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第二次工業革命崛起的國家
(1)英國;美國、德國 (2)第一次工業革命:蒸汽動力;第二次工業革命:電力(或內燃機動力) (3)推動了生產力的巨大發展,促進了生產方式的變化,加快了工業化步伐,增進世界各地區間的經濟聯系(言之有理即可);說明: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㈡ 第一次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分別起源於哪個國家
第一次工業革命起源於英國,第二次工業革命同時在幾個資本主義國家開始,如法國、德國、英國、美國等。
㈢ 參與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國家和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國家
第一次以英國為主,第二次是英法俄德美日多國共同開始
工業革命前後的一些重要發明 時間 發明人 發明
1712年 英國人湯姆斯·牛考門獲得了稍加改進的蒸汽機的專利權
1764年 詹姆士·哈格里夫斯 珍妮紡紗機
1778年 約瑟夫·勃拉姆 抽水馬桶
1796年 塞尼菲爾德 平版印刷術
1797年 亨利·莫茲萊 螺絲切削機床
1781年 詹姆斯·瓦特 改進了牛考門蒸汽機,現代蒸汽機成型
1812年 特列維雪克 科爾尼鍋爐
1815年 漢·戴維 礦工燈
1844年 成廉·費阿柏恩 蘭開夏鍋爐
第二次工業革命
第二次工業革命以電力的廣泛應用為顯著特點。從19世紀六七十年代開始,出現了一系列電氣
發明。德國人西門子製成發電機,比利時人格拉姆發明電動機,電力開始用於帶動機器,成為補充
和取代蒸汽動力的新能源。電力工業和電器製造業迅速發展起來。人類跨入了電氣時代。
19世紀早期,人們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根據這一現象,對電作了深入的研究。在進一步完善
電學理論的同時,科學家們開始研製發電機。1866年,德國科學家西門子製成一部發電機,後來幾經
改進,逐漸完善,到19世紀70年代,實際可用的發電機問世。電動機的發明,實現了電能和機械能
的互換。隨後,電燈、電車、電鑽、電焊機等電氣產品如雨後春筍般地涌現出來。
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又一重大成就是內燃機的創制和使用。19世紀七八十年代,以煤氣和汽油為
燃料的內燃機相繼誕生,以煤氣和汽油為燃料的內燃機誕生,90年代柴油機創製成功。內燃機的發
明解決了交通工具的發動機問題。1885年,德國人卡爾.本茨成功地製造了第一輛由內燃機驅動的
汽車。內燃機車、遠洋輪船、飛機等也得到迅速發展。內燃機的發明,還推動了石油開采業的發展
和石油化工工業的產生。
早期汽車
20世紀初,以內燃機為動力的飛機飛上藍天,實現了人類翱翔天空的夢想。隨著內燃機的廣泛
使用,石油的開采量和提煉技術也大大提高。1870年,全世界只生產了大約80萬噸石油,到1900年
已猛增到2000萬噸。
早期飛機
第二次工業革命期間,電訊事業的發展尤為迅速。繼有線電報出現之後,電話、無線電報相繼
問世,為快速地傳遞信息提供了方便。從此,世界各地的經濟、政治和文化聯系進一步加強。
㈣ 二次工業革命開始於哪個國家
第二次工業革命可不是僅僅起源於美國和德國。根據資料:而第二次工業革命幾乎同時發生在幾個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新的技術和發明超出了一國的范圍,其規模更加廣泛,發展也比較迅速。1866年德國人西門子製成發電機;1870年比利時人格拉姆發明電動機;1831年,英國科學家法拉第發現電磁感應現象,根據這一現象,對電作了深入的研究。在進一步完善電學理論的同時,科學家們開始研製發電機。
樓主的意思是不是:為什麼第二次工業革命後英國喪失了世界工廠的地位,美德實力超過英法?
原因:第二次工業革命發生在1870年以後,英法兩國為了掠奪原材料,積累資本,忙著發動對中國以及其他國家的侵略戰爭,英法經過第二次鴉片戰爭,已經元氣大傷。第二次鴉片戰爭1856年至1860年間發生於中國本土,英國與法國聯手進攻清朝的戰爭!~ 而美德相對來說國際國內環境安定,遠離戰爭,能專心的進行工業革命!~
㈤ 第一次和第二次工業革命分別興起哪個國家
希望對你有幫助:第一次工業革命興起於英國,在18世紀60年代,主要標志為蒸汽機的發明!
第二次工業革命興起於美國和德國,在19世紀70年代,主要標志為電力的發現和廣泛應用!
第一次工業革命是以煤炭為資源
第二次工業革命是以電力石油為資源
㈥ 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始與哪些國家
第二次工業革命根據資料:幾乎同時發生在幾個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可不是僅僅起源於美國和德國。新的技術和發明超出了一國的范圍,其規模更加廣泛,發展也比較迅速。1866年德國人西門子製成發電機;1870年比利時人格拉姆發明電動機;1831年,英國科學家法拉第發現電磁感應現象,根據這一現象,對電作了深入的研究。在進一步完善電學理論的同時,科學家們開始研製發電機。
第二次工業革命是指19世紀中期,歐洲國家和美國、日本的資產階級革命或改革的完成,促進了經濟的發展。19世紀70年代,開始第二次工業革命。人類進入了「電氣時代」。
第二次工業革命極大的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對人類社會的經濟、政治、文化、軍事,科技、和生產力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資本主義生產的社會化大大加強,壟斷組織應運而生。
第二次工業革命,使得資本主義各國在經濟、文化、政治、軍事等各個方面,發展不平衡,帝國主義爭奪市場經濟和爭奪世界霸權的斗爭更加激烈。第二次工業革命,促進了世界殖民體系的形成,使得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最終確立,世界逐漸成為一個整體。
㈦ 第二次工業革命領先國家是哪兩個國家答案
主要是俄、日、德、法國、美國、義大利等國家。
這幾國工業革命開始的較晚,那時英美等國的工業革命基本完成,他們可以直接吸取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成果,在此基礎上進行第二次工業革命。英國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的領袖,老牌殖民帝國,所以在設備上不願更新,放棄現有的,從而阻礙了第二次工業革命使得自己慢慢衰落,落後於美國、德國。
而德美沒有這種顧慮,2次革命同時進行,接受最新裝備、改革,於是迅速發展,綜合國力快速提升,美德之所以會在19世紀末期快速發展,跟此關系密切。
㈧ 與第一次工業革命相比,發生第二次工業革命的主要國
第二次工業革命主要是發生在美國、德國等新興國家,特點:有大量的殖民地,
㈨ 第二次工業革命中兩次工業革命交叉進行的有哪幾個國家
主要是俄、日、德、法國、美國、義大利等國家。
這幾國工業革命開始的較晚,那時英美等國的工業革命基本完成,他們可以直接吸取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成果,在此基礎上進行第二次工業革命。
英國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的領袖,老牌殖民帝國,所以在設備上不願更新,放棄現有的,從而阻礙了第二次工業革命使得自己慢慢衰落,落後於美國、德國。
而德美沒有這種顧慮,2次革命同時進行,接受最新裝備、改革,於是迅速發展,綜合國力快速提升,美德之所以會在19世紀末期快速發展,跟此關系密切。
(9)二次工業革命的國家有哪些擴展閱讀:
第二次工業革命影響下,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力量對比發生變化,各國發展的不平衡性加劇。英法等老牌資本主義國家發展相對緩慢。
尤其是英國喪失了「世界工廠」的地位,而美德等國抓住機遇發展迅速,到l9世紀末20世紀初,工業產值超越英法分別位居世界第一、第二位。
面對日益變化的經濟格局,列強要求按照變化的實力重新瓜分世界。
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亞非拉美的絕大多數地區已淪為資本主義國家的原料產地、商品市場和投資場所,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形成,同時標志著資本主義世界體系最終確立。
㈩ 兩次工業革命中走在世界前列的國家分別是什麼
一、第一次工業革命中走在世界前列的是英國;第二次工業革命中走在世界前列的是德國美國和日本 。
二、第一次工業革命和英國:
1、第一次工業革命是指18世紀從英國發起的技術革命是技術發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它開創了以機器代替手工勞動的時代。這不僅是一次技術改革,更是一場深刻的社會變革。
2、第一次工業革命中英國的發明:
1765年,織工哈格里夫斯發明了「珍妮紡織機」的出現首先在棉紡織業引發了發明機器,進行技術革新的連鎖反應,揭開了工業革命的序幕。
1785年,瓦特製成的改良型蒸汽機的投入使用,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動力,得到迅速推廣,大大推動了機器的普及和發展。人類社會由此進入了「蒸汽時代」。
1814年,英國人史蒂芬孫發明了「蒸汽機車」。
1825年,史蒂芬孫親自駕駛著一列托有34節小車廂的火車試車成功。從此人類的交通運輸頁進入一個以蒸汽為動力的時代。
1840年前後,英國的大機器生產基本上取代了傳統的工廠手工業,工業革命基本完成。英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國家。
18世紀末,工業革命逐漸從英國向西歐大陸和北美傳播。後來,有擴展到世界其他地區。
3、對英國的影響:
①工廠制度代替手工工場,大大發展了英國生產力。
②使英國資產階級力量壯大。
③英國率先完成工業革命,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國家。
④使英國進入大機器生產時代,交通工具更加便利。
⑤英國成為最大的殖民國家和世界最強的國家。
三、第二次工業革命和美、德、日:
1、第二次工業革命是指19世紀中期,歐洲國家和美國、日本的資產階級革命或改革的完成,促進了經濟的發展。19世紀60年代後期,開始第二次工業革命。人類進入了「電氣時代」。
2、第二次工業革命中,英國固守第一次革命的成果,逐步落後,被美德超過。
①美國:第二次工業革命時美國採用最新技術和設備,經濟高速發展,19世紀末,工業生產躍居世界第一位,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逐漸掌握了世界經濟霸權。
②德國:德國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發明了內燃機、汽車,無軌電車等。經濟迅速崛起,德國後來居上超過英法。
③日本:日本沒有趕上第一次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日本已經完成明治維新,走上資本主義發展道路。日本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靠政府扶持建立一些近現代工業企業,經濟得到快速發展。發展成為當時亞洲唯一的一個近代化的國家,成為世界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