐵部 | 遼沈鋁材廠 | 林場 | 嶺城水泥 | 流體設備製造廠 M茅山分場 | 明鑫進口國產石材 | 牟家街林場 N奶牛場 | 奶牛場 | 那木林場 | 農場畜牧場 P盤錦天禹防水材料廠 | 盤綿世緣新型防水材料 | 平南街辦事處 Q汽車修配廠 | 啟東有機化工廠 | 七里界分場 | 七馬路印刷廠 | 慶達彩印廠 | 全福木業 R人大機關印刷廠 | 瑞朋感測器 S賽恩斯防火板傢具廠 | 賽信鋁塑門窗廠 | 三家子林場 | 三家子鎮果園 | 三塔分場 | 山東廣泰石材 | 山門鹿場 | 沈家豬場 | 沈洋豬場 | 勝大門窗廠 | 盛德標牌製作 | 省雙遼種羊場 | 市果樹農場 | 十屋農場 | 十屋鎮林場 | 實驗機械林場 | 市種馬場 | 雙環卷簾門廠 | 雙遼農場 | 雙遼農場 | 雙遼農場 | 雙遼農場 | 雙遼農場 | 雙遼農場馬隊 | 雙遼市鹿場 | 雙遼市牛場 | 雙遼市軸承廠 | 雙遼縣鹿場 | 雙山林場 | 雙星檯球案廠 | 四海印染總廠 | 四平北方壓力容器製造廠 | 四平焊接器材廠 | 四平金城鼓引風機製造廠 | 四平藍爍印刷廠 | 四平老白酒廠 | 四平聯合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綜合服務中心 | 四平民政苫布製革廠 | 四平汽車改裝廠 | 四平市北方液壓設備廠 | 四平市北方專用汽車廠 | 四平市變速機械廠 | 四平市電氣控制設備廠 | 四平市東方化工廠 | 四平市東泰石化機械廠 | 四平市風機廠 | 四平市鋼鍬廠 | 四平市高低壓開關廠 | 四平市廣達標牌廠 | 四平市光學儀器廠 | 四平市紅達特禽養殖場 | 四平市吉利換熱器總廠 | 四平市緊固件廠 | 四平市金馬制衣廠 | 四平市糧油加工廠(四平市糧庫) | 四平市磷脂廠 | 四平市流體設備製造廠 | 四平市鹿場 | 四平市美佳設備製造廠 | 四平市銘陽熱水器廠 | 四平市釀造廠 | 四平市皮鞋總廠 | 四平市慶達彩印廠 | 四平市人造革廠 | 四平市瑞隆皂素廠 | 四平市食品總廠 | 四平市實驗林場 | 四平市收割機配件一廠 | 四平市鐵西區煎餅廠 | 四平市網線廠 | 四平市新北冷卻器廠 | 四平市鑫雨汽車改裝廠 | 四平市興平換熱設備廠 | 四平市軋鋼廠 | 四平市軋鋼二廠 | 四平市伊通縣世友種鹿場 | 四平市醫用氧氣廠 | 四平市油料加工廠 | 四平市遠大重型機器廠 | 四平市長久織布廠 | 四平市中保換熱器廠 | 四平市中保換熱器分廠 | 四平市眾力達塗料廠 | 四平市中業鎢鉬材料廠 | 四平塗料廠 | 四平線路器材廠 | 四平一汽汽車有限公司改裝車八廠 | 四平一汽汽車有限公司改裝車六廠 | 四平一汽汽車有限公司改裝車三廠 | 四通車輪製造廠 | 飼養場 | 松遼制葯廠 | 塑料包裝製品廠 T太平山大隊林場 | 天虹紡織制線廠 | 天虹紡織製造廠 | 天龍藝術玻璃廠 | 鐵鑫鐵藝加工廠 | 團山子分場 W王奔四中雞場 | 王鄉果園 | 卧虎機械林場 X現代食品添加劑機械包裝 | 縣第二鹿場分場 | 縣第一鹿場 | 縣糧種繁殖場 | 縣鹿場 | 縣小寬分場 | 縣葉赫林場 | 縣種豬場 | 橡膠製品二廠 | 小城子林場 | 小城子青年農場 | 小寬分場 | 小寬鎮果園 | 小王紙業 | 小香居香腸加工部 | 新立防水材料廠 | 新立果園 | 新立飼養場 | 新時光印刷 | 新時光印刷 | 新鮮分場 | 新星水泥製品廠 | 新銀基換熱設備廠 | 興寶石材 | 興隆林場 | 興平機電設備修配廠 | 興旺門窗廠 | 學生用品加工廠 Y閻達大隊果園 | 楊大城子林場 | 楊大城子林場 | 養殖場 | 億達機械製造廠 | 一馬樹林場 | 一汽汽車公司改裝車二廠 | 一汽汽車公司改裝車一廠 | 一汽四環車裝公主嶺模具廠 | 伊通滿族自治縣啤酒廠 | 伊通滿族自治縣羊毛衫廠 | 伊通雙合飼料廠 | 伊通縣果場 | 伊通縣良種場 | 伊通縣種畜場 | 伊通縣種畜場 | 銀年汽車改裝廠 | 印鐵制罐廠 | 營城子林場 | 永加良種場 | 有機氟材料廠 | 育林羊場 | 裕鑫工程機械製造廠 | 魚種場 | 運興門窗廠 Z長城汽車鉚焊加工廠 | 長發飼養場 | 長豐飼養場 | 張家街農場 | 長興門窗廠 | 長興豬場 | 振國帆布廠 | 鄭老二薄鐵部 | 中保換熱器 | 中國石油化工東北分公司采輸三廠 | 中國石油化工東北分公司采輸一廠 | 中國一汽四平專用汽車廠 | 種馬場 | 眾森鎢鉬 | 眾鑫塑料水箱 | 種豬場 | 專業水電焊
Ⅸ 安廣鎮的工業園區
安廣工業園區建於2003年,地處安廣鎮與紅崗鄉交界,國家琿烏一級公路貫穿全境,佔地面積8平方公里,一期規劃開發4平方公里。到目前為止,安廣鎮工業園區共建成項目8個,佔在面積32萬平方米,投入資金6780萬元,安置就業430人,此外,又達成意向協議三個。即:安廣民營業主與上海市嘉定民營業主孫采華簽定了肉食雞加工生產線一條,投資1000萬元,年生產加工肉食雞700萬只,產值2200萬元,利潤300萬元,稅金80萬元,可安排100人就業;與四平達鑫經貿有限公司達成意向,四平民營大戶王玉平先生准備把原四平市鑫平日用化工廠遷至安廣工業園區,該項目固定資產總投資12000萬元,年產值28000萬元,利稅6800萬元,可安置上千人就業;與黑龍江省龍江勝華綠色有機肥料廠達成意向,投資120萬元,在安廣工業園區建一座綠色有機肥料廠,年產值1800萬元,利稅80萬元,可安置100人就業。
集中供熱
隨著大安市安廣鎮建設的不斷發展,因鍋爐燃煤而引起的大氣環境污染成了困擾安廣鎮居民的一大問題。為此,安廣鎮政府積極通過招商引資發展集中供熱,整合資源,節約能源,改善大氣環境質量。由大安市都瑞熱力有限責任公司投資開發的Ⅰ期集中供熱工程正在積極進行中,Ⅰ期工程投資3500萬元(其中環保投資55萬元),擬建供熱面積15萬㎡。隨著鄉鎮經濟的進一步發展,鄉鎮建設日新月異,特別是住宅環境的進一步改善,鄉鎮大氣環境污染成了比較突出問題,發展集中供熱,改善鄉鎮大氣環境質量成了大安市環境保護工作的一大任務。為此,大安市環保局積極應對,協調鄉鎮政府,採取得力措施,加大鄉鎮大氣環境治理,切實保護鄉鎮的大氣環境,這必將推動大安市城鄉大氣環境的整體改善,也必將推動大安市生態環境建設的進一步開展。
Ⅹ 四平市有那些發電廠
四平市有個四平市熱電廠,鐵西有個西郊熱電廠,雙遼市也有熱點廠是風力風力發電的,但是是四平地區的,不在四平市內的電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