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核廢料處理是各個核能發電國家的一大問題,日本是如何做的
日本不顧國際社會的譴責,甚至像海水中排放核廢料。這也引發了周邊海域的核污染問題。然而一般像解決核廢料這種事情都是採用在無人區域進行深層次掩埋。然而由於日本它並不是一個無人區非常多的國家,而且它的土地面積非常的狹小,所以像海洋排放核廢料是最方便的方式,但是這也給周邊國家的海洋安全造成了很大的隱患。
當然日本的核電站設施在福島核電站泄漏以前可以說是非常安全的,但是由於大地震的緣故,使得福島核電站泄漏也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強烈關注,在日本這樣一個多地震多海嘯的國家,是否應該建立這么多的核電站設施,是一個非常值得思考的問題。
2. 工業核廢物的主要來源
核廢料的主要來源:
1)核武器試驗的沉降物(在大氣層進行核試驗的情況下,核彈爆炸的瞬間,由熾熱蒸汽和氣體形成大球(即蘑菇雲)攜帶著彈殼、碎片、地面物和放射性煙雲上升,隨著與空氣的混合,輻射熱逐漸損失,溫度漸趨降低,於是氣態物凝聚成微粒或附著在其它的塵粒上,最後沉降到地面。
2)核燃料循環的「三廢」排放原子能工業的中心問題是核燃料的產生、使用與回收、核燃料循環的各個階段均會產生「三廢」。
3)醫療照射引起的放射性污染,由於輻射在醫學上的廣泛應用,過期的放射源也是一類核廢料。
4)其它各方面來源可歸納為兩類: 一、工業、醫療、軍隊、核艦艇,或研究用的放射源,二、是一般居民消費用品,包括含有天然或人工放射性核素的產品,如放射性發光表盤、夜光錶以及彩色電視機,環境造成的污染很低。
3. 中國的核廢料是怎麼處理的
【1】核廢料可分為低放射性廢料與高放射性廢料兩種。低放射性核廢料是指醫院、工廠、研究機構以及核電廠等產生包含放射性物質的廢棄物,如衣物、紙類、試驗器具等。高放射性核廢料則主要來自使用過的核燃料。其中鈾235約佔3%,其餘97%主要為鈾238以及鈈,這些鈾238及鈈都是未來可回收利用的資源。核廢料都可能導致放射性污染,危害人類健康。
【2】 低放射性核廢料在處理起來較為簡單,主要是經過焚化壓縮固化後,裝進大型金屬罐,以便在淺地層中掩埋。目前,國際上處理高放射性核廢料的方式主要有「再處理」和「直接處置」兩種選擇。「再處理」主要是從核廢料中回收可進行再利用的核原料,包括提取可製造核武器的鈈等。「直接處置」則是指將高放射性廢料進行「地下埋藏」,一般經過冷卻、乾式儲存、最終處置三個階段。
4. 核廢料是什麼,應該如何處理核廢料
核能-這個詞大家都不會陌生,因為這項技術是體現了一個國家經濟、工業和科技的綜合實力水平的最直接的證明,但是很多人卻不知道核能產生的核廢料的處理方式是怎樣的?那麼,就由小編給大家科普一下:
應該如何正確處理核廢料呢?
1、將這類物質送出地球,太空則是最好的選擇;
2、埋在海底,利用水泥固化法將核廢料儲存在鋼筒內,待核廢料的放射性最低時將其拋進海底的數千公尺海溝中,永久的埋起來;
3、封入合成岩,因為這樣岩可以吸收清水反應堆和鈈核裂變所產生的廢物;
4、玻璃固化法,玻璃固化法是將廢料混入玻璃材料中作成一固化之產物;
5、儲存法,放在專門存儲這類物質的地方,存放,待放射性完全消失,則可按一般垃圾處理;
5. 什麼是核廢料
核廢料
nuclear waste material
泛指在核燃料生產、加工和核反應堆用過的不再需要的並具有放射性的廢料。也專指核反應堆用過的乏燃料,經後處理回收鈈239等可利用的核材料後,餘下的不再需要的並具有放射性的廢料。
核廢料按物理狀態可分為固體、液體和氣體3種;按比活度又可分為高水平( 高放 )、中水平(中放)和低水平(低放)3種。
核廢料的特徵是:①放射性。核廢料的放射性不能用一般的物理、化學和生物方法消除,只能靠放射性核素自身的衰變而減少。②射線危害。核廢料放出的射線通過物質時,發生電離和激發作用,對生物體會引起輻射損傷。③熱能釋放。核廢料中放射性核素通過衰變放出能量,當放射性核素含量較高時,釋放的熱能會導致核廢料的溫度不斷上升,甚至使溶液自行沸騰,固體自行熔融。
核廢料的管理原則是:①盡量減少不必要的廢料產生並開展回收利用。②對已產生的核廢料分類收集,分別貯存和處理。③盡量減少容積以節約運輸、貯存和處理的費用。④向環境稀釋排放時,必須嚴格遵守有關法規。⑤以穩定的固化體形式貯存,以減少放射性核素遷移擴散。
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對於核廢料的處理和處置有嚴格的規定,要求各國遵照執行。核廢料處理的基本方法是稀釋分散、濃縮貯存以及回收利用。核廢料處置包括控制處置(稀釋處置)和最終處置。核廢料的控制處置是指液體和氣體核廢料在向環境中稀釋排放時,必須控制在法規排放標准以下。核廢料的最終處置是指不再需要人工管理,不考慮再回取的可能。因此,為防止核廢料對環境和人類造成危害,必須將其與生物圈有效地隔離。最終處置的主要對象是高放核廢料。
核廢料成份復雜,仍具活性,不斷進行核反應,放出輻射線、熱能乃至有輻射性的氣體,加上大自然是在變動中,貯存期中有機會碰上地震、暴風雨而導致核種外泄到生物圈中,傷害生物。
6. 核廢料是怎麼產生的
能量轉化情況:核能→內能→機械能→電能,燃料燃燒——產生蒸汽——驅動發電機——產生電
化學能——內能——動能——電能
7. 核設施產業有哪些
1、鈾礦採集,基礎工業,屬礦山作業
2、鈾礦提取(好像叫高分子離心機,屬於核工業核心技術),生產濃縮鈾,因為達不到一定濃度是無法產生裂變反應的。
3、核裂變激發(在反應爐內,核心技術),好像是很短的時間加熱到很高的溫度,提供很大的壓力,才能裂變,軍用方面是採用爆炸的方式,在爆炸的中心溫度和壓力足夠從而產生裂變,核彈引爆。
4、裂變減速,民用方面不能產生核爆,所以要把裂變速度控制,一般是添加石墨,減低裂變速凍
5、降溫、防護措施,反應爐會產生極大的熱量和輻射,需要及時降溫,否則同樣會引起連鎖裂變,發生核爆,同時必須有極好和防護措施,避免輻射逸散,一般是很厚的鋼筋混凝土護罩。
6、核廢料處理,反應爐產生的核廢料處理一直是個老大難,那個東西輻射特別強,又很難降解,目前國際上不外乎深埋或用水泥封裝沉到深海。
8. 核廢料怎麼處理
核廢料首先要被製成玻璃化的固體,然後被裝入可屏蔽輻射的金屬罐中,最後人們將這些金屬罐放入位於地下500—1000米的處置庫內。由於核廢料的半衰 期從數萬年到10萬年不等,在選擇處置庫時必須確保其地質條件能夠保障處置庫至少能在10萬年內安全。
與對比鈾礦對比,為核電站提供核燃料的鈾礦礦藏一般都蘊藏在斷層較多、地質條件不穩定的地區,但是只要我們不開采它們,這些鈾礦床並不會對地表環境造成什麼影響。
基本性質
放射性廢料都含有放射性同位素——一類因原子核的不穩定而容易發生衰變的元素,它們以不同形式、不同強弱進行持續時間長短不同的衰變。衰變中產生的電離輻射不論對人類生命健康還是對自然環境都會造成一定傷害。
一、物理性質
放射性廢料中的所有放射性同位素都有各自的半衰期(使自身的一半衰變為其他物質所需要的時間),最終放射性廢料會衰變成完全不具放射性的物質。
某些乏燃料中的放射性元素(如鈈-239)在自然放置上千年後對人類及其他生命仍然有害,另外,甚至還存在上百萬年都不能衰變完全的同位素。
因此,這些廢料必須被封存幾個世紀並與自然環境隔離更長時間。某些元素具有較短的半衰期(如碘-131的半衰期約為8天),所以相對於其他放射性元素而言,它們造成的危害較小,不過它們在衰變初期由於衰變急劇,其實更加活躍、危險。
右側的兩張表給出了幾種主要的放射性同位素的資料,包含它們各自的半衰期和它們作為鈾-235的裂變產物的裂變產物產量。
一種同位素衰變得越快,它的放射性越強。某種純的放射性物質的危險程度是由它衰變產生的輻射種類與能量等重要因素界定的,而這種物質的活潑性、擴散入環境及被生物吸收的難易程度則由它的化學性質決定。
對於許多不能很快衰變至較穩定的狀態,而是繼續產生放射性衰變產物或引起衰變鏈的放射性同位素,它們和自身的衰變產物的性質和影響更加復雜。
二、葯代動力學性質
暴露在高強度的放射性廢料的輻射中可能會導致嚴重損傷,甚至死亡。對成熟的動物進行輻照或其他能導致變異的處理(如化學療法中的細胞毒類腫瘤葯物治療,該葯物本身也是致癌物),可能導致該生物體患上癌症。
經計算,5希沃特的輻射劑量對於人類已是致命。另外,一劑0.1希沃特的輻射令人死亡的概率是8‰,該概率隨單劑劑量每增加0.1希沃特增加一倍。電離輻射可能導致染色體片段的缺失。
如果一個發育中的有機體(如未出生的嬰兒)接受了輻射,可能會導致先天性畸形等先天性疾病,不過這些缺陷卻不會出現在同樣接受了輻照形成的配子或由配子聚變形成的細胞中。
由於人們對輻射誘變的機理尚不明確、不能以人類意志控制人工誘變的結果,所以由輻射導致的突變對人類的影響仍是不定向的(即不能預期它對人類的影響是利是弊)。
暴露在放射性同位素的輻射中的危險性取決於該放射性同位素的衰變形式及該放射性同位素所屬元素的葯物動力學性質(即該元素的代謝方式與代謝速度)。
例如,雖然碘-131是一種短壽命、並以β、γ兩種形式衰變的放射性同位素,但它卻因為會在甲狀腺中聚集而對生命體造成比一般以水溶性化合物形式存在的銫-137更大的傷害(能溶解在水中的物質更易隨尿液排出)。
同樣的,主要以α衰變的錒系元素(如鐳、鈾等),由於它們一般具有較長的生理學半衰期與較高的線性能量轉移值,所以也被認為對生命體有較大危害。因為在上述幾個方面的不同,放射性同位素能造成的生理學損傷較難簡單判斷。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核廢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