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文革時期的「三線建設」和發展地方「五小工業」指的是什麼
1、三線建設,指的是自1964年開始,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在中國中西部地區的13個省、自治區進行的一場以戰備為指導思想的大規模國防、科技、工業和交通基本設施建設。其開始的背景是中蘇交惡與美國在中國東南沿海的攻勢。三線建設是中國經濟史上又一次大規模的工業遷移過程,其規模可與抗戰時期的沿海工業內遷相提並論。由於建設地點都太過偏僻,這種建設方式為後來的企業經營發展造成了嚴重的浪費和不便,但是三線建設也成為中國中西部地區工業化的重要助推器。
2、地方「五小」工業主要指地、縣辦的小鋼鐵、小機械、小化肥、小煤窯、小水泥工業。
2. 中國三大工業帶是指哪地理知識
中國三大工業帶:東部沿海工業帶,長江沿岸工業帶,攏海---蘭新沿線工業帶
中國四大工業基地: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遼中南、京津唐
3. 我國產業分為幾大類各產業主要部門包括哪些
中國有三大產業,分別是:農業(第一產業)、工業(第二產業)和服務業(第三產業)
第一產業是指農、林、牧、漁業(不含農、林、牧、漁服務業)
第二產業是指采礦業(不含開采輔助活動), 製造業(不含全屬製品機械和設備修理業),電力、 熱力、 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 建築業。
第三產業即服務業,是指除第一 產業、第二產業以外的其他行業。第三產業包括:批發和零售業,交通運輸、 倉儲和郵政業,住宿和餐飲業,信息傳輸、 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金融業,房地產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
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教育,衛生和社會工作,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公共管理、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 國際組織,以及農、林、牧、漁業中的農、林、牧、漁服務業,采礦業中的開采輔助活動,製造業中的金屬製品、機械和設備修理業。
部門包括:農業的農業部,工業有工業部,發改委,工信部,工商總局,國地稅。服務業有工商總局,國地稅。
拓展資料
產業部門指一切常駐的公營和私人企業的基層單位及類似的單位。它們為按正常地意在以收抵支、獲得盈利面生產貨物和提供服務,政府單位生產貨物和提供服務,雖然不是為了獲利,但產品和服務在性質上仍是商品。
政府附屬企業的活動以及自用住宅建築、自給自足的農業或公共建築工程,雖然不是為市場而生產,但其生產經營活動像產業部門一樣,使用類似的方法和資源,生產類似的貨物和服務,還有在市場上獲得金融資產和發生負債的常駐單位。
主要為企業服務並完全地或主要的受企業資助或控制的私人非營利性組織等等,在國民經濟核算中都屬於產業部門。與習慣上把物質生產部門 (一、二產業) 當作產業部門。
4. 中國的三大工業區是
1、四大工業基地 (1)滬寧杭工業基地(上海,江蘇東南部,浙江東北部) (2)京津唐工業基地(北京,天津,河北一部) (3)遼中南重工業基地(遼寧省一部) (4)珠江三角洲輕工業基地(香港,澳門,廣東南部) 2、三大工業地帶 (1)東部沿海工業地帶 (2)長江沿岸工業地帶 (3)隴海—蘭新沿線工業地帶 不知道最大指的啥,單從面積上看,滬寧杭和遼中南稍大(工業區很難給出具體的面積,一直在不斷的變化中),但工業基地不能單從面積看,從實力來說,四大工業基地各有特點,很難區分參考資料:清風課件 http://www.qfsky.com/
5. 中國有哪幾個工業區
有六個工業區,有四大沿海工業基地,兩大內陸工業基地。
一、遼中南工業基地
地點:遼寧省
區域:東北沿海片區
重點城市:沈陽、鞍山、大連
海岸港口中心城市:大連
工業種類:重工業
二、京津唐工業基地
地點: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
區域:華北沿海片區
重點城市:北京、天津、唐山
海岸港口中心城市:天津
工業種類:重工業輕工業兼備
三、滬寧杭工業基地
地點: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
區域:華東沿海片區
重點城市:上海、南京、杭州
海岸港口中心城市:上海
長江沿岸港口城市:南京、鎮江、南通、上海
工業種類:重工業
四、珠江三角洲工業基地
地點:廣東省(含港澳)
區域:華南沿海片區
重點城市:香港、廣州、澳門
海岸港口中心城市:香港
工業種類:輕工業
五、川黔工業基地
地點:四川省(含川東重慶)、貴州省
區域:西南內陸地區
重點城市:成都、重慶、綿陽、德陽、自貢、內江、瀘州、宜賓、攀枝花
長江沿岸港口中心城市:重慶
長江沿岸港口城市:宜賓、瀘州、重慶
工業種類:重工業輕工業兼備
六、陝隴夏疆工業基地
地點:陝西省、甘肅省、寧夏回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區域:中部、北部、西北地區
重點城市:西安、蘭州、銀川、烏魯木齊
黃河沿岸城市:蘭州、銀川
工業種類:重工業輕工業兼備
6. 中國三大工業地帶是哪三大
中國三大工業帶是指:東部沿海工業帶,長江沿岸工業帶,隴海---蘭新沿線工業帶
另外,四大工業基地是指:遼中南、京津唐、長三角、珠三角
7. 中國四大工業基地是哪些五大經濟特區
四大工業基地: 遼中南工業區 京津唐工業區
滬寧杭工業區 珠江三角洲工業區 五大經濟特區: 深圳 珠海 廈門 汕頭 海南
8. 中國有哪些工業基地
中國有四大工業基地,分別為遼中南、京津唐、滬寧杭(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
除了中國的遼中南、京津唐、滬寧杭、珠江三角洲這四大工業基地外,重慶也是中國最著名的重工業城市,重慶、武漢、南京、上海、沈陽、大連這六個城市都是重工業城市,另外,成都也是輕工業城市,成都的電子軟體、電子產品十分發達,成都的地勢平坦,和上海、蘇州是完全一樣的地形(平原城市),成都、重慶這兩大城市的商貿經濟實力都很雄厚,特別是成都,和經濟強省江蘇的省會南京、浙江的省會杭州這兩個城市之間不分上下,重慶也並不弱於南京、杭州、蘇州、寧波,重慶有長江,可以乘客輪順江而下直達上海,途經武漢、南京兩個大城市。
因此,四川盆地也能夠成立中國的工業基地,加上四川盆地,中國就有五大工業基地。
武漢雖然也是重工業城市、商貿經濟中心城市,但是武漢周邊沒有經濟實力強的城市,所以無法形成工業基地、經濟圈。
9. 中國有哪幾個工業區
中國有六大工業區:
1.東北區:
東北區是中國強大的工業基地,已形成以鋼鐵、機械、石油、化工等為核心的完整工業體系。工業區由南向北逐步推進,除原有的沈陽—撫順—鞍山—本溪重工業區外,還出現了以機械、化工為主的旅大工業區,以煤炭、化工等為主的遼西走廊工業區,以機械、化工、造紙等為主的長春—吉林中部工業區,以電機、石油、機械工業等為主的哈爾濱—大慶—齊齊哈爾工業區,以煤炭—森林工業為主的黑龍江西部工業區等。
2.華北區:
華北區以燃料動力、鋼鐵為主體的工業體系。原有的沿海津、京、唐工業區得到了加強和合理發展,成為綜合性工業區。在豐富的原料產區和內地建立了一系列新的工業區和工業中心,主要有太行山麓以石家莊、邯鄲為中心的輕紡、燃料動力工業區,以太原、榆次為中心的晉中重工業區,以包頭、呼和浩特為中心的鋼鐵、畜產品加工工業區等等,從而使整個工業區由沿海向內地擴展。
3.華東區:
是中國基礎雄厚的重要工業基地之一,機電、輕紡、化工在全國更有重要地位。以上海為中心的長江三角洲工業區,是中國原有基礎最好、規模最大的綜合性加工工業區,機械、化工、輕紡工業居全國之冠。解放後,加強和建設了以淮南、合肥、馬鞍山為中心的燃料動力、鋼鐵、機械工業區,以青島為中心的輕紡、機械工業區,以濟南、淄博為中心的冶金、石油、化工、輕紡、機械工業區,以徐州、淮北、棗庄為中心的燃料動力工業區。工業區位同樣由沿海向內地不斷擴展。贛、閩、浙三省工業生產也有了很大發展。
4.中南區:
中南區以京廣鐵路線為主幹。是解放後重點建設的地區之一。鋼鐵、有色金屬、電力、紡織、製糖工業在全國具有重要的地位。在中部和北部,工業區以武大(武漢—大冶鋼鐵、機械工業區)為基點,沿京廣線向南、北和西部推進。南部以長沙、株洲、湘潭為中心的湘中冶金、機械、化工工業區,北部以鄭州、洛陽、三門峽、平頂山、焦作、安陽、開封等為中心的綜合性工業區,西部以水電、汽車、有色冶金為主的鄂西、湘西工業區。在南部,以廣州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綜合性工業區為基地,向粵北(韶關為中心)、向桂中(柳州、南寧為中心)不斷發展。
5.西南區:
西南區是中國新興工業區之一,戰略後方的重要工業基地,冶金、機械、化工、燃料動力已具相當規模。本區工業在全國支持下,以重慶工業區為基點,逐步向西部和南部發展,建立了以成都為中心的機械工業為主、輕重工業結合的工業區,以自貢、內江、瀘州等為中心的川中天然氣化工、鹽業化工、製糖工業區,以渡口為中心的鋼鐵工業區,以貴陽為中心的機械、化工、有色金屬工業區,以及其它許多新的工業城市。
6.西北區:
以蘭州、西安為基點,重點發展了石油化工、機械製造、棉毛紡織等部門,兩地成為西北最大的兩個工業區。在作為省(區)中心的烏魯木齊、西寧、銀川等地,工業也有了很大發展,在石油、煤炭資源豐富的地區,發展了工礦業生產,形成了許多工業中心。在黃河流域的劉家峽、青鋼峽、鹽鍋峽、八盤峽等修建了水電站,為本區工業發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條件。
10. 中國的三大工業區是哪三個
四大吧,
滬寧杭工業基地
滬寧杭是上海、南京、杭州及其附近地區的通稱。范圍大致包括上海全市,江蘇省南京以東,揚州以南,主要是蘇南地區,浙江省北部的杭嘉湖和寧紹地區。以上海為經濟中心,地理位置優越,經濟腹地廣大。本區地處沿海中段和長江口,既可通過海運與東北、華北、華南乃至海外往來,又可通過內河航運與佔全國1/5陸地面積、1/3人口的長江流域內各省市相溝通,還可通過鐵路與中、西部地帶的各省市相聯系,經濟影響幾乎遍及全國。
工農業生產水平居全國領先地位,是我國經濟實力最強的經濟核心區,其面積僅佔全國的1%,人口佔全國的6%,但國內生產總值佔全國的15%,在全國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一方面,本區自然條件好,農業基礎好,是全國聞名的高產穩產農業區,總體農業生產水平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30%~50%;另一方面,本地區是我國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有紡織、化纖、電氣、電子、機械、化學、黑色冶煉及壓延加工、交通運輸設備製造、金屬製品、食品、服裝加工等多種行業,很多行業在全國總產量中占很大比重,此外微電子與電子信息、精細化工、新材料、生物工程、機電一體化等高新技術產業已經具有一定基礎。
滬寧杭工業基地
是我國南方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水陸水源充足,交通便利,有高等院校,農業基礎好,勞動力資源豐富,易於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資本。資源倒不是很好~~煤是從淮南淮北弄得
京津唐工業基地地理區位優越。位於我國東部沿海地帶的北部,我國北方地區海上門戶,與日本、朝鮮和韓國等聯系便捷,擁有「亞歐大陸橋」東端的天津港、大連港,是我國華北、東北的經濟核心區,腹地范圍廣大,幾乎包括半個中國。
自然資源豐富。擁有探明儲量佔全國40%的鐵礦石和石油資源,以及大面積的沿海灘塗,自然條件優越。
文化科技發達,人力資源素質較高,研究開發潛力巨大。全國1/4的高等院校、1/4的研究與開發機構及情報文件機構、17%的國有企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都集中在本區,尤其是京津地區是全國知識最密集的區域,能夠提供經濟發展所需的各類高級人才。
遼中南重工業基地
重工業較全面,但結構老化,管理落後,大企業一般歷史長,負擔重,不適合市場經濟的發展。該地區資源豐富,但天氣因素是巨大的制約因素。
區位優勢有鐵礦,有煤礦,有遼河油田
珠江三角洲工業基地
位於廣東省中南部,具有平原廣闊、氣候溫和、河流縱橫等優越的自然條件,是我國人口、城鎮密集,經濟發達的地區之一,也是我國對外開放的前緣地帶。
本區位於我國東南沿海,同香港、澳門毗鄰,靠近東南亞,地理位置相當優越。這樣的區位條件使本區得以發揮勞力豐富、地價低廉的優勢,就近接受港澳產業的擴散,利用港澳貿易渠道轉口大量出口商品,參加廣泛的國際分工。
珠江三角洲是著名的僑鄉,與港澳同胞、海外華僑有著共同的文化背景和密切的血緣關系。改革開放的優惠政策,吸引了大量的外資,促進了本區的發展。1979~1995年珠江三角洲地區實際利用的外資額佔全國的16%,其中港澳資金佔77%。外資進入的同時還引進了先進的技術設備和經濟管理方法,並對傳統工業進行技術改造,創辦了一批現代外資、合資企業,成為本區區域經濟增長的重要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