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工业生产 > 古老纺织工业有哪些

古老纺织工业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3-05-18 10:18:08

㈠ 古代工业产品有哪些

中国古代工业主要是以下6个方面
(1)麻纺织业例如两汉,能织出锦、绣、罗、纱等许多品种;西汉的长安、临淄等拥有全国最重要的官营手工业;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单衣以及丝绸之路大量丝绸遗物的出土等都充分说明汉代丝织业的成就。丝织业的发展,为着名的丝绸之路的开辟提供了物质条件;唐代丝麻织品遍布全国各地;明清时期丝织业空前发展,并产生了新的生产关系??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2)棉织业:汉代时棉织业产生,如新疆地区种植棉花;会嵇地区出产的葛,是当地着名的越布汉光武帝将它列为贡品;南宋时,棉织业扩展到江南地区,逐渐取代麻布,成为主要的衣料;元朝时,松江成为棉纺织中心,江南的一批小镇也因棉纺织业而兴盛起来。
认识:中国是一个传统的男耕女织的封建国家,纺织业历史源远流长,它的发展特点大体是:北宋以前,中国纺织业以丝麻织业为主,南宋以后,棉布逐渐成为人们的主要衣料
(3)陶瓷业:
原始社会如半坡的彩陶、大汶口的黑陶和白陶等都是精美的工艺品;商周时期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创制出白瓷,为我国制瓷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隋唐时,瓷窑分布于中原和江南许多地区着名的唐三彩和青瓷中的秘色瓷在唐朝出现;北宋的制瓷业水平大大超过前代水平,出现定窑、汝窑等五大名窑,江西景德镇的青白瓷行销海内外,南宋元朝时它成为全国着名的瓷都。
(4)造纸业
发明:西汉发明了造纸术,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绘有地图的纸是目前世界上所知的最早的纸;
改进:105年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发展:魏晋南北朝时,纸张白度增加质地细薄,产量大增,逐渐取代简牍,成为最主要的书写材料;
传播:几个世纪后,向东传到朝鲜、日本;唐朝时向西传到大食(阿拉伯),经阿拉伯传到欧洲、北非。
(5)冶铁业:
西周时开始使用铁器;
春秋战国时期,发明了铸铁柔化处理技术,是世界冶铁史的一大成就,比欧洲早两千多年;
两汉:西汉时冶铁业分为官营和私营。煤成为冶铁的燃料,人们发明了淬火技术;东汉时,杜诗发明水排,使中国冶铁水平长期领先世界。宛和巩是着名的冶铁中心;
隋唐时期:普遍采用了切削、抛光、焊接等工艺;
辽宋时期:辽和金的冶铁业水平较高;
明朝中后期,广东佛山冶铁业,一天出铁六七千斤
6)造船业
秦汉时期,造船业发展迅速,汉代时发明了撸、舵和布帆,还使用锚,表面造船航海技术已经成熟;
隋唐时期:能造使用推进器的战舰,这是最早使用机械动力的轮船。能造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船。唐初仅在洪州就造海船500多艘;
两宋:造船技术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长江航船最大的可载万石以上;南宋的明州、泉州、广州是造船中心,造的远洋海船,可载粮食几万石;
明朝:郑和的船队反映了明朝高超的造船技术

㈡ 我国古代的纺织业有哪些发展

一、起源

中国机具纺织起源于五千年前新石器时期的纺轮和腰机。西周时期具有传统性能的简单缫车、纺车、织机相继出现,汉代广泛使用提花机、斜织机,唐以后中国纺织机日趋完善,大大促进了纺织业的发展。


二、纺织原料多样化

古今纺织工艺流程发展都是因应纺织原料而设计的,因此,原料在纺织技术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古代世界各国用于纺织的纤维均为天然纤维,一般是毛、麻、棉三种短纤维,如地中海地区以前用于纺织的纤维仅是羊毛和亚麻;印度半岛地区以前则用棉花。古代中国除了使用这三种纤维外,还大量利用长纤维——蚕丝。

蚕丝在所有天然纤维中是最优良、最长、最纤细的纺织纤维,可以织制各种复杂的花纹提花织物。丝纤维的广泛利用,大大地促进了中国古代纺织工艺和纺织机的进步,从而使丝织生产技术成为中国古代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纺织技术。

产品

中国最着名的纺织品莫过于丝绸,丝绸的交易带动了东西方的文化的交流与交通的发展,也间接影响了西方的商业与军事。按生产方式不同分为线类、带类、绳类、机织物、针织物、无纺布等六个门类。其中织物按材料分为麻布、纱布、棉布、丝绸等。

(2)古老纺织工业有哪些扩展阅读:

历史

中国旧石器时代山顶洞人址上发现了骨针,为已知纺织最早的起源,要远早于制陶的时间。麻绳、麻布等麻织物是人类最先制造的纺织品。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00年埃及的亚麻织物和公元前3600年中国江苏草鞋山出土的葛织物。河南青台村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距今5500年的丝织物残片,是中国发现最早的丝织品实物。

新石器时代,纺轮的发明使得冶丝更加便捷。西周则出现了原始的纺织机械:纺乎磨车和轈车。汉朝时发明了提花机。宋末元初的黄道婆是名垂青史的纺织专家。明朝宋应星编撰天工开物将纺织技术编入其中。

英国工业革命前期出现了分工细致的工岁做斗厂,然而6-8个纺工生产的棉纱只能供给1个胡陵织工织棉布,引起所谓的“纱荒”。

1765年一位叫做詹姆斯·哈格里夫斯的英国织工发明了一种新式的纺纱机,他用自己女儿的名字命名了这台机器,即着名的珍妮纺纱机。新型纺纱机与的改良与发明带动了英国纺织业的发展,间接影响了日后印度甘地不合作运动的发生。

㈢ 古代的纺织工具有哪些

古代纺织工具有纺轮、纺锤、纺坠、原始腰机等。
1、纺轮:纺轮是由陶质、石质制成的圆饼状,也叫纺专。中间有一个孔,可插一根杆。纺纱时先把要纺的麻或其他纤维捻一段缠在专杆上,垂下,一手提杆,一手转动圆盘,向左或向右旋转。并不断添加纤维,就可促使纤维牵伸和加拈。待纺到一定长度,把已纺的纱缠绕到专杆上。
2、凳尺纺锤:纺轮是纺锤的主要部件。在纺轮中心小孔插一根两头尖的木质直杆,即是纺锤。纺锤是纺轮与直杆结合后的产物。纺锤也称“专杆”,将野生麻等剥出的一层层纤维连续不断地添续到正在转动的纺锤上,一根根植物纤维纱条便产生了,这种纱条合并捻制成的线薯老可以编织渔网、套索、篮子、系罐、制衣乃至建房。纺锤是纺织手工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3、纺坠:纺坠是纺锤的发展形式。早期的纺锤比较厚重,适合纺粗的纱线,新石器时代晚期纺轮变得轻薄而精细,可以纺更纤细的纱。纺坠的形状也由单一的圆形变为多种形状,如圆形、齿轮形、球形、锥形、台形、蘑菇形和四边形等。纺坠的出现不仅改变了原始社会的纺织生产,对后世纺纱工具的发展也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
4、原始腰机:原始腰机是世界上最古老、构造最简单的织机之一,早在新石器中晚期已出现。浙江河姆渡遗址、良渚文化遗址、江西贵溪春秋战国墓群中都出土了一些腰机的零部件,如打纬刀、分经棍、综杆等。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出土了许多纺线用的陶纺轮,用陶纺轮纺数粗升好一定量的线后即可织布。

㈣ 古代纺织业的发展历程

一、原始社会:一是发现了一些纺织工具;二是在考古中发现绢片、丝带、丝线等。二、商周时期:丝织业在经济生产中已经相当重要,因而,受到了统治者的重视。如:在商代,有负责指导蚕桑生产的专职官员。而在周代,周礼中记载中的“国有六职”中,包括纺织生产。三、汉代:中国的纺织技术相当发达。

一、原始社会:

一是发现了一些纺织工具。

二是在考古发现中,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了茧壳,浙江吴兴钱山漾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中发现绢片、丝带、丝线等。

说明中国古代的纺织业开始的时间很早,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就已经开数团始了中国的丝织业。

应该说,我国是世界上的最早的养蚕织绸的国家。

二、商周时期,丝织业在经济生产中已经相当重要,因而,受到了统治者的重视。

如:在商代,有负责指导蚕桑生产的专职官员。

而在周代,周礼中记载中的“国有六职”中,包括纺织生产。

三、汉代,中国的纺织技术相当发达。

其表现有二:

一是马王堆汉墓的考古发现,即所谓的素纱单衣,和起戎棉。这充分说明了在汉代,丝织业所拥有的高超的技术。

素纱襌衣:

关于素纱襌衣的特点,可以如下之概括:

一是轻:重量仅为49克,如果除去较厚重的衣领、衣袖、衣襟缘边的绢,其重量只有20多克。可谓“薄如蝉翼”、“轻若烟雾”。

二是色彩鲜艳,纹饰绚丽。

第二件事,是在汉代,开通了着名的丝绸之路,这充分说明了汉代纺织业的影响波及海外。

四、唐代:官营手工业的发展。

五、宋代:棉纺织业的兴起。

补充说明:

关于中国古代纺织业的发展,从纺织来看,即丝、棉和麻。

六、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古代的丝织业进入其鼎盛时期。这一兴盛,主要是面向市场的民营丝织业的兴起。出现了苏州旦盯和杭州两个丝织业的中心。其中,薯迟橘在苏州,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㈤ 隋朝的纺织业

当时主要的手工业有纺织业,纺织业纺织业中以丝织业最为有名。

1、农业

(1)人口的增加
580年,仅有360万户,589年灭陈,获得60万户,一共是410万户。到炀帝大业二年(606年),全国有890万户,人口4600万。
(2)垦田面积的扩大
根据《通典》卷二,589年,全国垦田1900万顷;到炀帝时期,全国耕地面积5500万顷。 (3)政府仓库的充实

《文献通考》称,“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资储遍于天下”。为了储备粮食,兴建许多规模很大的仓库。
《通典》卷七《食货典》:“隋氏西京太仓、东京含嘉仓、洛口仓、华州永丰仓、陕州太原仓,储米粟多着千万石,少者不减数百万石。天下义仓又皆充满。京都及并州库布帛各数千万,而锡赉勋庸,并出丰厚,亦魏晋以降之未有”。
据唐太宗估计,隋李铅文帝末年“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2、手工业
纺织业中以丝织业最为有名。主要产地为今之河南、河北、山东、四川等地,所产绫、绢、锦等都很精美。当时还采用波斯锦的织造技法,织出了质量很高的仿波斯锦。在今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等地,麻布的产量很大。
隋代已经出现了白瓷器,色泽晶莹,质地坚硬。青瓷技术也有所发展,其胎厚重,釉透明,硬度远胜于前代。
造船业比较发达。杨素在永安大造战船,其中的大舰名“五牙”战船,高百余尺,上有楼五层,前后左右设置六个拍竿,各高五十尺,可载战士八百人。隋炀帝即位后,造龙舟等各种船数万艘。龙舟高四十五尺,阔五十尺,长二百尺,上有四层楼,上层有正殿、内殿、东西朝堂,中间两层有房一百二十间,下层为内侍居处。

3、商业
隋商业发展,明显表现在商业都市上,出现许多有名的城市。
四川蜀郡,“其地四塞,山川重阻,水陆所凑,货殖所萃,盖一都之会也。”东南商业都会有丹阳(南京)、宣城、毗陵(常州)、吴郡、京口、会稽、余杭、东阳(今浙江金华)。
“南海、交趾,各一都会也。并所处近海,多犀象瑇瑁珠玑,奇异珍玮,故商贾至者,多取富焉”。荆州,“南控岷峨,东连吴会,五方枕-,四民昌阜”。蔡州(今河南汝南)“地接荆郢,商旅殷繁”。
长安和洛阳是全国最大的商业中心。长安有东、西两市,东市名都会,哪亏好西市名利人。东都空档洛阳有东、南、北等三市,东市名丰都,南市名大都,北市名通远。

㈥ 中国古代手工业有哪几种主要

中国古代手工业有哪几种类型
中国古代八大手工业纺织业中国是一个传统的男耕女织的封建国家,纺织业历史源远流长,它的发展特点大体是:北宋以前,中国纺织业以丝麻织业为主,南宋以后,棉布逐渐成为人们的主要衣料;纺织业主要体现封建自然经济的特点,是中国自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明中期以后,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纺织业逐渐兴盛起来,且产生了新的生产关系即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但由于封建生产关系的阻碍,它始终得不到健康成长。陶瓷业中国陶瓷业的产生、发展源于生活,为生活服务,实现了实用性和观赏性的统一,同时又是对外交往中的重要物品,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造纸业西汉发明了造纸术,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绘有地图的纸是目前世界上所知的最早的纸;105年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魏晋南北朝时,纸张白度增加质地细薄,产量大增,逐渐取代简牍,成为最主要的书写材料;几个世纪后,造纸技术向东传到朝鲜、日本,唐朝时向西传到阿拉伯,经阿拉伯传到欧洲、北非。造纸术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发展和进步作出的重大贡献。冶铁业在农业文明时代,冶铁业的发展是生产力进步的明显标志,它有力地推动着社会的变革和进步。西周时开始使用铁器;春秋战国时期,发明了铸铁柔化处理技术,比欧洲早两千多年;西汉时冶铁业分为官营和私营,煤成为冶铁的燃料,人们发明了淬火技术;东汉时,杜诗发明水排,使中国冶铁水平长期领先世界;隋唐时期普遍采用了切削、抛光、焊接等工艺;明朝中后期,广东佛山冶铁业,一天出铁六七千斤。造船业中国古代造船业的发展与国家的航海事业和对外关系联系密切,相辅相成,当统治者重视发展对外关系,重视发展航海事业,造船业就发达,如汉、唐、宋元时期,对外交往频繁,造船业也就发达;明中期以后到清朝时,由于统治者实行海禁政策,造船业受到影响。制漆业漆的使用,远在新石器时代就开始了。大约在七千多年以前,中国古人就已经能制造漆器了。根据是1978年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发现了朱漆木碗和朱漆筒,经过化学方法和光谱分析,其涂料为天然漆。七千岁的木碗,证实了我国是朱漆器艺术的发祥地,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艺苑中一枝奇葩。制盐业盐是维系人类生存的一种必需品。中国制盐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几乎与史籍上的华夏文明史同步。根据盐的来源,中国古代的盐可分为海盐、湖盐、井盐、岩盐等几大类,每一种盐都有不同的生产工艺。青铜业中国青铜文化源远流长,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艺术风格。殷墟出土的大量的青铜器,形成了以青铜礼器和兵器为主的青铜文明,达到中国青铜时代发展的巅峰,在中国古代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后世的发展中,虽然铁、金、银等其他金属逐步发展,但仍有不同程度的青铜使用率。

阅读全文

与古老纺织工业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汽车年检都取消了哪些项目了 浏览:186
仙居汽车检验合格标志在哪里 浏览:999
汽车方向盘在哪里能包 浏览:417
汽车刚喷完漆被雨淋了有什么症状 浏览:103
汽车尾罩坏了多少钱 浏览:414
宝马车没有档位怎么挂 浏览:913
宝安松岗镇有什么工业 浏览:685
北理工和北京工业大学哪个好 浏览:1
华泰汽车包括哪些标志 浏览:789
奥迪a6l开门就熄火怎么办 浏览:190
新版奥迪a7怎么样 浏览:259
芜湖汽车年审如何选 浏览:124
奔驰威霆电瓶怎么打开 浏览:678
老款奥迪a8前杠怎么拆 浏览:707
安徽工业自动收线器多少钱 浏览:953
汽车灯壳为什么发黄 浏览:260
奔驰glb200如何自动停车 浏览:832
汽车城市模式是什么意思 浏览:167
深圳巨基科技工业园怎么样 浏览:87
洗汽车店洗罐车多少钱 浏览: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