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洛陽有哪些工業園區
洛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成立於1992年,是經國務院批準的53個國家級高新技術開發區之一。位於洛陽市區西南部,緊鄰澗西大工業基地和智力密集區。開發區總控制面積40多平方公里,北靠周山萬畝森林公園,南望洛浦10公里濱河公園,依山傍水,環境優美。經過十幾年的艱苦奮斗,先後完成了一、二、三期共5.6平方公里的開發面積,實現了「六通一平」和部分基礎設施配套, 實施了綠化、亮化、美化等空間環境形象塑造工程。2004年初通過了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一個生態環境優美、功能設施齊全、高科技特點突出、現代氣息濃郁的新城區已具雛形。
洛龍科技園於2002年8月籌建,2002年10月經洛陽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作為洛陽高新技術開發區的第四期工程,位於洛陽市西南部,北靠洛浦20里濱河公園,與洛陽高新區隔洛河相對稱布局,南望1.5萬畝龍門森林公園,東臨隋唐古城遺址。萬畝平疇,依山傍水,風景如畫,環境優美。是創業、經商、居住的最佳選擇地。
【河南省洛陽經濟開發區】原稱經貿開發區,成立於1992年,1994年3月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為省級開發區。洛陽經濟開發區是洛陽新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位於新區的東部,洛河以南,武聖陵寢--關林坐落區內,毗鄰世界文化遺產龍門石窟,北眺瀲灧洛水、隋唐故城,區內伊水蜿蜒而過,焦枝鐵路、龍門大道、開元大道縱橫其間,與隴海鐵路、連霍高速、二廣高速、環城高速立體交叉成網。優越的地理位置、豐厚的人文底蘊、便捷的交通設施使得洛陽經濟開發區擁有較強的區位優勢。經過連續多年的拓展積累,開發區已經形成了豐富的產業資源,已建成交易、服務和工業三個功能區,區域產業涉及機械加工、冶金建材、有色金屬、商貿服務業等諸多領域。
新安萬基工業區,位於新安縣新城北京路西南,東距洛陽市25公
里,洛陽飛機場30公里。所轄面積27平方公里,入駐大中型企業
20家。年產值200億元,已形成電力裝機101萬千瓦,鋁25萬噸,板
帶鋁18萬噸,鈉2.5萬噸,氧化鋁40萬噸,大板錠12萬噸,鈦0.5萬
噸,線材120萬噸.工業區內隴海鐵路、310國道、連霍高速公路穿
鏡而過,鏡內地埠物華、資源豐富。區內擁有11萬伏變電站2座3.5
萬伏變電站1座,22萬伏變電站2座,義馬至鄭州城市煤氣主管線橫
穿本區,區內自鋪煤氣管線7公里。建減壓門站2座,日供潔凈煤氣
50萬立方米。
陽飛機場工業園區於1992年8月經省、市批准建立,並於1998年被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確定為全國鄉鎮企業東西合作示範區。園區位於洛陽市北郊,距市中心6公里,北接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洛陽大化纖工程和洛陽煉油廠石化工業基地,南部緊鄰中國一拖集團、洛玻集團、洛軸集團、洛銅集團中信重機有限公司等國家大型企業。境內連霍高速公路、310國道穿越東西,洛陽環城高速公路、小浪底專用線橫貫南北,隴海鐵路、焦枝鐵路傍境而過,王城大道與市區直接相通,洛陽飛機場位於園區東部,十餘條航線直達海內外,交通十分便利,是投資洛陽的黃金區域。工業園區創辦十餘年來,由於其優越的地理位置、完備的基礎設施、良好的投資環境、優越的優惠政策、完善的服務體系,已吸引河南杭蕭鋼構有限公司、洛陽路通工程機械製造有限公司、洛陽匯翔精機製造有限公司、洛陽精誠化工有限公司、國內貿易部洛陽製冷機械廠、河南航達冶金有限公司等百餘家全國知名企業及中外合資企業在園區安家落戶,創業發展。目前園區面積8平方公里,投資資產達12個億,工業總產值15個億,形成了機械加工、建材、有色金屬、化工四大工業體系。
㈡ 誰知道寶雞都有哪些工業園區
縣功那有一個,坐16路,下馬營有一個,坐17路,十八河三醫院分院上面也有,還有一個
度假山莊
,東高新,那邊基本全是
㈢ 靈寶市金瑞選礦設備有限責任公司怎麼樣
靈寶市金瑞選礦設備有限責任公司是2007-03-06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注冊地址位於靈寶市城北工業園區。
靈寶市金瑞選礦設備有限責任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411282799157497D,企業法人孫五民,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靈寶市金瑞選礦設備有限責任公司的經營范圍是:選礦設備及構件加工銷售,選礦設備安裝維修,礦產品購銷(國家限制產品除外),進出口貿易。
靈寶市金瑞選礦設備有限責任公司對外投資1家公司,具有0處分支機構。
通過愛企查查看靈寶市金瑞選礦設備有限責任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㈣ 三門峽有哪些工業區,分別在哪裡
陝縣的鋁,靈寶的金,義馬的煤,澠池的仰韶集團。
㈤ 請問河南三門峽市靈寶市鐵粉主要集中在哪些地區
靈寶市運達鐵粉有限責任公司 西閆鄉文東村
靈寶市程村鄉營田鐵粉廠 程村鄉
靈寶市程村鄉上陽鐵粉廠 程村鄉
靈寶市大王鎮鐵粉廠 大王鎮
另外據我所知,靈寶的幾個工業園區中有不少金屬提煉的廠家也有鐵粉,不過數量不多就是了,鐵粉只是他們的副產品
㈥ 河南省省級產業集聚區有多少分別是哪些許昌市有哪些省級產業集聚區我在哪裡可以查到這些內容
首批河南省產業集聚區共180個(其中許昌有8個),名單如下:
1、鄭州高新技術產業集聚區(含鄭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2、鄭州經濟技術產業集聚區(含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
3、鄭州航空港區
4、鄭州國際物流中心園區
5、鄭州市白沙產業集聚區
6、鄭州市官渡產業集聚區
7、鄭州市金岱工業園區
8、鄭州上街裝備產業集聚區
9、鄭州馬寨產業集聚區
10、鞏義市產業集聚區
11、鞏義市豫聯產業集聚區
12、新鄭新港工業園區
13、新密市產業集聚區
14、登封市產業集聚區
15、滎陽市產業集聚區
16、開封汴西產業集聚區
17、開封黃龍產業集聚區
l8、開封邊村產業集聚區
19、尉氏縣產業集聚區
20、杞縣產業集聚區
21、開封市精細化工產業集聚區
22、通許縣產業集聚區
23、蘭考縣產業集聚區
24、洛陽高新技術產業集聚區(含洛陽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25、洛陽工業產業集聚區(含洛陽工業園區)
26、洛陽經濟技術產業集聚區(含洛陽經濟開發區)
27、洛陽市伊洛產業集聚區
28、洛陽市洛龍科技園區
29、洛陽市洛新產業集聚區
30、洛陽市石化產業集聚區
31、洛陽市先進製造業集聚區
32、洛寧縣產業集聚區
33、宜陽縣產業集聚區
34、新安縣產業集聚區
35、欒川縣產業集聚區
36、孟津縣產業集聚區
37、汝陽縣產業集聚區
38、嵩縣產業集聚區
39、伊川縣產業集聚區
40、偃師市產業集聚區
41、平頂山高新技術產業集聚區(含平頂山高新技術產業園區)
42、平頂山平新產業集聚區
43、平頂山化工產業集聚區
44、平頂山市石龍產業集聚區
45、郟縣產業集聚區
46、汝州市產業集聚區
47、葉縣產業集聚區
48、寶豐縣產業集聚區
49、舞鋼市產業集聚區
50、魯山縣產業集聚區
51、安陽高新技術產業集聚區(含安陽高新技術產業園區)
52、安陽市產業集聚區
53、安陽市紡織產業集聚區
54、安陽市新東產業集聚區
55、安陽縣產業集聚區
56、滑縣產業集聚區
57、林州市產業集聚區
58、湯陰縣產業集聚區
59、內黃縣產業集聚區
60、鶴壁市鶴淇產業集聚區
61、鶴壁市寶山循環經濟產業集聚區
62、鶴壁市金山產業集聚區
63、浚縣產業集聚區
64、新鄉高新技術產業集聚區(含新鄉高新技術開發區)
65、新鄉工業產業集聚區(合新鄉工業園區)
66、新鄉經濟技術集聚區(含新鄉經濟開發區)
67、新鄉化學與物理電源產業園區
68、新鄉市新東產業集聚區
69、新鄉市橋北新區
70、長垣縣產業集聚區(含長垣起重工業園區)
71、原陽縣產業集聚區
72、獲嘉縣產業集聚區
73、封丘縣產業集聚區
74、衛輝市產業集聚區
75、延津縣產業集聚區
76、輝縣市產業集聚區
77、焦作經濟技術產業集聚區(含焦作經濟開發區)
78、焦作循環經濟產業集聚區
79、焦作工業產業集聚區
80、武陟縣產業集聚區
81、溫縣產業集聚區
82、孟州市產業集聚區
83、沁陽市沁北產業集聚區
84、修武縣產業集聚區
85、博愛縣產業集聚區
86、濮陽經濟技術產業集聚區(含濮陽經濟開發區)
87、濮陽市產業集聚區(含濮陽工業園區)
88、濮陽市濮東產業集聚區
89、南樂縣產業集聚區
90、清豐縣產業集聚區
91、台前縣產業集聚區
92、濮陽縣產業集聚區
93、范縣產業集聚區
94、許昌經濟技術產業集聚區(含許昌經濟開發區)
95、河南省(魏都)民營科技園
96、許昌尚集產業集聚區
97、中原電氣谷核心區
98、長葛市城南產業集聚區
99、鄢陵縣產業集聚區
100、襄城縣產業集聚區
101、禹州市產業集聚區
102、漯河經濟技術產業集聚區(含漯河經濟開發區)
103、漯河市沙澧產業集聚區
104、漯河市東城產業集聚區
105、漯河淞江產業集聚區
106、舞陽縣產業集聚區
107、臨穎縣產業集聚區
108、三門峽經濟技術產業集聚區(含三門峽經濟開發區)
109、三門峽產業集聚區
110、義馬市煤化工產業集聚區
111、盧氏縣產業集聚區
112、澠池縣產業集聚區
113、靈寶市產業集聚區
114、陝縣產業集聚區
115、商丘經濟技術產業集聚區(含商丘經濟開發區)
116、豫東綜合物流集聚區
117、商丘市梁園產業集聚區
118、商丘市睢陽產業集聚區
119、永城市產業集聚區
120、民權縣產業集聚區
121、夏邑縣產業集聚區
122、虞城縣產業集聚區
123、柘城縣產業集聚區
124、寧陵縣產業集聚區
125、睢縣產業集聚區
126、周口經濟技術產業集聚區(含周口經濟開發區)
127、周口市川匯產業集聚區
128、項城市產業集聚區
129、淮陽縣產業集聚區
130、扶溝縣產業集聚區
131、鹿邑縣產業集聚區
132、鄲城縣產業集聚區
133、西華縣產業集聚區
134、沈丘縣產業集聚區
135、太康縣產業集聚區
136、商水縣產業集聚區
137、駐馬店經濟技術產業集聚區(含駐馬店經濟開發區)
138、駐馬店裝備產業集聚區
139、駐馬店市產業集聚區
140、遂平縣產業集聚區
141、新蔡縣產業集聚區
142、正陽縣產業集聚區
143、汝南縣產業集聚區
144、西平縣產業集聚區
145、泌陽縣產業集聚區
146、平輿縣產業集聚區
147、確山縣產業集聚區
148. 上蔡縣產業集聚區
149、南陽高新技術產業集聚區(含南陽高新技術產業園區)
150、南陽市新能源產業集聚區
151、南陽光電產業集聚區
152、鄧州市產業集聚區
153、新野縣產業集聚區
154、浙川縣產業集聚區
155、內鄉縣產業集聚區
156、唐河縣產業集聚區
157、桐柏縣產業集聚區
158、鎮平縣產業集聚區
159、西峽縣產業集聚區
160、社旗縣產業集聚區
161、南召縣產業集聚區
162、方城縣產業集聚區
163、信陽市產業集聚區
164、潢川經濟技術產業集聚區(含潢川經濟開發區)
165、信陽市平橋產業集聚區
166、信陽市上天梯產業集聚區
167、信陽金牛物流產業集聚區
168、信陽明港產業集聚區
169、固始縣史河灣產業集聚區
170、固始縣產業集聚區
171、光山縣官渡河產業集聚區
172、新縣產業集聚區
173、羅山縣產業集聚區
174、淮濱縣產業集聚區
175、商城縣產業集聚區
176、潢川縣產業集聚區
177、息縣產業集聚區
178、濟源市高新技術產業集聚區
179、濟源市玉川產業集聚區
180、濟源市虎嶺產業集聚區
㈦ 靈寶市發展礦業循環經濟探索與實踐
摘要:本文通過對靈寶市發展礦業循環經濟的論述,系統總結了從礦產資源屬性出發,形成閉合的循環發展框架的經驗。通過節約、保護和合理利用資源,提高開發和利用效益,增強供給保障能力,科技進步促進產業升級,拉伸產業鏈條和發展後續產業,廢棄物利用和污染治理,合理有效保護生態環境等積極有效措施,做到可持續發展。並對今後的礦業循環經濟發展提出具體建議。
關鍵詞:礦業;循環經濟;可持續發展
礦產資源是人類社會最重要的物質生產資料之一,是國家經濟發展的命脈。我國在「十一五」規劃中明確提出要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大力發展循環經濟。靈寶市作為全國重要的黃金生產基地、礦產資源大市,在經過近30年的持續強力開發的基礎上,如何在循環經濟背景下實現礦業可持續發展成為一個具有重大現實意義的挑戰性課題。
一、礦業發展中遭遇的困境
靈寶市位於河南省西部,豫秦晉三省交界。大地構造位於華北地台南緣,屬華北地台南部邊緣豫西斷隆的組成部分,南鄰秦嶺地槽褶皺系,獨特的大地構造位置,使區內形成了豐富礦產資源,已發現金、銀、銅、鉛、鐵等金屬礦產和石墨、硫鐵、蛭石等非金屬礦產31種礦產資源。境內的小秦嶺金礦田是全國16個重點金屬成礦區帶之一的豫西成礦區帶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國大型產金基地。靈寶市礦業開發歷史悠久,礦業企業眾多,隨著以黃金礦山為代表的礦業開發的不斷深入,進入21世紀,由於開發所引發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不斷顯現:
(一)資源持續消耗,供需矛盾顯現
靈寶市黃金礦山開發起始於20世紀70年代,長期以來,全市的經濟增長方式基本上走的是一條粗放型的經營路子,經濟增長靠增大投入、上大項目、鋪新攤子,能耗高、污染重、產業化水平低。企業的發展基本靠拼賣資源,「有水快流」,資源枯竭正在威脅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據統計,2002年底金礦保有金屬儲量僅剩41.44噸,對於黃金資源大市而言形勢危急。
(二)產業集中度低,企業發展艱難
由於歷史原因,小秦嶺地區礦山企業形成了「多、小、散」的狀況。2002年,全市共設置采礦權55個,探礦權46個,而礦業權人眾多,隸屬關系復雜,礦權設置極其分散。由於礦業開發集中度較低,一定程度上造成資源浪費大、安全隱患多、礦業秩序亂、礦政管理難、行業自律差、綜合開發利用水平低、經濟效益低,難以做大做強,最終導致的是企業惡性競爭和效益下滑的不利局面。2002年,全市國有企業采選業工人年平均工資僅5440元。
(三)產業鏈條短小,精深加工滯後
2002年,靈寶市礦產采選業總產值725119.8萬元,國有及非國有規模以上企業145家;相關能源與原材料加工(製品)業總產值218560萬元,國有及非國有規模以上企業34家。礦產采選業和相關能源與原材料加工(製品)業工業總產值比值為1∶0.3,采選業規模龐大,而礦業相關產業及後續加工業規模弱小,在礦產品精深加工、高附加值產品開發方面發展緩慢。
(四)長期強力開發,環境問題突出
靈寶市礦山企業較多,開采歷史較長,礦山日積月累所形成的地質環境問題越來越多,影響和破壞越來越大,所需恢復治理資金數額巨大,企業難以承受,在礦業集中開發區已經形成了「先開發、後建設,先破壞、後治理」的現實,背上了沉重的地質環境債務。據統計,全市固體廢棄物存放量累計已達4542.54萬噸,其中廢石存放量2480.47萬噸,尾礦存放量2062.05萬噸。
受到上述種種因素的限制,已經發展壯大的礦業經濟面臨著供需緊張、發展速度緩慢、步履維艱的局面,靈寶市的礦業開發在經歷了長時間的輝煌和榮耀後,陷入瞬間的困惑和艱難,但帶來更多的是對於傳統礦業發展和礦業增長模式的深刻思考。
二、礦業循環經濟發展思路
傳統的礦業是一種由「資源——產品——污染排放」單向流動的線性經濟,靈寶市礦業經濟發展正是受傳統發展模式影響,表現出高開采、低利用、高排放、不可持續等弊端。因為礦產資源的不可再生性,如果按照其單向流動的最終結果必將導致「礦竭城衰」。
而循環經濟是一種「資源——產品——再生資源——再生產品」的反饋式流程模式,礦業開發在循環經濟中通過節約、保護和合理利用資源,提高資源開發和利用效益,增強資源供給的保障能力,科技進步促進產業升級,拉伸產業鏈條和發展後續產業,廢棄物利用和污染治理,合理有效保護生態環境等積極有效措施,做到可持續發展。
作為礦產資源大市,靈寶市在遭遇礦業發展短期困境後,明智地選擇了礦業循環經濟的發展模式,並進行了積極大膽的探索和實踐。
(一)提高資源利用水平,保障礦業持續發展
礦產資源嚴格實行依法開采、保護性開采,礦業開發不但要講經濟效益,更要講社會責任。靈寶市通過嚴格而不鬆懈的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監督管理,建立綜合利用評價體系,確保資源最大限度的充分利用,做到「吃干榨凈」,保證了在新增儲量一定的情況下,使「一礦變多礦」、「貧礦變富礦」,有限的資源提供了更多的礦產品。2006年,全市黃金礦山企業平均開採回採率為92.5%,采礦貧化率12.59%,綜合利用產值4741.81萬元,其中企業開採回採率最高的為96.8%,采礦貧化率最低的為6.24%。
礦產資源管理部門的嚴格管理和積極引導,促使企業自覺提高了綜合利用和節約利用的意識。以靈寶金源礦業有限責任公司為例,為提高綜合利用水平,進行了1000噸選廠改擴建項目,年可入選礦石35萬噸,生產黃金185千克、白銀238 千克、鉬精粉618 噸、鉛精粉4290 噸、銅硫精粉2100噸,尾渣採取濃密壓濾乾式堆放,廢水達到循環利用,實現了對金礦及其伴生資源的綜合回收利用,新增產值1.013 億元,新增利稅3300 余萬元。為提高節約利用的水平,該公司從降低原礦入選品位入手,提高資源利用率,興建大型低品位礦石堆浸場,利用成熟的堆浸技術,實現對低品位金礦石的規模開發利用,年可處理低品位礦50 萬噸以上,平均品位0.6克/噸,目前已生產黃金9764.71兩。
(二)區內整合優化布局,區外開發走出效益
針對靈寶市礦業開發中所遭遇的深層次問題,2003年靈寶市委、市政府科學制定了保障黃金礦業可持續發展的「區內整合、區外開發」戰略。區內以優化礦權布局,提高礦業開發集中度為目的,確保黃金資源向優勢骨幹企業聚集,做大做強黃金企業,著力打造靈寶黃金「航母」。區外以開發資源、增加儲備為目的,實施走出去戰略,實現再造一個「靈寶黃金」的目標。
通過區內整合、區外開發,小秦嶺礦區目前實現了由黃金股份、金源礦業、黃金投資、文峪金礦、秦嶺金礦、金渠股份、老鴉岔金礦、雙鑫礦業等8大企業支撐發展的良好格局,資源配置得到優化,企業核心競爭力大大增強。黃金股份下轄靈寶黃金冶煉、槍馬金礦和崟鑫金礦三個分公司,控股新疆哈巴河華泰公司、江西明鑫礦業公司等區外9個子公司,「靈寶黃金」股票於2006年1月12日在香港主板成功上市,現在市值達到40億港元。金源礦業下轄4個黃金生產分公司和晨光化工、桐輝精煉2個子公司,2006年生產黃金14.52萬兩,居河南省黃金礦山企業首位,交易黃金位居上海黃金交易所149家會員單位第四,省百強工業企業排名第40位。
(三)實施深部外圍找礦,提高資源保障程度
開發資源,增加儲備,是提高礦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根本。在發展中,靈寶市逐步探索形成了「淺部資源危機,深部外圍資源接替;主礦產資源危機,共伴生礦產接替;主要礦產資源危機,其他礦產資源接替;區內資源危機,區外資源接替」的科學資源接替思路。
小秦嶺礦區目前累計探明黃金工業儲量401噸,但據多位專家預測,遠景資源潛力應為1156噸左右,說明尚有755噸黃金儲量未探明,探礦潛力巨大,探礦空間主要位於深部。引導企業向深部要資源,並積極開展小秦嶺深部成礦規律研究,是提高資源保障程度的關鍵措施。靈寶黃金股份公司的槍馬金礦、崟鑫金礦,金源礦業公司的桐溝金礦、大湖金礦,黃金投資公司的安底金礦都是有著20多年歷史的老礦山企業,近年來通過強力的深部探礦,先後提交儲量報告14個,增加金屬儲量55.95噸,有效地延長了礦山服務年限,極大程度上保障了企業的生存和發展。
近幾年,靈寶市又先後投入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開展了白雲岩資源、磷礦資源、鉬礦資源、重晶石資源、硅石資源調查評價工作,力爭形成一批新的礦產資源接續基地,並積極引導企業向金以外礦種發展,向非傳統資源發展,提高資源的保障和利用程度。
(四)積極培育循環試點,以點帶面推動發展
科學合理的設計是推行循環經濟的基本要求,通過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相統一,積極引導企業構築以循環經濟為核心理念和核心競爭力的礦業發展新模式。靈寶市選擇在交通便利、能源供應等基礎設施齊全的城區附近建立工業園區,把礦業企業引導入園建立試點,推行清潔生產、節約和綜合利用能源,引導礦業企業逐步走上循環經濟發展道路。
硫鐵化工的發展成為礦業循環經濟的大膽嘗試。地處靈寶朱陽深山的銀家溝硫鐵礦儲量高達4800萬噸,1997年就曾被列為省重點工程。但由於單純依靠原礦出售,效益長期不佳,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無法得到凸現。2004年秋,靈寶市大膽提出了高起點、高標准實施硫鐵化工綜合利用,發展循環經濟的設想,在城南工業區投資興建了靈寶市金源晨光化工有限責任公司。通過一期工程建設,實現了集采礦、選礦、焙燒、制酸、化肥生產、精渣金屬回收、余熱發電為一體的循環經濟產業鏈,年采選硫鐵礦20萬噸,生產硫精粉9萬噸、硫酸12萬噸、磷復肥8.7萬噸、鐵精粉6.5萬噸、發電2040萬度。2006年實現銷售收入2.2億元,利稅3000餘萬元。2007年3月開工奠基的二期多金屬綜合回收項目,採用酸化焙燒、酸浸、萃取、電積、氰化置換等工藝,綜合回收硫精礦中共生的金、銀、銅、鋅等金屬。建成後,又可新增產值2.1億元以上,利潤3000萬元以上。硫鐵化工循環經濟模式的成功,為靈寶市礦業企業發展指明了方向,增強了礦業循環經濟發展模式推廣和深入。
(五)拉伸礦業產業鏈條,打造有色加工基地
節約資源,挖掘潛力,拉伸產業鏈條,發展精深加工,是發展資源型循環經濟的必由之路。經過近幾年的發展,靈寶市已經初步形成了黃金、硫鐵化工、銅業、鉛業四大礦業產業鏈。
黃金產業鏈是受益於黃金產業的發展,已經形成了集地探、采礦、選礦、冶煉、深加工、網上交易於一體的完備的產業鏈條。目前,全市精煉黃金能力達30噸,精煉白銀能力達100噸,加工金銀首飾能力達11噸。全市擁有上海黃金交易所會員單位3個,桐輝精冶公司成為國內標准金錠和金條供應企業,「靈寶金」商標已在國家工商局登記注冊。硫鐵化工產業鏈依託靈寶市金源晨光化工有限責任公司目前已經發展壯大,成為礦業循環經濟發展的成功典範。銅產業鏈是為了有效利用綜合回收的共伴生銅,在冶煉環節電解銅的基礎上,延長產業鏈,進行精深加工,建成年產2400噸銅箔項目,目前生產的18微米、35微米、70微米、105微米高檔紅化電解銅箔已經出口到韓國、中國台灣等國家和地區,用於生產高檔覆銅板和印製手提電腦線路板、超薄液晶顯示器、手機、汽車控制板、工業用高壓控制板等電器產品中,該項目研究填補了河南省電解銅箔生產的空白。正在積極實施的2萬噸銅冶煉和年產8000噸高檔銅箔、240萬張覆銅板等重點項目,全部建成後全市銅冶煉能力將達到5萬噸以上。鉛產業鏈是將全市原有的23家煉鉛企業整合為4家,並實施了氧氣底吹煉鉛新工藝改造,實現低耗能、低污染,全部建成投產後,全市鉛鋅生產能力將達到50萬噸以上。
2007年,靈寶市提出了「打造有色金屬冶煉與加工基地」的宏大目標,更加豐富和延伸了四大產業鏈條,使礦業循環更加閉合。圍繞鉛冶煉,完善「鉛冶煉——煙氣制酸——煙化提鋅——濕法煉銅——廢渣提金銀——硫酸渣添加制水泥—有色金屬精深加工」產業鏈。利用黃金尾礦廢渣進行多金屬綜合利用,實現「尾礦、廢渣——浮選——硫精粉制酸——余熱發電——火法煉銅——綜合回收金、銀等——硫酸渣外賣水泥廠」的產業鏈。
(六)依靠礦業科技進步,積極推進產業升級
循環經濟必須依靠科學技術進步,加大科技投入,積極研究新技術、應用新工藝、選用新設備,加強技術集成,逐步提高礦產資源開采、利用、資源回收的技術裝備水平。通過技術引進、消化吸收和開發研究,逐步形成和完善自身的技術體系,推動礦業開發的可持續發展。
近年來,靈寶市依託資源優勢,聯合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所成立技術研發中心,並鼓勵企業相繼成立各級工程技術中心,金源礦業公司還建立了博士後科研工作站。通過加大科技投入,不斷研究、利用新技術、新工藝,提升采選技術水平和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在采礦生產中相繼探索、採用了岩爆防治技術、旋臂梁和前探梁相結合支護技術、緩傾斜薄礦脈開采等先進實用技術。啟動了低品位金礦石堆浸,對硫鐵礦進行了綜合利用。對礦山選廠進行技術改造,由原來汞選+浮選逐步改為重選+浮選,在環保上、規模上、效益上效果明顯。
金源礦業公司採用自主研發、自行設計的選冶聯合工藝技術,建立千噸選廠,對金礦及伴生的銀、銅、鉬、鉛、硫等資源實行綜合回收。黃金股份公司投資1.3億對黃金冶煉廠生產工藝進行改造,目前已成為全國最大的黃金冶煉廠。利用新生產工藝設計和建造了開源冶煉廠,各項工藝和指標都達到國內先進水平。技術進步,帶來了產業升級,產業升級帶來的是更大的效益,目前全市金精粉冶煉能力提高到日處理800噸的水平。
(七)引導礦山廢物利用,努力改善礦山環境
礦山廢棄物的利用是循環經濟中的閉合鍵,也是易脫落鍵。通過科技的運用,認識水平的提高,就能改變礦與非礦,有用與無用的概念,尾礦、廢渣的二次利用圓滿畫上循環經濟閉合環。
過去,由於受粗放式礦業開發模式影響,以及選礦技術條件限制,大量的共、伴生礦物資源未能回收,囤居在尾礦之中。靈寶市於2003年組織開展了以低品位礦和尾礦為對象的全市范圍大調查,目前我市黃金礦山尾礦品位多數都在0.3克/噸~0.68克/噸之間,同時尾礦中還含有Cu、Pb、Zn、S、Fe、Ag等。據保守統計,全市黃金尾礦量高達1660萬噸,含金金屬量約8787千克。在掌握基本情況的基礎上,通過引導的方式,鼓勵企業對尾礦進行二次利用。靈寶市礦產資源開發總公司與韓國光州廣域市健榮開發(株)社會聯合對黃金尾礦資源進行開發研究,金渠股份公司、秦嶺金礦等礦山企業均在2005年開始組成了尾礦開發利用公司,著力開發利用黃金尾礦資源。秦嶺金礦等礦業企業利用尾礦資源,回收率達60%以上,發展勢頭良好。
廢渣在傳統概念中是冶煉環節中不可避免的最終廢棄物,然而冶煉企業通過技術升級改造,打開了思路,在對共伴生元素進行了綜合回收利用的基礎上,尾渣作為水泥添加原料,被市內外的水泥生產企業利用,在實現廢棄物有效利用的同時,實現了經濟效益的最大化。
(八)發展礦業資源文化,引導礦業經濟轉型
資源是一種文化。靈寶這座城市,是因資源而興起、以資源為特色的礦業城市,礦業的興衰榮辱、成長發展正是這個城市的見證。因此小秦嶺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豐富的礦產資源,更重要的是蘊涵其中的資源文化,深入的挖掘和發揮就會產生巨大的效益。
2005年,靈寶市成功申報小秦嶺省級地質公園,通過景點規劃和建設,於2006年9月開園。開園幾個月,就取得了不俗的業績,參觀人數就達到6萬人次。對於縣域經濟而言,可以很大程度地帶動當地住宿、餐飲等服務業的發展。地質公園正是一張名片,有效帶動地質旅遊事業的發展,以此為契機,可以催生開發以礦山地質旅遊、黃金生產旅遊等一系列促進旅遊事業發展的項目,構建地質大旅遊框架。目前,靈寶市已經開始構思和謀劃建設一座以黃金礦山為主題的礦山公園,建設一座以黃金為特色的地質博物館。
發展地質旅遊只是利用資源文化的一種形式,還有其他多種形式值得探索和嘗試,但它更重要的是利用現有礦業資源,為今後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和更深入發展指出了一個思路。
總之,靈寶市通過近年來對發展礦業循環經濟的不斷探索和實踐,礦業經濟實現了良性發展。2006年,全市礦產采選業和相關能源與原材料加工(製品)業工業總產值繼續保持強勁增長態勢,達到341.5057億元,佔全市工業總產值的89.63%。其中:礦產采選業總產值258.9819億元,比2002年增長471%;工業增加值74.0719億元,比2002年增長337%。全市礦業經濟總量龐大,快速發展的礦業已成為全市工業的基礎。礦業領域不僅工業增加值明顯,對提高地方GDP的增長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對社會經濟的貢獻突出,對構建和諧社會起到了更重要的保障作用。
可以看出,發展礦業循環經濟,要從礦產資源屬性出發,形成閉合的循環發展框架。在勘探環節,要把握探礦增儲,講究綜合勘探、綜合評價,這是資源利用的基礎;在開采環節,利用先進技術和裝備,提高回採率和降低貧化率,延長礦山壽命;在選冶環節,積極推進清潔生產,提升並完善選、冶工藝,降低成本,提高綜合回收率;在加工環節,發展精深加工,拉伸產業鏈條,做強做大產業;在廢棄物產出環節,要大力推進尾礦、廢渣等的綜合利用,實現「三廢」的零排放。
三、關於礦業循環經濟發展的建議
(一)政府統籌制定發展規劃,科學發展礦業循環經濟
發揮政府優勢,從上到下來推動循環經濟發展。目前,企業發展循環經濟多數是考慮經濟效益,或迫於環保、公眾的壓力;不少地方發展循環經濟主要是出於提升城市或地區形象,往往缺少實質性政策措施。因此,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是發展循環經濟的關鍵。由政府牽頭制定完善的、統一的、科學的循環經濟發展規劃,構建大循環經濟模式,避免各自為營,重復投資,造成資源二度浪費。應在發展循環經濟的法律法規、科技投入、技術創新、綠色環保和綠色GDP的核算及宣傳教育等方面,逐步建立起一個系統的發展規劃。並研究促進循環經濟快速健康發展的政策,制定有利於循環經濟發展的經濟制度,營造發展循環經濟的法制環境。切實倡導綠色礦業,發展循環經濟,把循環經濟作為一種新的生產方式,作為從粗放走向集約高效的必由之路,作為資源節約戰略的一種新的理念和技術路線。
(二)繼續深化資源整合成效,進一步提升產業集中度
資源整合,不僅是資源充分開發利用的可行性戰略,更是實現資源合理配置、提高產業集中度、降低生產成本、做大做強產業規模的必需。隨著黃金資源整合,黃金產業集中度有所提高,培育出了黃金股份公司、金源礦業公司等優勢骨幹企業。但是,從全國范圍內來看,我們的優勢企業與同行業的中金、紫金、招金等集團性企業相比,規模還較小,無優勢可言,在核心競爭力(控制資源能力)上相對還處於劣勢。福建紫金礦業集團,市值600億港元,在全國15個省(自治區)有建成、在建礦山項目30多個,實際控制黃金金屬量約315噸,銅金屬量345萬噸,共取得礦權64個。而靈寶黃金股份公司,市值僅達到40億港元。靈寶市的資源整合工作仍是一項長期的戰略性任務,最終目標是要在小秦嶺金礦區建立一家以黃金為龍頭、符合現代企業制度要求的「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大型礦業企業集團,在國內黃金行業具有核心的競爭優勢。小秦嶺金礦區資源整合的難點是三門峽市屬以上「五大企業」。最近,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土資源部等部門(九部委)對礦產資源開發進行整合意見的通知》(國辦發[2006]108號)文件,對資源整合工作提出了明確指導意見。小秦嶺金礦區被列入整合范圍,這為破解這一難點提供了政策依據,我們應抓住這一最有利時機,盡快將三門峽市屬以上「五大企業」整合納入議事日程。
(三)強化資源綜合節約利用,循環經濟模式更趨完善
要建立資源綜合利用的評價核算體系,加強產前、產中和產後的全面綜合評價與考核監督。對共伴生礦產的綜合利用要有較嚴格的貧化率、損失率、回收率和綜合利用率等技術經濟指標的要求,使監督考核工作定量化和制度化。對那些有工業價值的共伴生礦產必須統籌規劃,綜合開發和回收利用。同時,要重點通過提高資源開發利用企業的技術水平,促進礦產資源的綜合利用。抓好項目技術經濟評價工作,對資源綜合利用有重大價值的課題進行聯合攻關,並大力推廣相關的科技成果。重視引進國外節約和綜合利用資源的高科技成果以及相關設備,加快企業的技術改造,提高資源綜合利用的技術開發能力和產業化水平。保證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在適應自身資源特色的前提下,循環模式更加閉合有效,更加經濟合理,更加科學完善。
(四)延伸精深加工產業鏈條,強力打造有色產業集群
長期以來,由於管理體制等原因,資源型城市與加工型城市的產業分工是一種典型的單向垂直分工,即資源型城市發展礦業和原料業工業,而加工型城市則對資源進行深加工,這種分工不利於資源型城市發展。因此,依靠自身資源條件和低成本優勢,積極引進先進技術,加快發展資源的深加工項目,拉長產業鏈條,提高資源的附加價值,增強城市的可持續發展能力,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緊迫的戰略任務。根據河南省第一次經濟普查資料和河南省工業產業集群專項調查資料顯示,全省年工業總產值超過100億元的產業集群有6個,其中就包括靈寶有色金屬采選冶煉產業集群。靈寶有色金屬采選冶煉產業集群在量上已經形成了規模,而且顯示出巨大的競爭優勢,但是產業構成上偏重采選業,後續加工業不發達,資源優勢沒有充分發揮。今後,應按照建設新型有色金屬冶煉和加工基地為目標,積極採用國內外先進技術,做好難處理金礦、尾礦、低品位礦的綜合回收,加大銀、銅、鉛、鋅、鐵、鉬等伴生資源和相關礦產資源的綜合開發和利用;積極開發金銀珠寶首飾、金銀工藝品和紀念品等民用產品,全力打造黃金品牌,把靈寶建成全國一流的黃金生產、加工、投資、交易基地。力求通過後續加工產業的壯大發展,進一步帶動優勢產業快速發展,延伸產業鏈條,壯大產業集群,不斷擴大工業經濟總量,推進工業結構優化升級。
(五)突破礦業單一發展瓶頸,引導礦業多元和諧發展
靈寶市礦業產業結構單一的問題,是長期以來重視不夠形成的,除金礦及其伴生的銀、銅、鉛礦開發較成熟和硫鐵礦開發初具規模外,其他礦產資源開發程度均較低。今後的礦業開發道路必須突破單一的瓶頸,引導礦業依託自身資源優勢,發展多元化的和諧礦業之路。一是調查評價優勢礦產資源。政府引導,企業出資,發揮地質科研院所先進技術,按照「誰評價、誰開發、誰受益」的原則,首先針對鉬礦、鐵礦資源勘查滯後,家底不清問題,用1~2年時間,對全市鉬礦、鐵礦資源進行調查評價,為開發提供依據。鉬礦、鐵礦有望成為我市新的礦業增長點。針對石墨礦、白雲岩礦開發問題,要關注市場行情,一旦市場行情好轉,條件成熟適時開發利用。二是做大做強硫鐵化工產業。銀家溝硫鐵礦屬大型礦床規模,與其匹配的開發規模最低應為50萬噸/年,目前僅為25萬噸/年。在此基礎上,等硫鐵礦開發利用技術成熟後,開發規模應逐步擴大到50萬噸,建設硫鐵礦綜合利用、循環利用的示範化工程,繼續做大做強硫鐵化工產業,打造中西部地區最大的硫鐵化工基地。三是走金屬礦和非金屬礦並舉的道路,非金屬礦產品具有多用途、可替代、無尾礦、產品價值級差大等特點,在後工業化國家,非金屬礦的產值已經超過了金屬礦。因此通過對非金屬礦的研究,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水平,走循環經濟道路,在有條件的礦山企業可利用尾礦生產建材及無機填料產品,統一標准、統一品牌,充分發揮集團優勢。
(六)科技進步引領產業升級,自主創新確保企業發展
傳統礦業是典型的勞動密集型產業,而未來礦業的發展趨勢必將轉向技術和資金密集型產業。因此,發展礦業循環經濟,必須堅持依靠科技進步,走和諧發展之路。要依靠自身優勢,同科研院所共同建設研發平台,增進資源共享,加大科研投入,集中優勢瞄準關鍵性技術難題,展開科技攻關。持續開展對難選冶礦的利用技術研究,對重大采選冶技術、礦產綜合利用技術、循環利用技術等進行先導性和示範性研究與開發,開展礦山環境破壞治理與土地復墾技術與示範工程的研究與開發,積極開展新能源、新材料礦產等非傳統礦產資源利用技術的研究與開發,推動行業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鼓勵企業開展自主技術研發,通過技術改造和革新,要對資源利用效率低、能耗高、污染高的落後工藝和裝備進行淘汰,通過不斷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力求實現企業的跨越式發展。
㈧ 酒泉工業園區都有哪些
我市將集中力量發展大工業,重點建設三個特色園區:酒泉高新技術產業園以新能源裝備製造為龍頭,加快發展裝備製造、生物制葯、現代物流和農副產品加工等特色產業,並向綜合性經濟技術開發區轉變;玉門現代高載能重化工循環經濟產業園重點培育新能源和高載能重化工業,成為骨幹企業發展升級和中小企業協作配套的主要空間載體;酒泉現代資源綜合利用產業園(在瓜州境內)重點發展新能源和以礦產品精深加工為主的資源綜合利用產業。
文件還提出了特色園區發展的四項重點任務:一是優化產業布局。重點是規劃建設好酒泉高新技術產業園、玉門現代高載能重化工循環經濟產業園、酒泉現代資源綜合利用產業園三個市級園區。二是打造產業集群。重點是依託特色園區,通過發展循環經濟和拉伸產業鏈條,加快形成新能源、裝備製造、資源綜合利用、石化、食品醫葯等產業群。三是推進「飛地建園」。重點是堅持園區共用、項目共引、產業共建、成果共享,參照保稅區運行模式,打破行政區劃限制,建設「飛地園區」和園區「飛地板塊」,加快承接東中部地區產業轉移。四是集約建設園區。重點是高起點規劃建設市級園區,加大投入力度,提高承載能力,對工業項目布局實行統一管理,配套發展生產型服務業,提升園區的產業層次和管理水平。特別提出要把資源配置與產業培育相結合,引導礦業開發主體在市級高載能園區建設資源深度轉化項目,新能源企業根據風光電資源開發配額,配套建設有一定規模的高載能項目。
另一方面,文件還進一步明確,各縣市區原則上不再新建工業園區,著力改造提升現有工業集中區。敦煌市集中精力打造以光電開發、釩礦開采初選和石材加工為主的工業集中區;金塔縣整體打造成以太陽能發電和硅材料、石材加工為主的工業集中區,創造條件成為酒泉高新技術產業園的北園;肅北、阿克塞兩縣重點發展以黑色金屬、石棉等礦產品開采初選為主的特色產業;在玉門現代高載能重化工循環經濟產業園和酒泉現代資源綜合利用產業園內布局「飛地板塊」,新上的礦產品精深加工項目全部向市級園區集聚。
㈨ 產業集聚區的豫西地區
31、洛陽高新技術產業聚集區(含洛陽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所在市:洛陽——規劃環評面積(km2): 25.3 ——主導產業:硅電子材料產業、新材料產業
32、洛陽工業產業聚集區(含洛陽工業園區)——所在市:洛陽——規劃環評面積(km2): 20.8 ——主導產業:先進裝備製造業、食品工業、有色金屬及新材料產業
33、洛陽經濟技術產業聚集區(含洛陽經濟開發區)——所在市:洛陽——規劃環評面積(km2): 12.9 ——主導產業:商貿和物流業
34、洛陽市伊洛產業聚集區——所在市:洛陽——規劃環評面積(km2): 50.1 ——主導產業:裝備製造業和新材料產業
35、洛陽市洛龍科技園區—— 所在市:洛陽——規劃環評面積(km2): 21.9 ——主導產業:先進裝備製造,硅光電光伏,新材料
36、洛陽市洛新產業聚集區——所在市:洛陽——規劃環評面積(km2): 9.7 ——主導產業:機械加工,重型裝備製造,新材料
37、洛陽市石化產業聚集區—— 所在市:洛陽——規劃環評面積(km2): 13.3 ——主導產業:石油化工產業、化纖紡織產業、精細化工以及新能源和化學新材料產業
38、洛陽市先進製造業聚集區——所在市:洛陽——規劃環評面積(km2): 14.9 ——主導產業:專用設備製造業、電器機械及器材製造業(重型機械及裝配加工)、新興技術產業、現代服務業
39、洛寧縣產業聚集區—— 所在市:洛陽——規劃環評面積(km2): 7.5 ——主導產業:輕工製造,農副產品深加工
40、宜陽縣產業聚集區—— 所在市:洛陽——規劃環評面積(km2): 12——主導產業: 鑄造和機械加工為主的重型裝備配套產業、硅材料生產產業、精細化工產業和相應的配套產業
41、新安縣產業聚集區—— 所在市:洛陽——規劃環評面積(km2): 17.8 ——主導產業:能源鋁產業、鋁精深加工產業和以鎂合金、鈦合金等為主的新材料產業
42、欒川縣產業聚集區—— 所在市:洛陽——規劃環評面積(km2): 5.7 ——主導產業:鉬鎢深加工產業為主導
43、孟津縣華陽產業聚集—— 所在市:洛陽——規劃環評面積(km2): 8.5 ——主導產業:電力能源、化工、光伏材料和機械製造
44、汝陽縣產業聚集區——所在市:洛陽——規劃環評面積(km2): 8.9 ——主導產業:新型建材,特種鋼材,煤化工
45、嵩縣產業聚集區——所在市:洛陽——規劃環評面積(km2): 7.7 ——主導產業:飯坡產業園規劃以黃金、螢石等本地礦產品精深加工為主導產業。田湖產業園規劃以礦山機械設備製造、農產品加工設備製造、旅遊商品生產為主導產業
46、伊川縣產業聚集區——所在市:洛陽——規劃環評面積(km2): 6 ——主導產業:鋁的精深加工產業和服務產業
47、偃師市產業聚集區——所在市:洛陽——規劃環評面積(km2): 7.2 ——主導產業:三輪摩托車產業 48、舞鋼市產業集聚區—— 所在市:平頂山市——規劃環評面積(km2): 10.9 ——主導產業:高新技術為先導,以鋼鐵產業為主,機械製造、紡織服裝為輔
49、汝州市工業集聚區——所在市:平頂山市——規劃環評面積(km2): 17.9869 ——主導產業:冶金、鑄造、建材產業和煤化工
50、寶豐縣產業集聚區——所在市:平頂山市——規劃環評面積(km2): 7.2 ——主導產業:輕紡、現代製造、物流
51、魯山縣產業集聚區—— 所在市:平頂山市——規劃環評面積(km2): 5.79 ——主導產業:冶金、建材、輕工和倉儲物流
52、郟縣產業聚集區—— 所在市:平頂山市——規劃環評面積(km2): 13 ——主導產業:機械製造、醫葯、物流業
53、平頂山市石龍產業集聚區——所在市:平頂山市——規劃環評面積(km2): 5.1 ——主導產業:精細化工(煤化工)
54、平頂山高新技術產業集聚區(含平頂山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所在市:平頂山市——規劃環評面積(km2): 27.38 ——主導產業:機電裝備、新材料製造
55、河南省葉縣產業集聚區規劃—— 所在市:平頂山市——規劃環評面積(km2): 9.79 ——主導產業:鹽化工下游產業,農產品加工和摩托車裝備製造業
56、平頂山化工產業集聚區—— 所在市:平頂山市——規劃環評面積(km2): 15.88 ——主導產業:化工
57、平頂山新城區產業集聚區—— 所在市:平頂山市——規劃環評面積(km2): 15.65 ——主導產業:節能環保新材料的研發製造業,現代服務業為輔 103、義馬市煤化工產業集聚區—— 所在市:三門峽市——規劃環評面積(km2): 12.48 ——主導產業:煤化工及其下游產品
104、靈寶市產業集聚區(含豫靈鎮)—— 所在市:三門峽市——規劃環評面積(km2): 13.83 ——主導產業:以金、銅、鉛、鋅等有色金屬採掘、冶煉和精深加工及硫鐵化工
105、陝縣產業集聚區——所在市: 三門峽市——規劃環評面積(km2): 9.88 ——主導產業:煤化工、鹽化工、精細化工
106、盧氏縣產業集聚區—— 所在市:三門峽市——規劃環評面積(km2): 3.95 ——主導產業:金屬加工、農副產品加工
107、澠池縣產業集聚區—— 所在市:三門峽市——規劃環評面積(km2): 18.77 ——主導產業:煤化工、鋁冶煉及深加工
108、三門峽經濟技術產業集聚區(含三門峽經濟開發區)—— 所在市:三門峽市——規劃環評面積(km2): 10.85 ——主導產業:裝備製造、醫葯
109、三門峽產業集聚區—— 所在市:三門峽市——規劃環評面積(km2): 31.73 ——主導產業:鋁精加工、照明、裝備
㈩ 周口有幾個工業園區都是什麼名字(工業園區名字)~都在那裡(園區地址)包括各縣。
周口現在的產業集聚區不少,能夠做的比較的大的卻不多,周口每個地區都有自己主導的產業,例如太康的鍋爐製造、鹿邑的化妝刷等都有自己的產業集聚區,對周口來說最大的產業園應該是位於經開區德興路的豫滬合作周口示範園了,產業首開800畝,定位比較高,估計能做成周口產業的示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