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廣州白雲區工業區
跑業務的?什麼業務呀?
白雲區的工業區了解的不是太多,不過白雲區的工業區基本集中在黃石,石井、人和那邊,而且工廠很多,具體路線還真不是太清楚,不過你可以去新市墟站坐車,那有N多車可以到你想去的地方(主要是白雲區的,另外還可以去花都那邊)
『貳』 廣州白雲區嘉禾附近有工業區嗎
有很多工業區,比如七星崗工業區,望崗工業區。
『叄』 嘉禾望崗工業區249號是華為手機廠么
工資加上副食補貼及行政費節支獎,按工資的不同職能分基礎工資、職務工資、工齡津貼和獎勵工資四個組成部分。基礎工資按工作人員本人生活費確定,六類地區每人每月4xxxx。職務工資按職務高低、責任大小、工作繁簡和業務水平確定,一個職務設幾個等級的工資標准,上下職務的工資適當交*。國家主席和總理是事員工資的10倍。每人按擔任的實際職務及級別領取職務工資。工齡工資按工作年限每年以0.xxxx計算;獎勵工資用以獎勵有顯著成績的公務員,獎勵工資沒有拉開差距。以職務工資為主的結構工資制度較過去單一的等級工資制,突出了崗位因素,主的第三次工資制度改革。這一次工資制度改革動作比較大。改革的主要內容是實行職級工資制,按工資不同職能設職務工資、級別工資、基礎工資和工齡工資四個部分。並決定建立正常的工資增長機制,增加工資的途徑有三:一是定期考核晉升工資檔次;二是隨職務、級別晉升相應增加工資;三是根據物價波動指數和企業同類人員工資水平增長情況相應調整。這次改革,工資增長幅度較大,逐步理順了一些工資關系,較好地調動了公務員的積極性。2006年7月開始進行第四次工資改革,簡化工資結構。
『肆』 湖南郴州嘉禾縣都有哪些工業
區號:0735 郵編:423000 區劃 下轄桂陽、嘉禾、臨武、宜章、汝城、桂東、永興、安仁8縣和北湖、蘇仙2區,代管資興市。 面積:1.94萬平方公里 人口:444.2萬 位置:位於湖南省南部,緊鄰粵港澳,東界江西,南接廣東,西近廣西,北通衡陽、株洲。 郴州歷史悠久,源遠流長。「郴」字最早見於秦代的典籍中,意思是林中的城邑。漢朝時,高祖劉邦首置桂陽郡,郡治在郴州,從此,郴州便成為南方重鎮,湘南經濟、政治、文化中心。郴州由於其重要的地理位置,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史書記載,項羽曾屠義帝於郴,趙子龍曾大戰桂陽郡,洪秀全曾屯兵郴州。同時,郴州也博得文人墨客的青睞,唐宋文人王昌齡、杜甫、韓愈、劉禹錫、秦少游等,均在此留下膾炙人口的詩文。 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給郴州帶來了眾多的古跡名勝:郴州有號稱「天下第十八福地」的蘇仙嶺,有風光旖旎的200里「湘南洞庭」——東江湖,有被譽為「第二西雙版納」的莽山森林公園。此外還有義帝陵、湘南起義紀念地等人文景觀。 郴州是個多民族地區,有漢、瑤、蒙、畲、回、藏、維吾爾、苗、彝、壯、布依、朝鮮、滿、侗、白、土家、哈尼、傣、黎、高山、水、東方、納西、柯爾克孜、土、仫佬、仡佬等27個民族。在長期的社會發展中,郴州形成了獨特的文化藝術和傳統風俗。至今仍廣為流傳的戲劇有:昆劇、祁劇、京劇、越劇、花鼓戲、花燈戲、皮影戲及雜技等。 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20餘年和撤地建市以來,郴州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取得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至2000年底,全市國內生產總值達256.25億元,居湖南省第8位;財政總收入16.82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3.38億元,居湖南省第3位;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871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2430元。全市已有4個縣(市、區)176個鄉(鎮)達到小康標准;建成了以冶金、電力、煤炭、建材、化工、機械、食品、煙草、紡織、造紙等十大行業為主,其它新興行業和高新技術產業不斷崛起的地方工業格局。
『伍』 株洲市有幾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幾個省級開發區。
湖南株洲現有有1個國家級高新技術開發區,4個省級開發區。
長沙市(9個):
1、長沙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國家級)
2、長沙經濟技術開發區(國家級)
3、長沙金霞經濟開發區
4、長沙雨花工業園區
5、長沙天心工業園區
6、瀏陽生物醫葯產業園區
7、望城經濟開發區
8、寧鄉經濟開發區(國家級)
9、長沙暮雲工業園區
株洲市(5個):
10、株洲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國家級)
11、湖南株洲建寧經濟開發區
12、湖南株洲淥口經濟開發區
13、湖南陵陶瓷產業園區
14、湖南茶陵經濟開發區
湘潭市(4個):
15、湘潭高新技術產業園區 (國家級)
16、湖南湘潭易俗河經濟開發區
17、湖南湘鄉工業園區
18、湖南湘潭雙馬工業園區
衡陽市(10個):
19、衡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國家級)
20、衡陽白沙洲工業園區(國家級)
21、衡陽松木經濟開發區
22、衡陽西渡高新技術開發園區
23、衡陽雲集工業園區
24、耒陽經濟開發區
25、常寧水口經濟開發區
26、衡東經濟技術開發區
27、衡山經濟開發區
28、祁東經濟開發發區
『陸』 有人在白雲區的嘉禾望崗工業區的普飛包裝有限公司做過暑期工么,怎樣的,
待遇還好,跟正式的差不多。不過,只要是 包裝類的工作都比較累,必須加班1
『柒』 我國歷史上的嘉禾縣
嘉禾縣位於湖南省郴州市西南,建縣於1639年,轄8鎮5鄉,273個行政村(居委會、社區),面積699平方公里,人口40萬,是湖南省地域面積最小、人口密度最大的縣份之一。近年來,嘉禾縣緊緊圍繞建設湖南城鄉一體化示範縣的奮斗目標,勇於先行先試,堅持創新創業,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嘉禾先後榮獲全國重點產煤縣、全國衛生縣城、全國返鄉創業試點縣、全國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工作示範縣、中國鑄造產業集群試點縣、全國鑄鍛造產業發展示範縣、全國生豬調出大縣、全國小型水利建設重點縣、全國全民健身活動先進縣和湖南省城鄉一體化示範縣、雙擁模範縣、十大湘菜產業縣、城鄉社會救助規范化建設先進縣、全員人口信息資料庫建設工作先進縣、生豬良種補貼項目實施十佳縣等榮譽,是郴州市唯一同時擁有國家衛生縣城、省級園林縣城榮譽稱號的縣。 天降嘉禾,神農教耕。嘉禾縣是傳說中「天雨粟」之處,神農最初教民耕種並建有糧倉的地方。史載:「嘉禾,故禾倉也。炎帝之世,天降嘉穀,神農拾之以教耕種,於其地為禾倉。後以置縣,徇其實曰嘉禾縣。」城西郊九老峰麓有一「丙穴」山洞,洞外有良田一片,洞中有洞稱「皇帝樓」,為炎帝棲身處。傳說炎帝在此發現嘉禾,白天外出教耕,夜晚回洞休憩,洞中還建有雞塒、豬圈、犬穴,以馴養家畜。「丙穴」是專為紀念炎帝而得名。 禾倉古堡,區位獨特。嘉禾地處羅霄山西南、五嶺北麓,乃郴永兩市六縣交匯處。縣城古名禾倉堡,處晉屏山下,扼五嶺咽喉,地勢重要,為歷代囤糧重地、兵防城堡。相傳秦始皇曾遣50萬人戍守五嶺,在此囤糧,禾倉堡由此得名。如今,京珠復線、廈蓉高速在境內交匯,嘉新、嘉藍、嘉寧、嘉桂四條高等級公路縱橫交錯,已融入長沙、廣州三小時經濟圈,嘉禾的區位優勢更加凸顯。 蕭克故里,人文薈萃。嘉禾人傑地靈,孕育了開國第一上將蕭克、「湖南最熱心之革命同志」李國柱、著名作家古華等傑出人物。蕭克上將曾任紅軍、八路軍、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中顧委常委,第五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央軍委委員,國防部副部長,軍事學院院長、第一政治委員,第八屆中央委員、第十屆中央候補委員、第十一屆中央委員等職,所著《浴血羅霄》獲茅盾文學獎榮譽獎。李國柱為同盟會早期骨幹成員、孫中山總統府參軍、民國初年將領,先後從事反清革命、討袁二次革命等,被孫中山譽為「湖南最熱心之革命同志」。古華曾任中國作協理事、作協湖南分會副主席,其長篇小說《芙蓉鎮》獲首屆茅盾文學獎。普濟寺始建於唐,被譽為「江南第三佛地」,「普濟疏鍾」為嘉禾古八景之一。 民歌之鄉,久負盛名。嘉禾民歌品種繁多、內容豐富、保存完好,有伴嫁歌、情歌、兒歌、勞動歌、生活歌、儀式歌、花燈調、喜慶曲牌等,1993年被省文化廳命名為「民歌之鄉」。最具特色的是被列為「湖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伴嫁歌,民歌界把嘉禾民歌與陝北民歌相媲美,素有「北有蘭花花,南有伴嫁歌」之稱。伴嫁歌以反映婚嫁習俗為主要內容,集詩、歌、舞、劇於一體,個性風格獨特,數量種類繁多,成為嘉禾獨特地域文化中一張不可或缺的名片,至今仍在口耳相傳的約有 1300多首。 江南鑄都,產業興盛。鑄造業在嘉禾已有200多年發展歷史,嘉禾鑄造工業園是全省唯一以鑄造立園的省級工業園。嘉禾人共創辦鑄造企業800多家,年產鑄件150萬噸,占據江南鑄件份額的30%,是湖南省鑄造產業基地,「鑄造湘軍」被評為湖南十大勞務品牌,2012年被中鑄協授予「江南鑄都」稱號。精密五金鍛造工具年產5000萬把,遠銷海內外,占據全國市場份額的20%,「湘江牌」榮獲中國馳名商標。嘉禾是全國200個重點產煤縣之一,年產煤150萬噸。「神龍葉」是全國縣級煙草行業中第一個注冊的國家級商標品牌,2011年全國煙葉收購暨現代煙草農業現場會在嘉禾成功召開。 城鄉一體,全省示範。嘉禾立足人多地少、村莊密集的實際,先行先試,大膽探索,在全省率先實施城鄉一體化發展戰略,邀請省社科院編制了《嘉禾縣城鄉一體化示範縣規劃綱要》,全面推進城鄉就業、供水、公交、社會救助、公益事業一體發展,相繼被列為湖南省城鄉一體化示範縣、統籌城鄉就業試點縣、城鄉公交一體化試點縣、城鄉社會救助一體化試點縣、城鄉供水一體化示範縣。 湘菜基地,美食三湘。全國吃在廣州,湖南吃在嘉禾。油炸肉、水煮肉、子姜血鴨、紅燒狗肉、血灌腸、全豬宴等經典菜品享譽省內外,倒缸酒、湘嘉魚、三味辣椒等特產遠近聞名。2005年,子姜血鴨、血灌腸、紅燒狗肉等7道菜被央視國際頻道《走遍中國》欄目重點推介。2008年被評為湖南十大湘菜產業縣。2012年嘉禾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要求是,堅持以轉型發展為主線、以項目建設為主抓手,大力實施「1234」戰略:「1」就是圍繞一個總目標,即建設湖南城鄉一體化示範縣;「2」就是建設兩條城鄉一體化走廊,即把桂嘉路、嘉藍路打造成產業集聚帶、生態示範帶、城鄉一體化樣板帶;「3」就是培育三個經濟增長極,即縣城新區、坦塘工業園區、郴州(嘉禾)裝備製造園區;「4」就是打造「一都三地」,即江南鑄都、鍛造基地、流通旺地、民生福地。總體發展上,要顯現一個亮點——城鄉統籌發展,彰顯一個特色——鍛鑄造產業特色縣,構建一個框架——多元多極發展格局。2012年力爭GDP突破100億元,財政總收入完成8.1億元,力爭突破1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