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一輛汽車的成本大約在多少
汽車最主要的成本是整車生產成本,這部分佔據汽車成本的50%-60%,占汽車價格的50%。這里主要是新技術及材料生產的成本。整車的生產成本包括了零部件的購買成本、汽車公司的管理成本和固定資產攤薄成本。老車型導致汽車成本持續降低,零部件大多國產化,成本已經降低。另一方面生產了多年,而且有一定的規模,加在每一輛車上的技術轉讓和設備折舊成本已經很少。
第二部分是銷售成本,這也是經銷商的主要利潤來源,銷售成本包括經銷商的利潤、市場推廣成本以及部分流通成本。汽車廠家為了培育和鼓勵經銷商,廠家對經銷商的返利比較大。一般來說銷售價格的利潤是銷售價格—汽車成本—經銷商返點=廠家利潤8%-15%左右。但根據車型,技術轉讓金及進口配件的比重利潤也是不一樣的。
⑵ 國產汽車配件能否銷售出國
汽車零部件作為汽車工業的基礎,是支撐汽車工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必要因素。
國產零部件主要用於自主品牌汽車,商務部數據顯示,外資控制了汽車零部件的絕大部分市場份額,國產零部件銷售收入僅佔全行業的20%-25%。
擁有外資背景的汽車零部件廠商占整個行含鋒叢業的75%以上,在這些外資供應商中,獨資企業佔55%,中外合資企業佔45%,本土零部件主要應用於自主品牌汽車,市場佔有率低。
在汽車電子和發動機零部件等高科技含量領域,外資市場份額高達90%。其中,汽車的電噴系統、發動機管理系統、ABS和安全氣囊、自動變速器等核心零部件的產量中,外資企業所佔比例分別是100%、100%和91%、69%。
汽車零部件生產企業脫離整車企業並形成專業化零談櫻部件集團,正成為一種全球化趨勢。國際著名的汽車及零部件企業,幾乎都在中國建立了合資或獨資企業,引進技術合資企業已超過1000家。
《美國汽車新聞》(AutomotiveNews)每年都會公布年底全球汽車零配件供應商百強排行榜,2017年排行榜日前已公布,博世、采埃孚、麥格納分別位居前三甲,中國共有4家企業上榜,其中最好排名是第14位的延鋒汽車內飾。
延鋒汽車內飾去年配套收入達129.91億美元,同比增長15.56%。列在第71位的中信戴卡,比去年提升了6個名次,它也是最早進入榜單的基帆中國企業之一。
這兩家公司分別專長於電子/內飾和鋁合金輪轂,都屬於汽車行業增長潛力較大的板塊。
中國自2009年就成為全球最大汽車市場,卻給人們留下「大而不強」的印象,其根源在於我國汽車零部件的積弱。
今年年初的時候,傳祺GS8已經連續兩個月銷量破萬並超越漢蘭達、銳界。但是由於愛信變速箱供應不足,傳祺GS8將在5-9月減產至7000輛/月。除了變速箱之外,其他大多數零部件也都是外資企業更為領先,零部件供應鏈成為妨礙中國汽車尤其是自主品牌向上的桎梏。
雖然汽車零部件產業取得了巨大進步,但整個行業仍存在著數量多、規模小、產業化水平低等問題。行業整體發展依然落後於整車,核心技術缺失等問題依然存在,自主品牌零部件企業面臨嚴峻考驗。
⑶ 賓士很貴,國產真省,電車換不起電池中保研新報告解讀
數據顯示,50款車型單位能量電池包價格的均值為1644.36元/千瓦時,其中30-50萬元區間車型的價格最高,達到了1842.90元/千瓦時。
結束語:中保研的零整比數據已經連續發布了17期,還是比較權威的。零整比不是消費者購車的唯一參考指標,它更多地是反應了養車、用車時的成本,那麼,你買車時,會把零整比當作主要的參考指標嗎?
【本文來自易車號作者二師兄玩車,版權歸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轉載請聯系作者。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與易車無關】
⑷ 合資品牌汽車還有多少用的是進口零部件
主流的合資品牌國產化車型,大概只有16%左右的零部件是進口的。
汽車零部件產業,比汽車整車產業還要大,因為汽車在銷售出去之後,在生命周期裡面還需要更換啟動電池,保險杠,輪胎,玻璃,汽車電子等等。
作為我國汽車工業發展基礎的國內汽車零部件企業,整體實力仍然偏弱,與國外成熟企業相比尚存在較大差距。由於國內汽車零部件供應商的技術研發投入整體偏低,且地方政府對於行業重視程度相對不足,從而造成行業內企業整體技術水平落後,自主開發能力相對不足,對技術輸入有較強依賴性。
(4)汽車配件中國產佔比多少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看零件表面有無銹蝕。合格的零配件表面,既有一定的精度又有錚亮的光潔度,越是重要的零配件,精度越高,包裝防銹防腐越嚴格。選購時應注意檢查,若發現零件有銹蝕斑點、霉變斑點或橡膠件龜裂、失去彈性,或軸頸表面有明顯車刀紋路,應予調換。
看防護表層是否完好。大多數零件在出廠時都塗有防護層。如活塞銷、軸瓦用石蠟保護,活塞環、缸套表面塗防銹油並用包裝紙包裹,氣門、活塞等浸防銹油後用塑料袋封裝。選購時若發現密封套破損、包裝紙丟失、防銹油或石蠟流失,應予退換。
⑸ 以國產寶馬5系、賓士E級等車型為例,究竟誰的零部件進口比例高
之前,我們做過一篇關於留學生回國可以免稅購車的文章,通過免稅額度,我們發現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話題,就是免稅的多少和這輛車的零部件進口是成正比的,這點在合資豪華品牌車型上尤為突出,其實之前網上也有這樣的言論,國產豪車算不上豪車,比如華晨寶馬、北京賓士、一汽奧迪等,這其中講到的關鍵點就是零部件的進口數量,下面我們將通過免稅額度來看看國產豪華品牌車型的零部件進口比例到底高不高?
免稅額度越高,進口零部件就越多
留學生回國購車免稅是指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購置稅,這和購車價格有關;第二部分則是享受減免進口零配件海關關稅的優惠價格,所以一輛車的零部件進口越多,免稅的額度就越高,從免稅名單來看,以BBA為首的豪華品牌的免稅額度是最高的,而且隨著級別變高,免稅額度也相應變高,比如2020款奧迪Q3的官方指導價為27.18-35.58萬元,免稅價為21.74-28.46萬元,頂配車型免稅額度為7.12萬元,而比Q3高一級的Q5L,官方指導價為38.78-49.80萬元,免稅價為30.24-38.71萬元,同樣是頂配車型,奧迪Q5L的免稅額度高達11萬元左右,從免稅額度可以看出奧迪Q5L的零部件進口比例是遠高於Q3的。
哪個品牌車型進口零部件最多?
相信這是不少網友好奇的地方,以BBA的中大型轎車為例,分別是北京賓士E級、華晨寶馬5系和一汽奧迪A6L,先來說結論,奧迪A6L的零部件進口比例最高,其次是寶馬5系,賓士E級墊底,相信這個結果在好多人的意料之外。
為了對比的公平性,我們找出了三款車型的入門版本,其中北京賓士E級入門版車型的官方指導價為42.98萬元,免稅價格為38.11萬元,免稅額度為4.87萬;華晨寶馬5系略高一些,入門車型官方指導價為42.69萬元,免稅價為37.66萬元,免稅額度為5.03萬元;再來看一汽奧迪A6L,入門官方售價為40.98萬元,免稅價為32.78萬元,免稅額度為8.2萬元,從免稅額度來看,一汽奧迪A6L享受最多,這說明奧迪A6L的零部件進口比例高,且價格也高,當然奧迪其它級別車型也是如此。
雖然一汽奧迪在BBA中進口零部件的比例最高,但是縱觀整個國產豪華品牌,最高的卻不是一汽奧迪,而是沃爾沃亞太,比如XC60,官方指導價為39.09-46.99萬,免稅後的價格為27.75-33.36萬,免稅額度最高可達13.63萬元,再比如S90,它的免稅額度最高能達到16萬,所以回國留學生買沃爾沃最劃得來的。
阿川評車
今天寫這個話題並不是證明零部件進口多的車型就好,反之則差,隨著經濟全球化,越來越多的汽車零部件也搖身一變成為國產,從質量來看,國產並不一定比進口差,不然中國也不可能成為世界工廠。從國產豪華品牌銷量來看,零部件進口最少的賓士反而賣的更好,這說明賓士的品牌溢價能力最為出色,而零部件進口最多的沃爾沃銷量卻不盡如人意,所以零部件進口比例的高於低和車輛的好與否並沒有直接關系。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