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業生產 > 工業用地比重多少

工業用地比重多少

發布時間:2022-07-27 07:48:15

工業用地建築密度規定

法律分析:一類工業用地容積率是多少?容積率是指在城市規劃區的某一宗地內,房屋的總建築面積與宗地面積的比值,分為實際容積率和規劃容積率兩種,工業性質不同,容積率也不同。估價設定的工業用地容積率為1.0左右,工業用地建築容積率與物流園用地建築容積率是不確定的,它由規劃部門與這兩方面建築的用途與性質所決定的,因為所有的工業工藝、流程決定建築的結構層高、層數等,這個不同於民用與公共建築。

工業土地一般按實際設定,在容積率為1以下(包括1)一般不調整,當地基準地價調整體系有特殊規定的除外。

一類工業用地的建築密度是有規定的,有個國家規范的工業用地通用廠房建築密度及容積率控制指標表,一類工業用地建築密度大於等於30%且小於等於50%,容積率小於等於2.0,工業廠區用地的綠地率不得低於20%。對環境要求高的工業類別,廠區用地的綠地率不宜低於30%。有毒有害的重污染單位和危險品倉庫,綠地率不應低於40%。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 第二條 制定和實施城鄉規劃,在規劃區內進行建設活動,必須遵守本法。

本法所稱城鄉規劃,包括城鎮體系規劃、城市規劃、鎮規劃、鄉規劃和村莊規劃。城市規劃、鎮規劃分為總體規劃和詳細規劃。詳細規劃分為控制性詳細規劃和修建性詳細規劃。

本法所稱規劃區,是指城市、鎮和村莊的建成區以及因城鄉建設和發展需要,必須實行規劃控制的區域。規劃區的具體范圍由有關人民政府在組織編制的城市總體規劃、鎮總體規劃、鄉規劃和村莊規劃中,根據城鄉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統籌城鄉發展的需要劃定。

② 工業用地的工業區

按照專業化協作原則改組工業,可大大節約用地和建設投資,最大限度實現原料和
「三廢」的綜合利用,改善城市的衛生狀況,更重要的是便於採用先進的工藝設備、提高生
產的自動化程度,從而大大提高勞動生產率。工業的統一布置,也能使建築布局完整,從
而改變工業區的面貌。
工業協作的幾個方面
(1)產品、原料的相互協作:產品、原料有相互供應關系的廠,宜布置在同一工業區
內,以避免長距離的往返運輸,造成浪費。如上海石油化工總廠中,化工一廠、化工二廠
為附近其他廠提供原料。
(2)副產品及廢渣回收利用的協作:能互相利用副產品及廢渣進行生產的廠可布置在
同一工業區內,如磷肥廠和氮肥廠之間的副產品回收利用。
(3)生產技術的協作:有些廠在冶煉和加工的生產過程中需兩個以上廠進行技術上的
協作,這些廠要盡可能布置在一個地區內,如汽車,拖拉機工業體系,動力工業體系等。
(4)廠外工程協作:工業區內的工廠,廠外工程應進行協作,共同修建鐵路專用線、工
業編組站、給水工程、污水處理廠、變電站及高壓線路,能減少設備、設施,節約投資。
(5)動力設施的協作:工業區內可統一修建熱電站、煤氣發生站及鍋爐房等動力設施。
(6)備料車間及輔助設施的協作:一般工業均有鑄工、鍛工及熱處理等熱加工車間、也
有機修、電修、木工等輔助車間,如各廠自成一套,往往因生產任務小,使設備不能充分
利用,生產技術不易提高,建築分散。如將幾個廠的這類設施集中修建,既可節約投資,又
可提高設備利用率,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品質量。
(7)地方工業部門的協作:地方工業部門可以建立衛星廠和服務性廠為該地大廠服務,
為大廠提供各種半成品及零件,利用大廠的邊角廢料生產各種日用品,充分利用廢料增加
生產。
(8)廠前建築的協作:可聯合修建辦公室、食堂、衛生所、消防站、車庫等以節約用地
和投資。
工業區的組織
在城市發展戰略層面的規劃中,要確定各種不同性質的工業用地,如機械、化工、制
造工業,將各類工業分別布置在不同的地段,形成各個工業區。工業區應該有一個統一的
規劃,區內布局應緊湊,各廠不應自成一套、各自為政,要注意節約用地。
3.工業區的組成
①生產廠房;②倉庫;③動力及市政設施;④維修與輔助企業;⑤綜合利用和加工工
業;⑥運輸設施;⑦廠區公共服務設施;⑧科學實驗中心;⑨衛生防護帶。
4.工業區規模
工業區的規模隨著城市的性質,工業的內容、性質,工業區在城市中的分布、組成,以
及建設條件和自然條件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工業區規模過小,則無法提高各種設施的協作
程度;工業區規模過大,則造成交通運輸和污染的集中。因此,在城市中組織工業區應注
意研究其合理規模。
工業用地的布置
工業用地的布置直接影響到城市功能結構和城市形態。在城市總體規劃中,重點安排
好工業用地,綜合考慮工業用地和居住、交通運輸等各項用地之間的關系,使其各得其所
是十分重要的。
1.工業的分類
按工業性質可分為冶金工業、電力工業、燃料工業、機械工業、化學工業、建材工業
等,在工業布置中可按工業性質分成機械工業用地、化工工業用地等等。
按環境污染可分為隔離工業、嚴重干擾和污染的工業、有一定干擾和污染的工業、一
般工業等。隔離工業指放射性、劇毒性、有爆炸危險性的工業,這類工業污染極其嚴重,一
般布置在遠離城市的獨立地段上。嚴重干擾和污染的工業指化學工業、冶金工業等。這類
工業的廢水、廢氣或廢渣污染嚴重,對居住和公共設施等環境有嚴重干擾,一般應與城市
保持一定的距離,需設置較寬的綠化防護帶。有一定干擾和污染的工業指某些機械工業、紡
織工業等。這類工業有廢水、廢氣等污染,對居住和公共設施等環境有一定干擾。可布置
在城市邊緣的獨立地段上。一般工業指電子工業、縫紉廠、手工業等。這類工業對居住和公
共設施等環境基本無干擾,可分散布置在生活居住用地的獨立地段上。
2.工業用地在規劃建設用地中的比重
工業用地在城市建設用地中佔有一定的比重,一般以占城市建設用地的1500'25萬為
宜;但擁有大中型工業企業的中小工礦城市,其工業用地佔城市建設用地的比例可大於
25%。
規劃人均工業用地面積指標一般在10}--25m2之問,但擁有大中型工業項目的中小工
礦城市,其規劃人均工業用地指標可適當提高,但不宜大於30mZ。特大城市,由於城市總
用地緊湊,工業用地面積大致在18m/人以下。
3.工業在城市中布置的一般原則
城市中工業用地布置的基本要求應滿足為每一個工業企業創造良好的生產和建設條
件,並處理好工業用地與城市其他部分的關系,特別是工業區與居住區的關系。其布置的
一般原則如下:
(1)有足夠的用地面積;用地基本上符合工業的具體特點和要求;減少開拓費用,有
方便的交通運輸條件;能解決給排水問題。
(2)職工的居住用地應分布在衛生條件較好的地段上,盡量靠近工業區,並有方便的
交通聯系。
(3)工業區和城市各部分,在各個發展階段中,應保持緊湊集中,互不妨礙,並充分
注意節約用地。
(4)相關企業之間應取得較好的聯系,開展必要的協作,考慮資源的綜合利用,減少
市內運輸。
4.工業在城市中的布置形式
工業在城市中的布置,可以根據生產的衛十類別、貨運量及用地規模,分為三種情況:布
置在遠離城區的工業、城市邊緣的工業和布置在城市內和居住區內的工業。
對工業的各種特點,如原料來源、生產協作、運輸、能源、水源、勞動力、有害影響
等進行全面分析,確定影響工業用地布置的主要因素,將各工業用地布置在城市的不同地
段。特別要指出的是,各類工業又有許多不同特點,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必須按照城市發展
戰略,保證多種產業發展的彈性可能,才能使布局真正科學合理。捷克建築研究院編制了
不同性質的各類工業在城市中常設位置及適宜位置表(表4-4-4)和紡織、服裝、製革工業
廠址決定因素以及工業在城市中之適宜位置的表格(表4-4-5),後表說明了同類工業決定
廠址的因素亦不相同。
(1)布置在遠離城一市和與城市保持一定距離的工業
由於經濟、安全和衛生的要求,有些工業宜布置在遠離城市的地方,如放射性工業、劇
毒性工業以及有爆炸危險的工業。有些工業宜與城市保持一定的距離,如有嚴重污染的鋼
鐵聯合企業、石油化工聯合企業和有色金屬冶煉廠等。為了保證居住區的環境質量,這些
廠應按當地最小額中的風向布置在居住區的上風側,工業區與居住區之間必須保留足夠的
防護距離。對城市污染不大的工業、規模又不太大時,則不宜布置在遠離城市的地段;否
則由於居民人數有限,公共設施無法配套,造成生活上的不方便。
(2)布置在城市邊緣的工業區
對城市有一定干擾污染、用地大、貨運量大、需要採用鐵路運輸的工廠應布置在城市
邊緣,如某些機械廠、紡織廠等。這類工廠有著生產、工藝、原料、運輸等各方面的聯系,
宜集中在幾個專門地段形成不同性質的工業區。
按城市規模的不同,城市中可設一個或多個工業區,分別布置在城市的各處。規模較
小的城市有時只有一個工業區,往往形成高峰交通流量集中在通往工業區的道路上(圖4-4-24)。
城市中能夠形成兩個工業區時,則可將工業區布置在城市的不同方向,如將工業組成
為不同性質工業區,按照其產生污染的情況布置在河流上、下游或風頻最小的上、下風向
位置。這種布置方式既有利於減少工業對環境的污染,又有利於組織交通,縮短工人上下
班的路程,但在布置時應注意不妨礙居住區的再發展。
城市工業區往往沿放射的對外交通線路布置,使工業區與居住區交錯。這種布局要注
意,如果工業區按當地最大頻率的風向位於居住區的上風側時,工業區與居住區之間要有
足夠的防護距離,並應注意隨城市發展有開辟環路進行橫向聯系的可能。
(3)布置在城市內和居住區內的工業
基本沒有干擾污染、用地小、貨運量不太大的工業可布置在城市內和居住區內。這類
工業包括:
1)小型食品工業:如牛奶加工、麵包、糕點、糖果等廠。
2)小型服裝工業:如縫紉、服裝、刺綉、鞋帽、針織等廠。
3)小五金、小百貨、日用工業品、小型服務修配廠:如小型木器、藤器、編織、搪瓷
等廠。
4)文教、衛生、體育器械工業:如玩具、樂器、體育器材、醫療器械等廠。其中機械
與半機械操作、對外有協作聯系、貨運量年達3000--4000t、有雜訊、有燃物和微量煙塵、
用地達30hm「左右的中小型廠(食品廠、糧食加工廠、紗廠、針織廠、木材加工廠、制葯
廠、機械修理廠、無線電廠等)、則應布置在城市內的單獨地段。這種地段形成的街坊應靠
近交通性道路,不宜布置在居住區內部。
對居住區毫無干擾的工業為數不多。一般的工廠都有一定的交通量和雜訊,由於工廠
規模較小,布置得當,可以使居住區基本上不受影響。
5.工業用地布局與城市的關系
(1)工業用地與居住用地的位置關系
工業用地與居住用地的位置,一般有三種布置形式:一是工業用地與居住用地平行布
置,這種布置方式的優點是:工業區和居住區相應呈帶形發展,互不幹擾,工業用地與居
住用地的關系較好。另一類是工業用地與居住用地垂直布置,這種布置方式的優點是:工
人上下班不為工業區內鐵路線所隔斷;熱電站、熱加工車間及排出有害物質的車間離居住
區遠一些,不排出有害物質的車間可離居住區近一些,這樣可以減少防護帶寬度,節省建
設費用。這種布置方式對佔地面積較小的工業區較為合適,但對於佔地面積大的工業區,采
用這種布置方式就會增加工人上下班的距離。第三種是混合布置方式,它既有平行布置的
優點,也具有垂直布置的長處,是比較常用的一種形式(圖4-4-25)a
(2)工業用地布局與城市總體布局的關系
工業區在城市總體布局中有如下幾種布置方式:
1)工業區包圍城市工業區分散在城市的周圍,並按工業性質和污染程度,均勻地、
合理地布置在城市的四周;城市內部有若干工業小區和分散的工業點(圖4-4-26)。這種布
置形式可以避免工業的大量運輸對城市的干擾。但由於工業將城市包圍,城市用地沒有留
出缺口,使城市沒有發展餘地,或者城市發展後又形成新的工業包圍區,造成相互干擾的
局面。
2)工業區與其他用地呈交叉布置工業區布置結合地形,與其他用地呈間隔式交叉布
置(圖4-4-27)。這種形式有利丁充分利用地形,並根據工業企業不同的污染情況,分別考
慮風向和河流上下游的關系,可將對水體污染嚴重的工業區根據河流流向布置在城市下游,
廢氣污染嚴重的企業按當地最大頻率的風向布置在城市下風向,使各工業企業各得其所。但
這種布置形式也要注意組織好交通,否則相互穿越,形成相互干擾。
3)組團式布置在城市總體布局中,根據規劃布置意圖將城市組成幾個規劃分區,每
一分區組團中既有工業企業,又有居住區,使生產與生活有機地結合起來,如圖4-4-280
4)群體組合式布置在工業用地布置中,有的將工業用地分為市區工業用地、近郊工
業區、遠郊工業區等,而使城市形成群體組合的城市形態。有的中、小城市以一城多鎮組
合形式來布置工業用地。圖4一4一2為南通市總體布局示意,為一城二鎮形式,除母城工業區
布置較多外,在唐閘形成以棉紡工業為主的工業區,在天生港形成以電力工業為主的工業
區。
(3)工業用地布局對城市用地形態的影響
1)工業地帶隨著現代化大工業和工業聯合化的趨勢,城市化程度越來越高。某些地
區,由於交通、消費、資源等有利條件.工業大量集中,城市之間幾乎連成一片,這就形
成了新的城市形態,即工業地帶或稱城市集聚區。如美國東北部大酉洋沿岸北起波士頓、南
至華盛頓、東起紐約、酉至芝加哥的巨大城市帶,就是在開發資源,建立工業區,集中發
展交通運輸、商業、金融、服務業的基礎上,形成的龐大的工業地帶。
再如口本,由於資源貧乏,工業原料大多來自國外,因此大型工業企業都沿海布置。目
前東京與南面的橫濱連成片,形成京濱工業地帶;往東向千葉縣發展,成為京葉工業地帶;
東北向茨城發展,是鹿島工業區。東京附近地區已形成了巨大的東京首都圈工業地帶;該
地區主要工業是鋼鐵、石化、機械等,職工和產值都佔了日本全國的1/30
圖4..1_29為德國魯爾工業地帶。魯爾區是以采礦業為基礎形成的著名工業地帶,這里
煤炭資源豐富,工業用水充足,水陸交通方便,就近還可利用洛林的鐵礦石,工業發展條
件十分優越,現擁有煤炭、鋼鐵、機械、電力和化工等工業部門,工業產值占前西德工業
總產值的4000,是前西德的工業心臟,也是歐洲重要的工業中心。魯爾區內,大小城鎮鱗
次櫛比,城鎮之間距離只有幾公里至幾十公里,包括8個大城市區,十幾個10-}-100萬較
大的中心城市。
中國的遼中地區,京、津、唐地區,滬一寧地區工業基礎較好,隨著今後工業的發展,
也將會有形成工業地帶的趨勢。
2)組合城市從20世紀50年代起,中國已開始注意到控制大城市的問題,比較有計
劃地、由近及遠地發展市郊工業區、衛星城鎮,形成以母城為中心的組合城市。
圖4-4-30是上海市組合城市示意圖。上海市從50年代開始由近及遠,逐步開辟了吳
淞、五角場、桃浦、槽河徑、長橋、高橋等6個近郊工業區和嘉定、安亭、松江、閡行、吳
徑、金山衛、寶山等7個遠郊衛星城鎮。這些工業區和衛星城鎮既有工業又有生活居住區,
對於促進生產發展,調整城市布局,合理分布工業,控制市區規模等方面都起了一定的作
用。使上海市從一個單一城市,逐步向群體組合城市發展。
3)多功能綜合區和帶形城市隨著城市現代化的進程,對生產和生活又有了新的要求;
多功能的綜合區和多心開敞的帶形城市的規劃思想有了發展。
圖4-4-31是多功能綜合區和帶形城市示意。在帶形結構中的每一個綜合區既有生產又
有生活,形成一定規模。這種城市形態,便於逐個建設,比較機動靈活。在道路布置方面,
中心部分可以以生活性街道相聯結,邊緣地帶有交通性幹道或鐵路通過,以解決工業生產
的交通運輸問題。

③ 工業用地上可配建工業配套生活用房所佔比例是多少

案例:前不久,王先生看中了市郊某工業園區內一棟獨門獨院「公寓式」小樓,價格低、環境好、距離市區又近。可一了解,此房土地性質為工業用地,房屋產權證是「辦公用房產權證」,不能按揭貸款,還無法遷入戶口。
分析:這種在工業園區內的、看似「公寓式住宅」、實為「公寓式辦公房」的房屋,最好不要購買。 第一,此房屋的土地性質為工業用地,國家規定嚴禁在工業用地上開發建設除工業廠房、工業辦公用房、工業配套用房之外的任何形式的「公寓住房」出售。 第二,雖然工業用地上可以建造不超過工業項目總用地面積的7%的行政辦公及生活服務設施用地,可以辦出辦公用房的產權證,但和普通住宅產權證書完全兩樣,一旦消費者購買了此類房屋日後將面臨諸多問題。 第三,工業用地國家規定使用期限為50年,居住用地使用期限為70年。此類房屋不享受住宅用地使用70年期滿自動續期的權利。

④ 如何計算工業用地內非生產性用房占總用地的比重

第一部分:總體要求和目標

一是根據省市要求擴大綜合評價范圍,從原工業企業評價領域拓展到對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重點工業平台、經濟開發區、小微企業園區和特色小鎮領域的評價覆蓋。

二是調整工業畝產效益增速目標,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畝均稅收設置目標為年均增長12%以上。

第二部分:評價機制

(一)

一是根據上年評價實際,為實現規上、規下評價體系的有機平衡,引導鼓勵企業升規,以及實現倒逼政策的精準發力。
新實施意見適當提升規上A、B類企業比例,優化四類評價比例。

具體情況為:規模以上工業企業A類設30%、B類設55%、C類設10%、D類設5%,其中A、B類比例由上年的70%擴大到85%;規模以下工業企業A類設20%、B類設45%、C類設25%、D類設10%,A、B類比上年提升10個百分點;佔用工業用地的非工業類企業B類設20%、C類設55%、D類設25%;數據中心機房企業B類設20%、C類設55%、D類設25%;同時,對工業企業畝均稅收1萬元以下、非工業企業畝均稅收5萬元以下、數據中心機房企業單位電耗稅收在0.85萬元/萬千瓦時以下的、發生重大事故等情況的企業,一律列入D類。

(二)

二是明確各評價領域牽頭單位

明確服務業企業和園區(平台)、特色小鎮綜合評價由區發改局牽頭,工業企業、重點工業平台、小微企業園等綜合評價由區經信局牽頭。

第三部分:優化資源要素配置機制

根據《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深化製造業企業資源要素優化配置改革的若干意見》,在我區原差別化政策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機制,明確稅收、用地、用能、用水、排污、創新、金融、財政等資源要素供給價格和供給方式差別化政策。其中:

(1)

在差別化城鎮土地使用稅政策上:

明確到2021年12月31日前,對規上A、B類企業進行100%、80%的城鎮土地使用稅減免政策。C、D類企業的城鎮土地使用稅不予減免。

(2)

在差別化用地政策上:

優先支持A、B類企業用地需求;此外,加強工業用地二級市場管控,明確產業項目畝均稅收等達產履約條款;合理提高A、B類企業工業用地容積率控制指標。

(3)

在差別化用能政策上:

優先安排A類企業參與電力直接交易,優先保障A、B類企業用能、用氣;在嚴格執行國家差別化電價政策的基礎上,對D類企業實施差別電價,每千瓦時提高0.2元;此外,鼓勵供氣公司實施差別化氣價政策,通過報區發改局備案並核定價格實施。

(4)

在差別化用水、排污政策上:

C類、D類在區發改局核定標準的基礎上各檔分別加0.1元、0.2元計收。

(5)

增設了排污總量核定、企業減排任務等方面的差別化設定:

建立差別化分類計收污水處理費機制,對C類、D類企業加價計收污水處理費,C類、D類企業區發改局核定標準的基礎上各檔分別加0.1元、0.2元計收。

(6)

在差別化創新要素上:

設置對A類企業在創新要素培育評選等方面的優先支持。

(7)

在差別化金融政策上:

設置對A、B、C、D類企業的差別化信貸政策,對A、B類企業,重點保障信貸需求。

(8)

在差別化財政政策上:

建立與企業「畝產效益」績效掛鉤的財政激勵約束機制,優先支持A、B類企業申報和享受財政獎勵獎補政策;C類企業中技改投入等優惠獎勵政策可按100%予以扶持,其他財政政策如第二年升B類企業後予以70%扶持獎勵、第二年升A類企業後予以100%扶持獎勵;D類企業原則上不予財政扶持。

(9)

在低效企業改造提升方面:

以近3年畝均稅收低於1萬元的企業為重點,通過幫扶提升、兼並重組、倒逼規范、合作轉移、依法關停等方式,全面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

⑤ 工業用地建築密度一般為多少

一、工業用地建築密度一般為多少?
工業用地建築密度大於等於30%且小於等於50%,
1、建築密度=建築物的基底面積總和/規劃建設用地面積。比如一塊地為10000平方米,其中建築底層面積3000平方米,這塊用地的建築密度就是3000/10000=30%。另如建設用地1000平方米、地下室400平方米、地上一層300平方米,則:建築密度為30%。如此可以看出基底、地下室的面積與建築密度沒有直接的關系。
2、建築密度一般不會超過40%-50%,用地中還需要留出部分面積用作道路、綠化、廣場、停車場等。建築密度與建築容積率考量的對象不同,相對於同一建築地塊,建築密度的考量對象是建築物的面積佔用率,建築容積率的考量對象是建築物的使用空間。
二、工業用地建築密度的標准?
1、建築密度:浙江工業用地項目用地范圍內各種建、構築物佔地面積總和占總用地面積的比例。
2、計算公式:建築密度=(建築物佔地面積+構築物佔地面積+堆場用地面積)÷項目總用地面積×100%。
3、一類工業用地的建築密度是有規定的,有個國家規范的工業用地通用廠房建築密度及容積率控制指標表,一類工業用地建築密度大於等於30%且小於等於50%,容積率小於等於2.0,工業廠區用地的綠地率不得低於20%。對環境要求高的工業類別,廠區用地的綠地率不宜低於30%。有毒有害的重污染單位和危險品倉庫,綠地率不應低於40%。

⑥ 城市中工業用地指標比重佔多少

工業用地在城市建設用地中佔有一定的比重,一般以占城市建設總用地的15%~25%為宜;但擁有大中型工業企業的中小工礦城市,其工業用地佔城市建設用地的比例可大於25%,但不宜超過30%。 規劃人均工業用地面積指標一般在10~25㎡之間,但擁有大中型工業項目的中小工礦城市其規劃人均工業用地指標可適當提高,但不宜大於30㎡。特大城市由於總用地緊湊,工業用地面積大致在18㎡以下。

⑦ 工業用地15%配套河南比例

工業用地15%配套河南比例為3:7。
工業用地是指獨立設置的工廠、車間、手工業作坊、建築安裝的生產場地、排渣(灰)場地等用地。
工業是現代城市發展的主要因素。大規模的工業建設帶動原有城市的發展,使得許多傳統城鎮進入現代城市的行列,如上海的安亭鎮,由於大眾汽車廠的投資建設而成為全國著名的汽車城,浦東金橋鎮隨著出口加工區的開發建設成為知名的現代工業區;大型的工業企業也可促進新城市的產生,如隨鋼鐵工業建設而建立的包頭市,隨石油開采和石油化學工業發展建立的大慶、金山衛,隨汽車工業發展建立的十堰,隨化肥工業發展建立的金堂、納溪、枝江等。
工業能提供大量就業崗位,是構成城市人口的主要部門。工業發展也帶動了其他各項事業的發展,如市政公用設施、各種交通運輸設施、配套工業以及各項服務等都獲得相應發展,以保證生產的順利進行。城市,尤其是中心城市的工業發展和興盛還包括它自身在內許多城市第三產業的基本支撐,城市工業的衰落會同時帶來第三產業的衰落。城市工業用地的擴展也直接影響著第一產業用地,並與整體城市產業結構變遷密切相關。

⑧ 工業用地的投資強度的規定是多少

投資強度=項目固定資產總投資÷項目總用地面積。
根據《工業項目建設用地控制指標》的通知,工業用地的投資強度的規定要根據各個行業的規定而定,每個行業都會有一個具體的投資強度標準的,很難一概而言。
工業項目建設應採用先進的生產工藝、生產設備,縮短工藝流程,節約使用土地。對適合多層標准廠房生產的工業項目,應進入多層標准廠房,原則上不單獨供地。控制指標由投資強度、容積率、建築系數、行政辦公及生活服務設施用地所佔比重四項指標構成。
拓展資料:
1.土地投資強度內涵
土地投資強度,主要是指在其項目用地的范圍內,在其單位面積內關於固定資產投資額的多少,又被稱為土地利用集約度。
目前,土地投資強度是可以進行計算的,可以通過相應的公式計算求的,l= (A+K+Z) /F,其中A為勞動力投入,K為資本消耗,Z為經營 資本所需支付的籌資費用; F為該項目的用地面積
2.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
為了加快實現土地的集約利用,應針對工業項目的實際情況,建立健全相關的工業項目的體系,而建立土地投資強度評價指標體系是極為必要的;在建立指標體系的同時應明確土地投資強度中的重要指標。工業項目土地投資強度評價指標體系,其最大的特點就是多層次、目標,進行工業項目土地投資強度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健全其主要目的是實現內部效益的最大化,內部效益包括內部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及環境效益 等。工業項目土地投資強度評價指標體系的內涵是極其豐富的,得以建立起評價指標體系的原則極為豐富, 首先要求工業項目土地投資強度評價系統的科學完整性,使得監理的評價指標體系能很好的反映目前影響工業用地集約利用的因素,並將工業集約利用其內在關系表現清楚;後 時要保證其評價結果的科學、可靠,只有保證評價結果的科學可靠,才有助於監理一 個具有借鑒作用的工業項目土地投資強度評價指標體系。在進行工業用地土地投資強度評價指標體系的設置時,一般需要考慮到眾多的目標、因素、評價因子等,其三者是不可相互缺少的,其中評價因子主要涉及到各方面的費用,在進行評價因子思考時,要多方面考慮,才有助於保證評價因子的全面。只有將三者都滿足要求之後,才能有助於實現工業用地土地投資強度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健全。
在建立工業項目土地投資強度評價指標體系時,首先要堅持對表現其工業運行在經濟方面獨特的規律,並能積極准確反映工業集約利用的特點;其次要保證選擇的指標的獨立性,在選擇獨立指標時,要確保各指標之間的聯系,盡量避免忽視選擇的指標體系之間的密切聯系;同時在建立系統性和指標體系過程中,最為主要的是體系的構成能很好的反應工業用地經濟效益形成要素的主要內容,同時要變現其內部存在的聯 系;再則,在進行層次性指標體系建立時,要根據所選擇的系統進行要素、 數據的處理, 要根據系統的結構,將其層次區別,從宏觀到微觀、抽象到具體等;除此之外,在進行可操作性指標體系中,應盡量選擇已經使用的統計指標,這樣有助於對數據可採集性的保證,加上不能進行 片面對系統狀態的描寫,一般選擇指標數量較多的,或者閑著其指標難以獲取的。

⑨ 工業用地畝均稅收標准

法律分析:產業集聚區實現高質量發展,離不開土地的高效率利用。2019年8月,省政府提出要以「畝產論英雄」,推進產業集聚區二次創業,探索構建以「畝均效益」為核心的產業集聚區高質量發展綜合評價體系。除了工業用地畝均稅收達到11萬元,《方案》還明確了一系列產業集聚區高質量發展的目標: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佔全省工業比重達68%以上,縣(市)產業集聚區增加值占縣域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72%以上,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4%以上,主營業務收入超300億元的產業集群達15個以上。「實現這一系列目標的抓手,主要是得益於實施功能布局優化行動等舉措。」省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說。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

第七條收入總額中的下列收入為不征稅收入:

(一)財政撥款;

(二)依法收取並納入財政管理的行政事業性收費、政府性基金;

(三)國務院規定的其他不征稅收入。

第八條 企業實際發生的與取得收入有關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費用、稅金、損失和其他支出,准予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第九條 企業發生的公益性捐贈支出,在年度利潤總額12%以內的部分,准予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超過年度利潤總額12%的部分,准予結轉以後三年內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⑩ 工業用地配套比例新規

法律分析:工業用地上可配建工業配套生活用房所佔比例是不超過7%。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規劃條例》

第四條 城市規劃的任務是:根據國家城市發展和建設的方針、經濟技術政策,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長遠計劃,區域規劃,以及城市所在地區的自然條件、歷史情況、現狀特點和建設條件,布置城鎮體系,合理地確定城市在規劃期內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目標,確定城市的性質、規模和布局,統一規劃、合理利用城市的土地,綜合部署城市經濟、文化、公共事業及戰備等各項建設,保證城市有秩序地、協調地發展。

第五條 城市規劃必須從實際出發,正確處理城市與鄉村、生產與生活、局部與整體、近期與遠期、平時與戰時、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需要與可能的關系,並且考慮治安的需要以及地震、洪澇等自然災害因素,統籌兼顧,綜合部署。

第六條 城市規劃必須合理地、科學地安排城市各項建設用地。城市建設應當節約土地,盡量利用荒地、劣地,少佔耕地、菜地、園地和林地。

閱讀全文

與工業用地比重多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奧迪賓士租一天大概多少錢 瀏覽:346
如何和寶馬拍攝廣告照片 瀏覽:610
合肥為什麼不發展江淮汽車 瀏覽:537
奧迪a7哪些配置有擾流板 瀏覽:176
奧迪車高壓油泵在哪裡 瀏覽:16
上海市浦東哪個鎮工業園多 瀏覽:109
汽車新款間隔多久可以上市 瀏覽:630
賓士amg灰色磨砂多少錢 瀏覽:807
女士汽車陪練哪裡好 瀏覽:204
奧迪車s4的s代表什麼 瀏覽:973
長沙工業用氣體感測器多少錢 瀏覽:602
奧迪除濕有哪些標志 瀏覽:318
etc如何從汽車拆下來 瀏覽:842
2018寶馬530li多少錢 瀏覽:342
寶馬12缸是什麼意思 瀏覽:49
奧迪a6跑婚車多久能回本 瀏覽:541
如何判斷汽車燒機油厲不厲害 瀏覽:144
奧迪a4l裙邊如何安裝 瀏覽:643
十字軸萬向節應用在汽車什麼位置 瀏覽:326
工業鹽如何製作食用鹽 瀏覽: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