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沈阳北二路的北二路的辉煌
建国后北二马路的37家工厂,曾经创造出共和国工业史上350个第一
鼎盛时期的沈阳北二马路,两侧聚集了诸如沈阳机床一厂、机床三厂、锅炉总厂、变压器厂,冶炼厂、重型机器厂、有色冶金总厂、新华印刷厂、汽车齿轮厂、东北制药总厂等37家大型企业,它们共同创造了共和国工业史上的350个第一。
三峡工程用变压器、直径为700毫米的中型初轧钢机、中国最大的3600立方米/吨矿用大型斗轮机挖掘机、中国最大的450立方米烧结机、中国最大5000吨/日立式磨机、中国第一台5000千伏安大型变压器…… “一五”期间,沈阳重型机械厂生产了198种产品,支援了21个省区的重点工业建设,填补了国家近百项重型方面的空白。当时的大江南北、全国重点工程所需设备及材料,大多来自沈阳铁西北二马路企业的制造。即便50多年后的今天,人们仍然肯定地说,正是东北大马路衍生的本土民族工业与北二马路兴起的近现代工业交相辉映,才孕育出沈阳这个工业素养深厚的工业城市。而沈阳工业历史文化之厚重、工业文脉之悠久,则又昭示了沈阳建设国家装备制造业基地的历史必然。这厚重的工业文化和工业遗存,铸就了沈阳城市的工业性格。
直到现在,许多退休老工人回忆起当年的景象,仍然充满向往,感慨万端。老人们说,那时候谁要是能进入北二马路那些全国闻名的龙头企业上班,非常令人羡慕,因为那就等于抱上了“金饭碗”,虽然工资跟其他企业差不多,但是企业前景好,职工的福利也全,小到手套、肥皂、工作服,大到房子,都是职工们可以享受到的权利,就连找对象都比别人有更多优势。所以一提起自己在北二路上班,真有种难以言表的自豪。
当时北二马路两旁全是工厂,每天早上上班时,马路上自行车铃声此起彼伏,到处都是浩浩荡荡的自行车“大军”,老沈阳完全可以从每个人的工作服的颜色或样式上,分辨出一个人在哪个工厂工作。而在每个人的自行车车筐里,几乎都是从家里带的饭盒,场面非常壮观。
㈡ 请问辽宁建国以来共创造过多少个第一
辽宁创造的200个新中国“第一”从新中国成立以来,辽宁创造“第一”的脚步从未停止过。 第一台卧式镗床、第一台轮式拖拉机、第一架战斗机、第一艘导弹潜艇、第一艘万吨巨轮、第一辆大功率内燃机车……这许许多多标志性的“第一”,成就了辽宁“新中国第一个工业基地”的称号
㈢ 2009年5月,中宣布公布了第 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最佳答案北 京 天安门广场 中国历史博物馆 中国革命博物馆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故宫博物院 圆明园遗址公园 八达岭长城 周口店遗址博物馆
天 津 盘山烈士陵园
河 北 乐亭·李大钊纪念馆 涉县·129师司令部旧址 唐县·白求恩、柯棣华纪念馆 清苑·冉庄地道战遗址 平山·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 隆化·董存瑞烈士陵园
山 西 阳泉·“百团大战”纪念馆(碑) 武乡·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八路军总部旧址) 文水·刘胡兰纪念馆
内蒙古 呼和浩特·乌兰夫同志纪念馆
辽 宁 沈阳·“九.一八”事变博物馆 大连·旅顺万忠墓纪念馆 锦州·辽沈战役纪念馆 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 抚顺·雷锋纪念馆
吉 林 通化·杨靖宇烈士陵园
黑龙江 哈尔滨·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 哈尔滨·东北烈士纪念馆 大庆·铁人王进喜同志纪念馆 黑河·瑷珲历史陈列馆
上 海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纪念馆 宋庆龄陵园 龙华烈士陵园 上海博物馆
江 苏 南京·中山陵 淮安·周恩来纪念馆(故居) 盐城·新四军纪念馆 南京·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 徐州·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馆) 南京·《南京条约》史料陈列馆
浙 江 绍兴·鲁迅故居及纪念馆 绍兴·禹陵 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 宁波·镇海口海防遗址 余姚·河姆渡遗址博物馆
安 徽 歙县·陶行知纪念馆
福 建 上杭·古田会议纪念馆 福州·林则徐纪念馆 厦门·陈嘉庚生平事迹陈列馆 厦门·郑成功纪念馆 泉州·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
江 西 萍乡·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 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 宁冈·井冈山革命纪念馆 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
山 东 聊城·孔繁森同志纪念馆 枣庄·台儿庄大战纪念馆 威海·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 曲阜·孔子故居
河 南 林州·红旗渠纪念馆 兰考·焦裕禄烈士陵园 安阳·殷墟博物苑
湖 北 武汉·二七纪念馆 武汉·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 武汉·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 蕲春·李时珍纪念馆 红安·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陵园
湖 南 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 宁乡·刘少奇同志纪念馆 炎陵·炎帝陵
广 东 广州·孙中山故居纪念馆 广州起义烈士陵园 广州·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纪念馆 东莞·鸦片战争博物馆(虎门炮台)
广 西 百色·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军部旧址 兴安·红军长征突破湘江历史纪念碑园
海 南 琼山·中国工农红军琼崖纵队改编旧址
四 川 广安·邓小平同志旧居 仪陇·朱德故居暨朱德铜像纪念园 宜宾·赵一曼纪念馆 中江·黄继光纪念馆 都江堰·都江堰水利工程
重 庆 红岩革命纪念馆 铜梁·邱少云烈士纪念馆 歌乐山烈士陵园
云 南 昆明·“一二·一”四烈士墓及“一二·一”运动纪念馆
西 藏 乃东·山南烈士陵园 江孜·江孜抗英遗址
陕 西 延安·延安革命纪念馆 西安·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 西安·西安事变纪念馆 西安·陕西历史博物馆 西安·西安半坡博物馆 临潼·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黄陵·黄帝陵
宁 夏 银川·宁夏博物馆
甘 肃 嘉峪关·嘉峪关 会宁·会宁红军会师旧址 敦煌·莫高窟
青 海 西宁·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
新 疆 乌鲁木齐·乌鲁木齐市革命烈士陵园
贵 州 遵义·遵义会议纪念馆
㈣ 东北地区的老重工业基地有哪些
辽宁省:
1、沈阳市:沈阳第一机床厂、沈阳航空工业学院、沈阳风动工具厂
2、抚顺市:抚顺西露天矿、抚顺铝厂、抚顺胜利矿
3、阜新市:阜新平安(五龙)立井、阜新海州露天煤矿、阜新电站
吉林省:
1、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2、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
3、吉林染料厂
黑龙江:
1、哈尔滨:哈尔滨电机厂、哈尔滨汽轮机厂、哈尔滨东安机械厂
2、其他:鹤岗东山1号立井、鹤岗兴安台洗煤厂、鸡西城子河洗煤厂
(4)铁西老工业基地多少个第一扩展阅读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目标: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经济保持又好又快发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比2002年翻一番。
2、经济结构调整取得较大成效。服务业比重、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均有明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知名品牌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企业。
3、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资源利用效率显着提高,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基本遏制,辽河、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和区域大气污染治理取得显着进展,海洋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4、社会发展水平明显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得到改善,教育、卫生、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贫困人口继续减少。防灾减灾能力增强,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好转。
5、改革开放取得突破性进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创新取得重大突破,国有企业改制基本完成。形成以沿海、沿边和主要城市为重点的对外开放格局。进一步发展对外经济合作,对外贸易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有较大提高。
㈤ 举出几个在东北老工业基地诞生的新中国的第一
第一炉钢水、第一架飞机、第一条万吨轮船的诞生地--大连造船重工公司、第一台1150毫米初轧机的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
㈥ 关于沈阳工业的具体介绍
跳跃式发展中的沈阳工业(一)
辽宁日报
勇担重任工业基石筑峰峦
几乎是一路跳跃着,沈阳的工业踩着科学发展的节拍步入了又好又快发展的快车道。
在沈阳工业发展史上,这样的跳跃前所未有。来自沈阳市政府的数字报告:去年,沈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4052户,是2000年的4倍;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295亿元,增长41.5%,是2000年的5倍;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29亿元,增长32.5%,是2000年的4.7倍,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的排位已由原来的第13位跃升到第7位,今年还将有望上升到第5位。
特别是今年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905亿元,增长42%;完成工业增加值258亿元,增长30%。
让人振奋的数字真实地说明:重新崛起的沈阳工业已经持续进入了一个又好又快发展的高速增长期,正在迎来一个可持续发展的黄金时代。
数字的背后更折射出这样深远的意义:作为全省乃至全国的工业龙头城市,作为装备制造业占全省近4成份额的工业强市,沈阳工业的跳跃发展对辽宁以及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有着重要的带动和示范作用。而对辽宁中部城市群工业发展不容置疑的支撑、辐射、带动将迅速提升辽宁中部城市群的整体实力。
振兴沈阳的关键是振兴工业;沈阳工业的飞跃发展,为老工业基地振兴创造了先决条件
作为国家“一五”、“二五”期间建设起来的重工业城市,工业从一开始就成了沈阳的根基和命脉,沈阳在为国家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塑造着自身的辉煌。然而,步入市场经济后,沈阳这座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内运行的城市,表现出了诸多的不适应:一大批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逐年衰竭,导致工业在全市经济总量中比重连年下降,沈阳工业在全国的位次退居到15个副省级城市倒数第3位,沈阳工业总量也由全国第4位降至第20多位。
根基的动摇和落后,使沈阳的经济减缓了速度。老工业基地在衰退,沈阳的发展困难重重。
沈阳到底怎么办?老工业基地的出路究竟在哪里?
辗转探索中,沈阳新一届市委、市政府领导集体悟出,老工业基地改造振兴的关键首先在于思想的全面解放,以思想观念的更新扫清阻碍发展的障碍,解决老工业基地改造的出路问题。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沈阳开始重新审视城市发展定位,并确立这样的振兴理念: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根,沈阳的根是工业,沈阳的灵魂是工业。抓住了工业就等于抓住了根本,振兴沈阳的关键是振兴工业。工业兴则沈阳兴,必须把发展工业放在整个经济发展的突出位置,工业上不去,工业不大发展,就谈不上振兴老工业基地。于是,“工业立市”的战略思想成为沈阳城市发展的主基调,工业也成为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基础和实现沈阳经济腾飞的引擎。
沈阳抓住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以中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重大决策为旗帜,对沈阳工业进行脱胎换骨的全新构造,把工业经济锁定在东北地区速度上领跑、总量上领先这个目标,实施赶超战略,谋求跨越发展。沈阳工业开始踏上破冰之旅。
沈阳是用搬迁重组的战略调整为沈阳工业扬帆首航的。由于历史原因,沈阳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一直十分突出,深深地阻碍着沈阳发展的脚步。
对此,沈阳的办法是跳出就企业抓企业、就工业抓工业的体制和思路限制,运用超常思维破解现实难题。
2002年6月,沈阳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将铁西区和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合署办公组成铁西新区的重大战略决策。从盘活存量资产入手,加大老工业基地中心城区土地置换力度,将老工业企业全部搬出中心城区,到地价较便宜的开发区重新买地建厂房,让两个区域的资源实现优化配置,从而利用土地差价为企业解决改造发展的资金瓶颈。
沈阳市为这一大规模的搬迁改造作了这样具有深刻意义的注释:企业的搬迁改造不是简单的位移和复制,而是要通过搬迁改造解决企业存在的结构、技术、管理等问题。于是以搬迁为手段,一大批企业在搬迁中重组,在搬迁中升级,在搬迁中“涅?”,在搬迁中进行了脱胎换骨的改造。
现在,206户搬迁企业已经在铁西新区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工业群,这些企业利用土地置换筹集了120亿元资金,其中的80%都用于解决企业的遗留问题,20%用于城市建设。目前,铁西工业企业的数量已经比合署前翻了一番,地价由每平方米1300元上涨到3500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实际利用外资、财政收入等分别是合署前的3.3倍、2.6倍、3.5倍,铁西老工业区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以搬迁重组改造为转折点,沈阳市开始大刀阔斧全面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大幅度提高市场化程度,陆续对1000多户国有中小企业实施了转制,对87户扭亏无望的企业实施关闭破产。现在,全市中小企业改革任务已经基本完成。从2005年开始,沈阳市着手推进24户重点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目前已有22户基本完成重组改制任务。为此,沈阳市积极筹措资金支持工业发展与结构调整,市财政设立10亿元工业发展资金专项用于支持工业发展,其中4亿元列为重大专项,用于重大装备产业化;同时分阶段将科技三项经费提高到每年4亿元,集中支持重大科技攻关;此外,还将国有股权收益全部用于企业改革过程中的职工身份转换、历史债务偿还、企业办社会移交、返还企业社会保障欠账等,近几年沈阳累计投入了67亿元。
㈦ 求一份沈阳铁西铸造博物馆观后感,要求2000-3000字
今日参观的是中国工业博物馆,讲解员给我们介绍相关信息,中国工业博物馆是对现有的沈阳铁西铸造博物馆进行改造、扩建而成, 其中有工业博物馆现建有机床馆、铸造馆、通史馆,博物馆总占地面积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中国工业博物馆目前征集的文物来自上海、北京、内蒙古等20多个省区市及香港特别行政区,包括国家一级文物1件,国家二、三级文物10件,馆藏文物器件繁多。中国工业博物馆中收藏文物年代从商代至今,包括上世纪30年代初的铁西规划地图、1900年的中东铁路钢轨、西周青铜盔、春秋时期盔甲、殷商时期铜镜都为如今的馆藏。 讲解员还给我们讲解博物馆相关背景。国家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以来,铁西区取得了令国人瞩目的成就,2007年国家授予“铁西老工业基地改造暨装备制造业发展示范区”称号、2008年被列为18个“中国改革开放30年典型地区”之一、2009年被命名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并将《沈阳铁西装备制造业聚集区产业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2010年被命名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据此党和国家多位领导人亲临铁西视察指导工作时指出,铁西区在引领我国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基础上,更要注重在传承工业文明、弘扬工业文化方面做出贡献。原省委书记闻世震同志也明确提议在铁西建设“中国工业博物馆” ,这就是博物馆构想的前提。
在参观过程中讲解员还给我们介绍相应意义。一、众所周知,铁西区曾被誉为“共和国装备部”并有“中国重型工业的摇篮”之称,见证了百年中国工业的变迁。在此基础上筹建中国工业博物馆,对于研究中国工业发展史、保护保存近代工业历史文物资料,实施爱国主义教育,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增强区域竞争力,具有独特的历史意义和重要价值。目前全国尚无此类博物馆,铁西区将填补国内空白。 二、铁西区承建项目的优势。(1)历史优势。铁西区工业历史悠久,从1905年首家使用现代化机器企业诞生开始,经历了日本殖民工业、国民党时期工业和新中国工业等几个不同的历史时期。铁西曾生产新中国第一枚国徽、第一台水压机等几百个中国工业史上“第一”的新产品,被称为“共和国的工业长子”。铁西区因工业而诞生,为工业生长,也将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2)人文优势。工业是铁西历史的主脉,工业文化是铁西的灵魂。铁西工业文化源远流长,沧桑厚重,对于几十万产业工人和铁西人来说,无私奉献、积极进取的“劳模精神”是一笔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当代铁西人文情结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铁西建设经济强区,构建和谐新区,走向未来的不竭动力。 (3)地缘优势。近年来,铁西生态宜居环境迅速提高,2008年荣获目前全国唯一的联合国人居署“全球宜居城区示范奖”,2009年被评为“新中国建国60年60大地标”之一,铁西作为沈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沈西工业走廊开发的重要区域,还将面临筹办“十二运”等多重机遇,区位优势尽显无余。
在参观过程中我们见识了博物馆的展物含有的多项“工业之最”,如世界最大口径的铸管(直径2.2米)、最大的超高压断路器壳体(铝合金铸件、重2吨)、最大的立车横梁铸件(重115吨)、最薄的铸件(厚0.38毫米)。中国第一个铸造用机械手、第一个自主研发的管模、第一根超高压管的样管、第一台万能钻床、第一台八轴立式机床、第一台精密丝杠机床、第一台五轴联动机床。 参观通史馆过程中,我们了解了世界工业的发展历史和中国工业的发展历史。相应展出的是各国工业工艺品,如大炮,铁轨,轮船,汽车等模型。而且还与当时中国的起步工业形成相应对比,给我们真实呈现当时落后的工业历史。在此馆中还展示当时积极名族工业英雄,以及他们所作出的贡献。其中包括洋务运动的一些代表,奕,张之洞,李鸿章等,还有民族企业家张謇,刘鸿生,荣敬生等。然后就是建国后中国新工业的崛起,掀开中国工业辉煌的序幕。集中展示了当时艰苦条件下中国一系列工业的相应发展。中国开始了自己全新的铁路,火车,军工业,机床等各方面的发展。其次参观的是机床馆,该馆中收藏新中国生产及使用过的当时比较先进的机床系列。其中包括车床,磨床,铣床,已经初期的老式自动化的
var script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script.src = 'http://static.pay..com/resource/chuan/ns.js'; document.body.appendChild(script);
机床,慢慢参观的就是现代先进的全自动化机床,还展示了现代机床加工的一些工艺品。给我们惊讶赞叹的同时也给我们更多的全新知识的概念。参观的第三个是铸造馆,该馆依然保留当时铸造车间的老式模样。全新给我们展现当时加工车间的工作流程和相关设备。了解了当时的条件艰苦下,老一辈们依然克服艰难为中国的工业贡献自己的力量。铸造馆依次展览了当时铸造的成就,其中包括最大的铸管,还有各种铸造工艺品等。
参观完三个展馆,我们也就结束了我们参观之旅。此次参观的过程中,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和点滴感触。从了解工业背景到工业成就,历史的痕迹记录在博物馆中。我们了解到当时落后历史背景,那些先辈们奋起为中国的工业辉煌而拼搏。那一件件陈旧古老的器件,当年曾经被使用的机床似乎在讲述着他们的峥嵘岁月,锈迹的斑驳也掩盖不住当年的辉煌。静静躺着的旧物,相继讲述着我们近代历史的屈辱,讲述着我们工业的发端和发展的历程。我们的工业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这段艰辛历程,深深揭示着这样一个道理。一个国家要强盛,在国际社会更有影响力,离不开国家的工业发展。工业发展的水平直接影响着国家的整体水平,这离不开每一代人的艰苦奋斗,离不开我们民族工业的创新发展。看着过去机器与现代机器的对比,看着历史和现在的对比,看着中国和世界的对比,这一切告诉着我们的工业同样可以辉煌,同样可以让国人骄傲。背后每一代人的心血汗水我们都不能忘记,这同样需要我们这一代人积极进取,把握时代潮流,紧跟世界脚步,运用智慧不断创新,为现代创新工业作出应有的贡献。我们当代大学生同样需要跟上时代脚步,脚踏实地把我们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学好,学牢。不断学习先进理念知识,树立不断创新不断进取的信念,摆正学习态度,为中国现代工业的腾飞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