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普通汽車的驅動輪是前輪還是後輪
普通汽車一般只有兩個後輪為驅動輪,兩個前輪為從動輪,或者兩個前輪為驅動輪,兩個後輪為從動輪,而越野車和全時四驅動車的全部車輪都是驅動輪。為區別普通汽車與越野車,常以車輪總數乘以驅動輪數來表示,例如:4x2(兩輪驅動)、4x4(四輪驅動)、6x6(六輪驅動)等幾種形式。
汽車驅動方式是指發動機的布置方式以及驅動輪的數量、位置的形式。最基本的分類標準是按照驅動輪的數量,可分為兩輪驅動和四輪驅動兩大類。一般的車輛都有前、後兩排輪子,其中直接由發動機驅動轉動,從而推動(或拉動)汽車前進的輪子就是驅動輪。
汽車驅動方式對整車的性能、外形及內部尺寸、重量、軸荷分配、製造成本及維修保養等方面均產生重要影響。科學合理地選擇驅動型式是汽車總體設計的首要工作之一。
汽車前輪驅動與後輪驅動比較
現在,汽車的驅動方式一般有三種——前驅、後驅和四驅。不用說四輪驅動能夠比兩輪驅動更加充分地利用路面附著力,動力更大。在汽車剛剛興起的年代,在路上行駛的汽車都是後輪驅動(RWD)占據主導地位。七十年代後期,前輪驅動(FWD)的汽車就逐漸占據了主導的地位。
但是前驅和後驅,究竟哪個更好?其實,嚴格來講,這兩種驅動方式沒有絕對的好壞之分。前驅和後驅各適用於不同類型的車型。
比如,家用車講求人貨空間最大化,機械空間最小化,那麼前置前驅最能滿足要求,省去了驅動軸,留出大量的後部空間載人載物(前部不會留太多空間給人員貨物,大量載貨影響視野和轉向,乘員又不安全)。
而運動車講求操控舒適性與動力性並重,所以前置後驅既能利用因加速時重心瞬間後移,同步增加了後輪靜摩擦力提高加速性能,又能利用驅動軸來均衡前後輪配重,達到操控的順暢性。
還有,超級跑車純粹為速度而生,所以中後置後驅是最充分利用後輪靜摩擦力的前提下又最大限度的減輕自重和減少動力傳輸損耗的方案。
但是,在彎道上,前驅車轉向不足(滯後),後驅車轉向過度(提前),所以就出現了四驅車(為與SUV越野車區分,轎跑車稱為全驅),彎道時來實時調節均衡前後甚至左右輪的扭矩,達到相對的穩定(當然在濕滑路面的效果也同樣出色)。但事物總有兩面性,結構復雜了故障率就高了,維護費用和油耗也會相應增加。
總的來說,前驅性價比高,滿足日常使用;後驅給你的操控樂趣在同等條件下肯定比前驅多;四驅則是一種戰略儲備,給人一種多總比少好的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