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汽车产业 > 苏联为什么扩建工业基地

苏联为什么扩建工业基地

发布时间:2022-05-25 01:35:04

❶ 苏联为什么先发展重工业

重工业是发展轻工业和机械农业的基础,像苏联这种受资本主义阵营排挤的国家,不可能把自己的经济命脉交到它国手上。因此苏联就只能游离于全球工业体系之外,另搞一套专属于自己的工业体系。而搞自主工业体系的基础就是重工业,所以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在当时是没有选择的选择。


但是,由于当时纳粹德国崛起,国际形势对苏联严重不利的因素,这就导致苏联在发展工业化的过程中,严重跑偏了——苏联的重工业水平并没有因为优先扶持政策而发展的特别好,反倒是因为国防需要,它的军工产业发展特别迅速。

❷ 俄罗斯工业分布这样的好处是

俄罗斯工业主要是大型重工业,森林工业,军事工业,油气开发为主,分布于东欧平原,乌拉尔山以西以及远东地区,俄罗斯工业建立在丰富矿产资源的基础上,因此,工业主要分布在内陆的矿产产区,优先发展重工业才能为社会主义苏联创建一个独立的国民经济体系,并为工业、农业的全面技术改造提供必要的物质技术基础,才能迅速发展国防工业,加强国防实力,才能建立一个雄厚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工业区分布:
1、圣彼得堡工业区。圣彼得堡是俄罗斯最大工业区。又称中央工业区。主要是加工制造业。
2、莫斯科工业区。主要为加工制造业。
3、新西伯利亚工业区。主要是石油、煤炭生产加工区。
4、乌拉尔。主要为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生产加工区。是俄罗斯最的冶金工业区。
5、顿巴斯。主要为煤炭生产区。
6、库兹巴斯。主要为煤炭、石油生产加工区。
7、卡拉干达。主要为各种有色金属生产加工区。
8、埃基巴斯图兹。主要为资源生产加工区和石油、煤炭生产加工区。
9、库尔茨克。主要为加工工业区。
10、埃斯克--啊钦斯克。能源、资源、加工综合工业区。
俄罗斯80%的矿产资源、能源在亚洲部分。制造业集中在欧洲部分。
俄罗斯远东地区的重要工业点有:1、伊尔库茨克。2、伯力。3、海参威

以上是在知道里面的,不难看出俄罗斯工业主要是重工业和军事工业,这种工业一般都是原料导向型和动力导向型,而东欧平原上的主要是加工工业,这需尽量靠近劳动力市场所以是劳动力导向型。

原料导向型工业——原料不便于长途运输货运输原料成本较高的工业,所以尽量靠近原料产地 ,便于原料运输,减少成本。
动力导向型工业——需要消耗大量能量的工业,同上。
劳动力导向型工业——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的工业,靠近人口密集区,便于劳动力需求。

❸ 评价苏联工业化的方针、措施和后果

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国情,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历史发展条件。如果离开了苏联社 会主义工业化开始时的国情,离开苏联当时的特定历史条件来谈这个问题,就不容易把苏联 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弄清楚。

十月革命前,俄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产品只占国家全部产品的l/3,农业产品 则占国家全部产品的2/3。1914年沙俄的工业产品只占世界工业产量的2.46%。如果按人口平 均计算,当时俄国的工业产品产量和落后的西班牙不相上下。俄国不仅在经济技术上要依赖于 工业发展的资本主义国家,而且还要从国外输入大量的机械设备等。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接踵而来的外国武装干涉及国内反革命叛乱,使已属落后的国民经济, 濒于崩溃的边缘。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给苏维埃国民经济带来的损失,总数达390 亿金卢布,超过战前整个国家财富的1/4。1920年,工业产品只有战前的14%,农业状况更加严重,其产量只及战前的60%。

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生活。工厂停产和粮食奇缺,引起了失业和饥 荒。1920—1921年,全国就约有3300万人面临饥饿和死亡。

显而易见,在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被粉碎后,苏维埃俄国党和政府所面 临的首要任务,就是恢复被破坏了的国民经济。

然而恢复国民经济,只意味着要达到1913年的水平,达到一个仍然是落后国家的水平。 要使新生的苏维埃俄国彻底“摆脱资本桎梏的整个解放事业的成功和社会主义的胜利”就必 须“大大提高社会生产力”,实现工业化和农业机械化。

列宁曾指出:“要挽救俄国,单靠农民经济收成丰盛还不够,而且单靠供给农民消费品的 轻工业情况兴旺也还不够,——我们还要有重工业……不挽救重工业,不恢复重工业,我们 就不能建成任何工业,而没有工业,我们就根本不能维持我们成为独立国家的地位……”。6 “要挽救俄国”就要“挽救”和“恢复”重工业,这是列宁从分析苏俄的国情,分析苏 俄所处的历史条件所得出的结论。
沙皇俄国是一个资本主义未能发展起来的落后的农业国,工业特别是重工业非常落后。直到1928年轻重工业之间的比重,重工业只及轻工业的一半,而农业在国民经济 中的比重仍然大于工业。按照列宁的“要挽救俄国”就要“挽救重工业”否则“就根本不能 维持我们成为独立国家的地位”的思想,重工业的发展显然是不适应要求的。况且,恢复起 来的工业,基础薄弱,经济技术落后,它阻碍着轻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当然更谈不到能使小生 产占优势的农业得到改造和进一步发展。只有迅速地在国民经济中建立起社会主义的物质技 术基础,才能使苏维埃国家从落后的状态中,走上工业现代化的轨道。而重工业,就是这种 基础的实质。没有它,要想对整个国民经济包括农业在内,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不可能的, 没有它,要想把落后的俄国国民经济部门装备起来也是不可能的。同时,只有把重工业优先 发展起来,在经济上才不至于依赖外国,才能够保持苏维埃国家政治上的独立性,捍卫住苏 维埃制度。否则就会带来相反的后果,因为经济上的依赖必然导致政治上的依赖。“资本主义 国家既供给了我们装备和机器,那它们就能向我们提出放弃苏维埃制度基本柱石”的要求。 苏联在社会主义工业化中,坚持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还是和它所处的国际环境有密 切关系的。

当时的苏维埃国家是处于敌对的资本主义包围之中。在粉碎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和国内反 革命叛乱后,资本主义世界在对待苏维埃国家的态度上出现了两种倾向:一种主张继续实行 公开的武装干涉政策,“不认承”苏维埃国家;另一种主张同苏维埃国家建立正常的外交和经 济关系。但是,不论前者或后者,它们的目的都是一个,那就是颠覆苏维埃政权。

事实上,帝国主义大国首脑和垄断巨头们,每时每刻都在打苏维埃国家的算盘。在用外 交和经济手段向苏维埃国家进攻的同时,随时都准备着用战争的手段来搞垮它。只要他们认 为有了这种机会和可能,就会不顾一切地扑向与其势不两立的苏维埃国家。只有迅速地建立 起强大的重工业,只有苏联自己拥有极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才能够击败帝国主义外交和经济 上的进攻,才能够随时击败帝国主义的武装进攻,才能够在敌对的资本主义包围之中,保持 自己的独立和自主的发展,才能把国防力量增强到足以捍卫伟大革命成果的水平。正如列宁 所说的:“……或是灭亡,或是在经济方面也赶上并且超过先进国家”。“或是灭亡,或是开足 马力奋勇向前,历史就是这样提出问题的”。

那么,我们在讨论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方针问题时,如果避而不谈或者不充分地注意到 苏联党和政府当时的这一主要出发点,就不会得出符合历史真实的正确结论。

理论支持

列宁在《论粮食税》这一着作和他的合作社计划中,在阐明建设社会主义的计划时,都 强调要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1921年6月,列宁在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上谈到社会主义物质基础和俄罗斯电气化计划时,一开头就指出,“社会主义的唯一物质基础,就是同时也能改造农业的大机器工业”,1并要求“必须把这一原理具体化”应用到苏维埃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去。

但是,国内战争结束后,苏联国民经济的恢复并不是从工业化开始的,而是从农业开始 的。因为在当时,苏联尚不具备实现国家工业化的必备条件,即在已被战争破坏的百孔千疮 的俄国,还没有广大的国内市场;在农业上还没有较为发达的原料生产;在农村尚不能分出 必要数量的农产品来供给工业和工人。

为了发展工业,必须创造这些条件。而要办到这一点只有先从农业着手。斯大林在谈到 这个问题时指出:“……要建立我国经济的社会主义基础,要扩展工业,就必须从农业开始”。“因为整个国民经济底发展是依靠农业的”。3基于此,苏联是到了国民经济恢复的末期,到 了农业已经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创造出了一定的条件后,才开始把重心转移到了工业方面。 可见,苏维埃俄国是在农业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才把工业化问题提到议事日程 上来。

方针确立
1925年12月,在苏联共产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上,斯大林代表党中央提出了必须把国家 变为经济上不依赖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国的迫切任务。他强调指出:“把我国从农业国变成 能自力生产必需的装备的工业国,——这就是我们总路线的实质和基础”。第十四次党的代 表大会,批准了党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方针。

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的确立,是由它的国际和国内条件所决定的,是由要在苏联建成 社会主义这一根本战略任务所决定的。列宁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论述,为在苏联实现 社会主义工业化提供了充分的理论根据。列宁曾一再强调在苏维埃俄国,有可能而且应当建 成“我国经济的社会主义基础”。

但是,社会主义工业化首先应从哪里开始?苏联党和政府明确规定;从重工业开始,从 发展重工业的核心,即机器制造业开始。斯大林指出:“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就是 发展重工业(燃料、金属等等),归根到底,就是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发展本国的机器制 造业”。

苏联党和政府的这一决定,是从当时苏联的国情,从当时苏联所处的历史条件出发的。 我们在研究和探讨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方针问题时,必须充分地把握住这一点。

政策实施

在整个社会主义工业化实施的过程中,苏联党和政府,正是遵循这一方针,规划着社会 主义建设的蓝图。在计划中规定的重工业增长指标都是较高的。比如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 中重工业与轻工业的发展速度之比为1.85:1,即重工业增长241%,轻工业则增长130%,以 后尽管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种种困难和阻力,产生各种错误和问题,但以优先发展重工业为方 针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还是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工业化开始的头两年,工业中的社会主义部 分,从1924—1925年的81%增长到1926—1927年的86%。第一个五年计划执行到1932年,苏 联工业总产值同1913年相比增加近二倍,工业产量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由五年计划初的 48%增加到1932年的70%,制造生产资料的工业比重,从1928年的43%上升到·1932年的 53.3%。同资本主义国家相比,就工业发展速度来讲,苏联已占世界第一位,就:工业产量来说,苏联已上升到世界第二位。

第二个五年计划执行的结果同样地取得了很大成绩。到1937年,工业总产值比1932年增 加了1.2倍,比1913年几乎增加了五倍。重工业在全部:工业中占57.8%。和资本主义世界相 比,1937年资本主义世界:工业产量比1913年增长44.3%,而苏联在同一时期则增长了7.5倍, 比资本主义世界发展速度快了14.3倍。

这里要指出的是,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虽然实行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但如果以 此就说苏联一贯忽视轻工业,甚至把它说成主观上已不顾人民死活的程度,那也是不切合实 际的。

众所周知,由于实行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到二十年代末,轻工业的发展已不能适 应需要,甚至影响了城乡物资交流和农产品的收购。苏联党和政府认识到了这一点,并曾不 止一次地强调过加速发展轻工业,甚至提出过重工业与轻工业同时并举的设想。1930年6月, 斯大林就曾指出过:“……重工业我们已经恢复了。只是需要使它继续发展。我们现在可以转 向轻工业并使它加速向前发展。我们工业发展中的新现象之一,就是我们现在有可能同时加 速发展重工业和轻工业”。8斯大林在这篇向联共(布)第十六次代表大会所做的报告中,还强 调指出“抛开轻工业”是不应当的。

事实上,在制定第二个五年计划时,苏联党和政府就曾十分重视发展轻工业,调整重:正 业与轻工业的比例关系。第二个五年计划曾规定:在1933—1937年间,轻工业生产的增长率 将由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13.2%提高到18.5%,同一时期重工业生产的增长率则由40。1% 降低为14.5%。如果按着这个计划所规定的指标发展,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轻工业增长速 度将比重工业的增长速度快的多。第二个五年计划还规定了将人民群众的消费水平提高一至 二倍。尽管由于种种原因,第二个五年计划执行的结果仍然是重工业走在了前头(重工业完 成了计划的121.3%,轻工业完成了计划的85.4%,农业只完成了76.9%),但由于苏联党和 政府的努力,由于第二个五年计划制定时比较地重视了轻工业的发展,就使得它们之间的比 例有所接近。试比较一下两个五年计划执行的结果: 第一个五年计划,即1928—1932年重工业增长241%, 第二个五年计划,即1933—1937年重工业增长140%, 重要产品及日用必需品的生产甚至增加了两倍。 轻工业增长95%。轻工业增长100%(近一倍),某些从这两组数字的比较不难看出,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重轻工业之间发展速度的距离, 比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缩短了。同时,人民群众的消费水平也提高了一倍左右。 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1935年1月1日,苏联政府宣布了废除粮食、面粉和去壳的粮食 的配给制,而由“国营的和合作社营的商店普遍广泛地出售粮食和其它产品”的法令。 至于第二个五年计划的结果仍然是重工业远远突破了原有计划指标,而轻工业,以至农 业都未完成计划的指标,是有种种原因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则是由于1933年德国希特勒 上台造成的国际紧张局势,使得苏联不得不修改指标加快重工业的发展速度。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和第三个五年计划头两年计划的实施,在苏联已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计划完成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考虑到战争威胁的增长而在苏联东 部地区大规模地扩建基地,都保证了强大的军事和经济潜力的创造。1940年,苏联的生铁已 达到1500万吨,钢达到1830万吨,煤达到1亿6千万吨,石油达到3100万吨,商品谷物达到3830万吨,棉花则为270万吨。这就是伟大卫国战争前,苏联所拥有的物质基础。

在卫国战争中,如果没有工业化,如果没有重工业,怎么能够设想在希特勒突然袭击的 打击下,处于极为不利地位的苏联人民,能在短时间内变失利为主动终于取得了卫国战争的 伟大胜利呢了须知,正是由于重视了重工业的发展,有了雄厚的经济技术基础,正是苏联党 和政府考虑到帝国主义战争威胁的增长,而重视和加速了对东部地区工业基地的建设(在第二 个五年计划期间,东部地区得到国民经济中全部投资的33%,得到重工业中全部投资的37%), 苏联才能在卫国战争期间,每年制造出4万架飞机,3万辆坦克,12万门大炮和15万挺机枪。 同样的道理是,处于资本主义包围之中的唯一无产阶级专政国家,是不能用一般速度来 实现工业化的。“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五十年至一百年。我们应当在十年以内跑完这一段距 离。或者我们能做到这一点,或者我们被人打倒”。9这是斯大林在《论经济工作人员的任务》 的演说中谈到的。在这同一次演说中,斯大林在追述旧俄罗斯“常因落后而挨打”的历史时, 强调决不能“延缓速度”“延缓速度,就是落后。而落后者是要挨打的”。斯大林的这篇演说是发表在1931年的2月。从演说发表的时间和论点,都不难看出,苏联党和政府确定高速发展工业方针的目的是明确的,是不容置疑的。

政策正确性的讨论

在研究和探讨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问题时,认真地回顾一下这段历史,认真地学习 一下列宁以及斯大林的有关论述,是有助于对这一问题的理解的。如果不把这一问题放在苏 联当时所处的历史环境中去研究,如果不把苏联党和政府制定的这一方针的出发点搞清,就 不能对这一问题做出正确的全面的理解。斯大林后来在谈到这一问题时曾指出:“党知道战争 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着手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件事做迟了, 那就要失败。党记住了列宁的话:没有重工业,便无法保持国家的独立;没有重工业,苏维 埃制度就会灭亡。因此我们共产党也就拒绝了‘通常的’工业化道路,而从发展重工业开始 实行国家工业化”。

斯大林的话,阐明了处于资本主义包围形势下社会主义的苏联,没有走“通常的”工业 化道路的根本原因,概括了苏联党和政府关于在苏联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的一贯指导 思想。

当然,在苏联实行工业化的过程中,也产生过严重错误。

由于指导思想上过分强调发展重工业,在实践中就造成了轻工业与重工业比例的严重失 调,对于由此带来的严重后果,斯大林以及苏联党和政府是有所察觉的,并曾在实践中采取 过相应的措施,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收到应有的成效,以至使其长期扭转不过来,在重工 业内部,首先安排的,当然也是为重工业服务的生产资料的生产,未能注意和保证为轻工业, 以至为农业服务的生产资料的生产,于是直接影响了轻工业以及农业的发展。从重工业开始的 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是高速度并靠内部积累资金。靠广大人民群众,说到底主要是靠农民, 于是农民负担过重,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挫伤,农业发展一直很缓慢。在社会主义工业化 过程中,苏联人民特别是农民是付出了极大的代价的。

至于把根据苏联当时的国情和所处的历史条件制定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视为一条“普 遍规律”那显然更是错误的。

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实行过程中所产生的严重错误,不仅对苏联,而且对国际共产主义 运动的发展,都产生过不良的影响,都是值得认真总结教训的。但是,无论如何不能因为有 了这些错误就全面否定苏联以优先发展重工业为方针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历史性作用。至于 由此而对斯大林实行这一方针的主观动机都产生怀疑,那就更是不能被接受的。

如何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一个重要课题。当时,处于复杂 的国际国内形势下的苏联,在制定和实行这一方针时,是无例可循的。今天,我们回顾苏联 所走过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道路,历史的、全面的研究和探讨一下它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 训,是很有意义的。

❹ 苏联工业化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都不对。苏联工业大发展实在20实际20年代至30年代,斯大林的2个5年计划大力发展重工业,形成了着名的“斯大林模式”使苏联工业一度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二战结束后,苏联工业在此得到空前的发展,利用大量从纳粹德国手中接管的技术和设备,再一次大力发展了重工业。由于与美国冷战的需要,苏联不得不集中发展军工业,但由于长期忽视其他工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是苏联的经济模式畸形化,最终加快了苏联的解体。

❺ 苏联的"工业综合体"是什么

俄罗斯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国防工业大国,目前约拥有国防科研机构和生产企业约1630多家(不包括核工业),从业人员200余万人。在建国至今的十多年内,俄罗斯国防工业管理体制经历了七次较大调整和改革,但似乎仍然没有达到预期目的。

苏联时期的国防工业管理体制

苏联时期国防工业管理体制的特点是:由苏共中央和国家领导层严格集中管理国防工业综合体,从而可以通过最大限度地集中国家财力、物力和人力来保证在最短时间内研制和生产出导弹核武器、核潜艇,以及超声速战略轰炸机等最复杂的、最先进的武器系统。在这种国防工业管理体制下,隶属于苏联部长会议的军事工业问题委员会是国防工业管理的最高机构,它负责协调、监督国防科研和生产的所有工作。

苏联对国防工业活动的管理具有明显的计划性质。在制定武器装备发展规划和选择重要科研生产项目时,军事工业委员会主要依据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部长会议作出的联合决定。另外,重要科研生产项目的完成情况要定期在苏联共产党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审查和讨论。在苏联国防工业管理体制中,军事工业问题委员会的主要职能是协调所有有关政府部门和其他部门的活动,以便无条件地满足科研生产企业总设计师或总经理提出的要求。苏联国防工业综合体的拨款渠道主要有两条:一是国家国防订货(前苏联、盟国和外国伙伴研制、生产和修理武器装备);二是国防工业部的预算(组建和改造科研生产基地)。

苏联国防工业管理体制的最大缺点是,国家不能正确处理国防工业与非国防工业之间的关系,而是把主要的财力、物力和人力都投入到武器装备的科研生产上,从而使国家的重工业与轻工业的比例严重失调。据专家估算,苏联把国民经济的一半至三分之二都投入到国防科研生产上。20世纪80年代末,苏联曾试图通过“军转民”(即将高度集中的军工企业转产高技术民用产品)来减轻国家负担,但由于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加上突然爆发的严重经济危机,“军转民”政策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俄罗斯的国防工业管理体制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继承了其70%以上的国防工业企业。为了适应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俄罗斯政府于1991年开始对苏联的国防工业管理体制进行改组,在苏联的9个国防工业部的基础上成立了俄罗斯工业部,主管全部俄罗斯工业(其中包括国防工业)。同时,为了对航天工业实施有关地管理,俄罗斯政府成立了航天局。1992年9月,俄罗斯工业部改组为俄国防工业国家委员会,其职能与苏联军事工业问题委员会基本相似,只是权力有所减少。1996年5月,俄国防工业国家委员会撤销,成立俄国防工业部。1997年3月,俄撤销国防工业部,把国防工业管理职能归于俄经济部。1999年5月,为了对国防工业企业进行直接管理,总统签署651号令,决定成立造船局、常规武器局、控制系统局、弹药局,同时把经济部中的部分国防工业管理职能转隶给以上管理局。俄罗斯航天局改组为航空航天局。2000年5月,俄政府把顶层的国防工业管理职能一分为二,经济部只保留制定国防订货和经济动员准备的职能,余下职能归并到科技部,成立工业、科技部,负责以上五个国防工业管理局的活动,同时还直接管理部分国防工业企业。2004年3月,普京第二次当选总统后,立即着手对国防工业管理体制进行改组:成立新的工业与能源部,负责国防工业的宏观调控与管理工作;同时把原航空航天局的职能分为航天和航空两部分,成立联邦航天局和联邦工业局。联邦工业局负责管理常规武器局、控制系统局、弹药局、造船局和航空局。

俄国防工业管理体制的改组趋势

经过十多年多次调整和改组,俄罗斯国防问题专家和国防工业部门的管理层认为,目前俄国防工业管理体制仍然不尽人意,急需对其进行进一步调整与改组。根据最近有关报刊发表的文章分析,俄国防工业管理体制可能会按照以下两个方向进行调整与改组。

其一,可能成立直接隶属于总统的俄军事工业问题委员会。目前,军事工业问题委员会隶属于政府总理。国防工业管理问题涉及面十分广,仅靠政府总理很难协调各有关方面的利益,因此,俄罗斯许多专家建议借鉴苏联的国防工业管理体制,成立直接隶属于国家最高权力机构的军事工业问题委员会,负责全面协调与管理国防工业的活动。其二,可能恢复成立国防工业部。1997年,俄政府撤销国防工业部后,国防工业管理职能一直由多个政府权力机构代行,而这种管理体制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国家对国防工业的管理与监督。俄罗斯可能会借鉴中国目前的国防工业管理体制,恢复国防工业最高管理机构,同时撤销国防工业管理局,按行业成立国防工业集团。

❻ 苏联如何重视工业的地区布局

苏联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同时,对工业布局特别是工业的地区布局十分重视。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在乌克兰、高加索、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地建立了新的工业基地。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又将重工业新建投资的半数资金用于东部地区。

❼ 为什么苏联是先发展重工业

现在军事工业也要依靠重工业,要不然你拿什么造坦克飞机大炮? 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主要是因为当时苏联的国情:在国内工业落后、经济实力不强。而在国外,苏联则十分现实地时刻面对着资本主义列强随时可能发动的侵略战争(实际上对苏联来讲,希特勒发动的战争就是这类战争)。因此,苏联的首要任务就是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建立强大的工业,尤其是迅速增强国防能力。 这就决定了,苏联的工业化只能优先发展重工业。在这一点上,建国初期的中国与苏联相似,所以我国的一五计划也是以重工业为主。 而相比之下,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的进程基本上都是先进行的轻工业化进行资本积累,然后开始重工业化全面提升工业实力。

❽ 苏联为什么优先发展重工业

苏联“十月革命”接手的实际上是一个农业国家。因此不能不首先极力发展作为工业化基础的的重工业,作为国家走向工业化、现代化的开端。但仅仅相隔20年,虽然苏联在重工业带动下,基本建成了一个具有系统工业的强国,但作为国家层面来讲发展时间远远不够,就面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遭受了惨重损失。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不得不再次重建重工业系统,由此在这方面花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

❾ 苏德战争中苏联的主要工业区几乎都被占领,苏联是如何转移和维持的美国给予苏联的帮助起到了什么作用

全部工业凡是可以移动的都搬迁到东部,最远到达西伯利亚,继续生产
美国的租借物资也起到了很大作用,尤其是工业原材料、运输工具、后勤物资

❿ 斯大林是如何让苏联成为世界上强大的工业国之一的

第一个5年计划期间,俄国建立了近1500个大型企业,其中有第聂伯比电站、库兹涅茨克钢铁公司,乌拉尔机械厂及化学机械厂、汽车厂、农机厂、拖拉机厂等,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29~1932年,用了4年零3个月。

第二个5年计划调整了工业布局,在燃料和原料产区建立重工业基地,以减少运输压力。在一些大城市中建立大型工厂,在斯大林格勒仅用11个月的时间就建成了一座宏伟的拖拉机厂,在乌拉尔建立国防工业,正因为有这样雄厚的重工业基地,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才免遭毁灭性的打击,才有能力最终战胜德国法西斯。

通过工业化,苏联的工业增长确实很快,到1937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已超过德、英、法三国,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在工农业比重中,工业已占到77.4%,苏联已经成了世界上强大的工业国之一。

阅读全文

与苏联为什么扩建工业基地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汽车是什么声音的 浏览:343
奔驰轿车高多少 浏览:444
奥迪车放歌的u盘在哪个位置 浏览:191
济南工业污水多少钱 浏览:219
新亚汽车站到佳海工业园c区怎么走 浏览:504
为什么奥迪a4l后座硬 浏览:350
装个汽车低音炮多少钱 浏览:489
庆阳坐汽车到怀化芷江多久 浏览:51
奥迪a6专车怎么设置 浏览:783
2021款奔驰e帐篷多少钱 浏览:398
奔驰s级什么时候换钥匙的 浏览:886
常平到襄阳汽车总站多久 浏览:626
为什么说亚米是工业垃圾 浏览:894
老款奥迪a6的制冷空调怎么打开 浏览:995
工业学生是什么 浏览:675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什么时候打疫苗 浏览:489
汽车行驶沙尘为什么向后扬起 浏览:211
买宝马有什么感觉 浏览:708
如何发展信息化工业 浏览:719
宝马m2机油尺在哪里 浏览: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