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工业生产 > 杭州工业投资多少

杭州工业投资多少

发布时间:2023-01-01 13:56:19

Ⅰ 杭州的国民生产总值是多少大神们帮帮忙

人均GDP赶超北京 根据统计局的初步核算,2006年杭州实现生产总值3440.99亿元,比上年增长14.3%。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54.92亿元,第二产业为1741.98亿元,第三产业为1544.08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3.9%、13.3%和16.7%。 按照杭州目前的户籍人口计算,去年杭州的人均GDP为51871元。根据国家公布的2006年人民币和美元平均汇率7.9735来换算,杭州的人均GDP为6505美元。 根据其他城市公布的情况,2006年广州的人均GDP超过7800美元(按常住人口计算),深圳超过了8800美元(按常住人口数量计算),而北京市的人均GDP为6210美元,比杭州略低。2005年,杭州和北京的人均GDP分别为5431美元和5457美元。 如果参照世界银行公布的2005年世界人均GDP排名,去年杭州的发展水平已接近人均GDP 6740美元、排名第44位的捷克,并高于6330美元、第45位的匈牙利。不过跟排在第一位的卢森堡(43940美元)和第4位的美国(37610美元)相比,差距还很大。 5年时间,杭州的人均GDP已经翻了一倍。2001年首度突破了3000美元大关,2004年突破了4000美元,2005年突破了5000美元,达到了5431美元。 政府财力仅次于深圳和广州 根据统计,2006年杭州实现财政收入624.49亿元,比上年增长19.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01.39亿元,增长20.3%。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杭州的财力水平仅次于深圳、广州,排名第三位。 去年,大多数杭州人的钱袋子也相当可观:市区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了19027元和8515元,同比分别增长14.6%和11.2%。 有了厚实的腰包打底,去年杭州人花在吃、穿、玩、乐等方面的钱比较大方。据统计,去年杭州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高达1112.37亿元,比上年增长14.0%,成为省内第一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 千亿元的城市。 由此不仅可以看出杭州人的确有钱了,而且对于消费似乎格外热衷。据有关部门在2005年的统计,在长三角各城市中,杭州人的消费倾向高达80.9%,而上海、台州、常州等城市的消费倾向均在70%左右。 工业销售产值 今年冲关8000亿元 作为GDP的主要贡献来源,去年,杭州规模以上工业实现生产和销售双双越过6000亿大关,分别达到了6839.91亿元和6729.4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7%和25.9%,比全省平均水平快1.3和1.4个百分点,总量继续全省领先。自营进出口总额达到389.1亿美元,顺差127亿美元。 其中,高技术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165.32亿元,比上年增长45.6%。服务业对杭州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9.5%,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比上年提升0.8个百分点。 在昨天召开的全市工业经济形势分析会上,杭州市政府和有关专家经过详实分析,逐渐明晰了今年经济的发展轨迹。杭州工业选择继续放量,经济规模将大幅扩容,预计全市工业销售产值增长16%,冲关8000亿元,同时把万元GDP的能耗下降4%。 招商引资和旅游收入 同时突破500亿元 去年,杭州实际吸收外地资金504.69亿元,比上年增长24.1%,其中境外到位资金22.55亿美元,国内引资324.8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1.7%、21.0%。 比如萧山区,去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60家,总投资33亿美元,合同利用外资11亿美元,同比增长88.5%,年均增幅达54%。利用外资的总量在全省县(市)、区中的排名,从2003年的第六位跃升到了2006年的第一位。 通过招商引资,本地民企与跨国企业实现了强强联合,比如永盛纺织与韩国汇维仕、百合化工与瑞士科莱恩、富丽达印染与意大利米罗里奥、杰版减速机与西班牙科曼莎的合作等。 杭州也吸引着众多的旅游爱好者。在休博会、西博会的直接带动下,去年,杭州实现旅游总收入高达543.69亿元,增长16.9%。其中,旅游外汇收入9.09亿美元,国内旅游收入471.2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9.9%和16.8%。

Ⅱ 请问:杭州萧山区的经济发展程度和环境

改革开放以来,萧山经济和社会取得长足发展,国内生产总值以年均超过15%的速度增长,多次荣获“全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全国明星县(市)”、“全国十大财神县(市)”、“国家卫生城市”、 “浙江省品牌强县(市、区)”、“中国最令人向往的城市十强”、“浙江省科技综合实力第一名”、“大陆极具投资地第一名”等称号,是浙江省的首批小康县(市)。近几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工业总产值等主要经济指标实绩居浙江省县(市、区)级前位。2000年和2001年全国县(市)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排名中萧山分别列第9位和第7位,2002年到2006年再列第七位,浙江省第一位。被命名为中国园林绿化产业基地、中国纺织生产基地、中国羽绒之都、钢结构之乡、中国伞乡、中国镜乡、中国化纤名镇等称号。2006年,萧山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99.81亿元,按现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8.7%。三次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依次为5%、65%和30%。人均生产总值达到59257元,增长17.8%,按当年汇率折算,达到7400美元。完成财政总收入83.87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9.93亿元,分别增长30.5%和29.0%(原口径)。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工业总产值等主要经济指标实绩均保持全省县(市、区)级首位。�

农业基础日益稳固

全区平原约909平方公里、山地约259平方公里。2006年农业总产值54.70亿元,比上年增长8.21%。粮食复种面积50046公顷,总产量27.51万吨。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畜牧、水产、蔬菜、花卉苗木、茶果等五大特色主导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85.1%,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全年生猪饲养量为144.68万头;全年水产品产量达43232吨,比上年增长11.9%。蔬菜种植面积31677公顷,年产量1206577吨;花卉苗木种植面积17929公顷。

围垦钱塘江滩涂是萧山人民的一大创举,自1965年以来,先后围涂30次,至2000年底,围垦造地面积达52.62万亩,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官员誉为“人类造地史上的奇迹”。

工业经济发展强劲�

工业是萧山经济的支柱,截止2006年底,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2507.27亿元,比上年增长25.0%,工业销售产值2464.27亿元,比上年增长25.1%。其中区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2249.33亿元,增长25.7%,销售产值2213.14亿元,增长25.9%。

经济效益大幅提高。全区实现工业增加值429.89亿元,比上年增长20.4%;实现工业利税总额203.2亿元,比上年增长27.25%,其中工业利润总额124.22亿元,增长33.0%;全员劳动生产率87070元/人,比上年提高11373元/人。

技术创新工作继续深化。全区新增企业技术中心25家,累计企业技术中心167家,其中国家级3家,省级19家,杭州市级54家。技术创新项目38个,其中省级以上11个。开发省级以上新产品430只,其中国家级4只。

规模以上企业优势明显。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834家,工业总产值占全部工业的比重为89.7%,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产销超10亿元企业22家,超5亿元企业增至59家,超1亿元企业增至379家。新增2家上市公司,累计达到12家。另有22家企业准备上市。

企业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年末累计拥有名牌产品161只,其中:国家级名牌产品14只,增加4只,省级名牌产品54只;市级名牌产品66只。全区累计拥有着名商标162件,其中:国家级商标5件;省级着名商标66件;市级着名商标91件。

建筑业发展较快。年末拥有资质以上建筑企业234家,全年完成建筑业产值376.31亿元,比上年增长35.4%。实现增加值26.12亿元,增长2.0%。各类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515.8万平方米,增长7.5%。

科技事业蓬勃发展

科技事业突飞猛进。科技综合实力连续5年名列全省县(市、区)第一名,2006年通过浙江省科技强区评审。年末拥有各类技术人员51802人,比上年增加3878人,高、中、初三级职称人员构成为1:7.4:19.5;全年实施科技项目252项,其中国家级38项、省级22项;全年申请专利1106件、授权专利715件;全年获各类科技进步奖73项;认定登记技术合同117项;累计建有11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到124家,其中国家级41家、省级50家、市级3家。

第三产业发展迅猛

消费品市场日益繁荣。以超市为主要形式的商业业态结构继续巩固,连锁经营有了新的拓展,购物环境进一步得到改善。天润发超市、乐购公司、世纪联华、五星电器、国美电器等知名商家落户萧山,全区已有连锁商场超市54家,连锁分店45家,加盟店99家。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45.33亿元,增长18.1%,超年度计划3.1个百分点。其中批零贸易业132.71亿元,增长17.1%;餐饮业12.17亿元,增长24.7%。总额中非国有经济140.27亿元,增长24.0%;非国有经济比重达到96.5%,提高4.6个百分点。

市场建设进一步加快。商业城、新世纪市场园区、中国纺织采购博览城、钢材物流中心等四大百亿市场运展顺利。年末有各类专业市场139个,其中消费品市场109个;生产资料市场29个。新增星级市场6个,累计达38个,其中四星级4个、三星级5个、二星级23个。全年市场成交额401.45亿元,增长33.4%,其中十亿元以上市场4个。

旅游业

萧山作为东南沿海地区黄金旅游线的纽带,是国际大都市上海和东方大港宁波的中心点,旅游资源丰富,名胜古迹颇多。境内的“跨湖桥文化”距今有8000年,2004年被正式命名,2006年被评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有良渚文化遗址——蜀山,建于东晋的祗园寺,建于南朝的江寺,岳飞抗金时行军驻足、渴饮而名并刻有“宋岳武穆行军经此,饮潭水而欢”的欢潭,清代抗英名将葛云飞墓,还有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最早成立的农民协会——衙前农民协会旧址等。

2006年成功举办了首届世界休闲博览会、全国强镇论坛、第七届萧山杜家杨梅节、第十二届中国国际(萧山)钱江观潮节等节庆活动。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813.32万人次,增长225.3%,其中海外游客55.3万人次,增长245.6%;实现旅游总收入81.33亿元,增长225.3%,其中营业收入18.37亿元,增长119.7%;旅行社接待16.62万人次,营业收入16970万元,分别增长48.1和62.5%;旅游景点接待656.86万人次,营业收入84701万元,分别增长5.1%和26.4倍;年末拥有涉外星级宾馆饭店23家,其中五星级2家、四星级5家、三星级8家、二星级6家;涉外宾馆饭店全年接待135.66万人次,营业收入74025万元,分别增长4.5%和19.3%,客房平均出租率68.3%。

对外交往不断增加�

萧山于1988年被国务院列入沿海经济开放地区,1993年经外交部批准,与日本山梨市建立了友好关系。对外贸易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61.02亿美元,增长19.4%,其中进口20.06亿美元,出口40.96亿美元,分别增长9.8%和24.8%,实现贸易顺差20.89亿美元。企业出口规模不断扩大,2006年出口超1000万美元的企业99家,超2000万美元的企业39家,分别比上年增加16家和5家。出口队伍日趋壮大,产品出口企业达938家,累计有自营进出口权生产企业959家,外贸公司293家,境外公司43家。

出口产品结构优化。机电产品出口额增长23.2%;纺织品出口额增长25.1%;服装出口额增长14.2%;羽绒及其制品出口额增长27.7%;家具出口额增长25.7%;化工产品出口额增长11.4%。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继续大幅增长,幅度为48.1%。

招商引资

投资环境进一步优化。2003、2004年度获台湾电机电子工业同业公会评选的大陆极力推荐投资城市第一位、2005年度为第二位。利用外资取得新成绩。把招商引资作为“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战略重点,加大东引台资力度,鼓励以民引外、民外合壁,进一步提高了利用外资的规模与质量。2006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60家,增资项目75个,总投资331676万美元。其中一千万美元以上的项目22个。当年合同利用外资110359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6962万美元,分别增长88.5%和47.6%。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95690万美元。累计有9家世界五百强企业落户萧山,投资领域涉及三次产业。全年引进区外内资项目228项,协议引进内资54.3亿元,实际引进内资28.7亿元。

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城乡建设日新月异,老城区日益美化,新区建设发展迅猛,交通、通讯、电力、供水、排污、供热等基础设施配套齐全。全区建成通车里程达到2105.84公里,各类运输完成货运总量5600万吨,全社会旅客发运量15000万人次,比上年上升27.1%。全年邮电业务总量17亿元,比上年增长19.0%。其中邮政业务收入0.91亿元,增长24.7%。移动通讯、互联网络、数据通信等新的业务快速发展。年末固定电话机73.06万户,增长9.0%;移动电话92.6万部,增长5.2%。全区电话主线普及率(含移动电话和小灵通)达到139.77线/百人。宽带网已基本覆盖城区和主要集镇,年末登记注册的因特网用户达14万户,其中宽带网用户13万户,比上年增长24.9%。

Ⅲ 常州,杭州,苏州哪好

常州吧!
常州发展潜力很大。房价目前也不高。
也就是3000到4000多的价格。
工作两三年,完全可以考虑买房。
杭州苏州房价都上到7000和10000多了,一是泡沫大,二是受经济危机冲击大。
三是工作几年后,也许你还需要为了安家而换工作城市。
或者憋屈着住个鸽子笼。

而且常州不仅有去北京上海的中国京沪高铁,还有3分钟一班的沪宁城铁。
还有6毛钱一趟的BRT公交车,还有中小城市上班的便利性。不必为了上下班而来回奔波2个多小时。

另外,高架也已经修好了。将来你有了车,会更方便。
补充一下。常州的车位价格也算中等。

总之,有大城市的发展优势和交通优势,也有小城市的生活便利。这就是常州。

Ⅳ 杭州工业生产分布有什么特点

特点:
一、杭州工业区属于沪宁杭工业基地,是全国最强的综合性工业基地,该地历史上就是人口稠密,生产生活高度发展的地区,苏南与浙北依托上海,这个中国的经济首都,有着广阔的市场与经济腹地,交通也十分便利,市场潜力很大,综合实力较强,发展速度快。
二、杭州工业区的地理位置优越,经济腹地广大。本区地处沿海中段和长江口,可通过海运与东北、华北、华南乃至海外往来,又可通过内河航运与占全国1/5陆地面积、1/3人口的长江流域内各省市相沟通,还可通过铁路与中、西部地带的各省市相联系。
三、杭州工业区工业比较齐全,有纺织、化纤、电气、机械、化学、黑色冶炼及压延加工、交通运输设备制造、金属制品、食品、服装加工等多种行业,很多行业在全国总产量中占很大比重,此外微电子与电子信息、精细化工、新材料、生物工程、机电一体化等高新技术产业已经具有一定基础。
四、杭州工业区乡镇工业发展迅速,乡村工业化的发展同时促进了乡村城镇化的发展,各种人口规模的城镇等级齐全,使其成为我国城镇化程度较高的地区之一。

Ⅳ 杭州市最大的工业区在哪

最大的是萧山经济开发区
钱塘江对岸的下沙经济开发区虽然不小而且外资企业很多,但是跟萧山的比,还是小很多的。

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内设有杭州江东工业园区、萧山高新技术产业园两个省级开发区及国家级杭州软件产业基地萧山扩展区块。其中,江东工业园区将以打造环杭州湾产业带先进制造业基地为目标,是萧山开发区发展的新空间和主要平台,目前该园区已成功建有浙江数控装备制造业基地、杭州汽车产业园。同时,开发区内还成功建设了高新园区创业中心、日本静冈工业团地、台湾机械工业城、中国(杭州)女装产业园,为提升产业结构,聚集产业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视项目为生命,招商引资成果不断扩大。截止2007年12月,累计批准进区企业750家,其中,有26个国家和地区的450余家外资企业进区落户,吸收外资总投资达49亿美元,合同外资26.5亿美元,注册资本30亿美元,投资1000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有150个。美国的通用电气、瑞典的爱立信、瑞士的奥伯尼、意大利的菲亚特、德国的采埃孚、日本的丸红、伊藤忠、爱信精机、雅马哈和台湾的中华化纤、友嘉机械、力山集团及中国重汽、娃哈哈、青年汽车、吉奥汽车、汉帛国际等国内外知名企业进区投资,形成了以电子通讯、汽车及零部件、精密机械、医疗食品、纺织服装、建材化工等支柱产业。

Ⅵ 杭州工业区都有哪些

1、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是1993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家级开发区,是全国唯一集工业园区、高教园区、出口加工区于一体的国家级开发区,委托管理下沙和白杨两个街道,辖区人口约40万人。

2、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

萧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于1999年9月经省科委批准创建,2003年7月通过省科技厅验收。园区位于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桥南区块,总规划面积3.6平方公里,其中工业区块规划面积3平方公里,综合区块规划面积0.6平方公里。

3、杭州江东工业园区

杭州江东工业园区位于杭州市萧山区东北部的围垦地区,于2001年开始规划建设,次年被确定为全市“十大工程”之一,是杭州市由“西湖时代”迈向“钱塘江时代”和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的实质性重大举措。萧山区委、区政府确定,由国家级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实施开发建设。

4、浙江桐庐经济开发区

浙江桐庐经济开发区于1994年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开发区,总面积总面积141.3平方公里,下辖分水区块、富春江区块、横村区块、瑶琳区块和桐君区块。开发区建设始终坚持“坚持高起点规划、高强度投入、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要求,倾力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

1999年、2002年、2005年,桐庐开发区分别获“浙江省出口创汇先进开发区”、“杭州市先进工业园区”、“杭州市特色城镇工业功能区(省级经济开发区)示范单位”荣誉。2007年在全省“聚焦节能减排”活动中,被评为“环境竞争力十强开发区(工业园区)”。

5、杭州钱江经济开发区

杭州钱江经济开发区(第二名称:杭州工业新区)隶属于杭州市人民政府,2006年3月6日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2006年4月17日国家发改委公告批准的省级开发区。

开发区坚持高起点规划、高强度投入、高标准建设、高效率管理,是一个以高新技术为导向,以先进制造业为基础,以产业与城市建设相结合,生态型、多功能的现代工业园。

Ⅶ 2020杭州人均gdp的排行榜是多少

2020年杭州人均可支配收入61879元,2020年杭州全市生产总值(GDP)1610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3.9%,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6和0.3个百分点。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分别为-4.8%、1.5%和3.2%,全年增长3.9%,经济运行呈稳步回升态势。

在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下,全市上下抓“六稳”、促“六保”、拓“六新”,实现了逆势进、两战赢,高质量发展势头持续巩固,高水平小康建设再添成色,充分展现“重要窗口”头雁担当。

(7)杭州工业投资多少扩展阅读:

2020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3634亿元,增长3.8%,增速较上半年、前三季度分别提高3.7和1.3个百分点。高端制造好于规上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8.6%,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1.8%,高于规上工业4.8和8.0个百分点,增速与上年相比,高出0.1和4.0个百分点。

受疫情冲击,2020年全球超过一半的飞机只能在机场“歇息”,但是杭州企业、西子势必锐航空却凭借扎实的质量和交付表现,在全球航空制造商中脱颖而出,业绩逆势上扬。去年4月,西子势必锐航空入选空客“挑战者供应商”,成为中国地区唯一获此殊荣的企业。据悉,西子势必锐航空2020年主要经营数据全面跑赢2019年同期。

此外,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较快,2020年,工业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分别增长6.9%和10.0%,增速较上年提高1.3和1.6个百分点。

Ⅷ 杭州的经济发展状况 十万火急!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走出了一条具有浙江特色、符合浙江实际的发展路子。全省经济发展迅速,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国保持领先地位,并成为全国经济增长速度最快和最具活力的省份之一。2002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670亿元,比上年增长12.3%,比全国平均增速高出4.3个百分点,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16570元。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总收入分别为1167亿元和567亿元。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总收入均居全国第4位。

产业结构

目前,浙江一、二、三产业比例为8.8:51.2:40.0,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比例为54∶46。产业结构以轻型工业为主,轻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62%。重工业中相当一部分工业也属于小型金属、机电轻工业和精细化工业。劳动密集型工业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全省36个工业行业中24个属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数量多,占全部企业数的99.6%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在全国各省(市、区)中基本保持在第3到第5位之间。农业和农村经济在发展效益农业、实施战略性结构调整中稳步发展。

浙江轻纺、机电产品在国际市场有较强的竞争力。纺织、服装、皮毛羽制品、文教体育用品制造、石油加工及炼焦、化学纤维制造和普通机械等7个行业利润占中国同行业利润的1/5以上。涌现出一批产品市场覆盖率较高、竞争力较强、在全国同行业中处于领先的优势企业,如娃哈哈集团公司、万向集团公司、浙江纳爱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形成一批“小而精、小而特、小而优”的“小型巨人”企业。

所有制结构

浙江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991家,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国有资产进一步向关键领域和重点行业集中,在全省电力、通信、自来水、煤气供应等行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比重超过80%,在化学、冶金等资本密集的基础原材料产业中比重超过50%,在电子、医药等技术含量较高的新兴产业中超过40%。国有企业还通过产品、技术和设备的扩散,为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

浙江个私经济比较发达。浙江是全国最早发展乡镇企业的省份之一,全省的乡镇企业总体发展水平已跃居中国第一。近年来,非国有投资已占全社会投资的一半以上。到2002年底,共有私营企业24.73万家,实现总产值7426.74亿元。个私经济总产值、销售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出口创汇额、全国民营企业500强企业户数等五项指标位居中国第一。全国民营企业综合实力500强中,浙江有170家,数量居中国第一;中国十大民营企业排行榜上,浙江占有一半,且有金义、金田、邦迪、飞跃4家跻身前5名。全省个私企业注册商标中有222家被认定为省着名商标,传化、步森、康奈、正泰、德力西等13只商标荣获中国驰名商标。

区域特色经济

浙江区域特色经济发达。全省的区域性块状经济已经涉及到制造、加工、建筑、运输、养殖、纺织、工贸、服务等十几个领域,100多个工业行业和30多个农副产品加工业。据统计,浙江省区域特色经济工业总产值约占全省全部工业产值的49%。乐清低压电器、海宁皮革服装、永康五金制品、诸暨珍珠和大唐袜业、浦江水晶工艺品等在全国享有盛誉。特色工业园区等各类工业园区是促进浙江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浙江现有县市以上工业园区820个,以特色工业园区为主的各类工业园区基础设施累计投资已达550亿元,约有1万家企业进驻。

专业市场

浙江专业市场繁荣。商品交易市场数量多、规模大、综合能力强、辐射范围广。商品交易范围基本覆盖生活、生产资料的所有领域,形成以消费品市场为中心,专业市场为特色,生产资料市场为后续,其他要素市场相配套的商品交易网络。2002年全省共有商品交易市场4193个。全年商品市场成交额4997亿元,年成交额超亿元市场达457个,超十亿元市场77个,超百亿元市场6个,被誉为中国“市场大省”。市场成交额、超亿元市场数、单个市场成交额3项指标连续多年居中国榜首。义乌中国小商品城、绍兴中国轻纺城是全国经营规模最大的专业市场。2002年义乌小商品市场成交额达229.98亿元,其中出口额105亿元,市场成交额和出口额又一次居中国各市场榜首。浙江人还在全国各地兴办了一批“浙江商城”、“温州街”和其他市场,在俄罗斯、南非、中东、南美等地也创办了一批市场。

涉外服务

浙江是中国对外开放度较高的沿海省份之一,也是投资环境较好的省份。 浙江十分重视涉外管理和涉外服务,适时修改和完善了涉外经济法规和政策,加快与世贸组织规则接轨。出台了改善外商投资环境的若干规定和鼓励外商直接投资的优惠措施,建立健全了公示制、工作日制,实行了网上审批等工作制度。进一步下放外商投资项目的审批权限,改进审批方式,简化审批程序,规范审批行为,方便申报人查询和监督。给来浙的外国专家提供和办理外国专家证,为他们在浙工作、居留和出入境提供保障。海关、商检、金融、税务等部门依法行政,为投资者提供便利服务。各地普遍建立了对外合作项目库,举办大型对外招商活动,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企业信用查询系统开始运行。

交通邮电

以省会杭州为枢纽,沪杭(上海-杭州)、浙赣(浙江-江西)、萧甬(萧山-宁波)、宣杭(杭州- 宣城)、金温(金华-温州)等线路构成了浙江铁路运输网络。到2002年底,浙江拥有铁路营业里程1207公里,其中复线为593公里。金丽温(金华-丽水-温州)高速公路二期、杭州湾跨海大桥、温福(温州-福州)铁路和甬台温(宁波-台州-温州)铁路等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取得重大进展。现有6条国道和66条省级公路,总里程4.50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307公里,省会杭州至陆地各地级市“四小时公路交通圈”建成。有杭州、宁波、温州、舟山、义乌、台州和衢州7个机场,开通国内、国际航线185条。年吞吐能力1450万人次的杭州萧山国际机场一期已建成使用。

浙江有可建港海岸线240公里,已形成以宁波、温州、舟山、乍浦和海门5大港为主的港口群。宁波港是一个综合性的亿吨级大港,拥有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35座,其中有第五代、第六代国际集装箱码头及20万吨级(可兼靠30万吨船舶)矿石码头、25万吨级原油码头和8万吨级液体化工码头,有集装箱航线73条,已形成除澳洲外的全球海运覆盖体系。2002年,宁波港完成吞吐量15398万吨,继续保持大陆沿海第二;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85.9万吨TEU,同比增长53.3%,增幅4年列中国大陆沿海主要港口第1位。

浙江已基本建成包括航空、铁路、公路等多种运输手段综合利用的快速邮运网,设立了杭州、宁波、温州、金华4个航空通运局以及杭州国际邮件交换站。2002年底,全省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1880万门,长途电话交换机容量达36.2万路端 ,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达1888万户。县以上城市全部开通移动电话。数据通信、声讯信息服务、电话智能业务等信息化应用在全国领先。公众数据通信和会议电视电话覆盖率居中国各省(市、区)首位。

开发区

浙江省共建有8个国家级开发区,54个省级经济开发区,累计基础设施投入549.8亿元,已开发面积491.5平方公里;开发区已成为中外客商投资的热土。2002年各类开发区实际利用外资总额18.3亿美元,占全省总数的58%。区内产业结构日趋合理,除制造业等工业项目外,农业、交通、运输、邮电业等一、三产业项目大幅度增加。

国际经贸往来

浙江省是中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省份之一。截至2002年底,浙江与世界上216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直接的经济贸易关系。浙江积极实施外贸经营主体多元化,出口市场、出口产品多元化和贸易方式多元化。已初步形成外贸专业公司、自营进出口生产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等共同开拓国际市场的格局。2002年,全省进出口额达420亿美元,其中,出口额达到29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8%。出口商品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机电产品成为浙江第一大类出口产品。

浙江坚持扩大规模和提高质量并重,利用外资上了一个新台阶。2002年全省新批外商投资企业3364家,合同利用外资67.9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1.6亿美元。其中嘉兴、湖州、杭州、宁波四市合同利用外资和实际利用外资分别占全省总数的77%、59%。利用外资结构逐步优化,大项目的数量、规模和高新技术比重有所增加。截至2002年底,全省累计共批外商投资企业24013家,总投资654.7亿美元,合同外资金额362.7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68.7亿美元。全球500强企业已有54家在浙江投资了115个项目。

浙江实施“走出去”战略,发挥加工工业的优势,推动制造业到境外投资,开展境外加工贸易;推动商品专业市场到境外设立分市场,开展跨国营销。2002年全省新批境外投资项目226个,中方投资额5132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57%和53%。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10.5亿美元,同比增长56.7%,在中国排名第3位。到2002年底,浙江已在104个国家和地区设立境外企业1081家。

阅读全文

与杭州工业投资多少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济南华山片区和工业北如何选 浏览:859
浙江工业危废运输有哪些 浏览:163
佛山工业用地地皮多少钱一方 浏览:949
广州龙膜汽车防爆膜多少钱 浏览:424
南京工业产品认证哪个公司比较好 浏览:644
宝马3000多少钱 浏览:433
老款奔驰灯光开关怎么设置 浏览:781
金昌工业地坪多少钱 浏览:918
工业企业如何调动员工积极性 浏览:47
汽车哪个渠道最好 浏览:391
天津奔驰保养有什么公司 浏览:231
中报军工业绩如何 浏览:189
西昌汽车哪个销量最好 浏览:793
工业园区有哪些商超货架设计 浏览:829
汽车后壳多少钱 浏览:935
宝马x1倒车影像多少钱 浏览:558
奔驰gla和大众探歌哪个值得买 浏览:812
凯马汽车配件在哪里买 浏览:827
齐鲁工业大学科教融合有哪些专业 浏览:207
珠三角冶金工业纸管怎么选购 浏览:930