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產鈾岩體岩石地球化學特徵
20世紀80年代以來,南京大學地球科學系、核工業290研究所、核工業北京鈾礦地 質研究院等單位在這一地區開展了廣泛的研究工作,並從區域上系統總結了產鈾花崗岩的 地球化學特徵(張祖還等,1991)。然而,上述研究大多側重於大范圍的區域性工作,或 是對產鈾花崗岩鈾礦化特徵方面的研究,而很少針對某一具體的產鈾岩體展開更加深入細 致的研究工作,因而對產鈾岩體岩石地球化學特徵及其成因方面的研究還比較薄弱。為 此,選擇了南嶺東段最為重要的產鈾岩體——貴東復式岩體(圖7-3)中的筍洞岩體, 開展了較為詳細的年代學、微量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學研究工作,以便深入了解該產鈾岩 體的岩石地球化學特徵,查明花崗岩的物質來源及其形成的地球動力學背景。
貴東岩體位於南嶺東段粵北地區,區域上屬於南嶺地區三條東西向岩漿岩帶之一的花 山-大東山-貴東岩漿岩帶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個由沙溪岩體、魯溪岩體、下庄岩體、 筍洞岩體、龜尾山岩體和帽峰岩體等組成的早中生代—晚中生代復式岩體(圖7-3),出 露面積達1500km2。該岩體侵入的圍岩在東北側和東側為寒武-奧陶系淺變質砂岩、板岩 及含炭板岩;在南側主要為泥盆-石炭系砂岩、碳酸鹽岩。接觸帶附近的圍岩均有不同程 度的接觸變質作用。筍洞岩體是貴東復式岩體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出露面積約90km2。 主要由中粒,次為中粗粒黑雲母花崗岩組成,局部見有中粗粒似斑狀花崗岩。岩體范圍內 NWW、NNE和NEE向基性岩脈十分發育(圖7-4)。花崗岩呈花崗結構或似斑狀結構, 組成礦物主要為鉀長石、斜長石、石英、黑雲母和白雲母。以往研究認為,貴東復式岩體 屬中-晚侏羅世岩漿活動產物(金景福,1984;王學成,1986;胡瑞忠等,1988)。但近 期高精度的單顆粒鋯石U-Pb定年結果表明,貴東復式岩體是早中生代—晚中生代多次 岩漿活動產物(孫濤等,2003)。
1.形成時代
筍洞岩體以往尚未有人進行過年代學研究。為獲得可靠的測年數據,從該岩體中335礦床KD-17坑道以西500m處,選擇了新鮮的中粒似斑狀黑雲母花崗岩全岩樣品,由天 津地質礦產研究所同位素實驗室李惠民研究員採用當前比較可信的單顆粒鋯石U -Pb同 位素稀釋法測定岩體的形成時代,分析結果見表7-6。
圖7-3 貴東復式岩體地質圖
圖7-4 粵北貴東復式岩體中筍洞岩體地質略圖(a)研究區位置示意圖;(b)貴東岩體簡圖;(c)貴東復式岩體東部花崗岩及基性岩脈分布圖
由表7-6所示,筍洞岩體中鋯石的U-Pb表面年齡表現出不同的變化特徵:序號1 和2鋯石為長柱狀透明自形晶,代表岩漿結晶鋯石。它們(尤其是序號2)的三組表面年 齡相當一致,反映鋯石自形成以來,對放射成因鉛保持了封閉。考慮到238U和235U的半衰 期及其豐度存在差異,鋯石中放射成因207Pb的豐度比放射成因206Pb的豐度約低20倍,使 前者的測量精度較差,導致207Pb/235U和207Pb/206Pb年齡值往往不能反映岩體形成的真實年齡。這表明,對於放射成因組分積累較少的年輕鋯石來說,206Pb/238U年齡比207Pb/235U 和207Pb/206Pb年齡更能反映鋯石的結晶時間(Composton,1992)。因此,序號1和2的206Pb/238U年齡的加權平均值(189.1±0.7)Ma應代表鋯石結晶年齡。序號3和4鋯石顆 粒的表面年齡偏高,206Pb/238U年齡為223~289Ma,207Pb/235U年齡為236~318Ma,207Pb/206Pb 年齡為361~539Ma。它們為短柱狀晶體,因此,表面年齡值的偏高可能同這兩顆鋯石內 部含有少量繼承鋯石核有關。本文取(189.1±0.7)Ma代表筍洞岩體的形成時代(圖 7-5)。
表7-6 筍洞岩體鋯石U-Pb同位素分析結果
註:206Pb/204Pb已對實驗空白(Pb=0÷050ng,U=0.002ng)及稀釋劑作了校正,其他比值中的鉛同位素均為放 射成因同位素,括弧內的數字為2σ絕對誤差,0.0686(2)表示0.0686±0.0002(2σ)。
圖7-5 筍洞岩體鋯石U-Pb諧和圖
利用激光探針ICPMS對貴東復式岩體中其他岩體所進行的系統單顆粒鋯石U-Pb同 位素定年表明(徐夕生等,2003),貴東岩體是早中生代—晚中生代多次岩漿侵入形成的 復式雜岩體,其中魯溪岩體((239±5)Ma)、下庄岩體((235.8±7.6)Ma)是早中生 代花崗岩;隘子岩體((160.1±6.1)Ma)、司前岩體((151±11)Ma)是晚中生代花 崗岩。魯溪岩體中的鋯石顆粒,除一個樣品(S013-54)表現為410~500Ma外,其餘鋯 石顆粒可分為年齡較老和較年輕(圖7-6(a)(b))兩組,但兩組鋯石在形貌上沒有明 顯的區別。下庄岩體的15顆鋯石樣品中,有2顆鋯石表現為元古代的年齡(即S013-88 和S013-100的207Pb/206Pb年齡分別為1275Ma和2137Ma),有2顆鋯石表現為古生代的年 齡(即S013-87和S013-112的206Pb/238U年齡分別為427Ma和458Ma),這4顆鋯石具 較復雜的內部結構或渾圓狀核心(圖7-6(c),(d)),表明它們是殘留鋯石或繼承鋯 石;其餘11顆鋯石樣品的年齡較為一致。下庄岩體中1275~2137Ma殘留鋯石(圖7-6(d))的發現,表明貴東花崗岩雜岩體的物質來源與華南元古宙陸殼基底有關(Xu Xish- eng et al.,2003)。詳細的單顆粒鋯石U-Pb同位素定年為研究貴東岩體的形成演化與構 造作用、成礦作用的關系提供了重要的依據。
圖7-6 貴東復式岩體中代表性鋯石顆粒背散射電子圖像
2.主量元素特徵
筍洞岩體的主量元素組成具有如下特徵(表7-7):(1)SiO2含量高,為72.22%~ 75.18%(平均為73.50%);(2)鹼含量較高,K2O+Na2O=7.58%~8.84%(平均為 8.34%);鉀大於鈉,K2O/Na2O=1.51~2.00(平均為1.78);(3)鋁飽和指數(A/CNK) 高,樣品的A/CNK值基本上都大於1.1(1.08~1.20,平均為1.13,表7-7),屬強過 鋁花崗岩范疇;在ACF圖中,數據點都位於斜長石-堇青石-黑雲母組合范圍內,相似 於S形花崗岩(圖7-8)。在A/CNK-NK/A圖解上,數據點都位於亞鹼性過鋁質區域內(圖7-7(b));(4)在Frost et al.(2001)提出的SiO2-TFeO/(TFeO+MgO)(圖7-7(c))和SiO2-(K2O+Na2O-CaO)(圖7-7(d))圖上,分別落在鎂質花崗岩和鹼鈣 質花崗岩區,與過鋁質淡花崗岩的分布區域一致;(5)CIPW標准礦物成分計算表明,所有 樣品均出現剛玉分子,C值都大於1(1.23%~2.41%,表7-7),鹼性長石含量高(Or+Ab=62.15%~67.23%),鈣長石含量低(An=1.80%~5.00%);(6)FeO/(FeO+ MgO)比值較低,低於0.8(0.64~0.79,平均為0.71),與過鋁質花崗岩的特徵(<0.80,肖慶輝等,2002)完全一致。
表7-7 筍洞岩體的主量元素(ωt%)、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10-6)分析結果
續表
註:LOI為燒失量;Total為總量;TFeO=FeO+0.9×Fe2O3。
3.微量元素特徵
筍洞岩體富集不相容元素Rb,Th和稀土元素Ce,Sm,Y,明顯虧損Ba,Sr,P,Ti 和輕微虧損Nb,Ta,「峰」 和「谷」 區別明顯(圖7-8),屬於典型的低Ba-Sr花崗岩, 相似於南嶺東段強過鋁花崗岩(孫濤等,2003)。Nb,Ta,Ti的虧損反映岩漿源區主要由 地殼物質組成,P的虧損可能同磷灰石的分離結晶作用有關。由表7-7可見,筍洞岩體 的Nb/Ta比值較低(5.81~8.81,平均為7.21)。這表明,岩漿作用過程中Nb和Ta發生 過較明顯的分餾,Nb趨向虧損而Ta相對富集。筍洞岩體的鈾含量((7.3~18.2)× 10-6,平均為15.1×10-6)比中國東部上地殼的平均值(1.5×10-6,高山等,1999)高 5~12倍,從而可為區域內鈾礦化的富集提供豐富的鈾源。它的Rb/Sr比值(3.0~9.5, 平均為6.0)和Rb/Nb=17.3~19.9(平均為18.5)都明顯高於中國東部(分別為0.31 和6.8,高山等,1999)和全球(分別為0.32和4.5,Taylor et al.,1985)上地殼的平均 值。這些特徵表明,筍洞岩體源自成熟度較高的陸殼物質。
圖7-7 筍洞岩體的主要元素圖解
4.稀土元素特徵
由表7-7可知,筍洞岩體的稀土總量為(169.0~268.0)×10-6(平均為210.5× 10-6),它稍低於火成岩的平均含量(290×10-6);LREE/HREE=6.64~8.76(平均為 7.32),(La/Yb)N=6.44~10.74(平均為8.72),表明輕稀土相對富集,輕、重稀土之 間的分餾相對明顯,配分曲線略呈右傾型(圖7-9);(La/Sm)N值較高(3.05~3.88), 反映輕稀土的分餾相對明顯;(Gd/Yb)N值較低(1.33~2.58),反映重稀土的分餾不明 顯;Eu虧損明顯,δEu =0.14~0.31(平均為0.22)。
5.同位素特徵
(1)氧同位素:如表7-8所示,筍洞岩體具有高的全岩δ18O值(10.2‰~12.7‰, 平均為11.0‰),反映其源區是由富18O的地殼物質組成。但應當指出,全岩δ18O值的變 化已遠遠超出分析誤差允許的范圍(約0.2‰)以及由岩漿結晶分異作用產生的δ18O值 變化范圍(<1‰~2‰,Muehlenbach et al.,1982),因而上述δ18O值的明顯變化或者 反映岩體曾受到流體的作用,或者歸因於岩體的源區具有不均一的氧同位素組成,本文認 為後一種可能性較大(討論見Nd-Sr同位素部分)。
圖7-8 筍洞岩體的微量元素蛛網圖解(標准化所用MORB數據據Pearce,1983)
圖7-9 筍洞岩體的稀土元素球粒隕石標准化曲線(標准化所用球粒隕石數據,Taylor et al.,1985)
表7-8 筍洞岩體的Nd-Sr同位素組成
註:Nd模式年齡採用二階段模式進行計算,計算公式:
南嶺東段中-新生代盆-山動力學及其鈾成礦作用
(2)Nd-Sr同位素:筍洞岩體的εNd(t)值低,為-11.4~-9.3(平均為-10.3);(87Sr/86Sr)i值高,為0.73109~0.74923。在εNd(t)-t圖上,數據點位於南嶺地區前寒武 紀地殼Sm-Nd同位素演化區域內(圖7-10(a));在εNd(t)-(87Sr/86Sr)i圖上,數據 點都位於右下方第四象限內,與華南殼源型花崗岩(沈渭洲等,1999)的分布范圍一致(圖7-10(b));採用兩階段模式(陳江峰等,1999)計算的Nd模式年齡為1762~ 1933Ma(平均為1843Ma)。這些特徵表明,筍洞岩體屬殼源型花崗岩范疇,是由古-中 元古代地殼組分經部分熔融形成的。
除了上述已指出的、筍洞岩體具有大的全岩δ18O值變化外,它的Nd,Sr同位素組成 同樣變化明顯:εNd(t)值的變化達2.1ε單位,(87Sr/86Sr)i值的變化達0.01814,都已遠 遠超出分析誤差允許的范圍(εNd為0.5ε單位,87Sr/86Sr為0.00005)。同一岩體中Nd,Sr 同位素組成顯著變化的例子已不鮮見(陳江峰等,1992;DePaolo,1981;Michard-Vitrac et al.,1980;Juteau et al.,1984;Halliday,1984;Deniel et al.,1987;Krogstad et al.; 1996),並對此已提出不同的模式進行解釋,如同化-分離結晶模式(DePaolo,1981; Halliday,1984)、殼-幔混合模式(Michard-Vitrac et al.,1980;陳江峰等,1992)、流 體作用模式(Juteau et al.,1984)和同位素初始不均一模式(Deniel et al.,1987;Krogs- tad et al.;1996)等。鑒於在εNd(t)-(87Sr/86Sr)i圖上,筍洞岩體的數據點呈明顯的水平 方向展布,十分類似於喜馬拉雅地區Manaslu淡色花崗岩(圖7-10(b)),因此,筍洞 岩體Nd,Sr,O同位素組成的明顯變化很可能象Manaslu花崗岩(εNd(t)=-16.1~ -13.1,(87Sr/86Sr)i=0.73789~0.76372,δ18O=11.2‰~12.7‰,Deniel et al.,1987) 那樣,是由源區同位素組成的初始不均一性造成的。因為當這種具有不均一同位素組成的 源區發生低程度部分熔融時,岩漿作用(包括熔融和對流混合等)並沒有使這種不均一 消失,而是繼承了源區同位素組成的不均一性(Deniel et al.,1987;Krogstad et al., 1996)。
圖7-10 筍洞岩體的εNd(t)-t和εNd(t)-(87Sr/86Sr)i圖
(3)Pb同位素:表7-9列出了筍洞岩體鉀長石的鉛同位素組成。由於鉀長石不含鈾 或鈾含量極低,故測定的鉛同位素組成即可代表岩體形成時的初始同位素組成。與上述 Nd,Sr,O同位素組成不同的是,筍洞岩體的鉛同位素組成相當均一,206Pb/204Pb=18.180~ 18.488,207Pb/204Pb=15.655~15.661,208Pb/204Pb=38.512~38.694。在鉛構造模式圖上, 數據點分布於造山帶演化線上方(圖7-11),相似於華南殼源型花崗岩(沈渭洲等, 1992;朱炳泉,1998),表明筍洞岩體的源區具有相對均一的鉛同位素組成。
表7-9 筍洞岩體的Pb同位素組成
② 廣東省地質單位有哪些
廣東省主要地質專業單位(廣東省地質學會理事單位)一覽表
郵編:510080
廣州市東風東路751號
廣東省物料實驗檢測中心
郵編:512026
韶關市新華南路
廣東省礦產應用研究所
郵編:516008
惠州市古塘坳鵝嶺南路101號
廣東省地質勘查局703地質大隊
郵編:524018
湛江市椹川大道南20號
廣東省地質勘查局704地質大隊
郵編:512023
韶關市北江路
廣東省地質勘查局705地質大隊
郵編:512023
韶關市工業西芙蓉二路嘉興樓
廣東省地質勘查局706地質大隊
郵編:526020
肇慶市端州梅庵路9號
廣東省地質勘查局719地質大隊
郵編:515021
汕頭市護堤路30號
廣東省地質勘查局722地質大隊
郵編:514089
梅州市環市路地質大廈
廣東省地質勘查局723地質大隊
郵編:516300
惠東縣平山鎮廣汕路107號
廣東省地質勘查局756地質大隊
郵編:529000
江門市河南中沙41號
廣東省地質勘查局757地質大隊
郵編:524033
湛江市椹川大道北88號
廣東省地質勘查局水文工程地質一大隊
郵編:519000
珠海市香洲區梅華東路
廣東省珠海工程勘察院
郵編:510800
廣州市花都區新華鎮秀全大道59號
廣東省地質物探工程勘察院
郵編:518023
深圳市寶港路7號
深圳市地質勘查局
郵編:510080
廣州市東風東路739號
廣東省地建集團
郵編:528000
佛山市衛國路43號
廣東省佛山地質局
郵編:510080
廣州市東風東路739號
廣東省地質科學研究所
郵編:510510
廣州市沙河五仙橋
廣東省工程勘察院
郵編:510510
廣州市廣花路石柱嶺大街34號
廣東省地質工程公司
郵編:510510
廣州市沙河五仙橋
廣東省地質勘查局探礦機械廠
郵編:510620
廣州市體育東路160號
廣東省國土資源廳
郵編:510620
廣州市體育東路160號
廣東省國土資源廳
郵編:510030
廣州市豪賢路193號
廣州市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
郵編:517000
河源市長安路73號
河源市國土資源局
郵編:510510
廣州市沙河五仙橋
廣東省地質環境監測總站
郵編:510080
廣州市東風東路739號
廣東省地質調查院
郵編:510440
廣州市白雲區新市嘉禾園壇嶺路200號
廣州市地質調查院
郵編:510663
廣州市天河東圃
廣東省食品葯品學校
郵編:524057
湛江市坡頭區22號信箱
中海石油湛江分公司
郵編:510663
廣州市天河區燕嶺路89號燕僑大廈1404號
廣州泰峰地質環境咨詢有限公司
郵編:510630
廣州市天河北路鴻翔大廈B座2505室
廣州雲金地數碼科技公司
郵編:510060
廣州市環市東路348號(東)
廣州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
郵編:510075
廣州市環市東路477號
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
郵編:510440
廣州市白雲區嘉禾地質大院
廣東煤炭地質局
郵編:511515
韶關市曲江縣犁市鎮
廣東煤炭地質局201勘探隊
郵編:512143
清遠市小市北江三路
廣東煤炭地質局202勘探隊
郵編:510034
廣州市越華路116號
廣東省煤炭工業總公司
郵編:514500
興寧市城鎮106號區
廣東省煤炭工業總公司四望嶂留守處
礦山安全技術事物有限公司
郵編:510800
廣州市花都區濱湖路1號
廣東省核工業地質局
郵編:512026
韶關市63信箱
核工業290研究所
郵編:528133
佛山市三水區河口文塔西路11座
廣東省核工業地質局291大隊
郵編:510800
河源市18號信箱
廣東省核工業地質局292大隊
郵編:510800
廣州市花都區花城路48號
廣東省核工業地質局293大隊
郵編:510800
廣州市花都區濱江大道1號
廣東省核力工程勘察院
郵編:512028
韶關市芙蓉北路64號
廣東省核工業地質調查院
郵編:510075
廣州市環市東路477號
中國石化新星石油廣州公司
郵編:510275
廣州市新港西路135號
中山大學地球科學系
郵編:510640
廣州市五山1131信箱地化所
中科院廣州地化所
郵編:510301
廣州市新港西路164號
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郵編:510070
廣州市先烈南路81號
廣東省地震局
郵編:510403
廣州市機場路111號
中國建材地勘中心廣東總隊
郵編:510800
廣州市花都區雲山大道賓館新村二棟
廣東省化工地質勘察院
郵編:510170
廣州市荔灣路陳家祠道48號
廣東省水利電力勘測設計研究院
郵編:510080
廣州市東風東路東環路4號
廣東省有色地質勘查院
郵編:512026
韶關市新華北路126號
廣東省有色地質勘查局932隊
郵編:526040
肇慶市明珠路26號
廣東省有色地質勘查局933隊
郵編:516023
惠州市小金口
廣東省有色地質勘查局938隊
郵編:510600
廣州市東風東路846號
廣東省電力設計研究院
郵編:510611
廣州市天壽路沾益直街19號
中水珠江規劃勘測設計有限公司
郵編:510631
廣州市石牌
華南師范大學地理系
郵編:510405
廣州市番禺大學城外環西路230號
廣州大學地理學院
郵編:528000
佛山市江灣一路18號
佛山科技學院旅遊與資源環境系
郵編:510070
廣州市先烈中路100號
廣州地理研究所
郵編:510060
廣州市建設二馬路23號
廣州市城市規劃勘測設計研究院
郵編:510230
廣州市前進路157號
廣州四航工程技術研究院
郵編:510631
廣州市五山
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院
郵編:518026
深圳市福中路15號市勘察研究院
深圳市地質學會
郵編:518028
深圳市福田區上步中路深勘大廈410
深圳市勘察測繪院
郵編:518026
深圳市福田區福中東路15號
深圳市勘察研究院
郵編:510080
廣州市東風東路749號8樓
廣東省黃金公司拓展部
郵編:510030
廣州市越華路116號
廣東省重工建築設計院
郵編:511400
廣州市番禺市橋橋興路29號
番禺區城市建築設計院
郵編:515500
揭陽市北環路8號
揭陽市建築設計院
郵編:512028
韶關市曲江縣沙溪凡洞
廣東省大寶山礦業有限公司
郵編:512129
韶關市曲江縣沙溪
廣東省大寶山礦業有限公司地測分公司
郵編:512325
韶關市凡口
廣東省凡口鉛鋅礦坑口地質科
郵編:510510
廣州市天河區天源路808號
廣東省生態環境與土壤研究所
③ 韶關的核工業290研究所怎麼樣
哥們,這可是國家機密,不好回答
④ 中國核工業有哪些單位
中國核工業有中國原子能工業公司,中國中原對外工程公司,深圳中核集團公司,上海中核浦原總公司,中國同位素公司,中核金原鈾業有限公司等。介紹如下:
1、中國原子能工業有限公司是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直屬的國際貿易公司,授權從事鈾產品、核燃料循環設備、核電技術設備的進出口貿易。
2、中國中原對外工程有限公司(簡稱中原公司)是1983年4月25日經國務院批准成立的國際經濟技術合作企業,是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的全資子公司,總部設在北京。2007年11月更名為中國中原對外工程有限公司。
3、深圳中核集團公司成立於1993年1月,是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在深圳的窗口企業,是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的全資子公司,深圳中核集團公司經營范圍屬於非核產業。
4、上海中核浦原總公司,是中核集團在滬的全資子公司,是以儀器儀表製造為主的高科技投資控股公司。 浦原公司現有資產10.4億元,百餘名中高級科技人員。2009年實現營業收入23億元,連續四年獲中核集團經濟發展突出貢獻獎。
5、中核金原鈾業有限公司主要運營有關分布在全國各地的中核集團控股的多家大型企業的產品貿易。涉及醫葯,化工,建材等等諸多領域。
⑤ 核工業280研究所的介紹
核工業二八○研究所組建於1979年,原名為基建工程兵第二十八支隊研究所;1984年兵改工更名為核工業西南地勘局二八○研究所;1994年更名為核工業西南地質局二八○研究所;1999年地勘單位屬地化體制改革成為核工業西南地區唯一保留的專業地質勘查單位,隸屬中國核工業地質局,2002年7月經中央編辦復字200276號文批復更名為核工業二八○研究所。是中國核工業集團在西南地區唯一的地勘生產、科研綜合性事業單位,地處歷史文化名城四川省廣漢市,南距成都25公里。
⑥ 中國核工業集團下屬研究所院
河南省鄭州核工業研究院
⑦ 想知道: 中國核工業二九〇研究所在哪
位於廣東韶關芙蓉山
⑧ 核工業203研究所
一、簡介
核工業二三〇研究所(簡稱「二三〇所」),其前身為原第二機械工業部中南309隊中心實驗室,1975年2月。
在中心實驗室的基礎上成立了湖南二三〇研究所,境外名稱為「Changsha Uranium Ge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長沙鈾礦地質研究所),1994年12月更名為「中南地質局二三〇研究所」。
2002年9月,核地質隊伍部分屬地化管理後,再次更名為「核工業二三〇研究所」。1999年在全國地質行業屬地化改革中,作為鈾礦地質專業隊伍保留下來,隸屬於中國核工業地質局。今隸屬於中國鈾業有限公司。
二、業務范圍
主要從事地質學研究、固體礦產勘查與研究、地質實驗測試(岩礦測試)、地球物理勘查、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相關技術開發、儀器研製與會議接待服務、相關職業衛生技術服務。
三、經營狀況
截至2018年末,資產總額24394萬元,負債總額10379萬元,所有者權益14015萬元;2018年,實現營業收入2億13萬元,利潤總額1284萬元,凈利潤1035萬元,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1035萬元。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核工業二三〇研究所
⑨ 有誰知道韶關的核工業290研究所,待遇怎麼樣
不清楚,不過韶關的鈾礦挺多的,743礦的工人都有四千多,公積金高。歡迎來韶關,哈哈,適宜養老,我在市區,有機會一起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