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智能工廠規劃有哪些公司推薦
當前,智能製造熱度高企,石化、鋼鐵、機械裝備製造、汽車製造、航空航天、紡織服裝製造等行業紛紛開始探索建設智能工廠。《中國製造2025》明確提出要推進製造過程智能化,在重點領域試點建設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這必將加速智能工廠在工業行業領域的應用推廣。服裝智能製造(中國)精英俱樂部預計未來3-5年,全國將涌現出一批智能工廠。
一、智能工廠的內涵及建設重點
智能工廠是實現智能製造的重要載體,主要通過構建智能化生產系統、網路化分布生產設施,實現生產過程的智能化。企業基於CPS和工業互聯網構建的智能工廠原型,主要包括物理層、信息層、大數據層、工業雲層、決策層。其中,物理層包含工廠內不同層級的硬體設備,從最小的嵌入設備和基礎元器件開始,到感知設備、製造設備、製造單元和生產線,相互間均實現互聯互通。以此為基礎,構建了一個「可測可控、可產可管」的縱向集成環境。信息層涵蓋企業經營業務各個環節,包含研發設計、生產製造、營銷服務、物流配送等各類經營管理活動,以及由此產生的眾創、個性化定製、電子商務、可視追蹤等相關業務。在此基礎上,形成了企業內部價值鏈的橫向集成環境,實現數據和信息的流通和交換。
縱向集成和橫向集成均以CPS和工業互聯網為基礎,產品、設備、製造單元、生產線、車間、工廠等製造系統的互聯互通,及其與企業不同環節業務的集成統一,則是通過數據應用和工業雲服務實現,並在決策層基於產品、服務、設備管理支撐企業最高決策。這些共同構建了一個智能工廠完整的價值網路體系,為用戶提供端到端的解決方案。
由於產品製造工藝過程的明顯差異,離散製造業和流程製造業在智能工廠建設的重點內容有所不同。對於離散製造業而言,產品往往由多個零部件經過一系列不連續的工序裝配而成,其過程包含很多變化和不確定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離散型製造生產組織的難度和配套復雜性。企業常常按照主要的工藝流程安排生產設備的位置,以使物料的傳輸距離最小。面向訂單的離散型製造企業具有多品種、小批量的特點,其工藝路線和設備的使用較靈活,因此,離散製造型企業更加重視生產的柔性,其智能工廠建設的重點是智能製造生產線。
二、智能工廠主要建設模式
服裝智能製造(中國)精英俱樂部認為,由於各個行業生產流程不同,加上各個行業智能化情況不同,智能工廠有以下幾個不同的建設模式。
第一種模式是從生產過程數字化到智能工廠。在石化、鋼鐵、冶金、建材、紡織、造紙、醫葯、食品等流程製造領域,企業發展智能製造的內在動力在於產品品質可控,側重從生產數字化建設起步,基於品控需求從產品末端控制向全流程式控制制轉變。
第二種模式是從智能製造生產單元(裝備和產品)到智能工廠。在機械、汽車、航空、船舶、輕工、家用電器和電子信息等離散製造領域,企業發展智能製造的核心目的是拓展產品價值空間,側重從單台設備自動化和產品智能化入手,基於生產效率和產品效能的提升實現價值增長。
第三種模式是從個性化定製到互聯工廠。在家電、服裝、家居等距離用戶最近的消費品製造領域,企業發展智能製造的重點在於充分滿足消費者多元化需求的同時實現規模經濟生產,側重通過互聯網平台開展大規模個性定製模式創新。
三、智能工廠發展重點環節
隨著未來智能工廠發展浪潮的逼近。服裝智能製造(中國)精英俱樂部預測,未來將有幾個行業或者領域迎來發展高潮。
首先是虛擬模擬設計。隨著三維數字化技術的發展,傳統的以經驗為主的模擬設計模式逐漸轉變為基於三維建模和模擬的虛擬設計模式,使未來的智能工廠能夠通過三維數字建模、工藝虛擬模擬、三維可視化工藝現場應用,避免傳統的「三維設計模型→二維紙質圖紙→三維工藝模型」研製過程中信息傳遞鏈條的斷裂,摒棄二維、三維之間轉換,提高產品研發設計效率,保證產品研發設計質量。
未來我國應著重突破MBD技術、物理模擬引擎系統架構、模擬模型三個環節。
其次是網路化智能設備。生產設備的智能化程度將在網路化條件下得到快速提升,傳統製造模式出現顛覆性的變革,具體表現高度密集的生產設備、生產設備智能化和柔性化製造方式這三個方面。
再次是模塊化定製生產。多批次、小產量的生產盈利能力在模塊化生產方式下逐漸得到提升,產品日益滿足消費者個性化需求,具體表現在模塊生產和模塊組裝這兩個方面。
最後是柔性化新型人機交互。人與機器的信息交換方式隨著技術融合步伐的加快向更高層次邁進,新型人機交互方式被逐漸應用於生產製造領域。具體表現在智能交互設備柔性化和智能交互設備工業領域應用這兩個方面。
四、智能工廠管理水平的提升
中國服裝工廠管理水平不是很高,員工素質素質不是很強。這就決定了我國服裝企業管理中會存在很多的問題,大多數服裝企業採用的是直線職能制的生產結構。雖然這種結構最能夠體現適合服裝生產企業的專業化特點,各職能部門能夠幫助和指導生產部門。但是在實際生產的過程中,容易產生各自為政的現象,不能協同一致並且缺乏有效地溝通。我國服裝企業工時定額的制定主要依靠直覺和經驗。由於工時定額不合理,從而使生產計劃不能按均衡生產的方式進行安排。並導致考核機制無法真正體現公正,公平。工時定額不準確不僅浪費人力,使工時定額失去了指導生產的目的。
不合理的安排生產任務,就會經常出現好單子搶著干,差點的單子不願乾的不良現象。生產任務安排的不能只計算所需要的機器台數,然後讓各個生產部門自己上報生產任務。另外一點就是在各方無法合理安排的情況下,就以行政命令去解決生產矛盾。還有許多中小型服裝企業在生產過程中,過多強調產品的生產數量與速度,卻不重視產品的質量。導致出廠產品質量不高,影響產品的出廠價格,減少企業的市場佔有率與利潤。
㈡ 智能工廠建設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以電子製造業智能工廠的基礎規劃和建設為例:
Step1產品線規劃:企業首先應對自身產品市場進行調研、分析,劃分產品大類,確定智能製造的產品線
Step2產品製造工藝流程梳理:在確定符合市場要求的智能製造產品之後,須由專業生產工藝人員進行產品製造工藝流程的梳理
Step3車間管理優化:智能製造絕不僅僅是機器智造,它實際是人、機、物的高效協同,車間管理優化是一項很重要的前提工作
Step4信息管理框架和系統建設:通過科遠智慧iMIS智能製造信息管理系統,覆蓋供應鏈SCM、生產製造MES、銷售管理CRM、研發管理PLM及人資、OA等,打通各信息系統之間的數據壁壘,構建企業一體化信息化系統。
Step5建設車間級CPS系統:頂層的信息管理系統固然關鍵,但人機共融的媒介——信息物理系統(CPS)亦非常重要,它被認為是智能製造的核心支撐技術。
Step6效果評估:在以上各方面建設的基礎上,車間通過網路及軟體管理系統把數控自動化設備,實現互聯互通,達到感知狀態,實時數據分析,從而實現自動決策和精確執行命令的經營管理境界。
Step7智能工廠拓展-工廠環境的智能化管控-供應鏈管理升級-工廠級智能化物流系統建設
㈢ 工業4.0下的「智慧工廠」應該長什麼樣
愛炎智慧工廠管理系統是現代工廠信息化發展的新階段。是在數字化工廠的基礎上,利用設備監控技術加強信息管理和服務;清楚掌握產銷流程、提高生產過程的可控性、減少生產線上人工的干預、即時正確地採集生產線數據,以及合理的生產計劃編排與生產進度。並加上綠色智能的手段和智能系統等新興技術於一體,構建一個高效節能的、綠色環保的、環境舒適的人性化工廠。
㈣ 哪些公司在為製造業企業提供智能工廠解決方案
廣東和生工業WSI集團就是為科技企業提供智慧解決方案,為客戶量身定做智慧工廠解決方案,實現工廠的辦公、管理、生產自動化,達到科學管理、降低成本、提高質量、堵塞漏洞、提高效率目的。
㈤ 智能工廠包括哪些系列並簡要說明
究竟何謂智能工廠?智能工廠具有以下六個顯著特徵:
能夠實現設備與設備互聯(M2M),通過與設備控制系統集成,以及外接感測器等方式,由SCADA(數據採集與監控系統)實時採集設備的狀態,生產完工的信息、質量信息,並通過應用RFID(無線射頻技術)、條碼(一維和二維)等技術,實現生產過程的可追溯。
廣泛應用MES(製造執行系統)、APS(先進生產排程)、能源管理、質量管理等工業軟體,實現生產現場的可視化和透明化。
充分體現工業工程和精益生產的理念,能夠實現按訂單驅動,拉動式生產,盡量減少在製品庫存,消除浪費。
結合企業的產品和生產特點,持續提升生產、檢測和工廠物流的自動化程度。
能夠及時採集設備和產線的能源消耗,實現能源高效利用。
從生產排產指令的下達到完工信息的反饋,實現閉環。通過建立生產指揮系統,實時洞察工廠的生產、質量、能耗和設備狀態信息,避免非計劃性停機。通過建立工廠的Digital Twin(數字映射),方便地洞察生產現場的狀態,輔助各級管理人員做出正確決策。
㈥ 德國智慧工廠概念目前國內哪個廠家有
據我所知目前就是韋爾斯潤滑油廠家有引入,而且韋爾斯的智慧工廠融入了當下非常先進的工業生產技術以及根據自身需要而獨創的生產功能。
㈦ 智慧工廠的智慧工廠特徵
「智慧工廠」的發展,是智能工業發展的新方向。特徵體現在製造生產上:
一、系統具有自主能力:可採集與理解外界及自身的資訊,並以之分析判及規劃自身行為
二、整體可視技術的實踐:結合訊號處理、推理預測、彷真及多媒體技術,將實境擴增展示現實生活中的設計與製造過程。
三、協調、重組及擴充特性:系統中各組承擔為可依據工作任務,自行組成最佳系統結構。
四、自我學習及維護能力:透過系統自我學習功能,在製造過程中落實資料庫補充、更新,及自動執行故障診斷,並具備對故障排除與維護,或通知對的系統執行的能力。
五、人機共存的系統:人機之間具備互相協調合作關系,各自在不同層次之間相輔相成。
㈧ 什麼是智慧工廠
現在很火的,馬雲弄的阿里巴巴的犀牛製造工廠,那就是智慧工廠,裡面幾乎都是智能化,包括能耗監控,衣服的生產,都是根據大數據來的,所以比較牛逼
㈨ 智能工廠解決方案有哪些公司能提供
ERP系統能為企業實現智能工廠,成為透明化車間,以MES為例:
1.針對急單交期短,訂單頻繁變更的問題,MES能即時監控機台生產狀態,改善產能利用率,追蹤人員調派履歷、派工狀態,有效配置資源。
2.針對物料、半成品未能及時跟上生產的問題,提供電子看板提供訂單進度,工單生產狀況、製作進度、良率狀況、缺料資訊、機台狀態,能夠及時預估和提醒物料和半成品供應。
3.針對車間品質質量追溯問題,能透過批號立即回溯哪批原材料、經過幾次工序、經手那些機台生產、哪些報工的人員、快速找出產品異常原因。
4.針對機台信息不清楚、時間配置情況不確定的問題,打造可視化現場,即時掌控良品數量、生產工時及完工比率,透過電子看板,因應狀況調整機台稼動、人員派工以及停滯短缺異常管理,最終提效降本。
通過以上布局,則可以縮短周期、增效降本、提升生產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