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業生產 > 新中國成立後工業發展創造了哪些第一

新中國成立後工業發展創造了哪些第一

發布時間:2022-09-13 05:31:40

1.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工業化取得的主要成就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工業化取得的主要成就
(一)工業生產綜合能力顯著提升
1.工業經濟快速增長。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工業經濟快速發展,工業生產能力穩步提升。經過70年的發展,主要產品的生產能力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實現了由短缺到豐富充裕的巨大轉變,很多產品產量從小到大。主要經濟指標迅速提升,工業增加值由1952年的11
9.8億元上升至2018年的305160.2億元,年均增長1
2.61%,高於同期國民收入增長率
1.1%;工業利潤總額由1952年的2
8.3億元上升至2017年的74916億元,增長2647倍;工業企業單位數由1952年的1
6.95萬個上升至2017年的3
7.27萬個,增長約
2.2倍;工業企業資產由1978年的4525億元上升至2017年的112288
1.5億元,增長約248倍。
2.工業生產體系完備。目前,我國工業有41個大類、207個中類、666個小類。空調、冰箱、彩電、洗衣機、微型計算機、平板電腦、智能手機等一大批家電通信產品產量均居世界首位;原煤、發電量等能源產品產量2017年比1978年分別增長
4.7倍和2
4.3倍;乙烯、粗鋼、水泥等原材料產品產量分別增長4
6.9倍、2
5.2倍和3
4.8倍;汽車產量已達2900多萬輛,連續9年蟬聯世界第一。
3.製造業連續多年穩居世界前列。1990年我國製造業佔全球的比重為
2.7%,居世界第九位;2000年上升到
6.0%,位居世界第四;2007年達到1
3.2%,居世界第二;2010年佔比進一步提高到1
9.8%,躍居世界第一,自此連續多年穩居世界第一。世界經濟論壇《2015—2016年全球競爭力報告》顯示,2015年,中國的國際競爭力在140_國家和地區中排名第28位,比2012年提高1位,在發展中國家名列前茅。這其中,工業領域的國際競爭力表現尤其突出。據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工業競爭力指數最新結果顯示,中國與德國、日本、韓國、美國等國家一並成為全球5個最具工業競爭力的國家。2016年,中國、美國和德國被列為世界最具製造業競爭力的前3個國家。
(二)工業生產結構優化,轉型升級成效明顯 建國以來,我國產業政策經歷了改革開放前重工業優先發展,到改革開放後優先發展輕紡工業、重點加強基礎產業、大力振興支柱產業、積極發展高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等,產業結構不斷得到調整優化。
1.淘汰落後產能。不斷加大鋼鐵、煤炭、石化、建材等傳統行業的過剩產能減量調整,破除無效供給,工業經濟效益明顯好轉。2013—2015年,全國共計淘汰落後煉鐵產能4800萬噸、煉鋼5700萬噸、電解鋁110萬噸、水泥(熟料和粉磨能力)
2.4億噸、平板玻璃8000萬重量箱。在此基礎上,2016年、2017年兩年又化解鋼鐵產能
1.2億噸、煤炭產能5億噸,全面取締
1.4億噸「地條鋼」,淘汰、停建、緩建煤電產能6500萬千瓦以上。
2.新興產業快速崛起。據測算,2015年至2017年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較上年分別增長
10.0%、
10.5%和1
1.0%,增速分別高於規模以上工業
3.
9、
4.5和
4.4個百分點。部分新興產業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規模集聚效應。據統計,在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所包含的七大產業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規模居於首位,2016年其增加值占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比重超過1/4;節能環保產業、生物產業和新材料產業增加值占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的比重均在18%左右。
3.「兩化」融合日益深化。堅持走中國特色的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兩化融合」的新型工業化道路。製造業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重點行業數字化、網路化、智能化取得了明顯進展。據工信部統計,2017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關鍵工序數控化率、生產設備數字化率、數字化設備聯網率已分別達到6
3.3%、4
6.4%、4
4.8%和39%,培育了一批工業互聯網平台,製造業智能主導的特徵日趨明顯。
4.發展方式轉變明顯。加快傳統產業改造提升步伐,大力提升傳統動能,工業發展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技術改造投資成為促進製造業轉型升級的主要力量。2013-2016年,製造業技術改造投資年均增長1
4.3%,2017年技改投資依然保持較高增長水平,增長1
6.3%,增速比製造業投資高1
1.2個百分點,佔全部製造業投資比重達4
8.5%,比上年提高
4.6個百分點。
5.單位產品能耗明顯降低。2017年與2012年相比,在統計的年耗能1萬噸標准煤及以上的重點耗能工業企業中,噸鋼綜合能耗下降
5.3%、機制紙及紙板綜合能耗下降1
1.0%、燒鹼綜合能耗下降1
2.6%、電石綜合能耗下降
2.4%、合成氨綜合能耗下降
5.7%、水泥綜合能耗下降
4.5%、平板玻璃綜合能耗下降
9.1%、電廠火力發電標准煤耗下降
3.9%。按照統計的25個重點耗能產品、108項單耗指標測算,五年累計形成直接節能約
1.0億噸標准煤,佔全社會節能量的近10%。
(三)製造業競爭力逐步提升,深度參與全球產業鏈分工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工業產品進出口貿易持續增長,工業產品生產與製造融入全球產業鏈分工。工業產品進口金額由1999年的165699萬美元上升至2018年的213563
7.29萬美元,年均增長1
4.40%。其中初級產品進口金額由1999年的26846萬美元上升至2018年的213563
7.29萬美元,年均增長1
8.74%;初級產品進口佔比由1999年的1
6.20%上升至2018年的3
2.85%。初級產品進口集中在非食用原料、礦物燃料、潤滑油及有關原料。工業製成品進口額由1999年的138853萬美元上升至2018年的143402
4.78萬美元,年均增長1
3.07%;工業製成品進口佔比由1999年的8
3.80%下降至2018年的6
7.15%。工業製成品進口集中在機械及運輸設備。 工業產品出口金額由1999年的194931萬美元上升至2018年的2487400.74萬美元,年均增長1
4.34%。其中初級產品出口金額由1999年的19941萬美元上升至2018年的13508
5.83萬美元,年均增長
10.59%,初級產品出口佔比由1999年的
10.23%下降至2018年的
5.43%。初級產品出口集中在食品及主要供食用的活動物、礦物燃料、潤滑油及有關原料。工業製成品出口額由1999年的174990萬美元上升至2018年的235202
1.25萬美元,年均增長1
4.65%。
來源:中國樂山市委黨校學報

2. 新中國成立初期工業發展的一個第一事例

1953年年底,鞍山鋼鐵公司大型軋鋼廠等三大工程建成投產,成為最為重要的鋼鐵工業基地。
1956年,中國第一個生產載重汽車的工廠——長春第一汽車製造廠生產出第一輛汽車,長春也由此成為我國的汽車城;
中國第一個飛機製造廠試製成功第一架噴氣式飛機;
中國第一個製造機床的工廠——沈陽第一機床廠建成投產,中國第一座生產電子管的工廠——北京電子管廠正式投產。
1957年,飛架南北的武漢長江大橋建成,連接了長江南北的交通。
青藏、康藏、新藏公路也建成通車,溝通了西藏和內地的聯系。

3. 新中國成立70周年我們在工業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

伴隨著快速的工業化進程和工業化階段的飛躍,中國的基本經濟國情從一個落後的農業大國轉變為世界工業大國,當代人見證了一個千年文明古國是如何發展成為世界性工業大國的。

1、1949年—1978年是新中國計劃經濟體制下的社會主義工業化道路時期,這個時期工業化戰略的特徵是政府作為投資主體、國家指令性計劃作為配置資源的手段、封閉型的重工業優先發展。

2、改革開放以後,中國的工業化進程進入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時期,積極探索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的工業化道路,工業化的戰略重心逐步轉向在配置資源中發揮市場作用、低成本出口導向、建設開放型經濟、基於產業演進規律不斷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3)新中國成立後工業發展創造了哪些第一擴展閱讀:

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業化道路——70年工業化進程積累了寶貴經驗。新中國70年的工業化進程,集曲折的過程和輝煌的成就於一身,積累了豐富的寶貴經驗。

從哲學層面看,新中國成功推進工業化進程的基本經驗在於遵循了共性和個性相統一的基本原理,具體來講,就是遵循了一個大國工業化進程的基本共性規律,同時又尊重了自己的獨特國情,找到了適合自身的工業化道路,最終探索走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業化道路。

4.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工業取得成就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工業取得的成就是第一製造大國、完整的工業體系、創新驅動發展、兩化深度融合、中小企業蓬勃發展。

一、第一製造大國

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工業實現了歷史性的跨越。根據世界銀行數據,2010年我國製造業增加值超過美國,標志著自十九世紀中葉以來,經過一個半世紀後我國重新取得世界第一製造業大國的地位。

二、完整的工業體系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高度重視工業體系的建設,從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就把有限的資源重點投向了工業部門,為此後的工業化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經過70多年的發展,目前我國已經擁有41個工業大類、207個工業中類、666個工業小類,形成了獨立完整的現代工業體系,是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

三、創新驅動發展

新中國成立以來,企業作為我國創新的主體,不斷加大研發投入。在此推動下,我國技術創新水平不斷提高,成為促進我國持續快速發展的根本動力和源泉。

四、兩化深度融合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工業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進一步加快,智能製造發展取得了積極成效。製造業數字化、網路化、智能化水平不斷提升。

五、中小企業蓬勃發展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中小企業、民營企業蓬勃發展,從小到大,由弱到強,在增加就業、穩定增長、促進創新方面發揮了獨特的重要作用,作為國民經濟生力軍的作用也日益凸顯。

5. 新中國成立以來創造了許許多多的"第一".請舉例列出.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教授是
世界上
第一個培育出
秈型雜交水稻
的專家
世界上第一個棉紡織家是元代的棉紡織革新家黃道婆
一、地理綜合數據:
中國人口世界第一。
中國有世界第一高峰珠峰。
中國青藏高原高度世界第一。
二、工業:
中國鋼鐵產量世界第一,超過第二、第三、第四的總合。
中國水泥產量世界第一,佔世界總產量一半。
中國煤產量世界第一,佔世界一半。
中國紡織品產量世界第一,每年共世界人民每人四件衣物。
中國鞋產量世界第一,每年世界人民每人3雙。
中國電視機產量世界第一。
中國電冰箱產量世界第一。
中國DVD產量世界第一。
中國空調產量世界第一。
中國摩托車產量世界第一。
世界第一消費國
世界第一產磷國
世界第一銅消費國
世界第一大鞋類生產國和出口國
世界第一造船國
世界第一大傢具出口國
世界第一機床市場
世界第一大鋼琴產銷國
三、農業:
中國產糧和吃糧數量世界第一。
中國產肉和
吃肉
世界第一。
中國產
魚吃魚
世界第一。
中國產棉花世界第一。
中國產食用油世界第一。
世界第一漁業大國
世界第一養羊大國
世界第一大果蔬生產國
三、社會發展:
中國大學生數量世界第一。
中國大學教授數量世界第一。
中國中小學生數量世界第一。
中國醫生數量世界第一。
中國城市
人口數量
世界第一。
中國城市高樓的數量世界第一。
中國城市廣場世界第一。
四、歷史:
《春秋》記載公元前613年首次關於哈雷彗星的記錄,比歐洲早六百年
戰國時出現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學著作《甘石星經》
西漢關於太陽黑子的記錄,公認為是關於太陽黑子的最早記錄
張衡提出對月食的科學解釋
華佗最早發明麻葯
最早發明紙張
祖沖之最早精確算出圓周率
一行首先用科學方法實測地球子午線長度
最早發明火葯
最早發明指南針
最早使用活字印刷術
唐高宗時的《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由國家頒行的葯典
最早發現美洲大陸
五、其他:
軍隊數量最多
歷史文獻保存最完整
中文是現存最古老文字
最早的封建制國家
長城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建築
故宮是世界上
最大的宮殿
引資世界第一
世界第一大投資地
還有天安門廣場是天下第廣場.

6.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我國工業發展創造了很多個"第一",有哪些「第一」

1956年,中國第一個生產載重汽車的工廠——長春第一汽車製造廠生產出第一輛汽車,長春也由此成為我國的汽車城;
中國第一個飛機製造廠試製成功第一架噴氣式飛機;
中國第一個製造機床的工廠——沈陽第一機床廠建成投產,中國第一座生產電子管的工廠——北京電子管廠正式投產。
1957年,飛架南北的武漢長江大橋建成,連接了長江南北的交通。
青藏、康藏、新藏公路也建成通車,溝通了西藏和內地的聯系。

7. 新中國成立後在工業發展方面創造了哪些第一

新中國成立之後,工業發展上創造了最快領先世界的工業體系。

8. 新中國成立以來創造了許許多多的"第一".請舉例列出.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授是世界上第一個培育出秈型雜交水稻的專家
世界上第一個棉紡織家是元代的棉紡織革新家黃道婆
一、地理綜合數據:
中國人口世界第一。
中國有世界第一高峰珠峰。
中國青藏高原高度世界第一。

二、工業:
中國鋼鐵產量世界第一,超過第二、第三、第四的總合。
中國水泥產量世界第一,佔世界總產量一半。
中國煤產量世界第一,佔世界一半。
中國紡織品產量世界第一,每年共世界人民每人四件衣物。
中國鞋產量世界第一,每年世界人民每人3雙。
中國電視機產量世界第一。
中國電冰箱產量世界第一。
中國DVD產量世界第一。
中國空調產量世界第一。
中國摩托車產量世界第一。
世界第一消費國
世界第一產磷國
世界第一銅消費國
世界第一大鞋類生產國和出口國
世界第一造船國
世界第一大傢具出口國
世界第一機床市場
世界第一大鋼琴產銷國

三、農業:
中國產糧和吃糧數量世界第一。
中國產肉和吃肉世界第一。
中國產魚吃魚世界第一。
中國產棉花世界第一。
中國產食用油世界第一。
世界第一漁業大國
世界第一養羊大國
世界第一大果蔬生產國

三、社會發展:
中國大學生數量世界第一。
中國大學教授數量世界第一。
中國中小學生數量世界第一。
中國醫生數量世界第一。
中國城市人口數量世界第一。
中國城市高樓的數量世界第一。
中國城市廣場世界第一。

四、歷史:
《春秋》記載公元前613年首次關於哈雷彗星的記錄,比歐洲早六百年
戰國時出現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學著作《甘石星經》
西漢關於太陽黑子的記錄,公認為是關於太陽黑子的最早記錄
張衡提出對月食的科學解釋
華佗最早發明麻葯
最早發明紙張
祖沖之最早精確算出圓周率
一行首先用科學方法實測地球子午線長度
最早發明火葯
最早發明指南針
最早使用活字印刷術
唐高宗時的《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由國家頒行的葯典
最早發現美洲大陸

五、其他:
軍隊數量最多
歷史文獻保存最完整
中文是現存最古老文字
最早的封建制國家
長城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建築
故宮是世界上最大的宮殿
引資世界第一
世界第一大投資地

還有天安門廣場是天下第廣場.

9. 新中國成立後我國工業取得了哪些成就八年級地理

我國的第一個五年計劃提前完成。
1949-1957年是國民經濟的恢復發展時期,也是社會主義改造時期。1949-1954這一時期,由於新中國剛剛成立,共產
黨從國民黨手中接過的是一個爛攤子,國民經濟正待恢復。這一時期我國經濟明顯發展,到1954年底國民經濟根本好轉。1953-1957年是社會主義改造時期,也是在探索中發展的時期。這一時期,我國經濟都明顯的向社會主義過渡,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建立了國家工業化的初步基礎。(記得初中歷史教科書上有很多,比如第一輛汽車,第一台車床,第一個無縫鋼管廠......中國研製成功104型電子計算機,運算速度每秒1萬次。
容國團在西德的多特蒙德舉行的第25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男子單打決賽中,榮獲男子單打冠軍。
中國發現大慶油田.
原子
彈爆
炸成功。1.1956年7月.沈陽飛機廠試製成功我國第一架噴氣式飛機.
2.1957年7月.昆明機床廠試製成功我國第一台高精度電應坐標鏜床.
3.1957年10月.鞍鋼第二初軋廠試製成功我國第一台1150毫米初軋機.
4.1958年6月.長春第一汽車製造廠試製成功中國第一輛國產高級轎車.
5.1958年6月.在前蘇聯的幫助下.我國建成第一座實驗性原子反應堆.
6.太陽能發電的研製始於1958年.目前全國約有38個單位和大學從事光伏的研究
和與發展工作.

10. 新中國成立70年以來,「中國智造」取得了哪些令世界矚目的成就

工業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信息化是推動時代進步的強大引擎。70年來,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積極探索、大膽實踐,成功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的新型工業化發展道路。

201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喜迎70周年華誕。回顧我國工業、製造業以及信息通信業的發展歷程,我們大致可以用五個關鍵詞概括總結「中國智造」的宏觀發展成就:

1.第一製造大國」

2018年我國工業增加值突破了30萬億元,佔全世界份額的28%以上,成為驅動全球工業增長的重要引擎。在世界500多種主要工業產品當中,有220多種工業產品中國的產量占居全球第一。

2.「完整的工業體系」

目前我們已經擁有41個工業大類、207個工業中類、666個工業小類,形成了獨立完整的現代工業體系,是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當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

3.「創新驅動發展」

企業作為創新主體,正不斷加大研發投入,不斷技術創新水平,成為促進我國持續快速發展的根本動力。

2017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研發投入強度提高到1.06%,規模以上工業有效發明專利數93.4萬件。一些技術已經從過去的「跟跑」躍升到「並跑」狀態,甚至向「領跑」邁進,比如發電設備、輸變電設備、軌道交通設備、通訊設備等產業,都已處於國際領先的地位。

4.「兩化深度融合」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工業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進一步加快,智能製造發展取得了積極成效,製造業數字化、網路化、智能化水平在不斷提升:

截止到2019年6月,企業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就是用數字化的工具去搞研發設計,達到了69.3%;關鍵工序的數控化率,像生產線上用的數控機床,比例達到了49.5%。開展網路化協同、服務型製造、大規模個性化定製的企業比例,分別達到了35.3%、25.3%和8.1%。

工業互聯網的發展也邁出了堅實的步伐,國內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平台已經超過了50家,重點平台平均連接的設備數量達到了59萬台。

2018年,數字經濟的規模達到了31.3萬億元,居全球第二位。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加快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為我們搶抓第四次工業革命機遇奠定了堅實基礎。

5.「中小企業蓬勃發展」

截止到2018年底,我國中小企業的數量已經超過了3000萬家,個體工商戶數量超過7000萬戶,貢獻了全國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和80%以上的勞動力就業。在增加就業、穩定增長、促進創新方面發揮了獨特的重要作用。

中央和地方還將通過一系列政策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為中小企業發展創造更多機會、更大的空間和更強的活力。

閱讀全文

與新中國成立後工業發展創造了哪些第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奧迪低壓燃油泵怎麼確定損壞 瀏覽:265
汽車之家如何賣車 瀏覽:774
汽車發動機隔音做哪些部位 瀏覽:893
汽車減震彈簧怎麼安裝 瀏覽:420
奧迪新車除味要多久 瀏覽:565
賓士s與酷路澤哪個檔次高 瀏覽:118
奧迪a4b9火花塞多久換 瀏覽:834
工業煉鐵的焦炭為什麼先熄焦 瀏覽:864
賓士s鑰匙感應區在哪裡 瀏覽:749
神木市有哪些工業 瀏覽:787
奧迪q1國產上市哪裡可以買 瀏覽:87
萊蕪區維修汽車多少錢 瀏覽:956
賓士c迎賓踏板怎麼拆除 瀏覽:902
奇瑞汽車如何換電瓶 瀏覽:882
工業生產有哪些危害 瀏覽:118
優質工業酒精有哪些品牌 瀏覽:223
寶馬四驅油耗多少錢 瀏覽:893
奧迪油泥清洗多久做一次 瀏覽:620
南京技術好的賓士保養有哪些 瀏覽:581
寶馬3系後杠能賠多少錢 瀏覽: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