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汽車怎麼才能做到原地調頭和漂移呢
漂移的產生的原理就是:後輪失去大部分(或者全部)抓地力,同時前輪要能保持抓地力(最多隻能失去小部分,最好當然是獲得額外的抓地力了),這時只要前輪有一定的橫向力,就會產生漂移。
關於具體怎樣漂移:
漂移的完美完成還要有一個前提——保持前輪的抓地力。
1.行駛中不使前輪與地面間有很大的速度差(一般後驅車不用擔心)
2.行駛中不使前輪與地面間正壓力減少太多,最好就是可以增大正壓力(用剎車產生的慣性使重心前移來增大前輪壓力)
再就是使後輪失去抓地力:
前面提到了3種理論方法:
1.使後輪與地面間有負速度差(後輪速度相對低)
2.使後輪與地面間有正速度差(後輪速度相對高)
3.減小後輪與地面之間的正壓力(就是重力轉移)
最後,還是要聯系實際,產生漂移的方法就是:
1.直路行駛中拉起手剎之後打方向盤
2.轉彎中拉手剎
3.直路行駛中猛踩剎車後打方向盤
4.轉彎中猛踩剎車
5.功率足夠大的後驅車(或前後輪驅動力分配比例趨向於後驅車的四驅車)在速度不很高時猛踩油門並且打方向盤
基本狀況了解後,我們再來逐一分析:
1.直路行駛中拉起手剎之後打方向盤——就是利用後輪與地面產生負速度差來達到使後輪失去抓地力的目的從而漂移;
2.轉彎中拉手剎——利用在轉彎過程中,突然拉手剎,使重心突然前移,後輪失去抓地力從而漂移;
3.直路行駛中猛踩剎車後打方向盤——原理同1,不過速度損耗比1要小,因為剎車產生的慣性比手剎的要小;
4.轉彎中猛踩剎車——原理同2,也是速度損耗較2要小;
5.功率足夠大的後驅車(或前後輪驅動力分配比例趨向於後驅車的四驅車)在速度不很高時猛踩油門並且打方向盤——看FD起步時,你是否發現,其車的後尾有點擺動,就是利用突然加速(加速度要足夠大),使後輪與地面產生正速度差,以失去抓地力從而漂移。像FR型的車(就是前置引擎, 後輪驅動——引擎在車頭,通過傳動桿把動力傳給後輪,再由後輪傳到地面)車,由於驅動關系,可以在瞬間獲得動力,所以在看FD起步時,車尾會擺動。這時只要適當打方向盤就可以漂移。(定點漂移)
最後,漂移的完整步驟:
在入彎前要保持高速,按照速度和彎道的不同找到入彎前的一個「預甩位」,將車頭打向入彎位的相反方向,從視覺判斷等車子到達「預甩位」馬上制動(剎車),但不要松開油門,迅速將車頭打回到入彎的方向,這時由於突然轉向,使得車頭和車尾產生反力(力的方向不同),車輪會在瞬間鎖死,而因為高速帶來的慣性會使車子以高速度不斷地向前滑,車尾則因沖力會快速地朝車頭擺正,所以在外面看會看到車頭不動而車尾在做弧型的擺動,形成一種「漂移」的現象。最終車子會以與出彎直路平行的方向過彎,當車頭對準直路後馬上換檔踏油門,車子便會以高速完成整個過彎過程。
按順序來就是:
1.在進入彎道前,保持足夠的速度
2.進入彎道前,輕點剎車,掛低檔(使引擎空轉,後輪失去抓地力),同時往彎道方向的反向打方向盤
3.迅速往彎道方向打方向盤,踏剎車,同時注意用油門來調整平衡
4.車尾隨慣性甩出後,往行進線打方向盤(就是彎道的反向),踏油門,轉速足夠後,掛高檔加速
5.在要漂移出彎道前,松油門點剎車,控制路線
6.滑出彎道後,踏油門,矯正方向,使車盡快和賽道平行。
整個步驟要在2~3秒內完成,過早則會撞到彎道內線,過晚則會撞向外線。
掛低檔之前,左腳踩離合器,右腳用腳趾踩剎車同時用腳後跟踩油門把引擎轉速保持在一個相當的轉速上(是一種掛低檔時防止車身搖晃的技巧)
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看拉力賽車比賽轉彎時,明明是左彎但卻先要右轉,然後再左傳。
這里還有一點,就是先右轉,然後再左轉的另一層意義。
如果是左彎,而車只往左打方向盤,那麼由於慣性,這時,右前輪的壓力最大,輪胎隨時可能爆胎。因而先右打方向盤,使重心移到左前輪,再左轉。
2. 汽車如何漂移
漂移歸咎到底就是一種:後輪失去大部分(或者全部)抓地力,同時前輪要能保持抓地力(最多隻能失去小部分,最好當然是獲得額外的抓地力了),這時只要前輪有一定的橫向力,車就甩尾,便會產生漂移。
令後輪失去抓地力的方法:
1.行駛中使後輪與地面間有負速度差(後輪速度相對低)
2.任何情況下使後輪與地面間有正速度差(後輪速度相對高)
3.行駛中減小後輪與地面之間的正壓力。
這三項裡面只要滿足一項就夠,實際上1,2都是減小摩擦系數的方法,將它們分開,是因為應用方法不同。
保持前輪抓地力的方法:
1.行駛中不使前輪與地面間有很大的速度差
2.行駛中不使前輪與地面間正壓力減少太多,最好就是可以增大正壓力。這兩項要同時滿足才行。
實際操作裡面,拉手剎就一定同時滿足行駛中使後輪與地面間有負速度差(後輪速度相對低) 行駛中不使前輪與地面間有很大的速度差 ;
漂移初狀態的簡單操作:
產生漂移的方法有:
1.直路行駛中拉起手剎之後打方向
2. 轉彎中拉手剎
3. 直路行駛中猛踩剎車後打方向
4. 轉彎中猛踩剎車
5.功率足夠大的後驅車(或前後輪驅動力分配比例趨向於後驅車的四驅車)在速度不很高時猛踩油門並且打方向
其中3,4是利用重量轉移(後輪重量轉移到前輪上),是最少傷車的方法。1,2隻用於前驅車和拉力比賽用的四驅車,而且可免則免,除非你不怕弄壞車。注意1和2,3和4分開,是因為車的運動路線會有很大的不同。重要說明:漂移過彎和普通過彎一樣,都有速度極限,而且漂移過彎的速度極限最多隻可能比普通過彎高一點,在硬地上漂移過彎的速度極限比普通過彎還低!至於最終能不能甩尾,跟輪胎與路面間的摩擦系數、車的速度、剎車力度、油門大小、前輪角度大小、車重分配、輪距軸距、懸掛軟硬等多個因素有關。例如雨天、雪地上行車想甩尾很容易,想不甩尾反而難些;行車速度越高越容易甩尾(所以安全駕駛第一條就是不要開快車哦);打方向快,也容易甩尾(教我駕駛的師傅就叫我打方向盤不要太快哦);輪距軸距越小、車身越高,重量轉移越厲害,越容易甩尾(也容易翻車!);前懸掛系統的防傾作用越弱,越容易甩尾。
有人提到多種漂移方式,實際上都在上面五種之內。
甩尾中的控制:
如果是用手剎產生漂移的,那麼當車旋轉到你所希望的角度後,就應該放開手剎了。
漂移的中途的任務就是要調整車身姿勢。因為路面凹凸、路線彎曲程度、汽車的過彎特性等因素是會經常變化的。所以車手經常要控制方向盤、油門、剎車、甚至離合器(不推薦),以讓汽車按照車手所希望的路線行駛。
先說明一點原理:要讓車輪滑動距離長,就應盡量減小車輪與地面間的摩擦力;要讓車輪少滑動,就應盡量增大摩擦力。減小摩擦力的方法前面說過,一個是讓車輪太快或太慢地轉動,一個是減小車輪與地面間正壓力;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就是相反了。
其中,讓車輪太慢轉動的方法即是踩腳剎或者拉手剎了(再強調一次:腳剎是作用於四個車輪,手剎是作用於後輪的。不管是否有手剎作用於其他車輪的車,我所知道的有手剎的賽車全都是我所說的情況)
踩腳剎:四個車輪都會減速,最終是前輪失去較多摩擦力還是後輪失去較多摩擦力不能一概而論。
拉手剎:前輪不會失去摩擦力而後輪就失去大量摩擦力,所以就容易產生轉向過度了。因為無論腳剎、手剎都有減速的作用,所以車很快就會停止側滑。
真正的漂移:
而如果想車輪長距離側滑,唯一的方法就是讓驅動輪高速空轉,必須要裝有LSD的、功率足夠大的車才可以這樣做。為什麼要有LSD呢?因為車漂移時車身會傾斜,外側車輪對地面的壓力大,內側的車輪壓力小。沒有LSD的車會出現內側驅動輪空轉,外側驅動輪轉得很慢的情況。這個轉得慢的車輪與地面間摩擦力大,車的側滑就會很快停止。
車分為前驅、後驅、四驅,沒有驅動力的車輪是不可能高速空轉的。那麼前驅車的後輪就不能做長距離的側滑,如果驅動輪(即是前輪)高速空轉,側滑比後輪多,漂移角度就減小,所以前驅車是不能做長距離漂移的。四驅的車很顯然是可以的。後驅車呢?後驅車前輪沒有驅動力,但前輪可以向車身滑動的方向擺一個角度,所以後驅車也可以作長距離漂移。
側滑距離與側滑開始前的速度有關,通常會越滑越慢,最後還是停下來,但如果場地允許、控製得好,理論上可以做無限長的側滑。因為打滑的車輪仍有一定的加速所用,而側滑的輪胎也受到地面的阻力,當這兩個作用平衡時,車的速度就不會降低了。例如 Doughnut(原地轉圈)就是無限長漂移中的一種,當然也可以做出轉彎半徑較大的無限長漂移。
上面說的都是控制驅動輪側滑長度的方法。知道這些原理之後,再說--
調整車身姿勢用到的方法:
1.控制前輪的角度,不能太大或太小,特別是對於後驅車
2.調節油門、剎車,令車有加速或減速的趨勢,就產生重量轉移,通過重量轉移控制車頭向外滑更多還是車尾向外滑更多
3.利用手剎再次產生轉向過度。
注意:2中,後驅車(或動力分配比趨向於後驅的四驅車)加油所產生的效果不一定是加速,如果加油太猛,就有可能因為後輪轉速太高而減小摩擦力,車尾向外滑得更多。
重要講解:
最大漂移角度 :
最大漂移角度--在漂移中途,車頭指向與車身運動方向之間夾角如果大於這個角度,就必須要停車(不停的話就撞出去)。注意不包括漂移產生時。
後輪驅動車來說,因為前輪沒有驅動力,不能產生高速空轉向外滑,只是*地面對前輪的側向力控制車頭運動。所以車頭指向與車身運動方向之間的夾角最多隻能和前輪最大擺角相等(不同的車前輪擺角不同,一般轎車的前輪擺角可以有30度左右),再大一點的話,除了停車再起步之外就沒有任何方法恢復正確行駛。注意平常人提到的「大角度漂移」不是指車頭指向與車身運動方向之間的夾角,而是附圖紅色標志出的角度,彎越急,顯得角度越大。
後驅車也有前輪抓地力不夠、轉向不足的情況。在這樣的情況下,車頭指向與車身運動方向之間的夾角同樣不能超越最大漂移角度,否則也必須停車才能恢復正常行駛。
前驅車因為可以保持後輪的抓地力而加大油門讓前輪向外滑,所以前驅車的最大漂移角度很大,可以接近90度。
四驅車因為前後輪都可以高速空轉,加油時有前輪向外滑得更多的可能性(為什麼?因為加油時重量轉移到後輪,前輪與地面間摩擦力小)再加上前輪可以向外擺,那麼四驅車的最大漂移角度就比後驅車大。( DRIIFT : 反對意見出現,後驅車在完整的車架SET UP 下漂移角度比4WD大.)
比較三種驅動形式的車,前驅車是最容易駕駛、最安全的。(DRIIFT: 反對意見出現 ,呵呵我覺得FR最好開,停車的時候真是"感覺好極了")
漂移的出彎:
出彎的時候就應該結束漂移了,結束方法與漂移過程中減小漂移角度的方法一樣。
對於前驅車,
1.加油使車頭向外滑動(因為除了漂移產生的時候,前驅車基本上是轉向不足的)
2.通過前輪向外擺修正車頭角度
3.也可以前輪向外擺之後放一點油門。
對於四驅車,2通常是必要的,3也很有效,1則不一定奏效。
對於後驅車,最主要*2。視具體情況而定,車的重量分配、驅動力分配、之前漂移角度、路面狀況等多種因素都有影響。
注意整個漂移過程中(包括產生、中途、結束)車身都是在向外滑的,所以准備出彎的時候不要把車頭指向路外側,而是應該指向內一點,讓車滑到路最外側時橫向速度剛好為零,這就是完美的出彎。
後記:
開不同的車做漂移都要有一段適應過程,了解車的特性;在不同路面上也要有適應過程。在拉力賽中,因為每個彎的具體情況都是不知道的,即使在上一賽季已經跑過這賽段,路面也不會與以前相同。所以拉力賽中過彎都崇尚「慢進快出」的原則--進彎前速度慢一點,看清楚彎道之後就可以加大油門出彎。用這個原則過彎不但不會慢很多,而且安全性大大提高。
3. 開車漂移的技巧求具體詳細的步驟
開車漂移的技巧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1、手剎漂移法:
這種方法非常適合新手開車和開手動擋車的時候運用。進彎時首先要控制時速~如果速度過快漂移會使車子跑偏撞牆~所以,在進彎的時候要先觀察彎道的情況和角度`進彎時盡量靠外道行使,在進入彎道的時候開始搶內道~同時拉手剎打轉向~手剎拉動的時間看過彎的情況而定~當彎道已經過了一半的時候~車子往往都會像外道偏移~這時就要放開剎車猛給油門提速同時控制轉向~(全過程要精確的控制轉向)
2、利用檔位控制漂移:
這種方法要求車子的馬力一定要跟上,而且車子的發動機轉速要保持高速。適合用手動擋開車的玩家。首先也是要觀察彎道情況~要確定前方彎道的過彎時速是多少需要用幾擋過彎。如:彎道為低速彎道,夾角為30度,當前車子時速為100~檔位是4檔。進彎時要提前減速,將檔位從4檔降到2檔打轉向過彎,當車子剛進入彎道開始側滑漂移的時候將檔位由2檔加到3檔,同時精確的控制車子轉向。(漂移全過程不點剎車不松油門)這種方法能盡可能的保證車子的行進速度~加減擋的同時轉速永遠在最高的狀態,能夠在過彎以後及時加檔提速。
3、油門控制漂移法:
這種方法操作簡單~效果明顯~但不好控制容易發生撞牆和掉頭的情況。(後輪驅動的賽車效果更明顯)同樣~也是要先觀察彎道的情況,進彎時要松油門點剎車控制過彎時速,進入彎道的時候車子處於一個自由滑行的狀態,然後打轉向,當你想讓車子漂移的時候按住轉向猛給油門就可以了~但一定要控制好方向~否則容易失控~(失控的時候可以松下油門調整下再給油)
漂移注意事項
1、注意整個漂移過程中(包括產生、中途、結束)車身都是在向外滑的,所以准備出彎的時候不要把車頭指向路外側,而是應該指向內一點,讓車滑到路最外側時橫向速度剛好為零,這就是完美的出彎。
2、 開不同的車做漂移都要有一段適應過程,了解車的特性;在不同路面上也要有適應過程。
3、在拉力賽中,因為每個彎的具體情況都是不知道的,即使在上一賽季已經跑過這賽段,路面也不會與以前相同。所以拉力賽中過彎都崇尚「慢進快出」的原則--進彎前速度慢一點,看清楚彎道之後就可以加大油門出彎。用這個原則過彎不但不會慢很多,而且安全性大大提高。
4、在車輛高速直線行駛時,通過急踩剎車,導致車輛的整體重心偏移到車頭部位,相應的前輪的抓地力加大,後輪的抓地力減少。然後迅速打方向和拉起手剎,後輪即刻減速甚至抱死(車輪不轉了),附著力減少到最低。在慣性的作用下,車尾還按照原來的直線方向前進,而車頭在前輪強大抓地力的作用下發生角度的改變,於是整個車輛就會發生甩尾,也就成功的實現了漂移
汽車發生漂移的原因
輪胎抓地力與離心力的作用
漂移是一種賽車術語,在拉力賽車中常常能看到。漂移的目的是為了克服彎道過急和車速過快所帶來的車輛轉向不夠問題,通過車頭的指向與車身實際運動方向之間產生較大的夾角,使車身側滑過彎。
為什麼汽車容易在濕滑路面發生打滑,甚至漂移呢?原因在於濕滑路面會減小輪胎與路面的抓地力,而汽車在運動過程中,車輛的重心是不斷變化的,這就會導致四個輪子與地面的抓地力不相同。當某個輪胎的抓地力小到一定程度就會空轉,也就是發生了輪胎打滑。而這種力的不均衡在嚴重的情況下就會導致車輛側滑。
4. 汽車是如何漂移的家用車可以漂移嗎
首先,就駕駛形式而言,大多數用於漂移性能的賽車都是後驅的。關於發動機的具體放置位置,目前還沒有明確的結論,但大部分都在前部,中間和後部基本上都是超級運轉的。因為超級跑的輪胎和機械磨損成本非常巨大,所以它只用於性能。通常,不會選擇超級跑步。很多朋友在很多年前還知道日本汽車。例如,日本汽車非常輕,高速時不穩定(浮動)。當然,車手的認知能力一直在提高,所以現在很少有人相信日本車是輕的(第二天同樣檔位的車不是輕的,有些車是同一級別中最重的);然而,日本汽車的高速漂移問題似乎仍然存在?
例如,凱美瑞、花冠和雅閣都比前幾代好得多。然而,高速行駛給消費者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我的答案是你可以玩。只要你不在乎,你看,WRC上的很多四輪驅動汽車每次掉頭都會拉上手剎,以幫助汽車後部更快地翻轉過來。但現實是,每輛WRC汽車的成本都是數百萬美元,而且它們所使用的零部件都得到了無限強化。即便如此,每輛車後面都有一個十幾人的專業維修團隊,維修成本依然巨大。而我們自己的四輪驅動汽車擁有數十萬輛汽車,很難承受如此高的工作壓力。底盤懸掛發動機的任何撞擊都是巨大的損失。
5. 汽車怎麼飄移,怎麼原地掉頭(原地轉圈)。
松油門並利用慣性使車尾甩出的過彎方式(適用於FR車種,適用於120度以上的大彎角).
作程序如下:
1.入彎前加速,入彎時松油門並同時猛切方向盤.
2.車子開始滑行後,降檔並加油門,讓車輛一邊打滑一邊出彎.
3.若只想小甩一下,可以不降檔.
二.Breaking-Drift 踩剎車並利用車身重心轉移,使車尾甩出的過彎方式(適用於FR車種,適用於90度以上的彎角).
作程序如下:
1.入彎時重踩剎車並降檔,讓車重心前移.
2.猛切方向盤使車尾甩出.
3.反打方向盤修正進彎角度.
4.保持車速以滑行到可出彎的角度.
5.配合方向盤,瞬時重踩油門出彎.
三.Sidebreak-Drift 拉手剎車使車尾甩出的過彎方式(適用於FF車種)
作程序如下:
1.尚未到一般的入彎點處,提早切方向盤,然後拉手剎車使車輛側滑.
2.滑行時立即降檔,並保持滑行狀態到過彎頂點.
3.到達彎頂點時,幾即大腳油門出彎.
四.Straight-Drift 1.入彎前的直線處,就開始甩尾的過彎方式(適用於FR車種,適用於狹窄之90度彎).
作程序如下:
1.入彎前的直線上就開始切方向盤.
2.車子開始滑行時,同時降檔並保持油門深度.
3.滑行入彎點後,方向盤同時反向修正.
4.車頭以朝向出彎口的姿勢進入彎道.
5.車頭對到出彎口時,即大腳油門直進出彎.
五.Power-Drift 利用改裝後驅車的大馬力,大扭力,使車尾甩出的過彎方式(適用於FR,RR車種).
作程序如下:
1.進彎前減速並降檔,放油門並小切方向盤.
2.進彎後大腳油門,驅動輪會應馬力抬大而抓不住地面,而讓車尾甩出.
3.此時用油門控制轉向程度,油門愈重,轉向角度愈多,車頭對到出彎點後,再順順地出彎.
六.Shift-Drift 利用降檔使車身重心轉移,並讓車尾甩出的過窪方式.
作程序如下:
1.進彎前略微提升車速,進彎時切方向盤,然後踩剎車並同時降檔.
2.此時車輛重心前移,車尾會突然向外甩出.
3.松開剎車並大腳油門出彎.
七.FeintMotion 利用左右重心移動使車尾甩出的過彎方式,也就是一般俗稱的慣性滑移(假右甩真左甩,適用於FR,RR車種).
作程序如下:
1.進彎前不切到外側,反而保持在中線附近.
2.方向盤在一瞬間往彎外方向切,瞬時剎車使車身重心往前移.
3.此時方向盤往前進方向用力猛切,車子會以Breaking-Drift的原理甩出.
4.滑行時退檔放剎車,再大腳油門出彎.
八.4WD-Drift 四驅車過彎時稍微滑行甩尾的過彎方式.
作程序如下:
1.入彎前加速,入彎時對准彎頂點,用力切方向盤並剎車降檔.
2.車子略呈Straight-Drift的方式滑行進彎.
3.過彎頂點時,大腳油門直線出彎.
九.ScandinavianFlick 被認為是最高級的漂移動作、是一種WRC拉力賽裡面用到的特殊動作,也有人稱其為PenlumTurn。 假設將要進入一個比較急的右彎。
1、如果從之前的彎出來後你的位置就在左側,那麼就直行,如果位置不是在左側,那麼不要馬上靠向左,而是方向偏左一點行駛。
2、保證車行駛方向穩定、正確,把剎車踩到底,四個車輪很快就被抱死,車就會按原來的方向一直滑下去。
3、在將要進彎的地方,方向盤向右打一定角度。抱死的前輪的導向作用是很小的,車頭不會很快向右偏。
4、到了該進彎的地方,迅速放開剎車。這樣車頭就會猛向右拉,車身旋轉速度極快。
跟趾動作的基本要領 在高速地駛達直路末,准備入彎前:
1、車手開始剎車。
2、車手踏下離合器。
3、降檔。
4、車手用腳掌的左部踏著剎車而腳跟橫移,施力,踏下油門,使引擎轉數提升。跟趾動作可令車手同時作出踏離合器,剎車和加油三個動作,令賽車可在極短時間內完成減速和降檔等入彎前准備。在降檔過程中,踏下離合器時同時加油,這動作主要是把引擎轉數提升至下一檔所需的轉數,以配合轉低檔後所需要增加的轉數。(如:賽車在減速前的速度是180公里等於5檔×7500轉(rpm),當車速減至120公里時,引擎轉數等於5檔×5000轉(rpm)但這時車手降檔至4檔,由於5檔和4檔的變速比例不同,在同樣120公里的速度下新的引擎轉數等於4檔×7000轉(rpm)。如果車手不再踏下離合器的時候把引擎轉數提升至7000轉(rpm),如果只依靠離合器強行的把引擎拖到所需達到的轉數,這不但會使變速箱和引擎的負荷與耗損增大,甚至會使驅動輪發生打滑現象,這種情形,在濕滑路面更為明顯,嚴重的會使車身失控。在彎中打轉,發生意外。
5、左腳松開離合器踏板,如需要繼續降檔,重復第2~3點動作。
6、完成整個降檔和減速的過程後,把左腳放回固定踏板,右腳控制油門,准備入彎.
6. 汽車如何漂移
漂移產生的條件歸咎到底就是一個:後輪失去大部分(或者全部)抓地力,同時前輪能保持抓地力(最多隻能失去小部分,最好是獲得額外的抓地力);這時只要前輪有一定的橫向力,車就甩尾,即可產生漂移。
產生漂移的方法有:
1.直路行駛中拉起手剎之後打方向
2. 轉彎中拉手剎
3. 直路行駛中猛踩剎車後打方向
4. 轉彎中猛踩剎車
5.功率足夠大的後驅車(或前後輪驅動力分配比例趨向於後驅車的四驅車)在速度不很高時猛踩油門並且打方向。
其中3,4是利用重量轉移(後輪重量轉移到前輪上),是最少傷車的方法。1,2隻用於前驅車和拉力比賽用的四驅車,而且可免則免,除非你不怕弄壞車。注意1和2,3和4分開,是因為車的運動路線會有很大的不同。
重要說明:漂移過彎和普通過彎一樣,都有速度極限,而且漂移過彎的速度極限最多隻可能比普通過彎高一點,在硬地上漂移過彎的速度極限比普通過彎還低。
漂移是一種極具觀賞性的駕駛方式,另外在拉力賽中也是一項常用的技術。這兩年漂移在國內很熱門,尤其是很多年輕的駕駛者都喜歡,但是我也聽說過因為方法不當而造成事故。
7. 汽車,如何漂移,甩尾,原地打轉詳細點!
提速至60公里後,猛拉手剎,然後打方向飄移。提速至60公里時,關閉ABS後踩剎車,打方向飄移。在空曠硬質地面上做繞圈行駛,速度逐漸加快到60以上時,急打方向,同樣可以飄移。例子:使車頭拉向左,車身向右甩尾,然後一直加大油門,車就可以滑很遠.原地打轉:前驅車:拉手剎,掛一檔,打方向,加油門,轉到360收油門。後驅車:掛一檔,加油門,打方向,輕踩剎車同時繼續加油門。
8. 如何漂移
說到漂移,大家一定會想到電影頭文字D里的精彩片斷。下面為大家解釋電影里關於漂移的所有原理。
首先說說漂移的原理,漂移就是在一定速度下過彎時剎車,使後輪產生打滑。失去一定抓地力,通過油門控制後輪轉速,保持打滑,實現漂移。或者過彎時踩盡油門,使後輪猛烈加速,與路面打滑,實現漂移。第二種方法只適合大排量轎車。
漂移入門,就要先學會原地轉圈。比較簡單,一般人可以立即學會。先踩離合器(一直不松),掛一檔,油門加到底(一直不松),方向盤轉到最右處(或最左,具體要看路面情況),這時用最快的速度鬆掉離合器。車子就會原地轉圈了。
下面講講漂移具體步驟(手動檔的車子):保持一定速度沖向彎道,最好不要用一檔,入門推薦二檔。控制發動機轉速大概70%左右,過彎前確定一個預甩位(比如在過左彎前為了保證漂移時的平衡,先稍微朝右打方向的地方。)到了預甩位後先略微反打方向,然後正打方向,同時換一擋、油門剎車一起踩(注意適度)。鬆掉剎車,不要丟油門,保持一定轉速。油門踩的越大,飄的幅度越大。過彎後,正常行駛。由於不踩剎車漂移的方法太危險,這里不作介紹。
接著講講電影里的,鍾里毅的那輛GTR的馬力非常大,因為排量大、缸數多等原因,使得車頭很重。電影里提到的推頭的意思就是提前的大力剎車。讓那輛後驅車的中心放到前面,減輕後輪的負重,讓後輪容易打滑,前輪更能在漂移時控制方向。過程繁瑣,預甩位不好確定。所以GTR如果給拓海開,過彎會更快的。涼介的FC電影里只是說馬力大,具體是怎麼改裝的,基本沒說,只說了個電噴。
開始介紹那輛主角車AE86之前,我要補充一下,只有轎車(後驅車,或者少量的四驅車),才能用以上方法漂移。別的車,本人不會。(理論上別的車是不能漂移的)。AE86是輛本田車。馬力其實挺大的。因為拓海可以不用剎車漂移,這輛車的排量至少也有2.2升。這輛車比較輕,漂移的方法和上面介紹的不太一樣。首先高速沖向彎道,打方向,踩盡油門,一定要猛!之後就和上述方法一樣了。當然非常危險,如果不是高手,那後果就像杜文澤說的一樣:連人帶車翻下山去。
首先,因為漂移是一項能夠衡量一個車手技術,而不是車子馬力的賽車運動(相比之下,0—400M短程沖刺賽就對技術要求並不高了),駕駛技術正是漂移運動的精髓所在,而衡量漂移技術的好壞只在於一個詞:控制(control)。在漂移中,通過技術種類,級別,運用,是能夠區分初級者和職業車手的標准!而這種衡量標准可以將車手的技術區分的就好像讓生銹的收割機去和WRCar比賽一樣明顯。而正規的漂移,就需要車手擁有多樣化的技術,而很少有教程或是指南來幫助漂移愛好者提高自己的技術!
到此為止,我們先不談那些太過於基本的東西,比如說經歷和學會如何使輪胎打滑,以及方向盤控制技巧的提高。為什麼?因為即便是剛入門的漂移車手,也是具備一些最基本駕駛的技術的!
對於大多數的漂移學習來說,我們同時將這些技術分為四個等級:初學(Novice),中級(Medium),專家級(Expert)和職業級(Professional)。比較重要的是,這些技術在任何級別的漂移中都會被使用,所以,級別的決定,是在於車手會什麼,而不是在於使用什麼!
記住,有很多的技術需要提高,所以,所以希望你能夠在日益成熟的技術學習過程里樂在其中,千萬不要在很難練習的技術中因陷於泥沼而沮喪!
不打滑怎麼漂移呢?那還是打滑吧~~不,這不是漂移,至少現在還不是...但是嘗試在低速的時候運用手剎轉向來培養基本的判斷能力,能夠判斷車子在乾地,草地(因為賽道的周圍都會有),以及濕滑路面側滑程度的判斷力,要讓你的身體成為敏感的側滑感應器,同時,對於策劃的停止程度,時間,方位的預測性也是十分重要的,這兩樣是早今後的練習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所以一定要認真哦~~~
D1GP的車手野村謙選手是一個很好的典範,首先從沒有停車動作的180度掉頭開始練習,然後練習圍繞著女巫帽(施工時候用的塑料圓錐體,不用也可),用手剎做90度轉彎,然後保持車身運動並加速去到下一個女巫帽...如此反復練習。
直到你能夠熟練的在沒有停車的狀態下用手剎做半圓掉頭,然後繼續加速離開,在進行這項練習的時候,可以以大概40km的速度來接近女巫帽,將離合踩下而且不要松開,入一擋,拉起手剎使車尾開始側滑。記住,千萬不要松開手剎扣(頂端的按鈕)在手剎拉起的這段時間!在車身側滑到一半的時候,同時松開離合,放下手剎,以及開啟節流閥,加速!這個並沒有聽起來那麼難。因為這是最基礎,最簡單的技巧,所以也被稱作「前驅漂移」。
稍加練習之後,你應該就可以做到在沒有停止動作和套圈打結的現象下圍繞著女巫帽做若乾的繞圈,然後可以順利的是輪胎恢復抓地力,順利地加速離開!而所謂的套圈打結,指的就使行車的軌跡就向線圈一樣進行,多數是因為回方向的時間和角度掌握得不好!
利用節流閥的開啟使車子進行側滑是漂移的基礎之一,以及幾乎所有在漂移過程中的入彎和出彎都要用到這種被日本車手稱作是「Power Out」或者「Power Over」的技術。這項技術在所有的賽車運動里都會接觸得到,從方程式到拉力,都要經過這一部分的訓練,雖然訓練的目的有所不同,但是對這項技術的重視度都很高。如果不去重視這項技術的訓練的話,那就永遠無法突破漂移技術的初級階段。
這里有一些對此技術本質的定位:通過開啟節流閥帶來的動力使後輪發生側滑(這個很簡單);通過節流閥的開啟閉合以及方向和反方向的控制,還平衡與調節車身側滑的角度(這個就有點兒難度了);在減弱或者是維持節流閥的開啟程度剛好可以使輪胎恢復抓地力,這一切都需要在一個順滑的過程里完成(這個在高速的時候就會變得很難掌握)。 在典型的Power out動作中,從小角度到180度,整個漂移的過程,可以大致將彎角分為兩部分。從理論的角度講,讓車子減速讓車子通過行車線的前半段,直到車子運動道彎角的切點(Apex Point),一般這個時候車子正是處在整個彎道的一半,然後再加速的狀態下,利用動力輸出和反方向的控制,來完成後半段彎道,而實際的操作方法有10種左右,這些會在「Curve,學習Curve (下)」中作詳細的解釋。但是,隨著漂移技術的不斷進化,好的車手可以做到進入彎道之前就已經讓車子側滑(一般是在較長較寬闊,能以高速通過的彎),並且以精確的運用節流閥操控技術和具有攻擊性的角度,利用輪胎的橫向摩擦力來減速,或者是運用減速來造成轉向過渡和Power Out,這些都是很難處理的部分!
反方向本身就是一項技術。太遲會造成車子旋轉,太早的話車子的側滑會被突然強行遏制住。記住,永遠讓方向盤旋轉的順滑(指的不是「慢」),而且讓你的眼睛一直盯住你想要前進的方向,因為你緊握方向盤的手會緊跟著轉向那個方向!
不要因為失敗的嘗試和頻繁出錯的練習而感到沮喪。因為在這些失敗和失誤裡面,你會慢慢積攢倒在任何漂移技巧都需要的感覺,一種能夠深切體會到哪裡是極限的感覺!
9. 車怎樣幾乎原地調頭
找一塊寬闊平坦的地面,選擇底盤較底行使平穩性較好的車輛。將汽車4輪胎壓降到標准氣壓的最低值(為了增加車輛的平穩性)。車輛要加速到一定的速度(通常時速80-90),然後左手放在方向盤10點鍾方向,右手握住手剎車拉桿,按住釋放鈕。
這個時候踩下離合器,突然將方向盤快速地打至12點鍾方向,車體因為反作用力往左晃,這時立刻進行下一個步驟,將方向盤快速打到6點鍾方向,車體會因為反作用力往右晃,這時用力拉起手剎!車輛因為後輪鎖死,車尾向外甩出。
這時持續拉緊手剎車,快速轉到180度時,回正方向盤,車輛停止後,放下手剎車,掛一檔離開。
1、注重防範疲勞駕駛
疲勞導致駕駛人的判斷能力下降、反應遲鈍,增加操作失誤,導致換檔不及時、不準確,有的甚至出現短時間睡眠現象,失去對車輛的控制能力。因此,駕駛人感到疲勞時就應及時駛離道路,停到安全地帶休息,減輕疲勞後再繼續駕駛車輛。
2、切勿酒後駕駛
飲酒後,人的血液中酒精濃度會增高,從而出現中樞神經被麻痹,理性、自製力降低,視力下降、視線變窄,注意力不集中、身體平衡感減弱等狀況,導致駕駛人操縱制動、加速、離合器踏板時反映遲鈍、行動遲緩等現象,根據我國法律、法規的有關規定,嚴禁酒後駕駛機動車。
3、超速行駛危害多
超速行駛時,駕駛人精神緊張,心理和生理能量消耗大,視力降低、視野變窄、判斷能力變差,直接影響駕駛人的操作穩定性,如遇緊急情況,駕駛人往往措手不及,容易造成碰撞、翻車等交通事故。
10. 汽車漂移原地360度是怎麼做到的
產生漂移:
1.直路行駛中拉起手剎之後打方向
2.轉彎中拉手剎
3. 直路行駛中猛踩剎車後打方向
4. 轉彎中猛踩剎車
5.功率足夠大的後驅車在速度不很高時猛踩油門並且打方向。
注意:這是一種危險的駕駛行為,非專業車手不建議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