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工業鹽的主要成分是什麼
工業鹽的主要成分是亞硝酸納。亞硝酸鹽就是含有亞硝酸根離子(NO2(-))的鹽。可以用來增色、調味、殺菌。有毒,化學性質比較穩定(除亞硝酸銀等)。 亞硝酸鹽是一種常見的物質,是廣泛用於食品加工業中的發色劑和防腐劑。它有三方面的功能:一、使肉製品呈現一種漂亮的鮮紅色;二、使肉類具有獨特的風味;三、能夠抑制有害的肉毒桿菌的繁殖和分泌毒素。 一般來說,只要含量在安全的范圍內,不會對人產生危害。一次性食入0.2--0.5克亞硝酸鹽會引起輕度中毒,食入3克會引起重度中毒。中毒後造成人體組織缺氧,嚴重時甚至引起死亡。 亞硝基化合物在天然食物中含量很少,卻常常潛藏在一些經過特殊加工——腌制、臘制、發酵的食物中。如家庭製作的腌菜、腌肉、咸魚、臘肉、熏肉、乳酪、酸菜,以及醬油、醋、啤酒等都有可能產生亞硝基化合物。長期攝入亞硝酸鹽,也會引發亞硝基化合物中毒。 減少亞硝酸鹽和亞硝基化合物的危害,專家建議,一方面要減少攝入量,包括多吃新鮮的蔬菜和肉類;少吃或不吃腌臘製品、酸菜;不吃腌制時間在24小時之內的鹹菜;胡椒和辣椒等調味品與鹽分開包裝;不喝長時間煮熬的蒸鍋剩水。另一方面要阻斷亞硝酸鹽向亞硝基化合物轉化。
2. 工業鹽是什麼
1、鹽如果從化學角度來說是指一類金屬離子或銨根離子(NH4+)與酸根離子或非金屬離子結合的化合物。如氯化鈉、硝酸鈣、硫酸亞鐵、乙酸銨、硫酸鈣、氯化銅、醋酸鈉等化合物。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提到的鹽也是食用鹽的簡稱。
2、工業鹽在工業上的用途很廣,是化學工業的最基本原料之一,其主要成分是氯化鈉,被稱為「化學工業之母」。基本化學工業主要產品中的鹽酸、燒鹼、純鹼、氯化鈉、氯氣等主要是用工業鹽為原料生產的。
3、食用鹽是指從海水、地下岩(礦)鹽沉積物、天然鹵(咸)水等獲得的以氯化鈉為主要成分的經過加工的食用鹽,食用鹽是烹飪中最常用的調味料之一,也是人體正常的生理活動不可缺的物質,由於食用鹽在我們日常飲食中的重要作用,我國對食用鹽的質量有嚴格的規定。
4、工業鹽若含有亞硝酸鹽,是最為嚴重的一種情況,會引發中毒。亞硝酸鹽進入體內後能使體內攜氧的低鐵血紅蛋白,變成高鐵血紅蛋白。高鐵血紅蛋白一遇到氧,就牢固地結合起來,不易分離。這樣,人體的全身組織就會缺氧。當人體攝入0.3~0.5克亞硝酸鹽,即可引起急性中毒,3克即可置人於死地。人體一旦中毒,十幾分鍾就會發病,會出現頭暈、頭脹、耳鳴、全身無力、手腳麻、惡心嘔吐、腹瀉、呼吸困難等症狀,嚴重時發生抽搐、昏迷。
概述:
1、鹽無色透明的立方晶體,熔點為801 ℃,沸點為1413 ℃,相對密度為2.165。
2、有鹹味,含雜質時易潮解;溶於水或甘油,難溶於乙醇,不溶於鹽酸,水溶液中性。在水中的溶解度隨著溫度的升高略有增大。當溫度低於0.15 ℃時可獲得二水合物NaCl·2H2O。氯化鈉大量存在於海水和天然鹽湖中,可用來製取氯氣、氫氣、鹽酸、氫氧化鈉、氯酸鹽、次氯酸鹽、漂白粉及金屬鈉等,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3、可用於食品調味和腌魚肉蔬菜,以及供鹽析肥皂和鞣製皮革等;經高度精製的氯化鈉可用來制生理食鹽水,用於臨床治療和生理實驗,如失鈉、失水、失血等情況。可通過濃縮結晶海水或天然的鹽湖或鹽井水來製取氯化鈉。
4、食用鹽是在精製鹽、粉碎洗滌鹽、日曬鹽中加入一定量的碘劑而製成的加碘鹽。鹽中的碘只有轉變成碘離子後才能在人體發揮生物活性。碘化物性質極不穩定,容易分解、揮發而失效。
3. 化工廠危害:工業硝酸鈉、工業亞硝酸鈉、農業用碳酸氫銨、對硝基甲苯、鄰硝基甲苯、對甲苯胺、甲苯胺
硝酸鈉
危險性概述
危險性類別: 侵入途徑:
健康危害: 對皮膚、粘膜有刺激性。大量口服中毒時,患者劇烈腹痛、嘔吐、血便、休克、全身抽搐、昏迷,甚至死亡。
環境危害:
燃爆危險: 本品助燃,具刺激性。
急救措施
皮膚接觸: 脫去污染的衣著,用大量流動清水沖洗至少15分鍾。就醫。 眼睛接觸: 提起眼瞼,用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至少15分鍾。就醫。 生理鹽水
吸入: 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並用沾濕的棉簽清理鼻子內壁。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 食入: 用水漱口,給飲牛奶或蛋清。就醫。
泄漏應急處理
應急處理: 隔離泄漏污染區,限制出入。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防塵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不要直 防毒服
防塵全面具
接接觸泄漏物。勿使泄漏物與有機物、還原劑、易燃物接觸。
小量泄漏:用大量水沖洗,洗水稀釋後放入廢水系統。
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運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置。
亞硝酸鈉
用途
絲綢、亞麻的漂白劑,金屬熱處理劑;鋼材緩蝕劑;氰化物中毒的解毒劑,實驗室分 亞硝酸鈉的用途與危害
析試劑,在肉類製品加工中用作發色劑、防微生物劑,防腐劑。在漂白、電鍍和金屬處理等方面有應用,被稱為工業鹽。
葯理
能使血紅蛋白變成高鐵血紅蛋白,對氰化物的解毒過程與亞甲藍相問,但作用較亞甲藍強。適用於氰化物中毒的解救。
危害
由於其具有鹹味且價錢便宜,常在非法食品製作時用作食鹽的不合理替代品,因為亞硝酸鈉有毒,含有工業鹽的食品對人體危害很大。
危險性類別
健康危害: 毒作用為麻痹血管運動中樞、呼吸中樞及周圍血管;形成高鐵血紅蛋白。急性中毒表現為全身無力、頭痛、頭暈、惡心、嘔吐、腹瀉、胸部緊迫感以及呼吸困難;檢查見皮膚粘膜明顯紫紺。嚴重者血壓下降、昏迷、死亡。接觸工人手、足部皮膚可發生損害。
環境危害:
燃爆危險: 本品助燃
應急處置
皮膚接觸:脫去被污染的衣著,用肥皂水和清水徹底沖洗皮膚。
眼睛接觸:提起眼瞼,用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就醫。
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
食入:飲足量溫水,催吐。就醫。
亞硝酸鈉
呼吸系統防護:空氣中濃度較高時,應該佩戴自吸過濾式防塵口罩。必要時,佩戴自給式呼吸器。
眼睛防護:戴化學安全防護眼鏡。
身體防護:穿膠布防毒衣。
手防護:戴橡膠手套。
其他防護:工作畢,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
泄漏應急處理:隔離泄漏污染區,限制出入。
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自給式呼吸器,穿一般作業工作服。勿使泄漏物與還原劑、有機物、易燃物或金屬粉末接觸。不要直接接觸泄漏物。
小量泄漏:用潔凈的鏟子收集於乾燥、潔凈、有蓋的容器中。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運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置。
有害燃燒產物:氮氧化物。
滅火方法:消防人員必須戴好防毒面具,在安全距離以外,在上風向滅火。 滅火劑:霧狀水、砂土。
廢液處理
亞硝酸鈉處理劑是白色或灰白色粉末狀結晶,無毒、無臭不揮發、不易燃、易溶於水,呈中性。 處理劑與亞硝酸鈉在強鹼性介質中發生反應,使有害的亞硝酸根分解為氮氣而釋出,因而不存在二次污染的問題。用處理劑處理亞硝酸鈉能使廢液中的亞硝酸根離子濃度降低到10ppm以下,完全可以達到排放的標准要求。使用本處理劑處理速度快,設施簡單,操作方便。 使用方法:將本處理劑與氫氧化鈉按重量比為1:0.45-0.50分別稱取後,先將稱取的氫氧化鈉配成40%的水溶液,然後將稱取的處理劑加入到氫氧化鈉溶液中使其完溶解,最後再將待處理的含亞硝酸鈉的廢液徐徐加入到配好的處理劑中,邊加邊攪拌,加完後再繼續反應十分鍾即可排放。 使用劑量:按廢液中折純亞硝酸鈉每噸需要1.50-1.80噸處理劑。 使用范圍:本處理劑可處理各種含亞硝根離子的廢液。 包裝和貯存:本處理劑用帶內襯的紡織袋包裝,包裝重量為25kg和50kg兩種。 本處理劑在貯存過程中保持乾燥,並存放在陰涼通風環境中。 運輸:本處理劑應在乾燥和陰涼通風條件下運輸。
碳酸氫銨
毒性:
碳酸氫銨的分解產物為二氧化碳和氨均為人體代謝物,適量攝入對人體健康無害。美國食品和葯物管理局(1985)將碳酸氫銨列為一般公認安全物質。 綜所述,碳酸氫銨可以作為某些食品的添加劑,安全性比較大的,而且這個物質分解的時候全部是氣體,無殘渣。也沒有潛在的污染性。 從碳酸氫銨的化學式不難看出,碳酸氫銨其中有N(氮)元素。所以可以把碳酸氫銨當作一種化肥(氮肥)使用。它的俗名有「碳酸氫氨」、「碳銨」、「碳氨」等。純凈的碳酸氫銨氮元素的質量分數約為17.72%.
對硝基甲苯
毒性
有毒。能經皮膚迅速吸收。吸入其蒸氣可中毒。對人體的危害類似於硝基苯。能引起貧血,但比硝基苯弱。在三種異構體中,對硝基甲苯毒性最小。工作場所空氣中硝基甲苯的最高容許濃度為5ppm。生產設備應密閉,防止跑、冒、滴、漏。室內應通風良好。操作人員應穿戴防護用具,避免與之直接接觸。班前班後嚴禁飲酒。危險特性:易燃、遇明火、高熱可燃。健康危險:對眼睛、呼吸道和皮膚有刺激作用。吸收進去體內可引起高鐵血紅蛋白白血症,出現紫紺。嚴重中毒可致死亡。 急救措施:皮膚接觸:立即脫去污染的衣著,用肥皂水或清水徹底沖洗皮膚,就醫。眼睛接觸;立即提起眼臉,用大量流動水或清水沖洗,就醫;飲足量溫水,催吐,就醫。吸入:迅速拖至新鮮空氣處保持呼吸通暢,呼吸困難者給輸氧,進行人工呼吸,就醫。 泄漏應急處理:隔離泄露污染區,限制出入,切斷火源。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防塵面積(全面罩)穿防毒服,小量泄漏:避免揚塵,用潔凈的鏟子收集於乾燥、潔凈、有蓋的容器中;大量泄露;收集回收或運廢物處理場所處置。 儲存注意事項:儲存於陰涼、通風的庫房。遠離火種、熱源。庫溫不超過30℃相對濕度不超過70%。應與氧化劑、酸類、鹼類分開存放,切忌混儲。嚴格執行極毒物品「無雙」管理制度。
鄰硝基甲苯
危險性類別:
侵入途徑:
健康危害: 對眼睛、呼吸道和皮膚有刺激作用。吸收進入體內可引起高鐵血紅蛋白血症,出現紫紺。嚴重中毒者可致死。
環境危害: 對環境有危害,對水體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險: 本品可燃,有毒,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膚接觸: 立即脫去污染的衣著,用肥皂水和清水徹底沖洗皮膚。就醫。 眼睛接觸: 提起眼瞼,用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就醫。
吸入: 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
食入: 飲足量溫水,催吐。就醫。
危險特性: 易燃,遇明火、高熱可燃。受高熱分解放出有毒的氣體。 有害燃燒產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滅火方法: 消防人員須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風向滅火。滅火劑:泡沫、乾粉、二氧化碳。
應急處理: 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人員至安全區,並進行隔離,嚴格限制出入。切斷火源。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自給正壓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觸泄漏物。盡可能切斷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溝等限制性空間。
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
大量泄漏:構築圍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轉移至槽車或專用收集器內,回收或運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置
對甲苯胺
侵入途徑:吸入、食入、經皮吸收
健康危害:本品是強烈的高鐵血紅蛋白形成劑,並能刺激膀胱尿道,能致血尿。
急性中毒 多由皮膚污染而吸收引起。自覺臉部灼熱、劇烈頭痛、頭暈、呼吸困難,呈現紫紺症。以後出現血尿、尿閉、精神障礙、肌肉抽搐。 慢性中毒 可引起膀胱刺激症狀。
環境危害:對水生生物有毒作用。
燃爆危險:可燃,其粉體與空氣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急救措施
皮膚接觸:立即脫去污染的衣著,用肥皂水和清水徹底沖洗皮膚。如有不適感,就醫。
眼睛接觸:提起眼瞼,用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如有不適感,就醫。 吸 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呼吸、心跳停止,立即進行心肺復甦術。就醫。
食 入:飲足量溫水,催吐。就醫。
消防措施
危險特性:遇明火、高熱可燃。受高熱分解放出有毒的氣體。
有害燃燒產物:一氧化碳、氮氧化物。
滅火方法:採用霧狀水、泡沫、乾粉、二氧化碳、砂土滅火。
滅火注意事項及措施:消防人員必須佩戴空氣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風向滅火。盡可能將容器從火場移至空曠處。噴水保持火場容器冷卻,直至滅火結束。處在火場中的容器若已變色或從安全泄壓裝置中產生聲音,必須馬上撤離。
泄漏應急處理
應急行動:隔離泄漏污染區,限制出入。消除所有點火源。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防塵口罩,穿防毒服。穿上適當的防護服前嚴禁接觸破裂的容器和泄漏物。盡可能切斷泄漏源。用塑料布覆蓋泄漏物,減少飛散。勿使水進入包裝容器內。用潔凈的鏟子收集泄漏物,置於干凈、乾燥、蓋子較松的容器中,將容器移離泄漏區。
廢棄處置
廢棄物性質:危險廢物 廢棄處置方法:用控制焚燒法處置。焚燒爐排出的氮氧化物通過洗滌器除去。
甲苯胺
4. 工業鹽都有哪些危害
"工業鹽"通常習慣特指亞硝酸鹽。人體長期攝入亞硝酸鹽也有增加癌變風險,工業鹽嚴禁食用。 工業鹽在工業上的用途很廣,是化學工業的最基本原料之一,被稱為「化學工業之母」。基本化學工業主要產品中的鹽酸、 燒鹼、 純鹼、 氯化銨、氯氣等主要是用工業鹽為原料生產的。
早在2010年,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總局就發布了一篇《正確認識食用鹽與工業用鹽》的文章,裡面不僅明確指出,嚴禁將工業用鹽代替食用鹽使用,還提到工業用鹽中含有大量的亞硝酸鹽,人體攝入0.2-0.5克的亞硝酸鹽會引起中毒;攝入3克亞硝酸鹽,可致人死亡。
"工業鹽"有機合成工業中需要大量氯化鈉。此外,還用於肥皂製造、陶瓷、玻璃生產、日用化工、石油鑽探、 鑽井工作液、 完井液、石油化工脫水液、建築行業早強劑、生產塗料的凝固劑、 橡膠行業乳膠凝結劑、 造紙工業添加劑及 廢紙張脫墨、化學工業的無機化工原料及硫酸根脫除劑, 褐藻酸鈉的凝固劑、防治 小麥、蘋果、白菜等腐爛及食品防腐劑、製取 金屬鈉及其他鈉化合物、鋼鐵熱處理介質等。在水處理、公路除雪、製冷冷藏等方面,鹽也有廣泛的用途。
5. 工業鹽有殺菌消毒的功效嗎
能,工業鹽中含有亞硝酸鈉,有毒。其水溶液呈鹼性,屬強氧化劑又有還原性,在空氣中會逐漸氧化,表面則變為硝酸鈉,加熱至320℃以上分解,也能被氧化劑所氧化;遇弱酸分解放出棕色二氧化氮氣體;與有機物、還原劑接觸能引起爆炸或燃燒,並放出有毒的刺激性的氧化氮氣體;遇強氧化劑也能被氧化,特別是銨鹽,如與硝酸銨、過硫酸銨等在常溫下,即能互相作用產生高熱,引起可燃物燃燒。有氧化性,與有機物接觸能燃燒和爆炸,並放出有毒和刺激性的過氧化氮和氧化氮的氣體。
6. 工業鹽主要化學成分是什麼
亞硝酸鈉
分子式:NaNO2
分子量:69.00
性質和用途:白色或微黃色斜方晶體,易溶於水和液氨中,微溶於甲醇、乙醇、乙醚,吸濕性強,用於織物染色的媒染劑;絲綢、亞麻的漂白劑,金屬熱處理劑;鋼材緩蝕劑;氰化物中毒的解毒劑,實驗室分析試劑,在肉類製品加工中用作發色劑、防微生物劑,防腐劑。
主要講一下氧化還原性
(NO2)-中的N為+3價,所以既有氧化性,又有還原性。
在酸性介質中:HNO2/NO=0.99V,有較強的氧化能力。
(NO2)-+2I-+4H+==2NO+I2+2H2O
因在酸中有NO+存在,易得電子成NO,故很容易將I-氧化。這是亞硝酸和稀硝酸的區別反應。硝酸鹽的酸性溶液,不能將I-氧化,是由於上述動力學原因所至。遇強氧化劑時,也有還原性。
5(NO2)-+2(MnO4)-+6H+====5(NO3)-+(Mn)2++3H2O
在無氧化劑和還原劑時,易歧化。
亞硝酸鈉SodiumNitrite也作為食品的增色劑,用於肉類食品。但是由於其致癌性,不允許超標
亞硝酸鈉
葯理:能使血紅蛋白變成高鐵血紅蛋白,對氰化物的解毒過程與亞甲藍相問,但作用較亞甲藍強。適用於氰化物中毒的解救。
亞硝酸鈉是重要的偶氮化試劑,它與芳胺發生的偶氮化反應是染料工業里最常用的反應之一
它還可
7. 關於工業鹽的知識
工業鹽
化學名稱:氯化鈉
分子式:NaCl
性質:
白色立方晶體或細小的結晶粉末,熔點801℃,沸點1413℃,味咸,中性,有雜質時易潮解,溶於水和甘油,難溶於乙醇。
用途:
用於染色、肥皂、陶瓷、玻璃、氯鹼、純鹼等工業,另外,可作鋼鐵的熱介質。
其中含有大量的亞硝酸鉀、亞硝酸鈉、碳酸鈉及鉛、砷等對人體有害的物質工業鹽里有大量的雜質及一些對人體有害的微量元素,這種鹽只能用作生產化工產品,而不能食用,人如果長期食用,將對健康有害。
工業上一切用鹽類的反應都用工業鹽,主要是化工領域的,常用的是做軟水劑用。
我們平時商店裡買來的食鹽,都是經過嚴格加工製造的,可是在一些地方,常發現食用「粗鹽」,甚至食用工業用鹽中毒事件的發生。那麼,什麼是「粗鹽」?什麼是工業用鹽?它們與食用鹽有什麼不同呢?
「粗鹽」是指未精煉的海鹽,湖鹽或井鹽,主要由不法商販私自銷售的,有些人認為散裝的大粒結晶的「粗鹽」,鹽分高,價格便宜,喜歡買來直接食用或用來腌菜等,因此,常常發生中毒,尤其在農村地區多見,有的稱為「痹病」。
「粗鹽」中主要有毒成份為氯化鋇,食用後進入人體,主要分布在肌肉中,它是一種肌肉毒,可使中毒人出現面部、四肢針刺樣發麻感,肌肉震顫、痙攣、抽搐 ;嚴重者肌肉逐漸癱瘓,瞳孔擴大而不能調節,舌肌麻痹發音困難;呼吸肌麻痹而出現呼吸困難者,隨時可因心臟停搏和呼吸肌麻痹而死亡。
工業鹽並不是鹽,可在有些百姓的眼裡認為工為用鹽也是鹽,只不過比食用鹽粗糙一些,有時誤將其放入炒菜、腌菜中,食入後發生中毒,工業鹽是一種化學物質——亞硝酸鈉,它除在化學工業應用外,在建築業上用作鋼筋的防銹劑。因亞硝酸鈉有鹹味,無臭,外形極似食鹽、糖等,有些人還把它誤加入飲料、糕點中。
誤食「粗鹽」中毒後:
1、應立即催吐將鋇劑排出,洗胃前,口服硫酸鈉20-30g,並多飲水,使毒草物變為一水溶性的硫酸鋇,再用2-5%的硫酸鈉液或溫水洗胃,直至澄清為止。
2、洗胃後將琉酸鈉10-30g溶於200-300ml水中內服或灌入胃內,1小時後可重復應用。
3、嚴重者可用1%硫酸鈉10ml緩慢靜注,每隔30分1 次,直至症狀消失。也可用1-2%硫酸鈉注射液500-1000ml緩慢滴注,可連用2-3天。中毒較輕,可用硫酸鈉內服。如無硫酸鈉,可先用10-20%硫代硫酸鈉10-20ml靜注,再設法用硫酸鈉靜注。
4、注意補鉀,防治心律失常,營養心肌。
5、呼吸麻痹時,應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必要時作氣管插管或切開,給予呼吸中樞興奮劑。
服工業鹽中毒要比蔬菜等引起的亞硝酸鹽中毒嚴重,其表現和治療與其相同,請參考「食含亞硝酸鹽中毒及處理」。
工業鹽用作於工業生產用途,一般作為化工企業原料\\水處理原料以及染色工業的促染用途.不可食用.其國家標准為GB5462--1992,分為優級\\一級\\二級\\三級.四個等級.不可食用.
食用鹽按其生產和加工方法可分為:精製鹽\\粉碎洗滌鹽\\日曬鹽.所以日曬鹽為食用鹽.按其等級分為優級\\一級\\二級.三個等級.其國家標准為GB5461--2000.
原鹽就是所謂的粗鹽,以前人們食用的鹽就為粗鹽,但隨著衛生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原鹽現作為兩鹼工業的原料,一般不再作為食用了.
要區別工業鹽還是食用鹽,消費者可以首先觀察鹽的顆粒大小和色澤。一般而言,工業鹽的顆粒比較大,含雜質比較多,因此會顯得粗黑,而加了碘的食用鹽則多數顆粒小,色澤比較白。其次,袋裝私鹽的包裝比較粗糙,往往既無生產地,也沒有生產標准,更沒有哪家公司監制、銷售的字樣。而正規食鹽則註明「鹽務局監制」。
8. 工業用鹽中含有什麼
的確是亞硝酸鈉
「工業鹽」這種提法不科學。在工業化時代之前,人們所說的鹽,特指生活中調味用的食鹽,而不是現在化學科學中的「鹽」。然而現實生活中,相當數量的人文化水平不太高,分不清生活中的「食鹽」和化學中的「鹽」實質上的差別,以至發生多起誤食有毒鹽類,發生群體中毒的事件。
生活中所說的鹽,是指由海水、鹽池、鹽井和鹽礦中加工提取得到的,它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鈉( NaCl ),分別稱為海鹽、池鹽、井鹽和岩鹽。人類的過去和未來,都是依靠這幾種鹽來攝入我們必需的無機鹽類。
隨著化學工業和化學科學的發展,「鹽」這一個字的含義早已極大擴展。中學化學課本就講了,「鹽」是指由「金屬離子」(包括銨離子)和酸根離子所組成的化合物。它們種類繁多、性質各異、外觀不同,用途大相徑庭。
由於食鹽的重要性和高利潤,歷代政府對食鹽都採取專營政策,所以有了「官鹽」和「私鹽」的區別。近年來,由於營養衛生的要求,在使用原鹽加工為精製鹽的過程中,添加了少量碘化鉀( KI )等營養物質,因而就有了「合格」與「不合格」食鹽的區別。這幾種鹽的提法都是政策管理上的差異,而「鹽」的成分並無實質上的差別。「私鹽」和沒有添加碘化鉀的「不合格鹽」,雖然違法確不會害命,並沒有「真鹽」和「假鹽」的分別,它們的主要成分都是氯化鈉。
化學工業中大量使用原鹽和加工鹽為原料,生產如氯氣、漂白粉、燒鹼和純鹼等化工產品,是利用鹽中主要成分氯元素和鈉元素。食用的「鹽」和工業上使用的「鹽」,都是一樣的化學成分,只是用途不同。因為原鹽是自然界的產品,精製鹽也是原鹽的簡單加工而得,除了主要成分氯化鈉外,還含有多種雜質成分,所以不能稱其為氯化鈉,而約定俗成只用一個字「鹽」,專門稱呼以氯化鈉為主要成分的、諸如原鹽、海鹽、井鹽、岩鹽、碘鹽、非碘鹽、精鹽、大鹽、粉碎鹽、洗鹽等。如果是其他化學成分的鹽類,一定要說出其特定的商品名稱或化學名稱,如純鹼、小蘇打、紅礬、硫酸銨、硝酸鉀、氯化鉀、磷酸氫二銨等,絕不能籠統叫「工業鹽」。
近年來,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出現了「工業鹽」這個名稱,我分析是從食鹽專營的概念衍生而來。從5月9日的節目中看到,自貢市這樣的老鹽業基地,也把自己生產的精製鹽叫「工業鹽」。這種說法產生了兩種負面作用,一是如電視中所說,「工業鹽」就是硫酸鹽、硝酸鹽。另一種危害更大,它導致了經常發生的誤食有毒鹽類,造成群體食物中毒。其原因在於我們很多地方的炊事員,大多是農民工出身,認為「工業鹽」和「食用鹽」只是質量上的差別,當廚房沒有鹽了,自做主張的取點他們認為是鹽的東西(經常是亞硝酸鈉),從而釀成大禍。所以,工業鹽這種提法,一定要予以摒棄,否則貽害無窮。
9. 工業鹽中含有什麼有毒物質
一些專家告訴媒體,工業鹽含有重金屬或亞硝酸鹽,具有很大的危害。果真如此嗎?
「工業鹽」是一個有點兒模糊的名詞,我們先來明確一下它的涵義。「工業鹽」其實也是氯化鈉(這個與「食鹽」是一樣的),它有專門的產品標准(gb/t5462-2003)。該標准與「食用鹽」的產品標准(gb5461-2003)及衛生標准(gb2721-2003)有所不同。不過,有時候,把亞硝酸鹽也稱為工業鹽或工業用鹽。
咱先說一下亞硝酸鹽。亞硝酸鹽具有較強毒性,既能引起急性中毒,又有一定致癌作用(少量長期),最令人擔心。然而,除個別肉製品加工企業或餐館外(一般作為發色劑,但有時候會誤用為食鹽),即使上述黑加工點或違規企業也不會用亞硝酸鹽來代替食鹽。因為亞硝酸鹽很容易引起食物中毒,容易出事。還有更關鍵的,亞硝酸鹽價格比食鹽還貴,用它代替食鹽根本不劃算(黑加工不是傻加工啊!)。
再看工業鹽(氯化鈉),它其實就是用於工業生產(如生產鹽酸、燒鹼、純鹼、氯化銨、氯氣、融雪劑、肥皂、陶瓷等)的氯化鈉。而不是用於食品生產(如醬油、榨菜、餅干、方便麵、掛面、零食等)的氯化鈉。工業鹽和食用鹽的主要成分是相同的,都是氯化鈉。而且,它們都是從海水、鹽池、鹽井和鹽礦中加工提取得到的。在古代沒有上述工業的時候,氯化鈉只有一種用途,就是食用鹽(食鹽)。到了近代,隨著上述工業的出現和發展,才有了工業鹽一說。
那麼,工業鹽和食用鹽的區別在哪裡?先來看幾個既普遍又錯誤的看法。
有專家說,工業鹽有重金屬鉛、砷、汞等。這種說法表面看有點兒道理。食用鹽衛生標准(gb2721-2003)對重金屬限量有所要求(見下圖),而工業鹽則對重金屬含量沒有要求。不過,如果你據此認為工業鹽有重金屬或者重金屬含量比食用鹽多,那就錯了。因為實際上,在食用鹽的加工過程中,也沒有去除重金屬的工序,兩者的起點是一樣的。也就是說,工業鹽的重金屬未必比食用鹽多,或沒理由比食用鹽多。有案例為證,佛山某企業用工業鹽(代替食用鹽,以降低成本)生產的醬油經多次檢測重金屬指標都是合格的。
還有專家說,工業鹽含有亞硝酸鹽。那種把亞硝酸鹽當做工業鹽的個別情況已如前述。工業鹽(氯化鈉)中亞硝酸鹽含量也不比食用鹽多。實際上,食用鹽衛生標准(gb
2721-2003第
1
號修改單)也沒有對亞硝酸鹽做出限量要求。據此可以認為,食用鹽中亞硝酸鹽不足為慮。又因為食用鹽在加工過程中,也沒有特別去除亞硝酸鹽的工序,所以說工業鹽中的亞硝酸鹽也不會比食用鹽多,或沒理由比食用鹽多。
那麼,工業鹽與食用鹽的區別到底在哪裡?主要是純度不同,食用鹽純度更高,工業鹽雜質更多(雜質以水分為主,還有鈣),這一點不但在各自的標准里有所體現,而且從外觀上也能看出差異來。但這差異或這些雜質未必是有害的,很可能是無害的,至少你說工業鹽重金屬傷肝傷腎或亞硝酸鹽致癌是完全沒有根據的。
還有一點區別是,食用鹽要強制加碘,而工業鹽無需加碘。後者更便宜,冒充前者的話能節省成本或多賺一些錢。
說到底,工業鹽和食用鹽的最大區別或許只是利益之爭。不過,必須指出,把工業鹽用於食品加工,不論其害處如何,都是違法行為,需要依法打擊。保障食品安全,重視渠道合法是最重要的。
10. 工業用鹽的主要成分
化學工業中大量使用原鹽和加工鹽為原料,生產如氯氣、漂白粉、燒鹼和純鹼等化工產品,是利用鹽中主要成分氯元素和鈉元素。食用的「鹽」和工業上使用的「鹽」,都是一樣的化學成分,只是用途不同。因為原鹽是自然界的產品,精製鹽也是原鹽的簡單加工而得,除了主要成分氯化鈉外,還含有多種雜質成分,所以不能稱其為氯化鈉,而約定俗成只用一個字「鹽」,專門稱呼以氯化鈉為主要成分的、諸如原鹽、海鹽、井鹽、岩鹽、碘鹽、非碘鹽、精鹽、大鹽、粉碎鹽、洗鹽等。如果是其他化學成分的鹽類,一定要說出其特定的商品名稱或化學名稱,如純鹼、小蘇打、紅礬、硫酸銨、硝酸鉀、氯化鉀、磷酸氫二銨等,絕不能籠統叫「工業鹽」。
在工業上的用途很廣,是化學工業的最基本原料之一,被稱為「化學工業之母」。基本化學工業主要產品中的鹽酸、燒鹼、純鹼、氯化銨、氯氣等主要是用工業鹽為原料生產的。有機合成工業中需要大量氯化鈉。此外,還用於肥皂製造、陶瓷、玻璃生產、日用化工、石油鑽探、鑽井工作液、完井液、石油化工脫水液、建築行業早強劑、生產塗料的凝固劑、橡膠行業乳膠凝結劑、造紙工業添加劑及廢紙張脫墨、化學工業的無機化工原料及硫酸根脫除劑,褐藻酸鈉的凝固劑、防治小麥、蘋果、白菜等腐爛及食品防腐劑、製取金屬鈉及其他鈉化合物、鋼鐵熱處理介質等。在水處理、公路除雪、製冷冷藏等方面,鹽也有廣泛的用途。
「工業鹽」這種提法不科學。在工業化時代之前,人們所說的鹽,特指生活中調味用的食鹽,而不是現在化學科學中的「鹽」。然而現實生活中,相當數量的人文化水平不太高,分不清生活中的「食鹽」和化學中的「鹽」實質上的差別,以至發生多起誤食有毒鹽類,發生群體中毒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