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工業選址地理要素
影響工業的主要區位因素
自然條件:土地(地形、租金)、水源
社會經濟條件:交通、市場、勞動力、原料(資源)、動力(能源)、政策、科技、農業基礎
l 除場地和水源外,一般對自然要素不要求更多投入,更加靈活
l 除了少數以農產品為原料的加工業(甘蔗和甜菜製糖) 以外,一般不具有季節性
l 農業產品除用作日常生活外,還可作為工業生產資料使用;工業產品除用作日常生活外,一般作為生產工具設備使用
: 從經濟效益的角度布局工業的基本原則
由經濟效益角度考慮各工業的主導因素
原料導向型工業 接近原料產地
市場導向型工業 接近消費市場
動力導向型工業 接近動力能源基地
勞動力導向型工業 接近廉價勞動力充足區
技術導向型工業 接近高等教育和科技發達區
原料導向型工業的分布特點和原因
①分布特點:接近原料產地
②原因:原料不便於長途運輸;原料運輸成本較高
③舉例:甘蔗或甜菜製糖、水產品加工、水果罐頭
: 市場導向型工業的分布特點和原因
①分布特點:接近消費市場
②原因:產品不便於長途運輸;產品運輸成本較高
③舉例:食品、瓶裝飲料製造(啤酒、汽水)、傢具製造、印刷、石化
: 動力導向型工業的分布特點和原因
①分布特點:接近動力能源基地
②原因:能源消耗量過大
③舉例:有色金屬冶煉(鋁、銅、鎳、錫……)
: 勞動力導向型工業的分布特點和原因
①分布特點:接近具有大量廉價勞動力地區
②原因:需要投入大量勞動力
③舉例:普通服裝、電子裝配、包帶、制傘、製鞋、被服廠
: 技術導向型工業的分布特點和原因
①分布特點:接近高等教育和科技發達地區
②原因:技術要求高
③舉例:衛星、飛機、集成電路、精密儀表
: 從環境效益的角度布局工業的基本原則
造成空氣污染的工業,應設置在:(1) 居民區常年盛行風的下風地帶;(2)最小風頻的上風地帶;(3)與季風方向垂直的郊外
造成水體污染的工業:污水排放口遠離水源地及遠離河流上游
造成固體廢棄物污染的工業:遠離居民區和農田
從社會效益的角度布局工業(部分案例):多考慮國家政策、企業決策者的理念及心理因素等。例如:(1)國防需求:我國20世紀50年代於內地建大型工業基地;(2)解決就業等一系列社會問題:在西部一些非紡織原料產區、消費密集區、經濟欠發達地區建設一批紡織工業中心;(3)改革開放政策:80年代沿海地區經濟迅猛發展;(4)縮小東西部經濟差異:20世紀末大力推動內地工業發展;(5)個人偏好:台港澳同胞、海外華人、華僑在我國的投資
當前變化比較明顯的工業的區位因素
1.原料地對工業區位的影響逐漸減弱,市場對工業區位的影響逐漸加強,主要得益於科技及交通越來越發達
2.重要樞紐及干線對工業仍具有較大吸引力,但部分發達國家由於交通的完善,工業布局已不再將交通列為主要區位因素
3.信息通信網路的通達性對工業的影響越來越突出
4.對勞動力的素質要求越來越高
㈡ 世界著名工業區區位條件及發展現狀
德國魯爾工業區區位條件:1
豐富的煤炭資源
2.離鐵礦區較近
3充沛的水源
4便利的水運
5廣闊的市場
發展現狀:魯爾地區的人們搶抓世界經濟轉型的有利時機,實現了魯爾區經濟的強盛發展,拉動了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長,成為德國經濟強勢發展的"引擎".同時又注重保護環境,治理污染,頒布環境法令,重塑了魯爾區的優美風光.在工業發展方面,合理調整工業體系,加大對基礎設施的投入.
美國東北部工業區區位條件:1豐富的煤炭、鐵礦及水資源
2便利且廉價的水運條件
3城市眾多,市場廣闊
4乳畜業產品產地,副食品供應方便
5歐洲移民最先到達的地區,是美國資本主義發展最早的地區
發展現狀:80年代以來,美國工業發展呈現一種不平衡狀態,一方面,傳統工業面臨國際上新興的日本、西歐和一些發展中國家工業國家的劇烈競爭,正呈衰落狀態,使鋼鐵、汽車、某些化工等基礎工業和機械製造工業中的一些部門停滯下來。另一方面,在西部太平洋沿岸的加利福尼亞等州,一些與軍事有關的新興部門,如飛機、導彈、電子、原子能等得到巨大的發展,以洛杉磯為中心形成一個高科技的電子工業區,號稱「矽谷」、以高技術工業為核心的新興工業部門則呈現出蓬勃向上的趨勢。由於東北部工業區工業結構單一、環境污染比較嚴重、交通擁塞、稅收增多、地價昂貴、生活費用高漲等原因,使被稱為的「陽光地帶」的南部和西部工業發展較快,其發展速度大大超過了被稱之為「夕陽工業」東北部地區。尤其是二十世紀中後期,美國東北部地區工廠大量倒閉,失業率不斷上升,遺棄的工廠設備銹跡斑斑。人們形象地把該地區稱為「銹帶」。
以上的兩個工業區都屬於傳統工業區,類似的傳統工業區還有英國的中部工業區,俄羅斯的中央工業區.新興的工業區有義大利的新興工業區和美國的矽谷等等.
㈢ 新興工業興起的區位條件
新興工業興起的區位條件主要包括:土地、水源、原料、燃料(動力)、交通運輸、勞動力、市場、政策等。
溫馨提示:以上信息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1-12-16,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㈣ 工業區位的導向類型
1、原料導向型工業:原料不便於長距離運輸或原料運輸成本較高,應接近原料產地;例如甘蔗(或甜菜)製糖、水產品加工、水果罐頭廠、采礦業。
2、市場導向型工業:產品不便於長距離運輸或產品運輸成本較高,應接近消費市場;例如啤酒廠、瓶裝飲料廠、傢具廠、印刷廠。
3、動力導向型工業:需要消耗大量能源,應接近能源供應地;例如有色金屬冶煉、化學工業。
4、勞動力導向型工業:需要投入大量勞動力,應接近具有大量廉價勞動力的地方;例如普通服裝、電子裝配、鞋帽、包帶、制傘等工業。
5、技術導向型工業:技術要求高,應接近高等教育和科技發達地區;例如集成電路、衛星、飛機、精密儀表、創意產業。
(4)飛機工業區位條件有哪些擴展閱讀:
工業區位因素的變化:
1、經濟因素:交通和科技進步使得原料、勞動力數量對工業區位選擇的影響力減弱,市場、勞動力素質的影響力逐漸增強。
2、社會因素:政策、企業決策者的理念和心理因素等成為重要工業區位因素之一。
工業區位選擇受多個因素的影響,在分析影響工業區位選擇的主導因素時,不能生搬硬套,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㈤ 工業區位因素
影響工業區位選址的因素有以下幾點:
(1)自然因素:地理位置、土地、水源。
(2)經濟因素;原料、燃料、市場、交通、勞動力、農業基礎、技術。
(3)社會因素:政策、個人偏好、工業慣性、社會協作條件、國防安全需要、社會需要、歷史條件。
、
1.資源密集型
主要分布於經濟水平較低的地區,受資源分布的影響和制約。其發展特點為:需進行一定開發,要有長遠的發展計劃。投入要素為原料。(例:採掘業和農產品加工業)
2.勞動密集型
主要分布於經濟發展水平低,勞動力豐富的地區。發展特點為:產品處於成熟期和衰退期,需開發優質新產品,並降低生產成本;投入要素為勞動力。(例:紡織、普通服裝製造、家用電器裝配工業)
3.資金密集型
分布於經濟發展水平高的地區,資金雄厚,對原料依賴性強;發展特點:產品多處於成熟期,應採用新工藝、新技術;投入要素為資金(例:鋼鐵、化工)
4.技術密集型
多分布於高科技和高等教育發達的地區;特點為產品多處於增長期和開發期,更新速度快,技術成本高:投入要素為技術(例:微電子、核工業、航天工業、激光工業)
㈥ 修建飛機場在地理位置上有什麼要求
1、跑道方位應盡可能符合或接近經常風和大風方向,以滿足風力負荷要求;
2、凈空良好,飛機場附近的地形、地物能夠滿足或基本滿足飛機場凈空要求,特別是跑道兩端的要求;
3、飛機起落航線避免經過禁區或居民稠密區上空;
4、場址和鄰近的飛機場在起落航線和空域方面沒有沖突,或不發生嚴重矛盾;
5、場址與所服務的城市或地區間的地面距離恰當,目前認為以地面交通時間不超過30分鍾比較適宜,如過近會使飛機雜訊和飛機場凈空限制影響城市生活和建設,但過遠會使旅客來往不便。
㈦ 工業區位因素有哪些
影響工業區位選擇的因素包括自然資源和自然條件因素、經濟因素、社會因素、技術因素、生態環境因素等。不同的工業部門、工業發展的不同時期,這些區位因素是不一樣的,同一因素也會發生變化。
主要因素:原料、動力(燃料)、勞動力、市場、交通運輸、土地、水源、政府。原料地對工廠的影響逐漸減弱,市場對工廠區位的影響逐漸加強,如寶鋼。
交通運輸仍對工業布局很大吸引力,但在發達國家運輸已相當完善,交通運輸已不再成為主要因素,如日本沿海,我國沿江沿海。信息網路的通達性越來越突出。勞動力的素質和技能對工業區位的影響力在逐漸增加。
由於工業區的形成條件和所處的位置不同,可分為三種類型。
1、城市工業區。多由加工工業企業群組成,大部分是在優越的地理條件基礎上逐步形成的。在一般情況下,其內部結構比較協調,並有緊密的生產聯系,往往體現著城市經濟的某種特徵。
2、礦山工業區。在採掘工業基礎上形成的工業企業群組合。與開發區域資源相結合,可組成部門結構復雜、礦業與工業均較發達的礦山工業區。如中國淄博市的南定、甘肅的金昌、安徽的銅陵。
3、以大型聯合企業為主體的工業區,如上海金山石油化工區、北京燕山石油化工區等。工業區以企業聯合布局為基礎,以企業群為主體,廠與廠間的距離一般很近。
㈧ 飛機場的區位因素
怎麼還問這個問題?難道你要建機場?呵呵。
1,地形有適當的坡度,以保證排水。
2.地面平坦開闊,以利於跑道建設及飛機起降。
3.良好的地質條件,以保證地基穩定。
4.與城市密集建築有一定的距離,機場與城市有快速交通幹道相連接。
5.跑道沿盛行風的方向修建,以利於飛機逆風起飛和降落。凈空條件好。
6.雲、霧和暴雨出現頻率較少的地區等。
7.經濟發達,人、物流量大。
㈨ 中國哪些地方造飛機,這些地方有哪些優勢條件和限制條件
中新社瑞麗7月21日電
題:寂寞的雷允飛機製造廠
中新社記者 保旭 吳華麗 王艷龍
7月21日一大早,彭亮就提著掃把來打掃雷允「中央飛機製造廠」的紀念碑,平時很少有人到這里,紀念牌周圍堆滿了落葉。
彭亮在這個位於中緬邊境的雷允村居住了四十多年。他現在住的房子就在當年的雷允「中央飛機製造廠」遺址上,離紀念碑不到5米。
作為抗日戰爭期間中國最大的飛機製造廠,雷允「中央飛機製造廠」在當時創造了一段輝煌。其前身是1934年在浙江杭州筧橋建成的「中央杭州飛機製造廠」。抗日戰爭爆發後,「中央飛機製造廠」從杭州遷往武漢,又從武漢遷至瑞麗市的雷允村,並在這里不斷壯大,最鼎盛時期佔地幾百畝,人員近三千人。然而1942年日軍入侵中緬邊境,該廠被迫撤遷。
因為當年的輝煌,記者前往雷允這個小村子,找尋與這製造廠有關的記憶。然而,除了那塊紀念碑和一塊文物保護的牌子,已很難找到些許與當年的製造廠相關的痕跡。彭亮的父親彭南生今年80多歲了,他告訴記者,聽老人說過,當時為了防止日軍侵佔,飛機製造廠被迫拆除,許多東西也被埋起來,導致這個飛機製造廠沒能留下遺物,雖然後期有人曾找過這些被掩埋的機器設備,但挖了幾天無果,就放棄了。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政府就決定在這里建農場,原來飛機廠的車間、跑道、停機坪、修理廠、住宿樓都沒了,到處是荒草。作為第一任農場場長的彭南生帶著許多遠來建設邊疆的人開始建新房、修新路。
彭亮出生在這個農場。他家的房子正好建在雷允飛機製造廠的製造車間遺址上,用彭亮的話說,「這是當時整個農場唯一的水泥混合土區域」,也是他兒時與夥伴玩耍的地方。
當記者問到現在還能看到什麼遺物時,彭亮告訴記者,「有個被當地人叫作『水牢』的地方,以前進去過,但什麼也沒有。小時候還經常看見一些鋼架的東西,但都被本地人搬了賣錢去了,其他東西現在基本都沒了。」
彭亮將紀念碑旁邊的幾間農場的房子買過來,門口的大院子本來是木材商堆木材的,現在彭亮租給別人停貨車。這個紀念碑是2001年瑞麗政府建設的。
彭亮告訴記者,多年來很少有人到此找尋這個飛機製造廠的遺址,「我印象中有一個飛虎隊研究會的人來過,但看著什麼都沒有就走了,近幾年倒是有政府的人經常過來,聽說要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還要開放旅遊,但一直不見動靜。」
有資料記載,雷允飛機製造廠在三年的時間里先後製造和裝配了上百架各型軍用飛機,修復各型受損的作戰飛機150多架次。為「飛虎隊」殲擊機、英國皇家空軍戰斗機、蔣介石專機進行過檢修。當年許多飛機製造廠的人員後來都成為新中國航空工業的骨幹力量。然而,現在知道這個製造廠的人越來越少,甚至在雷允當地的人也很少提起,這個歷史輝煌的飛機製造廠多多少少顯得有點「寂寞」。
當記者離開雷允時,彭亮說,「還是希望能好好開發保護,畢竟它值得我們紀念」。(完)
㈩ 航空區位條件有哪些
航空港選址的區位條件:
「自然條件」
1.地形:有平坦開闊、坡度適當的地形,以保證排水;
2.地質:有良好的地質條件
3.氣候:少雲霧。
「社會經濟條件」
1.交通條件:與市內有便利的交通聯系。
2.經濟:建在經濟發達的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